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步态下肢屈膝的家庭康复及训练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异常步态及矫治训练方法,图文详解值得收藏!

常见异常步态及矫治训练方法,图文详解值得收藏!

常见异常步态及矫治训练方法,图文详解值得收藏!步态分析(GA)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临床上常见的步态分析问题,供您参考。

步行是人类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也是人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

正常人走路并不需要思考。

事实上步行的控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下肢各关节和肌肉的协同运动,也与上肢和躯干的姿态有关,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而可能影响行走能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一、步态评定临床意义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2、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3、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步态检查适应症:CNS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后偏瘫、脑瘫、帕金森病、小脑及其传导通路病变。

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踝扭伤、下肢不等长等。

下肢肌力损伤:脊髓灰质炎、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

禁忌症:严重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等。

二、正常步态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步态分为支撑相(Stance phase)和摆动相(Swing phase)。

正常步行周期△1.支撑相分期:相当于脚接触地面的时间,就是一只脚的脚跟着地到全脚着地,最后再到足尖离地前的时间,又称为站立期。

这一期大概占60%的步态周期。

2.摆动相分期: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

相当于脚离地的时间,在站立期内,主要是伸肌用力,比如说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比目鱼肌、腓肠肌等。

而摆动期内多是屈肌用力,比如髂腰肌、胫前肌(详见下表),大概占40%的步态周期。

三、异常步态步行周期中任何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步态异常,甚至引起病理步态,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步行功能训练-康复班PPT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康复班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其它
蹒跚步态
小脑共济失调,步行摇晃不稳,不能 走直线,状如醉汉,又称酩酊步
慌张步态
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 快,并出现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 停止或转向,上肢摆动缩小或停止, 称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
帕金森病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其它
短腿步态
如一侧下肢缩短超过3cm时,患腿支撑期可见同 侧骨盆及肩下沉,摆动期则有患足下垂
6. 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6
室内步行训练
⒈平行杠内训练 ⒉助行器步行训练 ⒊腋拐步行训练 ⒋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⒌驱动轮椅训练
.人民卫生出版社
23
室内步行训练—注意事项
⑴行走训练时,注意安全。
⑵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⑶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正确选 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腋拐:支撑部分体重;增加步行稳定性 适应证:两下肢支撑能力超过80%~95%体
重,不用拐难以步行,腕关节控制能力欠 佳 优点:腕关节负荷较小,站立时拐可以套在 手上进行手的活动 缺点:灵活性较差。拐杖远端接触面较小, 稳定性较差
.人民卫生出版社
26
腋拐
用途:支撑体重;增加步行稳定性 适应证:两下肢支撑能力>50%~ 80%体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
肌痉挛步态 肌无力步态 关节强直步态 蹒跚步态 慌张步态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肌痉挛步态:偏瘫步态
原因
患足下垂内翻 下肢外旋或内旋 膝不能屈曲
表现
摆动腿向前迈步时患 腿常经外侧回旋向 前,故又称回旋步 或划圈步
上肢常出现屈曲内收, 停止摆动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八章步态分析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八章步态分析

实践训练
进行正常和各种异常步态的分析判断。建筑工 在受伤之前健康,后因事故导致胫骨骨干骨折后佩 戴石膏,拆掉石膏后,该建筑工在步态支撑前期足 跟不能着地,摆动相过度屈髋、屈膝、支撑相末期 显示过度足跟抬起,试分析此步态产生的原因。
谢 谢!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摆动中期: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时(70%~ 85%步行周期)。保证足与地面的距离仍是该期的主要目的。
3.摆动后期: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 前(85%~100%步行周期),摆到身体前方的下肢,在足跟着地 前逐渐减缓其摆动速度,该时期又称为减速期,为下一个步行周期 做准备。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二)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 髋关节屈曲挛缩 • 膝关节屈曲挛缩 • 踝跖屈曲挛缩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三)短腿步态
图8-13 短腿步态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四)假肢步态 截肢穿戴假肢后的步态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残端
长度、截肢平面、假肢安装调整的合适程度、行走训 练是否恰当、假肢结构和性能等,其中截肢平面是影 响患者步态的关键。步行实验的结果显示,膝下假肢 步行能力最好,膝关节离断假肢较好,膝上假肢尚可, 而髋关节离断假肢及一侧膝上另一侧膝下假肢为差, 双侧膝上假肢的步行能力最差。
二、客观分析
(一)时间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二)距离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三)关节运动角度的测量技术 (四)动力学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五)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第四节 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一、异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
(一)两侧不对称 (二)步频较低 (三)站立期短
二、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姿势、步态及行走PPT课件

姿势、步态及行走PPT课件

• 剪刀步态
由于髋关节内收肌 痉挛,迈步时向前 内侧,足尖着地, 成交叉或剪刀样, 严重时行走困难。
3.与失调有关异常步态: 由于运动失调引起,行走时足高抬, 落地重,步距大,躯干动摇较大。
小脑性失调步态,醉汉步态
• 失调步态
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双上肢外展, 以保持平衡,双足 间距过宽。高抬腿, 落地沉重,不能走 直线。摇晃不止, 状如醉汉。
异常步态的分类:
• 原因 1.与肌肉麻痹有关
臀大肌步态 臀中肌步态 四头肌步态 三头肌步态
• 臀大肌步态:
臀大肌无力,足 跟着地时胸部用力 后仰,重心落在髋 关节后方髋关节被 动伸展,站立中期 膝关节过伸展,形 成仰胸挺腰凸腹的 臀大肌步态。
• 臀中肌步态
在行走时髋 关节的侧方稳定 受到影响,为维 持平衡,身体左 右摇摆。
抗重力肌的活动:股四头肌,竖脊肌 股二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姿势反射,平衡反应
• 其他:
维持立位姿势机制:
1. 正常的脊柱生理弯曲:颈椎,腰 椎前凸,胸椎,骶椎后凸
2. 抗重力肌的活动及平衡被破坏时 将重心移动还原的机制
3. 胸腹腔内压从前方支撑体重
4. 平衡的保持:牵张反射,交互伸 张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 性颈反射等各种反射的调节作用
标准拐应具有的条件
扶手的安定型好
长度适合
材质轻且结实
有防滑的橡胶帽
常用的助行器
使用单拐的步行模式
三点步行
两点步行
拐 患侧 健侧 拐和患侧同时 健侧
使用拐杖上下楼梯
• 三点步行
• 两点步行
使用腋拐的步行模式
• 交互式蹭步
• 同时蹭步
• 摆至步 • 摆过步

康复医学----步态分析ppt课件

康复医学----步态分析ppt课件
• 3.髂腰肌(iliopsoas) • 4.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 5.缝匠肌(sartorius) • 6.腘绳肌(hamstring • 7.胫前肌(tibialis anterior) • 8.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
21
常见的异常步态
22
平足
步态分析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灌南分院 新区人民医院
主讲人 陈碧波
1
• 内容: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 测量正常步态的基本参数 常见异常步态的种类及分析方法
• 目的:掌握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及分析方 法 熟悉常见异常步态的种类及分析方法
2
临床意义
• 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一 •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
• 上肢与下肢 上肢摆动方向与下肢相反,才可以达到维 持身体平衡,减少转动。
• 肩关节 自由摆动约30 °(屈曲约6°,后伸约24°)。
20
• (二)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 步行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肢及躯干的肌肉作用,在一个
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具有保持平衡、吸收震荡、加速、 减速和推动肢体运动的功能。 • 1.竖脊肌(erector spinae) • 2.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29
临床定性分析
• 步态的定性分析是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用肉眼观察患者行 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印象或按照一定的观察项目逐项评
定的结果对步态作出结论。
• (一)评定内容
• 步态分析是在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的基础上 进行的。
• 1.病史 了解与步态相关的症状,如行走时有无伴随疼痛、 持续的时间;通过询问既往史,可以了解既往有无与影响 步态的疾病,如骨折、肌肉或神经疾病、肿瘤等。

姿态步态异常演示课件

姿态步态异常演示课件
姿态步态异常
汇报人:XXX 2024-01-20
• 引言 • 姿态步态异常的评估与诊断 • 姿态步态异常的原因分析 • 姿态步态异常的治疗方法 • 姿态步态异常的预防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姿态步态异常的定义
姿态异常
指人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身 体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出 现异常,如脊柱侧弯、骨盆倾斜 等。
通过步态分析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步态 参数,提供反馈并进行调整,帮助患者纠 正异常步态。
心理干预与支持
心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评估其对姿态步态异常的认知
和情感反应。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 调整对姿态步态异常的不良认 知和行为模式,提高其自我管 理能力。
和可靠性。
B
C
D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姿态步态异常检测技术在运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技术的广泛 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实时动态监测技术
开发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实现对患者姿态 步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临床医生提供 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
THANK YOU
家庭与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和社会环境提供 支持和理解,减轻患者的心理
压力和孤独感。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姿态步态异常检测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姿态估计和步态分析技术,实现对异常姿 态和步态的自动检测和分类,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辅助 诊断手段。
异常步态数据库建立
通过采集大量异常步态数据,建立异常步态数据库,为研 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推动了异常步态分析领域的 发展。

脑性瘫痪康复PPT课件

脑性瘫痪康复PPT课件

检查
• 查体:神清,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可独自 站立,髋膝屈曲,足尖着地,足放平时双膝 过伸。能短距离独立步行,行走时屈膝屈髋, 跳跃剪刀步态,呈尖足。双侧髋关节后伸、 外展、外旋受限,双脚掌屈内翻,踝关节背 伸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跟腱挛缩。 长坐位平衡及站立平衡差,双膝、跟腱反射 亢进,Babinskin征(+)。 •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名明显异常
案例3:脑性瘫痪康复
PPT制作:乔长彬 视频资料剪辑:尹鹏 PPT讲解:徐涛 孙仕琪 查找资料:赵希 牟学磊 罗洋洋
患儿情况
患儿周某,女,6岁。双下肢活动障碍,行 走困难5年。5年前,患儿家人发现其双下 肢强硬,活动不灵活,爬行困难,不能独坐, 扶站时双腿紧靠,双下肢呈尖足,足跟不能 着地,站立困难。因家中经济困难,未到医 院就诊。现在亲友支持下到康复中心治疗。 其母亲孕龄25岁,患儿为第一胎,早产,剖 宫产,双胞胎,出生时低体重。其双胞胎妹 妹具有相似障碍且症状更严重。
痉挛性四肢瘫 (Spastic quadriplegia)
•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 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 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 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 低下。
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CP)
• 约占10%,缺氧性脑损伤和新 生儿核黄疸为主要病因。婴儿早期多 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 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患儿 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 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 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 态。约1/4患者伴有癫痫。由核黄疸引 起者多表现为手足徐动、感觉性耳聋、 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脑瘫如何分类?
• 临床上根据运动 障碍的性质可分为 痉挛型、不随意运 动型、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和混 合型等,并根据受 累的肢体分布,分 为单瘫、偏瘫、双 瘫、三肢瘫和四肢 瘫等类型。以下介 绍常见的几种特殊 的临床综合征。

剪刀步态的康复训练分析

剪刀步态的康复训练分析

剪刀步态的康复训练分析发表时间:2019-06-21T15:47:11.7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5期作者:杨军[导读] 针对脑瘫患儿该种状况,应实施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 615400 脑性瘫痪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是指从孕期到婴幼儿时期因各种因素而导致的脑损伤,会使儿童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同时会伴有听觉,视觉,智力等功能下降。

为了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常对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康复训练,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发现,脑瘫患儿在行走过程中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肌张力相应增加,行走时会出现剪刀步态,仅有少数患儿肌张力低下也存在剪刀步态,针对脑瘫患儿该种状况,应实施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一、头针康复治疗法:头针康复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使用热释法对患儿脑部进行定位,针刺两侧运动区域,需要隔天进行一次施针,每次留针时间为4小时,同时使用电治疗仪器,每次通电治疗时间为15分钟,捻针:针以旋转180度为主,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三次,每针灸90次,中间休息15天,针灸30次为一个疗程。

二、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主要将穴位分为三个部分,大椎穴、内关穴为一组,风池穴,足三里穴为一组,哑门穴,肾俞穴为一组,每次对一组穴位同时进行药物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为0.5~2ml,隔天再次进行注射,每次治疗后,时间间隔为15天,注射药物为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丹参、麝香注射液,三组穴位交替完成注射。

三、静脉给药疗法:静脉输液治疗主要采用药物为东莨宕碱,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每次经脉滴注剂量为0.005mg,若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逐渐增加剂量,最大使用剂量不超过0.03m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60天为一个疗程。

四、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是中医临床中极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选取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穴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30分钟,90天为一个疗程,主要采用的按摩方法为揉、按、捏等,按摩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耐受力,以耐受力为主,逐渐增加按摩力量,但力量不宜过大,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

步态分析与步态训练PPT课件

步态分析与步态训练PPT课件
• 跨步时间:即步行周期时间;
• 步宽: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以足跟 中点为测量点;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 性越差;
• 足偏角:指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线与前 进方向所成的夹角。
50-80cm
正常步态——行走运动学
• 行走时,全身各部位与下肢同步运动 以保持行走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下肢运动
• 髋关节:屈曲角度于摆动相中期达顶点(30°)并 保持至支撑相开始;伸展角度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 地间达到峰值(10 °-15 °)。
–支撑中期:为单腿支撑期,此时 重心位于支撑面正上方。
–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为第二个双支撑期 蹬离期:将身体推向前、上方
• 摆动相
–摆动初期:此期的主要目的是使 足廓清。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正常步态——步行时空参数
• 步频: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正常人平均 自然步频95-125步/min;
跃; • 矢状面观察步态时应分别从两侧观察; • 注意行走时疼痛出现于步行周期的时相。
步态的定量分析——运动学分析
• 是一种描述性的定量分析,反映了 被检者的步态特征。
C1
C2 C3
C4 C5 C6
三维数字化步态分析系统示意图 C1-C6指摄象机或数字化记录仪
• 检测仪(数字化检测仪或特殊摄像机)连续获取 受试者步行时关节标记物的信号,通过计算 机转换为数字信号,分析受试者的三维运动 特征。
•主要影响足跟着地期:臀大肌和小腿 三头肌代偿性收缩使髋伸及膝过伸; 如伸髋肌也无力,“俯身手压大腿”。
–胫前肌无力:
•足下垂 •足尖着地或全足着地 •廓清障碍 •过度屈髋、屈膝以代偿,“跨阈步态” •划圈步态
–腓肠肌无力:
•蹬离动作的爆发力减弱,身体前移 力减小,运动减慢,步幅缩短,步 速下降。

步行功能训练30132PPT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30132PPT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
蓝海之略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李晓亚
最新课件
1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最新课件
2
第一节 概述
1.自然步态: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体, 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 步态。
2.基本要素: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步频、 足角;躯干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 及省力等。
随着临床发展的需要,现代康复生物工 程学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悬吊 治疗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康复机器人也 已介入临床,成为当今国际上的又一大研 究热点。
最新课件
32
减重步行训练
最新课件
33
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
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 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
⑵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⑶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
最新课件
17
测量法-检测程序
①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 ②受试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时开始
计时;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时停止计时; ③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 ④测量行走距离、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 ⑤判断步态是否对称; ⑥计算步频、步行速度。
最新课件
18
测量法--结果判定
最新课件
11
观察法--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基础。 体检的重点在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肌 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触觉/ 痛觉/本体感觉)、压痛、肿胀、皮肤状 况(溃疡/颜色)等。
最新课件
12
观察法-步态观察
•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前面 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包括步 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 、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器 、助行器)的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1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Biblioteka !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6
13
5.脑瘫屈膝的防治中一定不要忽视独站、独走 的训练。脑瘫屈膝虽是加重脑瘫不能站、走的 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不要错误地认为,矫 正了屈膝孩子自己就能独站、独走了。迈步意 识、独站、独走必须按照发育规律训练,1-2 岁是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难度呈明显增 加。对不能独站、独走又有屈膝的脑瘫孩子, 防治屈膝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独站、独走训 练,主要是向脑输送信息,保持独站和迈步的 意识,不要等屈膝纠正了再练站、走,一则没 有立位持重训练,不易有效地纠正屈膝,二则 3-4岁后独站、独走很难训练,因为脑中错误 14
2.增强腿部前群肌力 因此防治屈膝应力度较大叩击、按揉大、小 腿前侧肌群。训练孩子主动抬大腿(坐位伸 膝)、足背屈钩脚等动作,可更好增强腿部 前群肌力。
11
3.站立架 站立架是矫正屈膝的有效器械,用绑带固定 大腿和小腿,保持膝关节长时间在正常伸直 状态。
12
4. 3岁以上屈膝的脑瘫儿,造成屈膝的痉挛肌 群常有挛缩、粘连等,对痉挛肌群采用轻缓 的手法按摩。
剪刀步态.下肢屈膝的家庭康复及训练
康复门诊 刘宏伟
1
• 脑瘫患儿的“剪刀步态”是痉挛型脑瘫的 一种比较普遍的表现形式,是脑瘫的症状 之一,即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表现 为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足下垂及内 翻,行走时双膝互相摩擦,甚至两腿完全 交叉,呈典型的“剪刀式”步态。由于双 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肉内张力增高 明显,移步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叉呈 剪刀状。
7
• 6.“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 双腿尽量外迈
8
• 脑瘫屈膝常常是脑瘫孩子没有正确方法或 适宜数量功能训练的结果。造成屈膝最主 要的原因是控制膝关节屈曲肌群的痉挛没 有及时阻抑,对抗它的拮抗肌肌力没有有 效增强。
• 可促成膝关节屈曲的痉挛肌群主要是大腿 后外侧,大腿后侧肌群收缩时屈膝、小腿 向后,其中股二头肌还兼有伸髋的功能。 对抗其痉挛,使膝关节伸直、小腿向前伸 的是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参与屈膝的 还有腓肠肌、跖肌、股薄肌、缝匠肌等。 对抗小腿后侧肌肉痉挛的拮抗肌是小腿前
9
•1.扶持矫正基础上的蹲起、坐起训练
也就是足立位负重下的肌力和功能训练,是 防治屈膝的重要方法。已有较显屈膝的孩子, 应该固定孩子足、踝在正确位置,用双手扶 持固定孩子膝关节站起时呈尽量伸直状态。 主要是用语言等引导孩子主动站起、蹲下, 需要时可稍加助力促其站起,不要拉起,孩 子做主动蹲起。
10
4
• 3.“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 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 复功能。
5
• 4.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 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 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6
• 5.患儿休息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 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 双腿分开。
2
• 1.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 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 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 保持片刻(这一点很重要),反复操作。
3
•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 展位约60°(如果内收肌张力高还可以扩 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数不可过大,正常人 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龄儿童更小), 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 态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