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质疑成为科学课堂的主旋律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其中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以下简称“西山中学”)厘清育人目标,校准改革方向,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体系,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更新理念,反思育人的功能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直接影响着国家课程有效落实的进程及质量,影响着师生的实际获得感,也影响着学校在应对各种现实挑战时的价值排序。
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重新反思定位学校的办学使命与责任,聚焦核心素养,使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激发教师投身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进而推动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为实现这一总的培养目标,在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表达中需要有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性要求,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具体且直观的描述为时代新人画像,这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新要求。
西山中学以“毓秀生态,涵润新人”的生态教育为办学理念,分解制订了位于学科知识和能力之上的学生发展五大关键能力,即团队协作、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积极行为、包容公正,并将培养目标融入整个学习生活之中。
这样从办学价值观到课程实施再到教学方式变革,就形成了逻辑一致的教育主张。
从办学价值观到课程观,是育人目标到育人实践的转化。
在课程建构中,西山中学开展“‘秀’课程:源于内生需求的生态育人实践”研究,从秀品、秀慧、秀健、秀艺、秀勤五个方面,构建“秀”课程,并以“秀”课程推动学校教育模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能力的突破与进化,进而以鲜活的学校实践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同时,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舞台,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程可以选择。
比如,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劳动教育、美育等个性课程既可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竹影》教学反思
《竹影》教学反思──失却童真的感慨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就已听过,早先也看过两三遍,有几位老师开课也谈起过这篇课文。
而我自己现在也要教学这篇课文在备课时,发现课文后面练习有这么一道问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是不能含糊的。
所以,现在备课时我首先要找出这些“充满童趣”的语句来。
但是,我课文看了好几遍,却始终没有发现有关“充满童趣”的语句。
难道题目出错了,课文中本来就没有这类语句?这是不可能的。
就是自己没能找出来。
怎么办呢?俗话:“船到桥头自然直。
”把其它内容准备得充分一些,这一问题就交给学生,学生肯定会发现“充满童趣”的语句来。
果然,在课堂上我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很快地就找出来,纷纷举手,让他们一说,这些语句果然都是“充满童趣”的。
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来,而我却不易发现,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的理解能力不如学生?当然不是。
根本原因在于我已是成人,已失去童心,所以发现不出“充满童趣”的现象。
于是,我颇有感慨:人人在盼望长大,渴望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失却童真。
儿童的世界新奇而美丽,充满惊异和乐趣。
可是,对我们多数人来说,等不到成年,这种锐利的目光,爱一切美丽的和令人惊奇的事物的天性,就已经迟钝,甚至丧失殆尽,这真是我们的不幸。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真诚地相信,对儿童来说,感觉比知识更为重要。
竹影》教学反思“竹影”这一节课在中国画的基础上阐释童稚活动中蕴涵的艺术和美,在这堂课中实践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的引导,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在执教丰子恺的《竹影》一课时,对这堂课的教学的目的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是让学生心灵的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自主的读、说、悟,教师做恰当的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乐学、善思、质疑、创新——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乐学、善思、质疑、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单位:天津市河东区会德里中学学科:中学数学作者:戴文玉乐学、善思、质疑、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摘要:以往的数学课堂总是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重理论、轻实际,老师讲的多而学生参与的少。
为此本文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敢言善问;设置开放性题目给学生充足的创造空间等方面入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乐学、善思、质疑、创新,从而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质疑创新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分析、实践、质疑、创新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是与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实际教学中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所有教师现阶段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在老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进行学习的,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客体。
学会的也只是书本知识、解题方法、模仿和记忆罢了,而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很难获得,学生学会并能运用的知识很有限,甚至很多学生产生了“学数学有什么用?”的疑问。
鉴于此,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体会出让学生死记多练不如让学生“乐学、善思、质疑、创新”,让学生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学习的能力。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乐学”成为其自主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过程,想让学生真的能乐于学习,就必须让学生想学、愿学。
质疑能力
谈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摘要: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创新是教育的生命,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作为学校必须大力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立足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和增强学生质疑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学生,要积极思考,树立自信,敢于质疑,敢于对已有知识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和思路。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疑意识创新能力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门艺术。
”可见,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教育是传授知识的方式,而是把教育看作是人类文明再创新发展和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彰显教育本来面目。
事实上,教育作为一种对人类文明进行传承与发展的社会性活动,其本身富有知识的创造性和发展性。
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我们所倡导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是否等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我们的回答是:绝对不可等同。
今天,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创造性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创新教育,更是一种发展性的社会活动,应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探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意识的养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我们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质疑应试教育思想,突破应试教育束缚。
观念决定行动。
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了很 大 的变 革 。 《 语 文 课程 标 准 》中指 出 :“ 语 行查字典 比赛 , 成语接 龙比赛 , 诗歌朗诵 比赛 , 文课 程 必 须 根 据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和 语 文学 习 的特 讲故事 比赛 和问题抢 答竞赛等 , 以增 强小组之 点 … …倡 导 自主 、合 作 、探 究 的 学 习 方 式 。 ” 间的合作能力 , 教师在课堂上 要及时地评 价小 提 倡学生 “自主、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 组 团体表现 , 并将其作 为小组 成员 个人的成绩 已成为当前 教学探究 的主旋律。有效合作 学习 的组 成部 分 。
个 新 的 问题 又 出现 了。 在 整 个课 堂教
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 , 拓 展学生情感交流 的重要渠道 , 是推进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 , 更 是一种 富有 创意和实效 的 教学理论 和策略。 合 作学 习的教学策 略 语文 教学活 动不仅 仅是 为 了传授语 文知识 、更重要 的 是 为 培 养 学 生 自主 探 究 、 主 动 获 取 知 识 的 能 力 。有 效 甘 的小组合作 学习是实 现这一 肃 目标 的 重 要 途 径 。在 语 文 课 堂教学 中怎样 地开展有 效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
意思 , 也 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 的优 点提供 了直
观 பைடு நூலகம்体 验 。 号。
【 关键词 l小 学语文 ;合作 学习;策略与
原则
美 国著 名学 者 布鲁 巴克说 过 : “ 最 精湛 的教学艺术 ,遵循 的最高准则就 是 让 学 生 自己提 问 题 。 ” 问题 是 科 学 研 究 的 出发 点 ,是 开启 一 门科 学 的钥 匙 ,而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是素质教 育 的 呼唤 ,也 是 当 今教 育 最响 亮 的 口 本 着 培 养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 提 高 学 生 合 作 探 究 能 力 的 教 学 理 念 ,在 教 学 过 程 中我 采 用 本 县 教 研 室 推广 的 “ 三 疑 三探 ” 的教 学 模 式 ,即设 疑 自 探 、质疑 合 探 、解 疑再 探 的教 学 流 程 , 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得 到 了很 大 提 高 ,但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加法交换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身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总结规律”这一探究过程,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成语故事“朝三暮四”为切入点,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发现规律,为举例验证埋下伏笔。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同时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通过猜想、验证、类比、归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2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动身,通过质疑、猜测、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只仅局限于让同学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置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同学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只和同学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体验了数学问题的发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
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初中物理“五动一感”课堂模式的尝试
初中物理“五动一感”课堂模式的尝试【关键词】初中物理“五动一感” 课堂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已成为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则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
所以,物理教师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灌输式教学,而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
笔者从央视节目《幸运52》中获得灵感,有意识地将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开展互动和竞争,构建“五动一感”的物理课堂模式。
所谓“五动一感”,即眼动、手动、脑动、心动、口动、有感悟。
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探究,动脑思考,用心体会,动口交流,获得感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五动一感”课堂的实施要点(一)“五动一感”课堂要做好课前准备1.理念要更新——思想准备。
教师要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放手给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取知识。
但是,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看重成绩,其教学行为表现为课堂讲解面面俱到,总是怕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结果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有些本应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变成了教师的“演示”,以致于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欲速则不达,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五动一感”课堂模式是对传统的巨大挑战。
实施这种模式,教师下的工夫主要是在备课环节中针对学情进行问题设计,而不是用在课堂讲解上。
问题设计得好,设计得巧妙,教学语言精练,课堂时间就能更多地还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进行合作探究、展示自我、巩固练习,这样就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能享受物理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2.气氛要融洽——环境准备。
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之间和谐,这样才能为“五动一感”课堂提供良好的环境。
教师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篇
教师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篇教师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师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恒的锻炼。
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我收益非浅。
每一次在听了名师名家的辅导以后,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他们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在教学理念上往往站在一个全新的比较高的层面,让我听后,内心震动很久。
于是,我就想名师的教学设计我能不能拿来用呢?大的板块、大的思路不变,根据自己的学生的特点,根据我的风格在细微处适当变化。
试过几次后,我发现学生有时对新的思路是很感兴趣,可是由于每次模仿的名师设计理念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我反到没了自我。
所以我意识到在引用借鉴别人成果的同时,还应有自己,切不可完全依赖他人,使自己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意识。
课堂是一篇动听而丰富的乐章,教师课前与文本的对话、理解是这篇乐章的序曲,课堂上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主旋律,而在对话中的一个个生成则是一个个美妙的小插曲。
我所接的班级差生较多,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真是煞费苦心。
“百学趣当先”,兴趣是的老师,也是的约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于是我决定从兴趣入手。
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那么我的课堂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会体现一个“趣”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能。
这样一学期下来,我的几名学生由不及格到及格,看着他们的进步我的内心充满喜悦。
我不是名师,但我朝名师的方向去努力。
我的课堂未必精彩,但我会极力作到有效。
教师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所以在暑假里学习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
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通过教师水平达到负担轻质量高的教育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4.结论让学生总结。我在讲《电流的强弱》一节时,对于“电流的强弱”如何表示,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肯定每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再选择一种最为恰当的;在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时,学生通过亲自使用电流表,有的还出现了错误后又纠正过来,最后总结出了使用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对这些知识掌握得很好,而且适应了新的主旋律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里,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甚至否定;同样,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质疑毫不客气地进行反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随时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反驳,甚至小组之间可以下位与其他小组交流,老师也参与到讨论之中,经过最后的讨论达成共识,真正体现了师生平等。
三、随机调整教学方法
以往教师们上课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下一步一步地进入教师预设的“圈套”,非常成功地上完一节课。细细思考这样的课,仍然是教师控制了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事先设计一环一环、一层一层牵着学生往前走,教师总想“免生枝岔”,以免造成难以收场的局面。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小步走,步步为营”,较难的问题被人为地分出了许多步骤,教师的问题缺乏挑战性,导致最具创造能力培养的机会被教师独占了。我们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层次是不一样的,对知识的反应,在某些方面是老师也始料不及的。在讲《电流的强弱》一节时,我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判断电流表的接法是否正确。大多数学生认为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是错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有一位学生反驳说:“如果电流的大小不超过0.2安,接线柱接反了也可以读出示数。”当时我一愣,但马上意识到这位学生的说法有道理,这一反驳恰巧说明他是真正动脑了,真正理解正负接线柱的作用和读数方法了。于是我表扬了他:“你是一位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你具有很高的创造力!”看来,学生确实思维开阔,解决问题的办法层出不穷。
把握三“度” 打造高效课堂
把握三“度” 打造高效课堂作者:张小慧来源:《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2023年第16期近年来,莘县东鲁学校围绕“提质增效”,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路径。
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一、打造有精度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有成效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
学校的教学立足于研究课堂教学得失,寻找教学规律,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度”,让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现在,“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已成为学生课堂上的口头禅,激励的话语、热烈的掌声、由衷的赞叹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的评价也开始有“精度”,不再局限于“很好”“不错”“真棒”等评价语,而是根据课堂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比如:“你的思维超出了凡人的想象”“你的见解真独特”……这样的评价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洗礼。
徜徉在东鲁学校的校园,你经常会被课堂的热闹“吸引”。
学生在自己的小组热烈地讨论他们的“学习任务”,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发言,一些“学困生”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长记录着每个人的发言要点,形成系统观点,等待教师一声令下进行展示。
这是一节数学课。
“我组展示完毕,关于这道数学题,谁还有不同的意见?”一位上台展示的“小组长”话音刚落,台下的小手就举起了一片。
“我认为,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我觉得是这样的……”当用语言无法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小老师们”会立即起身走向黑板,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演示。
数学教师站在一边,适时地补充、点拨、追问或者嵌入学生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
突然,教师找到了一个答案不同的小组,她开始“引导”这组学生在展示环节与上一组进行相互质疑。
在教师的“引导”下,两组学生争辩起来,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些不甚明了的知识点便在这种热烈的争辩中渐渐清晰。
二、打造有温度的课堂“总是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不好而备受冷落,传统的班干部竞选就会将他们遗忘在角落里。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1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1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1篇(找规律一课后反思),欢迎参阅。
《10的认识》教学点评
《10的认识》教学点评点评1:听了这堂课,收获很大。
在教学中,老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感受我们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在初步认识10以后,请小朋友说说身边有哪些事例能用10表示?问题一提出,小朋友就开始想,老师并慢慢引导学生去观察,从学校说小朋友的家里,再到商场,大街上,说了很多很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2、让学生提问,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提问,质疑。
教师用课件出示一把直尺,让学生看到这一排数,提出:你能不能当回小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考考大家?结果同学们说开了,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5和7中间的这个数是几?等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问题,这样放手让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3、以“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润滑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愉悦轻松的氛围是创造最佳效果的前提。
做游戏,低年级小朋友最开心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对口令”游戏活动,是检验学生对该节课的学习效果,以游戏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评2:听了这节课,我感觉她对能珍视学生的好奇与童趣。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也应该是孩子用的教科书的主旋律。
但以往的教科书却多是板着面孔,与孩子的生活相距较远。
数学的严谨性是否一定要通过板着的面孔才能体现?答案是否定的。
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呈现形式丰富而开放,注重和学生的实践应用相结合,孩子们感到非常亲切。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
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
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
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
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
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
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疑”彩纷呈的主角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疑”彩纷呈的主角本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本县教研室推广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即设疑自探、质疑合探、解疑再探的教学流程,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质疑和探究成了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但能主动质疑的仅仅是班级的一少部分中等以上的优等生,他们似乎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一大部分学生甘心情愿的成了纯粹的配角,好像课堂质疑和探究与他们无关。
课堂上常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缺乏信心,害怕出错。
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害怕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的问题太浅显,没价值而引起同学们的讽刺嘲笑,所以即使自己有疑问也不愿说出来,于是问题便越来越少。
②思维定势,缺乏参与,教师和教材的地位如泰山压顶,常使学生高山仰止,却步雷池,多数老师以教为唯一中心,以备考为最终目的,完全忽视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是学生无法真正参与。
③把脉不准,难找疑点。
学生在质疑时找不到切入点,一篇文章不知从何提起。
针对此种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尊重理解,使学生敢问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一起进行探索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个性以及他们哪怕是极小的创造力。
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即使所提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也要给予鼓励,消除怕出错的心理负担,解放他们的思想,对于大胆质疑,敢于求异求新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怕说、不说的孩子看到希望。
二、传授方法,使学生巧问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智者呢?我从纵向和横向给孩子门介绍质疑的方法。
第一步:表层质疑。
就是初读课文后对课文有大概的了解,可以从课题,字词及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入手产生疑问。
学生提问是高中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学生提问是高中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发表时间:2012-04-28T15:39:23.01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陈百成[导读] 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教师之于学生有着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
陈百成滦平一中我国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些都在说明学习要注重思考,要学会提出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才能发现问题,通过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古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而中国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还能纷纷举手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到了初中还能有少数学生继续向老师提问,到了高中能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寥寥无几。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组织者,有效的创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其形成及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培养与引导。
笔者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解放思想敢于“提出问题”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教师之于学生有着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
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必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
学生不愿意向老师提出问题,也不敢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
教师只有放下身段和学生做朋友才能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空间,给学生勇气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二.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大胆“提出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于“不疑”处“有疑”——品肖培东课例
课堂•对话ketang52279@ 163. c o m栏目编辑张莉莉教艺会展•看课案45于“不疑”处“有疑”—品肖培东课例吴俊开(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二中,福建龙岩364102)摘要:善教疑者,先要会疑;善用疑者,须会引疑;善疑善引,“疑”动课堂。
肖培东老师引领学生回归文本,走进文本深处,去发现、质疑、品味、辨析、梳理,在课堂交流互动中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
教师应善疑善引,让学生的思维在语言的丛林中不断生长。
关键词:设疑;引疑;思辨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55(2020)11 -0045 -02笔者曾在福建龙岩永定聆听过肖培东老师的教学讲座,也在福建三明、福州,陕西西安观摩过他的课堂教学,同时对他的课例专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也情有独钟。
观其课堂,品其课例,笔者为他精彩生动的课堂,新颖独创的案例,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
肖老师的课总能在看似无疑处质疑、发问,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边学边疑,边疑边思,在疑思辩论中不断生成,达到深人浅出的教学效果。
一、以题目为切入口,留意®目有奇思肖培东老师的课是那样干净、纯粹,没有过多的花架子。
他的课堂提问,没有咄咄逼人、故作高深,也没有碎碎念;有的是曲径通幽,走向文本深处;有的是因势利导,简洁而直人主题。
如执教《怀疑与学问》,课堂开始,肖老师就从题目切入,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换成课文当中的短语或者短句做标题,同学们会选用哪一个?这一“疑”,立马让学生的思维“动” 了起来。
一是“疑”得新颖,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问得有度,学生可以找到不少答案,但要找准则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是思而有源,学生可以在“课文当中”寻找“短语或短句”,经过阅读、思考、筛选后找到答案。
肖老师的问题,使平静的水面荡起了涟漪。
学生的目光迅速聚焦在文本上,他们带着问题思考、筛选,不一会儿,学生便说出了十来个不同的答案。
让课堂闪耀主体性光辉——《怀疑与学问》课堂教学思考
课堂本版主持张志刚和顺承关系;逻辑严密,不能调换顺序……生:先提出“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然后列举清朝戴震和法国笛卡儿的事例,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师:具体是怎么体现的?生:后面的举例证明,和前面的“大学问家、大哲学家”按顺序对应,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吗?——没有?同学们看看,怀疑的三个步骤——“怀疑——思索——辨别”,顺序能否颠倒?生(众):不能。
它们具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这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选读片段师(小结):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先提出“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在有力论证中心论点的同时,告诉我们什么是怀疑的精神,以及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总体而言,这篇课文论证严谨,用语准确,非常值得深入学习和体会。
下面我们选读一段。
同学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精彩?生(齐):第5自然段。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下课前,老师再提一个问题: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分别论述了对传说和无论是哪一本书都要怀疑。
这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同学们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解答。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生(齐):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让课堂闪耀主体性光辉——《怀疑与学问》课堂教学思考杨祥明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广东深圳518038怎样的语文课才是语文教学该有的样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语文课程新理念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探寻语文教学的实施与呈现艺术。
语文课程新理念强调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师生角色的转变,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四个维度的能力训练,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有效课堂呼唤有效提问
有效课堂呼唤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巧妙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可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提问的质量和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训练效果。
事实上,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却经常被忽视。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地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
甚至某些教师有一种误解,认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幼小,不需要接触高水平的问题。
事实上,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发展的机会,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待文本的阅读态度,以及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问题。
长此以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会形成思维惰性,丧失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设计有效提问,凸显问题的思维价值,拓展课堂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呢?笔者认为,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同样重要。
1. 于矛盾纠结处提问,峰回路转。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的局限性,有意地制造矛盾,给学生设置“障碍”,使他们形成心理上的“冲突”。
当学生进入这种激烈的问题情境时,此时的巧妙提问就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2. 于学生质疑时反问,拨云见日。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常会让学生再次质疑,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接”,也可以“抛”,即在接受有价值的提问后,再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思考或探讨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成就其成功的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质疑成为科学课堂的主旋律
和睦井学校刘利闯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让探究活动贯穿科学课的始终,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
而科学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
然而在今天,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在日益的退化,即使有问题有的学生也不敢提、不知怎么问、或者没有机会问等等,压抑了学生好奇的天性。
关键词:培养意识学会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初看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就可以了。
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想法,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着眼于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上的,它应该包含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产生问题时的心理状态;问题产生的合理性和是否有价值。
问题的产生只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走好第一步至关重要,对以后的科学探究活动:猜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打下基础,铺下了前进的道路。
一、让课堂更加民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他们敢于提问,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
例如,在教学“听听声音”这一课时,我满含期待,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我们人是怎样发声的?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声音会不一样?为什么我站在操场的另一端听不到别人喊我?在水里面有没有声音?我们能听得到吗?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已经涉及到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音高和音量,声音的传播等相关知识。
我当时都感到惊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如此的高明,我不由的为他们的表现而折服。
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专注,表情和蔼,不能有任何不满或有言语上的打击,防止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二、让么个成员成为小组的主人。
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因此,要非常重视学生实验小组的建立。
在每期的开学第一周我都会给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确立一
位组长和记录员,组长要求先自荐,再小组内进行投票。
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在以后的探究活动就不会为了谁来负责而争论了,为小组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的稳定的基础。
每个小组成员的确定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产生一种互补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在实验中要进行合理的分工,除了组长和记录员还要有实验员和材料员等,各个岗位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轮流担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己小组的一份子,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小组内成员认识到他人的重要性。
只有在人人尊重、有好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不然提出的问题只会的受到别人的否定和嘲笑,提问的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损。
三、创设情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鲜的、美丽的、奇特的。
生动的情境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他们学习的始终。
在教学中,一些科学原理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学起来感觉很苦闷。
对此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首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出示一些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材料,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例如“观察蚕卵”一课时,教师在揭示课题后若能出示几条蚕宝宝的实物,让学生自由提问,在孩子们的脑子里一下子会冒出好多问题:蚕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它吃什么长大的?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孩子们把心中未知的谜团通通释放出来。
这时候,教师应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就说明学生进行了思考,哪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但至少对这个孩子是有价值的,所以教师对于没有价值或无法探究的问题不必急于否定,而应该把他们的问题一一板书,再提醒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可以探究,哪些问题不值得探究,不能探究。
孩子们就会感觉到老师对他的问题的尊重,由此产生一种满足感,为以后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方向。
其次,还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实验导入让学生提出问题。
如“蚯蚓”让学生到操场上,花坛里找蚯蚓,比比谁找的多(这样就引导大家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同时也为做实验准备一些蚯蚓)。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得出
蚯蚓所喜爱的环境是怎样的结论。
同时也会是学生提出很多的问题如有的问蚯蚓为什么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蚯蚓能不能在水里生活?蚯蚓在土里为什么要打洞啊?
四、让老师富有激励客观的评价,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并且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就意味着科学教学要把科学学习的机会平等地提供给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并且要通过健全的科学评价机制对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评价,关注每个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
在进行评价时,正面的表扬和反面的批评都该有,关键如何运用。
科学课堂最能培养学生理性、宽容、坚韧、合作等优秀品质的,但这些不能仅仅依靠几个小红旗,几句“你真聪明”“你最好”这类表扬词来培养,这些词说多了学生会感到麻木,会弱化他们的意志品质。
只要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就认真听取,加以激励,对有独特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即使回答不正确,也不要直接的否定。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听取别人的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风向和风速”这节课时,当讲到风速等级的时候有学生就问:“台风是属于哪个等级?它的划分标准是按什么条件的?”这时我及时抓住这个话题,对他说:“你不但认真听了,还很善于思考,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如果你能够通过的方式找出答案,你会学到更多的。
”学生受到的指引和鼓舞,很快在第二天就弄清了答案。
当然,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些简单的方法所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科学教师转变观念、需要现行评价机制的改变,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但是我们应该充分地、完全地、真正地相信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敢提问会提问善于问,正确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使学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