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_化学热力学-1普化原理
《化学热力学》课件
详细描述
05
CHAPTER
和实际生产数据,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优化与设计。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化学工业中,通过对热力学数据的分析,可以指导反应过程的优化与设计。例如,通过分析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等数据,可以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以达到理想的反应效果。同时,热力学数据也是新型反应过程和工艺开发的重要依据。
02
01
04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学热力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更多可行的方案和技术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发展,化学热力学将更加注重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结合,以更加精准地预测和优化化学反应和相变化过程。
未来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与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结合,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目的
定义
化工生产
化学热力学理论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用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和降低能耗。
新能源开发
通过化学热力学原理研究新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环境科学
化学热力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用于研究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回收等问题。
03
02
01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奠定了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总结词
自由能变化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系自由能的变化,用于衡量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和熵的综合效应。
详细描述
自由能变化是焓变和熵变的综合结果,其变化值可以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进行。自由能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对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状态具有决定性影响。
化工热力学精ppt课件
利用纯物质在临界点附近的特殊性质,通过一 些经验公式或图表,估算其在其他条件下的热 物理性质。
混合物热物理性质预测方法
基于组分的加权方法
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或质量分数,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 预测混合物的热物理性质。
基于活度的预测方法
引入活度系数来描述混合物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度系数与 纯物质性质的关联,预测混合物的热物理性质。
01
夹点技术
通过优化换热网络,降低能源消耗。
热泵技术
利用外部能源,提高低温热源的品 位,实现能量的升级利用。
03
02
热集成
将多个操作单元集成在一起,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04
节能技术与措施
改进工艺和设备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设计优化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优化萃取塔结构、改进操作条件 等方式,提高萃取过程的分离效率,降低能耗和投资成本。
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萃取案例,分析热力学原理在萃取过程设计中的 应用,以及优化方法对提高萃取效率的作用。
其他分离过程热力学原理简介
01
02
结晶过程热力学原理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压 力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实现物 质的分离和提纯。结晶过程涉及相平衡、 传热等热力学基本原理。
封闭系统
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统
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学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2024《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目录CONTENCT •引言•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热化学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熵与熵增原理•自由能与化学平衡•相平衡与相图•结论与展望01引言化学热力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变化过程中热量和功的相互转化以及有关热力学函数的科学。
重要性化学热力学是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优化化学反应条件、开发新能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热力学的发展历史早期发展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热力学理论开始形成,并逐步应用于化学领域。
经典热力学建立19世纪中叶,经典热力学理论建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被提出。
现代热力学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理论的发展,化学热力学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课程目标掌握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热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反应热力学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热力学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02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80%80%100%系统与环境系统是指我们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或空间,具有明确的边界。
环境是指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部分,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相互影响。
系统的定义环境的定义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物理性质的集合,用于描述系统的状况。
状态的概念状态函数的定义常见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其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与路径无关。
温度、压力、体积、内能等。
030201状态与状态函数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
(NEW)华彤文《普通化学原理》(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因
为 > > ,所以溶解度大小AgCl>AgBr>AgI,Ag2CrO4
的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为
> =1.34×10
-5,故溶解度大小为Ag2CrO4>AgCl>AgBr>AgI。
7.难溶盐Th(IO3)4的溶解度S0(mol·dm-3)是其溶度积Ksp的函 数,它们的关系式为(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 研]
第15章 元素化学 第16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气 体 第3章 相变·液态 第4章 溶液 第5章 化学热力学 第6章 化学平衡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8章 酸碱平衡 第9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10章 氧化还原·电化学 第11章 原子结构 第12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13章 晶体与晶体结构 第14章 配位化合物
第15章 元素化学 第16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气 体 第3章 相变·液态 第4章 溶 液 第5章 化学热力学 第6章 化学平衡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8章 酸碱平衡 第9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10章 氧化还原·电化学 第11章 原子结构 第12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13章 晶体与晶体结构 第14章 配位化合物
目 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气 体 第3章 相变·液态 第4章 溶 液 第5章 化学热力学 第6章 化学平衡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8章 酸碱平衡 第9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10章 氧化还原·电化学 第11章 原子结构 第12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13章 晶体与晶体结构 第14章 配位化合物
解得Pb2+的浓度为 [Pb2+]=8.4×10-5mol·L-1
2.计算0.0500mol·dm-3 H2CO3溶液中的c(H+)、c(HCO3 -)、c(CO32-)各为多少?[已知H2CO3 =4.30×10-7, = 5.61×10-11][北京科技大学2013、2014研]
2024版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contents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热力学基本量与计算•热力学过程与循环•热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热力学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热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目录01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状态函数与过程函数状态函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内能、焓、熵等。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过程函数描述系统变化过程的物理量,如热量、功等。
过程函数的变化与具体的路径有关。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并全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中,一切不可逆过程必然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度的物理量,熵增加意味着系统无序度增加。
02热力学基本量与计算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量之一。
温度的概念温标的定义温度的测量温标是用来衡量温度高低的标准,常见的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等。
温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或其他物理效应来测量温度。
030201温度与温标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是描述气体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对于气体而言,体积通常是指气体所充满的容器的容积。
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关系,即波义耳定律。
压力与体积030201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差而传递的能量,是热力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功的概念功是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描述系统能量转化或传递的物理量。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01
耗散结构理论
研究非平衡态系统中自组织现象的理论 框架,探讨系统如何通过自组织形成有 序结构。
02
03
协同学
研究非平衡态系统中各部分之间协同 作用的理论,揭示系统如何通过协同 作用实现自组织过程。
谢谢聆听
03
开放系统
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学平衡态与过程
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各部 分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热力学过程
系统由一个平衡态转变到另一个平衡 态的经过。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 保持不变。
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热容
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系统在该过 程中的“热容”,用C表示。
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标所表示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 单位是开尔文(K)。
焓变与熵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差值称为 焓变,用ΔH表示;反应前后物质的熵的差值 称为熵变,用ΔS表示。
0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04
生成焓与燃烧焓的概念及应用
盖斯定律及应用
盖斯定律的内容与意义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和与相 减
盖斯定律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
化学反应方向判据
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 的影响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常数
01
02
03
自由能变化与反应方向 的关系
04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 素
实际循环效率分析
循环效率定义
评价热机或制冷机性能的重要指标,表示有用功与输入功的比值。循环效率越高,表示 机器性能越好。
化学热力学基础素材PPT课件
1. 定容热
∵ △V = 0
∴ △U = QV
在此条件下,体系吸收的热量,只用于改变内能。
第32页/共89页 返回主目录 返回回次主目目录录 返回次目录
2. 等压热与焓变
external
2.2.2 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U :
又称热力学能,它是体系内部物质各种微观形式能量的总 和(包括分子、原子的动能,势能,核能,电子的动 能……,以及一些尚未研究的能量),用符号 U 表示。 内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且具有加和性。 体系内能的绝对值至今尚无法知道。
热力学中将内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研究的是内能的变
3 过程与途径
过程: 体系状态发生变化的经过称为过程。 途径: 完成过程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1 ×105 Pa 2L
0.5 ×105 Pa 4L
途径Ⅰ
途径Ⅱ
4 ×105 Pa 0.5 第L13页/共89页
2 ×105 Pa 1L
返回主目录 返回回次主目目录录
返回次目录
按过程发生时的条件,热力学中基本过程有:
第6页/共89页 返回主目录 返回回次主目目录录 返回次目录
孤立体系: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也称为隔离体系。(体系+环境)
绝热装置盛水 体系:水+水蒸气+绝热装置
第7页/共89页 返回主目录 返回回次主目目录录 返回次目录
孤立体系
敞开体系
封闭体系
第8页/共89页 返回主目录 返回回次主目目录录 返回次目录
热力学:
研究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热力学:
普化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对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均已 知的系统来讲,可以用热力学等温方程式来计
算给定温度下的ΔrGm ,从而预测反应的自发
性。
2、298.15K 时的ΔrGθm的计算 (1)利用物质的ΔfGθm 规定:在标准条件下由指定的单质生成 1mol 的纯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叫做 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变,用符号 ΔfGθm表示。 推论:任何指定的单质的ΔfGθm为零。 规定:水合 H+ 的ΔfGθm为零
ΔrGm是任意条件下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它将 随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对于气体)或浓度 (对于溶液)的改变而改变。
ΔrGθm是标准条件下的吉布斯函数变,它不随系
统中各组分的分压和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ΔrGm和ΔrGθm有什么关系呢?
ΔrGm与ΔrGθm的关系—热力学等温方程式: ΔrGm = ΔrGθm + RT lnQ Q 称为反应商。 对于涉及气体的反应: aA(g)+ bB(g)= gG(g)+ dD(g)
本章主要内容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压力商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注册结构师基础考试大纲对本章要求的内 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浓度温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化学平衡特征及平 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商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例2.2 试计算石灰石(CaCO3)热分解反应 的ΔrH θm (298.15K)和ΔrS θm (298.15K),并 初步分析该反应的自发性。
解:写出方程式并查表得: CaCO3(s)= CaO(s)+ CO2(g) ΔfH θm / kJ·mol-1 -1206.92 -635.09 -393.51 Sθm / kJ·mol-1 · K-1 92.9 39.75 213.74 ΔrH θm = [ΔfH θm (CaO)+ ΔfH θm (CO2)] - [ΔfH θm (CaCO3)] = [(-635.09)-(393.51)]-(-1206.92)
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习题解答-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5-1.0.020Kg的氦气温度由升为,若在升温过程中:(1)体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设氦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解: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一过程中气体温度的改变相同,所以内能的改变也相同,为:热量和功因过程而异,分别求之如下:(1)等容过程:V=常量 A=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2)等压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负号表示气体对外作功,(3)绝热过程Q=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5-2.分别通过下列过程把标准状态下的0.014Kg氮气压缩为原体积的一半;(1)等温过程;(2)绝热过程;(3)等压过程,试分别求出在这些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传递的热量和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设氮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解:把上述三过程分别表示在P-V图上,(1)等温过程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过程中温度不变,故由热一、%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绝热过程由或得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另外,也可以由·及先求得A(3)等压过程,有或而所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由求之另外,由计算结果可见,等压压缩过程,外界作功,系统放热,内能减少,数量关系为,系统放的热等于其内能的减少和外界作的功。
{5-3 在标准状态下的0.016Kg的氧气,分别经过下列过程从外界吸收了80cal的热量。
(1)若为等温过程,求终态体积。
(2)若为等容过程,求终态压强。
(3)若为等压过程,求气体内能的变化。
设氧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解:(1)等温过程则故(2)等容过程《-(3)等压过程5-4 为确定多方过程方程中的指数n,通常取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图。
试讨论在这种图中多方过程曲线的形状,并说明如何确定n。
解:将两边取对数,或比较知在本题图中多方过程曲线的形状为一直线,如图所示。
直线的斜率为可由直线的斜率求n。
或即n可由两截距之比求出。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相平衡条件
在三组分系统中,除了温度、压 力恒定外,还需要满足各相中三 组分的摩尔分数相等。
三组分系统
含有三个组分的系统。
相图复杂性
由于三组分系统的自由度增加, 相图的复杂性也显著增加,需要 借助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分析 。
应用领域
三组分系统相图在石油化工、冶 金、陶瓷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用 于指导多组分体系的分离、提纯 和合成等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 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 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 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 与外界交换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
工业生产应用
氯碱工业、电解冶炼、有机电化学合成、电化学分析等。
06
界面现象与胶体性质探讨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
表面张力定义
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 缩小的力。
表面能定义
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 体系自由能的增加值。
计算方法
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或表面能相 关的物理量,如接触角、表面张力 系数等,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01
胶体性质
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布朗运 动等。
02
03
稳定性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电解质种类和浓度、pH值、温 度等。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胶体稳 定性的影响,利用相关理论进行 解释和预测。
界面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举例
日常生活应用
化学热力学基础概念
化学热力学基础概念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规律的科学,而化学热力学则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化学热力学基础概念是学习化学热力学的第一步,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能量变化至关重要。
一、热力学系统在化学热力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概念是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系统是指我们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封闭系统、开放系统或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是与周围环境隔绝但能交换能量的系统,开放系统可以与周围环境交换能量和物质,而孤立系统则与外界完全隔绝,既不能交换能量也不能交换物质。
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描述了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过程包括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压过程和等体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在等压过程中,系统的压强保持不变;在等体过程中,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
三、热力学状态函数热力学状态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与系统的过程无关,只与系统的初末状态有关。
常见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包括内能、焓、熵和自由能等。
内能是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函数,表示系统的总能量;焓是在恒压条件下的状态函数,表示系统的热力学状态;熵是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度量,是一个状态函数;自由能是系统能量的一种表达形式,包括吉布斯自由能和哈密顿量等。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表述,它指出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即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界做的功的和。
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界做的功。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规定了自然界中热现象发生的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指出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开尔文表述则指出不可能制造出一个只吸收热量而不做功的系统。
普通化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
普通化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普通化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化学知识的基础学科,对于初学者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普通化学第七版的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即ΔU = Q + W。
内能的变化(ΔU)等于吸收的热量(Q)与做功(W)的总和。
2、焓(H)定义为 H = U + PV,在恒压条件下,ΔH = Qp,即反应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3、熵(S)用于描述系统的混乱度,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熵增原理)。
4、自由能(G)G = H TS,通过自由能的变化(ΔG)可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当ΔG < 0 时,反应自发进行。
二、化学反应速率1、反应速率的表示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遵循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反应 aA +bB → cC + dD,反应速率 v= kA^mB^n。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遵循阿伦尼乌斯公式 k = A e^(Ea/RT)。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三、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平衡常数对于反应 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 Kc = C^cD^d / A^aB^b。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力等的改变会导致平衡的移动,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四、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酸碱平衡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2、水的离子积(Kw)在一定温度下,Kw = H+OH,常温下 Kw = 10×10^-14。
3、酸碱的解离平衡酸或碱在溶液中的解离程度用解离常数(Ka 或 Kb)表示。
4、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少量外来酸碱或稀释的影响,保持 pH 相对稳定。
5、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Ksp)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物理化学第五章(例题在课件尾部)
3、自由度及自由度数 (1)自由度:描述相平衡体系所必须指定的最少独立变量。 (2)自由度数F:描述相平衡物系中所必须指定的最少独立变量 数目。如T、P、各相浓度等。 或:在不引起旧相消失和新相生成的前提下,物系(体系)可 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动的强度性质数目。 4、相律 (1)相律定义:解决相平衡物系中F,P,C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其中3=2-1,所以不是独立的; 为此:S=5,R=2 ③R'独立浓度限制条件数,对每个独立反应而言
R'求算方法
如:CaCO3(s)= CaO(s)+ CO2(g),
C+
参加反应各物质处于不同相时,R ' 0; 参加反应物质中有2种或以上物质处于同 一相,且浓度自始至终严格按反应方程式 计量系数反应者,R ' 1, 否则R ' 0
ξ5—2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1.拉乌尔定律
(1)定义:定温下,稀溶液中溶剂A的蒸气压PA等于纯溶剂蒸气压
与溶剂的摩尔分数xA的乘积或溶剂蒸气压降低值( 溶剂蒸气压之比等于溶液中溶质的量分数。 (2)公式: 或 )与纯
注意: PA若溶质不挥发,则PA为溶液蒸气压;若溶质挥发,则PA为溶 剂A在气相中的蒸气分压,该定律仅适用于较稀溶液(或理想稀溶
a)当P=1时,F为最大,Fmax=C+1,确定画相图座标数。 b)当F=0时,P为最大,Pmax=C+2,确定最多共存相数。 c)当F<0时,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ξ5—9单组分系统相平衡
1、水的相图(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1)相图制备依据
描述由实验数据把多相物系状态随温度,压力,等变量变化关系
的图形叫相图。我们讨论的单组分物系为真空纯水,即C=1,令 F=0时,则Pmax=C+2=1+2=3;令P=1时,则Fmax=C-P+2=2;故单组分或(不定积分式) NhomakorabeaP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大学化学》的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
具体讲解如下: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做的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指出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即自然界的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3. 熵的概念: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系统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状态函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热力学基本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难点:热力学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为例,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热力学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通过举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热力学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热力学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5. 知识拓展:介绍热力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热力学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以及这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请解释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3. 请举例说明热力学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普通化学无机化学2013化学热力学基础1ppt课件
U 2 U1 (Q) (W )
一个封闭体系,处于一种特定的内能状态 U1, 这个体系从环境吸收了热量 Q,同时环境对体 系作功 W,结果使这个体系过渡到一个新的内 能状态 U2。
34
封闭体系,从始态到终态,其内能的变化值, 等于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Q加上环境对体系 所做的W。
U (Q) (W )
31
但对热力学来说,绝对值不是重要的,而是其 变化值△ U。当体系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 状态时,其内能的变化值是可以测量的。
如以U1表示体系在某一状态时的内能, U2表示 经过变化后另一状态的内能,则该过程内能的 变化值△ U= U2-U1。 内能,在一定状态下,有一定的数值,其变化 值,只决定于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因此内能是状态函数。
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常用体温、脉搏、血压等物 理量来说明,一个体系的状态也可以用一系列 物理量来确定。 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是由压力p、体积V、温度T 和物质的量n,4个物理量来确定。
13
如果其一个或多个物理量发生变化,则体系由 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这些确定体系热力学状态的物理量(p、V、T、 n)称之为状态函数。
4
2.1热力学基础知识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过程中所遵循规律的科 学。把热力学原理用来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的 变化规律,就成为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主要研究和解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 转化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具体有三方面:
5
化学热力学可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空气中有取之不尽的氮和氨,是否可利 用氮和氨作用生成氧化氮,从而生产工业上需 要的硝酸呢。
2
4、熟悉自发过程的特征,善于利用标准热力 学数据,计算反应的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 能变,并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数据判断化学反 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普化化学反应基本原理PPT共78页
谢谢!
78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普化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
1普通化学原理
原子结构—Bohr原子结构理论Bohr原子结构理论Plank量子论(1900年):微观领域能量不连续。
Einstein光子论(1903年):光子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E=hνE—光子的能量ν—光的频率h—Planck常量,h=6.626×10-34J·s玻尔理论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Bohr在Planck 量子论、Einstein光子论和Rutherford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理论,即著名的Bohr理论。
Bohr理论解释了当时的氢原子线状光谱,既说明了谱线产生的原因,也说明了谱线的波数所表现出的规律性。
玻尔理论主要内容:1.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且不辐射能量;因此,在通常的条件下氢原子是不会发光的。
2.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量最低—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3.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取决于轨道间的能量差。
h = E2—E1E轨道能量;h Planck常数虽然,玻尔理论极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它的原子模型仍然有着局限性,在计算氢原子的轨道半径时,仍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因此它不能正确反映微粒运动的规律。
Bohr理论(三点假设):①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且不辐射能量;②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量最低——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③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取决于轨道间的能量差。
h EE EEh1212-=-=ννE:轨道能量原子能级12215s )121(10289.3--⨯=nv n = 3 红(H α)n = 4 青(H β )n = 5 蓝紫(H γ)n = 6 紫(H δ)Balmer 线系其它线系1-222115s)11(10289.3n n v -⨯=12n n >式中:R H 为Rydberg 常数,其值:)11( 2221H n n R E -=∆能级间能量差J)11(102.179222118-n n -⨯=1-22211534s)11(10289.3s J 10626.6n n -⨯⨯⋅⨯=-R H =2.179×10-18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Hm
求反应 Example Zn(s) + S(斜方) + 2O2(g) = ZnSO4(s)的 2 标准反应热ΔrHom . Solution:查到下列标准生成热数据
Zn(s) + S (斜方) ZnS (s), r H1 -206.0kJ / mol
ΔHө kJ· -1 -314 mol
状态III -145 Cu2O (s) + 1/2O2(g) 状态II 2CuO (s)
Example p90
例如: (1) C(石墨) + O2(g) = CO2(g)
1 (2) CO(g) + O2(g) = CO2(g) 2
1 (3) C(石墨) + 2 O2(g) = CO(g)
+
ZnS (s) + 2O2 ( g ) ZnSO4 (s), r H -776.8kJ / mol 2
Zn(s) + S (斜方) + 2O2 ( g ) ZnSO4 (s)
Hess定律
r H3 (?)kJ / mol
r H3 r H1 + r H -206.0 + (-776.8) 2
H 1 = -393.5 kJ/mol
H = -283.0 kJ/mol 2
H = ? 3
反应 (3) = 反应(1) – 反应(2) H = H 1 – H = -110.5 kJ/mol 3 2
生成焓和键焓
• 标准生成焓ΔfHmө(T) 在标态和T(K)条件下,由稳定态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或不稳定态单质或其它形式的 物种)的焓变 生成焓(也叫生成热) 在298K的标准生成焓可以简写为ΔHfө
• 19世纪中叶Berthelot和Thomson等 放热反应
NH4Cl溶解
熵(entropy)
•自发过程
气体的自发扩散过程
自发过程的特点
• 自发过程 不需要外力而自动进行的过程 非(反)自发过程的进行需要对其作功 具有对外作功能力的过程 不一定是快过程 无序度或混乱度增加的过程
• 例2:373.15 K,101.325 kPa下,2.0 mol 的H2和1.0 mol O2反应,生成2.0 mol的水 蒸汽,共放出484 KJ的热量。求反应的ΔH、 ΔU。 解:因反应: 2H2(g) + O2(g) = 2H2O(g) 是在恒 压下进行,所以 ΔH = QP = -484 KJ/mol ΔU =ΔH - ΔnRT = -484 KJ/mol - (2 - (2 + 1) )× 8.314 × 10-3 KJ/(K· mol)× 373 K = -481 KJ/mol
键焓的概念
• 键焓 (键能) 在温度T与标准压力时,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 B.E.代表键焓 H2O(g) → H(g) + OH(g) ΔrHmө= + 502 kJ⋅mol−1 HO(g) → H(g) + O(g) ΔrHmө= + 426 kJ⋅mol−1 物理意义
常见化学键的键焓(298K, pθ)
C(石墨) + O2(g) → CO2(g) ΔHfө = -394 kJ· -1 mol C(石墨) → C(金刚石) ΔHfө = +1.9 kJ· -1 mol
化学反应的焓变
Example 利用附录Ⅳ中的标准生成焓数据计 1 算100 g NH3(g)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Solution:燃烧反应的反应式为 4NH3(g) + O2(g) = 4NO(g) + 6H2O(g) o ΔH f -46.1 0 90.4 -241.8 kJ/mol = 4 × 90.4 + 6 × (-241.8) – 4 × (-46.1) -5 × 0 = -904.8 kJ/mol 100 g NH3(g)完全燃烧后放热为
-982.8kJ / mol
求反应 Example Zn(s) + S(斜方) + 2O2(g) = ZnSO4(s)的 2 标准反应热ΔrHom .
下列途径?
1 Zn( s ) + O2 ( g ) ZnO( s ), r H1 -348kJ / mol 2 S (斜方) + O2 ( g ) SO2 ( g ), r H -296.8kJ / mol 2
键焓物理意义 键焓越大,表示要断开这种键时需吸收的 热量越多,即原子间结合力越强;反之… 键焓是一种平均近似值,而不是直接的实 验结果。 对双原子分子而言,键焓和键的分解能相 等。 键焓数据很不完善,只限于气态物质: 液态和固态分子间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也 对反应热有贡献。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恒压反应热(Qp) 恒容反应热(Qv)
反应热效应的测量方法 ——量热计(calorimeter)
• 保温杯式量热计 一般溶液反应的热效应 恒压反应热(Qp) Qp = cVρΔt + CΔt = (cVρ + C) Δt
反应热效应的测量方法 ——量热计(calorimeter)
• 弹式量热计 “氧弹” 适用于测定燃烧热 恒容反应热(Qv) Qv = Q水+Q弹 = 4.18mΔt + CΔt
•敞开体系 既有物质交换又 有能量交换的体系 •封闭体系 没有物质交换只 有能量交换的体系 •孤立体系 没有物质交换没 有能量交换的体系
状态与状态函数
• 体系的描述 物理量p, V, T, U, H,… • 状态 若描述体系的物理量处于确定的值,则体 系处于确定的状态 • 状态函数 体系处于确定的状态,则描述体系的物理 量处于确定的值 只与体系所处状态有关,而与变化路径无关
状态的变化
若体系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则描述体系的物 理量的值也发生变化。 • 过程 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 等温过程 等压过程 等容过程 • 途径 过程与途径 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具体路径
内能与状态函数
• 内能(U, internal energy) 物质所含分子及原子的 动能、势能、核能、电子 能等的能量总和 • 状态函数 只与体系所处状态有关, 而与变化路径无关的物理量。 过程与途径 p, V, T, U等都是状态函数。 它们的变化值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过程无 关 广度量(E、V),强度量(T,P)。p87
1 SO2 ( g ) + O2 ( g ) SO3 ( g ), r H 3 -98.9kJ / mol 2 ZnO(s) + SO3 ( g ) ZnSO4 , r H -238.8kJ / mol 4
+
Zn(s) + S (斜方) + 2O2 ( g) ZnSO4 (s), r H5 -982.8kJ / mol
体积膨胀功的计算
2.4 atm
1.3 atm
W = F ·d = (P · ·h A) = P ·ΔV W = Pext · ΔV W = -Pext · ΔV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体系内能的改变量等于体系吸收的热(Q) 加上环境对体系所作的功(w),又叫能量 守恒定律
ΔU = Q + W
• 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热和功是状态函数 吗? ΔH1
状态Ⅰ (P1, V1, T1) ΔH2 ΔH3 状态Ⅱ (P2, V2, T2)
状态Ⅲ (P3, V3, T3) ΔH1=ΔH2+ΔH3
(1)是单值函数,一个状态由一组确定的状态函数表述; (2)其改变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3)状态函数的集合(和、差、积、商)也为状态函数。
• 热(heat, Q) 由于温差导致体系与环境交换能量的一种 形式 Q的符号 体系吸热取正值,放热取负值 • 功(work, W) 体系对抗外力运动会作功 (等压)体积膨胀功(We)、其他功(W‘) 如机械功、电功等 W的符号 环境对体系做功取正值,体系对 环境做功取负值。
•热和功
•反应热的测量
• H = U + pV,
• H2 – H1 = ΔH = Qp
We = -pΔV
• 焓(H)是在处理体系状态变化时引入的一个状态函数, H=U+PV • 在等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ΔH=ΔU+PΔV ΔH=ΔU+ΔnRT (理想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
• ΔH = Qp (等压条件,只做体积功) • ΔU = Qv (恒容变化,不做其他功) • 在一定温度下,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与,反应前 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Δn, ΔH=ΔU+Δ(PV)=ΔU+ΔnRT 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为 Qp=Qv+ΔnRT
例1:某一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100 KJ的 热,体系对环境做了30 KJ的功,则体系内能 变化为多少? 例 5.4 P83
焓的概念
ΔU = Q + w
体系在等压条件只做体积膨胀功 ΔU = Qp - pΔV
或U2 – U1 = Qp – p(V2 – V1) (U2 + pV2) – (U1 + pV1) = Qp
热化学方程式和热化学定律
• 热化学方程式 • 注明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注明温度物态 一定的反应式对应 “1 mol反应”
热力学标准态(简称标态)
• 气态物质:标态用压力表示,IUPAC建议 选用1 × 105 Pa (1 bar)作为热力学标态, 符号pө。(过去用1 atm) • 溶液:指溶质浓度或活度为1 mol⋅kg−1, 对 稀溶液而言,也可用1 mol⋅dm−3。 • 液体和固体:指处于标准压力下的纯物质。 (在此标准压力应指1 bar)。 ΔH ΔrHmө(T) ΔHө :在标态和298K时摩尔焓变的简写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