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讲义,讲稿。对应教材辽宁美术出版社 李
美术教案-平面构成_初级中学美术教案.doc
美术教案-平面构成_初中美术教案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
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ﻭﻪﻪﻭﻪ(四)认定目标ﻭﻪﻭﻪﻭ板书《平面构成》极其简要提纲。
ﻪﻭﻪ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ﻭﻭﻪﻭ(五)导学达标ﻭﻪﻭl.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ﻭﻭﻪﻭ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ﻪﻪ2.基本要素;点、线、面ﻭﻪﻪﻭﻪ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ﻭﻪﻭﻭﻪ3.基本形ﻭﻭﻪﻪﻭ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
(图示)ﻭﻪﻭﻪ4.构成方式ﻭﻪﻪﻪﻭ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
(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ﻪﻪﻭﻪﻭﻪ规律性排列式重复渐变发射ﻭﻪﻪﻪﻭ非规律性排列式特异对比ﻪﻭﻪﻭﻭﻪﻭﻪ六.作业要求ﻪﻭﻪﻭﻭﻪﻭ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
(出示4条要求) ﻪﻪﻭﻪﻭﻪﻭ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ﻭﻪﻭﻭﻭﻭﻭ八.达标测评和小结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亚非欧三洲主要文明古国的雕塑名作10件。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成就及其著名代表作,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希腊、罗马雕刻作品的欣赏方面。
这不仅是因为它在本课中占有不小的比重,而且是因为希腊罗马的雕刻成就突出,是西方古典雕刻的基础,对世界的影响最大。
(2)难点:本课难点在于实践跨度大,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广,所欣赏的作品涉及历史、文化背景比较复杂。
平面构成教案,讲义,讲稿。对应教材:辽宁美术出版社 李丹 马兰编著
2、概念
①引入了“构成”这一概念,不论我们以平面、色彩、立体等等任何一个角度来论述都必须了解构成对这一学科的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成”解释为“形成”和“造成”,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与重组。
3、起源与发展
平面构成虽然是形态构成教学的初始阶段,但它介绍的却是形态构成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不但适用干平面构成,同样也适用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等,本课程对平面构成的讲解着重体现在对构成要素的提炼及对构成规律的感性理解与灵活运用上。作为平面构成,给出的研究范围只界定在二维空间中,也就是几何学中的只具有X和Y轴空间数量的界面。平面构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点、线、面为构成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成的
②对于客观的观察在设计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机械性强化训练将它与直观感受结合起来并形成一种设计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不仅仅对于平面构成设计是基本素质,而且对于其他设计的顺利开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③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从设计开始的那一天起,它就紧密的联系着生活与生产技术,将设计构思表现为设计形象的手段也是技术,技术为个人所掌握就成为技能。对于技术的把握,除正确性之外,还必须考虑使用技术的综合成本。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的出现不但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创作构思,而且也可以改进原有设计方式,降低成本,因此,不断学习新技术、认识新材料也是发展构成设计的主要途径。
采用多媒体技术
80-90
总结本次课程,布置作业。
采用多媒体技术
平面构成 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平面构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课《平面构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形状等,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平面构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理解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学会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示范作品。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平面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形状等。
2. 教师通过示范作品,讲解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让学生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构成创作。
板书设计:平面构成基本概念:点、线、面、色彩、形状基本要素:点、线、面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创作一幅平面构成作品。
2. 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
3. 作业答案:无固定答案,注重学生的创意和表现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平面构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学时数:课程英文名称:学分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开课教研室:课程性质:授课对象:执笔人:先修课程:编写时间:开课学期:审批人: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是实用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2.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的训练手法。
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练习结合的方法。
注重在讲课中启发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三、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重点难点】理解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重心、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教学目的】理解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三要素,掌握点线面在表现方面的特点。
【重点难点】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设计规律。
第一节造型基本要素之一——点一、点的定义二、点的性质和作用三、点的错觉第二节造型基本要素之二——线一、线的定义二、线的性质和种类1、直线2、几何曲线3、自由曲线三、线的错觉第三节造型基本要素之三——面或形一、面的定义1、直线形2、曲线形(几何曲线)3、自由曲线4、偶然形二、面的种类及其性质1、面与地2、形的错视第四节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第五节对称和平衡构成一、对称和平衡的性格二、对称和平衡的基本形式 1. 反射 2. 移动 3. 回转 4. 扩大三、点的平衡构成 1.有秩序点的构成 2.点的自由构成四、线的平衡构成 1.线的有秩序构成 2.线的自由构成 3.直线与斜线相结合的构成 4.直线、斜线与点的结合构成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第一节重复和群化构成一、重复骨骼 1.作用性骨骼 2.无作用性骨骼二、基本形三、复杂骨骼重复基本形的构成1.基本形的重复排列2.重复基本形正负交错排列3.重复基本形在方向上进行横竖或上下交换位置4.重复基本形的单元反复排列5.重复基本形的单元间空格反复排列6.重复基本形的错位排列7.基本形局部群化排列8.基本形交错重叠排列9.基本形自由排列构成四、复杂骨骼近似基本形的构成五、无作用性骨骼的基本构成六、重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1.基本形的对称或旋转放射式排列2.基本形的平行对称排列3.多方向的自由排列第二节节奏和韵律构成一、渐变构成1.大小和间隔的渐变2.方向的渐变3.位置的渐变4.形象的渐变5.自然形象的渐变二、发射构成1.离心式发射2.向心式发射3.同心式发射4.移心式发射5.多心式发射第三节“对比、变化”构成一、对比的作用1.空间对比2.聚散对比3.大小对比4.曲直对比5.方向对比6.明暗对比第四节调和、统一的构成一、形象特征的统一二、明暗和色彩的统一三、方向的统一第五节破规、变异构成一、特异构成二、形象变异构成1.抽象法2.变形法3.切割法4.格位放大法5.空间割取及形象透叠法三、空间构成四、视觉感应构成五、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察2.考核标准与比例:平时出勤占10%,平时作业占10%,平时测验占10%,期末考试占70%。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教案教学目的和任务: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章概述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
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过程。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一、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
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
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
它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造型2》教学方案课程名称:造型2 课程号: LMH1122005第一周一、教学目的:造型2即平面构成是设计学的基础课程,是构成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
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8学时理论:3学时,实践:5学时四、教学重点;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要认识到平面构成学科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难点:寻找具象的点、线、面,并运用构成的语言组织画面。
六、教学方法:(1)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要领。
(2)以作业集体讲评的形式近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对基本设计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原理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七、主要参考书目(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程:平面构成》洪兴宇、文涛,安徽美术出版社(2)《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成朝晖,北京大学出版社(3)《新平面构成》洪兴,辽宁美术出版社八、作业:1. 点的构成五张 (尺寸:20×20cm)2. 线的构成五张 (尺寸:20×20cm)作业要求:运用点、线、面元素及形式美的法则做到有意识的排列。
第二周一、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习者在平面空间中,对基本视觉元素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力求在造型艺术规律与形式美学法则之间,多角度地思考造型元素与空间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以建立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和基本表达能力。
二、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训练和提高二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和理性的造型能力,并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组织画面、表现画面。
平面构成教案1资料
构成授课教师:王旭适有专业:网页设计专业使用班级:15网页;授课时间:2015秋季授课学时:64课时使用教材:《平面构成》李丹马兰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河北艺术职业学院1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课程教学进度安排学时课时累计备注1、平面构成的概述2、点线面的构成3、构成的图与地8 84节讲课4节辅导练习1、了解秩序美与非秩序美的辨证关系2、熟练掌握重复构成的八种方法3、掌握渐变的构成的相关方法8 164节讲课4节辅导练习1、了解变异构成的概念2、熟练掌握离心式发射和向心式发射的运用3、掌握五种对比构成8 244节讲课4节辅导练习最后一周为作业考查课不讲新内容8 321节讲课7节辅导练习2第一章点线面一、教学要求1、了解点线面的概念2、熟练掌握点与线、线与面、点与面的构成3、掌握线的性格二、教学内容提要1、平面构成的概述2、点线面的构成3、构成的图与地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本次课的主要重点是构成中的线及线的个性,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可采用相关多媒体光盘演示教学。
难点在讲授构成中的点、面与几何中的差异。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设备多媒体光盘、模型等六、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1、举例讲解点的密集。
2、要求学生谈谈点与面的辨证关系。
七、教学内容一.概述构成艺术,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它的基本规律性的问题,适用于所有构成设计,但我们着重阐述二次元构成,即平面设计中基本要素的构成及其形式规律问题。
它是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者以及爱好平面设计的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所谓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所谓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象机器零件那样,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本课程的任务是:为平面设计进行创造形象的基本练习。
这里不涉及设计中所要考虑的材料应用、生产工艺以及使用功能诸问题。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平面构成教案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和表现方法;3.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他们对平面构成的思考,比如问学生平面可以如何构成?2.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或实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平面的二维性、有限性和扁平性等。
2.讲解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包括点线面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图例进行说明。
3.讲解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包括正三视图、剖视图等,并利用示例进行演示。
三、观察与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的平面构成实物,如拼图、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构成要素。
2.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倡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四、综合创作(40分钟)1.给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他们分组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活动。
2.要求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设计出自己的平面构成作品,并注重创新和个性的表达。
3.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借鉴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展示与评价(20分钟)1.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演讲,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和实物图片;2.平面构成的相关教材和练习册;3.平面构成创作用的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评价:1.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情况,看是否认识到了平面构成的要素和特点;2.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和个性表达;3.学生的演讲和展示情况,包括表达清晰度、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的描述是否恰当。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3)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3)采用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表达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共进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平面构成的定义;(2)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点、线、面的概念与分类;(2)色彩的基本知识。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1)对比与和谐;(2)重复与节奏;(3)对称与平衡;(4)集中与分散;(5)视错觉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3)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平面构成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平面构成在设计中有什么作用?”2. 教学新课:(1)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3)阐述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平面构成原理;(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平面构成创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3)作品展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阐述其平面构成原理;2. 创作一幅平面构成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方法 )教案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 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 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 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 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 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 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 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一、点 粒尘埃,一个分子。
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
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
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 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 不同的感觉。
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 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
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 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
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 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 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 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 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 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
中职院校《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技能基础课,主要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法,以平面造型的创作训练为主线,了解抽象形态的视觉意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制作。
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平面构成意识。
正确的理解平面构成中各种要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空间感表现和意象的构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1.平面构成的概念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3.平面构成基本形与骨骼第二章、平面构成三要素1.点、线、面的特性和表现力2.对抽象形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感知力第三章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1.几何纹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2.单位、复形、正形、负形、正负形之间的定式3.构成三要素中的对称与平衡第四章骨骼与基本形1.基本形与骨骼2.形式美的法则3.作为切割二维空间的骨骼中的几种定式和应用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骨骼构成种类间的异同2.规律性骨骼构成与非规律骨骼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及方法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肌理训练及平面空间技法1.传统手工技法的应用2.数字电脑技法的开阔3.平面空间表达方法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技法传授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教师应遵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重点、难点之处进行示范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建立正确的分解组合重构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的优秀技法和知识,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前沿动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时分配建议五、成绩考核方式考查,采用百分制。
六、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平面构成》王伟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参考书:《色彩构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王磊、卢嘉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资料《构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环艺设计课程编号:总课时:96大纲执笔人:毕宇娟大纲审核人: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的训练手法。
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构成的分类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点、线、面的情感特征2、第二章重复构成重复构成的概念基本形的组合关系特殊重复重复构成的形式3、第三章渐变构成渐变构成的分类渐变构成的特征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联想渐变构成4、第四章特异构成特异构成的含义特异构成的形式特异构成运用5、第五章对比构成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位置对比曲直对比6、第六章材料与肌理肌理的概念肌理的分类视觉肌理的形式触觉肌理的形式材料的特点肌理训练的方法7、第七章空间构成空间的概念平面空间表达方法空间的构成形式二维空间的空间表现8、第八章色彩的三要素色与光色相明度纯度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的混合色彩构成在设计的运用9、第九章色彩的心理色彩的感觉色彩的联想积极色彩与消极色彩10、第十章色彩对比与调和(一)色彩对比的含义同时对比连续对比明度对比色调11、第十一章色彩对比与调和(二)色相对比色调纯度对比色调面积对比色调冷暖对比色调空间混合的目的及要求12、第十二章线立体形态构成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立体构成的基本要求线材构成13、第十三章面与块立体构成(一)面材构成的材料应用面材的含义面材构成的加工手段面材的基本折屈练习14、第十四章面与块立体构成(二)面材构成的特点仿生结构的种类仿生结构的内容与加工方法15、第十五章综合立体形态构成(一)块材的特点块材的性能与性质块材的形提塑造方式16、第十六章综合立体形态构成(二)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点材、线材、面材的组合形式教学要求:了解:1)构成的概述与分类2)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点、线、面)3)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分割与比例)4)色彩的构成要素(光与色、色彩的属性及种类)5)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对比形式、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6)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点元素、线元素、面元素、体元素)理解:1)必须理解点、线、面的情感特征2)必须理解色彩构成三要素的应用3)必须理解立体构成的加工方法4)必须理解构成知识在设计中的运用掌握: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
《平面构成》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授课教师:二、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三、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四、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2、设置目的《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
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
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
概括来讲,《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种以平面化的形式去表现各种形象,从而为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上学期,开课之前学生已学习《素描》、《色彩》课程,所以本课程主要作用在于“启下”,而“承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美术学专业的共性问题,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设计类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
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
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此,也要求授课教师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平面构成总教案
平面构成总教案平面构成总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样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
(2)通过探讨利用构成要素之间的搭配和交叉,让学生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空间与形的关系。
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艺术设计素养和表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1)灵活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和严格的表现技法,能运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编排。
(2) 训练和提高二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地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性造型能力。
(3) 探讨利用构成要素之间的搭配和交叉,让我们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形的空间配置。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录像、幻灯、图书资料等教学媒介。
1、基础构成2、形式规律与设计法则3、肌理技法探索五、教学难点:形式规律与设计法则六、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一致。
2、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
3、面向群体与注重个性相结合。
4、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相结合。
七、主要参考书目:1.《平面构成》.满懿.辽宁美术出版社2.《平面设计基础》.陈菊盛.中国工业美术协会[内部刊物]3.《新平面构成》.洪兴.辽宁美术出版社4.《平面构成教程》.汪芳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5.《设计技法讲座》.真锅一男高山正喜久辛华泉译.辽宁美术出版社八、作业:详见各单元教案作业形式与要求本课程作业主要为手工绘制,通过绘图工具在纸张上用黑色颜料(或其它材料)绘制而成。
作业的纸张性能和规格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做不同要求(同一作业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规格来制作),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索新的制作手法。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探讨形式美的课程。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使学生能将构成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4.基本形.5.骨骼.6.平面构成的形式.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教学目的:介绍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
授课方式:讲授课题导入:XXX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XXX建立了“国家XXX”,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
XXX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将其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XXX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XXX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XXX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二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
这些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XXX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
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XXX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XXX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构成”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识别,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表现;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与互助;
5.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4.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放松,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度调整课堂氛围,既要让学生感到轻松,又要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成果的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后,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要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点的运用:如大小、位置、密集程度等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线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长短等在构成中的作用;
-面的运用:如形状、大小、排列组合等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2024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x
2024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2024年的平面构成》。
本节课主要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学会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2024年的城市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示例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平面构成设计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4.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平面构成作品。
作业要求:运用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
答案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平面构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2024年的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教案1
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得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得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就是平面构成、什么就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就是造型艺术得美学规律与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得美学规律与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得美学规律与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就是现代设计基础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得形态(包括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得平面内,按照一定得秩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得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就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得平面上,按照美得视觉效果,力学得原理,进行编排与组合,它就是以理性与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得排列得方法,就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得产物。
)平面构成就是一种理性得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得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得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得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得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得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就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得就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得.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得定义以及它与“三维"得关系,即“纬度”得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得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得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得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得均就是在“二维”,也就就是平面范围中得一些设计造型得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得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得点、线、面所组成得,与形态相关得质地(肌理)与色彩.可以说所有得形态都就是相对得点、线、面所组成得,与形态想国得又有她们得质地,再就就是色彩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概念
①引入了“构成”这一概念,不论我们以平面、色彩、立体等等任何一个角度来论述都必须了解构成对这一学科的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成”解释为“形成”和“造成”,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与重组。
环节、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导入
(5分钟)
概论
①19世纪70年代,日本从西方引进DESIGN一词,初译为“图案”,20世纪中叶,又译作“设计、意图”。DESIGN本意为设计、构思、绘制、计划(动词),名词为设计、图样、图案。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设计当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与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等领域广泛运用。
3、起源与发展
平面构成虽然是形态构成教学的初始阶段,但它介绍的却是形态构成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不但适用干平面构成,同样也适用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等,本课程对平面构成的讲解着重体现在对构成要素的提炼及对构成规律的感性理解与灵活运用上。作为平面构成,给出的研究范围只界定在二维空间中,也就是几何学中的只具有X和Y轴空间数量的界面。平面构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点、线、面为构成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成的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时教案
授课章节及题目
形态构成要素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2节
课次
1
学时
2
教学目标与要求
(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
掌握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学习造型形态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点的形象与构成
教学难点:线的形象与构成
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环节、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导入
(5分钟)
概论
①19世纪70年代,日本从西方引进DESIGN一词,初译为“图案”,20世纪中叶,又译作“设计、意图”。DESIGN本意为设计、构思、绘制、计划(动词),名词为设计、图样、图案。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设计当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与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等领域广泛运用。
②当然,我们看到的“形态构成学”也具有它本身的独特性,它是一种依赖于人类观察而得到的视觉体验,所以“形态构成学”研究的展开必须立足于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方式,这也是本课程着重阐述的主要观点之一。
②这样解释更为简单一些: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观察、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得到我们充分的认识,人们往往选择感兴趣的、利于情感宣泄的事物来倾注更为详尽的认知。那么这就是一种提取。而重组就更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人类思维活动,在重组活动中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模仿,其次是拆解,最后是重构。模仿是人们对已有事物的一种信赖与崇拜;拆解是人们对已有事物组成样式的好奇与不满足;重构是人对新空间的探索,同时重构也是为了消除某种心理上的不平衡而创造出来的新法则,人们可以在创造中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与愉悦。以上三者均为人类的创作形式,是很难将其截然分开的。所以设计中的构成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它从思维方法到表现都是以自然与生活为依据,只是在创作过程中更强调人类的主观意志,更强调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和作用而已。在其他的科学研究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方法,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如物理研究中的分子、质子、中子、电子,生物学中的基因到生物组团等等,都揭示了不同事物构成的神奇之处。所以形态构成学同样也是以分解与重构的原则来研究人们对视觉形态的认识,与之不同的是形态构成的研究范围中加入人的视觉因素,使这种构成产生了更多的人文特征,它是一类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边缘学科,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艺术形态学多门学科。形态构成学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产物。
6-80
1、概论
①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形态构成学”是一种现代造型艺术学派,它区别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可以这样说,构成学的分析方法更加具有自然科学中的理性成分。
6-80
1、概论
①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形态构成学”是一种现代造型艺术学派,它区别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可以这样说,构成学的分析方法更加具有自然科学中的理性成分。
课时教案
授课章节及题目
形态构成要素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2节
课次1学时2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
掌握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学习造型形态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点的形象与构成
教学难点:线的形象与构成
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