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课时跟踪检测一论语十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论语》十则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论语》十则人教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 《论语》十则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

《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

现存《论语》共20篇,本文所选《论语》十则,涉及学习、交友、立身等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论语》的博大精深。

一、注音踰.矩________ 教诲.________ 盍.________ 轻裘.________ 曲肱.________ 二、解释词义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秦穆公)公从.之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客从.外来,与坐谈敝⎩⎪⎨⎪⎧敝.之而无憾 侯生摄敝.衣冠 因人之力而敝.之 伐⎩⎪⎨⎪⎧愿无伐.善,无施劳 季氏将伐.颛臾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归⎩⎪⎨⎪⎧天下归.仁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后五年,吾妻来归. 折藏之,归.以示成 目⎩⎪⎨⎪⎧请问其目. 而心目.耳力俱穷 范增数目.项王 三、通假字可谓好学也已 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就有道而正.焉 ____________ 饭.疏食、饮水 ____________老者安.之 ____________少者怀.之 ____________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_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请事.斯语矣 ____________戒之在得. ____________五、分析句式类型敏于事而慎于言 ____________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六、积累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2单元 1 《论语》十则 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2单元 1 《论语》十则 含答案

1 《论语》十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论.语(l ún) 踰.矩(y ú) 诲.(hu ì) 盍.(h é) 轻裘.(qi ú) 曲肱.(ɡōn 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可谓好学也已(“已”通“矣”)(2)是知也(“知”同“智”,聪明、明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伐⎩⎨⎧ 愿无伐.善(动词,夸耀、炫耀)坎坎伐.檀兮(《诗经·伐檀》)(动词,砍伐) (2)克⎩⎨⎧ 克.己复礼(动词,克制)克.勤克俭(《尚书》)(动词,能够)(3)是⎩⎨⎧ 是.知也(代词,这)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形容词,正确)(4)信⎩⎨⎧朋友信.之(动词,信任)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副词,实在)言而无信.(《论语·为政》)(名词,信用)(5)道⎩⎨⎧就有道.而正焉(名词,道德)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名词,道路)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名词,方法)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 (6)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连词,表顺承)敝之而.无憾(连词,表转折)曲肱而.枕之(连词,表修饰) (7)为⎩⎪⎨⎪⎧ 知之为.知之(动词,表判断,就是)臣为.韩王送沛公(《鸿门宴》)(介词,替、给)为所欲为.(《资治通鉴》)(动词,干、做)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介词,表被动)冰,水为.之(《劝学》)(动词,形成)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请事.斯语矣(名词作动词,实践) (2)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不义.而富且贵(名词作动词,合乎道义) (4)老者安.之(使动用法,使……安于) (5)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作动词,修正)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 (7)知者动.(动词作形容词,活跃) (8)戒之在得.(动词作名词,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50分钟·55分)一、基础过关(23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B.盍.各言尔志盍:何不C.知者动.,仁者静动:运动D.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哀伤【解析】选C。

动:活跃。

2.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

D.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

【解析】选D。

“而”,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为”,①动词,表判断;②动词,实行。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五十而知天命C.可谓好学也已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析】选C。

“已”通“矣”。

A、B、D三项均无通假字。

4.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选A。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询问颜渊、季路的志向时,子路表现得比较坦率,颜渊则比较含蓄。

B.从子路敢于询问老师的志向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师徒之间平等的关系。

C.孔子认为,“仁”是瞬间可以实现的,实现“仁”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

D.针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点,孔子提出了“三戒”之说。

【解析】选C。

“‘仁’是瞬间可以实现的”不符合原文意思。

原文的“一日”不是“瞬间”的意思,而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一旦”。

6.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赋予了它道德的含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对应学生用书P3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孔子出生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葬于今曲阜孔林,享年73岁。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勇士,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

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后怀上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失意,孔子曾携弟子周游列国,后将精力用在教育上。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为各国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春秋战国乱悠悠”,东周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

春秋时期,臣弑其君、家臣弑其大夫的事时常发生。

譬如鲁国即先有大夫季氏专权,后来又有季氏的家臣阳虎作乱。

各诸侯国为支付军费开支,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

人民的生活愈加痛苦。

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荒废,贵族零落,大量典籍佚散,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

这些有学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变现实的抱负,便开始在民间讲学。

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

文学背景:到了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分别著书立说,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十)+《人间词话》十则+Word版含解析.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十)+《人间词话》十则+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人间词话》十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遽:立刻B.然二者颇.难分别颇:很C.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绝:称绝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次解析:选A A项,遽:匆忙,草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B.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C.境非独谓景物..也D.入乎其内,故有生气..解析:选C C项,景物:古今同为风景事物。

A项,树立,古义:完成;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B项,大家,古义:有声望的诗人、词人;今义:人称代词,指众人。

D项,生气,古义:生活气息;今义: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B.吾属今为.之虏矣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选B A、C、D三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

B项中的“为”解释为“被”。

4.下列句子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故一优美,一宏壮也B.此子书之一变也C.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解析:选C C项为被动句,以“为……所”为标志;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都以“……也”为标志。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美成能入而不出。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解释什么是“仁”
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要规范自己的言 行,加强个人的修养
子 曰:“君子食 无 求 饱,居无 求 安, 敏 于 事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
而① 慎 于 言, 就 有 道 而② 正 焉, 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可 谓好学也已。” 无:副词,不,不要。安:安逸、舒适。 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敏:敏捷,勤快。①而:连词,表并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 是明智的。 句式: 判断句,以“……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要义探究]
3.这三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学习方面有 哪些主张? [明确] 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有如下四点主 张:(1)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子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 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3)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 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 (4)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一定的作为, 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荒废, 贵族零落,大量典籍佚散,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这些有学 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变现实的抱负,便开 始在民间讲学。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孔子主张“有教 无类”,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
文学背景:到了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的各个流 派分别著书立说,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春秋战 国时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论语十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论语十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时跟踪检测(一)《论语》十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踰:超越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C.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D.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解析:选B B项,“无施劳”的意思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施:表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B.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克己复礼为.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不义而.富且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析:选C C项,动词,为,是。

A项,之,代词/助词,的。

B项,也,表提顿语气助词,不译/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D项,而,表修饰/表转折。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析:选D A项,“已”通“矣”。

B项,“有”通“又”。

C项,最后一个“知”通“智”。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克己复礼为仁D.是寡人之过也解析:选B 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一) 《论语》十则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一) 《论语》十则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一) 《论语》十则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正:正确B.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自立C.愿无伐善,无施.劳施:表白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聪敏,聪明解析:正:修正。

答案:A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B.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克己复礼为.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不义而.富且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析:C项,动词,为,是。

A项,之,代词;助词,的。

B项,也,表提顿语气助词,不译;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D项,而,表修饰;表转折。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析:A项,“已”通“矣”;B项,“有”通“又”;C项,最后一个“知”通“智”。

答案:D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克己复礼为仁D.是寡人之过也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B5.名句名篇填空。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血气方刚戒之在斗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一)+为政以德+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一)+为政以德+Word版含解析

课时追踪检测 ( 一) 为政以德一、基础稳固1.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风格B.子适卫,冉有仆.仆:倒在地上C.无乃尔是过.与过:责怪之可也攻:攻打D.小子鸣鼓而攻.分析:选C A 项,格:至,来。

这里指内心归依,五体投地。

B 项,仆:驾御车马,赶车。

D 项,攻:批评,谴责。

2.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说含义。

(1) 曰:“富之。

”富: ____________________.(2) 于斯三者何先.先: 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来之,则安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4) 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善: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使动用法,使富饶(2)名词作动词,把放在前方,先做(3)使动用法,使来(4) 形容词作名词,守道义的人,优异的人3.请解说以下加点词“于”的用法和意义。

(1) 于斯三者何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虎兕出于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季氏富于周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介词,在(2)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可不译(3)介词,对 (4)介词,从 (5) 介词,比(6)介词,向4.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A.①则修文德以来之.②临之以庄.B.①有耻且格②且尔言过矣..C.①固而近于费②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D.①既富矣,又何加焉.②子为政,焉.用杀分析:选 A A 项,均为代词,指人; B 项,连词,表递进,并且/ 连词,表并列,并且; C 项,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连词,表修饰关系; D 项,疑问语气词,呢 /疑问代词,哪里。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1.(5)颜渊赞扬了孔子哪些德行请简要概括A.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B.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C.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D.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答案】A【解析】(1)“适鲁”是省略主语“余”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D两项“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诸生”作“以时习礼其家”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师说》里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和文中的“六艺”不同【答案】A【解析】(3)A项“在鲁国没得到任用”表述有误文中“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可以看出孔子在鲁国得到过季氏和国君的任用【答案】(4)①孔子告诉他说“如果你自己能够不贪欲即使赏赐他人们也不会去偷窃”②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思想学说)至今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尊崇他【解析】(4)①苟如果虽即使②布衣平民宗崇敬【答案】(5)①品德高尚让人难以企及②循循善诱③教人知识和礼仪道德【解析】(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指孔子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孔子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学问上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由此可概括出孔子品德高尚让人难以企及根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可知孔子循循善诱根据“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可知孔子有着坚定而灵动的教育智慧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教人知识和礼仪道德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诗是为萧郎的竹画而写的为什么说“不似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 诗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环境营造远离世俗的氛围B. 诗的第三句中“婵娟”“粉态”绘形绘色绘神写出了丛竹的美妙C. 诗中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D. 诗人对年老的萧郎深表同情而“绝笔”在无形中抬高了这画的价值【答案】C【解析】(1)C项“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不正确应是诗人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答案】(2)“不似画”是因为能听到竹叶婆娑的声音那丛七茎竹是诗人曾见到的天竺寺前石上劲健生长的竹子形象那丛八茎竹是诗人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的疏朗而森寒的竹子形象诗人通过幻觉和想象把画中的竹写活了不仅写出了其形态更刻画出其神态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解析】(2)“低耳静听疑有声”是幻觉描写作者仿佛听到竹叶沙沙作响这表现了萧郎的画作的逼真赞美了萧郎画技的高超“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四句则是联想作者曾在天竺寺前看到过西丛七茎竹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东丛八茎竹作者在此处通过自己的联想将萧郎的画中竹一一对位突出了画中竹子形象的真实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3.(1)下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素养”特征的一项是()3.(4)两则材料分别论证了什么问题?二者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5)为什么情境有利于思维素养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中杜威书里例子简要分析A.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识别假设、演绎、阐释、评估证据的过程B. 批判性思维是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基于证据的、概念上的、方法的、标准的解释或语境考虑的判断C.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问题进行的有倾向性、态度以及情境意识的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进而形成判断D. 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是基于好奇、见多识广相信推理而合理公正地做出评估【答案】D【解析】A.依据原文“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我们传统理解的思考问题的技能它还包括如下成分首先是有没有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愿意接受支持真相的证据思考什么东西必须有个具体的依托第三是有运用这方面的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演绎、评估证据的过程” 并非恰当理解B.依据原文“美国哲学学会在1990年召集了46位不同学科领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他们通过讨论达成如下共识‘我们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有目的的、分析以及该判断所于的证据的、方法的’这听上去像是传统理解的批判性思维”C.依据原文“这不是传统理解的内涵而是倾向性“有倾向性D.正确故选 D【答案】A【解析】A.太过绝对依据原文“按照这个理解它不是能力本项谈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故选 A【答案】D【解析】D.依据原文“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或者是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情境后本项谈的是个体外部的情境故选 D【答案】①材料一厘清了核心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材料二论证情境才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前者回答“是什么”【解析】①依据原文“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它还包括如下成分首先是有没有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愿意接受支持真相的证据思考什么东西必须有个具体的依托第三是有运用这方面的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演绎、评估证据的过程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批判性思维而应该是比能力更综合的概念”依据原文“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情境、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才能给孩子提供真实的思维场景才会培养学生获得事实建立事实这个关联是学生反思的结果才会发展思维孕育价值素养的形成一定是这样的”②依据原文“按照这个理解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批判性思维而应该是比能力更综合的概念”“素养指向的是要形成灵活的关联按照这种理解材料一与材料二是培养目的与方法途径的关系后者回答“怎么办”【答案】①情境是复杂、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解析】①依据原文“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情境、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②依据原文“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或者是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情境后能够灵活运用这些东西和当下情境建立关联的那个东西” 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依据原文“忽然你发现路上有一条小沟但是为了牢靠些你发现小沟相当宽这时你就要想?你顺着小沟上下寻找(观察)你没有发现任何好的地方当你正在制定新计划时能否把木头拖到小沟上边横跨过去(是观念)于是你把木头架在小沟上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答案(1)D(2)A(3)D(4)①材料一厘清了核心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材料二论证情境才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前者回答“是什么” (5)①情境是复杂、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4.(1)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军事防御通常建有烽火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B.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历史C.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 民国期间电报盛行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事得到张父同意后张兆和二姐给沈从文发电报“允”【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一“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是“除了语言之外其他文化也可以传递信息”A项“烽火”在战争中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B项“甲骨文”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C项这只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没有提到哪种事物作为文化传递了信息不能作为论据D项“电报”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故选C【答案】A【解析】(2)B项“目的是寻找‘谁在新闻里发声’”错从材料二“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知目的是为了研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C项“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错从材料二“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可见他们之所以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主要原因是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丰富报道主题提供多元视角等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体现” 而不是“原因”D项“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错根据材料二中“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高接近90%自媒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2倍说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质疑和反思”可知没有“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的比较故选A【答案】D【解析】(3)D项“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体现的是新媒体使用者不够理性素养有待提升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5.(2)小说以“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进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处理的艺术效果5.(3)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选取了马的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A. 开头一段的特写镜头把读者带人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 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 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小说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D. 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答案】D【解析】(1)A项“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错其主要作用是点明小说主要形象引出故事情节B项“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错主要为下文“打盹”“睡觉”及后来老太婆出现意外和老头没及时察觉作铺垫C项“责怨对方的心理”错“老马”只是深深的自责没有“责怨对方”故选D【答案】(2)①小说结尾语言凝练意味深长含蓄表明了老马和老头子的去世②小说以省略号结尾留下了情节上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了读者的深入思考③小说结尾写老马和老头子不愿意孤独地活于世上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耐人寻味【解析】(2)解答此题时要从结构、表现形式、内容情感等角度上进行具体分析“老马水草未进老头子粒米未食……”句子不长含蓄凝练写明老马和老头子已经去世了句中的省略号引人深思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思考老马和老头子的不进饭食突出了自己的气质使得小说悲剧性增强耐人寻味【答案】(3)①从手法上看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马人格化使得马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强化情感②从表达效果上看用“马”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们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解析】(3)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二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本文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从小说的内容看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体现世间的深情凸显主旨从读者的角度看主要是视角新颖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6.(1)简要概括小说中羊凹岭人的生活状态6.(2)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①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②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6.(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答案】(1)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贫乏【解析】(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概括的要求“羊凹岭人的生活状态” 然后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作者直接或间接写羊凹岭的内容如第一段写到“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对于耍把戏的欢迎说明羊凹岭精神生活的贫乏如演出结束后敲铜锣的孩子挨家挨户收粮食时“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 这说明羊凹岭物质生活的艰苦【答案】(2)①敲锣召集观众的是他表演最惊险节目的是他挨家挨户收取粮食的也是他表现孩子的少年老成和能担当②表演结束后和村子里的娃娃玩笑误会村人的意思朝他们挤眼扯嘴逗闹表现孩子的活泼顽皮不失稚气天性③挨家收粮食时不进门接粮食前鞠躬表现孩子处事不卑不亢④村人轻慢他跟讨饭的一样他以锣声表达抗议并转身离开表现孩子的自尊和倔强【解析】(2)考生应到文中圈出描写孩子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描写进行概括如“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从任务的分派来看这表现出孩子的少年老成和能担当的特点如“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这表现出孩子的活泼顽皮不失稚气天性如“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 这表现出孩子处事的不卑不亢如当别人说他是乞丐的时候“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地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这表现出孩子的自尊和倔强【答案】(3)①故意为难孩子想让他知难而退②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解析】(3)首先找到文中的画线句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分析人物的心理第一句“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这是语言描写是二豁子对敲铜锣孩子说的话联系上文对二豁子的介绍可以知道二豁子这样说是故意为难孩子想让孩子知难而退不问自己要粮食第二句“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 这是动作描写一开始二豁子为难孩子不想给他粮食而现在不但给了他粮食还给了他五角钱敲铜锣的孩子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答案】(4)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通过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主题③语言含蓄蕴含丰富而强烈的情感【解析】(4)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一般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几个角度思考作答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小说的结尾“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这是以环境描写收尾这与第一段“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首尾圆和“明亮”“温暖”说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人情羊凹岭的生活也许是贫瘠的、艰苦的但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温暖的人情作者借助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文章以环境描写收尾一般都是意味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人们很早就通过天象观测发现了冬至点并以此作为年度时间循环的起点在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古代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因此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元朝“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 此后市面上才有新历流行冬至月在古代曾在较长时期内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接的时间关口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他们求助于与自己关系至为密切的祖灵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答案】冬至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或答“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是官方编订或颁布历法时不可忽视的日子也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解析】压缩语段题需要先提取关键性信息然后将关键信息组织成句贯通语意语段主要是介绍“冬至”的因此要以“冬至”为主要对象进行概括关键信息有“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 将上述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为一句话注意语句连贯通顺不超过60字即可8.(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8.(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逝去的鲸不断被分解消耗、最终缓缓沉入海底的过程B. 从它的字面含义来看描述的是逝去的鲸不断被分解消耗缓缓沉入海底C. 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最终不断被分解消耗D. 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答案】D【解析】(1)画线句存在的语病一是“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与“从字面含义来看描述的是……”句式杂糅二是语序不当应先“缓缓沉入海底”后“不断被分解消耗” 三是“描述的是”缺少宾语A项语序不当B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C项成分残缺故选D【答案】D【解析】(2)“夸大其词”指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无稽之谈”指毫无根据的说法语境说的是“一头鲸的死亡造就了一个深海生态系统”并非夸张的说法故选择“夸大其词”“回馈”指回赠、回报“反哺”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根据语境大海养活了鲸鲸死亡后反过来报答大海故选择“反哺”“出发点”指出发的地方最根本的着眼的地方“落脚点”指落脚休息的地方后文的“加油站”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应与“加油站”形成并列关系故选择“落脚点”“维护”指保全、保护使免于遭到破坏“维系”指维持并联系使不涣散“维护”侧重于防止遭受破坏根据后文的“生态系统平衡” 故选择“维系”故选D【答案】B【解析】(3)结合后文可知文中“何为鲸落?”的问号表示设问A项表示反问B项表示设问C项表示疑问D项表示疑问故选B。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二单元 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二单元 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解析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了解,知道。

C.愿无伐善,无施劳施:表白。

D.知者动,仁者静动:活动。

项,修正;B项,同“智”,聪明、明智;D项,活跃。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可谓好学也已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饭疏食、饮水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项,“已”通“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B.乐亦在其中矣C.敝之而无憾D.一日克己复礼项,古义:有道德的人。

今义:有办法。

C项,古义:不觉得可惜。

今义:没有遗憾。

D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今义:一天。

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 。

(4)及其壮也, , 。

敏于事而慎于言 (2)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3)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4)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敝:破,坏。

C.愿无伐善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侍:侍奉。

项,侍:站在身边侍奉。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少者怀之B.愿闻子之志C.敝之而无憾D.择其善者而从之、C、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B项中“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盍各言尔志?(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学以致其道+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学以致其道+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 学以致其道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以:来B.君子谋道.不谋食道:道义、学术C.贤贤.易色贤:贤人D.斯.害也已斯:代词,这解析:选C C项,贤:形容词,贤德。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意思。

(1)古之学者为己.己:______________(2)今之学者为人.人:______________(3)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4)贤.贤易色贤: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活用为动词,端正和充实自身(2)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别人卖弄(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定(4)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贤”,可译为“推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博学..而笃志B.古之学者..为己C.有言者不必..有德D.未闻好学..者也解析:选D A项,博学:①古义:广泛地学习;②今义:形容词,学识渊博。

B项,学者:①古义:求学的人;②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C项,不必:①古义:不一定;②今义:不需要。

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之.求之也C.女为.君子儒古之学者为.己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解析:选D A项,介词,对于/介词,跟,同;B项,代词,代知识/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动词,成为,做/介词,为了;D项,均是连词,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

5.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小人哉,樊须也A.馁在其中矣B.而亦何常师之有C.贤哉,回也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解析:选C A项,状语后置句,即“在其中馁”。

B项,宾语前置句,即“有何常师”。

C项,主谓倒装句,即“回也,贤哉”。

和例句相同,例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樊须也,小人哉。

D项,宾语前置句。

语文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语文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论语十则》译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1《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1《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了解,知道。

C.愿无伐善,无施.劳施:表白。

D.知者动.,仁者静动:活动。

解析:A项,修正;B项,同“智”,聪明、明智;D项,活跃。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可谓好学也已B.知之者不如好知者C.饭疏食、饮水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解析:“已”通“矣”。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就有道..矣..而正焉 B.乐亦在其中C.敝之而无憾..克己复礼.. D.一日解析:A项,古义:有道德的人。

今义:有办法。

C项,古义:不觉得可惜。

今义:没有遗憾。

D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今义:一天。

答案:B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 。

(4)及其壮也, , 。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敝:破,坏。

C.愿无伐.善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侍:侍奉。

解析:D项,侍:立侍。

答案:D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少者怀之B.愿闻子之志C.敝之而无憾D.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C、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B项中“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答案:B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

1《论语》十则孔子的洒脱周国平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

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

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

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

”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

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

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

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

相传曾学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

50岁时曾任鲁国的司寇(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并当过三个月的代理宰相。

罢官后,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而未能再仕。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易》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编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有3 000人,著名的有72人。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也被后人尊为“圣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正:正确B.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自立C.愿无伐善,无施.劳施:表白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聪敏,聪明解析:正:修正。

答案:A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B.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克己复礼为.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不义而.富且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析:C项,动词,为,是。

A项,之,代词;助词,的。

B项,也,表提顿语气助词,不译;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D项,而,表修饰;表转折。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析:A项,“已”通“矣”;B项,“有”通“又”;C项,最后一个“知”通“智”。

答案:D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克己复礼为仁D.是寡人之过也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B5.名句名篇填空。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血气方刚戒之在斗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2)(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9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孔子“仁”的思想的一项是(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⑤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③④ D.②⑤⑥解析:⑤不是孔子的话,是颜渊准备实践“克己复礼”;⑥是对年轻人的告诫。

答案:C8.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胸怀。

B.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

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C.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D.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解析:子路性情豪爽,重朋友情谊,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答案:B9.如何评价子路、颜渊、孔子的“言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在三人“言志”的语言中,显出了他们不同的个性。

子路抢先回答,急躁而不谦让,神情、个性跃然纸上;颜渊则表现出温文、舒缓的儒雅风度,内容上显示其极其重视德行修养,语势上显出他是一个谦谦君子;孔子态度庄重,语调舒缓,完全是长者风范。

“言志”的三句话简明、精确、含蓄而内蕴丰富,极具启发性。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①?”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③,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④。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 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道理把知识贯穿起来。

③稼:种庄稼。

穑:收庄稼。

④宰:家臣,总管。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B.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C.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顺:合乎人意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解析:病:担心,忧虑。

答案:D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B.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C.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D.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解析: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

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在病中仍弹琴歌唱并批评教育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

后来楚王发兵来迎接,孔子才得以脱险。

B.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发出“吾道非邪”的疑问。

只因颜回的一番答话才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C.对于“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

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

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解析:A项,说“孔子在病中仍弹琴歌唱”不符合原文,原文是“从者病”,且“病”在此并非“生病”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