构造柱设置

合集下载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设计规范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混凝土;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de)水平系梁.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de)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de)方法.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或其挑出部分(de)或预留,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de)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de)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de)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de)上端或下端、门洞口(de)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de)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de)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de)1昆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de)填充墙尽端至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de)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de)水平系梁,梁(de)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de)改成设置等加固措施.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de)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de)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de)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内墙指不小于2.1m(de)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de)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de)地圈梁相连.GB50003-2011第6.2.8 当梁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1 对240mm 厚(de)砖墙为6m; 对180 mm 厚(de)砖墙为4.8m;第10.2.4如图所示:。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有规范要求,具体如下:一、构造柱的设置构造柱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要求无论房屋层数和地震烈度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二、构造柱的构造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

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

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

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并不得小于15mm,也不宜大于25mm。

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mm,宜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

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mm的基础圈梁内。

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

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三、构造柱的配筋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

七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构造柱;
2)对于⼤开间荷载较⼤或层⾼较⾼以及层数⼤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洞⼝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时,或考虑构造柱提⾼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于4M,其他情况不宜⼤于墙⾼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或稳定性不⾜的⼩墙垛,
(2)跨度较⼤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厚⽐较⼤如⾃承重墙或风荷载较⼤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厚⽐和承载⼒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于4M,构造柱沿⾼度横向⽀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宽度之⽐不宜⼤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平受⼒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没有太⼤关系。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主要还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明天开始实施的那本。

第13.3.4-4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构造柱设置规范构造柱间距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分对待。

一种是单一作为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柱,此类构造柱的设置主要考虑约束墙段的长度需要,以往抗震规范中尚不明确,无论在砌体横墙或纵墙中均未提出间距的要求。

事实证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是有限的。

例如在以往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只要求在两端设构造柱,数十米长的构造柱难以约束墙段的破坏此时构造柱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即使横墙中的构造柱间距一般可能达到11~12米,构造柱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有关实验研究分析结果,新规范对此做了补充和完善:a)当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或者达到砌体结构限定高度时横。

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即一般不宜超过5.4米;纵墙内的构造柱一般不超过3.9米(外纵墙)和4.2米(内纵墙),即大致每开间均应设置一根构造柱如此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实验证明墙段的宽高比超过2时,构造柱的约束作用降低。

(完整版)史上最全构造柱设置资料(附规范)

(完整版)史上最全构造柱设置资料(附规范)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箍筋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钢筋直径)。

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柱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功能区划分柱的位置:柱可以用来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比如餐厅区、休息区、办公区等。

在进行柱的设置时,应该根据功能需求将柱放置在适合的位置,以便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分隔。

2.综合考虑结构和美观:柱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的结构,所以在确定柱的位置时应综合考虑其结构性能。

同时,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也应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以保证美观性。

3.控制柱的数量和密度:柱的数量和密度应该根据具体场所的需求进行控制。

在一些需要大空间的场所,柱的数量应尽量减少,以便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灵活性;而在一些需要加固支撑的场所,柱的密度则应相对较高。

4.确保柱的尺寸和间距合理:柱的尺寸和间距应该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柱的尺寸要符合建筑的结构强度和外观效果的要求,间距则要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活动需求和安全性。

5.柱与室内布局的协调:柱的设置应与建筑室内布局相协调,避免对活动空间的影响和阻碍。

可以通过合理的柱形设计来避免柱子在空间中成为障碍物,减少对活动空间的占用。

6.利用柱子进行功能扩展:柱的设置可以不仅仅是作为结构支撑,还可以用于功能扩展。

例如,在柱子上设置展示架、照明灯具等,能够在起到结构支撑的同时达到实用和美观的效果。

总的来说,柱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美观性进行
综合考虑。

合理的柱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美观度,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1. 设定位置
构造柱应设置在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楼梯间及电梯井的四角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部位。

此外,当墙的长度大于5m时,也应根据需要设置构造柱。

2. 尺寸规定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墙厚和砖的类型而定,一般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大于240mm时,应适当增大截面尺寸。

构造柱的高度应与墙厚一致,且不应小于层高。

3. 材料选用
构造柱应采用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并应采用配有受力钢筋的构造柱,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也不应大于25mm。

4. 配筋要求
构造柱的配筋应根据墙体的抗震烈度、建筑物的抗震烈度指标以及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

在地震烈度指标较高的地区,构造柱的配筋应适当增大。

5. 混凝土强度
构造柱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应符合建筑物的抗震烈度和荷载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应通过试验检验,确保其强度等级符合要求。

6. 连接方式
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包括整体连接方式、局部连接方式和锚固方式等。

连接部位应设置在构造柱的受力钢筋上,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7. 构造柱的锚固
构造柱与砌体、混凝土等材料的锚固方式应根据墙体的抗震烈度、建筑物的抗震烈度指标以及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

锚固方式应包括孔径、深度、形状、数量等方面,并应确保锚固可靠、易于施工。

史上最全构造柱设置资料(附规范)

史上最全构造柱设置资料(附规范)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箍筋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钢筋直径)。

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史上最全构造柱设置资料

史上最全构造柱设置资料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箍筋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钢筋直径)。

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

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

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范》表10.1.8和《抗震规范》7.3.1。

另外,《砌体规范》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

电梯井构造柱设置要求

电梯井构造柱设置要求

电梯井构造柱设置要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筑高度的增加,电梯井的构造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梯井构造柱的设置是确保电梯井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梯井构造柱设置的要求。

1. 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应该设置在电梯井的四个角落,以保证整个电梯井的稳定性。

构造柱的位置应该与电梯井的墙壁和地板相连接,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

2. 构造柱的尺寸:构造柱的尺寸应根据电梯井的高度和负荷要求进行设计。

通常情况下,构造柱的直径或边长应大于等于电梯井的宽度或长度的1/10。

3. 构造柱的材料:构造柱应采用高强度和耐腐蚀的材料,如钢材或混凝土。

钢材构造柱应满足相关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混凝土构造柱应满足相关的强度和抗压能力要求。

4. 构造柱的固定方式:构造柱应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电梯井的墙壁和地板上。

固定方式应确保构造柱与电梯井的连接牢固可靠,能够承受电梯运行时的各种力和振动。

5. 构造柱的防火要求:构造柱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以防止火灾蔓延到电梯井。

构造柱的材料和表面处理应符合防火要求,并配备相应的防火装置和灭火设备。

6. 构造柱的维护和检查:构造柱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状态良好。

维护和检查包括清洁、涂漆、防腐处理等,以延长构造柱的使用寿命。

7. 构造柱的避雷要求:电梯井构造柱应具备良好的避雷性能,以防止雷击对电梯运行的影响。

构造柱应采取适当的避雷措施,如接地装置、避雷针等。

8. 构造柱的隔音要求:电梯井构造柱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性能,以减少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构造柱的材料和设计应考虑隔音效果,并采取相应的隔音措施。

9. 构造柱的外观要求:电梯井构造柱应具备良好的外观效果,以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

构造柱的表面处理应平整、光滑,并符合相关的美观要求。

总结:电梯井构造柱的设置是确保电梯井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设置构造柱时,应考虑位置、尺寸、材料、固定方式、防火要求、维护和检查、避雷要求、隔音要求和外观要求等因素。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1. 简介柱是构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元素,主要用于承担垂直荷载和提供稳定性。

为确保柱的安全可靠,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从基础设计、选材、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2. 基础设计要求2.1. 荷载计算在设计柱子时,首先需要确定柱子所承受的荷载。

这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所在地区的规范,进行荷载计算,并确定柱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

2.2. 柱子数量与布置柱子的数量和布置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通常,柱子的数量越少,建筑空间就越大,但柱子的位置不能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

柱子的布置应考虑到垂直和水平荷载的传递路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荷载传递路径。

2.3. 柱子截面尺寸的选择选择柱子的截面尺寸需满足建筑安全和使用要求。

截面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柱子高度、柱子在建筑中的位置等因素。

同时,还要保证柱子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防止柱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破坏。

2.4. 钢筋配筋设计柱子的钢筋配筋设计是确保柱子在承受荷载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的关键。

钢筋的布置要合理,保持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间距符合规范。

另外,还需根据具体地震区域的规范,对柱子进行抗震设计。

3. 材料选择要求3.1. 混凝土柱子的主体结构通常使用混凝土来制作,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对柱子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3.2. 钢筋钢筋是柱子中起到增加强度和延性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要保证钢筋的质量,如表面光滑、无裂纹和锈蚀等缺陷,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和脱落等情况。

3.3. 箍筋箍筋的作用是增加柱子的抗剪能力和承载力,提高柱子的韧性。

选择合适的箍筋材料,保证其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箍筋的间距和数量也需要根据柱子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砌块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砌块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砌块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一、构造柱在以下部位设置:
1填充墙转角处。

2当墙长度超过5m或层高的2倍时,应在填充墙中部设置,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3当填充墙顶部为自由端时,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3m。

4当填充墙端部无主体结构或垂直墙体与之拉结时,端部应设置。

5当门窗洞口宽度大于2m时,洞口两侧宜设置。

6外墙上所有带雨篷的门洞两侧均应设置通高构造柱,且应与雨篷梁可靠拉结。

7当电梯井道采用砌体时,电梯井道四角应设置。

二、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小于墙厚x墙厚,纵筋为4c12,箍筋为a6@200;施工时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图文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剪结构住宅楼中
后砌填充墙的构造柱设置要求及依据
(一)L03G323《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构造详图》P10
十三、后砌填充墙的抗震构造措施
1、后砌填充墙与框架柱和抗震墙的拉结按42~44页详图施工,施工时必须按设计图上隔墙位置在框架柱和抗震墙内预留拉结钢筋。

2、后砌填充墙应与梁、板底面密切结合,其构造见46页详图3。

3、后砌填充墙,当墙高大于4m时,在墙高中部或门顶处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系梁梁宽同墙厚,梁高不小于120mm,配筋见45页详图1,当兼过梁时,应按设计在洞口另加钢筋。

4、后砌填充墙,当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应设构造柱,构造柱应在主体完工后施工,必须先砌墙后浇构造柱,构造柱内竖向钢筋和箍筋除注明者外,均为4A12及A6@200,构造柱与墙体拉结钢筋做法见44页详图5-7。

5、后砌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墙顶部应于梁板拉结,分别按46页详图1、2施工。

(二)L13J3-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P8
5.9.5 构造柱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堵。

5.12 填充墙长超过5m或层高2倍时,以及填充墙端部无承重柱、墙构件时,应设置钢筋砼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m。

5.14 当有洞口的砌块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300mm时,宜采用现浇钢筋砼构造柱。

5.15 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2.1m。

当洞口宽度大于2.1m时,洞口两侧应加设构造柱,洞口过梁宜于主体结构柱或构造柱整体连接。

当洞口宽度小。

、加气砌块墙当墙长≥层高的1.5倍或墙长超过6m时,应在墙长中部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当墙厚不小于180mm,墙高超过 4.0m或墙厚小于180mm,墙高超过3m时,宜在墙体半高处设置与主体结构柱、承重墙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砼水平配筋带或系梁(详见36页)。

10、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2.4m。

当洞口宽度>2.4m时洞口两侧宜加
3、墙长超过5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砼构造柱。

8、门洞口宽度小于2100mm时采用本图集17页的“门洞口做法(一)”;
门洞口宽度大于等于2100mm时采用本图集17页的“门洞口做法(二)”
(五)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163
13.3.4钢筋砼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砼水平系梁。

(六)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P40
10.1.10 抗震设防地区的填充砌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及水平系梁,且填充砌体的门窗洞口部位,砌块砌筑时不应侧砌。

(七)设计说明
六、非结构构件
2、当墙厚≥200mm,填充墙高度≥4m或墙厚小于200mm,填充墙高度≥3m时,墙中部设置与两端框架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水平腰梁。

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或填充墙长度大于2倍层高时,应于墙中设置钢筋砼构造柱,电梯井四角、一字墙尽端、幕墙与墙体交接处及上人口固定爬梯处应加构造柱;100厚填充墙高度≥3m时,墙内每隔3m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大样详图6-2a.
易忘加构造柱插筋部位:挑梁端头,阳台连梁中间,一字墙尽端,特别是外墙外维护外造型,转角处,≥2.0m窗口两侧及设计要求的其它部位,外墙悬空、临空部位、填充墙尽端及内外墙转角处,顶层女儿墙间距≤2.5m或≤2m,≤120厚填充墙门口两侧及转角处。

注(厨、卫门口两侧必须加设)。

增加构造柱:墙长超过5m或2倍层高。

内部填充墙厚≤120的转角、一字墙尽端及厨、卫间门口两侧必须加构造柱(以增加稳固性)。

分户门门口两侧可参考图集12G614—1第17页(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

增加构造柱原则:
1、L形、T形、十字形特别内外墙交接处及外墙转角处。

2、一字墙尽端。

3、墙厚≤120的转角,尽端及门口两侧。

4、分户门口两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