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探究一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探究一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第1課時 3.4.1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銷售中的盈虧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商品銷售中的進價、售價、標價、折扣、利潤、利潤率等數量之間的關係。

2、根據“實際售價=進價+利潤”等數量關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與打折銷售有關的實際問題。

3、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際問題的探究活動大體估算盈虧,再準備計算檢驗自己的判斷,從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經過引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理解根據問題設未知數的意義。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進一步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學好數學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交流、合作、討論,讓學生獲取成功體驗,增進應用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瞭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教學難點:(1)對商品的售價、進價、利潤、利潤率之間關係的理解;(2)正確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輔工具:多媒體課件教學程式設計: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始。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润、亏损以及盈利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太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润、亏损以及盈利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2.突破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进行适量练习。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4.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漏补缺。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例、练习题及拓展问题的PPT。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与销售盈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示例和拓展延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商店进行优惠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价为80元,问商店是否盈利?”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实例:“一家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x元,售价为y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销售中的盈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销售中的盈亏计算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正确计算盈利或亏损。

2.理解盈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盈亏计算的公式和步骤。

3.培养学生对销售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销售中的盈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盈亏的概念和意义,正确计算盈亏。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例分析、互动讨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盈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销售中的盈亏现象,激发学生对销售问题的兴趣。

2.讲解例题:通过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盈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某个商品的盈利或亏损额,并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并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解决销售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5.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和计算准确性。

6.课后反思: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和课堂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盈亏概念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实例分析、互动讨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盈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2课时《 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2课时《 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主要讲述了利润、亏损以及利润率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利润、亏损的含义,掌握利润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主动探索。

但同时,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利润、亏损的含义,掌握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润、亏损的概念,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与销售盈亏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某商品售价为100元,商家买了10件,问商家总共收入多少钱?引起学生对销售盈亏问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利润、亏损的概念,以及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一件商品的成本为50元,售价为100元,那么利润为50元,利润率为50%。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案例,计算利润率和盈亏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销售中,如何通过调整价格、增加销量等手段提高利润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过度负担。
3.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勇于挑战难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5.学生要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性方程、不等式等方法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生活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自信、自主、自强的品质。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生活实际,每人选取一个销售场景,如水果摊、服装店等,分析其中的盈亏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定变量,列出方程或不等式,求解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并将分析过程和结果写成一篇小报告。
2.设计一道关于销售中盈亏问题的数学题目,要求包含线性方程或不等式的应用,题目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可以相互交换题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探讨了《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销售中的盈亏》,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大部分学生在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了抽象的数学运算,而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这种转换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建立方程模型和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等量关系的识别和方程的求解步骤,我会通过举例和逐步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销售盈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模拟计算商品的盈亏平衡点。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销售中的盈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销售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够根据题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
3.运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销售问题,如成本、售价、利润、折扣等。
(2)运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特别是涉及多个步骤的方程求解。
难点解析:学生在解方程时,可能会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出错。
举例:解方程5x - 3(x - 10) = 2(3x + 5)时,学生可能对括号展开和合并同类项感到困惑。
(3)理解盈亏平衡点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课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材2021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授课教师孙敬民单位额尔古纳市第二中学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及课标分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在此之前,在学生已学习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根底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本节内容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可以说本节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广。

同时也为后继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开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存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拟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拟薄弱。

另一方面我是在昨学情分析天初步了解了一下学生发现学生对这局部知识遗忘的比拟厉害。

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本课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新课指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发现问题;通过互动合作,增强归纳概括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知识与1.掌握商品销售问题中有关量的根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教技能目学标2.提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过程与标 1.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方法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具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并能做出相应的选择。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销售中的盈亏--点评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销售中的盈亏--点评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销售中的盈亏–点评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销售中的盈亏”,属于初中数学的实用性问题解决部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润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售价与成本的关系,利润的计算,盈亏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代数和几何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售价、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利润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学会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4.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售价、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利润的计算方法,盈亏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解决实际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销售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销售中的盈亏”。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售价、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以及利润的计算方法。

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公式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每组选一个实例,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并解释他们的解决方案。

4.巩固(5分钟)讲解和练习一些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是依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教材。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销售过程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盈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基本的解决盈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灵活解决盈亏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案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出盈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商店进购了一批商品,售价为100元,商家希望每件商品能赚取20%的利润,问商家每件商品至少要卖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案例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提出解决盈亏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组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销售中的盈亏问题,主要涉及利润的计算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润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利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际例子的演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兴趣。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利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利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润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利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例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3.准备一些奖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销售盈亏相关的图片,如商店、商品、货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商店在销售商品时,是如何计算盈亏的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一个实际例子,如一家商店进购了一批商品,售价为每件100元,成本为每件80元,请问商店在销售这批商品时,是盈利还是亏损?让学生观看并思考。

销售中的盈亏(探究1)教学案例

销售中的盈亏(探究1)教学案例

探究 1销售 中的盈亏。 :
某 商店的某一 时间 以每 什 6 冗 的价格卖 出两什 衣服 , O
其中一什盈利 2 %, 一什 亏损 2 %, 5 另 5 卖这 两件 农服总 的足
盘 /利 还 足 亏损 , 是 不 / 不 亏 ? 或 盘 师 : 以 F简 称 T f 么足 盈 ? 么 是 亏 ? 样 知 道 足 盈 还 ( ) 什 怎
有 有 有 有 … 没 下面是我 “. 3 4实际问题 与一 元一次方 程( ) 的案例 问 的 , 讲 的 , 讨 论 的 , 追 问 的 , 书写 的 , … , 有 发 现 1”
不参 的学生 , j 同学们 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 ( 课堂点评 : 同学们参 与课堂 的积极性从哪里来?怎么样
价 小 于进 价 , 盈 不 亏就 是 卖 价 等 于 进 价 。 家 有 没 有要 问 的 不 大
问题 ?
1 识 L 能 . 知 j - 技
S: .商品利 润 =商品售 价 一商 品进 价 , 品售价 :商品 , 商
T 的进 价 、 价 、 价 、 原 售 利润 及 利 润 进价 +商 品利润 , 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 一商 品进价 。
( ) 、 点 与 关 键 二 重 难 1 . 足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重点
( ) 品利润 =商品售价 一商品进 价。 1商
() 2
=商 品利润率 。
( 课堂 描述 : 言的 同学 都没有举 手 , 发 站起来就 说 , 同时
站起来发 言的还有几位 , 凼为声音小 就义坐下了。) ( 课堂 点评 : 在我 的课堂上 , 学生的发 寺足 自由的 , 都不 用举手 , 很多时候会有好 几位 同学站立 起来 , 我们规定 , 的 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2课时《 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2课时《 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销售中的盈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章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了通过计算利润和亏损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对之前学习的代数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利润和亏损的概念,掌握计算公式。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利润和亏损的概念,掌握计算公式。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利润和亏损的计算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利润和亏损的概念。

例如:一家商店进购了一批商品,每件商品的成本是100元,售价是150元,如果卖出了一件商品,那么这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亏损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利润和亏损的计算公式:利润 = 售价 - 成本;亏损 = 成本 - 售价。

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讨论。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例名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一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讲课教师:李莉(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中学)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前面两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

安排这节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埋下伏笔。

更为我们以后类比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要学习的内容的重要预备知识。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材分析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进价、标价、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间关系。

②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化归能力。

销售中的盈亏

销售中的盈亏

探究一:销售中的盈亏【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它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比前几节复杂些,情境与实际情况更接近,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通过探究增加学生的经济知识和经营意识,使他们能更了解市场运作,在学习中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3)整体把握“销售中的盈亏”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4)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先大体估算,再准确计算检验自己的判断,从而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针对一系列生活中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销售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正确分析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超市或商场里进行打折销售。

经过打折的商品是否真得很合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清醒地对待打折(或降价)销售。

一、预习学案◆请仿照例题填写下列各空:例:一件衣服进价是60元,售价是100元,商家所得利润是 40元 。

题中所用到的关系式为 利润 = 售价 – 进价 。

1、一件衣服成本价是50元,若商家获利40元,则商家的利润率是 。

七年级数学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七年级数学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探究1)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原价、售价、利润及利润率等概念。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运用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4、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盈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商品销售中的几个概念:1.成本价;购进商品时的价格(进价).2.标价;在销售时标出的价(原价,定价).3.售价;在销售商品时的售出价(成交价,卖出价).售价=标价×折扣4.利润;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纯收入,即利润=售价-成本价=进价×利润率5.利润率;利润占成本价的百分率,即6.打折;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则称将标价进行了几折.例如某种服装打8折即按标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二、练习①安踏运动鞋打八折后是220元,则标价是元。

②进价为80元的篮球,买了120元,利润是元,利润率是元。

③一种商品标价为ɑ元,打九折后售价为元。

④某商品每件利润是72元,进价是120元,则该商品的售价是元。

三、探究问题:一商店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解:设盈利25%的衣服进价为x元,则x+25%x=60解得x= 48.设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为y元,则y-25%y=60解得y= 80.两件衣服的进价为x+y=128(元)两件衣服的售价为60+60=120元因为进价>售价所以买这两件衣服总的是亏损。

三、巩固练习1、一件夹克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关系按标价的8折出售,每件以60元卖出,这批夹克每件成本是多元?老板是亏了还是赚了?赚了多少2、某商品的标价为每件900元,为了参与市场竞争,商品按表标价的9折在让利40元销售,此时可获利10%,此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3、某种商品的进价为400元,标价为600元,打折后利润率为5%,那么此商品是打几折出售的?4、某种商品因换季打折出售,如果按标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标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标价为多少元?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商品销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商品销售的利润率问题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弄清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售价、标价,打折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表示题目全部意义的相等关系,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后,一定要检验解的合理性。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销售中的盈亏》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销售中的盈亏》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1.理解商品销售中的进价、售价、标价、折扣、利润、利润率等数量之间的关系;(重点)2.根据“实际售价=进价+利润〞等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打折销售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1.展现日常生活中的销售实例,学生回忆知识.打折后的商品售价=商品的原标价×折扣数.2.展示常用数量关系:①利润=售价-进价;②利润率=利润/进价×100%;③利润=进价×利润率;④售价=进价+利润=进价+进价×利润率.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打折销售问题某商品的零售价是900元,为适应竞争,商店按零售价打9折(即原价的90%),并再让利40元销售,仍可获利10%,求该商品的进价.解析:实际售价是(900×90%-40)元,设该商品进价为每件x元,根据实际售价(不同表示法)相等列方程求解.解:设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x元,依题意,得900×0.9-40=10%x+x,解得x=700.答:该商品的进价为700元.方法总结:(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如不打折时,售价=标价,打折时,售价=标价×打折率;(2)在以上公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便能求出另一个量.探究点二:商品利润某天,一蔬菜经营户用114元从蔬菜批发市场购进黄瓜和土豆共40kg到菜市场去卖,黄瓜和土豆这天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单位:元/kg)如下表所示:品名批发价零售价黄瓜 4土豆3 5(1)他当天购进黄瓜和土豆各多少千克?(2)如果黄瓜和土豆全部卖完,他能赚多少钱?解析:(1)设他当天购进黄瓜x千克,那么土豆为(40-x)千克,,土豆批发价是3元,共花了114元,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1)得出的黄瓜和土豆的千克数,再求出每千克黄瓜和土豆赚的钱数,即可求出总的赚的钱数.解:(1)设他当天购进黄瓜x千克,那么土豆为(40-x)千克,x+3(40-x)=114,解得x=10,那么土豆为40-10=30(千克).答:他当天购进黄瓜10千克,土豆30千克;(2)根据题意得(4-2.4)×10+(5-3)×30=16+60=76(元).答:黄瓜和土豆全部卖完,他能赚76元.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适宜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用到的知识点是:单价×数量=总价,售价-进价=利润.三、板书设计销售问题中的两个根本关系式:(1)利润=售价-进价;(2)利润率=利润商品进价×100%.(1)式中等式左边的“利润〞假设为正,就是盈利;假设为负,就是亏损.(2)式还可以变形为利润率×进价=售价-进价.本节课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利润问题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实际售价=进价+利润〞等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打折销售有关的实际问题.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另外,商品经济问题的题型很多,让学生触类旁通,到达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有关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与技能】1.通知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2.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合作讨论以及小组交流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2.实物演示,激发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3.探究质疑,总结结果.和学生共同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答复课前提出的疑惑.【情感态度】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意识,提高数学交流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课前准备:木条〔用硬纸条代替〕假设干、小钉假设干、小黑板.问题1 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钢架,钢架桥,其中道理是什么?问题 2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活动挂架为什么做成四边形?【教学说明】问题设立要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思考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用三角形,另一些地方又要用到四边形.注意接纳学生其他不同的思路.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老师演示P6探究内容,也可叫学生亲手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完后请学生们交流讨论后答复得出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答复进行简要归纳.【归纳结论】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还可以发现,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有稳定性,窗框在未安装好之前也不会变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一扇窗户翻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2.以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教学说明】本节课的内容较少,题目比较简单,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答案】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1〕〔4〕〔6〕中的图形具有稳定性.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稳定性,并板书课题.完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小组交流合作,使同学们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中的盈亏问题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104-P105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利润,利润率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利润或利润率建立方程。

理清进价、售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利用商品销售中的重要等量关系:售价=进价+利润 =进价+进价×利润率列方程。

(2)、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问题的热情。

(2)、学生经历猜想、探究、思考、归纳等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猜想、探究、思考、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利润率、进价、售价间的关系正确建立方程。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建立方程。

四、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探究,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体现方程思想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通过对例题的题型训练,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同时对例题做几种变式训练,通过比较,反思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深化对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基础训练:(1)、一商品进价为10元,售价为12元,则利润为________,利润率为________。

(2)、一商品进价为10元,售价为8元,则利润为_________,利润率为________。

(3)、将原价(进价)20元的商品售出,结果获利10%,则售价为________。

(4)、将原价(进价)20元的商品售出,结果亏损10%,则售价为________。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销售中的盈亏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思考一:若将问题变为“将进价为60元的两件衣服售出,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则卖这两件衣服总的盈亏情况如何?思考二:两种情况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原因是什么?(三)变式练习,应用新知活动2 练习新知(1)、一玩具以22元售出,结果获利10%,求原价(2)、一钢笔以20元售出,结果亏损10%,求原价(3)、某服装店同时卖出两套服装,每套均卖168元,其中一套盈利20%,另一套亏本20%,问这次出售服装,该店是赚钱还是赔钱?(四)、回顾反思,升华提高活动3 拓展思考(1)、在销售过程中以相同的价格卖出两件商品,且两件商品盈利的利润率和亏损的亏损率相等,可以判断两次销售总的盈亏情况吗?(2)、服装店同时卖出两套服装,每套均卖120元,其中一套亏本20%,问另一套盈利百分之几,才能使这次出售服装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五)、归纳总结,形成能力活动4 课堂小结(1)、利润和利润率是不同的两个量,利润是售价与进价的差,利润率是利润与进价的百分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一让学生理解销售中的术语,探索“利润、售价、进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2)熟练掌握“利润、售价、进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知道三个量中知二推一。

(3)根据利润、进价、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二,让学生体会用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探究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
行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打折销售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
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
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从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
2.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为了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多种手段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容量。

多媒体可以比板演增加更多的习题数量,有效的加大了教学密度,更好的体现了题目的难易梯度。

(四)灵活课堂训练方法。

精心设计随堂练习,讲练密切结合,省略抄题时间,加大思维训练力度。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让学生探索“利润、售价、进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2.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关注与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3.在做练习时,通过学生对题目的分析及答题情况,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情况,做出启发性指导;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做单独辅导,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4.通过课堂小结,学生说出自己的各方面的收获与体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