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上课用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这一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二十五章《边城》的全文阅读与解析,理解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以及作者沈从文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掌握沈从文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价值,领会其独特的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人物关系,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边城》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边城》预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湘西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远地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边城》。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线索,理解其象征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分享。
5. 知识拓展: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主要人物关系图2. 小说情节概括3.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及文学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翠翠与傩送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边城》这部作品。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拓展文学视野。
教师还可在下节课组织一次关于《边城》的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线索,理解其象征意义。
2. 作业设计: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翠翠与傩送爱情悲剧的看法。
《边城》公开课课件
《边城》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边城》第一章至第五章。
本章节详细描绘了湘西边陲小镇的风土人情,以及主人公翠翠的成长历程。
教学重点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时代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2.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3.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人性美、人情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人性美、人情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边城》。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湘西风光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边城》的时代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边城》第一章至第五章,勾画出感兴趣的人物、情节;3. 课堂讲解: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分享自己的感悟;六、板书设计1. 《边城》时代背景;2. 人物形象分析;3. 故事情节概括;4. 作者思想感情阐述;5. 人性美、人情美感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边城》第一章至第五章,谈谈你对翠翠这个角色的认识。
答案:翠翠是《边城》中的主人公,她天真烂漫、纯真善良,深受读者喜爱。
在与爷爷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她懂得分担家务,关心身边的人。
在与傩送的相处中,她展现了少女的羞涩与坚定。
翠翠的形象代表了人性美、人情美,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经典角色。
2. 作业题目:请分析《边城》中爷爷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
答案:爷爷是翠翠的监护人,他慈爱善良,关爱孙女,尽职尽责。
在与翠翠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他不仅关心翠翠的生活,还教育她做人的道理。
《边城》上课用
祖父:
善良淳朴、工作尽职
慈善仁厚、重义轻利
傩送:
淳朴善良、健壮俊美、
幽默风趣、重义多情
祖父 老人的性格是最淳朴的,尽管他从事的只是撑 渡船的工作,也并没有太高的工钱,但他却时 时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并且 为渡船的行 人提供种种方便,人家白送他的钱,如果推不 掉的话,他就把这钱买了茶叶买了烟草送了后 来的渡船人。他热忱的对待身边的所有人,以 自己淳朴的行为去感动着所有的人。 而对于翠翠,祖父又是最慈爱的,他一人把翠 翠拉扯大,又想着要找个靠得住的人把照顾翠 翠的任务接下来,老人虽然淳朴但却不木讷, 他的所为的初衷都是为翠翠有个好归宿。
边城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 凰
【题解】
边城,即边地的小 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 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 虑,“边城”是大城市 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 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 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 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 民风的怀念。
【情节梗概】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 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 慌了。
表明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仿佛一离开 了爷爷便不知何去何从,写出了一个娇羞可爱的 小女孩形象。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翠翠, 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 ”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Page 46
傩 送: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 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直.倔) 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 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 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 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 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边城》教案汇总六篇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汇总六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认识翠翠、爷爷,傩送、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再结合知人论世,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探究出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
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块进入“边城”的世界,看看从文先生想通过《边城》表达怎样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边城》小说不是很长,之前布置预习任务:读小说,提交自己的问题。
老师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给大家:1,第四节“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她想:‘假若爷爷死了?’”为什么当翠翠在岸边等爷爷时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却冒出如此可怕念头?——韩星润2,《边城》描绘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赵政源3,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改成有关翠翠的往事经历?——段皓天4,通读小说全文后,发现文章写的很淳朴真实,但为什么这种朴实与真实中,掺杂着一丝丝淡淡的悲伤?——韩星润同学们的问题有的是关于某个细节,有的是关于主题的表达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大半,说明大家都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边城”的世界,看能不能解决大家的疑惑。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框架、人物性格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文学特色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及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对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小说的文学特色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湘西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和小说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3.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以翠翠和傩送为例,讲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天保、老船夫等。
6.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思想,如亲情、爱情、道德等。
7. 文学特色鉴赏: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说框架:人物关系图、情节概括。
2. 人物性格分析: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等。
3. 主题思想:亲情、爱情、道德等。
4. 文学特色: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的人物性格,结合文本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2. 答案:要求学生对翠翠、傩送等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各自性格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湘西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性格分析的教学方法。
2. 主题思想的探讨。
3. 文学特色的鉴赏。
4. 作业设计。
一、人物性格分析的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从而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 结合文本具体事例进行分析,避免空泛的评价。
边城教案三课时
边城教案三课时课时一:边城概述课时目标本课时通过介绍《边城》这本小说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该小说的基本情况,并能够初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内容1.小说《边城》的背景介绍2.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有关沈从文和他的作品的知识。
•引入本课的主题,告诉学生将学习《边城》这本小说的概述。
第二步:小说《边城》的背景介绍1.教师通过投影片或黑板等展示《边城》的封面图,并让学生观察。
2.提问学生对封面图中的元素有什么初步的感受。
第三步: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将沈从文的照片或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并简单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发表对沈从文的看法,并让学生对他的影响感兴趣。
第四步:小说的主题和意义1.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等方式呈现小说《边城》的主题和重要意义。
2.带领学生分析“边城”的概念和象征意义。
3.扩展讨论小说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主题和意义。
第五步:总结与小结•教师提醒学生进行小结,重点概括本课所学的内容。
•提问学生对本课的收获和疑惑。
课时二:边城故事情节分析课时目标本课时通过分析《边城》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内容,培养其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小说《边城》的基本故事情节2.关键情节的分析和解读3.情节与主题的相关性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有关《边城》的背景知识,并激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思考。
第二步:小说《边城》的基本故事情节1.教师简要概括《边城》的故事情节,并通过故事梗概的呈现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阅读《边城》的部分章节,或观看与小说相关的电影片段,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情节。
第三步:关键情节的分析和解读1.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分享他们认为重要的情节。
2.整理学生的观点,教师逐一讲解关键情节的含义和作用。
第四步:情节与主题的相关性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情节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边城》教案及课堂实录
《边城》教案及课堂 实录
汇报人:
2024-01-03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步骤 • 课堂实录与反思 • 作业与拓展 • 教学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教学目标与内容
REPORTI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掌握《边城》的基本情节和 人物关系,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 思想。
2023பைடு நூலகம்
PART 03
教学过程与步骤
REPORTING
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 作品风格
展示《边城》的创作 背景,引导学生思考 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 响
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 沈从文作品,如《湘 西散记》等
课文讲解
讲解《边城》的故事情节,引导 学生了解小说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 物性格特点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互动 中深入理解《边城》的主题和 人物。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鼓励 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 考的能力。
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 反馈,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
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与方式
本次教学主要通过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充实 ,教学方式多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能够主动思考和提问,课堂氛围 良好。
教学不足
在时间安排上稍显紧凑,部分学生对个别细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 强个别指导。
高中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边城》,使学生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感受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的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感受湘西风光的美丽和纯朴的民风。
4. 通过讨论与思考,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的背景介绍。
2. 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傩送、爷爷等。
3.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4. 小说中的社会问题探讨:如人性美与道德困境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讨论和思考。
4.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小说的环境氛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
2. 学生自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写一篇关于湘西风光的短文。
2. 深入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举例分析。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对《边城》人物形象的理解深度,以及他们对小说反映的社会问题的认识。
3. 评估学生对湘西风光的描绘能力,以及他们是否能将小说中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七、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特别是主人公翠翠的情感变化。
2. 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相互关系。
3. 让学生认识到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改必修五,教材章节为《边城》。
内容包括对沈从文先生的这部经典小说的阅读理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启发学生对人性、道德、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点: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翠翠、傩送、天保等,讲解其性格特点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性格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5. 分析小说情节结构,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6. 语言特点分析: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背景。
六、板书设计1. 《边城》人物形象:翠翠、傩送、天保情节结构:起承转合语言特点:朴实、细腻、生动2. 小说主题:人性、道德、社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保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说明。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勇敢坚强;傩送: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天保:豪爽直率,善良热情。
(2)小说主题反映了人性的光辉与暗淡,展现了道德的力量,同时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相关推荐《边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边城》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边城》教案篇1【知识目标】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二、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三、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并能辨析运用【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三、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艰辛与顽强乐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小说描绘的风情美与人性美,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重点难点】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影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喁喁yú私语黑黝黝yǒu痴chī情焖mèn涎xián莞wǎn尔2、解释下列词语。
喁喁张冠李戴:涎皮莞尔信口开河二、作者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精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学生能够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难点: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边城》的背景、作者、内容和主题。
2. 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城》,体会其中的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边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沈从文,引入《边城》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边城》的内容(10 分钟)- 介绍《边城》的主要内容。
- 讲解《边城》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15 分钟)- 引导学生从《边城》中找出人物形象的描写。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边城》的主题。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边城》中找出艺术特色的体现。
- 让学生思考《边城》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影响。
5. 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城》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边城》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边城》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_2
《边城》教案课件www.5y教学目标:、通过故事情节,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2、结合作家谈创作的和的题目,分析和理解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的主题;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诵读,了解小说的情节,概括选文三个部分的内容;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分析探讨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2、讲解法3、诵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但也可以有散文一样的美的语言和意境。
今天我们来学习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一篇小说《边城》。
2、明确目标:我们知道,学习小说首先要了解它的情节,其次要根据情节和环境,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人物是:了解小说的情节,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
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
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
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
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是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
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
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
上课用《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故事情节
节选部分的情节内容:
(三)湘西过端午的风俗 (四)翠翠与傩送的相遇 (五)翠翠与天保的见面 (六)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
【自读品味】
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 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 触最深的一点。
青山绿水风景美
边城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
• 《边城》充满了一种牧歌情调,是 一幅没有任何阶级纷争与伦理规范的静 穆和谐的人生图画。
祖父
亲情
翠翠
天保
手足情
傩送
小说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 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 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 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公对 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 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 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在自然的明净 之中,更有人情心灵的明净。
边 城 沈
从 文
【作家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 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 家群”发起人。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 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 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 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 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 归真的牧歌情调。
• 《边城》不是以塑造人物和设计惊 险情节来取胜的,而是以描摹和谐的人 际关性系与淳朴的风俗民情见长。
——沈光明《牧歌下的边城》
具体研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 的人们必然也是与环境相匹配的。边城人民是“一群未 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 和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请分析请赏析翠翠、傩送和祖 父的形象,感受人性美。
《边城》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边城》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5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3)能够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向往。
(3)培养学生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3)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性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自主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感知内容。
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边城》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第一章,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3. 讲解小说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
4.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1.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第二章,感知故事情节发展。
2. 合作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讲解小说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和人物关系。
4. 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第三课时:1.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第三章,理解故事情节。
2. 合作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讲解小说第三章的重点内容和人物关系。
第四课时:1.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第四章,感知故事情节发展。
2. 合作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上课用《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教学资料共34页文档
谢谢!
上课用《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教学 资料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实用的《边城》教案三篇
实用的《边城》教案三篇实用的《边城》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2、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条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村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这个女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与靠摆渡为生的祖父相依为命。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两兄弟同时爱上了她,相约在月圆之夜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阴历十四到了,月亮快圆了,我们课文里的故事便从这儿开始了……二、简介作家作品:沈从文:现作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的人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用写诗歌的抒情笔调来写小说,旨在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边城》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它讴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无声地鞭挞着现代都市人被金钱扭曲的灵魂,寄寓着他“爱”与“美”的人生理想。
那些鲜活的文字里,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四人一组,给各部分命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标题。
2、教者明确:情窦初开——梦与歌——水中望月四、品味赏析:爱情降临了,翠翠是如何表现的呢?(一)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反映翠翠心理变化的词语。
上课用《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教学资料共34页文档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上课用《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教学资料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作品特点。
2、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特别是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和方法: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感悟真、善、美,亲情与爱情。
教【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说表现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教读法、讨论法【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创设意境)1、课前播放黄磊的歌曲《等等等等》,带领同学们进入到作品中的境界。
2、播放一些湘西风情的图片,使学生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
3、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以及《边城》的写作背景。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二、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这篇课文是节选的,知道整个故事情节有助于把握情节之间的联系和理解文意。
《边城》的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第二课时:三、问题思考(速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据,自由发言)1、小说的典型环境与前两篇有何不同?描绘了怎样的湘西风光?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在于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第四节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画面,渲染了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有力铺垫,烘托了人物个性,突出表现:明净亮丽的边城风光,安定祥和的边城生活古老淳朴的边城民风勤劳勇敢多情友爱——边城的人性美淳朴无私美景与人物心境密切联系:烘托边城年轻人的勤劳勇敢能干——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大胆开朗、热情大方在欢快的气氛中烘托翠翠对爱情的朦胧向往与追求2、作者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的湘西风光对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有什么表达作用??翠翠和爷爷是怎样的形象?翠翠:聪明乖巧、善解人意、腼腆多情、渴望爱情的少女形象。
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渴望爱情,喜欢“水上英雄”二老,但少女的羞涩又难以直白对傩送的衷情。
对相依为命祖父的无限深沉的依恋,沉醉在朦胧的爱情梦幻之中。
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
老船头——祖父,忠于职守、古道热肠、深爱至亲的老人形象。
“在职务上毫不儿戏”,“人来—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每天都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
不收客人多给的钱。
是一个深爱着至亲的、心细如发的老人。
他明白孙女的心情,关心孙女的终身大事;他赞赏天保,但不勉强孙女同意;但他又暗中为孙女担心,怕自己不能永远陪伴孙女。
3、小说对人物心理活动是怎样描写的?首先,是注意写出人物内心的隐秘。
翠翠对“爷爷死去”的担心,二老的关心,对吹唢呐的向往祖父对翠翠的终身大事与未来的担忧【迁移指导】如果你写一个自己欣赏的人物,你怎样刻画他的内心情感与心理活动四、作业1、朗读自然环境描写与翠翠梦境中的片段,体会文本语言的质朴清新2、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第二课时一、难点突破,讨论质疑1、本文用什么手段表现人性美,找出文本中找出这样的语段并加以欣赏。
环境烘托大佬、二老形象——勤劳勇敢正面描写刻画大佬、二老形象——多情大方、淳朴无私(语言、行动)侧面描写二老形象——友爱勇敢、热情善良、多情大方对话描写突出人物个性——大佬善良多情、二老大方多情、翠翠含蓄多情、爷爷无私疼爱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翠翠纯洁多情、爷爷深情忧虑2、小说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人生的形式”?沈从文先生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的形式”。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互相关爱和大佬、二老的勤劳勇敢、善良多情,表现一种深情、淳朴、温柔又坚强的人性美,使读者感受到人心的伟大与崇高,同时这种爱心又是通过最普遍的人的心灵表现出来,更显得质朴、真诚,感人至深。
【板书】以翠翠爱情悲剧为线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分析人物形象1、翠翠形象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及其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其实构成了一条翠翠感情变化的线索,让学生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理解这些情感背后的因素是什么。
“凄凉”—“胡思乱想”—“哭起来”—“神往倾心”—“顶美顶甜”—“吃了一惊”—“沉默”—“吹不好”—“柔软”设问让学生揣摩情感:(1)翠翠为什么心中有些“凄凉”?(抓凄凉的含义:寂寞冷落)(2)翠翠为什么“胡思乱想”想离开祖父,想让祖父着急呢?(3)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哭起来”的原因吗?(4)翠翠为什么会听母亲的爱情故事听的“神往倾心”,会觉得是“顶美顶甜”的梦呢?(“虎耳草”的寓意?)(5)翠翠“吃了一惊”,“吹不好”芦管说明了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了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这其实是纯情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变清晰的过程。
通观全文总结翠翠的形象: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
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
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2、爷爷形象小说以翠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翠翠的情感变化离不开爷爷,表面上看,祖孙两在生活上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其实更重要的是爷爷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护翠翠。
文章中有多处体现,让学生找出来:(1)讲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诉翠翠应该怎样去爱(2)去城里打听却不告诉翠翠——给她余地,不影响翠翠的选择(3)第三节对话——爷爷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亲的事当笑话讲。
(这部分找学生分角色读去体会,老师点拨)(4)翠翠心乱了,吹不好芦管,爷爷给她吹,吹的她心都软了。
——理解翠翠的心(5)当傩送出走,翠翠确不知情,翠翠让爷爷唱歌,爷爷唱的事傩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
——心疼翠翠,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感情。
我们通过翠翠的这条感情线索,看到了爷爷对翠翠在爱情上那么无微不至的呵护,生怕有一点点对孙女的影响,这种来自心灵的爱护是那么的让人感动。
爷爷形象总结: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动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
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人都深爱着翠翠,他们的爱情“决斗”方式确是最淳朴的唱歌,当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过,翠翠喜欢的是傩送时,自己选择了孤独的离开,成全两对有情人,但他最后却死于意外,而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内疚,也选择了离开。
四、主题分析全文通过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纯真女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红线一头是爷爷对翠翠爱情心灵上的呵护,另一头是线索所关联的情节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经意中,谱写了一曲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诗篇。
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放映了电影《边城》,这样能更好的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并真正去理解小说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写一篇学习本文后或是观看电影《边城》后的感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介绍因为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很多人就以为边城是凤凰城,其实不然。
《边城》的第一句话“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很明显沈从文所说的边城就是“茶峒”这个地方,在湖南、重庆、贵州的交界处,“边城”的原型就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现在已改名为“边城镇”(幻灯片浏览边城)。
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暖。
以其特异的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了人性的粗狂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二、整体感知原文共有31章,课文截取了其中的三~六章,主要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
第三章:介绍边城的习俗和三个主要的人物,天宝、傩送和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