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为学有道”教案集
初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为学有道”教案集
单元主题——为学有道:本单元选择的都是和学习有关的各类文章。
《孔孟论学》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是千年之前孔孟二位圣贤论读书学习的“正道”。
这些语录式的经典格言,可谓深得读书之道之精髓。
圣贤之言,万古犹新!聆听这些先哲的教诲,总结他们的读书之道,再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举例深入理解、体验,一定获益良多。
教学中宜采用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其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孔孟论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生平及《论语》、《孟子》的相关文学知识: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确实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对我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至今读来仍如黄钟大吕,振振有声。
学生能够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感受他们,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思想方面应该会获益非浅。
而作为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能结合生活、学习实际而能感悟其丰富的内涵。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含义;感受孔孟的人格魅力,体会课文的丰富内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难点:深层理解《孔孟论学》之内蕴,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作业练习: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覆一篑一暴十寒今夫奕之为数非然也取二三策而已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围绕一个中心,任意引用两则语录,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话。
3、查找一条与为学有关的格言,以一两百字的短文加以阐述发挥,在班级交流展示。
为学 教案示例
为学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为学”的含义,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2.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理解“为学”的深刻含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为学”二字,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为学”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为学”的含义。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为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学”的感悟。
2.搜集有关“为学”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为学”二字,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为学”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为学”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为学”的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二、课堂讲解1.教师继续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为学”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为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学”的感悟。
2.搜集有关“为学”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为学》教学教案设计
《为学》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为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为学》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运用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材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和论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设置互动环节和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阅读《为学》这篇文章,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期待。
3.2 文章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式。
让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观点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关联。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度、练习题和反思文章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文献5.1 教学资源提供《为学》原文和相关注释材料。
提供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和案例分析。
5.2 参考文献《为学》原文及相关研究文献。
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论文献。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学者讨论为学之道的情境。
开展以“当代为学之道”为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与现代社会实际展开辩论。
6.2 活动目的增强学生对《为学》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辩论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为学》教案5篇
《为学》教案5篇《为学》教案篇一重点:进一步积存古代文言文词汇。
难点: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通过自学解决字词,教师提示个别难句。
一、简介状况二、正字音三、通过自学把握字词。
四、学生表演二僧至南海一段,加深理解记忆。
其次课时一、提问字词,复习旧课。
二、分析1、明确这是一篇谈论文,构造是提出论点,进展论证,得出结论。
让学生找出本文论点。
2、其次段如何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辩证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再用曾参传圣人之道加以佐证,特别有说服力。
3、第三段如何论证?4、分析二僧之南海之事。
找出去之困难的表达,僧贫者能至和僧富者不能至的缘由分别是什么样?5、最终一段怎么样扣住论题再论证?三、谈启发并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感想。
1、难事做于易,繁事做于细。
再难的事情,只要去做,总会完成,而再易的事情,假如水去做,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2、是天资聪慧与愚钝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惟在勤奋努力与否。
假如努力了,必将有所收获,否则一事无成。
设计思想对于课文根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解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
要加强诵读的落实。
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争论法进展落实。
板书设计为学清彭端淑一、提出论点天下事:为之:难→→易人之为学学之,难→→易不为:易→→难不学,易→→难(普遍真理)(本文论点)二、道理、举例论证1、道理:资,材学而不怠→→不知昏庸屏弃不用→→无异昏庸2、举例:鲁传圣人之道三、比方论证二僧:贫者:为之→→至富者:不为→→不至四、总结结论:人之立志:恃材自败恃勤自力需“为”需“学”教案点评:对于课文根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解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
要加强诵读的落实。
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争论法进展落实。
教案例如重点:进一步积存古代文言文词汇。
难点: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通过自学解决字词,教师提示个别难句。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为学》全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欣赏和评价《为学》。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哲理,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为学》。
(2)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
(2)文中某些句子和段落的深层含义。
(3)将文章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为学》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5. 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为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为学》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将文章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互动。
《为学》教案设计范文
《为学》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为学》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题和背景介绍。
文章结构的分析。
主要论点和论据的识别与分析。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分析文章结构。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文章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笔记本电脑:用于展示PPT和相关的学习资源。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文章主题和背景。
第二步:阅读文章并理解文章结构。
第三步: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第四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活动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三: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评价一: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的积极性。
评价二:学生口头报告的表现和内容准确性。
评价三:学生作业和测验的成绩。
4.2 教学反馈反馈方式:课堂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
反馈内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文章文本:《为学》。
PPT课件:展示文章结构和主要论点。
5.2 参考资料参考书目: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用于深入研究文章主题。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和论坛讨论,用于拓宽视野。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深化6.1 教学拓展拓展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二: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6.2 教学深化深化一:引导学生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深化二: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沙龙,分享学习成果和研究心得。
第七章:教学调整与优化7.1 教学调整调整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为学》教学教案设计
《为学》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为学》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和原则。
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讨论文章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和原则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主题和大意。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实践法: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和原则。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为学》原文。
参考资料:相关的学习方法书籍和论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和电脑。
3.2 教学材料课文朗读: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练习题目: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或测验:安排一次考试或测验,全面评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课堂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课后反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讨论和练习。
5.2 教学安排确定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和作业布置。
确保教学资源的准备和运用,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学习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为学》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论述。
文章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内容。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文中的成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不太熟悉。
学生可能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孔子及其对学习和教育的贡献。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注意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自己的疑问。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和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解释其中的成语和表达方式。
结合现实生活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3.5 练习巩固给学生发放一份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论语》原著或相关的选集。
5.2 参考资料相关的学术论文、解读文章或视频资料。
5.3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讲解课文内容。
《为学》优秀教案(通用6篇)
《为学》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为学》优秀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学》优秀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
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
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
(见教学步骤)3.疑点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设计两篇文章
八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设计两篇文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文章。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学习的态度。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篇文章:《为学》(1)文章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
(2)文章内容: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词语解释:解释文章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
2. 第二篇文章:《师说》(1)文章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
(2)文章内容: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词语解释:解释文章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型的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文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两篇文章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3. 阅读理解:通过练习题或讨论,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检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2. 参考书目:相关作者的作品、文学评论等。
《为学》教案: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
《为学》教案: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教育中,学习是关键,它涉及到知识、思维方式和技能的掌握,还需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但是为了使学习更加有效,学生必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为学》教案,以此为基础策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一、《为学》教案的介绍《为学》教案是由浙江省教育厅制定的一份英语教材,主要用于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英语教育。
教案具有独特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实践,教案中的这些特点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1.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学习活动常常需要额外的资源。
现代技术让我们可以轻松获得各种方法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绝不仅仅是单纯让他们观看救济因特网视频。
这些资源可以与教学计划的核心概念密切相关,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探究隐含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
2.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需要拥有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应该注意鼓励他们进行选择。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从多种可能的方式中做出选择,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自由度和独立性的学习空间。
比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常常询问学生,哪个知识点最需要加强和理解。
不能太过直接地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应该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最有益的知识点。
3.鼓励学生的交互合作个人学习虽然重要,但只要相互交流,和他人合作,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大大提升。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讨论、检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加强学习的理解,激发们的兴趣和开阔他们的视野。
交互合作还可以通过课外学术活动和课程实践来推行。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术竞赛、项目和实验等学习玩法,帮助学生们团队合作、制定策略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为学》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介绍课程为学是一门专注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探讨许多有意思的话题,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快速思考和行动以及如何将创意付诸实践。
二、第一节课:如何面对挑战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变化的,我们也必须不断变化来适应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想要在未来生活中取得成功,必须学会面对挑战。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面对挑战。
1.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挑战是什么-学习如何面对挑战-了解克服挑战的步骤-开始应用挑战解决技能2.课堂内容-思考问题:授课前,老师会提出一些挑战的话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尽可能多地思考与这些话题相关的信息。
-分组讨论:在思考问题之后,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他们的发现,并组织他们的想法。
-老师会在黑板上列出所有关于解决挑战或者问题的步骤,并让学生自行思考和进一步讨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如何面对困难。
-给予参考:老师会给学生示范模拟一些实际情况中的挑战,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并提供参考。
3.课后作业在本节课程结束后,老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应对挑战。
他们将独立完成关于自己的经历以及面对困难的问题的写作任务,并将结果在下一次课程中进行讨论。
三、第二节课:如何快速思考和行动在这个世界上,快速思考和行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快速思考和行动。
1.教学目标该课程的目标包括:-理解如何快速思考和行动-学习如何确定正确和错误的行动-学习如何优化行动,以取得最优结果2.课堂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教师会组织小组讨论,以便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并从同学们的经验中获得灵感。
-示范模拟:教师将会示范模拟一些实际情况中如何快速思考和行动,并与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
-理解正确性:老师会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行动,并提醒他们不要忽略细节。
-分组练习:之后,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针对小组中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和优化自己的行动计划,以取得最优结果。
灵活变通的授课思路:八年级上Unit7教案
灵活变通的授课思路:八年级上Unit7教案。
在本篇文章中,将会针对八年级上Unit 7教案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几个可行的启示来达成灵活变通的目的。
一、背景介绍八年级上Unit 7教案是关于“实验室”的。
在学校的学生们将会做一个关于闪电的实验,希望通过实验来探究闪电的构成和过程。
这个实验将会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来让学生们体验科学的乐趣,也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实验和讨论,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闪电的构成和过程。
学生们将会掌握闪电形成的原因,并能够用想象力来推断实验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探究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应该如何进行,一个很好的思路是:1.首先让学生们看一些关于闪电的图片,并引导他们分析图片中的特点。
2.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关于闪电的知识和基本概念。
比如,闪电是由电荷排列不当造成的,当闪电跑到地面就会产生雷声和电晕等现象等等。
3.接下来让学生们结合图片和知识,来推断关于闪电实验的要点和程序。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来探讨,并汇报出来。
4.最后是实验阶段。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带上手套和安全镜,将铝箔球放到靠近闪电球的地方,然后渐次增加电压,直到发生闪电,让学生记录实验的结果,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灵活变通的重要部分。
在这里,提供几个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便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选择。
1.以游戏为基础的授课。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游戏和互动元素,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比如可以尝试让学生们分组来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或者用卡通的形式来介绍闪电的构成和过程。
2.利用网络资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解释理论、呈现图片和视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究兴趣。
3.多元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设计两篇文章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文章。
(2)理解并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文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两篇文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章。
(2)理解并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3)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1. 导入新课:(1)简介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文章。
(2)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
(2)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解读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中心思想。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篇文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文章中心思想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学初中二年级教案
本文用贫富二僧的故事,阐述了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
学习本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逮怠迄屏鄙恃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③之昏,不逮④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⑤,久而不怠焉,迄乎成⑥,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只要肯做,难的也变得容易了。
③〔资〕天资,天分。
④〔逮〕及,赶得上。
⑤〔旦旦而学之〕每天不停地学习。
⑥〔迄(qì)乎成〕等到学成了。
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②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③。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④哉!蜀之鄙⑤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⑥曰:“吾欲之⑦南海⑧,何如⑨?”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自败者也〕是自己毁了自己。
②〔自力者也〕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②。
〔吾资之聪,倍人也〕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
②〔屏弃〕摒弃。
屏,通“摒”。
③〔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孔子曾说过:“参也鲁。
”(《论语·先进》)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相传曾参曾把孔子的学说传给子思,子思又传给了孟子。
④〔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⑤〔鄙〕边境。
(yù)于富者〕对有钱的和尚说。
语,告诉,。
八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设计两篇文章
八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设计两篇文章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文章一:《为学》2. 文章二:《教育的意义》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篇文章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两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阅读文章,预测文章内容。
二、文章一《为学》(15分钟)1. 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论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文章二《教育的意义》(15分钟)1. 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论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写作话题。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学生的写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学生的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学生对文章主旨和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深入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针对文章一《为学》中提出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体现这一观点?2. 学生针对文章二《教育的意义》中的观点,展开小组讨论,如:“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有何重要性?”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学初中语文教案
为学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运用技巧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相关诗歌材料、黑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合唱一首经典古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诗歌吗?为什么诗歌可以用来讲故事或者表达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解释诗歌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二、提出课题(5分钟)1.黑板上书写课题:诗歌的基本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诗歌和其他文体有什么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逐一比较分析:诗歌与散文、小说的不同点,例如表达方式、语言形式等。
)三、展示诗歌(10分钟)1.准备一些经典的现代诗歌,选择其中的一首向学生展示。
2.听录音,观察诗歌的布局和排版,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体验音韵、意象和节奏给人带来的美感。
四、识别诗歌(15分钟)1.分发诗歌材料,组织学生阅读。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表达技巧和意象。
3.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美感,展示自己的理解。
五、分析诗歌(15分钟)1.师生互动,共同分析一首经典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技巧,讲解相关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
3.展示学生的分析成果,鼓励学生扩展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创作诗歌(15分钟)1.提醒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一幕或一件事情,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仿写一首诗歌。
3.分享自己的创作,鼓励学生赞赏和分享彼此的作品。
七、小结(5分钟)1.点评学生的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分享感受和体会。
2.总结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析方法。
3.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八、作业布置(5分钟)1.练习册: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阅读相关诗歌,自主挑选一首进行分析和创作。
《为学》教学设计2篇
《为学》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及重点]1、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2、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贫者至而富者不至的原因,从而得出世事无难易,重在立志地去为的道理。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提问,启发学生认识天资和勤奋的关系。
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
)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不停地走)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以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
)(对兔的失败也可仿此提出问题,要达到的结论是:有好的天资却屏弃不用,结果跟天资差的没有什么不同)《为学》这篇文章中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
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学:①学习②学问资:天资材:通才,才能怠:懈怠道:学问卒:最后鲁:愚钝鄙:边境语:告诉恃:凭借,依靠越:到了之:①的②他或它,代人或代事③前往,到买舟而下:攒钱坐船,顺流而下。
去:距离顾:难道是故:因此(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
让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
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2。
思考讨论:文章以“为学”为题,但却以较长篇幅写了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为什么?明确:二僧去南海是属于“天下事”的范畴。
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证明了天下事无难易,关键在“为”。
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天下事”和“为学”之间的关系,引出文章的论证方法“借事喻理”。
3。
思考交流:文章中蜀鄙二僧的故事其实并未结束,请根据文中二僧的性格特点,给二僧的故事补上结尾,重点突出富者的神态,语言和行动。
为学 教案示例
为学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有关“为学”的知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2.通过课堂互动,增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3.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的方法;3.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1.“为学”概念与重要性;2.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3.自我掌控方法;4.自我管理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为学?为学的重要性是什么?”。
2.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步:讲解1.讲解“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授课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3.授课自我掌控方法和技巧;4.授课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第三步:实践1.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并体验班级学习规划;2.个人实践: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制定的个人学习目标,总结并尝试提高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掌控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1.个人实践成果展示;2.小组活动讨论汇报。
四、教学方法1.以案例为例子,告诉学生什么是为学,为什么要为学;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自我实践;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体验等。
五、教学用具1.教案;2.课件;3.班级学习规划表;4.个人学习规划表。
六、教学展望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为学”的重要性,掌握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的方法,培养自我管理意识;2.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对“为学”的理解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主题——为学有道:本单元选择的都是和学习有关的各类文章。
《孔孟论学》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是千年之前孔孟二位圣贤论读书学习的“正道”。
这些语录式的经典格言,可谓深得读书之道之精髓。
圣贤之言,万古犹新!聆听这些先哲的教诲,总结他们的读书之道,再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举例深入理解、体验,一定获益良多。
教学中宜采用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其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孔孟论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生平及《论语》、《孟子》的相关文学知识: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确实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对我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至今读来仍如黄钟大吕,振振有声。
学生能够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感受他们,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思想方面应该会获益非浅。
而作为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能结合生活、学习实际而能感悟其丰富的内涵。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含义;感受孔孟的人格魅力,体会课文的丰富内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难点:深层理解《孔孟论学》之内蕴,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作业练习: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覆一篑一暴十寒今夫奕之为数非然也取二三策而已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围绕一个中心,任意引用两则语录,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话。
3、查找一条与为学有关的格言,以一两百字的短文加以阐述发挥,在班级交流展示。
例: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曾国藩)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勉学颜之推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
二、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三、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肺腑之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刘邦少时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傅雷洋洋万言家书,旨在教育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
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
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
从皇室宗亲、权贵重臣到大师名流、乡野庶民的各种体例的家训家书我们可以体会其散发的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能体会到古人教诲子女弟侄方面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今天我们学习被誉为这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勉学》。
2、作者简介,请同学们阅读注释①,了解作品出处,作家及该书内容。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正音正字。
为、说、华、坎壈、无间。
4、朗读全文,熟悉文句,了解大意。
5、学习第一小节,在熟读的基础上,参照注释自读课文第一节,教师引导订正。
(1)重点词语累:“说”—同悦”,取悦。
但能说之也:只会用学到的知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
“华”—同“花”。
春玩其花:春天赏玩它的花朵。
“登”—摘取,收获。
行道以利世也:实践自己的学问去造福社会。
修身以求进也:努力修身为了取得高官厚禄。
(2)段意归纳:古人今人学习态度对比,褒贬鲜明。
以春华、秋实比喻,指出学习目的是为了修身利行。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6、学习第二小节,注意字词含义。
坎壈:困顿,坎坷。
专利:专一,敏锐。
(3)下面这个语段是从原文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应该放在第二小节的哪里?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分析:应放在第二小节的省略号位置上。
因为抽出的段落几个举例,都是围绕老了再学习读书的,正好是“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例证。
因而应该放在这里。
议论文段落的学习要学会抓关键句。
(4)思考:第二小节前半部分的关键句是哪句?为什么?关键句是“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因为后面是举自已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少时读书记忆力好,是读书的最佳时机,年纪大了容易忘记。
它是围绕“固须早教”这个中心来论证的。
(5)熟读并背诵“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归纳:学习固须早教,晚学犹不可放弃。
(6)自读第三小节,参看注释,试着翻译一下。
所以:(1)的原因(2)用来-----的可惜:值得珍惜专利:专一而敏锐学者:(1)读书人(2)学习,“者”句间停顿。
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小结:正确对待经文,使言行有得,做到读书、做事两不误。
7、布置作业:背诵“然人有坎壈------而无见者也。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郑墨的家信,也是一片出色的驳论文。
作为家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写信人的主张和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作为驳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体会作者破中有立、立中有破。
尤要挖掘本文提供的写作的养料,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此文观点鲜明,情感真挚,针对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文言字词宜随文落实。
重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以及作者阐述观点时采用的方法,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加以巩固。
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圈划、品读、诵读来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此外,此文为文言文,当然还要推敲文中词义,积累文言实词。
一、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黄生借书说袁枚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
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
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复习检查(投影)温故而知新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1)汗牛塞屋(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贫难致(5)归而形诸梦。
(6)故有所览辄省记。
(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说出划线词的古今义:(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多义词: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有地洼然而方以长。
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1)书非借不能读也。
(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3)为一说,使与书俱。
5、翻译句子,并体会语句表达的语气:(1)子不闻藏书者乎?(2)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三、研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翻译,下面请同学进一步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2、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3、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论证“有书者不读书”:天子之书——七略四库;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其他——祖父积、子孙弃作者提出观点后,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这些例证有何作用?(从反面论证了观点)有书者不读书,依次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独书……”一句由书过渡到“天下物”,写“天下物”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板书:书→天下物物非己有:虑人逼取、摩玩不已不同心态物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搁以上由书及物都是从别人说起,接着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体,以现身说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通籍前后对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板书:自己通籍前:家贫难致故有所览辄省记——勤奋后:俸去书来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懒惰第四段通过哪些对比,劝勉黄生认真读书?板书:借书“予之公书”与“张氏吝书”“予不幸”与“生幸”提出希望读书必速、归书必速小结:根据板书进行总结,作者由书及物、由人及己,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劝勉黄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书。
四、拓展巩固:1、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不是说作者反对买书、藏书,必须借书才能认真阅读呢?小结:藏书而能读书的不乏其人,作者的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气,有决心,不利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
2、积累读书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列夫托尔斯泰(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