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租理论与区位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一)赫德的地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赫德(R·M·Huzd),于1963年出版了《城市土地价值原理》一书,书中论述了区位地租理论。
他认为,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地域向四周扩张,远离城市因而是更劣等的土地必将投入使用。
由于两个级别的土地在满足人们欲望程度上的差别,会对第一级土地产生经济地租,但第二级的区位不会产生经济地租;随着城市地域的继续扩展,更遥远因而也是更劣等的土地被投入利用,第一级土地的地面租金会更高,同时第二级土地的经济地租出现,但第三级土地没有经济地租。
如此这般,城市地域的任何一级土地都具有租金,任何具有效用的用途,都可以对城市内任一区位进行竞争,而所有的土地都愿意租给付出最高地租的人。
既然价值依赖于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又依赖于区位;区位依赖于方便性;方便性依赖于接近性。
我们可以省略中间环节,而直截地认为,价值依赖于接近性。
很显然,只有在说明排除农业之外的城市边缘土地无价值才能成立。
实际上城市边缘土地的价值,即为农地的利用的价值。
(二)阿隆索的地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隆索(William·Alonso),在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厂商对城市土地的投标曲线,然后根据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原理,在土地市场的均衡中创造包括农业、工商业和居住性用地在内的土地价值模式。
阿隆索假定经济活动是在一个完全均质的大平原上进行的,城市坐落在这个大平原上,它的中心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土地经过自由接触而买卖,没有任何制度限制地面上建筑物的固定特征。
税率在这个城市处处划一,并且地主和土地使用者对市场都有完备的知识和了解。
使用土地的目的各不相同,厂商和农场主选择土地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住户是为满足最大的效用,而地主则是谋取最大的收益来出租他们的土地。
阿隆索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创立了他的地租理论,其理论要点和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利用数学模型揭示了各行业的地租成因,把地租的研究推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总分25,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1.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但不是商品的唯一销售市场。
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
______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错误[解析] 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
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
2.土地作为商品的一种,可以依生产成本定价。
______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错误3.绝对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______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错误[解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
______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5.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于地租本质含义的阐述主要基于对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
______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解析] 对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6.人口素质高的住宅区通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环境整洁优雅,更适宜人们选择居住,引起该类住宅区需求增加,促使地价上涨。
______SSS_JUDGEMENT正确错误分值: 1答案:正确7.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是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不同级别的土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匀质地域,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的,并由市、县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这一时点就是基准地价评估的基准日。
地租与区位理论地租理论共58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一、区位及区位理论的概念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
具体而言,区位除了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
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区位主体是指与人类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如企业经营活动、公共团体活动、个人活动等。
区位主体在空间区位中的相互运行关系称为区位关联度。
区位关联度影响投资者和使用者的区位选择。
一般来说,投资者或使用者都力图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区位,即地租和累计运输成本总和最小的地方。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具体地讲,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二、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他于1826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一)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件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
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
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二)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
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农业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而运输费用又决定着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
房地产经济学--地租、地价和区位理论(PPT)
地租的类型
1、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划分 2、按经济学的观点划分 3、按其他方式划分 (1)按土地所有权性质标准划分:私有土地
地租 、公有土地地租 (2)按土地用途不同划分 :农业地租、城
20 马歇尔
原始价值、私有价值、公有价值。创立均衡价格论
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纪
初 到
克拉克
下
地租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而决定于土地的边际生产 力 地租是土地生产要素对产品的生产所做的一种贡献。 地租是一种“经济盈余”
半
叶 胡佛
建立竞价曲线理论:同时处理不同类型土地使用的
侧
竞标
重 阿兰索
解决城市土地地租、地价的计算问题
研 究 丁伯根、康 土地的影子价格 地 托洛维奇
2、土地价格的特点
土地价格的特点
(1)地价格构成具有双源性:资源因素(纯地租因素)和 资产价值因素
(2)土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个别性 (3)土地价格具有权益性 (4)价格形式具有双重性:既有交换代价的价格,也有
使用和收益代价的地租 (5)土地价格受供求影响的单向性 :主要由土地需求
决定。 (6)土地价格具有增值性
(2)形成的原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3)级差地租的形式
级差地租的形式
(1)级差地租I 和级差地租Ⅱ • 级差地租I :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的不同条件的土地上,因土地
的肥力和位置的差别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级差地租。教 材132页表6-1、6-2。 •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各个资本的生产效率不同。教材 133页表6-3 。 (2)二者关系: • 相同点:两者的实质都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 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投资方式不同 ②转化为地租的 时期不同 ③最低限度的投资额不同。 • 相互联系: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级差地租 II的变化最终又必然要以级差地租I的形式体现。
区位理论
对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也做出一定贡献的还有这一时期的新古典经 济学家,例如B·俄林、A·罗奈、w·伊萨德等人。他们主要是针对韦伯理论 的薄弱之处,着重论证了工业区位、原材料产地及消费市场三者之间的相 互依存关系。
5.城市利用区位理论 6.多部门企业与 跨国公司区位
1
区位理论概念
1、区位:指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 场所,这种场所既体现一定的空间位置,又体 现一定的空间联系。 5、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区位力量) (1)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如 韦伯区位论的因子有运费、劳动力、集 聚;廖什区位论的主因子是市场。 2、区位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与空 (2)因子分类 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 经济因子(成本与收入因子);非经济 3、区位条件:指区位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因子,如决策者行为、政策、国际国内 形势等 4、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区位 理论体系:产业区位理论与聚落区位;最佳区 6、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 位——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或利益最优。 同,是一种自然特性;区位因子则是对 (农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气候、土壤、地形、 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 劳动力、交通、市场等;就工业活动而言,其 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是一种主观之 主要条件有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交通、 于客观的特性。 市场;而次要条件有研究开发、经营、税制、 自然条件及其他要素。显然,不同行业,同一 区位条件的主次不同,如水,对船运与水电部 门。)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地租和区位理论
应用函数 方法和边 际理论研 究地租量 的确定
完全抛弃劳 动价值论
地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和贡献
配第
魁奈
杜尔阁 17世纪中 叶到19世 斯密 纪初
安德森
威斯特 李嘉图
提出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土地价格=年租×收益年份。
提出“纯产品”学说。 农业中因自然界的帮助而生产的剩余产品(纯产品)以地租的形式归 土地所有者所有。
3. 垄断地租
• 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 成的地租。
• 某些土地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能够生产某些特别 名贵又非常稀缺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按照不仅大 大超过生产价格,而且也超过其价值的垄断价格出 售。
• 这时的垄断价格只由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和支 付能力决定,而与一般生产价格或产品价值 所决定的价格无关。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 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 殊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因而转化为垄断地租 ,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
托马斯·罗 地租是自然对人类
伯特·马尔 的赐予,它各垄断
萨斯
无关
(1776~183
4)
阿费里 地租由原始价值、
德·马歇尔 私有价值和公有价
(1842~192 值所组成,而原始
4)
价值才是真正的地
租
贡献 最充分研 究级差地 租
无新意, 重复斯密 的错误
缺陷
把级差地租 的形成条件 说成是形成 的原因
彻底抹煞了 地租所表现 的剥削关系 和阶级关系
•级差地租的概念最初就是由配第提出来的。
他不仅提出由同等面积的土地,因土地的丰度 不同产生级差地租,而且还提出由于距离市场 的远近不同以及投在等量土地上的劳动生产力 的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地租与区位理论地租理论
(五)巴洛维的地租理论 美国当代土地经济学家雷利· 巴洛维 (R· Barlowe),指出:地租可以简单地看作是 一种经济剩余,即总产值或者总收益减去总要 素成本或者总成本之后余下的那一部分。
二、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涉及 到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
– – – 一是土地所有者; 二是租地的农场主(资本家); 三是农业雇佣工人。
社会生产价格(元) 全部产品 12000 15000 18000 单位产 品 30 30 30
级差地 租 I (元) 0 3000 6000
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差异也是形成 级差地租I的条件之一。
表2-2 级差地租I的形成
地块 距市场距 资 本 投 运 输 费 资本总支 离 (公里) 入 (元) 用 (元) 出(元) 10 15 20 10000 10000 10000 500 750 1000 10500 10750 11000 平均利润(平 均利润率为 20%) 2100 2150 2200 个别生产 社会生产 级 差 地 价格 (元) 价格 (元) 租 I (元) 126 132 600 129 132 300 132 132 0
垄断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和联系是:
垄断地租和绝对地租都与土地产品或土地上经营的商 品的垄断价格有关,但是,垄断地租是由垄断价格产 生的地租,而绝对地租是垄断价格产生的原因,垄断 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只不过垄断的 不是一般土地的经营权,而是具有某种特殊优越条件 的土地的经营权,所以垄断地租是一种特殊的级差地 租,而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则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产品价 值 120 140
生产价 格 120 120
绝对地 租 0 20
二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赶上甚至超过工业的条件下,绝对地 租只能来源于土地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价值的差额。
第三章 区位理论
❖ 二、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 1、区位与市场地域 ❖ 2、运费与区位理论
图 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
❖ (二)胡佛的交通区位理论 ❖ 1、假设条件 ❖ (1)运费由场站作业费用和线路运输费用组成; ❖ (2)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和一个销售市场; ❖ 2、主要观点 ❖ (1)若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止
第三章 区位理论
第一节 农业区位论
❖ 一、农业区位理论的产生 ❖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述 ❖ 1、杜能对“孤立国”的理论假设条件 ❖ ①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
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 ❖ ②“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
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 ③“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
图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 第二、杜能圈农业布局6层次 ❖ ①自由式农业圈:蔬菜和牛奶等易腐难运的鲜活农产品;
这一农作区在经营方式上突出的特点是集约化程度很高。 ❖ ②林业圈: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和木炭等; ❖ ③轮作农业圈:主要种植谷物和饲养牲畜,农牧结合,
合理轮作是其主要特点。采用轮栽作物制,无休闲地, 六区轮作。 ❖ ④谷草式农业圈:谷物、牧草、休耕轮作地带;其特点 是经营较粗放,在轮作中增加了牧草的比重,而且出现 了休闲地。 ❖ ⑤三圃式农业圈:粮畜产品,以畜产品为主,谷作物粗 放;这一区处在整个谷物种植区的最外围,农业经营粗 放,土地大量休闲。 ❖ ⑥畜牧业圈:生产谷物用于自给,生产牧草用于养畜, 畜产品供应城市市场。 ❖ 此圈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这种圈状分布, 常被称为杜能圈或农业圈。
区位理论基本概念
第一节区位理论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二、区位理论的发展特点三、区位理论的分类第二节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一、主要区位因子二、企业的区位指向类型本章讨论——谈谈你对区位理论的认识第一节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一、区位、区位理论1、区位:指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这种场所既体现一定的空间位置,又体现一定的空间联系。
2、区位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与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区位理论体系:产业区位理论与聚落区位;最佳区位——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或利益最优。
3、区位条件:指区位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因区位主体不同而区位条件不同;区位条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主要区位条件与次要区位条件之别。
“区位条件”教学资料——➢农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气候、土壤、地形、劳动力、交通、市场等;➢就工业活动而言,其主要条件有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交通、市场;而次要条件有研究开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及其他要素。
➢显然,不同行业,同一区位条件的主次不同,如水,对船运与水电部门。
4、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区位力量)(1)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如韦伯区位论的因子有运费、劳动力、集聚;廖什区位论的主因子是市场。
(2)因子分类经济因子(成本与收入因子);非经济因子,如决策者行为、政策、国际国内形势等5、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是一种自然特性;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是一种主观之于客观的特性。
二、区位理论的发展特点1、阶段性;第一阶段以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为代表;第二阶段以中心地论、市场区位论、交通区位论及行为决策论为代表。
2、内容扩展性:第一阶段以第一、二产业为对象;第二阶段涵盖三大产业及行为领域为对象。
3、研究方法差异性:第一阶段寻求一种静态的局部均衡,属于微观领域研究(考虑单个经济单元和几个直接的影响因子);第二阶段寻求一种综合的动态均衡,属于宏观领域研究(考虑总体的最佳经济空间结构和所有影响因子,并且注意因子间反馈作用)。
第三章 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
第三章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我们要了解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了解住宅区位的主要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和城市地租理论、地租对地价的影响,熟悉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以及土地区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城市地租理论、地租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土地区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住宅区位的主要理论第一节地租理论概述第二节城市地租第三节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第四节区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五节土地区位的利用一、地租的基本含义二、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一、地租的基本含义是由农业或其他产业中的直接生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和反映。
地租产生的基础是存在着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且两者处于分离的状态。
任何社会制度下,只要这一社会形态存在,就必然存在地租。
根据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公式c+v=c+v+m,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地租反映的是奴隶主、地主对奴隶和农民的全部剩余物甚至必要生产物(指维持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的那部分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地租反映的是农业资本家为了获取地主阶级的土地使用权,而交给地主阶级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而不再是由农民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地租是国家土地所有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地租与租金的区别。
租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
租金除了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地租外,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上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利息;2.租金中有时还包含着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3.租金中有时还包含着一部分农业工人的工资。
二、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
城市地租与土地区位.
中国最大的地产资料下载基地
/
国中地产顾问
第一节 城市地租
2、绝对地租
马克思把这种只要使用所有者的土地绝对需要支付的地租 称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实体表现为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有两种 不同的情况: 一是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条 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土地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 的差额 二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赶上甚至超过工业的条件下, 绝对地租只能来源于土地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价值 的差额
中国最大的地产资料下载基地
/
国中地产顾问
第一节 城市地租
3、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 租。某些土地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能够生产某些特别名 贵又非常稀缺的产品 这些产品就可以按照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格,而且也超过 其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售。这时的垄断价格只由购买者的购 买欲望和支付能力决定
19世纪下半 叶
马克思 恩格斯
中国最大的地产资料下载基地
/
国中地产顾问
马歇尔
创立均衡价格论。 地租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而决定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地租是土地这个生产要素对产品的生产所作的一种贡献。 地租是一种“经济盈余”。 建立了竞价曲线理论。这种理论同时处理不同类型土地 使用的竞标。 解决了城市土地地租、地价的计算问题。 土地的影子价格。 土地的影子价格。 地租是否成为决定价格的成本,取决于观察问题的角度。
中国最大的地产资料下载基地
/
国中地产顾问
第一节 城市地租
(二)地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威廉· 配第 弗朗索瓦· 魁奈 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的基本理论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1、概念和特点资本主义地租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1)级差地租的概念。
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它和土地等级相联系。
分析级差地租的前提假设。
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原因和源泉。
(2)级差地租的形式及产生条件。
按形成基础不同,马克思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3、绝对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联系级差地租复习)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
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
它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它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5、矿山地租指工业资本家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
同样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建筑地段地租指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它以农业地租为基础,又与农业地租有区别。
西方地租地价理论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1)威廉配第的观点:《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2)弗朗斯瓦魁奈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3)亚当斯密的观点:《国富论》中的地租概念,谷物地租决定其他耕地地租的思想,关于级差地租的观点。
(4)大卫李嘉图的观点:《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的地租概念,租金与地租的区分,李嘉图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不同条件形成的三种级差地租(丰度地租、位置地租、资本地租)。
经济地理学中地租理论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中地租理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劳动系数: 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
2.结构主义地理学:采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3.区位理论: 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4.区位: 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5.集聚因子: 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
1.生产链:从原材料、运输、逐次加工、组装、到制成品的销售,以及研究与开发和其他服务活动,每一环节均为成品提供相应的增加值。
2.范围经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使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纳入到企业内部完成,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这就是范围经济。
3.门槛人口: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
4.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有生产活动的上游或下游生产阶段扩展,以实现交易的内部化。
5.中心地:中心地是周围地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1.区域管制: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下而上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
2.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就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3.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4.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被称之为“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5.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不同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
所以,每个地区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而较少使用本地区稀缺要素的商品,以换回其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商品。
1.根植性: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2.经济全球化: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
地租理论与区位理论PPT110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地租理论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价格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社会结构、人文特征的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显示出的继承性、综合性、动 态性、内聚性和扩展性等特征说明了影响城 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四、房地产投资区位选择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不同类型的物业区位选择应有所区别 3、选择城市发展区或未来的增长级
4、市场区位理论 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佩兰德的区位理论 阿朗索的区位理论 1964年,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阿朗索出版了 “区 位与土地利用”并以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替代孤 立 国的城市。他引入了竞标地租观点、区位边际 均衡和区位边际收益等空间经济学理论,提出
了转换边际理论。并做出了城市租金梯度曲线 和同心圆土地利用模式图。 20世纪50年代后,区位理论与以前相比有以 下特点(1)研究对象上,从单个的经济单位的 区位决策,发展到区域总体经济结构的研究; (2)研究方法上,从静态的、抽象的纯理论模 型推导,转向可应用的静态或动态模型。(3) 在区位决策的客体上,除工业、农业外,又加 进了第三产业。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 改革试验区,落实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 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 发展。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 体目标,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在城市 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 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 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
二、土地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论 屠能1826年发表了《孤立国》,这标志区位论正式 诞生。它的理论贡献是: 孤立化研究方法,为以后区位学研究者广泛沿用。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都 把孤立化方法作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级差地租出发,来论述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合理地 区差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农业分圈层。这种方 法不仅广泛用于农业,也被广泛用于工业甚至地区 布局的研究中。
第三章 地租理论与区位理论
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此 不讲。
§3 区位理论
区位是指特定地块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相邻 地块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人类活动空间分布 规律的学说就是区位论。即空间经济学。它 是土地利用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空间的概念
空间可分为:地理空间、数学空间和经济空间。 经济空间:地理空间中经济事物或经济元素间的结 构关系。 空间竞争:指生产者对其活动空间的竞争。实质上 是一种区位竞争。 空间垄断:一个生产者凭借其区位优势而对一个市 场的垄断。 空间定价:指由于距离因素和价格政策等的影响而 形成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空间差异,是影响区位选 择的重要因素。主要有:空间价格均衡和空间价格 差异。
4、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其最直接的影响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方针 和政策。 -----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 ----- 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化方针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 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 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三、城市空间结构 2、概念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城市各个要素通过其内 在机制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空间形态。城市空 间结构的理论基础源于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 论和中心地理论,在此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模式—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已成为城市空间结构 理论中的经典学说。
空间均衡:指根据现有的约束条件,经济主体感到 比较满意且无力加以改变的一种空间配置状态。其 理论是分析空间均衡形成的条件。 空间偏好:是指人们在选择居住和经济活动区位点 的行为倾向。 空间扩散:是指思想、创新、文化特质和行为模式 等从发源地向外扩张和传播。可分为扩展扩散和再 区位扩散。扩展扩散又可分为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 空间互相作用。指城市或地区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依 赖包括资金、信息、商品、人口等到在地区间的流 动。相互作用产有三个条件:互补性、中间机会、 可运输性。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 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 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 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 格局。 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 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 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 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2、城市空间结构的经典模式 同心圆模式 1925年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根据芝加哥的土 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构成的空间分异,提出了该 模式。 第一带为中心商业区 第二带为过渡带 第三带为工人住宅带 第四带为高级住宅带 第五带为通勤带
扇形模式 1939年美国城市经济学者霍伊特对北美142个 城市的内部地域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后,提出 了该模式。该模式保留了同心圆模式的圈层地 域结构,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 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 的方向呈不规则式。 多核心模式 美国地理学者哈里斯和乌尔曼1945年提出的。 认为城市土地利用是围绕若干核心进行的。
3、中心地理论 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在1933年出版的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 理论是:任一企业的任一产品,总会有一个最 大的销售范围,并至少要占有一定范围的市场 区,即产品的最大销售限界。在这样一个限界 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即该产品的限界值 其中,各级城市都分别在相应的市场区起着商品 集散与加工中心的作用,因此被统称曾中心地。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理论是关于工业企业合理选址的理论。韦 伯是第一个对工业区位的一般理论做出系统阐述的 人。其代表作: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工业 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及资本主义的理论(1914)。 它的基本理论方法是区位因素分析。他认为,运费、 劳动力费用、聚集与分散是决定工业区位的三大关 键。他的理论贡献: 其提出的成本费用最低的思想虽有不合理之 处, 但仍是现代追求经济效益的核心。 它的区域因素、集聚因素和分散因素也是土地利用 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