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结冰了 教学反思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科学课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一是“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的方法;二是“亲身经历”一个探究活动, 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让思维积极地参与其中;三是通过探究活动, 了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或科学概念, 逐步积淀一定的科学理论;四是让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情感。
成功之处:
本节课无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 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指导思想正确, 给学生创设了“自由,平等”的研究环境, 能紧紧地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施教;二是钻研教材较深, 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三是我能站在学生的位置上, 反复做了实验, 找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
存在的不足:
首先, 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多但又有很多没有价值, 以至于教师在回答问题时浪费了很多时间。
其次, 板书跟教学进度有些脱节。
为板书而板书, 没有起到“引”和“归纳”的作用。
第三, 观察指导学生的时间还不够。
因为多种原因, 给学生小组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充分, 指导学生的力度还要加大。
第四, 对于整个课堂的调控, 还稍显弱化, 应该力度大一些。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不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工具。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20
《水结冰了》一课的教学反思
这一课,先比较冰与水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学生能通过多种观察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同时提示学生回忆三上册学过的水,学生能认真比较,发现很多。
“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这节课的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我根据“测水的常温——测水在碎冰中的温度变化——测在碎
冰中加上食盐后的温度变化——观察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思
路进行了教学,重点强调要连续观测和先后顺序。
但在教学中,由于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浅,没有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有些分散。
建议:“测水的常温”应该与第一部分冰的观察联系起来思考,让学生猜测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结成冰?在学生猜测冰肯定在“低温”下才能获得的前提下,应该马上测出水的常温,从而产生一个问题(一对矛盾)——在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获得“低温”,让水结冰?在这个问题下,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然后引导阅读教材,让学生明白需要这些材料的目的,从而顺利地把握研究的问题、方法以及研究的价值取向。
教学中的最大难点是学生无法确切观察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了。
为了让试管中的水早点结冰,我们采用了小试管和纯净水,整个试管与250ML的试管差不多高,试管中的水被冰块挡住了视线,虽然各组试管中的水在短时间内都结冰了,但确切观察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的”实在是很困难的事!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不断地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管里的水,既可让水均匀受冷,还可以及时感知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1):《水结冰了》在完成了《水结冰了》这一小学科学课三年级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次教学我设定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课堂反馈和学生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一科学概念,并能在实验中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
同时,学生们也积极参与了“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科学探究活动,初步建立了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概念。
然而,在“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这一难点上,部分学生存在困难,主要表现为操作不够熟练或对温度计读数不够准确。
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实验器材使用的训练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实验技能。
二、教学过程的改进点1.实验材料准备:本次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试管、清水、碎冰、温度计等多种实验材料。
虽然这些材料基本满足了实验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试管和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我计划在下次教学前增加一次实验器材使用的培训课,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实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我虽然对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显得手忙脚乱。
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验前的指导,通过更直观、更生动的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要求和观察重点。
3.学生参与度:整体来看,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这可能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或话题引导不够深入有关。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优化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和话题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三、学生反馈与改进方向课后,我通过与学生交流收集到了一些宝贵的反馈意见。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在《水结冰了》这节课的实验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水结冰的现象,从而发现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及体积的变化,但是由于时间和材料的问题,有一些小组没有观察到水结冰的现象。
具体原因和不足:
1.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冰块到学校来,送到我的办公室,然后我把这些冰送到学校冰箱中保存,上课时取出来用。
但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带来冰块并没有给我,甚至我放在讲台上的冰块,都容易被冰块吸引学生的目光,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实验时不知道如何开展。
改进不足: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为了防止学生课堂上被冰块吸引,应将收集到的冰块放到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并放到窗台上。
做实验时我再给他们发冰块和透明杯子。
2.这节课我在开始先让学生思考整理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做水结冰的实验,我让学生先测试管里水的温度,然后测试管放入冰块中的温度,最后等温度不再变化时我就给他们的冰块加食盐,最后有些同学只观察到加了食盐温度降低了并没有观察到水结冰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前面测温度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很多同学没有观察到加了食盐后水结成冰改进不足:我认为应该控制好时间,让学生多一点时间测温度,并且冰块要有足够的量,并且食盐的量稍微多一些,食盐其实是很容易成功的。
3.很多同学带来的并是用矿泉水瓶制作的,我碎冰的过程也很辛苦。
改进:后来借了一把锤子,碎冰就很容易了。
科学《水结冰了》教学反思(三篇)
科学《水结冰了》教学反思(一)星期二是三(5)班的课,内容是《水结冰了》,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甚好。
虽然在交流“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时全班没有一个组说0 摄氏度,都说是零下2 摄氏度以下,因为提供的温度计最低温度只到零下 2 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没有标示出来,但由于课前一直担心做不完的实验居然做完了,这种庆幸使得我没好好思考其实存在的好多问题,而自顾自的得意起来。
下午在办公室坐着,不知为什么,学生的交流又转到脑子里了,书上及参考书也要求告诉学生水在0 摄氏度时开始结冰,我的认识也是如此,为什么学生的实验结果会是如此呢?学生是较真的,数据不会错,况且我当时好像也看过几个小组的温度计,到底是为什么呢?抱着这样一种疑惑不解的心情,赶紧打开百度查找“水结冰的温度”,哇,好多的`帖子!原来也有好多人都问过。
除开和我一样“求救”的,其余的都是难懂的理论阐述。
大概意思是说:水是在0 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但由于水中所含的杂质不一样,水结冰的温度也不同,而且水结冰还跟冰核(到现在还不怎么理解)有无有关,有时明明是零下好几度了,水就是不结冰,这样的水就是过冷水……这么专业的阐述,看得真是头脑发晕。
哎,这科学较劲起来真是累人哪。
抛开这么些理论,我又去找了些教学反思,其中一篇让我真是大为佩服。
想想上午的自我感觉真觉得害臊!之后的四个班教学,在这篇教学反思的指导下,做了些调整,对冰点的认识也较科学了。
科学《水结冰了》教学反思(二)观察和描述是三年级学生主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学生在上册中已经观察描述过多种物质,为此在“观察描述冰的特点”的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摸摸暗箱、猜猜里面有什么”导入,初步让学生描述冰和水最大的区别点,然后再将冰和水提供给每个小组,让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仔细观察冰的特点,然后在让学生说说水的特点,并列出冰和水的特点维恩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冰的特点。
但是考虑到学生可能观察时会忘记对某些方面进行观察,所以在对应的课件中安排了问题来提示,后面又设计了用维恩图来区别冰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个环节一再向学生提问冰的特点,过于重复累赘。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水的凝固现象和冰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学会合作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水、冰、容器等实验器材。
2.场地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宽敞的实验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活动。
3.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凝固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让学生对水的凝固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水结冰了教案+反思
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结冰现象,并知道冰是固态的水,能比较冰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经历水结冰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的结冰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冰是固态的水,水在变成冰后发生了许多变化。
【教学准备】水、烧杯、试管、温度计、食盐,小勺、橡皮筋、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汇报:水会变成冰。
3.教师继续提问:我们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4.学生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5.教师提问学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呢?(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1题,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二是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展开水结冰的实验。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水结冰后体积膨胀了;水结冰后变成了固体;水在0℃的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后会变成固态,体积会变大。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认识到冰是一种与原来杯中的水不一样的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冰与水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冰也是水吗?(2)教师指导学生用闻、看、摸等方式观察冰的特征。
(3)学生说一说冰与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冰”这一物质。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比较水和冰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韦恩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阅读资料: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板书设计】水结冰了【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课时安排本次教学设计为一节科学课,时长40分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了解水结冰的原理。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识别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探索科学,善于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水结冰的原理。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一定的环境下水会结冰,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内容1.温故知新: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小学科学课上学习的内容。
2.学习新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水结冰了”,并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水结冰的原理。
3.实验探究:带领学生进行水结冰的实验,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总结出结论。
4.小结巩固: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刚才学到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问答、讲解、实验等。
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教师利用“回忆日”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小学科学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已知的好奇。
2.学习新内容教师通过展示PPT、演示实验、观看视频,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带领学生认识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水结冰的原理,并且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体会科学实验的乐趣。
3.实验探究教师把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每个组完成后,交流总结,最后由全班进行统一总结。
4.小结巩固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探究科学道路。
教学反思1.教学准备充分:教师在教学前对实验设备、教学材料、学生分组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准备,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2.学生参与度高: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互动情况良好: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1500字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1500字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结冰的温度和形态变化,认识冰的物理性质。
(2)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态,并能简单比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观察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水结冰的温度和形态变化,认识冰的物理性质。
(2)难点:学生能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态,并能简单比较。
4.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讨论、实验。
5.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与学生互动,问学生们在冬天有没有看过河面或者水塘上出现过冰?为什么水会结成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结冰了》。
(2)讲授:①. 给学生普及水结冰的基本知识,即水结冰的温度,熟悉冰的形态、物理性质;②.介绍普通的冰和可爱的雪花冰;③.对比普通的冰和雪花冰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们发现冰状态和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实验:①. 实验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冷水和热水冷却的时间差异,让学生理解冰的温度,了解冷水冷却较快的原因。
②.实验过程:a.学生分组制作冰棒;b.教师分组分发橡胶管,让学生们分别用手/暖气/吹风机等多种方法融化冰块;c.学生们利用冰块来对比不同状态时的形状,绘制图表,摄影并记录比较结果。
(4)总结与评价:根据不同冰块的形态、冰的物理性质和实验结果,学生们总结研究发现;评价探究结果,以及通过实验发现感受和吸收新的知识。
二、反思本次科学公开课教学从引入开始,教师贴近实际生活,线性讲述的科学知识穿插着小组实验,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学科理论与操作实验相结合的合理操作艺术,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交流合作以及图形比较等方面,能更加深入体验并理解本次教学的内容。
但是,在实行过程中本次公开课还有以下需要完善的地方:1. 对于情感目标的落实不足。
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对自由探究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让探究的过程更加自我激发和内心驱动。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掌握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能够简单阐述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1.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学生能够借助实验等方式探究和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2.2 教学难点•小学生初步认知能力有限,理解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也较为抽象。
3. 教学内容3.1 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液态水:水是流动的,可以装进杯子。
•气态水:热水能产生水蒸气。
•固态水:液态水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会结成固态水。
4. 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从生活经验与实际场景切入,让学生能够在模拟实验的环境中亲手触摸、感知水的三种状态,进而理解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
4.2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内组织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和理解能力。
5. 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10分钟)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出发,让学生发表一些关于水的话题,引出对于三种状态的初步认知。
5.2 体验探究(30分钟)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利用水、冰块、水蒸气等物质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亲身体验,感知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5.3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对于前期学生的实验体验与感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将实验结果与原理进行联系起来,深入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5.4 积极推广(5分钟)鼓励学生将水的三种状态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推广的效果,让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体现。
6. 设计步骤与时间步骤时间导入10分钟体验探究30分钟归纳总结10分钟积极推广5分钟二、教学反思本课堂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在使用实验等方式体验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情境感与实践性,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参与性与探索性。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进
增加实验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结冰的过程和原理
引入多媒体资源: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结冰在生活中的 意义和作用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评价能够激励教 师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 高教学质量。
评价能够促进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 交流与互动,增 强教学效果。
评价能够为学校 和教育部门提供 数据支持,为教 育决策提供依据 。
07
教学改进的方向
教学内容的优化
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手 操作,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加深理解。
调整教学顺序,先让学生了 解水的状态变化,再讲解结 冰的原理。
是否需要补充相关知识点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是否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以帮 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学生兴趣的激发
引入话题:通过 提问或实验,引 导学生思考水结 冰的现象,激发 好奇心。
互动教学:组织 小组讨论,鼓励 学生交流观点, 提高课堂参与度。
实际应用:介绍 水结冰在生活中 的实际应用,如 冷冻、冰雕等, 增加学习的趣味 性。
教学方法的效果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结冰的原理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是否能够让 学生通过实验或实践活动来加深 对水结冰的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是否能够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是否能够采 用新颖、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 教学效果
《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水的物理特性,理解水结冰的现象,并且能识别水结冰所需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并探究水结冰的过程,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水结冰的过程,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和理解水的各种物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水槽、烧杯、温度计、冰块储存容器等实验器材;2. 多媒体教学资源(关于水的物理变化和结冰过程的视频);3. 每位同学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铁打的冰块,漂浮在水上。
”这是什么呢?你们知道答案吗?(学生回答)2. 冰块是我们冬天最喜欢玩的,那你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对,当温度达到0°C以下时,水就会结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结冰了》这一课。
(二)探究新知1. 观察冰块教师准备一块冰块,展示给学生看,并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又问:“它是什么状态的?”(学生回答)教师把冰块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冰块的变化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冰块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 探究水结冰的条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杯热水,并问:“如果把这杯热水放在一个与室外相同的条件下,它会结冰吗?”学生会回答不会。
接着教师演示把这杯热水放在一个冰箱里,并让学生观察冰箱的温度控制面板,记录水的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水结冰的过程和条件,并总结出水结冰的条件。
3. 实验探究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烧杯、热水、冰箱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进行探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年新编)水水结冰了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邓兵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能够控制好实验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水结冰的过程,我对第一部分(冰的观察及冰和水的比较)的教学时间进行了压缩,而且学生们也的确能够很好的根据已有经验,说出冰的特点,并填好冰与水的维恩图。
为后面的内容留出足够的时间。
“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都猜测水在“低温”(有说10℃的,有说3c的,有0℃的,有-20℃的等等)下才能获得冰,因此应该马上让学生测出试管内水的常温,从而思考在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获得“低温”,让水结冰?因为我有让学生自己带冰块,所以他们很快可以猜测到可以用冰块来制造低温,从而尝试着设计实验。
当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设计实验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需要老师一步步引导。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组在课堂上都能观察到水结冰的现象,可是很少有孩子发现到底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的。
因此后面我做了适当调整,在测量过程中,不断地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管里的水既可让水均匀受冷, 还可以及时感知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的。
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在课前我要求每个小组带一份实验材料(用保温杯装一些冰块),可是在课上发现有些小组没带,有些小组的保温杯里只有两个冰块,数量太少,无法开展实验(还好我准备得比较多)。
这是我在布置作业时出现了问题,没有将任务具体落实组内某个人身上,没有说清楚冰块的数量。
2、在预实验时发现没有用毛巾保温,也可以看到水结冰的现象,而且不用毛巾包着杯子更能看清楚冰的变化和试管内水的变化及温度计液柱的变化,因此没有要求带毛巾。
但是经过一堂课发现,带毛巾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在加盐的过程中会撒在桌面,有些小组更是将杯子打翻。
后面我就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带一条毛巾,可以用来整理桌面。
3、有个别小组不按要求实验,将盐加在试管内。
应加强对于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的学习。
4、孩子们在实验时的关注点有问题,大家都在关注自己小组试管内的水是否结冰,结了多少冰,而忘记关注具体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的。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水结冰了结冰了,我正如水一样,上完这一课自己也快结冰了。
这一课的难度可想而知,上完四个班总结如下:第一:冰的观察。
通过学生的观察冰的特点:很滑、白色、透明、有固定的形状、无味、不会流动等。
其中白色是错误的观察结论,可是学生手上拿的冰中间的确是白色的,只有周围一圈是无色的,这又怎么解释呢?因为备课时没有备到这个小问题。
我只能这么说:“小朋友们看到中间是白色的原因是它这个地方的温度最低,周围的一圈是无色透明的,其实这一圈的温度稍高一点,已经开始融化了。
如果过一段时间来看这块冰,中间的白色还会有吗?同学们可以下课后再继续观察。
”我无法用填鸭式的方法教学生冰就是无色的,可我又担心学生学完这一课后知识得不到巩固,也不能掌握扎实的知识,(期末可是要统考的啊!)查找资料显示:冰中间有白色出现的原因是正常温度下水中溶解有空气,当水到零度以下时,空气便不再溶解在水分子中,看起来是白色,实际上是很微小的空气泡。
因为备课时,自己没有拿出一块冰来仔细观察,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会正确观察出冰是无色的,结果课堂上出现这样的一幕。
如果我自己预先观察一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突发问题了。
所以,在做实验之前,不论是观察也好,实验也好,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教师一定要做一遍,并对不同的情况做不同合理的解释。
第二:冰和水的混合物是多少摄氏度?这一个问题是在配套的作业本里有,所以也只能让学生来完成这一个小实验,冰和水的混合物,学生测出来是-4℃,也有-5℃,也有是-2℃。
而我自己非常的清楚冰和水的混合物应该是零摄氏度,后来分析原因,原来学生在测量的时候玻璃泡很容易碰到冰块的地方,而冰和水的混合物一般情况是要将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的地方,而不能碰到冰块的地方,这一个微小的变化,学生真的难以做到,当然让学生有这样的误差还是可以的,但是我想,这样的误差是不是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科学概念呢。
矛盾中……第三:对书本上49页的一句话有疑问:“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水结冰了》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特别激动,不是因为这节课讲的多好,而是因为这是一堂由感恩凝结成的课。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等待,关心鼓励,感谢一小老师热心帮助,尤其感谢张善华老师为了我们能做好实验,用自己的人脉给我们提供方便,感谢我的同学为我跑前跑后,感谢认识和不认识的老师热心帮助,感谢三年三班班主任老师的配合,感谢学生的开心上课,感谢主办方的辛苦,感谢感谢感谢太多,说不完。
这个反思我边哭边写,上这节课好费劲,但又好感动,备课很不容易,找人救助有人帮助才确定了思路,实验不会做,自己边做边救助,热心的老师指导我,感谢感谢!这节课不好讲,但是有实验,学生会很喜欢,作为老师的我既觉得麻烦又很开心,学生高兴付出再多努力都值得,这是老师的通病。
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成功的,教学23年第一次在这么多教学专家教师高手面前讲课,居然是站着走下讲台,我被自己震了,我知道这是感恩的力量让我做到了。
我成功的突破了自己,我感谢评委宋老师,谢老师,魏老师三位评委的正能量成就了我,感谢感谢感谢!下面我说说自己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收获,首先我认为成功的方面:1、本节课两大块三个点,前面这块主要是观察和与水对比理解冰的特点,最难的是后面的水结冰实验过程与结论,这部分需要的时间长,我怕自己压堂,特意压缩前面学习观察时间,因为冰的特点对于我们北方学生来说容易,所以我用观察法加表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然后出示强化,最后与水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冰有哪些特点,有效缩短了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间,为后面实验赢得充分时间。
2、在水结冰实验时学生很兴奋,都关注在水真的结冰了这个实践中,在完成实验后虽然在我的要求下坐好,因为没做够我听到有同学说“我回家还要做”这句话,临时起意让学生说实验带给他们的感受,学生如果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实验他们会很有成就感,这是一次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机会,我没管这是在比赛,只是想激发学生爱科学乐于学科学的兴趣。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近日,在进行水的物性实验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水的结冰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禁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实验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观察水的结冰现象,学生们不仅能亲自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还能深入了解水的物性变化过程。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多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我反思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观察水的结冰现象,我发现学生们对水的物性变化过程产生了疑问和思考。
他们开始提出问题,主动寻找答案。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辩、思考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反思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发现他们在观察水的结冰现象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和观点。
有的学生认为是由于环境温度的降低导致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改变所致。
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考路径,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在这次关于水的结冰现象的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与学生的互动是相辅相成的。
而这些方面的培养,都需要我们教师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水变成冰块教案反思
水变成冰块教案反思
教案标题:水变成冰块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的凝固过程,明白水变成冰块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水的凝固过程,冰的形成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理解水变成冰的分子结构变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并提出水的凝固和冰的形成问题。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水倒入冰格中,放入冰箱中冷冻。
3. 观察记录:让学生观察冰格中的水在冷冻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下水变成冰的过程。
4.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水分子在冷冻过程中的排列和结合变化,从而形成冰块。
5.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冰的应用场景,如冰淇淋的制作、冰块的保鲜等。
四、教学反思
1. 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以上教案反思,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水变成冰块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整理《水结冰了》实践反思
《水结冰了》实践反思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反思实验教学,实现高效课堂浙江省丽水市庆元中学胡慧芳 323800摘要从化学实验原理及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失败的实验四个维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的分析,而不是只停留在实验的趣味性、实验现象的奇特上,让学生真正的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视实验反思,既可以让教师加强实验研究,提高实验素养,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化学实验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反思、实验教学、高效课堂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贯穿整个高中教学,并且在高考中占较大比重。
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纲要中,以及新教材中,都突出了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探究实验不断的被改进和创新。
但是,每年的期末考试甚至高考中的实验题型,考生的得分率却不尽如人意。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从自身教学过程分析,以及与同学科老师的探讨中,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往往停留在实验操作的趣味性和实验现象的奇特上,而不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实验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动手、参与性高,兴趣浓厚的表象让我们误以为学生已经掌握。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反思和引导学生共同反思教学原理及设计、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发现不足,不断进步。
师生共同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完善实验、创新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提升化学实验素养,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规律,提升化学实验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获得双赢。
1 反思化学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1.1 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依据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
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达不到预计的效果,可能是实验原理本身的问题,这时候改进实验装置难以奏效,必须从实验原理上加以反思并重新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科学课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一是“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的方法;二是“亲身经历”一个探究活动,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让思维积极地参与其中;三是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或科学概念,逐步积淀一定的科学理论;四是让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情感。
成功之处:
本节课无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指导思想正确,给学生创设了“自由,平等”的研究环境,能紧紧地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施教;二是钻研教材较深,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三是我能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反复做了实验,找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
存在的不足:
首先,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多但又有很多没有价值,以至于教师在回答问题时浪费了很多时间。
其次,板书跟教学进度有些脱节。
为板书而板书,没有起到“引”和“归纳”的作用。
第三,观察指导学生的时间还不够。
因为多种原因,给学生小组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指导学生的力度还要加大。
第四,对于整个课堂的调控,还稍显弱化,应该力度大一些。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