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地区三种中学生群体中的学习倦怠状况
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
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胡 俏1 戴春林Ξ2(1浙江永康第二中学,永康,321023)(2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金华,321004)摘 要 依据倦怠理论文献、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我国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概念结构。
通过对400名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367名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倦怠是由情绪耗竭、学习的低效能感、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四个因素构成。
关键词:中学生 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问卷1 前言 倦怠(burnout )研究一直是心理健康领域的热点问题。
Freubenberger 在1974年首先提出倦怠的概念,认为倦怠是一种慢性疲乏症、抑郁和挫折感[1]。
随后,Maslach 等认为工作倦怠是一种精神疲惫和情绪耗竭的状态[2];Cherniss 认为工作倦怠是一种因工作环境恶化所造成个体认知消极化的过程[3]。
Pines 等人认为工作倦怠是在工作中由于长期过分投入情感需求而造成身体、情绪和精神的耗损状态[4]。
Maslach 等人最初认为工作倦怠主要出现在服务行业人员中,他们从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探讨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编制了MBI -HSS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Human Services Sur 2vey )量表。
Schaufeli 等人研究发现工作倦怠现象同样存在于非服务行业人员中[5],在MBI -HSS 量表基础上,编制了MBI -GS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 eneral Survey )量表。
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耗竭、讥诮态度和低职业效能感。
倦怠现象不仅存在于职业人士之中,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很严重,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有关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仅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所涉及,对其概念与结构较少探讨。
台湾学者在对大学生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中,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因素,产生了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6,7],其概念强调学生情感和认知的负向改变以及对学业漠然的态度和退缩的行为。
初中阶段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策略1.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很多学生常常出现学业倦怠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初中阶段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支持初中生的学习。
2. 原因2.1 学习内容过于枯燥•学科知识重复性高、难度大,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科选课设置与学生兴趣不匹配,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2 学业压力过大•高强度的功课负荷、各类考试和测试频繁进行。
•家庭、社会和同伴期望值造成心理压力。
2.3 缺乏自信心和自我动机•自尊心低,对自己能力不自信。
•缺乏目标和追求感,无法找到内在动力去坚持努力。
2.4 学习方法不当•不会合理规划时间,缺乏学习计划。
•缺乏有效的记忆和复习方法,无法高效地掌握知识。
3. 应对策略3.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打造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鼓励多样化的学科选修,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学习内容。
3.2 管理学业压力•学校与家庭合作,合理分配功课负荷和考试安排。
•鼓励学生参与兴趣爱好和运动活动,缓解学业压力。
3.3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发掘并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和潜能,增强追求感。
3.4 教导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导学生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监督其执行。
•提供有效的记忆和复习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4. 结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该关注初中生的学习体验,并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业压力、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以及教导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倦怠,实现良好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首先,中学生厌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内容枯燥无味。
很多中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
第二,学业压力过大。
当前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导致许多中学生感到无法承受,产生了厌学情绪。
第三,教育方式单一、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综合能力,这也成为中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这也使一些中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针对中学生厌学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创设新颖有趣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满足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其次,减轻学业压力。
学校和家庭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人潜能。
同时,可以通过提供心理辅导和减负措施等方式,帮助中学生减轻压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教育方式。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第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当然,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努力外,社会各界也可以提供帮助。
例如,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提供教育捐赠和志愿服务,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同时,媒体也应注意矫正片面化的教育观念,传播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中学生厌学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减轻学业压力、教育方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近年来,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展望未来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倦怠的策略。
一、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他们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低下、对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
这种倦怠状态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情况。
二、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1. 学业压力过大: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的阶段。
学生需要应对繁重的功课和各种考试,这种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2. 学习内容单调乏味:学校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 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倦怠感。
4.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三、解决学生学习倦怠的办法1. 提供支持和鼓励: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且有意义的。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4.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景教学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增加学科联系性: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6.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综合采取上述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倦怠的困境。
高三文科生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高三文科生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作者:白文宇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0期摘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区三所中学高三年级文科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存在各类动机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较严重,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期望对高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三文科生;学习倦怠;学习动机高三学生是存在心理问题几率最高的群体。
通过对高三年级文科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这一阶段多呈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旨在帮助教师了解高三文科学生当前出现的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并尝试科学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研究结果(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昆明市官渡区三所中学高三年级文科生共340名,其中一级三等中学一所,学生122名,二级及以下完中两所,学生218名,三所学校皆为封闭式私立学校。
(二)结果呈现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程度现状45.5%的学生存在不同类型的动机问题,在这些存在动机问题的学生中,多数学生存在动机过弱的问题,其次则是动机过强和目标问题,兴趣问题不是学生动机问题的主导因素。
66.7%的高三文科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问题,其中9.1%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学习倦怠问题。
2.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学习倦怠程度与学习动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0.4,显著性p学习兴趣问题得分与学习动机过弱得分、目标问题得分、学业疏离得分以及学习倦怠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存在学习兴趣问题的学生,更易出现各类其他学习问题。
二、原因分析1.学习时间过长,边际效应影响增加调查中发现,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大约为10~11个小时,而这些时间完全是接受教师的授课,15.2%的学生将造成他们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学习时间过长,18.2%的学生认为熬夜、晚睡是出现学习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表现、危害及解决策略山东省单县实验中学鹿时魁学习倦怠是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能力、体力和精力上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无法应对学习产生的压力而产生的体能和心理的疲惫。
一、中学生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1.心理压力大。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企盼,学生自身对未来的过高期望是学习产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让学生产生本能的反感。
教育部门为了提高升学率,采用各种形式向中学生要质量、要分数,最终转化为采取各种方法向学生施压,班内同学的竞争,和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也使中学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
2.个人素质。
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高有低。
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整天忙于学习,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学生,容易成为学习倦怠的群体。
3.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
它的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
因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长期的学习而看不到效果,或者看到的效果不明显,产生的成就感是很难得到体验,这样就最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的丧失。
4.过重的学习压力。
由于现在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枯燥的课堂,单调的学习,大量的作业使中学生学习负担增加,甚至丧失了个人兴趣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单元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考完试后的学生间的相互比较,人为加重了,中学生之间的竞争,迫使学生处于高负荷的学习运转中。
据调查显示,中学生人均日学习时间为9.7个小时,长时间的学习使得学生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
5.社会交往闭塞。
学校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实行“坐班制”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除了教室就是操场,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除了上课外,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机会,而且,由于学习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学生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
解析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之策
解析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之策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学、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生都会遇到。
学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因分析1.学习任务过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通常较为繁重,包括各科目的课程学习、作业完成以及考试备考等。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和厌倦,从而导致学业倦怠。
2.学习目标不明确一些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动力,产生倦怠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一些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长时间的学习无果,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倦怠情绪。
4.缺乏学习兴趣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就很容易产生学业倦怠。
缺乏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进而影响学习动力。
5.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如果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都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不良影响。
严厉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压力过大,溺爱的教育方式则会使学生缺乏自律能力。
二、应对之策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避免过度压缩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娱乐和锻炼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平衡。
2.明确学习目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以及及时反馈和总结,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3.培养科学学习方法中学生应该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习方法,如请教老师、阅读相关书籍和参加学习培训等。
4.激发学习兴趣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科兴趣班、社团活动或者参观实践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作者:韦耀阳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年第04期一、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近年来,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其中学习倦怠尤为突出,许多中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精神面貌低沉,情绪低落,身心俱疲。
由于学习倦怠,进而产生了很多其他问题,中学生厌学逃学,不仅荒废了学业,人格得不到完善发展。
为此,我们有必要清楚阐述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倦怠,但是关于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却很少。
倦怠经常产生于工作压力中,特别是那些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作者,他们需要将情感投入到对方身上(如护士、医生、教师、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等)。
随着倦怠在工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倦怠在学生学习领域中的研究。
Freubenberger在1974年首先提出倦怠的概念,认为倦怠是一种慢性疲乏症、抑郁和挫折感。
台湾学者通过对大学生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因素,产生了情绪耗竭、缺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二、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危害“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压力下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指学生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学习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有学习倦怠现象的学生在学校常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每天一想到要去学校就感到紧张、难受,甚至出现生理不适,如,食欲不佳、胃痛等;产生辍学想法,想远离学习任务;在学习方面没有成就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升学、就业感到无望。
其他表现还有:上课趴桌子睡觉,听课不专心,做笔记不认真或干脆不做笔记,不愿意写作业,课堂上不愿意发言,整天想着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等。
更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出现行为偏差问题,如,与教师顶撞、不遵守课堂纪律、在校园里脏话不断、打架、欺侮同学等。
在家表现为:读书学习时间较短,不愿意将试卷给家长看,反感家长过问学习上的事情等。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现状、箱庭作品特征及个案干预研究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现状、箱庭作品特征及个案干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初中生学习倦怠问题日益凸显。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产生厌倦、疲劳和无力感的心理状态。
学习倦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表现。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学习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任务漠不关心,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箱庭作品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通过搭建小型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表达来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
箱庭作品的特征与初中生学习倦怠问题密切相关。
首先,箱庭作品可以提供一个情景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一种自主的学习体验。
其次,箱庭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
再次,箱庭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搭建和修改模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个案干预研究是对个别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进行干预的一种方法。
通过与学生的面谈和观察,了解其学习倦怠的原因和特点,然后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方案。
箱庭作品在个案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制作箱庭作品,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具象化,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问题。
其次,通过观察和操作箱庭作品,学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再次,通过箱庭作品的制作和展示,学生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学习倦怠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箱庭作品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具有情景化、激发兴趣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倦怠问题。
个案干预研究则可以通过箱庭作品的制作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小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学习倦怠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习倦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学习倦怠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将来的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对学习活动的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和投入度降低的心理状态。
学习倦怠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的问题所导致。
当前的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升学率的提高,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封闭的教育环境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环境也对学习倦怠起到一定的影响。
社会的竞争压力、家庭的期望和过高的要求,都给学生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感到压力巨大。
此外,现代科技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和手机的使用,也使学生容易分心和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学习倦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首先,学习倦怠会削弱学生的动力和专注力,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影响到学业水平的提高。
其次,学习倦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使学生逐渐失去对知识的渴望,产生“无所谓”和“随便就好”的心态。
最后,学习倦怠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面对学习倦怠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首先,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教育方法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鼓励。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和压力,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并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
中小学生的学业倦怠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中小学生的学业倦怠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学、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这是当前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的困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问题的原因1.1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压力是中小学生学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学生们面临着各类高考、升学考试的压力,竞争激烈。
此外,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感到过度紧张和焦虑。
1.2 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也是学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学习内容的枯燥、学科之间的难度不均衡、单一的评价方式等都会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3 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高效、有效地完成学业任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同时,缺乏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也使得学生难以掌控学习进度,产生学业压力和倦怠感。
二、解决办法2.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文艺演出、科技展览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业进展,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和鼓励,传递正能量。
2.2 创设有趣的学习方式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等,增加学生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设置小组合作、讨论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3 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和习惯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例如,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记忆技巧,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复习。
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让他们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轻学业压力。
2.4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学生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和困难。
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压力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从而减少学业倦怠问题的发生。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中学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
有研究表明,约有50%的中学生出现了学业倦怠状况。
学习倦怠是指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热情不足,不敢自信,放弃学习,态度消极等情况,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并且严重影响学习发展。
学习倦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导致的。
首先,学习倦怠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学生本身的心理特征,其次是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科目的掌握程度不同。
另一方面,学习倦怠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严格要求和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等。
为了有效地帮助中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首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和应对工具,比如建立学习倦怠量表。
该量表的编制是基于大量中学生的学习经验,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学习表现及学习策略等方面,收集相应的调查数据,反映学业倦怠状况,并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进行量表编制,以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学习倦怠状况,以便准确评估学业倦怠程度,加强中学生学习动力的建设。
其次,根据量表的编制结果,要有效地提高学习动力,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习倦怠的学生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支持;家长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生活支持,形成信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学校也可以加强突出特色的课程,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调动学习动力;政府则要加大对中学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室硬件设施等。
总之,为了有效地评估学习倦怠状况,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有必要建立一套量表,以便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有效应用,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学业发展。
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五年综述及展望
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五年综述及展望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当今许多家庭及学校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一般会对学习者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效率产生影响,近年来,学习倦怠也逐渐被引起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近五年的状况及未来发展展望。
一、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近五年的状况近年来,学习倦怠研究的重点已由传统的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研究的描述性转移到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的领域。
随着认知心理学及其它多元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发生机制,并分析学习倦怠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此外,许多研究者也着重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高发的原因,以及倦怠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教学质量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许多学者着重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多种改善学习倦怠的方法。
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及心理训练等方式,已成为改善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手段。
此外,许多学校也开始采取主动措施,如开展“快乐学习”运动,鼓励学生进行兴趣研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学习方法,建立学习共同体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二、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未来研究展望今后的学习倦怠研究将以探讨从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以及实验室研究等多学科间的交叉研究为主,针对性地深入研究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相关影响,更细致全面地分析各不同学生群体及其背景因素,如性别、年级、文化背景与学校环境等上下文环境中学习倦怠的影响。
此外,发展学习倦怠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提出有效的应对政策与策略,例如通过开展心理训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法,有效提高有学习倦怠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心理健康状况。
其次,也可以提升学校教学的质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学习态度。
总之,未来的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要以系统的理论基础为依据,积极探索多元话语之间的关系,将不同学科和知识体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习倦怠研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希望本文能够引发有关研究者及有关人士深入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让学习变得有趣有乐趣,培育一代拥有理想与抱负的适应复杂性的人才。
浅析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
浅析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摘要】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学习倦怠的内涵、表现、现状和结果,并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四个层面上分析了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
【关键词】学习倦怠;后果;原因分析1.学习倦怠的内涵、表现和现状1.1学习倦怠的内涵。
倦怠(Burnt-out)是20世纪7O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弗鲁顿伯格(Herbert J.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随着工作领域中倦怠研究的深入,学习领域中倦怠研究逐步兴起。
我们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一两个小时的学习后,个体出现一些疲劳反应,是身体及大脑需要暂时休息的信号,休息好后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这是正常的身心调节过程,而不是我们今天谈到的学习倦怠。
因为心理专家认为:学生最适当的连续学习一至二小时后,必须有短时休息,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1.2学习倦怠的表现。
1.2.1行为不当。
学习倦怠的学生在行为上表现为逃避和退缩等一系列不良行为,具体表现在: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出现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逃避学习活动,对学校课业漠不关心,拒绝接纳老师,不尊重老师,我行我素,将老师视为没有感情的人,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教师等行为。
不仅如此,对同学也持多疑、妄想的态度,很少与同学接触,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或有敌对心理。
1.2.2常感疲惫,情绪低落。
处于学业倦怠状态下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有一种无助感,自信心不足,对学习冷漠、悲观;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在学习情绪上表现为容忍度低、性急易怒、沮丧颓废。
这种倦怠心理状态若长期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退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严重损害。
1.2.3自我成就感降低。
学习倦怠会导致学生的自我成就感降低。
浅析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 (3)
浅析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摘要学生学习倦怠是教育领域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学生学习倦怠的多种原因。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学生学习倦怠,教育问题,原因,解决方案引言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和缺乏兴趣,这种情况在很多学生中普遍存在。
学生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了解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在不同年龄段和学校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的一些特点是:1.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学科知识产生抵触心理。
2.学习压力沉重: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加,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
3.缺乏目标和规划: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缺乏自我激励的能力。
4.网络和手机依赖:现代学生普遍面临网络和手机的诱惑,他们容易受到社交媒体、游戏等的干扰,无法抵御外界诱惑。
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复杂多样,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原因:1.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不符,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2.教学方法单一:学校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3.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产生重要影响,一些家庭可能对学习缺乏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4.社会压力: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包括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这些压力可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感。
解决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措施针对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胡炀冯文全学习倦怠研究是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热点问题。
国外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指的是因长期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的精神损耗,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呈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目前国内对于学习倦怠性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
杨丽娴和连榕等人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后,提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逃避学习的行为”。
此概念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来的,强调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学习倦怠是介于厌学和乐学之间的一种可调状态。
适当引导,学习倦怠状态可以进化为乐学状态;任其发展,学习倦怠状态则会退化为厌学状态(见表一)。
学习倦怠作为一种长期的负性应激形式,会损害学生健康。
可能会导致学生非确定性的生理紧张症状,如头痛、恶心反胃、肌肉酸痛和过度疲劳,还可能引发溃疡和肠胃疾病等。
学习倦怠还会引发心理症状,使个体感到压抑、愤怒和沮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神不宁,还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之类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对中学的调查显示,学习倦怠状态在中学生中也有所表现,且呈扩散趋势。
因此对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维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促进其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表现及特征中学生学习倦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学习时经常感到疲劳,精神萎靡不振。
课堂上表现为精力不足,不听讲,甚至睡觉,表现出疲劳状态;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不思考问题,不愿提出问题供自己钻研、解决,更不去请教同学和老师,总是依赖老师在书上指明要记的内容、给出的答案,自己再按照这些内容和答案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并对学习产生冷漠感,三天两头请病假、事假,逃避测验、考试,更想逃避上课,即使考试也是胡乱做做,快速交卷,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产生厌倦感,对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
(二)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
初中学生学业倦怠研究
初中学生学业倦怠研究导言:近年来,随着中学教育的普及,初中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日益增多。
学业倦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初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学业压力初中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巨大,教学大纲涵盖内容众多且要求日益提高。
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备战升学考试,这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缺乏学习兴趣许多初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功课抱有负面态度。
他们可能认为学习无趣,觉得学校教育离生活太远,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不容忽视。
父母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此外,家庭不良关系或父母忽视学习也可能是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四、学校氛围学校的教育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
如果学校注重应试教育,忽略学生的兴趣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
五、缺乏目标和动机一些初中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不知道自己为何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奋斗的动力,容易出现学业倦怠现象。
六、缺乏学习方法初中学生可能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没有学会如何组织学习时间、阅读技巧以及记忆方法等,可能会使学生觉得学习很难,从而产生倦怠心理。
七、社交压力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面临着与同学之间的社交压力。
与同学的比较、师生关系、人际关系问题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进而影响他们对学业的投入程度。
八、心理问题学业倦怠往往与学生的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自卑、焦虑、抑郁等问题而无法专注于学习,从而出现学业倦怠。
九、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对于解决学生学业倦怠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而老师则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的探究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的探究摘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倦怠”这一心理现象,但是,研究比较多的是“职业倦怠”、“工作倦怠”等现象,事实上,由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广大中小学生成了当今心理压力较大的人群之一。
快节奏、高竞争、超负荷的紧张学习,让学生产生疲劳倦怠。
因此“学习倦怠”成为当前中小学生的一个普遍心理现象。
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体制中,学校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作息制度等都围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学生缺少必要的活动时间。
不少地方以智育的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往往造成学生的体质下降,近视率升高,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再加上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强度、激烈的升学压力和家长的期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身体方面承受着严重的负荷。
因此,生理耗竭反应的是在长期紧张的学习过程,学生生理能量和物质供应无法维持学习所需的能量和物质的消耗,导致的生理疲劳现象,是学习负荷对学生生理特征的影响。
所以本文就其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其应策做一些探究。
关键词:倦怠,中小学生,学习,学习倦怠一、中小学生学习的倦怠现象1.倦怠的定义倦怠(burnout)这一说法始见于一些文学作品的描述,包括疲劳、理想的破灭以及热情的丧失等现象(Maslach, 2001)。
经过多年的发展,倦怠的研究不断地走向深化,倦怠的概念扩展到了各种职业。
倦怠现象不仅存在于职业人士之中,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很严重,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有关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已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所涉及。
2.“学习倦怠”及其特征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用职业倦怠的概念,其中以Freudenberger (1974)和Maslach (1982)的倦怠定义被引用得最多。
RickLow (2001)提出,当学生无法有效的应对压力——学校资源不够或是朋友不帮忙时,学生就会觉得空虚、精力被耗尽,就会出现倦怠。
“学习倦怠”是介于“厌学”和“乐学”之间的一种可调状态,引导好了,“学习倦怠”状态可以进化为“乐学”状态;引导不好,“学习倦怠”状态可以退化为“厌学”状态。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此表暂未找到无计分和常模)一、简介学习倦怠的概念是从工作倦怠引申而来,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表现为:①精力耗损、情感耗竭。
②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学业持负面态度。
③个体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或者没有效能感。
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倦怠包括身心耗损、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
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焦虑、抑郁等症状存在相关。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以 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为基础,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涉及个体身心耗损、对学业的态度以及学习低成就感几方面的情况。
二、内容及实施方法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身心耗损、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共16个条目。
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记5分,“有点符合”记4分,“不太确定”记3分,“不太符合”记2分,“很不符合”记1分。
部分条目反向记分。
三、信效度正式样本是从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省的初中、高中各年级抽取3个重点班与3个非重点班,大学生为广东省的高校学生。
其中初一408人,初二333入,初三282人,高一417人,高二378人,高二398人,大一83人,大三49人,大四125人,各年级男女比例相当。
项目分析:对16个问卷项目进行高低分组独立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青少年学习倦怠问卷的16个项目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表明这些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
信度: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3个群体在学习倦怠的3个总分上及倦怠总分上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对湖南涟源市某中学初一90人进行重测,重测间隔时间为1个月。
重测信度系数在~。
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初中生进行结构分析。
球形检验结果表明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进行转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1期2009年2月健康研究Hea lth R e se archVo l .29No .1Feb .2009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胡 俏(),女,浙江永康人,硕士,讲师。
在金华地区三种中学生群体中的学习倦怠状况胡 俏(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浙江永康321300)摘要:目的 调查金华地区三种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城市中学,农村中学,民办中学)。
方法 使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在金华地区的城市中学、农村中学和民办中学的926名学生中进行施测。
结果 多元方差表明三种学生群体在学习倦怠四因子上有显著差异。
结论 农村中学学生在学习的低效能感、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其他两类学校。
民办中学学生情绪耗竭高于其他两类学校并且与城市中学一样在生理耗竭显著地高农村中学学生。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倦怠;金华地区;三种中学生群体;倦怠状况中图分类号:G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894(2009)01-0050-03A Sur vey of studen t burnout i n thr ee h i gh schoolstuden t groups of J i n hua a reaHU Qia o(Yo ngkang N ursing School of Zhejia ng P rovi nce,Yongk a ng,Z hejiang 321300,China )Ab stra ct:O b ject i ve To survey student burnout in three hi gh sch ools (an urban high s chool,a rura l high school and a p rivate high sch ool )st udent gr oups in J inhua a rea.M ethods A survey of 926students wa s conduc ted using a student burn out que stionnaire .Resu lts A multivariate ana lysis of va ri ance indica t ed that leve ls of burnout had signifi cantdifferences in a ll four factors among the three student group s .C onc lusi on The rura l hig h school st udents had a l owe r lea rning eff i c iency and a more alienated re l a tionshi p bet 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an the othe r students .T he priva t e high s chool students had the highe st scores in emotional exhaustion among the t hree student gr oups .I n additi on,both the private high sch ool students and t he urban high school students had a higher s core in physical exhausti on than the rura l one s .Key wor ds:the hig h s chool student;Student burnout;J inhua A rea;three student grou p s 虽然国内外倦怠研究主要在职业群体中进行,学生不是从业人员,且没有职业,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他们的核心活动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成一种“工作”。
即,他们从事的是一种结构化、强制性、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如上课、做作业,考试、升学等[1]。
作为一种类似于工作的现象,倦怠同样存在于学生群体之中。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考察在不同的学生群体(城市中学,民办中学和农村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
:2008-12-2:1971-1 对象与方法1.1 被试 中学生被试选自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一所城市中学(永康二中)、一所农村中学(永康荷园高级中学)和一所民办中学(明珠中学),采取随机整群取样,发放问卷978份,收回有效问卷926份,回收率为94.68%。
其中城市中学363人,农村中学183人,民办中学380人。
1.2 研究工具 《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The H igh School Student B urnout Q uesti onnaire,HSS B)由胡俏等人编制[2],共21题,包括有四因素:情绪耗竭(6题);学习的效能感(5题);师生疏离(4题);生理耗竭(4题)。
问卷采用五点记分制,其中学习的效能感为反向记分,即学习的效能感的分值越低,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使用SPSS11.0进行分析。
2 结 果2.1 三个独立样本的各因子的相关和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 结果表明,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其中,情绪耗竭和学习的效能感之间的相关从0. 14到0.55,情绪耗竭与师生疏离的相关从0.54到0.55,情绪耗竭与生理耗竭的相关从0.43到0.48,学习的效能感与师生疏离的相关从0.15到0.39,学习的效能感与生理耗竭的相关从0.13到0.31,师生疏离与生理耗竭的相关从0.41到0.48。
三个独立样本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表明,情绪耗竭从0.80到0.89,学习的效能感从0.70到0.79,师生疏离从0.68到0.72,生理耗竭从0.70到0.74。
2.2 三个独立样本在学习倦怠四因子上的差异性检验 以学生群体作为自变量,学习倦怠的四个因子作为因变量使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 VA)考察在三个学生群体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三个学生群体在学习倦怠各因子的平均水平上有显著性变化(F(2,925)=9.388,p<0.01)。
使用单变量变异数分析发现三个学生群体在四个因子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表1 三个独立样本在学习倦怠四因子上的差异性检验城市中学(N=363)平均数标准差农村中学(N=183)平均数标准差民办中学(N=380)平均数标准差F情绪耗竭16.605.1518.367.9418.914.9815.87333学习的效能感14.603.5816.114.8814.133.5220.85333师生疏离8.582.939.183.849.152.614.053生理耗竭10.163.448.983.6910.723.1916.20333注:3p<0.05;33p<0.01;333p<0.001 使用P OST2HOC LS D对三个学生群体在各因子上的平均分差异性进行成对检验,结果发现:在情绪耗竭因子上,农村中学和民办中学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城市中学(p<0.01和0.001),农村中学和民办中学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学习的效能感因子上,农村中学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城市中学和民办中学(p< 0.001),城市中学和民办中学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师生疏离因子上,农村中学和民办中学均稍高于城市中学(p<0.05);在生理耗竭因子上民办中学显著地高于其他两类中学(p<0.001和.05),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相比又有显著性差异(p<0.001)。
3 讨论和分析本研究表明三种学校类型在学习倦怠四因子平均得分存在差异。
其中,农村中学学生在学习的效能感因子、师生疏离因子上,得分普遍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学校。
民办中学学生在情绪耗竭因子平均得分最高(Mean=18.91)。
在生理耗竭因子上民办中学、城市中学显著地高于农村中学。
很多研究认为生活在贫穷地区的青少年会面临着很多不利的障碍,例如:暴力、教学质量差的学校、有限的就业机会和不良的健康保障等[3]。
生活在这些压力环境中,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胡军生等人[4]使用SC L290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刘敏岚,李东斌对577名城乡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农村中学生在抑郁和心理不平衡因子上得分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5]。
农村学生的情绪耗竭和学习低效能感偏高,有很多原因存在首先由于浙江省地少人多,单靠农业收入很难维持15 第1期胡 俏:在金华地区三种中学生群体中的学习倦怠状况:正常家庭生活,政府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重点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因此很多家长双双外出打工或者是做生意,子女由祖辈照顾,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
其次有些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因此造成很多农村的学生缺乏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中学的升学率与城市中学相比总是差强人意,另外国家指令性的扩大高校的招生,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急速上升,造成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很多农村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的念头,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产生了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赚钱的念头。
因此,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方面影响,农村学生的抱负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学生,学习的效能感偏低、情绪耗竭严重。
叶苑(2001)[6]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测量工具,对贵州省1522名农村和城市中学生进行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
在很多对社会2情绪功能和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发现,师生关系与学生情绪和行为影响有密切联系。
[7]一些研究也发现,有着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学生更容易出现不良的师生关系。
[8]农村学生在师生疏离因子上得分较高,有很多原因存在。
除了对学习的认识偏差,疏离学业的同时,也疏离了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教师之外,可能与现阶段农村中学的教育状况有关。
目前城乡的差异导致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政府对城市中学的政策偏向和经济优惠条件不仅导致城乡中学在硬件设施上的差异、也造成优秀教师纷纷涌向城市,形成师资力量“一边倒”。
留下的农村教师大多教育观念普遍比较滞后,教育方法单一,对待学生的态度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自尊心严重挫伤。
再加上很多农村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观念本身存在着偏差,所以对整天督促他们学习的教师表现出疏远。
城市中学比农村中学的升学观念更强,教学相对抓得更紧,学习任务更重,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比农村学生要多,学习压力也较大,很多城市的学生除了完成课内作业以外,还要应付大量的课外学习和各种补习,造成生理上的损耗比农村中学学生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