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步态分析 ppt课件
屈曲受限 下肢内旋位 下肢外旋位 下肢内收位 下肢外展位
髋膝的屈曲挛缩,屈髋肌过紧张
髋屈曲受限,髋屈肌减弱 臀大肌减弱,内旋肌减弱,外旋肌痉挛,对侧骨盆过 度前旋 对侧骨盆过多后旋 髋屈肌内收肌痉挛 臀中肌挛缩、无力 髋屈肌减弱的代偿 短缩下肢的代偿 代偿屈膝、踝背屈功能的减弱 代偿下肢伸肌痉挛 对垂足的代偿
ppt课件
7
支撑中期 (mid stance):为人体下肢承受最大的 负重,足完全接触地面,膝、髋关节均过渡到 伸展位,骨盆处于中间位。
ppt课件
8
足跟离地 (heel off):是为过渡到摆动期做准备。足跟离地,
膝、髓关节继续保持伸展,骨盆向后旋转。从支撑中期到 足趾离地,足部完全负重到身体重心前移,足背屈、足跟 内翻,距舟、跟骰关节活动轴不平行,足部活动度受限, 稳定性增加,足弓得到加强,跖腱膜因跖趾关节过伸而被 拉紧,足部形成坚强杠杆,小腿外旋。同时小腿后侧肌肉 收紧,足跟迅速离地,此后由于胫骨后肌、跟腱、腓骨长 短肌、趾屈肌的共同作用,足跖屈、内翻,体重负荷分布 于跖骨上并朝前推移,背伸肌也起作用,足离开地面
ppt课件
踢出期
无踢出,从足跟外侧部 向前掌部移动体重不充 分 足趾拖地、背屈不充分
摆动期
过度足内翻
20
谢谢
ppt课件
21
ppt课件பைடு நூலகம்
摆动期
划圈 上提骨盆 过度屈曲
18
膝关节
步行周期 异常模式 足底着地 膝反张 原因 股四头肌肌力减弱或痉挛 比目鱼肌肌力减弱 对尖足的代偿
支撑中期 膝反张 同上 摆动期 膝过度屈曲 对尖足代偿 屈曲反射 膝屈曲受限 膝痛、膝活动度减少、伸肌痉挛、髋环 转
ppt课件
髋膝的屈曲挛缩,屈髋肌过紧张
髋屈曲受限,髋屈肌减弱 臀大肌减弱,内旋肌减弱,外旋肌痉挛,对侧骨盆过 度前旋 对侧骨盆过多后旋 髋屈肌内收肌痉挛 臀中肌挛缩、无力 髋屈肌减弱的代偿 短缩下肢的代偿 代偿屈膝、踝背屈功能的减弱 代偿下肢伸肌痉挛 对垂足的代偿
ppt课件
7
支撑中期 (mid stance):为人体下肢承受最大的 负重,足完全接触地面,膝、髋关节均过渡到 伸展位,骨盆处于中间位。
ppt课件
8
足跟离地 (heel off):是为过渡到摆动期做准备。足跟离地,
膝、髓关节继续保持伸展,骨盆向后旋转。从支撑中期到 足趾离地,足部完全负重到身体重心前移,足背屈、足跟 内翻,距舟、跟骰关节活动轴不平行,足部活动度受限, 稳定性增加,足弓得到加强,跖腱膜因跖趾关节过伸而被 拉紧,足部形成坚强杠杆,小腿外旋。同时小腿后侧肌肉 收紧,足跟迅速离地,此后由于胫骨后肌、跟腱、腓骨长 短肌、趾屈肌的共同作用,足跖屈、内翻,体重负荷分布 于跖骨上并朝前推移,背伸肌也起作用,足离开地面
ppt课件
踢出期
无踢出,从足跟外侧部 向前掌部移动体重不充 分 足趾拖地、背屈不充分
摆动期
过度足内翻
20
谢谢
ppt课件
21
ppt课件பைடு நூலகம்
摆动期
划圈 上提骨盆 过度屈曲
18
膝关节
步行周期 异常模式 足底着地 膝反张 原因 股四头肌肌力减弱或痉挛 比目鱼肌肌力减弱 对尖足的代偿
支撑中期 膝反张 同上 摆动期 膝过度屈曲 对尖足代偿 屈曲反射 膝屈曲受限 膝痛、膝活动度减少、伸肌痉挛、髋环 转
ppt课件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
揭示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与步态的关系。
.
14
sEMG(表面肌电图)
.
15
.
16
髋关节(hip)
• 髋伸肌:臀大肌、腘绳肌
• 髋屈肌:髂肌、腰大肌(髂腰肌)
• 髋外展肌:臀中、小肌、梨状肌、
• 髋内收肌群:耻骨肌、长/短收肌、大收肌
• 髋内旋肌:阔筋膜、臀小肌、臀中肌前部
• 髋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梨状肌、 闭孔内肌
. 45
.
46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 骨盆向前及向对侧发生 一定的旋转,正常约5°
.
12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 角度的变化
关节运动角度
步行周期 骨盆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髋关节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膝关节 0° 0 °~15 °屈曲 15 °~5 °屈曲 5 °屈曲 5 °~35 °屈曲 踝关节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 27
观察法
•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前 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包括步行 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 、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 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 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 ),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 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
•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步态分析ppt课件
步态周期
首次着地 (足跟着地)
承重反应 (足放平)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足跟离地)
迈步前期 (足趾离地)
迈步初期 (加速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减速期)关节Fra bibliotek动角度骨盆
髋关节
5°旋前
30°屈曲
50°旋前
30°屈曲
中立位 5°旋后
30°屈曲~00 0°~10°过伸
5°旋后
10°过伸~0°
5°旋后
0°~20°屈曲
精选课件
23
10、帕金森
(Parkinson) 步态: Parkinson)病 或其它基底 节病变时, 步幅短而急 促,有阵发 性加速,不 能随意立停 或转向,又 称为前冲步 态或慌张步 态。
精选课件
24
11、截瘫步态
精选课件
2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步态分析
精选课件
1
一、定义
步行牵涉全身众多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协调、 对称、均匀、稳定的周期性运动。因此,步态分 析是康复评价中重要的一环,用在诊断与评估神 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上有其优点与必要性。而藉 由步态分析技术发展的治疗方法、辅具、假体等 则可回馈到治疗与矫正异常步态之上,以协助病 人恢复正常行动功能。
股四头肌向 心性收缩以 稳定膝关节 伸展位,为 足跟着地作 准备
腓肠肌、比目 鱼肌腓骨短肌、 足拇长屈肌收 缩引起踝关节 屈曲 背屈肌收缩使 踝关节呈中立 位,防止足趾 拖地
背屈
精选课件
14
(四)常见的异常步态
1、疼痛步态 如果患肢负 重时产生疼痛,患者常试 图缩短患肢支撑期,以减 轻疼痛,表现为对侧下肢 摆动加速.步长缩短,致 使左、右不对称,故又称 为短促步。腰部有疼痛时, 患者常小步慢行,以减少 震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 人为了减轻神经跟疼痛而 有脊柱侧弯,从而导致躯 体倾斜,患侧支撑期时足 跟轻轻触地。
步态分析 ppt课件
(4)足角 指贯穿整个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形成的夹角。
ppt课件
8
LOREM IPSUM DOLOR
(5)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成人约110~120步/分,快步可到140步分。
(6)步行速度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
ppt课件
9
(二)步行周期
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 ------步行周 期。
必要的依据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ppt课件
3
一、基础知识
(一)自然步态 1、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2、自然步态的要点: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态。
ppt课件
4
3、生物力学因素:
具备控制肢体向前运动的肌力; 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 摆动相有足够的推动力、合理的足接触地面的姿势控制。
触时称“双支撑期”
ppt课件
12
2、分期
1、站立相 包括: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迈步前期
2、迈步相 包括: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1、站立相包括
首次着地 足跟或足底的其它部位接触地面的瞬间,站立相的起始点。 承重反应 一侧足跟着地后到对侧下肢离地时。 站立中期 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该侧(支撑)腿正上方时。 站立末期 从站立中期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时。 迈步前期 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离地之前。
ppt课件
5
4、常用的术语
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
ppt课件
8
LOREM IPSUM DOLOR
(5)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成人约110~120步/分,快步可到140步分。
(6)步行速度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
ppt课件
9
(二)步行周期
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 ------步行周 期。
必要的依据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ppt课件
3
一、基础知识
(一)自然步态 1、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2、自然步态的要点: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态。
ppt课件
4
3、生物力学因素:
具备控制肢体向前运动的肌力; 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 摆动相有足够的推动力、合理的足接触地面的姿势控制。
触时称“双支撑期”
ppt课件
12
2、分期
1、站立相 包括: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迈步前期
2、迈步相 包括: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1、站立相包括
首次着地 足跟或足底的其它部位接触地面的瞬间,站立相的起始点。 承重反应 一侧足跟着地后到对侧下肢离地时。 站立中期 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该侧(支撑)腿正上方时。 站立末期 从站立中期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时。 迈步前期 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离地之前。
ppt课件
5
4、常用的术语
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
步态分析课件
骶棘肌、臀大肌、 腘绳肌收缩
股四头肌先 向心性收缩 后离心性收 缩
胫前肌离心性收 缩,防止足放平 时前脚掌拍击地 面
臀大肌逐渐停止收 股四头肌逐 腓肠肌和比目鱼
缩
渐停止活动 肌离心性收缩控
制小腿前倾
精品 PPT 可修改
腓肠肌、比目鱼 肌离心性收缩对 抗踝关节背屈
13
足跟离地 ↓ 足趾离地
加速期 ↓ 迈步中期
精品 PPT 可修改
17
4、胫前肌步 态:因足下垂, 摆动期髋及膝 屈曲度代偿性 增大,形成跨 槛步态或垂足 步态;轻度胫 前肌无力时, 足跟着地时不 能控制足掌下 落速度,致使 足掌拍地有声。
精品 PPT 可修改
18
5、股四头肌无力
步态:因股四头肌
无力,在支撑期不
能保持稳定伸膝,
致使患者身体前倾,
使上身的重力线在
膝关节旋转轴前方
通过,从而维持被
动伸膝,久之会造
成膝反曲畸形。当
被动伸膝机制不能
奏效时,患者在支
撑期常俯身用手后
压大腿,使膝伸直,
称为扶膝步态。
精品 PPT 可修改
19
6、臀中肌步态:当 臀中、小肌无力使 髋外展时,难以维 持髋关节的侧向稳 定,在患腿的支撑 期躯干常弯向患侧, 使上体的重力线在 髋关节外侧通过, 以体重与内收肌的 平衡来维持髋关节 侧向稳定,同时便 于对侧下肢迈步。 两侧臀中、小肌受 损时,步行时上体 大幅度左右摇摆, 呈典型的鸭步。
精品 PPT 可修改
20
7、踝跖屈挛 缩时,足跟 不能着地而 出现马蹄足。 在摆动期以 髋及膝过度 屈曲来代替 踝背屈障碍 防止足尖触 地,状如跨 过门槛,故 又称为跨槛 步。
【步态分析】(共19张PPT)优秀
足跟着地
承重反应 从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尖离地止。
足平放
站立中期 从对侧足尖离地开始到同侧足跟离地止。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从足跟抬起到同侧髋屈曲中立位止。
踵离地
迈步前期 从髋开始屈曲起,到同侧足尖离地止。(足尖离地瞬间) 趾离地
迈步初期 从足尖离地起到同侧足到达身体中线止。
加速期
迈步中期 从足到达身体中线起到胫骨垂直地面止。
第十四页,共19页。
摆动早期
❖ 指足离开地面早期的活动,主要作用是足廓 清地面和加速肢体向前摆动,从足尖离地起 到同侧足到达身体中线止(即膝关节屈曲达 最大角度)。参与的肌肉主要为髂腰肌、股 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腘绳肌、胫前 肌。
摆动相末期 步频❖(cadence)指平均步数(步/min)。
0°~跖屈15°~0°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而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 从足跟抬起到同侧髋屈曲中立位止。 首次触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从髋开始屈曲起,到同侧足尖离地止。 从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尖离地止。 跖屈20°~跖屈10°
❖ 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 支撑期(stance phase) :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
60%。
❖ 摆动期(swing phase):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占步行周
期的40%。
第五页,共19页。
RLA分期
步态分析内容
传统分期
初始接触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
步行概述
❖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 特征之一。
❖ 步态: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它具有个体特 性。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态分析(精品课件)
❖ 发生在步行周期的0-10% ❖ 此阶段为第一个双支撑期。
16
精品 PPT 可修改
阶段2负荷反应期Loading Response
❖ 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 接触瞬间的一段时间(足放平), 即一侧足跟着地后至对侧下肢足 趾离地,为双支撑期,是重心由 足跟转移至足底的过程。
❖ 膝关节于站立相达到其最大屈曲 角度标志着支撑腿有效地承受了 体重,故又称为承重期。
4
zh精en品gdPaPwTuf可uy修ua改n
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 行走及步态是CNS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 平上的体现
▪ 神经学水平(生物学信号的第一级水平的汇 聚):运动单位的许多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 汇聚
▪ 肌肉水平(生物学信号的第二级水平汇聚) :肌肉力量的大小通过运动单位募集率的高 低而体现
步行周期
14
精品 PPT 可修改
支撑相早期(early stance)
❖ 指进入支撑相开始阶段的时间,包括首次触地和 承重反应,占步行周期的10%~12%
15
精品 PPT 可修改
阶段1:首次着地Initial Contact
❖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指足 跟或足底的其他部位第一次与地 面接触的瞬间。
❖ 此时人体重心处于行走时的最低 点
❖ 发生在步行周期的10%-15%
17
精品 PPT 可修改
支撑相中期(mid stance)
❖ 指支撑相中间阶段的 时间。此时支撑足全 部着地,对侧足处于 摆动相,是唯一单足 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 ,正常步速时发生在 步行周期的15%~40%。
❖ 此时重心位于支撑面 正上方
❖ 每个步行周期中包含两个双支撑期,第一个双支撑 期发生在步行周期的前10%, 相当于支撑足首次触 地及承重反应期,第二个双支撑期发生在步行周期 的50%-60%之间,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 地时期。
16
精品 PPT 可修改
阶段2负荷反应期Loading Response
❖ 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 接触瞬间的一段时间(足放平), 即一侧足跟着地后至对侧下肢足 趾离地,为双支撑期,是重心由 足跟转移至足底的过程。
❖ 膝关节于站立相达到其最大屈曲 角度标志着支撑腿有效地承受了 体重,故又称为承重期。
4
zh精en品gdPaPwTuf可uy修ua改n
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 行走及步态是CNS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 平上的体现
▪ 神经学水平(生物学信号的第一级水平的汇 聚):运动单位的许多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 汇聚
▪ 肌肉水平(生物学信号的第二级水平汇聚) :肌肉力量的大小通过运动单位募集率的高 低而体现
步行周期
14
精品 PPT 可修改
支撑相早期(early stance)
❖ 指进入支撑相开始阶段的时间,包括首次触地和 承重反应,占步行周期的10%~12%
15
精品 PPT 可修改
阶段1:首次着地Initial Contact
❖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指足 跟或足底的其他部位第一次与地 面接触的瞬间。
❖ 此时人体重心处于行走时的最低 点
❖ 发生在步行周期的10%-15%
17
精品 PPT 可修改
支撑相中期(mid stance)
❖ 指支撑相中间阶段的 时间。此时支撑足全 部着地,对侧足处于 摆动相,是唯一单足 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 ,正常步速时发生在 步行周期的15%~40%。
❖ 此时重心位于支撑面 正上方
❖ 每个步行周期中包含两个双支撑期,第一个双支撑 期发生在步行周期的前10%, 相当于支撑足首次触 地及承重反应期,第二个双支撑期发生在步行周期 的50%-60%之间,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 地时期。
步态分析完整版 ppt课件
2020/10/28
22
三、行走运动学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 的角度变化及参与的肌群 (另见表 格)
2020/10/28
23
第二节、常见的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急、慢性疼痛均可影响运动功能 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在行走时,为减轻负重期的 疼痛,患者站立相时间缩短。 膝关节疼痛时,患者在整个行走周期中以轻度 屈曲膝关节为特征。 踝足创伤、炎症、退行性关节炎等可引起疼痛。 患者患侧步长明显缩短,正常的足跟-足尖运动模 式消失。
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 地。
5、迈步前期(双支撑期 )
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 撑腿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时 间。
14
6、迈步初期 从支撑腿离地至该侧膝关节
达到最大屈曲时。
7、迈步中期 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
退与地面垂直时。
8、迈步末期 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
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2020/10/28
26
• 3、髋关节屈肌无力 • 4、骨四头肌麻痹 • 5、胫前肌无力 • 6、腓肠肌无力
2020/10/28
27
三、畸形
对关节活动受限必然 影响 表现:1平足
2足尖
2020/10/28
18
(二) 步长与跨步长 1.步长 (step length) 行
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 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
正常人的步长约为50-80cm。偏 瘫患者:健侧步长缩短,患侧步长 延长。
2020/10/28
19
2、跨步长( stride length) 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
forever304
2020/10/28
1
步态分析PPT课件
步态分析
.
1
步态分析的参数
• 1 步态周期 始于一侧足跟与地的接触止于同侧足跟的再 次着地。
• 2 跨步长 是指同一足的足跟相继触地之间的距离。 • 3 步长 是指不同足的足跟相继触地之间的距离。 • 4 步宽 是指两次连续地足触地时双侧足弓之间的距离。 • 5 步频 • 6足偏角
.
2
• 步行的支撑相:1足跟着地
.
7
• 膝关节:当足跟触地时膝关节大约有5度的屈曲,并且在 步态周期的前15%,它会继续再屈曲10—15度。膝关节的 轻度屈曲是由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引起的。最大膝关节屈 曲是60度,发生在摆动中期开始时。在摆动中末期,膝关 节处于几乎完全的伸直位,是为下次的足跟着地做准备。
.
8
踝关节:当足跟着地时,踝关节处于轻度的 跖屈。在足跟触地后不久,由踝关节背侧 屈肌的离心收缩引起踝跖屈使足平方在地 面。当胫骨前移越过支撑足时,踝背屈增 加到10度。在足跟离地后,踝关节可以跖 屈最大可到15—20度,一直到足趾离地。
.
11
• 水平面的运动 骨盆 行走时,骨盆在水平 面上的旋转是围绕垂直轴进行的,是通过 支撑腿的髋关节发生的。以右足为例,在 足跟触地时,右侧的髂前上棘相比左侧的 是靠前的。在步态周期的最初15—20%骨 盆呈现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在右下肢支阶 段余下时期,当左侧髂前上棘与摆动的左 下肢一起前移时,骨盆出现顺时针的旋转。 在整个步态周期骨盆向每个方向旋转的角 度大约3—4度。
•
2足放平
•
3支撑中期
•
4足跟离地
• 步行的摆动相:1足趾离地
•
2摆动早期
•
3摆动中期
•
4摆动末期
.
3
.
1
步态分析的参数
• 1 步态周期 始于一侧足跟与地的接触止于同侧足跟的再 次着地。
• 2 跨步长 是指同一足的足跟相继触地之间的距离。 • 3 步长 是指不同足的足跟相继触地之间的距离。 • 4 步宽 是指两次连续地足触地时双侧足弓之间的距离。 • 5 步频 • 6足偏角
.
2
• 步行的支撑相:1足跟着地
.
7
• 膝关节:当足跟触地时膝关节大约有5度的屈曲,并且在 步态周期的前15%,它会继续再屈曲10—15度。膝关节的 轻度屈曲是由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引起的。最大膝关节屈 曲是60度,发生在摆动中期开始时。在摆动中末期,膝关 节处于几乎完全的伸直位,是为下次的足跟着地做准备。
.
8
踝关节:当足跟着地时,踝关节处于轻度的 跖屈。在足跟触地后不久,由踝关节背侧 屈肌的离心收缩引起踝跖屈使足平方在地 面。当胫骨前移越过支撑足时,踝背屈增 加到10度。在足跟离地后,踝关节可以跖 屈最大可到15—20度,一直到足趾离地。
.
11
• 水平面的运动 骨盆 行走时,骨盆在水平 面上的旋转是围绕垂直轴进行的,是通过 支撑腿的髋关节发生的。以右足为例,在 足跟触地时,右侧的髂前上棘相比左侧的 是靠前的。在步态周期的最初15—20%骨 盆呈现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在右下肢支阶 段余下时期,当左侧髂前上棘与摆动的左 下肢一起前移时,骨盆出现顺时针的旋转。 在整个步态周期骨盆向每个方向旋转的角 度大约3—4度。
•
2足放平
•
3支撑中期
•
4足跟离地
• 步行的摆动相:1足趾离地
•
2摆动早期
•
3摆动中期
•
4摆动末期
.
3
《步态分析》课件
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髋关节炎、股骨 头坏死等。步态异常可能加剧这些疾病的症 状,因此对步态进行分析和纠正对于缓解髋 关节疼痛非常重要。
05 步态分析案例研究
案例一:儿童步态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儿童步态问题通常与生长发育有 关,需要关注足部健康和姿势调
整。
儿童步态问题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足 部结构、肌肉力量和神经控制尚 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步态异常
高足弓是指足弓高度异常增加,通常 与遗传因素有关。这种步态问题可能 导致足部、膝盖和腰部疼痛,以及姿 态不良和运动能力受限。
跟腱炎
总结词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受到过度压力或损伤 引起的炎症,可能导致疼痛和步态异常 。
VS
详细描述
跟腱炎通常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肿胀和 僵硬。这种疾病可能由过度运动、不正确 的姿势或鞋子不合适等因素引起。治疗跟 腱炎的方法包括休息、冰敷、抗炎药物和 物理治疗等。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
步态周期是指完成一个步行周期 所需的时间,包括支撑阶段和摆
动阶段。
支撑阶段
支撑阶段包括触地、承重、推进三 个阶段,是步行稳定性和效率的关 键。
摆动阶段
摆动阶段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段 ,对保持身体平衡和推进身体具有 重要作用。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人的行走过程,分析步态特征的方法。
训练建议
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包括力 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和技巧训练等,以优化步 态表现和提高运动成绩。
06 总结与展望
步态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
1 2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步态分析的 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05 步态分析案例研究
案例一:儿童步态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儿童步态问题通常与生长发育有 关,需要关注足部健康和姿势调
整。
儿童步态问题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足 部结构、肌肉力量和神经控制尚 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步态异常
高足弓是指足弓高度异常增加,通常 与遗传因素有关。这种步态问题可能 导致足部、膝盖和腰部疼痛,以及姿 态不良和运动能力受限。
跟腱炎
总结词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受到过度压力或损伤 引起的炎症,可能导致疼痛和步态异常 。
VS
详细描述
跟腱炎通常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肿胀和 僵硬。这种疾病可能由过度运动、不正确 的姿势或鞋子不合适等因素引起。治疗跟 腱炎的方法包括休息、冰敷、抗炎药物和 物理治疗等。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
步态周期是指完成一个步行周期 所需的时间,包括支撑阶段和摆
动阶段。
支撑阶段
支撑阶段包括触地、承重、推进三 个阶段,是步行稳定性和效率的关 键。
摆动阶段
摆动阶段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段 ,对保持身体平衡和推进身体具有 重要作用。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人的行走过程,分析步态特征的方法。
训练建议
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包括力 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和技巧训练等,以优化步 态表现和提高运动成绩。
06 总结与展望
步态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
1 2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步态分析的 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步态分析ppt课件
性疾病有关,如关节炎或腰椎疾病。
案例三
总结词
身体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该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步态异常,如一瘸一 拐或摇摆不稳等,这些问题可能与身体功能障碍有关, 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也可能影响步态。
常见步态问题类型
蹒跚步态
走路时左右摇摆,常见 于神经系统疾病。
剪刀步态
双腿僵硬,交叉向前移 动,常见于脑瘫患儿。
痉挛性步态
步伐小而快,足部呈划 圈样移动,常见于帕金
森病。
拖腿步态
足部下垂,步伐缓慢, 常见于下肢肌肉或关节
疾病。
步态问题对人体的影响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定义
步态周期是指行人在一个步行循环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过 程所需的时间。一个步态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 段。
支撑相与摆动相
支撑相是指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主要负责 承受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摆动相则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 段,主要负责平衡和加速。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者的肉眼观察,对被观察者的步态进行初步评 估。
详细描述
观察法通常用于初步判断步态是否异常,如观察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步长和步频是否正常 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步态问题,如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观察法可以提供快 速的初步判断。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运动员的步态问题分析
总结词:运动损伤
详细描述: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膝盖疼痛和脚踝扭伤的问题,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其步态存在异常,如足部外翻 和膝盖内扣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案例三
总结词
身体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该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步态异常,如一瘸一 拐或摇摆不稳等,这些问题可能与身体功能障碍有关, 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也可能影响步态。
常见步态问题类型
蹒跚步态
走路时左右摇摆,常见 于神经系统疾病。
剪刀步态
双腿僵硬,交叉向前移 动,常见于脑瘫患儿。
痉挛性步态
步伐小而快,足部呈划 圈样移动,常见于帕金
森病。
拖腿步态
足部下垂,步伐缓慢, 常见于下肢肌肉或关节
疾病。
步态问题对人体的影响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定义
步态周期是指行人在一个步行循环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过 程所需的时间。一个步态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 段。
支撑相与摆动相
支撑相是指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主要负责 承受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摆动相则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 段,主要负责平衡和加速。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者的肉眼观察,对被观察者的步态进行初步评 估。
详细描述
观察法通常用于初步判断步态是否异常,如观察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步长和步频是否正常 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步态问题,如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观察法可以提供快 速的初步判断。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运动员的步态问题分析
总结词:运动损伤
详细描述: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膝盖疼痛和脚踝扭伤的问题,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其步态存在异常,如足部外翻 和膝盖内扣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正常人体步态分析ppt课件
2.重力线
重力线是人体重力合力方向,它是通过重心的铅 垂线。
额状面内,它平分人体为左右对称。矢状面内, 重力线相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特别是相对下肢 主要关节(髋、膝、踝)的位置,随着人体站立 姿势的变化而不同。当人们以最舒适的自然姿势 站立时,重力线通过髋关节股骨头中心稍偏后 (髋关节屈曲轴后),膝关节髌骨骨后面(膝关 节屈曲轴前),踝关节的前面,足长中间偏后。
举例说明
5)痛性步态或疼痛步态
痛性步态或疼痛步态以避免患肢侧负重为 特征。表现为患侧站立期时间缩短;患肢 尽可能不负重。
举例说明
第一节 正常人体步态-总结
一、基本概念
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
三、步态周期中下肢关节 的运动
四、步态周期中地面反力 对下肢关节的作用
五、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 动
六、步态观察方法
四、步态周期中地面反力对下肢关节的作用
在支撑期,下肢髋、膝、踝关节受地面反作用力的情况如下: 1.踝关节 跟着地时外力作用线位于踝后,产生轻度的跖屈力矩,随着 承重的增加路跖作用力矩迅速增大,并在全足平着地时达到最大。 从支撑中期开始,外力作用线移到踝关节前,从而产生较强的背 屈力矩,其在蹬离期达到最大。 2.膝关节 膝关节从跟着地到支撑中期,地面反作用力的力线位于膝关 节后,产生使膝关节屈曲的.屈曲力矩。越过支撑中期后,地面 反作用力线由后向前向膝轴移动.在跟离地时移至膝前方,促使 膝关节伸展。趾离地前,当身体重心移到跖趾关节之前时,膝关 节开始屈曲运动。此时地面反作用力线通过膝轴后方,促使膝屈 曲。 3.髋关节 跟着地到全足平放时期,地面反作用力力线位于髋关节前方, 促使髋关节屈曲。在支撑中期之后,外力作用线逐渐移至髋关节 后,其作用又变为促使髋关节伸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摆动相前期(足趾离地)
摆动前期(pre-swing) : 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足趾 离地之前的一段时间周期,为第二个 双支撑期。也是对侧下肢的负荷反应 期。 支撑腿足趾离地的瞬间,标志着支撑 相结束和摆动相开始。
17
鞋跟高度对足部受力的影响
• 足蹬地运动主要靠小腿三头肌收缩引起的 踝跖屈,且要与跖趾关节同时共同发挥作 用。所以如果鞋子限制了踝关节或跖趾关 节的运动,必然影响蹬地效果。显然鞋跟 高度限制了跖趾关节的活动,高跟鞋势必 影响蹬地效果,如图所示。
• 穿高跟鞋后由于重心前移使体重主要压在前脚掌,不同鞋跟高 度时足跟与跖骨头承受体重的不同比例。当平跟或赤足时为57 %: 43%;跟高2cm时为50%:50%;跟高4cm时为43%:5 7%;跟高6cm时为25%:75%,即跖骨头的承重比平跟增加 了近1倍。加之重心提高后增加身体的不稳定性,更加重了前脚 掌的压力。久而久之将导致前脚掌下产生厚茧,必然会疼痛。
走能力
5
步态分析对象
•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卒中、脑外伤、 脑瘫、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和疾病
• 骨骼肌肉疾患:运动损伤、肌萎缩、 各种关节疾患、下肢假肢安装、脊柱 裂……
6
一、步行周期(GC:gait cycle)
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跟落地到再次足跟落地的时间过程
支撑早期 支撑中期 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 摆动早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 长期站立和走动会使脚变长,如果再穿小1号的鞋,必 然导致内侧纵弓前后方向长期受挤而使足弓提高,久而 久之会造成足底痛和足弓痛。所以对那些从事长期站立 和走动的职业者如护士、营业员、理发师等,因工作特 点会使足底韧带长时间受拉,以致松弛变性引起足底痛, 穿大1号的鞋就更有实际意义。
20
(二)摆动相 (swing phase)
• 穿高跟鞋会导致足底受额外的下滑力,由于长期受下滑和挤压 会导致足弓抬高形成高弓足,久而久之会有足弓痛和前脚掌痛。
19
鞋长度对足部受力的影响
• 从人体生物力学观点来看脚长度的变化对选鞋、买鞋和 避免足底痛有实际意义。比较同一人同一脚的静态足印 图和动态足印图可见,一般人动态时足印长度增加1cm (约5%),内侧纵弓长度增加7mm。此外,从早到晚 脚的长度也随着站立和行走时间的增加而略有增长。所 以选鞋买鞋时,特别是上午买鞋,最好要大1号。
临床步态分析
1
概念
步行(Walking): 指通过双足的交互动作移动机体的人类特征
性活动。 步态(Gait):
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 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 响因素,从而指导康复评估和治疗,也有助于临 床诊断,疗效评估,机制命令 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 肢体协同作用 行为习惯 疾病
职业 年龄 教育 性别
3
步态分析的目的
• 异常步态的障碍学诊断 • 评价异常步态的程度 • 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含假肢)、
矫形器的作用以及对于步态的影响 • 评价手术疗效
4
步态分析的内容
• 描述步态特征 • 测量步态参数 • 确定步态异常点 • 分析步态异常的原因、发生机制 • 实际生活(社区及家庭环境)中的行
②承重反应 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 足转移的过程
11
承重反应(足放平)
• 即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 程。此时,支撑腿在支撑相过程中膝关节达 到最大屈曲角度15°的时期,标志着支撑腿 有效地承受了体重。此时人体重心位置处于 行走时的最低点。
• 足跟着地与前脚掌着地同时发生时,则足放 平时间等于足跟着地时间。
支撑相
摆动相
7
(一)支撑相 (stance phase)
• 步行周期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 足趾离地的时间。约占60%GC。 其中包含两个双支撑期和一个单支 撑期。
8
双支撑
(double support)
行走中双脚与地面同时接触的时期。以 秒为计时单位,或步行周期百分比表示 (各占10%GC,共20%GC)。 右双支撑期在时间上指右下肢首次着地 至左下肢足趾离地,而左双支撑期指左 下肢首次着地至右下肢足趾离地之间所 经过的时间。
9
单支撑 (single support)
行走中仅一侧下肢与地面接触 的时期。以秒为计时单位,或以 步行周期百分比表示。行走时, 一侧下肢单支撑期所占时间实际 上完全等于对侧下肢的摆动相时 间。
10
1.支撑相早期
(10~12%GC) 为双支撑期
①首次触地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支撑相 异常的常见原因。)
18
长期穿高跟鞋的三个弊端
• 由于高跟鞋使足尖活动的范围减小,使蹬地无力,这是从生物 力学观点来看穿高跟鞋的弊端之一。因此常常可以看到穿高跟 鞋的妇女快速行走时,靠骨盆扭曲的骨盆步来代偿失去的蹬地 动作,还有一些妇女成为永久性的尖足屈膝步态。所以穿高跟 鞋的妇女难以大步流星,只能小步行走。与平跟鞋相比,穿高 跟鞋者走两步少半步。
• 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 之间的时间,约占40%GC。
21
1.摆动相早期 (13~15%GC)
• 从支撑腿足趾离地到双足对线。 • 双足对线时,该腿膝关节达到摆动相最大屈曲。
• 若有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足跟不能 着地,会造成支撑相异常。
12
③地面反作用力 首次触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 一般相当于体重与加速度的综合,正常步 速时为体重的120%一140%。
13
2.支撑相中期
(38~40%GC)
• 从对侧下肢足趾离地到支撑足足跟离地。为单腿 支撑全部重力的时期,此时重心位于支撑面正上 方。约占步行周期的38%一40%。
• 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 功能:保持膝关节稳定,控制胫骨前向惯性运动, 为下肢向前推进做准备。
• 若下肢承重力差或身体不稳时,为保持身体平衡, 此期缩短。
14
15
3.支撑相末期(足跟离地) (10~12%GC)
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的时间,从支撑足 足跟抬起开始,到同一足尖离地结束。 为双腿支撑期,约占步行周期的10%一1 2%。 • 此期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转移,又称为 摆动前期。 • 踝关节保持蹠屈,髋关节主动屈曲。
摆动相前期(足趾离地)
摆动前期(pre-swing) : 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足趾 离地之前的一段时间周期,为第二个 双支撑期。也是对侧下肢的负荷反应 期。 支撑腿足趾离地的瞬间,标志着支撑 相结束和摆动相开始。
17
鞋跟高度对足部受力的影响
• 足蹬地运动主要靠小腿三头肌收缩引起的 踝跖屈,且要与跖趾关节同时共同发挥作 用。所以如果鞋子限制了踝关节或跖趾关 节的运动,必然影响蹬地效果。显然鞋跟 高度限制了跖趾关节的活动,高跟鞋势必 影响蹬地效果,如图所示。
• 穿高跟鞋后由于重心前移使体重主要压在前脚掌,不同鞋跟高 度时足跟与跖骨头承受体重的不同比例。当平跟或赤足时为57 %: 43%;跟高2cm时为50%:50%;跟高4cm时为43%:5 7%;跟高6cm时为25%:75%,即跖骨头的承重比平跟增加 了近1倍。加之重心提高后增加身体的不稳定性,更加重了前脚 掌的压力。久而久之将导致前脚掌下产生厚茧,必然会疼痛。
走能力
5
步态分析对象
•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卒中、脑外伤、 脑瘫、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和疾病
• 骨骼肌肉疾患:运动损伤、肌萎缩、 各种关节疾患、下肢假肢安装、脊柱 裂……
6
一、步行周期(GC:gait cycle)
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跟落地到再次足跟落地的时间过程
支撑早期 支撑中期 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 摆动早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 长期站立和走动会使脚变长,如果再穿小1号的鞋,必 然导致内侧纵弓前后方向长期受挤而使足弓提高,久而 久之会造成足底痛和足弓痛。所以对那些从事长期站立 和走动的职业者如护士、营业员、理发师等,因工作特 点会使足底韧带长时间受拉,以致松弛变性引起足底痛, 穿大1号的鞋就更有实际意义。
20
(二)摆动相 (swing phase)
• 穿高跟鞋会导致足底受额外的下滑力,由于长期受下滑和挤压 会导致足弓抬高形成高弓足,久而久之会有足弓痛和前脚掌痛。
19
鞋长度对足部受力的影响
• 从人体生物力学观点来看脚长度的变化对选鞋、买鞋和 避免足底痛有实际意义。比较同一人同一脚的静态足印 图和动态足印图可见,一般人动态时足印长度增加1cm (约5%),内侧纵弓长度增加7mm。此外,从早到晚 脚的长度也随着站立和行走时间的增加而略有增长。所 以选鞋买鞋时,特别是上午买鞋,最好要大1号。
临床步态分析
1
概念
步行(Walking): 指通过双足的交互动作移动机体的人类特征
性活动。 步态(Gait):
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 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 响因素,从而指导康复评估和治疗,也有助于临 床诊断,疗效评估,机制命令 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 肢体协同作用 行为习惯 疾病
职业 年龄 教育 性别
3
步态分析的目的
• 异常步态的障碍学诊断 • 评价异常步态的程度 • 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含假肢)、
矫形器的作用以及对于步态的影响 • 评价手术疗效
4
步态分析的内容
• 描述步态特征 • 测量步态参数 • 确定步态异常点 • 分析步态异常的原因、发生机制 • 实际生活(社区及家庭环境)中的行
②承重反应 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 足转移的过程
11
承重反应(足放平)
• 即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 程。此时,支撑腿在支撑相过程中膝关节达 到最大屈曲角度15°的时期,标志着支撑腿 有效地承受了体重。此时人体重心位置处于 行走时的最低点。
• 足跟着地与前脚掌着地同时发生时,则足放 平时间等于足跟着地时间。
支撑相
摆动相
7
(一)支撑相 (stance phase)
• 步行周期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 足趾离地的时间。约占60%GC。 其中包含两个双支撑期和一个单支 撑期。
8
双支撑
(double support)
行走中双脚与地面同时接触的时期。以 秒为计时单位,或步行周期百分比表示 (各占10%GC,共20%GC)。 右双支撑期在时间上指右下肢首次着地 至左下肢足趾离地,而左双支撑期指左 下肢首次着地至右下肢足趾离地之间所 经过的时间。
9
单支撑 (single support)
行走中仅一侧下肢与地面接触 的时期。以秒为计时单位,或以 步行周期百分比表示。行走时, 一侧下肢单支撑期所占时间实际 上完全等于对侧下肢的摆动相时 间。
10
1.支撑相早期
(10~12%GC) 为双支撑期
①首次触地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支撑相 异常的常见原因。)
18
长期穿高跟鞋的三个弊端
• 由于高跟鞋使足尖活动的范围减小,使蹬地无力,这是从生物 力学观点来看穿高跟鞋的弊端之一。因此常常可以看到穿高跟 鞋的妇女快速行走时,靠骨盆扭曲的骨盆步来代偿失去的蹬地 动作,还有一些妇女成为永久性的尖足屈膝步态。所以穿高跟 鞋的妇女难以大步流星,只能小步行走。与平跟鞋相比,穿高 跟鞋者走两步少半步。
• 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 之间的时间,约占40%GC。
21
1.摆动相早期 (13~15%GC)
• 从支撑腿足趾离地到双足对线。 • 双足对线时,该腿膝关节达到摆动相最大屈曲。
• 若有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足跟不能 着地,会造成支撑相异常。
12
③地面反作用力 首次触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 一般相当于体重与加速度的综合,正常步 速时为体重的120%一140%。
13
2.支撑相中期
(38~40%GC)
• 从对侧下肢足趾离地到支撑足足跟离地。为单腿 支撑全部重力的时期,此时重心位于支撑面正上 方。约占步行周期的38%一40%。
• 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 功能:保持膝关节稳定,控制胫骨前向惯性运动, 为下肢向前推进做准备。
• 若下肢承重力差或身体不稳时,为保持身体平衡, 此期缩短。
14
15
3.支撑相末期(足跟离地) (10~12%GC)
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的时间,从支撑足 足跟抬起开始,到同一足尖离地结束。 为双腿支撑期,约占步行周期的10%一1 2%。 • 此期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转移,又称为 摆动前期。 • 踝关节保持蹠屈,髋关节主动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