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的整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内容Chapter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解答要点:环境概念的理解:环境是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
即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内涵的理解:①、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环境总是相对于一个主体而言,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②、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首先:环境的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相对于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③、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环境概念是抽象的,但是环境的形态和内涵又是具体的。
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和谐统一)环境造就了人类,人类改造了环境。
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人类——环境系统复合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6、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7、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8、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解答要点:环境问题的概念:见ppt或教材、教案。
产生根源: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9、如何理解环境管理解答要点:首先要给出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理解这个概念须从以下7个方面谈起:A、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B、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
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15 5×3;2、选择20 20×1;3、简答题30 6×5;4、计算题25 9+8+8;5、论述题10 1×10。
第一章选择1、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3、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4、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
5、对于资源,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主要指自然资源(如水、气候、生物、土地、矿物、天然风景等);广义的则包括社会资源(如男女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就业比重、劳动技能、文化教育水平等)和经济资源(指在这一地区积累的物质财富,包括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城镇建设等物质技术基础)。
6、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7、人类的社会行为,从行为主体来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8、环境管理按管理范围分类:(简答)(1)流域环境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3)行业环境管理;(4)部门环境管理。
9、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3)环境技术管理。
10、俄罗斯的环境保护规划属于协调型的环境保护规划。
11、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还原三个功能。
12、人地系统ds>0的人地冲突型:包括E,F,G三种状态,冲突最厉害的状态为G(ds人>0,ds地>0),表现为经济发展衰退,地理环境恶化,可视为人地冲突的最终状态。
13、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或称为开放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仅靠常规方法(如模型方法、空间规划方法)是不见效的,其正确而又有效的方法目前只能是综合集成法。
所以综合集成法必然要成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4、社会亚系统包括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的整理
一概念:1. 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基本任务?概念: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科技等手段来进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2. 清洁生产: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3 循环经济及三大原则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
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4.水环境容量及分类(P195):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 1 )按水环境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水环境容量,(2)按污染物质分类:好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分类,有毒有机物,重金属5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6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7 环境承载力: 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8 环境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9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10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清单分析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第⼀章绪论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个复合⽣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研究,⽽对⼈类⾃⾝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活⽔平提⾼对环境越来越⾼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活动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和部署。
环境规划是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进可⾏性⽅案⽽环境保护与建设⽅案则是其中的核⼼内容环境管理:1.21.3 环境规划的作⽤简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为4、以最⼩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是实现环境管理⽬标的基本依据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
)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 经济制约型(是为了满⾜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2)协调型-----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进⾏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3)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本。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污染控制规划、⽔…、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2.4 按⾏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省、市、县、乡环境规划等。
上⼀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层次的依据和综合,下⼀层次规划是上⼀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下⼀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5按性质划分(1)⽣态规划---从⽣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地利⽤的“⽣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地利⽤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 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计20分):1、环境规划:就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要求。
2、生态规划: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就是不一样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3、总量控制:就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4、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就就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这一作用的极限值即为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5、排污收费制度:“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该制度具体操作的依据就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与《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6、环境功能区划:就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与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7、动态规划:就是处理具有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特征的优化方法。
所谓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就是指对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活动构成的过程。
如何在预定的活动效果评价准则下,使各阶段所做出的一系列活动选择,达到活动整体效果最佳问题。
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与决策如何,若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列。
8、污水调节:在河流同化容量低的时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起来,待河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由于更合理地利用了河流的同化容量,从而提高了河流的枯水水质。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整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整理1.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刘天齐)2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3.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5.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
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6.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7.环境法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根本大法)(二)环境保护基本法(三)环境资源单行法(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刑法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根据它们侵犯对象和行为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类型。
(要记)⏹第一类,污染环境方面的犯罪,包括污染环境罪,非法进口固体废物危害环境罪⏹第二类,有关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方面的犯罪,包括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非法狩猎罪;⏹第三类,有关植物方面的犯罪,包括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第四类,破坏资源方面的犯罪,包括破坏耕地罪,破坏矿产资源罪。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要点
1.环境管理“三同时”制度(环境管理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把环境管理当成一门学科,它是研究环境问题、预防环境污染,解决环境危害,协调人类与环境冲突的学科。
二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个工作领域看待,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它工程项目,其有关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环境管理的任务?环境管理的对象?)转变环境观念(根本)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一)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内容)1.政府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2.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一般的商品和服务 3.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及相应的经营和管理权4.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对市场进行政策干预(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1.从事生产、交换、分配、投资2.通过向社会提供物质性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的活动 3.以追求利润为中心,对外部变化做出自主反映的活动(三)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1.公众和公众行为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2.涵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远不能被前两者替代包含。
3.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决目前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特点:1)从横向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特点2)从纵向的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特点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全(1)缺乏强有力的跨区环境管理机构(2)缺乏高规格的专门性法定协调机构(3)缺乏专门性的法定咨询机构2.有关机构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3.有些地区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1)部分地区仍留了城建环保一体化的机构设置模式(2)部分地区环保部门内的自然保护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或无自然保护监督管理机构(3)有些地方环保部门的级别较低1.建立权威性强且相对集中管理的专门性环境管理机构2.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3.坚持统管与分管相结合4.机构的经营职能与行政职能相分离4.我国把自然保护区分为哪三类?在我国,根据主要保护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以第一类别是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环境管理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行为的一种行为。
环境管理一一研究环境的现象,防范环境的危机,消灭环境的灾难,调和环境冲突的学问。
亦即探讨人类与环境的间种种关系的科学。
目的:解决环境问题,维持一个可合理运作的环境系统。
2•环境管理的三个阶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
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环境规划:人们为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作出的合理安排。
对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等予以合理分配及以达成政策目标的策略。
环境规划的本质就是强调前瞻性的治本和防患措施4.环境规划的要素①实施环境影响评估运用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式, 预测不同经济发展方式或不同工程设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决策与规划提供信/C J、O②维持自然环境系统一个发展行为的规划应先从生态着手,注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持利用等互动关系,以求环境最佳利用。
同时对生态、社会和经济各种标准加以判断,而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共荣③量化规划判断标准一般性环境目标比较抽象,有必要再细分成较具体而明显的标准及可量化评估的准则。
5.环境规划的任务:① 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②现状评估一一发展预测一一环境目标6.环境规划与管理关系: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7.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思想观念,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8.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①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的整理
1.掌握以下概念: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它就是环境承载量的极限值。
复合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又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
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如农村、城市及区域,实质是一个由人及自然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核心?}环境规划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就是利用数学规划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
水污染控制系统: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理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包括三个层次:操作运行层计划策略层政策制定层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专业资料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科技等手段来进行。
排污可证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可排放什么污染物,可污染物排放量,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的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废物处理、气候变化适应等。
下面将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会影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计划、政策、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旨在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3.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发展目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规划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5.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和恢复的活动。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
6.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是指对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活动。
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7.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对环境状况进行连续观测和评估的活动。
环境监测与评估可以提供环境变化的数据支持,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适应是指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采取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适应包括改善城市规划、提高农业生产适应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等。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5分)1、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符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开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开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 、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开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开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平安,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开展的行为总体。
3 、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开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开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4、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的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根底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5、流域环境管理:指以特定流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流域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6、区域环境管理:指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7、行业环境管理:指以特定行业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行业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8、部门环境管理:指以具体的单位和部门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单位或部门内的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9、资源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的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管理。
10、环境质量管理:指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11、环境技术管理:指通过制定环境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以调整产1业结构、标准企业的生产行为、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革与创新为内容,以协调技术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目的的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部分摘抄一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极限。
环境规划: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必需改变思想观念,必需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重要途径;4、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
对于环境规划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方面:个人、企业、政府。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二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法律责任按性质分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包括: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5、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6、环境保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1、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投入运营);2、排污收费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复习要点的整理
初步划分工作范围与工作深度,制定必要的现场监测方案。
2.定性判断段
分析使用功能及影响因素:
分析水体现状使用功能,对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污染源优先控制顺序;提出规划功能及相应水质标准,预测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与削减。
提出功能区划的初选方案和多种供选方案。
3.定量计算阶段
确定设计条件;选择水质模型和计算;计算混合区范围;优化模拟
环境管理全过程控制原则:
环境管理是人类针对环境问题而对自身行为进行的调节,环境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所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全过程控制就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因此,无论是人类社会行为的组织行为、生产行为或是人群的生活行为,其全
过程均应受到环境管理的监督控制。
2、思考以下问题
4.综合决策阶段:
确定切实可行的区划方案和分期实施方案
(12)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模型有哪些?
(一)最优化问题
所谓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就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
排污口最优化处理:
以各小区的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在水质条件的约束下,寻求满足水体水质要求的各污水处理厂最佳处理效率的组合。
(8)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程序与评价准则
(9)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及环境规划方案的类型
(10)水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其他分析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3、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①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②环境目标是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共同核心;③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①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③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④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更佳的环境效益。
6、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会议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第三个路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_复习要点的整理
有三个化工厂①②③每天分别排放氰化物760kg、110kg、250kg到河流,要求进入湖泊的氰化物不超过315kg/d。
已知三个化工厂排放的氰化物到入湖口时的降解率分别为45%、30%、40%;三个化工厂氰化物处理费用分别为1.25万元/kg、2.0万元/kg、1.75万元/kg。
写出既能达到湖泊污染物控制要求,又使总处理费用最小的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型(1)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2)什么作目标函数?什么作约束条件?要求费用最省设计为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由环境规划要求表示。
(要求进入湖泊的氰化物不超过315kg/d)设化工厂(1)(2)(3)的氰化物处理率分别为x1、x2、x3,则三个化工厂每天的处理费用分别为多少?化工厂1:Z1=1.25 × 760x1化工厂2:Z2=2.0 × 110x2化工厂3:Z3=1.75 × 250x3三个化工厂的处理费用之和为:Z=Z1+Z2+Z3=1.25×760x1+2.0×110x2+1.75×250x3目标函数:minZ=1.25×760x1+2.0×110x2+1.75×250x3=950x1 + 220x2 + 437.5x3化工厂1每天排放的氰化物经过降解,到达湖泊时还有多少?760(1-x1)(1-45%)约束条件根据水质控制要求:760(1-x1)(1-45%) + 110(1-x2)(1-30%) + 250(1-x3)(1-40%)≤315约束条件:418x1 + 77x2 + 150x3 ≥3300≤x1≤10≤x2≤10≤x3≤1目标函数:minZ=950x1 + 220x2 + 437.5x3约束条件:418x1 + 77x2 + 150x3 ≥3300≤x1≤10≤x2≤10≤x3≤1第一题结束了。
现在开始第二题某河段上三个污染源向河水中排放污染物苯,上游河水苯的浓度为0.2mg/L,已知苯在河水中降解速度常数k=0.03km-1, ρ=ρ0e-kL;污水中处理苯的费用每1000m3为50x元(x为去除率)。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总结
9、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
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 是依据水域使用功效要求, 同时考虑行政区划、水域特征和污染源分布特点等。
划分标准为: ○1每个单元有单独进行评价、实施不一样控制路线可能; ○2针对不一样污染物、不一样保护目标, 同一地域能够有多个控制单元划分方案, 以适应处理不一样环境问题需要, 即对于不一样控制目
标, 能够有不一样控制单元与之对应; ○3在每个控制单元内, 污染物排放清单应齐全, 水域水质控制断面应有常规监测资料; ○4各控制单元之间相互影响, 应能经过污染物输入、输出来定量表示, 做到水量平衡、物质量平衡。
10、水污染控制系统计划数学模型有哪几类?
1、排污口最优计划模型
2、均匀处理最优计划
3、区域处理最优计划
4、模拟选优。
第八章
1、什么是城市环境计划, 包含哪些内容?
定义: 所谓城市环境, 就是指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多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总和。
内容: 城市环境计划目是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城市环境计划应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以实现环境目标位宗旨, 关键由两部分组成: 城市生态计划和污染控制计划。
城市生态计划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污染控制计划内容包含: 估计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影响; 确定功效分区及各区环境保护目标值; 提出切实可行、实现环境目标值污染防治方
第九章
生态计划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生态适宜性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调查内容: 自然环境情况调查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环境质量情况调查生态调查方法: 历史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遥感技术应用
城市生态计划关键内容: 土地利用、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功效分区、园林绿地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1.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基本任务?
概念: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科技等手段来进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2.清洁生产: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3循环经济及三大原则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
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4.水环境容量及分类(P195):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按水环境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水环境容量,
(2)按污染物质分类:好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分类,有毒有机物,重金属
5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6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7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9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10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清单分析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二.简答题
1人类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个路标:
1972联合过人类环境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问题;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2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3我国环境个管理的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污染者付费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4中国国家级环境法体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组成部分:1.宪法中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 2.环境保护基本法,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方法是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我国环境保护法》。
3.环境资源单行法环境资源单行法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环境要素或者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立法构成:土地利用规划法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自然保护法 4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三类两级组成,即在类别上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实际上为省级)二级;在类别上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及方法标准和其他标准五类。
5其他部门法律中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规范在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部门民法中也有一些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
6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5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6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
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可分为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一共是八项制度。
7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8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①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
等;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基础设施密度限值。
③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护等规划设计,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9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土地利用规划;②人口适宜容量规划;③环境污染防治规划;④生态功能分区规划;⑤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0.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
(2)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1)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2)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3)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12城市环境问题原因:一是集中利用和消耗着大量自然资源,相应产生大量污染物,超过了城市及其周围环境的净化能力,从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二是由于在发展中忽视了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致使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不尽合理和极不完善。
措施和方法: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制度。
13农村环境问题及来源: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农村生产和乡镇企业,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上14流域环境管理概述:流域一般以么一水体为主,包括次水体所临近的陆域,他往往分属于多个同一个级别和层次的行政单元管辖,被赋予了不同的多样的功能,从而决定了流域环境管理的特殊性。
14流域环境问题:水量问题,水质问题
15流域环境管理方法和途径:确立流域环境管理核心,进行全流域合理规划;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16流域水环境规划内容:(1)依据国家以有关法律和各种标准,提出水体功能区划和水质控制指标(2)确定水质超标河段和主要污染物(3)确定各河段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4)确定各排污口的允许排污口(5)预测污染治理费用,提出最佳规划方案
17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先保护;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优质水优用及低质水低用;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上下游区域间相互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与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18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①分析调查评价结果:包括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现有环境承载力、污染消减量、现有资金和技术。
从而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水平。
②分析预测的结果:摆明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环境现有承载力、消减量和可能的投资、技术支持,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④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提出环境保护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步骤。
⑤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运用各种方法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对策。
三.计算(共23分)
3、总量控制的A—P值法是大气环境总量控制A值法和P值法的合称。
P值法属于烟囱排放标准的地区系数法,只要给定烟囱高度,再根据当地点源排放系数P,就能立即求得该烟囱允许排放率。
A值法与之类似,只要给出控制区总面积及各功能分区的面积,再根据当地总量控制系数A也能很快求得该面积上的总允许排放量。
A—P方法简便,能从宏观上迅速估算出各地区允许排放总量,并能分配给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