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教师版

合集下载

第四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第四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素材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的看法明清鼎革,江山易手,社会动荡,政治家们忙于权力的争斗与分配,对思想的控制还没能力顾及,这就为思想的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政治上混乱时期往往也是思想最活跃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如此,明清交替之际也是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道等诸子百家,而明清之交则产生了李贽、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等思想家。

这四位思想家,李贽与其他三位区别较大,无论从思想主张还是生存年代都相差悬殊。

李贽生活的晚明,是一个“元气尽澌,国脉垂绝”的时代。

表面上仁义道德的主旋律高扬之下,男盗女娼、贪污腐化、结党营私却是真相。

舆论上在将反腐倡廉进行到底的同时,清官海瑞却只能孤独地生存难觅知音,就连他为之效忠的皇帝本人对海瑞也并不十分欣赏。

道德上讲求三从四德的同时,理学压制之下人性也在不断冲击着腐朽的篱藩。

看看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还有兰陵笑笑生所写的争议较大的《金瓶梅》,都不难发现,在伦理道德重压之下人性的复苏,甚至矫枉过正出现一种变形的扭曲。

李贽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幸也不幸?他不愿同流合污,在宦海沉浮,看穿了人生和社会虚伪之后,他能怎么样呢!他只能大声地呼喊,“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他不相信圣人的是非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孔子和一般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相反孔子所谓的小人也并非一无是处,“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他不相信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不过是,“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不相信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等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实际上不过是“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他在麻城的寺庙讲学,男女都可参加,这在当地被视为奇闻笑谈。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材分析】必修Ⅲ专题一上起先秦,下讫明清,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即儒学如何成为传统文化中主流的史实及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色。

必修Ⅲ专题一第四课本课有五个子目,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君主专制和理学道统思想。

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联系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专题一有所继承和批判,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的儒学进行了超越。

专题一可与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中外思想的对比参照,对比明末清初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异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3.学会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的史料,通过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到理解历史再到探究历史和升华历史,引领学生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学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时,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拓宽思路,注意专题内、模块内及中外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参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务实,更贴近国计民生,这是儒学的新发展,并萌发了具有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爱国、批判精神的进步思潮。

2.进一步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读通鉴论》
2.王夫之的思想
(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 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 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 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五)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材料三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
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 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
(3)把希望寄托于明君,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没 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四、明末清初思想的特点
1.反教条 2.反封建反专制 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体现时代特色和时代要求(资本主义萌芽)
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身上,我 们能体会哪些精神?
五、认识与评价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 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解”的社会大 变革,明覆亡的惨痛事实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 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文化学术界首先掀 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传统儒 学的地位发生动摇,思想遭到质疑。如:李贽、黄宗 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传 统的儒学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 对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76岁时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下狱,在狱中自杀身亡。 其著作多次遭禁毁,但仍流传于世。
材料一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 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 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焚书》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呼吁君臣平等
黄宗羲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 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 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 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生平简介
思想及其影响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三、明清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 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 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 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 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 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 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 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
•(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 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 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2020·广东广州二模·27)古代有学者认为, 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 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 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 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 • 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材料2:“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 低”(《焚书》)”;

(2老师)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老师)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初稿)发【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巩固训练】1、(2014年高考浙江)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人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3年山东卷)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3、(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4、(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5、(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6、(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作者:丁晓平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四节【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难点:在于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三、课时、课型1、课时:1个课时。

2、课型:讲授新课。

四、教法、教具1、教法: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2、教具:多媒体演示课件(ppt)、教科书、黑板擦、粉笔、教学教案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明理学,理学经过了北宋五子,南宋朱熹,以及陆王心学的发展,从而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现在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回顾一下,儒学从春秋到明前期的大致发展过程。

板书:春秋战国→ 儒学不被重视起步秦→ 被压制第一个低潮西汉→ 独尊儒术第一个高潮魏晋南北→ 严重削弱第二个低潮宋明→ 复兴第二个高潮从这副图表中,你们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起伏…教师:恩,没错。

儒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明前期之前,就曾出现过两起两落。

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儒学再次受到了冲击,这也就是儒学历史上的第三次低潮。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9(人民版必修3)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9(人民版必修3)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学案【课前思考】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

预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教学过程】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

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本节五目教材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的内容有: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反正统意识”。

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思想。

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一、明末清初的思想1.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2.思想家对儒学进行修正,儒学进一步发展,思想领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二、社会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思想文化: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三、活跃的表现:(一)明末: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原因:(1)社会背景:(略)(2)生活经历:青年时代生活困乏,中年做过小官,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3)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4)学派的影响:继承并发展泰州学派反传统的精神(泰州学派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传统意识的学派)2.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藏书》等多种著作。

3.思想主张。

(1)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 (1)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 (1)
概括: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设计意图:回顾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联系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以探究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由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明末清初出现思想活跃局面的时代背景。)
结合材料理解: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顾炎武《日知录》
理解:观点——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复习巩固,让学生学会联系必修一和二思考问题。




一、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展示材料,结合书本内容总结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经济: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
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明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限制思想自由。
评价:
1、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2、对近代“民权”有启蒙作用。
(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生平介绍。
教师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船山先生草堂大门有幅对联。
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
重点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难点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专题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讲课

专题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讲课
(2) 哲学思想:
发挥“气一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 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2020/4/26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自学)
最大的特点: 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2020/4/26
探究一: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经历及进步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这些早期民主思想启蒙家一定意义上反映时代的特色 工商皆本? 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
2020/4/26
【深化探究】
归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 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
政治:①专制统治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1)传统观点: 国粹派——完全肯定 西化派——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2)正确观点——“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A、对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 化为时代精神 B、对封建思想可提取有用的精神因素 C、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2020/4/26
知识巩固
1、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D )
2、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揭露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 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 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 之大公哉!”
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专制可知
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文化交流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但民 间海外贸易和交流仍然存 在,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 合和碰撞。
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儒学复兴
实学思潮的兴起
明朝中后期,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对 传统儒学进行重新诠释和创新,为思 想活跃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明末清初,实学思潮逐渐兴起,强调 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传统学术思 想进行了挑战和补充。
详细描述
经世致用思潮主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现 实主义色彩。这一思潮在明末清初的社会改革和政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 为当时思想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03
思想活跃局面的特点
儒学与佛、道的融合
儒学在明末清初逐渐与佛、道思想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思想体系。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对经典解释的互相借鉴上, 还表现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互相渗透。
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积极吸收西方文化,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 结合,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培养了开放心态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敢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培养了开放的心态, 为后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将其融入中华文化 之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05
结论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意义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明末清初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学、佛学、道教等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
思想的活跃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激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 面的进步,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名师教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名师教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难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其受到的冲击,并指出这一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导入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

他们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讲授新课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课件展示李贽的有关材料:李贽是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他一生正直清廉,做过一任太守,去任时“俸禄之外,了无长物”,以至于在灾荒之年,两个女儿饿死在福建老家。

平日他郁郁寡欢,讨厌与假充圣贤的道学家来往。

据说与人接触时,“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

问题:李贽是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其“离经叛道”的表现有哪些呢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哪些你怎样看待李贽的思想1.个人经历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家庭影响)。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3)(1)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3)(1)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四节的内容,其核心是明末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思想,明白得它关键确实是要结合明末清初历史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缘故及其对中国历史带来的阻碍。

学生已经学过通史中的相关内容及必修一中专题一第四节和本章前三节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确实是在此基础上的进展。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及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知识扩展的作用,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把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阻碍,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时期背景,运用比较法,从儒学进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脉络。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把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要紧思想;(2)把握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实质,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

二、目标解析(1)把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要紧思想确实是指要明白得把握李贽的大体思想观点,明白得把握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评判其思想的历史阻碍,明白得把握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评判其思想的历史阻碍,了解王夫之生活时期的历史背景,明白得把握他的思想主张和历史阻碍;(2)把握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实质,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确实是指要结合当不时期特点,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脉络。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课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是明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显现问题的缘故是学生分析问题比较片面,从明清进步思想中更多的只看到的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轻忽了其内容中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与进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熟悉传统儒学,结合那时社会政治、经济进展状况来分析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展与转变。

四、教学进程设计问题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显现的历史背景?设计用意:明白思想的产生是必然经济政治的一种反映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一、政治:社会动荡,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一轮习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10.281.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

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①以礼治国主张②性善论③仁政学说④兼爱思想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表明黄宗羲推崇孟子的性善论;题干所给材料中“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表明黄宗羲推崇孟子的仁政学说,故②,③正确,应选B 项。

依据所学,以礼治国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兼爱属于墨子的思想主张,故①,④错误。

2.“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故本题选择A项。

B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的观点。

C、D两项则不是文学创作领域的。

3.明末清初,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来华,西学东渐萌发。

他将西方天主教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结合,指出:仁者爱天主,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知为天主则知人人可爱,何特爱善者乎。

爱人之善,缘在天主之善,非在人之善。

利玛窦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A.爱人以爱天主为前提B.行善是爱天主爱人的具体表现C.爱天主就是教人爱人D.儒教与天主教信仰具有一致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早期的西方传教士为减少传教的阻力,往往将宗教的教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正如材料“仁者爱天主,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知为天主则知人人可爱”所言。

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

4.赵轶峰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①民本和保留君主制未脱“儒家思想理路”②具有近代思想色彩③君臣平等有“新见”④作者对黄宗羲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家黄宗羲相关内容——对其思想主张的认识。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②具有近代思想色彩,符合史实;③项,题干材料无从涉及,属于无关项。

进一步可知,①②④两项的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5.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表述黄宗羲的批判中国古代的法律是君主一个人的法律的不公平现象,而提出了要建立天下人的法律的政治观念,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宗羲并不能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也并不是反映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和朴素辩证认识,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6.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周敦颐,北宋理学家)崛起,二程嗣之。

……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黄宗羲所表达的意思是A.周敦颐率先提出复兴儒学B. 周敦颐突破汉唐儒学的束缚C. 提倡“经世致用”D.批判宋明理学脱离实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选项,A与史实不符,唐代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B符合题意,材料“元公崛起,二程嗣之。

……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揭示了这一点;CD与题意不符。

所以B 符合题意。

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时代背景。

故A符合题意。

B项不能体现“异质”,说法不正确,C项是在十九世纪末开始的;D 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所以应选A。

8.顾炎武在《郡县论》中说:“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

为天子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为,此在三代以上已然矣。

”顾炎武意在强调()A.人民自治的合理性 B.强化集权的重要性C.三代之治的可行性 D.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明清之际儒学批判思潮相关内容——顾炎武关于民主的思想主张。

据此,解读题干,题干的核心意思,即“一方面,各怀其家,各司其子是合乎常理,天经地义的;另一方面,天子不懂百姓的心,所以百姓要自治”。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A项表述正确。

其余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无从涉及,均属于无关项。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9.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

这些思想主张( )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王夫之主张“天理”在“人欲”之中,这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极大批判,他还提出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的要求,否定了“重农抑商”的观念,而主张“重商”或“工商皆本”。

这些思想主张的经济基础是明代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市民阶层的要求,故答案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 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但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相比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

以下能够体现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的相同点的是( )A.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B.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C.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答案】A11.“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

”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D12.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

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

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

殆忘其身之雌性矣。

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A.理学受到冲击 B.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存 C.社会转型完成 D.新式的教育发展普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袁枚和章学诚实际上就是在提倡男女平等,从而冲击了理学对女性的压制。

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13.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制度变革【答案】C【解析】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

晚清出现了“理学修身派”和“理学经世派”,前者以倭仁为代表,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

而题干所写的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都是深受儒学经世思想影响的实干家。

因此答案为C。

1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派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王(阳明)学流派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说明顾炎武认为阳明心学偏离了儒学的真正宗旨,不再强调经世致用而是走向了唯心的虚无胡同,材料反映了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答案选A,B C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D项材料中并无体现。

15.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

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答案】A【解析】题目中,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说明其思想界的主流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的统治地位。

虽然当时产生许多的异端思想,但不足于对抗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所以选择A。

16.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儒家思想遭到批判继承,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思想家仍属于地主阶级代表,A错误,D错误;明清之际,宋明理学地位仍然占统治地位,C错误;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