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
最低工资对个人就业的影响
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
最低工资的历史发展
01
02
03
起源
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最初目的是为了保障工人 的基本生活。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最 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逐 渐成为政府调节劳动力市 场的重要手段。
全球范围
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实 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以保 障劳动者的权益。
最低工资的设定标准
01
02
03
04
制定机构
通常由政府制定,也可能由工 会或行业协会制定。
制定依据
通常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成本、行业特点等因素进
行制定。
调整周期
最低工资标准会随着时间和经 济发展进行定期调整。
调整方式
通常采用指数化或公式化方式 进行调整,以确保最低工资能
够反映生活成本的变化。
国际上最低工资政策的实践
美国
亚洲
最低工资标准由联邦政府制定,并定 期调整。各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
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 等也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障 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欧洲
许多欧洲国家实施了最低工资制度, 如德国、法国、英国等。这些国家的 最低工资标准通常由政府或劳资双方 协商确定。
可能导致低技能工人的失业
由于最低工资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可能会更倾向于雇佣高技能、高效 率的员工,这可能会导致低技能工人失业。同时,由于低技能工人的就业机会减 少,他们的就业前景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在经济不景气或企业利润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优先考虑裁员低技能工人, 以降低经营成本。这可能会导致低技能工人在就业市场上更加困难,进一步加剧 社会不平等问题。
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作者:张亮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摘要:当前,我国劳动力工资普遍偏低,要求提高最低工资保障、增加工人福利水平的呼声不断高涨。
经济学家们关于最低工资经济学效应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理论研究通常集中于减少就业或者对就业影响不大这两个方面,面对可能出现的增加就业情况却关注不足。
本文将结合我国近年劳动力市场的实情分析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学效应。
关键词:最低工资;失业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26-02引言: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控制与调节,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有关最低工资问题的确立和实施的制度。
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以立法形式确立并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
通过最低工资制度来保障低收入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是世界通用的做法。
我国关于最低工资制度的讨论一直存在,有关最低工资制度效率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这表明收入分配问题、低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充分认识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减弱其消极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研究现状最低工资制度一直都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很多经济学家对最低工资立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而早期以斯蒂格勒1946年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最为引人注目。
(一)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的观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认为,在具有完全竞争性的劳动要素市场上,如果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市场均衡工资,最低工资制度失去存在的意义。
如果最低工资水平比市场均衡工资高,将会导致劳动供给量明显增加,需求量减少进而影响失业。
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或者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希望以此来缓解就业压力,将会导致物价水平提高,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使实际最低工资降低,可以达到暂时增加就业的目的。
调整最低工资政策对中国就业影响的经济分析
响?本文将从就 业总量和劳动力流动两方面进行 分析 。
二、 调整最低工资对于就业 总量 的影响
Ll L 0
20 04年《 低工 资规定 》 布前 , 内许 多经济 学家 就 最 颁 国
图 1 最低 工资失业效应模型
【 收稿 1期】 0 6 0 — 3 3 2 0 — 2 1 【 作者简介】 孙书青(92 )女 , 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 共管理 学院 20 级行政管理专业研 究生。主要研究 方向: 共人 18一 , 中 05 公 力资源管理 。
在就业市场之外。 如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认 为 , 最低工资“ 种
所谓最低 工资是指 劳动者在 法定 工作时 间或依法 签订 的劳动合 同约定 的工作时 间内,提供 了正常劳动 的前提下 , 用人单位依法应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 早在 18 , 国政府 94年 我 就宣布批准承认 了国际劳 工组织 1 8 9 2年制定 的 《 定最低 确
WⅡ l 2
0
Ll L0
就 业 量
工资 W w。 < , 此时供给曲线为 w 2 s理论上说不会对就 mc ,
业量造成影响 。在最低工资水平普遍偏低 的情 况下 , 适度提 高最低工资标准 , 大幅度减少就业机会 。 不会
业量 为 L; 了最低工资制 度后 , o 实施 当最低 工资 W ) 时 , 。 W
供 给 曲线 就变 为 w c , .s 其与需 求 曲线交 于点 B, 时 就业 此
到 46 , , 一年多的时 间就提高将近 10 。最低工 8元 月 仅 0元
资标准如此大幅度的提高 , 将会对 中国就业造成什么样 的影
[ 键词 ] 关 最低工 资; 就业 ; 济分析 经
[ 中图分类号]23 [ F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 — 7X 20 )5 0 1— 3 1 9 10 (0 60 —0 3 0 0
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利弊
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利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实行最低工资标准所带来的好处。
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可以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工的权益常常受到侵犯,通过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此外,实行最低工资标准还有助于增加消费市场的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当劳动者的工资得到保障,他们会有更多的消费能力,这样一来,企业的销售额将得到提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实行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利于改善社会的收入不平等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然而,实行最低工资标准也存在一些不利之处。
首先,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可能会导致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另外,实行最低工资标准也可能导致企业减少招聘新员工的意愿,因为他们需要支付更高的薪资。
此外,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也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失去工作机会。
一些公司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支付高昂的工资而倾向于裁员或减少劳动力成本,从而导致一些劳动者失业。
此外,实行最低工资标准也可能导致一些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无法与其劳动贡献相匹配,从而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实行最低工资标准既有利也有弊,需要在具体情况下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
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有效执行,才能实现最低工资标准的利益最大化,减少其不利之处,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有负面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有负面影响作者:王光新姚先国来源:《管理学家》2014年第06期最低工资制度自诞生以来,其对就业的影响就一直最为各国经济学家所关注。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如果劳动力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政府人为地提高工资水平将会减少社会总就业,特别是减少那些工资因此受到影响的工人的就业。
一直到1980年代初期,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较为一致,即最低工资水平每提高10%,青少年(teenage)的就业就减少1%~3%。
但是随着1990年代以后一些重要的研究得出的与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不一致的结论,人们的视线开始转向最低工资对就业到底有没有负面影响的争论。
我国虽然从1993年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但目前国内学者们还停留在对我国要不要实行这一制度的争论上。
反对这一制度的人们认为在我国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降低社会的就业水平,从而进一步恶化我国的就业形势,削弱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但赞同者认为在我国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同时并不会造成失业。
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
研究的整个数据为我国2000年至2010年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选择我国城镇单位中“其他就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其他就业人员”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作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他们的工资水平与正式职工相去甚远,是最容易受最低工资制度影响的人群。
研究发现,我国的最低工资与我国的“其他人员”就业之间呈现出一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每提高10%,“其他人员”的就业在城镇单位就业中的比例下降约2.3%,这与国际上早期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根据我们对基本估计的结果进行的各种敏感性分析以及考虑到就业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滞后效应和遗漏变量问题进行的动态回归,最低工资的弹性范围扩大到0.09~0.29,这都表明中国最低工资制度降低了劳动就业。
最低工资制度利弊
最低工资制度利弊
最低工资制度的利益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最低工资制度可以确保劳动者获得一个基本的工资水平,避免劳动者被低工资剥削,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减少社会收入差距: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差距,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3. 促进经济发展:最低工资制度可以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4. 提高劳动生产力: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1. 可能会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而言,可能会增加其经营负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 难以适应区域差异:最低工资制度可能无法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得一些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过高或过低。
3. 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最低工资制度对于某些低技能和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会增加其就业难度,导致失业率上升。
4. 容易出现违法现象:最低工资制度容易引发黑工、假工资等违法现象的出现,增加管理成本和社会不稳定性。
最低工资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也需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寻求更加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兼顾各方利益。
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
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关于最低工资的讨论越发引人关注。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最低工资政策对于促进就业和提高工资水平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并从减少低收入人群、提高生活质量、激励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最低工资政策对于减少低收入人群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劳动者可能由于教育水平等因素,很难找到高薪工作。
而最低工资政策能够确保这部分劳动者的工资不低于一定标准,避免他们沦为低收入人群。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还有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和尊严。
因此,最低工资政策对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最低工资政策也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中国一些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例,通过确保劳动者获得一定的最低收入水平,能够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并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有效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可以激发其消费意愿,促进经济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提供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也能够调节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避免劳动力价格过低导致工人受到剥削。
此外,最低工资政策还可以促进劳动者的技能提升与创新。
当最低工资标准设置适度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时,企业将更多地关注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尤其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升级的背景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得不加大对员工的培训与提升。
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将会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技能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升级,使劳动者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更有助于提高整体劳动生产力水平,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更高水平发展。
然而,最低工资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首先,最低工资政策的执行难度不容忽视。
中国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国家都实行了最低工资政策。
最低工资政策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然而,最低工资政策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可能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观点和证据。
首先,最低工资政策可以增加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养家糊口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实施最低工资政策可以确保他们至少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这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无疑是有益的。
高收入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这将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最低工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最低工资政策也可能对就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雇主可能会因为成本上升而减少雇佣员工的数量。
如果雇主无法承担支付更高的最低工资,他们可能会选择减少员工数量或者缩小业务规模。
这可能导致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大规模的裁员和失业问题。
此外,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支付更高的工资可能会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他们可能必须采取其他手段来降低成本,例如减少工作时间、削减福利或者提高产品价格。
有人认为,最低工资政策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抵消。
他们认为,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将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员工具有更高的工资期望时,他们往往会更加积极地寻求培训和晋升机会,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最低工资政策还可以缓解一些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
一些低技能劳动者往往处于劳动力市场的边缘,他们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机会。
通过设立最低工资,这些劳动者可能有更好的薪资保障,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正规经济中来。
这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社会保障。
此外,最低工资政策还可以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现象,保护劳动者免受剥削和恶劣条件的侵害。
总的来说,最低工资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最低工资对个人就业的影响
最低工资对个人就业的影响区域分析
据中国统计年鉴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划分,将辽 宁省、山东省、江苏省划入东部地区,将黑龙 江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划入中部地区, 将广西省和贵州省划入西部地区。 对三大区域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由于Probit 模型和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处 仅报告Probit模型回归结果以及边际效应。
(0.14)
2.728***
(0.26)
最低工资对个人就业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小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的工资水 平则比较低,其就业水平更容易受到最低工资 制度实施的影响 根据被调查者的工作单位类型,对小集体、私 营企业和个体户劳动者的数据单独进行的回归 分析
(1)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最低工资 年龄 性别 婚姻状况 个人是否工作 Pobit -0.00126*** (0.00015) -0.0365*** (0.003) 0.510*** (0.089) -0.0193 (0.09)
个人是否工作 Logit -0.00323*** (0.00099) -0.0540*** (0.0022) 0.815***
Marginal Effects -0.000708*** (0.00004) -0.01184*** (0.00132) 0.17887***
年龄 性别 婚姻状况 户籍 最高受教育程度 是否有6岁以下小孩
-0.0304*** (0.0033) 0.473***
(0.068)
-0.0652 (0.056) 0.0937 (0.07) 0.0103 (0.036) -0.00995 (0.061)
(0.02429)
-0.234 (0.01971) 0.0340 (0.0254) 0.003738 (0.01314) -0.00362 (0.02211)
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广 c0 ̄T
经 济 生 活
:
目
取
【摘 要 】 我 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都 离不开农 民工,农
民 工 这 一 新 成 长起 来 的 群 体 为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发 展 做 出 巨大 贡
献 。 目前 ,农 民X-劳动 市场 供 大 于 求和 .32资低 廉 已是 不 争 的 事 实 ,文章 旨在 通 过 分 析 农 民工 劳动 力 市 场 .探 讨 最 低 工 资 制 度
度联 系起 来 ,认为最低工 资造成企业减 少劳动 力 ,造成失业加 剧 。根据古典主义经济学 的理论 ,假定农民 工从事 的工作领 域 是完全竞争 市场 。如图 1所示 ,w 为工资水平 ,q为工人的劳动 量 ,w 为最 低工 资水平 ,w。为均 衡工 资水 平 ,q。均衡 就业 水 平 。如果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均衡 工资水平 ,那么最低 工资政 策 对劳动力市场不产生作用 ,因此最低工资水平 必须高于市场均 衡工资水平。在最低 工资水平 w ,厂商将雇 用 q 的工人数 。从
q。到 q 工人的边际收益产 品(mrp)将低于最低 工资 ,那 么厂商 为了保持利润 ,必然将 将减少工人人数 。从劳 动力供给 的角度 看 ,在最低工资水平 WI 下 ,劳动力的供给将从 q。增加到 q 。因 此就业量比市场均衡下减少 了 ab,而农民工的失业量则增加到 gC。从图 中还 可以看出 ,相对 于均衡工资 ,最低工资水平越 高,造 成 的失业就越 多;劳动供 给和需求弹性 越大 ,最低 工资政 策造
15.12% 。
一 、 最低工资对农 民工就业的影响 1、最低工资并没有破坏农 民工就业市场上的市场机制 首先 ,在 最低工资 的反对者看 来 ,由于最低 工资被强 制性 地 确定在均衡 工资水平 以上 ,因而 破坏 了市场机 制 ,不 利于农 民 工劳动力市场 的发展 。但 是 ,这种结论 只有在工资水平完全 由市场供求机制决定 的情况下才有说服 力。而 目前农民工的低 工资并非纯粹是供 求均衡 的结果。从企业确定工资成本 的法则 看 ,农民工工资应该等于使用农民工 的边 际效益 。事实上农民 工的工资一直低于使 用农 民工的边际收益。与国际上最低 工资 占职工平均工资的 40%一60%的标准比较而言 ,我国的最低工 资 水 平偏低。其次 ,反对者认为 ,最低工资的实施 ,将工资 率强制 性 地提 高 ,人为地扭曲了资本与劳动 的价 格比例 。资本品 的相 对价格下降 ,会诱 使企业利用 资本 替代 劳动 ,导致更 多的工人 失业 。然而讨论 资本 品价 格相对 下降的原因 ,需要全面考虑两 者价格 的变化方 向与速 率。在 我国 ,农 民工工资在一二十年 间 的月平均 工资才 上涨几十 元 ,全国职工工资总额 占 GDP的比 重也逐年下降 ,在这种事实面前讨论 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 的合 理性 是值得 怀疑 的。在我 国当前投资需求增加 的背景下 ,投资 品的价格上升 ,导致了与几乎不变动 的相对价格的上升 。因此 , 最低 工资对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的变动 的作用是微弱的。 2、最低 工资并不必然导致农 民工单位工资的劳动生产率下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中,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种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工具,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从经济效应、就业与工资水平、劳动力流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最低工资制度在经济效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方面,最低工资制度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最低工资制度对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劳动生产率也有一定影响。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最低工资水平能够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高的最低工资水平可能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这将直接导致失业人数的增加,使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恶化。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非正规就业或用工量减少。
这些情况都对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就业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最低工资制度还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流动产生一定影响。
一方面,适当的最低工资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和动态平衡。
另一方面,高失业率和工资水平的不均衡也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下降,劳动者难以从低层次工作向高层次工作发展,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复杂而多面的。
在经济效应方面,最低工资制度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也可能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加剧失业问题,同时还会对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
这需要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稳定。
最低工资标准规定
最低工资标准规定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是保障劳动者基
本生活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由地方政府根据当
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制定,并定期进行
调整。
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
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
劳动者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因此应当
享有相应的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
本生活,使其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通过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劳动者的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同时,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可以减少劳动者
的不满情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
价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进行调整。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物价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制定最低工资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
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调整,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最低工资标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
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趋向向城市转移。
农民工成为了许多中国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然而,农民工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就是低工资。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中国政府逐步推行了最低工资制度。
然而,最低工资究竟能否真正提高农民工的薪资待遇,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劳动者获得公平的报酬,并提供一种机制来防止恶意压低工资。
通过设立最低工资标准,政府可以避免劳动市场的价格竞争,降低失业风险,提高劳动力价值。
对于农民工来说,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确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最低工资制度确保了农民工获得了一定的基本工资保障。
农民工往往是由于贫困或就业机会稀缺而前往城市打工的,收入低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没有最低工资制度的情况下,雇主可能会利用农民工的需求进行恶意压低工资。
而有了最低工资制度,政府可以规定最低工资水平,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收入,防止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侵犯。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帮助农民工提高了谈判能力和议价权。
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和劳动合同,农民工在工资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使得农民工有了基本的工资底线,提升了他们的谈判能力。
农民工可以通过与雇主商议薪资问题,争取获得更高的待遇。
此外,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还可以帮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维权和自我保护能力。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工资的提升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由于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成本不同,制定一套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最低工资标准面临较大的挑战。
制定地区差异化的最低工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否则可能导致企业发展困难和雇佣更少的工人。
此外,最低工资法的执行问题也值得关注,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对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不力,导致农民工无法获得应有的工资保障。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虽然提升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但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最低工资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最低工资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和工资的影响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最低工资政策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及其工资水平的影响。
通过分析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背景、目的及其在不同地区的执行情况,本文将深入研究最低工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选择和收入水平的直接与间接效应。
本文将回顾最低工资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状态,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背景下,最低工资如何作为一种社会保障措施,旨在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接着,文章将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最低工资提高对农民工正规与非正规就业的潜在影响。
这包括对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可能挤压效应,以及最低工资提升可能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
本文还将考察最低工资政策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分析是否存在“溢出效应”,即最低工资的提高是否能够带动整体工资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低技能劳动者。
本文将讨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平衡点,以及如何通过配套政策减少最低工资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确保政策既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能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
2. 最低工资政策概述最低工资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措施,旨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通过设定一个工资的法定下限,最低工资政策有助于减少贫困现象,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最低工资的设定还能够推动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激励企业改进技术、管理等方面,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低工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生活成本、劳动市场状况等因素定期进行调整。
政府相关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广泛的社会征询,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确保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存在差异,最低工资标准通常按地区进行划分,实行差异化管理。
尽管最低工资政策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最低工资的提高而面临成本压力,这可能导致企业减少用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降低成本,如增加劳动强度、减少福利等。
最低工资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影响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14最低工资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影响分析牛 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学院摘要:劳动力是社会发展当中重要的生产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自然比较多,但是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较低。
劳动力价格关系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水平,所以最低工资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政府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本文探讨了最低工资制度对于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最低工资;劳动力;就业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3-0014-01一、引言我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迅猛发展,而在2004年,我国经济市场当中第一次出现了用工短缺的情况,间隔六年以后,我国又一次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为了解决用工短缺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国家可以制定最低工资的相关制度,为劳动力工资提供保障,吸引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当中。
有些学者认为用工短缺情况出现的本质就是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博弈,当劳动力与资本出现矛盾之时,就会出现用工短缺的情况,如果企业加薪就能够直接有效的吸引劳动力就业,但是企业的成本就会因此增加,利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些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生产模式的革新,提高了产品价值,进而保障企业的利润不会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但是这一改革创新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政府应当谨慎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在我国当下的市场状况当中,这一制度对于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影响。
二、最低工资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分析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施行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争议,而争论的中心话题就是最低工资制度对于就业市场所产生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并没有什么什么影响,一些人对于最低工资制度能够促进就业持有消极态度,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对于就业是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的。
美国的一些学者也对美国的最低工资制度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许多的数据模型,在这些模型当中,研究人员先是将就业人员占比与受影响个体比例作为控制变量,却发现最低工资对于就业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一些学者分析这一结果以后认为虽然最低工资制度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但是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当中,加大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这导致增加的成本被弥补。
最低工资标准及调整
最低工资标准及调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国纷纷开始制定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水平。
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与调整,是一个提高民生福利、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调整的必要性以及调整的原则和影响等方面。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劳动保护措施,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可以确保劳动者至少获得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避免他们陷入贫困或生活困境。
此外,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还可以借助市场机制,推动就业,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通过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最低工资标准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最低工资标准必须进行调整。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物价的上涨,劳动者的生活成本也随之增加。
如果最低工资标准长时间不进行调整,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会逐渐下降,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刺激劳动者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第三,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调整应注重劳动者的实际生活需求。
相应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其次,调整应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应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平衡劳动者的收入和企业的发展,确保调整不给企业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
最后,调整应注重公平和正义。
要确保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收入待遇,弥补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
最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调整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激发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调整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
最低工资标准出
最低工资标准出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支付标准,是保障劳动
者基本生活的底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地区的最低
工资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对于维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需要。
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往往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一些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因此,国家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防止其因工资收入过低而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其次,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在市
场经济中,贫富差距的加大往往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影响社会
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最后,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
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合理的工资水平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
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而
过低的工资水平则会导致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各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情况,合理调整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
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权益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种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政策手段,对于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劳动者的工资往往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容易出现低工资现象。
而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可以有效地避免劳动者因为市场因素而获得过低的工资。
这样一来,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在没有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雇主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工资水平,这容易导致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过大。
而通过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这样一来,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也会得到提高,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然而,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兼顾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否则,过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从而对劳动者的权益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也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
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存在差异,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也需要因地制宜。
如果对所有行业和岗位都采取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和岗位的劳动者无法获得应有的工资待遇,从而影响到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另外,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如果最低工资标准过高,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承受,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
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实现劳动者权益的最大化。
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利弊得失分析
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利弊得失分析1.保护劳动者权益:通过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可以确保劳动者获得基本的经济保障,避免低收入和贫困状况的发生。
最低工资制度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2.减少社会不平等:最低工资制度有助于减少社会阶层分化和收入差距。
通过确保劳动者的工资不低于一定标准,可以缩小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激励就业机会:最低工资制度可以鼓励雇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会激励他们更加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
此外,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最低工资制度可以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
4.提高劳动生产力:最低工资制度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士气和工作动力,因为对于工资水平有保障的员工更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努力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1.就业机会减少: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可能导致雇主减少雇佣数量,因为他们将面临更高的劳动力成本。
特别是对于小型企业和低利润行业来说,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可能使得他们无法负担薪资成本,从而导致减少或关闭企业。
2.非正式经济活动增加: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可能导致更多的企业选择在非正规劳动力市场进行活动,以规避法定最低工资的约束。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会削弱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力,同时也使得劳动者面临更差的工作条件和保障。
3.通货膨胀压力:最低工资制度的提高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压力。
当劳动成本增加时,企业往往会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来弥补成本的增加,从而推动通货膨胀的发生。
4.不同地区差异:在同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存在差异,实施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导致不同地区的失衡和不公平。
一些地区可能会面临高昂的生活成本,而实施低水平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导致劳动者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具有一定的利益和挑战。
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应该平衡劳动者权益和企业负担,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摘要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最低工资制会扰乱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 减少就业提高业率;但也有理论认为 , 最低工资制在产生减少就业的效应的同时 , 也会生成扩张就业的效应 , 两种效应相互抵消;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达不到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工资水平; 二是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 , 最低工资制在产生劳动需求减少效应的同时 , 会生成一种更大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 , 从总体上降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关键词最低工资制; 劳动力市场; 就业一、问题的提出2004 年 3 月 1 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最低工资规定开始实施,所谓最低工资就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 ,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截至目前 ,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全部建立起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由政府颁布并实施本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新规定的出台将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保证城市低收入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方面、缩小贫富差距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最低工资规定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他们认为工资的形成应该遵循自由市场原则 ,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由调节 ,如果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背离了充分就业的均衡价格,影响了市场供给与需求 ,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企业经营积极性 ,而且还扭曲了资源配置;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竞争性的劳动供求模型来分析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二、理论依据一许多的经济学家认同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众多相关经济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竞争性的劳动供求模型 ;此模型包括两种情况:1、所有部门都被最低工资制度覆盖的情况;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以后 , 假设最低工资大于均衡的工资 , 这时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将发生变化 ,结果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如图 1所示 , 均衡工资率是 W; , 均衡的劳动力数量是 Q; , 假设最低工资是 W m, 此时劳动需求是 Qd , 劳动供给是 Q s, 实施最低工资制的结果是: 将有 Qs - Qd 的劳动力失业;图 1 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2、劳动力市场中两部门问题;即同时存在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和未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在覆盖的部门中由于存在最低工资制度 , 那么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这一部分人只能是转移到没有被覆盖的部门去就业;没有最低工资制度的部门就有可能降低工资吸收更多的就业 , 但是相应的工资率却降低了;结果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 与最低工资制度的初衷大相径庭;在现实的非技术工人的劳动力市场上 ,最低工资的影响将是介于上述两者理论之间 ,即由于最低工资 ,劳动力数量的下降没有完全覆盖情况下那么多 ,但也不会如未完全覆盖状况下丝毫没有影响;因为实际上 ,最低工资并没有覆盖所有部门 ,同时最低工资制度在实施由于监管并不到位 ,一些厂商并没有遵守最低工资法规;所以 ,由于最低工资而被排除的工人将会转移到未被覆盖的部门中 ,但是未覆盖部门接纳工人的数量也并非无止境的 ,必然导致部分工人陷于失业状况;因而 ,最低工资的影响将是双重的 ,它减少了就业量的同时还减少了未覆盖部门的工资率;二最低工资制不会增加失业继斯蒂格勒之后 , 一些学者不断深化竞争的劳动供求模型 , 对最低工资制与失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斯蒂格勒不同的是 , 这些新的理论模型解释了 , 尽管最低工资制产生一种减少就业的效应 , 但同时也会生成一种扩张就业的效应 , 所以不会导致失业率的增加;基于这类解释的理论模型包括: 竞争性市场中的冲击效应、效率工资理论和企业反应模型 ;三、最低工资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 , 不能简单地把西方经典理论模型生搬硬套地用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我国尚未形成劳动力自由市场 , 劳资双方力量悬殊;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不完善 , 如劳动力不能实现自由流动、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双方力量极度不平衡等等;劳工没有组织化、社会没有保障化、国家不是完全法治化 ,中国形成劳动力自由市场的基础条件尚不成熟;在劳动力市场上 ,资本的力量远远大于劳动方的力量 ,所以企业掌握着工资的决定权 ,资方企业方的力量远远大于劳动者的一方 ,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 ,工资的高低完全由企业来决定;所以中国目前的劳动市场上的工资率就不是由供求双方均衡而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另一方面经典理论第一种情况成立的条件隐含着最低工资制度规定的工资要高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 ,事实上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最低工资制度都没有达到均衡时的工资 ,工资提升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的贫困人口数已超过 10000万人;在今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 , 劳动者本就是弱者,而低收入的贫困人口更是弱者中的弱者;贫困人口的劳动供给已不再遵循经典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规律;二我国特殊的劳动供求模型通过上文的分析 , 得知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两个显着的特点: 一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是非自由非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 劳资双方力量悬殊 , 劳动市场上的工资率就不是由供求双方均衡而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 , 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最低工资制度都没有达到均衡时的工资; 二是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 , 贫困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曲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 对于贫困人口 , 当工资率进一步降低时 , 为了维持生活所需 , 不得不提供更多的劳动 , 从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 我们可以用劳动供求曲线图表示出最低工资制对劳动供求的影响变化;如图 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 , 劳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有两个交点;由于低收入人群是最低工资实施保障的对象 , 所以我们只分析在这段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上 , 最低工资制对劳动供求的影响;劳动供给曲线 S和需求曲线 D相交于点 Ep;, 此时市场均衡的工资率是 Wp; , 均衡的劳动量是 Lp;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 , 在劳动力市场上 , 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 因此他们的工资距离均衡工资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我们假设市场上给这部分低收入人群定的工资在 Wp1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 , 即使此时的工资是非常低的 , 市场提供的劳动岗位还是供不应求 , 劳动供给达到 Lp 1s, 劳动需求只有 Lp1 d, 仍Lp1s- Lp 1d的劳动力面临失业;如果实施了最低工资制 , 这个最低工资的值的合理范围应该落在 Wp 1, Wp0 区间;最低工资必须高于低收者现有的工资水平 , 这是最低工资制实施的意义所在;再者 , 我们前也已经分析过 , 我国制定的最低工资水平还达不到均衡的工资率水平;因而假设最低工资是在 Wp1点与 Wp 点之间的某一点 Wp 0点;当工资率是 Wp2时 ,市场上的劳动需求量是 Lp2 d, 劳动供给量是 Lp2 s;与没有实施最低工资制时相比 , 尽管此时劳动需求减少了Lp1d - Lp2d , 但劳动需求量的减少却远远小于劳动供给量的减少 Lp 1s – Lp2s , 结果是失业人数大大减少;从图中可清晰地看出 , 减少的失业人数为Lp1s - Lp1d-Lp2 s- Lp2d ;这就说明 , 实施最低工资制不仅使劳动者收入增加 , 而且还降低了失业率;通过以上的分析 ,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我国最低工资制不仅能增加就业者的收入 , 同时还能降低失业率;因此 , 最低工资制应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下去 , 充分发挥减少贫困 , 调节劳动力市场 ,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四、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最低工资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实现国家对工资分配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 也是实现工资管理、工资调整法制化 , 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自上世纪 90年代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以来 , 在立法和政策制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 但仍然有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一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信息公布和指导帮助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参考市场指导价格 , 合理公正地确定劳动合同的工资标准包括福利及社会保障 , 避免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二最低工资标准的宣传不到位是最低工资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最低工资博弈的双方都应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宣传;一方面 , 工人不善于维权 , 对最低工资制度缺乏了解和学习;部分企业正是利用这一点给工人制定了没有体现最低工资规定的工资标准;另一方面 , 部分企业则根本就不了解最低工资制度 , 所以在为工人制定工资水平时也没有予以考虑;可见 , 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学习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是十分重要的;三通过加强立法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地位目前我国有关最低工资的问题只在劳动法中以法律形式提出 ,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体系尚待完善;应尽快完善最低工资的立法工作 ,通过立法形式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于法律当中 ,提高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的法律约束力 ,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关注最低工资与劳动社会保障的共识;四加强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的管理监督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 主要是要接受全国人大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 , 也要尽快建立以各级劳动部门、各级工会及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法律监督网络 ,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影响力大和群众个体覆盖面广的优势 , 共同监督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的实施;五政府扶持通过政府扶持等方式 , 帮助求职弱势群体提高技能素质 , 顺利就业并取得较适合的工资报酬 , 如财政拨款对农民免费培训市场需求的技能、免费职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马双张劼朱喜内容提要:本文以1998—2007年全国各市(地区、自治州、盟)最低工资标准随时间变化的外生差异来识别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平均工资、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
利用1998—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报表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每上涨10%,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将整体上涨0.4%—0.5%。
借助2006—2007年福建省最低工资上涨的“准自然实验”本文也证实了该结论。
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人均资本水平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
最低工资将更多地增加劳动密集型或人均资本较低企业的平均工资。
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每增加10%,制造业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
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的积极效果以及其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工资就业一、引言最低工资制度是各国政府管制劳动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确定了联邦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为保障劳动者取得合理的劳动报酬,1993年中央政府也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随着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的颁布,最低工资制度在全国得以全面实施。
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政府可以保障劳动者的最低收益,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平衡雇主与雇员在劳动力市场的要价能力(Flinn,2006),调整经济成果中资本与劳动的分配比例;缩小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使低技术工人的工资增长更多。
但是,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从而增加社会失业(Brown et al.,1982)。
①其次,最低工资制度还可能损害其最想保护的劳动者———低技术工人———的经济利益,使他们反而失去工作(Belman and Wolfson,1997)。
在劳动经济学中,对最低工资的研究已构成了该学科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有其现实背景。
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增加低技术工人的收入已刻不容缓。
而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众多政策措施中最直接影响居民工资水平的措施,它是否能在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上发挥作用值得研究。
另一方面,巨量的劳动力供给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作为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林毅夫,1999),支撑了我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
但最低工资的上涨很可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降低我国的比较优势,减缓经济的增速。
那么,认清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对该问题的讨论。
再者,我国的就业形势已然严峻,劳动力成本上涨很可能对就业形成一定的冲击。
认识最低工资上涨与就业的关系可以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马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611130,电子信箱:shuangma2@gmail.com;张劼,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系,电子信箱:seraphj15@gmail.com;朱喜,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电子信箱:zhuxi97@gmail.com。
本文受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作者感谢甘犁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
当然,文责自负。
①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的情况下,最低工资不但不减少就业,反而可能会增加就业(Burdett and Mortensen,1998;Flinn,2006),并且一些实证研究也支持该结论(Card and Krueger,1995)。
231然而在我国学术界,有关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晚,共识也远未达成。
在理论上,张五常(2000)、平新乔(2005)就认为,最低工资的实施或上涨会导致低收入的工人找不到工作、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以及资本外流等现象,因此政府应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持谨慎态度。
相反蔡昉(2010)则指出,随着我国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转变,政府应接受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事实,并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实现工资增长。
①他们的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无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都缺乏有力的经验证据。
而在实证研究方面,严谨的实证分析尚不多见。
罗小兰(2007,2009)、Ni et al.(2011)、Wang &Gunderson (2010)等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最低工资上涨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罗小兰(2007,2009)发现最低工资上涨会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水平,小幅提高各行业的工资。
但Ni et al.(2011)却得出,在总体上2000—2005年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与东部地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减少就业的结论相反,在中部或西部地区最低工资上涨反而促进就业,这与劳动力买方市场假设更趋于一致。
Wang &Gunderson (2010)在研究中则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有显著的负效应,但东部地区不存在这些负效应。
这些文章从同一数据出发却得到不同的结论,除了所关注的人群不同外,省级面板数据的粗糙性可能也是导致分歧的原因之一。
具体地,这些文章为使相关变量更加细致,都对变量进行适当调整,使变量的外延或内涵发生改变。
Xiao &Xiang (2009)使用市级层面的数据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他们借助北京、上海、天津等6个城市1995—2006年的数据分析得出,最低工资上涨对工资存在溢出效应,员工的工资差距将被缩小。
同时,在就业方面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增加员工的工作总时间与人均时间,但对员工的就业人数影响不显著。
该文区分了工作时间与工作人数,其研究结论非常有意义。
但与使用省级面板数据一样,该文面临人口流动以及地方政府基于当地就业、工资等状况选择性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而导致变量内生的问题。
因此该文的研究方法虽值得借鉴,但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讨论。
对微观数据,变量的内生问题要小很多,正如丁守海(2010)采用粤闽两省439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的研究。
他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将对农民工就业形成冲击,并且随着《劳动合同法》引起的监管环境的变化而强化。
但尽管如此,由于样本量的限制,他的结论不易推广。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利用1998—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分析最低工资对企业平均工资、雇佣人数的影响。
该数据收集了全国所有国有企业以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在工资、雇佣人数、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信息量大,指标较完整。
构成本文识别基础的是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
在控制地区固定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地区随时间变化的一些特征后,根据目前文献的处理方法,该差异相对于微观数据是外生的。
本文在以下几方面略有贡献。
第一,样本代表性更强。
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最低工资对平均工资、就业的影响,结论更具普遍意义。
第二,最低工资数据质量更高。
我们手工收集了全国各市(地区、自治州、盟,以下简称市)1998—2007年最低工资标准数据。
②数据层面更细,数值变化(variation )更大,能够很好地反映不同地区最低工资制度的变化,为研究提供可靠的识别基础。
第三,内生性问题的解决更合理,结论更稳健。
本文借助最低工资随时间,随地区的变化差异来识别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
相对于微观数据该差异可以视为外生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加入市平均工资、市就业情况等变量解决了政府基于当地平均工资、就业状况等考虑而导致的最低工资内生问题。
第四,结论更稳健。
本文借用“准自然实验”的思想,通过福建省2006—2007年最低工资上涨的事实构造了不同的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结论进行稳健性检查。
331①②近年来,一些新背景使该问题更显复杂。
例如,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按照蔡昉(2007)的观点,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接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即将结束。
本文忽视了地、市以内各区县最低工资的差异。
在数据收集中,我们往往取地市范围内最低工资标准的最低档。
二、文献综述国外有关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丰富。
一方面,部分研究显示最低工资的实施将增加劳动力成本,改变员工工资的分布。
例如,Belman&Wolfson(1997)用美国数据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对工资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首先,最低工资消灭了一些低技术的工资岗位,提高了在岗低技术工人的工资,使得工资分布更加平均。
第二,最低工资的提高,使原来工资略高于最低工资但生产率更高的工人更有吸引力,使这部分工人的工资上升,并产生微弱的溢出效应。
第三,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对更高工资工人的工资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更多的文献集中在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上。
其中,早期的理论大多从竞争性劳动市场假设出发,认为最低工资上涨将降低就业。
①Stigler(1946)指出在同质化和竞争性的劳工市场上,人为地支持高工资会使市场无法出清,劳动供给大于需求。
随后Welch(1976)、Gramlich (1976)和Mincer(1976)等将其扩展到两部门,即考虑受最低工资约束和未受约束的部门,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的负面效果可能没那么严重,因为未覆盖部门会吸收更多的就业。
Abowd&Killingsworth(1981)、Heckman&Sedlacek(1981)考虑了劳动力技术的异质性,他们认为最低工资上涨会使低技术劳动力受到就业冲击,而技术稍高的劳动力会因此受益。
在实证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文献很好地支持了竞争模型。
1981年美国政府成立的最低工资研究委员会专门对此进行实证研究(Brown et al.,1982),他们通过对1980年之前相关论文进行详尽综述后得出:“最低工资上升10%,青少年就业下降约1%—3%。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Neumark&Wastcher(2006)总结后发现,约有85%的经验结论也支持最低工资上涨减少就业的结论。
然而,最低工资与就业的关系在学术界还远没有达成共识。
Card(1992)、Katz&Krueger (1992)、Card&Krueger(1994)分别利用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以及新泽西与宾夕法尼亚州的快餐行业数据,使用“准实验”(quasi-experiment)的方法得出最低工资上升可能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正效应。
②这促使学者转而考虑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monopsony)性质,即若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完全垄断的能力,企业面对的平均劳动成本与边际劳动成本发生分离,企业雇佣人数将少于市场出清时的就业人数。
此时,政府设定最低工资,企业的边际劳动成本曲线发生改变,企业最优的雇用量将随最低工资的增加而增加。
现实中,劳动力市场企业完全垄断的假设很难成立,因此搜寻模型(search model)放松了这一前提。
Burdett&Mortensen(1998)指出劳动力市场的搜寻摩擦(search friction)会产生类似买方垄断的均衡,③最低工资最终能够增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