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的编制

合集下载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2)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2)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概述】学习倦怠的概念是从工作倦怠引申而来,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表现为:①精力耗损、情感耗竭;②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忱逐斯消失、对学业持负面态度;③个体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或者没有效能感。

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倦怠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

研究发现学习倦息与熊虑、抑部等症状存在相关。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以Maslach工作倦息向卷为基础,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倦息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涉及个体身心耗竭、对学业的态度以及学习低成就感几方面的情况。

【内容及实施方法】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共16个条目。

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记5分,“有点符合”记4分,“不太确定”记3分,“不太符合”记2分,“很不符合”记1分。

部分条目反向记分。

【测量学指标】正式样本是从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省的初中、高中各年级抽取3个重点班与3个非重点班,大学生为广东省的高校学生。

其中初一408人,初二333人,初三282人,高一417人,高二378人,高三398人,大一83人,大三49人,大四125人,各年级男女比例相当。

项目分析:对16个向卷项目进行高低分组独立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青少年学习倦息向卷的16个项目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表明这些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41~0.66。

信度: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3个群体在学习倦息的3个维度及倦息总分上的内部-致性信度系数在0. 689~0.858,对湖南涟源市某中学初-90人进行重测,重测间隔时间为1个月,重测信度系数在0.606~0.732。

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初中生进行结构分析。

球形检验结果表明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进行转轴。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压力的增加,教师工作倦怠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编制一个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提供有效的工具。

本文将教师工作倦怠定义为: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和情感耗竭的状态下,逐渐产生的消极情感和行为反应。

包括对工作的热情消失、对同事和学生失去关心、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下降等症状。

为了有效地测量教师工作倦怠,需要设计一个包含这些症状的量表。

本文编制了一个包含20个题目的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

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以测量教师工作倦怠的五个方面:情绪耗竭、工作冷漠、工作负荷、人际关系疏远和自我成就感降低。

还设计了两个反向计分的题目,以防止被试者对题目进行一致性回答。

然后,我们对量表进行了试测和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中学教师的数据,我们发现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因素分析,我们发现量表可以有效地测量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的五个方面。

我们还探讨了教师工作倦怠与一些重要变量的关系,例如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承诺等。

接下来,本文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根据试测结果和反馈意见,我们对部分题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以提高量表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我们还增加了两个反向计分的题目,以防止被试者对题目进行一致性回答。

在修订完善后,我们再次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发现量表在信度和效度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根据所得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的论文。

在论文中,我们详细阐述了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编制和应用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来应对这一问题。

我们发现,教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工作负荷和角色冲突。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应对措施,例如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优化教师的工作负荷、提供心理支持和培训等方式来降低教师工作倦怠的程度。

学习倦怠感点查

学习倦怠感点查
倦怠量表调查 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调查 学习倦怠量表
个人信息部分 姓名 性别 年级 所在学校 所在班级 所在班级人数
问卷部分 一、 下面总共有 16 项描述,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您身上发生的频率。 如果您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或体会,请选择 0;如果您曾经有这种想法或体会,请选择合适 的数字。
0 从不 1 极少 一年几次或更少 2 偶尔 一月 1 次或更少 3 经常 一月几次 4 频繁 每星期 1 次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目前的学业和课程让我感觉很乏味,学习提不起精神来。 一整天学习下来,我感觉精疲力竭。 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学习时,我感觉很累。 学习的压力很大,我感到力不从心。 每天的上课、学习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 自从选考政史,我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和最初进校时的兴奋相比, 我现在不那么喜欢目前的学习了 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关心。 我总是被动地去学习或完成作业。 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我有时会逃课去做其它事情, 如睡觉、 上网、 打球、 购物等。 网络游戏或聊天对我的吸引力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无心向学。 我的作业都是靠抄袭完成的。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成绩总上不去,对学习失去兴趣 学习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到学习很无奈。 学习节奏太快,总是跟不上进度,学习也没了热情。 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 我在面对学习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 我觉得目前的学习太辛苦了。 我觉得的我的学习毫无价值,在学校里主要是父母的意愿。 我能有效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当独立完成学习上的一些事情时,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觉得我自己选考的学业学习很有价值。 我自信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5 非常频繁 每星期几次 1 2 3 4 6 每天 5 6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学习倦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因此,编制一份有效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在编制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之前,需要对青少年学习倦怠的症状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学习倦怠的特点。

其次,在编制量表时,应该考虑到量表的可靠性和效度,以确保量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编制量表时,应该考虑到量表的可操作性,以确保量表的实用性。

在编制量表时,应该考虑到量表的内容,以确保量表的准确性。

量表的内容应该包括青少年学习倦怠的症状,如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能力下降、学习焦虑增加等。

此外,量表的内容还应该包括青少年学习倦怠的原因,如家庭环境不良、学习压力过大、社会环境不良等。

在编制量表时,应该考虑到量表的结构,以确保量表的可操作性。

量表的结构应该包括量表的题目、量表的答案和量表的分数。

量表的题目应该清晰明了,答案应该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分数应该能够准确反映青少年学习倦怠的程度。

最后,在编制量表时,应该考虑到量表的评分标准,以确保量表的准确性。

量表的评分标准应该根据青少年学习倦怠的程度,将量表的分数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更好地评估青少年学习倦怠的程度。

总之,编制一份有效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编制量表时,应该考虑到量表的内容、结构和评分标准,以确保量表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青少年学习倦怠的程度,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帮助。

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

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

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一、概念界定1 倦怠的概念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于上世纪70年代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迅速引起很多学者的兴趣,成为一时的研究热点。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伯格(Freudenberger)发表了一篇名为“Staff Burnout”的文章采用“倦怠”一词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投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并最早将“倦怠”的概念具体。

这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倦怠的研究,因此,人们通常认为Freudenberger是倦怠研究的开创人。

2学习倦怠的概念随着倦怠问题在工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很多学者开始了倦怠在学生学习领域的研究。

1981年Pines和Katry在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并首次提出了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①,其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现象。

台湾学者(杨惠贞, 1998) 对学习倦怠做了如下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倦怠、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杨丽娴(2004)等人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现象就是学习倦怠。

甘怡群(2007)等人认为,学习倦怠是由于长期的课业压力而引起的心理综合症状,主要表现为学生感到精疲力竭,对待学习玩世不恭,学习效率明显降低。

有的学者(茅育青,2007)将学习倦怠定义为是一种消极的萎靡不振的身心状态,是乏力、焦虑、厌倦、冷漠、消沉、郁闷、悲观等的综合反映。

从上面可以看出,国内的学者更注重从心理角度来看待学习倦怠。

由于学习倦怠的提出是从倦怠的概念中延伸过来的,因此各个学者对学习倦怠的研究也围绕着倦怠的三个基本成分(情绪耗竭、乏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 而展开。

学习倦怠量表

学习倦怠量表

WLEIS (Wong and Law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2002)量表,此表由Wong 和Law(2002)开发,并在后续实证研究中得到了良好验证。

量表将情商分为四个维度考察:自我情感评价、对他人的情感认识及评价、情绪控制和情绪运用。

此量表具有非常好的信度与效度。

情绪智力的部分测量条目
代码条目模型变量
1. 通常我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某些感受。

自我情感评价
7. 当我愤怒时,我通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

情绪控制
9. 我通常能为自己制订目标并尽量完成这些目标。

情绪运用
15. 我能很敏锐地洞悉别人的感受和情绪。

对他人的情感认识及评价
、。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1.学习模式单一,学习时间过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

当前教学还是遵循着这样一个程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命题测验—学生应试;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学方法改进了,课堂活跃了,讨论多了,但讨论还是教师限定题目和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讨论并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在这样一个被动模式下,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其趣味性也比较有限,更何况大多数课堂教学仍是满堂灌,学习缺乏新鲜感,探索欲望降低。

2.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当前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者虽有大量增加,但又转向另一个极端,把课上得花里胡哨,给学生带来的是更多的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但在热热闹闹的45分钟后,学生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把知识又还给了老师。

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即学生对学习成败的态度问题,学生的学习当然存在成功与失败,但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经常看到的是学习中的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时就会降低学习热情,丧失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的自信心。

4.意义障碍与逆反心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头脑中己形成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对成人某些要求的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甚至对知识和要求有心理抗拒,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未考虑学生的动机,常在教学中把学生不存在的动机强加于他们身上。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预防对策:1学生设立明确学习目标明确的目标即要具体,远大的目标对初中生来说起不到积极的作用,适当的目标即难度要合适,这样的目标学生力所能及,容易受到强化。

2适时的赏罚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即时给予鼓励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

对于学习不认真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要必要地进行惩罚,但该“惩罚”要恰如其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内心里接受,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产生逆反心理。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近年来,随着教育设施的改善,学习氛围的改善和学习成绩的提升,中学生的学业倦怠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学业倦怠有关的量表编制是深入探讨学业倦怠及其它相关研究,进行有效管理和干预措施的重要途径。

在这里,本文旨在对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其量表编制进行论述,以推动学业倦怠的研究及改善工作。

中学生的学业倦怠是指在学校学习活动中出现的持续性的低热情、低动机及低积极性等反应。

其特征表现为减少或不能参加学习活动、记忆力不持久、易被干扰及兴趣不足。

这种学习情绪可能引起学生学业失去动力,失去对学校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甚至破坏学习的过程。

学业倦怠的编制量表,旨在考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状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业倦怠状况,并为其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大多数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主要基于学术成就、学习行为和学习情况三个方面,包括学业倦怠的程度、学业选择动机、学习目标等。

更详细地说,这些量表编制始终围绕“学业倦怠”这一主题,包括诸如上课状态、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各种视角,从而有效地考察学业倦怠状况。

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首先,必须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编制量表,同时应收集、保存和分析相关研究资料,以更好地了解量表的实际意义。

其次,编制量表时还需关注有效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专业技术细节。

此外,量表的校核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要求对量表进行检查,以确保量表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学习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因为它能有效帮助人们了解学业倦怠的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干预措施,进而有效解决学习倦怠状况。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关于学业倦怠的量表编制是否足够客观、系统,以及量表的具体选项是否足以反映学业倦怠状况。

为此,学术界有必要继续探索,深入研究学业倦怠及其量表编制,制定出更科学、更客观、更灵活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以更好地指导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改善和管理工作。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问卷编制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问卷编制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问卷编制
编制学习倦怠的问卷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学生的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了解学习倦怠的程度,编制学习倦怠问卷可以更好地对孳习倦怠进行调查和监测。

学习倦怠问卷是以问题和答案形式构成的,用于反映受访者在学习倦怠上的涉及程度。

首先,要确定学习倦怠的问题,比如:学习态度是否变得越来越消极?考试成绩是否有所重着?家庭作业是否越来越迟?学习中是否容易分心?是否对学习变得厌烦?课堂上是否容易犯困?
然后,确定问卷的答案,一般采用多项选择形式,比如“十分符合”,“基本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的回答方式。

一般来说,回答的详细程度由简单到复杂,最多可以选择10到15个答案,以便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对学习倦怠的程度。

此外,在编制学习倦怠问卷时,还应该注意保持专业和权威性,仅问有关学习倦怠的问题,回避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注意消除个人的差异,例如:年纪,家庭经济状况,性别等。

同时,考虑到收集的数据质量,应尽可能采用短小的问题,让受访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问卷。

编制学习倦怠问卷是一种以问题和答案形式,把受访者在学习倦怠上的涉及程度反映出来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认识学习倦怠,定制更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和更有益。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此表暂未找到无计分和常模)一、简介学习倦怠的概念是从工作倦怠引申而来,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表现为:①精力耗损、情感耗竭。

②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学业持负面态度。

③个体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或者没有效能感。

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倦怠包括身心耗损、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

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焦虑、抑郁等症状存在相关。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以 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为基础,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涉及个体身心耗损、对学业的态度以及学习低成就感几方面的情况。

二、内容及实施方法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身心耗损、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共16个条目。

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记5分,“有点符合”记4分,“不太确定”记3分,“不太符合”记2分,“很不符合”记1分。

部分条目反向记分。

三、信效度正式样本是从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省的初中、高中各年级抽取3个重点班与3个非重点班,大学生为广东省的高校学生。

其中初一408人,初二333入,初三282人,高一417人,高二378人,高二398人,大一83人,大三49人,大四125人,各年级男女比例相当。

项目分析:对16个问卷项目进行高低分组独立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青少年学习倦怠问卷的16个项目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表明这些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

信度: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3个群体在学习倦怠的3个总分上及倦怠总分上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对湖南涟源市某中学初一90人进行重测,重测间隔时间为1个月。

重测信度系数在~。

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初中生进行结构分析。

球形检验结果表明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进行转轴。

关于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前因变量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前因变量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前因变量的研究摘要: 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变量主要有学习负荷、不足奖赏、公平感的缺失、自我效能感的缺失、自我评价的偏离、缺乏控制和班级学习氛围等。

其中, 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习负荷,其他依次为不足奖赏、公平感的缺失、自我效能感的缺矢、自我评价的偏离、缺乏控制和班级学习氛围。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形成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倦怠;前因变量一、引言近年来,对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研究已成为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所谓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上的耗损,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的态度冷漠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好而对学校课业持消极态度的一种现象。

学习倦怠的结构与测量、前因变量、结果变量是学习倦怠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

马斯勒其和雷特综合已有研究,提出了产生倦怠的六项来源,即工作负荷、不足奖赏、团体破裂、缺乏公平、价值冲突和缺乏控制。

学者布兰科·史利文通过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发现, 六个变量在学校情境下同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

对于中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尚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一般都是在环境、社会和家庭中寻找比较笼统的变量,这极容易引发倦怠心理预防措施研究方向不明等一系列问题。

笔者立足于当前新课改的社会背景,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前因变量进行探索与研究,并进一步了解影响学习倦怠的各因素所占的权重比例。

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生学习倦怠前因变量问卷的编制本研究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收集学习倦怠前因变量项目,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文献综述。

对学习倦怠的前沿理论及实证研究文献,特别是对有关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收集具体的有关倦怠、学习倦怠和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和条目。

第二,访谈和问卷调查。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中学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

有研究表明,约有50%的中学生出现了学业倦怠状况。

学习倦怠是指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热情不足,不敢自信,放弃学习,态度消极等情况,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并且严重影响学习发展。

学习倦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导致的。

首先,学习倦怠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学生本身的心理特征,其次是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科目的掌握程度不同。

另一方面,学习倦怠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严格要求和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等。

为了有效地帮助中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首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和应对工具,比如建立学习倦怠量表。

该量表的编制是基于大量中学生的学习经验,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学习表现及学习策略等方面,收集相应的调查数据,反映学业倦怠状况,并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进行量表编制,以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学习倦怠状况,以便准确评估学业倦怠程度,加强中学生学习动力的建设。

其次,根据量表的编制结果,要有效地提高学习动力,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习倦怠的学生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支持;家长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生活支持,形成信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学校也可以加强突出特色的课程,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调动学习动力;政府则要加大对中学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室硬件设施等。

总之,为了有效地评估学习倦怠状况,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有必要建立一套量表,以便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有效应用,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学业发展。

中学教育研究报告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策略

中学教育研究报告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策略

中学教育研究报告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策略学业倦怠是许多中学生常面临的问题,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身心健康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原因分析(一)学习环境压力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通常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包括来自学校、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期望与要求。

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使得一些学生感到无法胜任。

老师的评价和期望也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压力。

此外,家长过度的期望也会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但是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目标不清晰,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高,或者缺乏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导致对学习的动力逐渐消退。

(三)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没有掌握好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可能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经常拖延学习或者效率低下。

同时,一些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考试的要求理解不透彻,无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复习策略。

(四)心理健康问题学业压力过大也容易引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出现学业倦怠的情况。

二、干预策略(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关注学生成绩以外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兴趣班、社团活动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家长和社会可以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减少对学习成绩的过度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二)激发学习动力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采用有趣生动的教学方式,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引言:中学生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未来发展。

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是三个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

了解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决策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

一、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能力表现的自我评价,它体现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和对学习任务的掌控能力。

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认知能力、动机能力和情绪能力。

认知能力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动机能力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和决心;情绪能力指学生在学习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中学生学习压力中学生学习压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

外部压力主要包括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如学校教育制度、功课安排和家庭期望等;内部压力则是指学生内心对学习任务的要求和对自身表现的期待。

学习压力过大会导致学生心理和身体上的负面反应,例如焦虑、紧张、睡眠障碍等,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

三、中学生学习倦怠中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学习动机下降,表现出学习冷漠、消极和抗拒。

学习倦怠包括认知倦怠、情感倦怠和行为倦怠。

认知倦怠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放弃和逃避的心态;情感倦怠指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负面情绪,如厌烦、无聊和恶心等;行为倦怠指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的关系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是中学生学习中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具有调节作用。

2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2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概述 学习倦怠的概念是从工作倦怠引申而来,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学习相关的心 理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①精力耗损、情感耗竭;②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学业持负 面态度;③个体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或者没有效能感。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倦怠包括身心耗竭、学 业疏离和低成就感 3 个维度。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焦虑、抑郁等症状存在相关。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于 2007 年编制,该量表以 Maslach 工作倦怠问卷为基础,可对青 少年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涉及个体身心耗竭、对学业的态度以及学习低成就感几方面的情 况。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身心耗竭分量表:包括 2、5、8、12 共 4 个项目,这些项目反映的是个体在学习后的感受,以及由于 学习而导致的耗竭、疲劳状况。 学业疏离分量表:包括 3、6、9、10、13 共 5 个项目。这些项目反映了个体对学习的一种负面的态度。 低成就感分量表:包括 1、4、7、11、14、15、16 共 7 个项目。这些项目反映了个体在学习方面比较低的 个人成就感。 反向记分条目为 1、4、7、14、15、16 共 6 个项目。 所有 16 个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分,反映了被测者学习倦怠的总体状况。由于该量表刚完成编 制工作,实际应用效果尚有待后续研究的检验。
1.我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 2.最近感到心里很空,不知道该干什么。 3.我学习太差了 ,真想放弃。 4.我能够经常达到自己的目标。 5.—天的学习结束,我感觉疲劳之极。 6.我觉得自己反正不懂,学不学都无所谓。 7.当学习时,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8.最近一段时间,我常常感觉到筋疲力尽。 9.学习方面,我体会不到成就感。 10.我觉得学习对我没有意义。 11.我能够很好地应付考试。 12.在学校,我经常感到筋疲力尽。 13.我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学习。 14.我能有效地解决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5.我总是能够轻松应付学习方面的问题。 16.我很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学习倦怠现象也日益凸显。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其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探讨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构建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学习倦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本研究将探讨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不同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对三者关系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1. 问题的提出:探讨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结构模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学业的繁重,还来自家庭、社会以及自身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等心理状态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结构模型,以期为改善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和取得学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

学习压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包括来自外部的期望和要求以及自身对学业的担忧和紧张。

学习倦怠则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如缺乏兴趣、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等。

当前,关于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结构模型尚不清晰。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技术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内在结构模型,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初步编制

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初步编制

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初步编制吴艳,戴晓阳,张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摘要】目的:编制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

方法:以Maslach的三因素理论(心身衰竭、玩世不恭、低效能感)为基础编制问卷,并在两个样本(n=573)中分别施测,计算问卷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结果:项目的鉴别度指数在0.301 ̄0.482之间,同质信度系数在0.756 ̄0.890之间,第一个样本(n=266)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16个项目负荷三个主要因素,第二个样本(n=307)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符合三因素模型。

用MBI-SS作效标,与本问卷总分及维度分相关在0.550 ̄0.847之间,其它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结论: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测量。

【关键词】学习倦怠问卷;初中生;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G4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7)02-0118-03DevelopmentoftheStudentBurnoutInventoryfor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WUYan,DAIXiao-yang,ZHANGJingNormalSchoolof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6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developtheStudentBurnoutInventoryfor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Methods:OnthebasisofMaslach’sthreefactorsburnoutmodel(exhaustion,cynicism,andreducedefficacy),theBurnoutInventoryforStudentwasbeendevelopedandadministeredtotwodifferentsamples(n=573)totestthereliabilityandvalidity.Results:Thediscriminatedindexwere0.301 ̄0.482andtheαcoefficientswas0.756 ̄0.890.Athreefactormodelhasbeenshownby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basedonthefirstsampleanddemonstratedby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onthesecondsample.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swere0.550 ̄0.847betweenthisinventoryandMBI-SS.Conclusion:Reliabilityandvaliditymeetwiththeneedofthepsychometricsstandard.【Keywords】Burnoutinventoryforstudent;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Reliability;Validity通讯作者:戴晓阳工作倦怠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已有研究证明倦怠与各种功能紊乱相关,如身体衰竭、失眠及吸毒和喝酒等[1]。

中学生学习倦怠自评量表

中学生学习倦怠自评量表

中学生学习倦怠自评量表亲爱的同学:您好!这是一份关于中学生学习方面的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代中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您的回答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依据,也将对中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帮助!请花费一点宝贵时间,仔细阅读题目后按您的实际情况作答!本调查结果仅作研究使用,问卷不需记名,答案也无所谓对错,您的任何答案都不会对你有不良影响。

因此,您无需有任何顾虑,只要按您的实际情况真实作答即可!谢谢您的合作!一、你的个人资料(请划“√”选择或填写)1、性别:①男②女2、出生年月:年月3、年级:①七年级②八年级③九年级④高一⑤高二⑥高三4、学校:。

5、是否留守学生(即父、母中至少有一人经常在外地工作,或在外地工作半年以上):①是②否6、您现在主要和什么亲属住在一起:。

7、是否独生子(女):①是②否8、是否班干部:①是②否9、家庭经济状况:①很好②一般③较差10、您现在的学习成绩:①优秀②中上等③中等④中下等⑤很差11、你认为自己现在学习倦怠的情况是:①没有②有些③经常④严重二、学习倦怠自评量表请根据以下每句话与您符合的程度,在相应的“□”内划“√”,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或漏选。

从未很少有时常常总是1、对于作业,即使我努力思考还是不会做的………………………□□□□□2、读书能够使我获得他人的尊敬…………………………………□□□□□3、我对老师的话感到不信任………………………………………□□□□□4、这段时间总觉得这不舒服,那不舒服…………………………□□□□□5、我已经习惯了考试成绩差………………………………………□□□□□6、我觉得老师把分数看得比人重要………………………………□□□□□7、我在学习上很懒散………………………………………………□□□□□8、我看到老师总是躲得远远的……………………………………□□□□□9、学习让我精神振奋………………………………………………□□□□□10、学习让我感到腰酸背痛………………………………………□□□□□11、我上课老是打瞌睡……………………………………………□□□□□12、老师对我有某种成见,总是看我不顺眼……………………□□□□□13、我的身体不如从前那么好了…………………………………□□□□□14、每次考试我总有一种应付一下就算了的感觉………………□□□□□15、我觉得学习能使我的潜能得到发挥…………………………□□□□□16、我的学习问题很多,但我已经越来越无所谓了……………□□□□□17、我的睡眠越来越差……………………………………………□□□□□18、当我读书时就忘记了一切烦恼………………………………□□□□□19、作业做不完,我已经无所谓了…………………………………□□□□□20、我想到今天学习了很多知识,就感到心情愉悦………………□□□□□21、课本从发下来后,我很少翻它…………………………………□□□□□亲爱的同学:您们好!这是一个关于学习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4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编制Design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Origin Questionnai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y Model姓名:石晶指导老师:郑子健副教授张又新教授学科专业: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心理测量与人才测评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年3月1、问题的提出目前学习倦怠研究才起步不久,基本上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很少有研究涉及到中学生的学习倦怠。

这可能是由于在西方国家,中学生的学习相对轻松自由,而大学则是“宽进严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故倦怠状况更为严重。

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异,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轻松、学习压力小,而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情况不容乐观,这仅从教委的“减负”指示中就可见一斑。

中学生与大学生在个体发展和成熟程度、要承担的学业任务、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若简单地套用对大学生的相关研究结果放在中学生群体上是不科学、不妥当的。

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倦怠状况和成因进行探讨,尤其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更应多加关注,以免对他们的将来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中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还处在探索阶段,其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还不明朗,因此对其成因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同时,目前国内外还鲜有专门针对中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结构编制的问卷,以致学习倦怠的成因难以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价,阻碍了学习倦怠的研究进展,因此,编制本土化结构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问卷就显得尤为重要。

2、文献综述2.1学习倦怠的定义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于倦怠的研究多集中于工作倦怠领域,特别是针对那些服务性行业的从业者。

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产生倦怠感,从而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Pines&Karf,1989;Meier&schmeek,1959;Gold et tal.1959等)。

对学生而言,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指的是因长期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的精神损耗,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呈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1。

我们认为,职业倦怠与学习倦怠是可以进行类比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学生的“职业”。

与工作一样,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在校中学生一般每周有40个小时在学校和学习中度过,这还不包括放学后、周末的学习时间,更毋庸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了。

与工作一样,学习有固定的场所(学校)、组织(教师和同学)、任务(知识掌握)和规则(学校纪律)。

与工作一样,学生需要从学习过程中获取回报(知识储备),从中树立信心和自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职业倦怠的概念经过一定的修订能够用于学习倦怠的领域。

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用职业倦怠的概念,其中以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eh(1982)的倦怠定义被引用得最多。

RiekLow(2001)提出,当学生无法有效的应对压力,学校资源不够或是朋友不帮忙时,学生就会觉得空虚、精力被耗尽,就会出现倦怠。

基于Maslach对职业倦怠的定义,台湾学者2(杨惠贞,1998)对学习倦怠做了如下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倦怠、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国内有研究者3(杨丽娴,2005)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

综合前人的研究,本研究结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模型),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资源缺乏或学习要求过大造成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2.2倦怠的结构及测量目前, 用于测量学习倦怠的量表主要是以马斯勒其的倦怠量表(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为基础,对之进行稍微的文字修改。

MBI有三种版本,都是有三个维度: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乏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缺乏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构成的。

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学习倦怠时往往采用不同版本的量表。

有些学1Meier, S. F& Schmeck, R. R. The Burned-out College Student: A Descriptive Profile. Journal of Collehe Student,1985,1:63-692杨惠贞. 影响资管学生学习倦怠及计算机学习成效因素之研究.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1998,7.3杨丽娴,连榕, 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集美大学学报, 2005. 6(2).者就曾根据最早期版本发展了学生版。

古尔德等学者曾以师范生为对象,探讨他们未来在教学上的倦怠现象。

采用MBI-Form Ed. 量表,修正量表中的工作地点、对象,及工作性质以适合学校情境,他们将此修正过的量表称为大学生量表。

台湾学者采用MBI-GS来测量学习倦怠,他们认为此量表的题项比以教育为主的量表更适合用于学生的情境。

并将量表中的地点、对象及工作性质修改, 以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

为此,对于学习倦怠三个维度的定义是:(1)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源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所面临的一些夸大的要求(exaggerated demands),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负荷和耗竭的情绪。

(2)乏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是指个人以玩世不恭和不带感情的方式与态度回应周围人。

(3)缺乏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是个人表现出的一种无能感或丧失能力的情感。

MBI量表经过修改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学习倦怠的研究中,很多研究都报告了它的总量表和分量表的系数都基本令人满意,例如鲍尔斯和格斯以学生为样本,利用马斯勒其的量表稍做修改,来测量量表在教育情境中的信度和效度。

其结果均支持测量的三层面——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和缺乏成就感。

我国学者连榕(2006)根据工作倦怠的三维结构,编制了适合于我国大学生使用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4。

该量表共20 道测验,分为三个维度,即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行为不当,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成就感低,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的感受,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

该量表在我国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杨丽娴5(2007)修订该量表,编制了《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

2.3倦怠的COR理论及JDR模型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COR)是由Hobfoll提出的。

Hobfoll指出,人们拥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是人们希望得到保护和保存的。

这些资源可以是客观资源,如汽车、住房;可以是条件资源,如朋友、婚姻、权力;也可以是个人性格,如自我效能和自尊;还可以是能源,如时间、金钱与知识。

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总是试图保存已有的资源并渴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当资源受到威胁或不足以应付需求、资源失去或个体感到失去,以及进行了投入却没有收获时,就会出现心理应激。

从COR理论来讲,倦怠可以界定为内在能量资源(主要是情感资源)的耗尽和情感、生理、认知能量的侵蚀。

压力和倦怠的产4连榕、杨丽娴、吴兰花, 大学生专业承诺_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 心理科学, 2006. 29(1): p. 47-51.5 杨丽娴,连榕,张锦坤,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关系. 心理科学, 2007. 30(6): p. 1409-1402.生在于资源持续不断的丧失,使得个体或组织抵抗新的压力源的能力据渐渐弱,并体验到了倦怠和其他与压力有关的问题。

在COR理论的基础上,Demerouti. E 在1995 年召开的第五届欧洲组织心理学与卫生保健大会上论述了工作资源、工作要求及压力与倦怠的关系,并在2001年正式提出了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工作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JD-R),并且在各种职业中验证了该模型的普适性6。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核心假设是每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倦怠影响因素,如对于护士,病人的要求是其产生倦怠的最重要因素;对于生产工人,工作量和缺乏自主性时期产生倦怠的最重要因素;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其产生倦怠的重要因素,然而不管这些具体因素是什么,都可以归为两类: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

Jones和Fletcher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其中,工作要求是指工作中持续不断的身体和心理付出。

根据Hockey的要求控制模型,个体在应激源—工作要求的影响下产生行为保护策略,并通过激活个体努力来实现,这种努力的激活水平越高、个体生理、心理上的付出也就越多。

工作要求包括工作负荷、时间压力、情感要求、工作物理环境、倒班制度等;工作资源涉及到物质的、心理的、社会的或者组织方面的内容,它们可以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降低工作要求,减少生理和心理付出,激励个体成长和发展。

工作资源包括社会支持、自主性、工作控制、奖赏、工作反馈、参与决策等。

资源也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外部资源包括经济回报、社会支持等;内部资源如自主性、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等。

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之间具有负相关,丰富的工作资源能够削弱工作要求的消极作用。

当工作要求高而资源有相对缺乏时,个体就很难应对高要求的负面影响,以至无法实现工作目标。

工作倦怠的JD-R模型包含了导致倦怠的两个潜在的心理过程,第一个过程,工作要求带来了持续的过度疲劳;第二个过程,缺乏工作资源使工作变得困难。

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分别与倦怠的不同维度存在高相关,由于工作要求过高及工作资源的缺乏,最终产生了倦怠。

目前己有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两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资源保存理论认为只要满足以下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就可能导致工作倦怠:(1)个体失去特定的重要资源;(2)工作要求无法充分满足;(3)工作付出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

资源的获得可以帮助人们采取防卫性的应对措施并增强抵御职业倦怠的自我效能感。

这里所指的工要求主要包括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压力事件、过重的工作负担和紧张的工作气氛;而工作资源则主要包括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工作提升机会、控制、决策参与和自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