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无缝隙服务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无缝隙政府与“公调对接”机制——以N市为例

浅析无缝隙政府与“公调对接”机制——以N市为例

中 图分 类 号 : 3 . D6 1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0 5 2 3 (O 2 0 — 0 1 O 2 9 - 0 1 2 1 )2 04 一 5
为 了有效 地解 决群 众 之 间 的矛 盾 纠纷 ,并把 公
支撑 。无 缝 隙政 府 的提 出正 是对 传 统 官僚 机构 的扬
提 出了无缝 隙组 织 和无缝 隙 政府 的概念 。 无 缝 隙政 府 指 的是政 府 整合 所 有 的部 门、人 员 和其他 资 源 . 以单 一 的界 面 . 为公 众 提供 优 质 高效 的 信 息 和服 务 。无缝 隙政府 目的是 要 突破 传 统 的部 门 界 线 和功 能分 割 的局 面 , 以也 称 “ 所 无界 线 政府 ” 因 ,
为 传 统 的 政府 组 织 , “ 层 制 政 府 ” 分工 细 、 级 是 科 , 等
严 , 到后 来 往 往 各 自为 政 、 浮 于 事 , 姓 办事 很 弄 人 百 不 方便 。[ 1 1 ( ) - 引入 无缝 隙政府 理念 的 “ 调对 接 ” 公 机制
“ 调 对接 ” 制 , 10接 处 警 与社 会 矛 盾 纠 公 机 即 1
21 0 2年 3月
江 西警 察 学 院学 报
J OURN OF I AL JANGXI OL C I T T T P I E NS I U E
Ma .2 1 r O2 No2 S r .5 . e . 1 5 No
第 2期 总 第 1 5期 5
对 机 浅析无 缝 隙政府 公 调 接 " 制 与“
弃 和再 造 的新 理念 之 一 。美 国学 者 拉塞 尔 ・ 林 登 M・
安 民警从 复杂 的矛盾 纠 纷 中解放 出来从 事 公 安 主要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研究
山 西 青 年
政 工之 窗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研究
张 怡 薛院 强
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门峡 4 7 2 0 0 0 河南省三 门峡市湖滨区党校
随 着 以互联 网和移 动通 讯设备 为核 心 的新媒体 快速 发展 ,人 被城 市和 经济较 发达 地区 公民所 获取 ,而 中西部地 区 和大部分 农 类 步入 了一个 崭新 的时代 —— 新媒体 时代 。同报刊 、广 播 、电视 村地 区 的公 民很难 获 得。 同时 ,我 国的信息 系统 建设总体 水平 并
等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 因其跨时空、传播快 、互动性强以及自 不高 ,与 发达 国家相 比还有较 大 差距 。 主 性高 等特征 ,深 刻改 变着 传统 的公共 服务供 给 方式 ,打破 了原 三 、新媒体 时代 地方 政府公 共服 务刨新 有 的地 方政府 公共 服务体 系 。如何 有效 运用新 媒体 手段 实现地 方 1 . 提 高认 识 ,树 立现 代服务 理念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成为我国政府和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目前 ,新 媒体 的 出现 在 一定 程 度 上促 进 传统 公 共 服务 理念 新媒体 时 代地 方政府 公共 服务 带来 的根本 性变革 逐步 向现 代服务 理念 转变 。但不 少地 方政府 部 门 ,尤其 是基层 政 新 媒体 是与传 统媒 体相 对 的概 念 ,在 当前 的技术 条件 下 ,是 府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然停 留在传统公共服务简单计算机 指 建立在 数字 技术 、互联 网技 术 、移动 通讯技 术上 的媒 介形 态。 化 的层 面 上。脱 离新 的公 共服务 理念 的树 立来谈信 息化 建设 ,难 它 的表现 形态 多样 ,主 要类 别包括 新 闻网站 、 网络 论坛 社 区、博 以实现对 公共服 务信 息化 建设 的理性 认识 。在理念 层面 上彻底 转 客 、社 交 网站 、网络 即时 通信 、新 媒体 视 频 、手机 报 、手机 电 变 ,树立 以公 众为 中心 的服务理 念 。加强对 信息 化公共 服务 的理 视 、 中国I P T V 与数 字 电视 、数字报 纸 、电子纸 等 。 性认 识 ,是实现 公共 服务信 息化 建设 的首要环 节 。 新媒体 正 在逐 步改 变着 以政府 为 中心 、 自上而 下 的传统 公共 2 . 整合 资源 ,加强 门户 网站建设 服务 模式 。首 先 ,新媒体 促进 公共 服务 理念 转变 。包括 由神 秘 向 在 以往 以及新媒 体 时代的公 共服 务活 动中形 成的信 息资 源 。 透 明转 变 。由随意 向规 则转 变 。由 以政 府 为中心 向 以公众 为中心 都 有一个 如何信 息化 、 电子化 的问题 。整合 信息 资源是 信息化 建 转 变等 ,实 际意义 上 ,即观念 创新 。其 次 ,新 媒体 改 变公共服 务 设 中关键 的一 步。政 府通 过信息 资源 的开发 、利 用和共 享 ,包括 手段 和形 式 。从传 统的 面对面 服务 转变 为 以互联 网技术 等 为基 础 内部信 息 资源 和外部 信息 资源两 方面 ,以实现公 共服务 资源 的有 的点对点服务 ,即技术创新。再次 ,新媒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 机结 合 。其 中 ,政府 门户 网站 已成 为 目前政 府在 线提供 信息 和服 民参 与 。相 比较传 统媒体 来说 。新 媒体 的特 征 以及 其信 息传 播 的 务 的主要 渠道 ,从各 国 的经验来 看 ,政府 门户 网站建设 必须 以需 快速 ,再 加上 先进 的互联 网技 术 、数字技 术 的普及 和应 用 。为公 求导 向是 基础 。把握 交互 功能建 设 ,优 化 网站设 计 ,以实现其 真 民参与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最后,新媒体将公共服务能力提 正 的在 线服 务功 能。 升到 新 的水平 。新 媒体在 政府 工作 中的应 用愈 来愈 多 .在我 国文 3 . 再造流 程 ,实现部 门协 同服务 化社 会生 活各 个领域 中都 发挥 了重要 作用 。 我 国政府 的信息 化建 设是从 单个 政府部 门的信息化 建设 为重 二、新媒体时代地方敢府公共服务面临的问题 点逐步 展 开的 。没有 统一规 划和 标准 ,单单 只是在 既有 流程上 实 1 . 新媒体 时代 公 共服务 发展 不平衡 现传统 公 共服务 的 电子化 和信息 化 。因此容 易造成 政府 业务流 程 由于我 国不 同地 区 问经 济 悬殊 、文 化 教 育不 平 衡 ,我 国地 的 割裂。 在公共 服务 的信 息化建 设 中 ,政府 应 以现 代信 息技术 、 区 、城 乡、行 业之 间一 直存在 差别 分化 。所 以 ,新 媒体 时代 下 , 系统 思想 为基础 ,持 续推 动政府 流程 再造 ,尽量打 破部 门之 间的 在此基 础 上发展 起来 的公 共服 务也很 难平 衡 。这种 不平 衡 同样 反 壁垒 ,弥补部 门之 间 的服务漏 洞 ,实现无 缝 隙的协 同服 务 。 映在地 区间 、城 乡间 、行 业 间。基 础设施 建设 的不 平衡 和信息 化 4 . 建立CI O 制 度 ,实施现 代人 才战略 人才分布的不均衡都会带来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平衡。 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 ,是否有一支 2 . 公共服 务完 备 性不够 高素质 的人 才 队伍。 必要 的技术 知识 教育和 培训是信 息 化人 才培 新 媒体 时代 下 .我 国政 府公 共 服 务 的 完备 性 远 远不 足 。 首 养 的重 要途 径 。政 府应 当根 据新 媒体 时代 的要求 。有针对 性地对 先,公共服务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目前 ,我国政府通过互联网、 行政人员进行信息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 移动 通信 以及 其他 数字终 端设 备所提 供 的公共 服务 在质量 、广 度 识 ,提 高地 方政 府公 务人 员的操 作能 力。 同时 。尤 其注 重行政信 以及信 息发 布 的及 时性方 面都 有不足 。其 次 。缺乏 个性 化服务 。 息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所谓信息管理人才是既通晓信息技术又懂 大部分 地 方政府 提供个 性 化服 务存在 许 多不足 。有 些政府 网站 , 得政府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即政府首席信息官 ( CI O)。在 尤其是 基层 政府 网站甚 至 并没有提 供 个性化 服务 。 建立首 席信 息 官制度过 程 中 ,要 不断地 完善 首席信 息官 的选拔任 3 . 公共服 务 方式不 健全 用 、晋 升 、考 核 、奖惩 、培训 、薪 酬和退 出等制 度。 现 阶段 ,除 了传 统 的 公 共服 务 方 式 以外 ,我 国地 方 政 府 通 5 . 拓 宽服务 。缩 小 “ 数字鸿 沟” 过 新媒 体手 段提 供服 务 的方式 以政府 网站 为主 。通过 政府 网站 向 由于不 同 区域 、经 济水 平 的公 民获 得信 息资源 的机会 不 同, 公 民和企业 提供 文化 教育 、 医疗 卫 生、证 照 申领 、理 财纳 税等 服 使 得资 源 匮乏 的公 民很 难通过 新媒体 手段 获取 政府提 供 的公 共服 务。单一的服务方式 ,使缺乏技术应用能力的公民以及其他弱势 务 。 目前 ,在传统 的公 共服务 基础 之上 ,地 方政府提 供服务 的主 群 体难 以获 得公 共服务 。但 事实 上公 共服务 的 方式还 有很 多 ,除 要途径就是政府网站。公共服务途径的单一性使公共服务的覆盖 了政府 网站 。还包 括 智能手 机 、平板 电脑 、数字 电视 、呼 叫 中心 面变得有限。因此 ,只有拓展多样化的服务途径 ,地方政府才能 等服务手段。 实 现真正 意义 上 的公共服 务职 能 。同时 。 “ 数字 鸿沟 ” 的普 遍存 4 . 公 共服 务建设 滞后 在 且 日益 凸显 ,要 求地方 政府 必须加 强基 础设施 建设 、推行 信息 相 对来说 ,公 共服 务建 设 的基 础 性工作 仍然 比较 滞后 。支持 化教 育 、优 化信 息 系统 。尽可 能最大 程度地 缩小 “ 数字 鸿沟 ” ,

整体政府

整体政府

蔡立辉:整体政府:分割模式的一场管理革命作者:蔡立辉龚鸣时间:2010-10-06 浏览次数:940 次[摘要] 以分工为基础、以各司其职和层级节制为特征的传统官僚制,日益导致了行政业务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垂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各行政层级之间的分割,形成了“碎片化”的分割管理模式。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既妨碍了政府整体效能的实现、加大了部门间协调的成本,又妨碍了服务政府的建设、给公众办事带来了极大不便。

整体政府就是针对分割和“碎片化”问题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整体政府以元素服从集合、部分服从整体的系统论为核心理念,以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为特征,以目标、机构、资源、业务、服务及其提供途径等要素的整合为内容,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

整体政府是当代行政改革的新理念,是变革分割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协作”的一场革命,是21 世纪公共服务改革最迫切的需求,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整体政府分割管理模式碎片化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一、分割管理模式的形成及其弊端分析从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分割管理模式源于18 世纪中后期亚当·斯密(Smith) 的“劳动分工原理”和19 世纪弗雷德里克·泰勒(F. W. Taylor) 的“制度化管理理论”。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在劳动生产率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都是分工的结果。

[1] (P5) 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强调专业化分工,强调把业务过程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工序,这样工作人员只需重复一种工作,熟练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对各个业务过程实施严格控制。

的确,在工业革命后形成的工厂经济时代,“分工出效率”在社会生产和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充分应验,并形成了层级节制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部门化管理方式。

20 世纪初期,以专业分工、等级制和非人格化为特征的“官僚制”政府组织形式的确立为这种分割管理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日益发展成为支配公共行政的普遍组织形式,政府组织中的专业化和分工化倾向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我国_无缝隙政府_建设的成就与未来_以无缝隙政府工具为标准的评估_尚虎平

我国_无缝隙政府_建设的成就与未来_以无缝隙政府工具为标准的评估_尚虎平
[ 1]
给; 宁 可 向 使 用 者 收 费, 也不把普通税金作为资助不具有 公共利益的公共事业 ; 宁要 私 人 企 业 或 独 立 企 业 也 不 要 官 [ 3] 僚体制 。 部门化管理 也 造 然而 , 管理主义倡导的企业化 、
[ 4] “ 成了碎片化 、 鸽 笼” 式 的 割 裂 行 政 问 题。 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 , 在 新 公 共 管 理 潮 流 兴 起 的 中 后 期, 美国弗吉尼亚大
引言 一 、 在 石 油 危 机、 越 南 战 争 的 冲 击 下, 美 2 0 世纪 7 0 年代 , 国发展的 “ 黄金 时 代 ” 走 向 尽 头, 发 展 出 现 迟 滞, 社会失业 激增 , 各种道德 失 范 事 件 层 出 不 穷 , 无 政 府 主 义、 性 解 放、 嬉皮化 、 民权 运 动 、 女 权 运 动 潮 流 蔓 延。与 高 失 业 率 和 高 社会动荡并存的是 , 高通 货 膨 胀 、 社 会 贫 富 差 距 扩 大, 出现 , 福特 政 府 合 法 性 危 机 凸 显 。1 了发展中的 “ 滞 胀” 5 年, 9 7 总统在他的第一篇国情谘 文 中 , 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人民 “ 。 时至上世纪8 国家处境不佳 ” 这种困境没有消 0年 代, 减, 反而很快蔓延到其他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 如 何 在 政 府 管 理
) 教授在 学政府管理学院拉塞尔 · 林登 ( s e l M. L i n d e n u s R 通用公司总裁杰克 · 韦 尔 奇 提 出 的 “ 无 界 限 组 织” 理论基 础上提出了 “ 无 缝 隙 政 府” 理 论。 这 是 新 公 共 管 理 理 论 丛 林中的一种新的学术论点 , 它希图解决之前管理主义所导 致的各种孤 立 、 割 裂、 碎 片 化 管 理 问 题。该 理 论 自 萌 生 起 就被广为传播 , 也被众多公 共 管 理 实 践 者 用 来 改 进 政 府 管 理, 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 自无缝隙政府理论产 生 起 , 我国各地政府纷纷探索如 何利用该理论改 进 我 国 政 府 管 理 , 塑造“ 中国式无缝隙政 , 尤其是在 《 无缝隙政府 : 公共部门再造指南》 一书翻译 府” 成中文后更是全面开花 。 党 的 十 八 大 报 告 明 确 指 出 “ 建设 , 职能科学 、 结构优化 、 廉洁 高 效 、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 “ , 完善党务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 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 党的 公开 、 政 务 公 开、 司 法 公 开 和 各 领 域 办 事 公 开 制 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 《 中共中央 关 于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若 干 重 大 问 题的决定 》 强调 “ 让 人 民 监 督 权 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1.什么是无缝隙政府:机构的转化(传统社会)-工作:狭隘,条块分割,很难控制工作的过程和决策的制定-部门壁垒:部门与地方利益至上-测评:关注的是投入与活动成本,员工与预算规模的基础上-技术:强调控制、集中各种活动-内部组织:条块划分的部门和职能,受到组织内部需要的驱使-效率低下:按自己步骤运作时效率最高,对外部需要和机会反应迟钝-角色:明晰度高;内部分工;组织、顾客与供应商之间区别对待-产品或服务:标准化,缺乏个性,高成本投入,缺乏公共参与2.为什么需要无缝隙政府:在地方政府层面,权力被数十个委员会和理事会分割得七零八落,行政权和立法权相互抵触制约,由此导致很难围绕共同利益结成联盟关系。

由于不计其数的委员会的存在,立法过程把原本应当是普遍广泛的议案分解为无数个小的议案,其繁琐细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人事制度的专业化也达到了荒谬的程度。

4.无缝隙政府的可能性:自我管理的团队;领导共享;价值共享;默契与配合(协调合作、信息技术)5.无缝隙政府的特征:-特征之一:(最重要)就是几乎没有分界线——去掉部门分割与壁垒、去掉专门分工、拆毁隔绝和分裂自然工作的多重壁垒,代之以小规模的多专多能的小组负责整件事情-特征之二:无缝隙政府提供了今天所需要的选择、多样性和公共参与6.无缝隙政府的结构特征-工作:范围广泛;具有多种技能的团队;通才能够较好地掌握工作程序和做出决策。

-反对部门壁垒,强调一致性与整体性-测评:建立在结果、顾客(公民)满意的基础上-技术:用于下放各种活动-内部组织:完整统一过程的团队,根据需要提供服务-效率:很高,对顾客和结果非常关注,强调迅速的反馈机制的建构,提供便捷及时的服务-角色:明晰度较低;由跨职能的团队进行组织,供应商和顾客共同承担以前公司执行的任务-产品或服务:强调顾客的导向性,致力于顾客(公民)的需求,高投入7.无缝隙政府的推动力:顾客社会还是公民社会?-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公共选择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增加了公民的权力和选择的机会-公民社会与经济的全球化(以顾客为导向的社会反映出经济的全球化)-用脚投票还是用手投票?8.政府再造的必备条件-明确成本与代价-应对痛苦或威胁的明确计划-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筹划、设计和指导团队(1205)9.无缝隙政府的实施-行政成本计算-远程办公:可以缓解工作的压力,提高生产率,平衡组织的结构,并且可以赋予工作人员更多的责任和权力-责任的弹性:民选官员必须停止对工作人员事无巨细的管理-围绕结果进行组织(而不是具体地指导机构工作)10.中国无缝隙政府的目标:政府三大能力的实现-第一个是三十年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这是一个层面,-第二层面是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个是提高社会自我实现的能力。

无缝隙管理理论对于基层央行组织办公科学化管理的借鉴意义

无缝隙管理理论对于基层央行组织办公科学化管理的借鉴意义

■Domymax专业文档№001无缝隙管理理论对于基层央行组织办公科学化管理的借鉴意义着力构建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

基层央行组织办公管理不断面临新的形势,面临更高的要求。

积极借鉴无缝隙管理理论,稳步推进组织办公管理理论、手段的变革和创新,对于更好地履行基层央行职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无缝隙管理的理念渊源无缝隙管理,指系统整合部门职能、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

无缝隙管理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管理理念,有其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和实践基础。

传统管理模式,即马克斯〃韦伯所描述的“科层管理模式”,由于“存在条块分割、部门主义、职能交叉或不清、职权冲突、职责模糊、程序复杂、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等弊端和消极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与信息时代对政府管理的需求相去甚远。

”在此背景下兴起的“新公共管理革命”要求打破传统,提出“未来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形态,主要代表有杰克〃韦尔奇的“无界限组织”理论、拉塞尔〃M〃林登的“无缝隙政府”理论等。

美国政治学家拉塞尔〃M〃林登在其《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指出,随着顾客社会的到来,政府组织将从传统的清晰定义边界的组织向无边界组织,以至于无缝隙组织的转变。

无缝隙组织是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是行动快速并能够提供品种繁多的、用户化和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它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

无缝隙组织的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两者之间是一种直接的、人性化的关系,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或者是诸多遁词。

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用户而言,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

二、无缝隙管理理论对于管理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无缝隙组织理论的一些内涵与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精神具有共性,从而体现出了重要的普适价值。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要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有效监管与“无缝隙政府”

有效监管与“无缝隙政府”

有效监管与“无缝隙政府”作者: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3年第03期比较地看,与多部门管理国有资产的“五龙治水”机制相比,2003年以后建立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了很大改进。

但是,应该看到,今天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仍然只是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意义上的监管机构,覆盖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亟待完善,国有企业(资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仍有待提升。

屡见不鲜的国有资产流失、资源开发乱象,国有企业的不务正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正是国有资产监管不完全、不统一的佐证。

类似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不完全、不统一,以财政预算改革为例,有关专家比较研究了“前预算时代”的中国财政汲取能力和分配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资金分配权极其分散,财政管理体制极度分散,预算收支管理分散。

预算资金分配权的分散导致了政府内部缺乏控制和财政收支的混乱:多部门拥有资金分配权、各种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资金不能细化到部门和项目因此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管理体制的分散导致了预算执行中缺乏监督和控制:各部门自行管理预算内外收支、对财政活动的监管和会计体系也非常分散。

预算收支管理的分散导致了一个全面、一致的政府预算的缺乏,使得各级人大难以履行预算监督的职能。

1999年以后,应对分散的财政管理体制,中国政府不得不启动以“集中统一”和“预算监督”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

以产业政策为例,路风等对中国产业政策行政能力的分割和不足做过专门研究。

一方面,相对于产业化的繁重任务和复杂问题,中国产业政策行政能力显得严重不足。

在过去30年里,从国家经委、国家经贸委的撤销,到国家经贸委的重新设立和再撤销,再到工信部的新组建,对国家工业行政机构改革的重点始终放在精简撤并上,从来没有放在国家工业行政机构的重新建设上。

在当今世界最大的工业化国家,工业行政机构过小、人员过少直接限制了中国中央政府的工业行政能力。

另一方面,产业政策行政能力严重不足的同时,中国中央政府执行产业政策的行政能力是分裂的。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优化研究——基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视角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优化研究——基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视角
公共文 化、 公 共卫 生方 面 , 而 主要 的诱 因就是 投入 不足 , 主
区地方政府公共服 务提 供机 制 , 将有 助 于促进 我 国的 民族
团结 、 社会 稳定 , 有助 于推 动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构建 , 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 公平 。


文献的回顾 和观 点的提 出
仍然与东部发 达地 区存 在较 大 的差距 。因此 , 优化 民族 地
方政 府公 共服务能力的系统构 建 。在 民族 地区公共 服务 均等化研究方面 , 学 者们 集 中研究 民族 地 区公共 服务 提供 的不均衡 现状和影响 因素 的分析 。黄侃 通过 实证研究 对 民 族地区公共服务 非均 等 的趋势 和现 状进行 了 比较 分析 , 并 在分析的基础上进 一 步提 出影 响 因素 和实 现模 式 ; 高玉 主张从财富转移支付制度和对 口帮扶 制度来 推进 民族 地 区 公共服务均等 化 J 。在 民族地 区公 共 服务 问题研 究方 面 , 雷振扬认为 , 民族地 区公 共服务 主要集 中体现 在基础教 育 、
供公共服务 中出现 的问题 和政府 能 力 的相关 性进 行研 究 , 对民族 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 能力结 构进行设 计并进 行 回
( 一) 传统政府管制体制
归分析 , 得 出民族地 区政 府公共 服务能力 评价 思路 , 推动地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2— 0 1
目前 , 民族 地 区公共 服务 提供 仍沿 袭传 统 的政 府管 制
从研究现状来 看 , 学界 对 民族地 区公共 服 务 的研究 主
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 新专题 研讨班 开班式上 做 了重 要讲话 , 强调要 “ 扎扎 实实 提高 社会 管理 科学 化水 平 , 建设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 系” , 此后学 界对社会 管理创 新给予 了更多 关 注。因此 , 本 文选 取社 会管 理体 制创 新 为 研究视角 , 对西 部边 疆 民族 地 区政府公 共 服务 提供 机制 进

浅谈“无缝隙政府”理论与借鉴

浅谈“无缝隙政府”理论与借鉴

浅谈“无缝隙政府”理论与借鉴“无缝隙政府”理论是美国公共管理学家拉塞尔·M·林登在研究总结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共管理部门改革经验之后提出的一种理论,旨在指导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公众,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本书用来自各级政府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无缝隙政府”,指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将各个部门及职能进行无缝隙衔接,然后集中于统一的对外办事窗口,最大限度地方便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

认真研究“无缝隙政府”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工商机关如何整合行政资源、优化办事程序,更加高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无缝隙政府”理论强调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把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作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点努力方向,二是努力克服层级制的传统行政结构及公共服务机制的不足,摆脱具体部门及职能划分的束缚,紧紧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使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多年来,各地工商机关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建立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理、质量跟踪等制度,实行并联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方便了办事群众。

从形势发展看,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有新的突破。

比如,要进一步完善并联审批制度。

据了解,不少地方的并联审批运行机制尚未完善,还仅限于工商窗口代收属于质监、税务等部门审查范围的申请材料,对于办事群众普遍关心的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实行的还是分时分批发送制度。

其实,通过优化登记注册工作的业务流程,根据“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的“在源头上一次性收集信息”方法,将相关部门的申请表整合成一张表交给申请人填写,既可以省去申请人的重复劳动,也有利于行政机关实施材料审查,做到业务数据统计口径统一,审核项目、事项名称、计量单位、期限长短等保持前后一致。

碎裂化到无缝隙——整体性治理的协调机制研究

碎裂化到无缝隙——整体性治理的协调机制研究

各 自为 政 , 共 服 务 供 给 分 裂 化 , 法 满 足 人 们 整 体 公 无
性 需 求 ; 新 公 共 管 理 的 市 场 化 、 营 化 、 品化 、 而 民 商 社
届 工党 上 台 , 相 布莱尔 在 《 民服 务会 议》 提 首 公 上 出 了 “ 同政 府 ” 协 的概 念 。 9 9 政 策 白皮 书 《 代 化 19  ̄ 现
侧 重 政 策 的 制 定 , 目的 管 理 或 者 服 务 的 提 供 。 ” 项 2o ̄ o4 表 的 《 结 政 府 》 告 书 , 为 澳 政 府 阐 述 连 报 成 该 国整 体 性 治 理 的 代 表 。
目标 、 段 及 资 源 充 分 整 合 , 有 效 解 决 人 民 的 真 实 手 来
委 员 会 2 ( 年 前 后 开 始 倡 导 “ 体 性 政 府 ”改 革 途 0) 0 整
径 , 给“ 并 整体 性 政 府 ” 了 定 义 。 “ 体 性 政 府 是 指 下 整 公 共 服 务 机 构 为 了完 成 共 同 的 目标 而 实 行 的 跨 部 门 协作 , 及 为了解决 某些 特殊问题 组成联 合机构 。 以 所
整合 与 服 务 的无 缝 隙供 给 目的 。 关 键词 : 裂化 ; 缝 隙 ; 碎 无 协调 ; 治理 中图分 类 号 : 6 D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19 4 2 1 ) — 0 2 0 17 - 1X(0 0 0 0 5 — 4 4
官僚 制是2 世纪 7年 代 以前政 府 的管 理模 式 , O 0
家经 过多年发展 , 理论 深度 、 其 知识 整 合 与 实 践 都 比 较深 入 , 体性 治理 理论 可望 成 为2 世纪 有 关政府 整 1 治 理 的 大 型 理 论 , 为 21 纪 第 三 波 行 等 研 究 ,但 对 部 门 问 的 协 调 配 合 机

政务服务文章的题目

政务服务文章的题目

政务服务文章的题目
1、我国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改革路径探究
2、论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3、刚性原则与弹性空间——论地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
4、论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5、行政服务中心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6、提高行政效能的创新之举——以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
7、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升行政服务能力的重要环节
8、地方行政服务机构的运作机制及其逻辑——J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个案考察(1997-2011)
9、关于我国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践的思考——以张家港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
10、论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与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制度的构建
11、标准化管理:提升行政服务绩效的系统化方法
12、地方行政服务中心业务流程再造方法研究
13、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初探——以吴江市行政服务局为例
14、新泰市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实践及启示
15、山东行政服务标准体系解读
16、标准化和信息化是提升行政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17、依托行政服务中心推动地方政府实行大部门制
18、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的行政服务中心研究
19、当前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及未来出路的思考
20、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在玉环县的改革之后,浙江金华的行政服务中心改 革、深圳龙岗区“政府效能倍增”计划、国家公安 部的警务流程再造改革、成都市的服务中心流程再 造改革、山东省编制办公室的编制实名制改革、昆 明市铁路新村社区戒毒工作站改革、沈阳市大东区 政府网上办公服务改革、东莞市社会管理改革等一 系实践进一步将我国的无缝隙政府建设推向了高潮。
在此新的“无缝隙政府”模式下,各部门、乡镇和工业园区通 过确定全程代理员负责申办事项的代理服务;在此“无缝隙政 府”模式下,全县散布在各级各部门的审批、审核、核准、备 案等987项行政管理事务全部能够在一个地方“无缝隙”的完成, 较好地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 也较好地解决了“公文旅行”问题。
运行效果

尽管无缝隙政府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当 前对这种改革的进展、不足所做的系统性研究还很 少,目前我国建构“中国式无缝隙政府”的实践进 展呈现这样的特点:第一,“无缝隙政府”实践逐 渐普遍化。第二,“无缝隙政府”改革领域逐渐扩 展,不仅限于“政府” 。等等。因此,我国无缝隙 政府建设基本上都是具有无缝隙政府性质的实践, 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缝隙政府改革这样形成的公 共组织,只备了一些“无缝隙”特性,并非完全意 义上的无缝隙组织。
三、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是以满足顾客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 的一种组织变革,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 有的行政运行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 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 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是政府每一项 资源投入、人员活动、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 的提供等,都能真正而有效地符合顾客的需求, 顾客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得到 服务,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目标。其实质 是一种政府再造 。
一、什么是大部制改革

行政服务中心与无缝隙政府建设

行政服务中心与无缝隙政府建设
有学 者把 无缝 隙政 府 理论 总结 为三 个 基本 导 向, 分别 是 以顾 客 为导 向 、 以竞 争 为 导 向和 以结 果 为 导 向。 以顾 客为 导 向强 调 了政 府 工作 的最 根本
建设 的契 合 点 , 通 过 契 合 点 寻 求 解 决 行 政 服 务 中
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设 中存 在 的问题 。


无缝 隙政 府概念 的提 出及 其 理论 内涵
2 0世纪 8 0年代 以来 , 官僚 制一 直作 为 一 种 高 度 理性 化 的组 织 , 但 是极 端 奉 行 官 僚 制 使 得 这 种 理 性 的行 政 机构 染上 了等级 森 严 、 僵化主义 、 非 人 性化 、 神秘主义的色彩 , 行 政 机 构 自身 的 膨 胀 、 效 率 低下 以及 腐败 的现 象 层 出不穷 。官僚 制 已经 渐
“ 对 于 政 府 部 门来 说 , 变 革 与其 说 是 一 种 特 例, 不如 说 是 一 种惯 例 。只 要 有 一个 不 完 善 的政 府, 人们 就 会 不 断 地 寻求 理 想 的 治理 形 态 。 在某 种程 度上 , 变 革 不 能 单 纯地 界定 为 寻求 一 个 完 美 的行 政 实体 ; 更确切地 说 , 每 一 种变 革 方案 都 会带
渐 不适 应新 时代 政府 行 政 管 理模 式 了。这 一 时 期 政 府进 行改 革 , 开 始 了新 公 共 管 理 、 新 公 共 服务 、
任 务 和 最 终 目标 是 满 足 顾 客— —公 众 的 最 大 需
要, 实现公众的根本利益。以竞争为导 向, 无缝 隙 政 府强调 市 场 机 制 , 主 张 改变 政 府 官 僚 体 制 的垄
务, 使 行 政 服 务 中心 与公 众之 间 的缝 隙依 旧存 在 ; 从 行 政 文化 及 心 理 上 来看 , 从 政 府 管理 的 角 度 上 来 定位 行 政 服 务 机 构依 旧 不 能摆 脱 官 民分 立 的 旧思 维 , 导 致 管 理 主 体 与 客 体 在 心 理 认 同上 的 心 理 隔阂 和 心 理 缝 隙 。 我 国 当前行 政 服 务 中心 发 展 的基 本 思 路 : 一是理念指导上 , 树 立顾 客 本 位 和 公 民 本位 思 想 , 深 入 贯彻 科 学发 展 观 ; 二 是组织流程上, 再 造 纵 向 管理 , 缩短服务流程 , 保证服务畅通 ; 三是横向开放上 , 加强开放与共享协作 , 取消部 门 壁垒鸿沟, 达 到横 向 无缝 的整 体 政 府 目标 ; 四是 方 式手 段 上 , 充 分 利 用信 息 化 技 术 , 用 好 电子 政 务 平 台 , 促进网

试论新公共管理、无缝隙政府和整体性治理的范式比较

试论新公共管理、无缝隙政府和整体性治理的范式比较


自由
,
在 政 府 部 门 与政 府
面 质量管 理
度 式

`’
一站
改革
化 以 及 市 场 化 同 时 将合作机 制 与竞 争 机 制 引 入
以 使 政 府 职 能 得 以实 现 转 变 制
、 。
组织中 过程中 然结果

政 府 部 门 或 组 织 在 对 社 会 公共 事 务处 理
,
标 准等 等

办 证大 大 厅等
公 共财政 政
。 。
,
,
而无
表 一 三种 范 式 的 综 合 对 比
新 公 共管 理 无 缝 隙政府 府 兴 起的时代 代 上 世 纪 七 八十 十 上 世纪九十 年代 其 他名称 称 市 场 化政府 企 业 型政府
重 塑政府 府 理 论创造 与 美 国 奥斯邦
、 、 、
政 府 和 整 体性 治 理 三 大公 共 治 理 范 式 被 提 出 逐渐兴 起
、 、
’`
,
所 受批判 判
竞争 与 公 共价 价 缺失 公 共责 责 值 观 的 矛 盾冲 冲 任 突

政府流 流
;
为 政 府 需 承 担的 公 共 责 任 共 产 品 市 场 化 为 导 向进 行 单 位公 共 责 任的 缺 失
。 。
无 缝 隙政 府 改 革 以 公
,
程重 构混 乱
与无序
张国 家干 预的强化 模式的引入


主张 利
整体性治 理
上 世纪九十
新公 共管理


无 缝 隙政 府 和 整体 性 治

无缝隙政府可被视 为新 而 整 体 性 治 理 理 论可 被

关于政府部门职责边界的探讨

关于政府部门职责边界的探讨

在政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推诿扯皮、衔接不畅等问题,源头并不是职责存在边界,而是职责边界不清晰。

众所周知,政府部门职责存在边界是必然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因素不断出现,导致职责边界不清晰,同时,原有的协调机制不畅,也导致部门间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解决的办法是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界定清楚职责边界,并根据法律法规调整及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动态调整。

一、产业融合发展带来职责边界模糊,必须科学界定部门职责边界产业融合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刻反应。

以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形式出现的产业融合,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模式,势必需要产业价值链条上的各部门共同履职,才能实现监管无缝隙、服务无缝隙,科学界定职责边界就成为必然。

比如,近年来出现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对其监管不仅仅是对驾驶人、驾驶行为、运营服务行为、运营平台企业的监管,还在于如何认识由共享属性带来的全新的交通资源组织方式的变革,如何将单一的政府管理变为协同治理模式,构建“政府+平台+司机+乘客”协同治理体制。

这就需要在明确交通管理部门牵头职责的基础上,同时明确市场监管、金融、互联网、宣传、社会治理等部门的职责,才能实现协同治理。

再如网络住宿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宿直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入了旅游业,这既是旅游业的范畴,也是商贸住宿业的范畴,其实现形式也是互联网监管的范围,究竟应该是管商贸业的商务部门管,管旅游业的旅游部门管,还是互联网监管部门管,任何一家都无法实现管全部,只能明确一个牵头部门,协调相关职责部门共同监管。

再如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打破产业界限,形成农业和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

其中,提出发展农业的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

这种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需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互联网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这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

2022年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及考核试题

2022年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及考核试题

1.对厚度为150mm的钢板焊缝进行探伤检测,可选用的探伤机为()。

A.300kV便携式X射线机B.420kV移动式周向探伤机C.Ir192探伤机D.Co60探伤机2.室外现场的探伤在正式开展探伤作业前,应测量()以证实边界设置正确性,必要时应调整控制区的范围和边界()A控制区内的剂量率B.控制区外环境的剂量率C.控制区外探伤人员所在位置的剂量率D控制区边界的剂量率3.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A.停止作业B.采取相应治理措施C.上报主管行政部门D.停工停产4.管电压为150kV的探伤机和管电压为250kV的探伤机距X 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控制值分别为()。

A.2.5mGy/min. 5mGy/minB.2.5mGy/h 5mGy/hC.25mGy/min. 5mGy/minD.25mGy/h. 50mGy/h5.下列关于探伤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衰变常数越小,半衰期越长B.y射线强度与放射性活度有关C.每次核衰变都一定放出y射线D.核素种类决定其穿透能力6.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拒不提供资料。

劳动者依法可向下列监督部门或机构投诉处理()。

A职业病诊断机构B.劳动保障部门C.卫生行政部门D.公安部门7.Co-60的半衰期为()A.30.2aB.28.1aC.432aD.5.27aE.12.2a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60有较大的穿透力,适合检测厚工件B.Ir192半衰期短,检测前需知道其活度C.Ir192能量较低,不适合检测钢铁D.Se75能量较低,适合检测薄件9.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

A穿戴个人防护用品B.携带报警式剂量计C.携带辐射防护检测仪D.对讲机5.()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A.县级B.市级C.省级D.国家1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报告。

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

拉塞尔·M·林登与《无缝隙政府》一、作者简介拉塞尔·M·林登(Russel M.Linden),哲学博士,维吉利亚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规划项目的指导者,联邦行政学院的高级成员,拉斯·林登协会(该机构主要从事公共部门革新的管理咨询业务)的负责人。

林登一直研究美国和日本的创新性组织。

他的教学和研究的兴趣包括自我管理团队,过程再造,团队建设,变革的实施,以及公务员、民选官员和被任命者之间的关系。

他是《从幻想到现实:成功的政府改革者的策略》(1990)一书的作者,还是《维吉利亚评论》政府管理改革专栏的主管。

《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A Practical Guide to Re-Engineering in the Public Sector),[美] 拉塞尔·M·林登(Russel M.Linden)著,汪大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二、核心观点阐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和其他的公共组织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并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公共部门对技术、政治、全球经济、公民需求和偏好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反应,同时也是由原来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的转变的反应。

毫无疑问,这场静悄悄的公民主要是以无缝隙组织的出现为特征的。

“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

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并且,无缝隙组织的一切都是“整合的、全盘的”,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

(P4)从作者的描述来看,无缝隙政府服务的趋向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机构内部“柏林墙”的倒塌,也即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使用自我管理团队、一次到位的服务、“主题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团队等;发展政府机构与顾客及供应商之间的同盟关系;强调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速度。

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条件组态与提升建议

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条件组态与提升建议

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条件组态与提升建议作者:肖涵金易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3年第10期[摘要]随着中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省级政府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亦日益严重。

传统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野在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失效,揭示了生成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可能存在多元化条件组态的事实,为解释并解决发展不平衡现象提供了可能。

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设可被视作政府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组织重构以提供整体性、无缝隙的政务服务的过程,因此,现运用TOE理论框架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条件组态的研究模型,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开展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是生成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必要条件,生成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条件组态则包括“技术-组织-环境协同主导型”“技术-环境主导型”“技术-组织主导型”,且实证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由此可得,省级政府可以通过重视并提高政府数字化水平、增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基于本地特色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关键词]TOE模型;数字治理;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条件组态[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10-0057-11目前,我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是省级政府间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2)》指出,近年来,我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其中16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非常高”,12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高”,仅有4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仍居于中等水平。

然而,在总体指数全面提高的同时,全国范围内各地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贵州等地区的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近年来保持高位,山西、青海、新疆等省级政府与其余省级政府之间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发展明显不平衡。

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

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

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竺乾威
【期刊名称】《公共行政评论》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打破部门、层级以及职能的边界,提供一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的、个性化的全方位覆盖的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一直在探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网格化管理在这方面对无缝隙政府的突破和超越,并对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21页(P1-21)
【作者】竺乾威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公共服务流程再造:中国政府流程再造的新趋势 [J], 金竹青
2.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分析 [J], 张君君
3.制度压力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扩散?——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例[J], 赵强
4.打造基于“统一协同平台”的无缝隙政府——深圳市试点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新范式的实践与思考 [J], 陈东平;
5.“无缝隙政府”视域下海关公共服务改革的路径选择 [J], 刘雪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限: 个I I l 时限:个 l时限: 个 1 4 I 1 0 工作日 l I 工作日 I 工作日 I
图 1 某 市 获 得 卫 生 许 可 证 政 府
服务 方 式 创新 的动 力
( ) 一 传统政 府服 务模式
1 职权模糊 , . 官员相 互“ 踢皮球 ”
的利益 造成损 失 。 从 以上 的事例 可 以看 出 , 由于部 门条块分 割 ,
门申报备 案 , 最后 再 将 所 有前 置 审 批 的单 据 提 交
工商 局 , 审 核 后 发 执 照 。据 统 计 , 经 目前 企 业 注 册 , 业者 提交手 续给工 商前 最多需 要跑 1 创 3个 部 门, 而在这个 过程 中仅 获得 一 个 卫 生许 可 证 就须
核准 登记手 续 , 后要到 卫生局 办理 卫生许 可证 , 然 到疾 控 中心办理 从 业人 员 健 康证 , 还要 到 消 防部
遇和生 产 , E常 的投 资 、 给 l 经营活 动设置 了重重 障 碍 , 重恶化 了 当地 的投 资环境 , 严 致使一 些外地 企 业 不愿 落户 , 地企业 有外 迁 的苗头 , 当地群众 本 给
地 方政府 既是 地 方公 共 产 品 的提 供 者 , 是 又
等待 很长 时间 ( 图 1 。尽 管对 审 批 时限作 了规 如 ) 定, 但要 与不 同部 门 的不同负 责人打交 道 , 即使各
地方经 济 的主要 推动 者 , 是 与公 民打 交 道最 多 更 的服务 者 。地 方 政府 的服 务方 式 和结 果 , 直接 影 响着公 民的切 身利 益和政 府形象 。在 当今全 球化
收 稿 日期 : 0 90 - 7 2 0 —3 0
办事程 序复 杂 , 一些 政府 官员官 僚作风 严重 , 办事
作 者简 介 : 开 松 ( 94) 男 , 北荆 州 人 , 吴 1 6一 , 湖 中南 民 族 大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教 授 , 学 博 士 , 要从 事 政 府 管 理 、 市社 区管 理 研 究 法 主 城
具 有重大 的理论 和实际 意义 。



市卫生局窗I市卫生监督I I l 市卫生监督I 市卫生局 l 日 受理人员l所审 I 核人员f l 所负责人 f I 负责人

鱼 竺 篓
核书 材酬 l 照复 l 按 定 面 按 审 照审 l 场监督检 f 标准复审 I 标准审定 f
环 节多 、 序 繁 、 间长 , 往 一个 部 门 内部 之 间 程 时 往 层层 审批 , 申请 一个证 件要跑 多个科 室 , 不一定 还
能够办 成 , 个别 单 位及 一 些 经办 人 员 人 为增 加环
得重 复说 同样 的话 ) 的折腾 , 如果 幸 运 , 们 或许 我
能得 到所需 要的东 西 。
J n20 u .0 9
地 方 政 府无 缝 隙 服务 研究
吴开 松 解 志 苹 马 娜
( 中南 民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 0 4
摘 要 : 统 政 府 服 务 模 式 已不 能 满足 当 今 逐 渐 兴 起 的 顾 客 导 向 社 会 的顾 客 需 求 , 一 站 式 ” 务 是 “ 缝 隙 服 传 “ 服 无 务” 的具 体 实践 形 式 , 能 降 低顾 客 成 本 , 顾 客提 供 满 意 服 务 。为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并 为 民提 供 便 利 服 务 , 它 为 须 从 实际 出发 , 别 在 发 达 地 区 、 发 达 地 区 、 远 山 区的 地 方基 层 实 行“ 分 较 偏 电子 政 府 ‘ 站 式 ’ 务 ” “ 中办 公 、 一 服 、集 现 场 办公 ‘ 站 式 ’ 务 ” 流 动 政 府 ‘ 站 式 ’ 务 ” 一 服 和“ 一 服 。 关键词 : 客导向 ; 顾 无缝 隙服 务 ; 一 站 式 ” 务 “ 服 中 图分 类 号 : 9 1 C 3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93 9 ( 0 9 0 —0 2 0 1 0 — 6 9 2 0 ) 30 2 — 6
我们 经常会 遇 到 这样 的情 况 , 电话 给一 个 打
这种现 象并 非个 案 。在 一 些基 层 政 府 , 部 各 门审批 、 审核 、 准 、 案的项 目众多是 常事 , 核 备 审批
政 府机 构 , 了解某 种服务 信息 , 想 但被告 知所 找 的
部 门不 对 , 找 X部 门 。经过 三番 五 次 ( 次 都 该 每
节, 给企 业 、 众 制 造 麻 烦 , 群 审批 期 限 遥 遥 无 期 。
这种“ 马拉松式 ” 的审 批 程 序 , 使 企 业从 投 入 到 致
产 出 的 周 期 过 长 , 重 影 响 了 企 业 经 营 决 策 的 机 严
2 办事过程繁 杂 , . 效率低 , 成本 高
比如 想开个 餐 馆 , 先要 到 工 商部 门办 理 名称
背景下 , 深化地 方政府 改革 , 创新 地方政 府服 务方
方 面符合规 定 , 流程 运转顺 畅 , 拿到卫 生许 整个 要
可证 最快 也得 十天半 月 。
式 , 供“ 民 、 民 、 民” 提 亲 便 利 的无 缝 隙服务 , 高地 提 方政 府服务结 果 的满意 度是实践 科学 发展 观 的要 求 。以科学 发展 观 为指 导 , 讨 地方 政 府 服 务方 探 式 的改革 , 为顾 客 ( 企业 、 民) 公 提供 无 缝 隙 服务 ,
第 1 1卷第 3期
2 0 年 6月 09
武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fW u a i fS i & Te h ( o il ce c iin .o h n Un.o c. c . S ca in eEdt ) S o
Vo .1 No 3 1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