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
【 中图分类号】 54 1 R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0 6 1 9 2 L )4 02 - 1 10 — 9 (OO O - 1 1 0 5
高血压是导致血 液高粘滞 的原因之 一 , 有学 者认 为高血压患者 血 管 硬 化 管 腔 内 径 变 窄 。但 血 液 粘 度 异 常 对 高 血 压 的 形 成 更 为 重 要 。上述观点指 出因果交替规律在高血 压形成 中起关键性 作用 , 血 液流变学异常和高血压乃同一机制所致 , 随病情 发展血液粘 度增加 引 发 血 压 进 一 步 升 高 ; 血 压 损 害 血 管 结 构 功 能 , 血 浆 外 漏 , 液 高 使 血 浓缩引起血液粘度更高 , 血流缓慢 , 织灌注 量减少 , 组 高血压并 发症 发生 , 高血压和血液粘度相互影响 , 为 因果 , 互 产生恶性 循环。高血 压 的 发 生 、 展 与 高 血 脂 有 关 。 大 量 研 究 资 料 表 明 , 多 高 血 压 病 发 许 人 伴 有 脂 质 代 谢 紊 乱 , 中胆 固 醇 和 甘 油 三 酯 含 量 较 正 常 人 显 著 增 血 高 。本 报 告 3 0例 高 血 压 患 者 中 血 液 粘 度 、 脂 与 健 康 组 对 照 差 异 0 血 有显著性 , 其他研究资料相吻合。 与 因此对 高血 压病患 者每年 进行血 流变 、 血脂 检查 , 据 结果 结合 临床 根 进行综 合分析 , 在降压治 疗基础 上及 时采用 改 善血 流 变血 脂 的治疗 措 施 , 使血流变、 血脂得以改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 预后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 表 1 正 常组 与异 常组 血流 变学 及 血脂 检测 结果 比较
医 学 信 息
21年4 第2卷 第4 0O 月 3 期
血流变临床意义
血流变临床意义供稿:校医院 2021-5-6 阅读人次:452-------------------------------------------------------------------------------------------------------------------血流变临床意义一、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
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开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的详细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1、全血粘度检测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根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
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临床意义]: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以下疾病的发生:〔1〕.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堵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2〕.糖尿病〔3〕.脑血管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4〕.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6〕.其他:休克、烧伤、前兆子痫等。
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内的液态流动性 , 导致 粘度升 高 。在 糖尿病 患者 中 , 血 J 微 管病变是常见 的 , 严重 的并发症 ,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 长 , 流 血 变指标异常和微血 管病 变程 度逐 渐加重 。因此 , J 糖尿病患 者定期做血液流变 学检 测对 治疗 、 预后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 。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 者都 改变 了血液 的宏观性质 , 粘度增 加, 血液 流动 性减弱 , 而使微循环血液量灌注不足 。 进 导致组 织或器官缺血 、 缺氧而 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 高血压 、 高血糖 是心血管发病和造成死亡 的主要危 险因素 , 且发病 率正逐年 增加 。因此 , 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糖 、 降低高血压 , 改善 血液 流变性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的发生 、 发展 至关重要 。
b t s t ame t d p e e t n o o l ain . ee ’ r t n rv n i fc mp i t s e n a o c o Ke r s Di ee ;Hy e e so y wo d a ts b p r n in;He r e l g t mo h o o y ‘
参 考 文献
[ ] 张淑琼 , 1 付爱军 , 杨政芳 , 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及血 流变学 等. 指标分析 [ 】 实用医院临床杂 志,05,1 4 :0— 1 J. 20 3 ( ) 7 7 . [ ] 洪流 , 2 王平 , 张家 明 , 高血压 、 心病 和糖尿病患 者血流 变 等. 冠 学指标变化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0 , ,( ) 3 4 . J. 2 87 7 7 : 0 9— 0 [ ] 乔艳红.2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的测 定分析 [ ] 中 3 9 J. 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0 0 54( ) 9 9 . 2 1 , , 9 :4— 5 [ ] 程文立 , 4 苏江 , 自奋. 钱 原发性 高血压病 的红细胞 变形性 [ ] J. 血液流变学学术报 告会 论文汇编. 中华 医学检 验杂 志 ,9 8 19 ,
血流变检测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
一旦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粘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1、高切变率下测定的全血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细胞的变形性,也就是说某患者高切变率下粘度增高,说明该患者红细胞的变形性减低(不容易变形)。
2、低切变率下测定的全血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细胞的聚集性,也就是说某患者低切变率下粘度增高,说明该患者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容易聚集)。
血液流变学检查已作为一个基础性项目,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病的管理中。
正常范围:
1、血沉方程K值:男:0~80 女:0~80;
2、红细胞聚集指数:男:3.79~6.04 女:3.19~5.33;
3、红细胞刚性指数:男:2.29~6.72 女:2.16~6.93;
4、红细胞变形指数:0.53~1.11;
5、血浆粘度测定:1.26~1.70;
6、全血粘度测定:
1(l/s)男:17.83~21.35 女:13.79~17.91;
5(l/s)男:8.31~9.95 女:6.81~8.53;
30(l/s)男:5.18~5.94 女:4.29~5.45;
200(l/s)男:3.53~4.65 女:3.36~4.32。
需要了解详细的信息请查阅兰卫临床项目指南,以上项目为部分检测项目。
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一、血液流变学概述(二)什么是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以及与血液接触(de)血管(de)流变性质及变化规律(de)学科.(二)什么是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与人体疾病(de)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和疗效评价及药物(de)作用原理等有关(de)血液流变性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 Hemorheology ).(三)血液流变学(de)研究范围1血液(de)宏观流动性,即粘度.2血细胞(de)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de)聚集性和变形性.3血浆成分对血液流变性(de)影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二、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一)血液(de)流动血液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de)“套管式”流动.而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故又称层流. 液体层流(de)模式图(二)血液流变学参数1 内摩擦力(F ):快慢两层液体间能够驱使整体血液流动(de)一对力(拉力与阻力),就称为 内摩擦力.单位:达因2 切应力(τ):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de)粘滞力.单位:Pa (帕斯卡),1Pa=10达因/平方厘米τ = F/S S:两液层之间(de)面积3 切变率(g ):反映快慢两液层之间(de)速度差和距离差.单位:1/秒(s -1)公式:4 粘度(η):切应力(τ)与切变率(g )之比.衡量液体流动时(d e )内摩擦力或阻力(d e )度量.单位:毫帕斯卡·秒(m P a ·S )牛顿粘滞定律:血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d e )指标,粘度愈高流动性愈差,粘度愈低流动性愈好.5 非牛顿液体和牛顿液体全血是非牛顿液体,即全血(de)粘度是随切变率(de)变化而变化;而血浆dHdV g =gτη=被看作是牛顿液体,它(de)粘度与切变率无关.6 血液(d e )相对粘度(ηr )ηb : 全血粘度ηp : 血浆粘度7 表观粘度ηa :全血等非牛顿液体,在特定切变率下测定出来(de)粘度称为这种液体(de)表观粘度. 8 还原粘度ηr e :用Hct 校正后(de)表观粘度.消除Hct 对粘度(de)影响. ηr e =ηb —ηp /ηp 1/H c tHct 与血液粘度之间(de)关系9 血浆粘度血浆粘度(de)特点是不随切变率(de)变化而变化,不论在高或低切变率范围内总是一个常数, 即为牛顿液体.血浆粘度(de)高低与其中所含各种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高分子物质含量有关.其中蛋白质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10 血浆比粘度比粘度一般指某液体(de)粘度与标准参照液粘度(de)比值,常以水或生理盐水(NS )作对照.实际测定多采用血浆和已知粘度(de)净水互相比较(de)方法,二者通过毛细血管(de)时间之比即粘度之比,这个比值就称作血浆(de)比粘度. 11 卡松粘度(c ):是足够高切变率(红细胞变形到极限)下血液粘度趋向(de)极限值.根据Casson 方程推导得:c 为卡松粘度 τ 为切应力τc 为卡森屈服切应力 g 为切变率12 屈服切应力c屈服切应力是低切变率下,纤维蛋白原(d e )桥联作用使红细胞形成立体网络结构而致.故与H c t 和血浆蛋白含量有关,其大小影响微循环中(d e )血液流动性,反映了微循环中(d e )血液郁积状况;也影响低切变率下血液流动中(d e )红ηηηpbr =gc c ττη-=细胞(d e )取向和相互作用13 红细胞聚集指数通过低切变率下血液(d e )相对粘度(ηr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当红细胞膜发生病变,或血浆中(d e )成分影响到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表面(d e )负电荷量减少,则红细胞(d e )聚集性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聚集性有特殊(de)改变 正常(de)血液,一般50·s -1以上(de)切变率即可使在静止状态下因红细胞聚集而形成(de)聚集体解聚,但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患者(de)血液在500·s -1(de)高切变率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de)红细胞聚集体,显示了红细胞聚集性(de)异常增高.14 红细胞刚性指数T K通过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d e )表观粘度来判断红细胞(d e )变形能力.(三)血液流变学检验血液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其它指标1 血液粘度(1).高、中、低切变率下(de)全血粘度(2).高、中、低切变率下(de)卡松粘度(3).血浆粘度(4).全血还原粘度2 红细胞聚集性指红细胞在低切变率下形成聚集体(d e )性质红细胞聚集性测定或计算方法:(1)在低切变率(1s -1) 下(d e )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出红细胞聚集指数(3)血沉(E S R )和血沉方程K 值K 值是去除红细胞比容H c t 影响,评价红细胞聚集性(d e )一个更可靠(d e )指标.(4)红细胞电泳率3 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指正常红细胞具有能通过比自身直径小(de)毛细血管(de)能力.红细胞变形性测定或计算方法:(1)高切变率,一般是150s -1条件下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3)红细胞滤过指数(4)激光衍射法4 其它指标:红细胞比容Hct 、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流变性、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聚集性、体外血栓形成测定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d e )临床意义1.血粘度降低临床上血粘度降低(de)情况不多,主要是大量失血后机体体液代偿和医源1Hct ln Hct ESR --=K性补偿所致血液稀释化引起.这类病人很少做血液流变学检验,所以出现全血粘度较大幅降低时,一般都是仪器或抽血错误所致.如果出现了全血粘度降低较多时,一定要看红细胞压积是不是有降低,如有是结果可靠性较大,如压积正常就要多检查一下.血浆粘度下降对全血粘度有影响,但不大.2.高、中、低切都升高,且幅度较大这是高危人群、一般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依次为高纤维蛋白原>高红细胞聚集指数>高Hct.但是如果其他指标正常,或增加不明显,那么检测结果可能有问题,要复查.3.低切高、高切不高这一类多为缗钱样红细胞聚集引起,可能是红细胞电荷减少,也可能是温度过低使得红细胞易聚集,引起粘度升高.而这种聚集因为高切变速度(de)稀释效应而减少,所以高切不高.由于末梢微循环是在低切变速度下进行(de),所以对于末梢微循环不好(de)病人,如老年人、高危人群也有很大(de)危险性.4.高、中、低切都略有升高如果其他指标正常,只有Hct升高一般是正常(de)生理现象(如到高原);有时Hct可能很高,而粘度上升并不高,这主要是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调节血粘度(de)能力.当然也可能是高粘血症代偿期.但若其他正常,而血浆粘度高,也可引起全血粘度高, 这类病人有可能处于高凝前期,有很强(de)预报作用.5. 血浆粘度升高最大(de)可能是纤维蛋白原等链状蛋白升高,这类病人可因为链状蛋白形成网状结构引起全血粘度升高,一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很危险.至于血糖、血脂高引起(de)血浆粘度一般只是略有升高6. 血脂升高血脂升高病人一般都存在血流变学改变,血脂对血液流变(de)影响主要表现不在粘度上,而是表现在血管上.因此,血粘度高同时伴有高血脂(de)病人是双重因素(de)影响,即使粘度升高不大也要注意.四、血液流变学(d e)临床应用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若血液流变性质(de)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值为高粘滞综合征;明显低于正常值为低粘滞综合征高粘滞综合征:由于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组织血液与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引起(de)临床综合症高粘滞综合征(de)病因(一)血管性疾病1.高血压2.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3.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4.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二)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2.高脂蛋白血症3.高纤维蛋白血症4.高球蛋白血症(三)血液病1.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白血病4.多发性骨髓瘤(四)其他1.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2.中医范围中(d e)血瘀症等。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分析
计量 资料用 ( ±s 表示 , 用 t ) 采 检验进行
2 1 14例高血压 患者组 与对 照组血液 流变学 比较 见表 . 2
1。
龄3 8岁 一 6岁 , 7 平均 年龄 (2 1± . ) ; 3 5 . 8 7 岁 女 9例 , 龄 3 年 7 岁 一 0岁 , 8 平均年龄 ( 16± . ) 。 5 . 96 岁
下。 1 材 料与 方 法
12 仪 器及方法 .
所有检测者均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 中一 其
管不抗凝 , 血液凝 固后分离血清用于血脂检查 ; 待 另一管用肝 素抗凝 , 做血液流 变学 检查 。血 脂测 定 : 酶法测 定 甘油 三脂 ( G 、 固醇 ( c) 直接 法测定 高密度 脂蛋 白( D ) 低密 T )胆 T , H L、
! ! Q! :
! ! : Q : 盟: (
!
・ 4 ・ 41 5
也 加 大 了外 周 阻 力 。 Nhomakorabea从表 1可知 , 高血压人群血流变学指标 中全血高切粘 度 、
全血低切粘度 、 红细胞压积 、 纤维蛋 白原 、 细胞 聚集 指数 、 红 红 细胞电泳时间 、 沉 、 血 血浆粘 度较对 照组 显著 增高 ( 0 0 P< . 1
高血 压 患 者血 液 流 变 学及 血 脂 检 测 分 析
刘兴态 , 郑 霞 , 王 红, 刘汉涛
( 三峡 大 学第三 临床 医学 院葛洲 坝 中心 医院 , 北 宜 昌 4 30 ) 湖 4 02
[ 摘 要]目的 : 讨血液流变学及血 脂的变化与 高血压病 患者的关 系。方法 : 探 通过对 14例 高血压 患者和 14 2 0 例 非 高血 压 健 康 人 ( 照 组 ) 血 液 流 变学 指 标 及 血 脂 的 测 定 值 进 行 比较 。 结 果 : 血 压 患 者 高 切 变 、 切 变 全 血 粘 对 的 高 低 度、 红细胞聚集指数 、 血沉、 纤维蛋 白原等 多项指标及 血脂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 显著性 ( P<00 或 P< .5 。结论 : .1 00 ) 高血 压患者 常伴有血液流变 学指标及血脂 的异 常, 通过对其测定 , 可以采取有效 的治疗措施 , 以防止 心脑血 管疾病 的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血流动力监测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血液循环的各项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流动力监测的各项指标以及它们与临床意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血流速度是血流动力监测中最常见的指标之一。
医生通过探测血液在动脉或静脉中的流速来评估血液循环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血流速度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疾病有关。
例如,如果血流速度异常高,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这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血流速度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
其次,血压是血流动力监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正常的血压范围对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血压偏高或偏低,都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例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可能会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而低血压也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
通过血流动力监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
除了血流速度和血压,血流阻力也是血流动力监测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血流阻力表示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血流阻力的改变可能与血管狭窄、血液黏稠度增加等疾病有关。
例如,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内膜增厚,从而增加血流阻力,这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通过监测血流阻力,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血液循环的畅通程度,及时发现和治疗血管疾病。
此外,心率也是血流动力监测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心率指的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心率会明显加快,这可能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衰等严重后果。
通过监测心率,医生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心跳情况,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老年高血压及正常健康体检者各6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
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定期地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老年患者病情的判断、疗效评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有重要意义。
标签:老年;高血压;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的英文全称为Blood- Rheologly,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中的重要项目[1,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多见,其中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系。
本次研究以血液流变学在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为主线,并结合研究对象临床状态进行全面探讨,以便于对一些表面健康、体内血液粘度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找出潜在疾病,提升临床诊治有效性。
同时对其进行健康干预及早期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整个社会疾病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病组: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患30例、女患30例;患者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59.4±3.9)岁。
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WHO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研究知情且自愿配合参与研究。
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患30例、女患30例;患者年龄在25~40岁,平均年龄(33.6±3.1)岁。
所有入选对象在胸透检查、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内外科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脂检验结果上均显示正常,研究对象检查前、研究前均未服用任何药物,对研究知情且自愿配合参与研究。
1.2主要仪器及试剂FASCO-301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重庆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由重庆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血流动力监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监测手段,它通过对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和心血管功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血流动力监测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通常用“次/分钟”表示。
心率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自律性。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但在疾病状态下,心率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心率的增加可能提示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而心率的降低则可能与心脏传导阻滞、药物反应或神经系统失调等相关。
二、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它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字组成,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
血压被普遍认为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血管阻力以及循环容量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 mmHg和舒张压80-90 mmHg之间。
血压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存在高血压、低血压、失血、休克等情况。
三、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中泵出的血液量,通常用“升/分钟”表示。
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泵血能力和血液灌注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输出量范围为4-8升/分钟。
心输出量的增加可能与体循环负荷过重或代偿机制激活有关,而心输出量的降低可能与心脏收缩力减退、泵血功能不全等问题相关。
四、全身血管阻力全身血管阻力是指血液在体循环中通过血管所遇到的阻力大小,通常用“帕斯卡秒/升”表示。
全身血管阻力与体循环灌注和心脏负荷密切相关,它反映了血管收缩状态以及血液黏稠度等因素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全身血管阻力范围为900-1500帕斯卡秒/升。
全身血管阻力的增加可能与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有关,而全身血管阻力的降低可能与血管扩张、血液黏稠度减小等因素相关。
血液流变学、血脂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
血液 流变学 、 血脂 与高血压关 系的探讨
曾 垦
( 中建 三局 武汉 中心 医院
摘
武汉 4 0 7 ) 3 0 4
要 : 目的 : 探讨血液流变学 、 血脂与高血压 的关系 。方法 : 5 对 O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2 0例正 常人的血液流变学 、 血脂进行 了
检测 。结果 : 高血压病组 全血 高切粘度 、 全血低切粘度、 血浆 比粘度 、 红细胞压 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呈不同程度 的增加 , 显著高 于对照
除外冠心病 、 尿病、 糖 甲状腺疾病及肝 、 肾疾病 , 采血 前 4周未 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 。对 照组 :O例 , 1 , 8 , 2 男 2例 女 例 年 龄 4  ̄8 岁 , 5 0 平均 (2 9 . ) , 6 . ±8 2 岁 均为健康体检者 。
I2 方法 .
1 2 1 血液 流变学检查 ..
取清晨空腹脉血 4 , ml肝素抗凝 , 在
标准大气压和恒温 20 5 C下 , 测全血粘度高 切 , 血粘 度低切 、 全
血浆粘度 、 红细胞 压积 ( T) 红 细胞沉 降率 ( S , 有仪 HC , E R)所
器为上海 医科 大学 科技 服务 部 生产 的 N s型 毛细 管粘 度仪 ,
rn r c po lc a eo a e e1p oieain a d h p xa- i— i e e trbo k d n cncrc l r l r t n y o i - n f o d il a t r f n to n her dfe e ta e ult n b so 一 ucbe fco u cin a d t i ifrn ilrg ai y a c r o cptrp r : boo y a d tr eig wih c t t xca tb de o e o at I ilg n a g tn t y o o i n io isf r t ete t e to a c r h ram n fc n e .Cl . I i n mmu o , 0 , 2 1 4 1 8 n l 2 06 1 1: 4 ~ 5 .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特性的学科,主要研究血液流变学参数,如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血流速度等。
血流变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血液循环、血管功能以及疾病状态的信息。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血液循环功能:血流变学检查可以评估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包括血液流速、血液黏稠度、红细胞变形性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评估,可以了解到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输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高血粘度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增加心脏负荷,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评估血管功能: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反映血管的通透性、弹性和收缩能力等。
通过测量血管阻力和血流速度等指标,可以评估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功能。
这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血管阻力的增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血管收缩功能的异常可能是高血压病的一个指标。
3. 早期诊断疾病:血流变学检查可以提供一些早期诊断疾病的线索。
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发现血流速度的异常变化,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病变。
此外,一些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通过血流变学检查早期诊断。
4. 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血流变学检查可以指导一些疾病的治疗和评估预后。
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通过监测血液流速和血管阻力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在一些手术前后的患者中,血流变学检查可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预后。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估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和血管的功能状态,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血液循环和疾病状态的信息。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血流变学检查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血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完整版)
血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完整版)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形性及其临床应用的,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
血液流变学应用血液黏度分析仪对抗凝全血或血浆标本进行检查,可以测定出不同切变率条件下的全血黏度,并据此计算出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相关血液流变学参数。
通过检查全血、血浆及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流动性、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规律,判断血管内血液循环状况,为血流特性监测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一、全血黏度测定全血黏度是血液最重要的流变学特性参数,由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表面电荷、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决定,全血黏度高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越大,血液流动性越小。
临床意义增高1、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病与血液黏度升高有关,增高的程度可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性。
血液黏度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一项前瞻性指标。
2、高血压及肺心病:主要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细胞比容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有关。
3、恶性肿瘤:血液黏度升高还使得肿瘤易于转移。
4、血液病:白血病细胞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导致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增高。
5、异常血红蛋白病: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
降低各种原因的贫血。
二、血浆黏度测定血浆黏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学特性参数,血浆黏度受血液蛋白质的大小、形状和浓度的影响,如血纤维蛋白原、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血浆是牛顿流体,其黏度与切变率变化无关。
临床意义血浆黏度增高见于:1、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2、血浆黏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机体内水的含量,当脱水出现血液浓缩时,血浆黏度可有大幅度升高,而血液稀释时血浆黏度下降。
3、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可导致血浆黏度显著升高。
血浆黏度降低无明显临床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流变学和血脂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流变学和血脂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宋红梅【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流变、血脂的关系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检测200例高血压患者及200例健康对照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对2组参数及高血压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参数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高于健康组,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血脂明显异常于健康组(P<0.05).高血压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异常,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对其测定,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1(006)033【总页数】2页(P115-116)【关键词】高血压病;血流变;血脂;临床意义【作者】宋红梅【作者单位】116023,大连高新园区凌水地区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1]。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通过对200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液监测及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6~2010年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组200例,其中男142例,女58例,年龄32~78岁,平均(56.3±7.22)岁;健康对照组200例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同年龄段的人群,均未发现高血压及其他急慢性病,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35~81岁,平均(55.2±7.01)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使用方差分析 ,两两 比较方差 齐时用 L S D — T检验 ,方 差不齐 时用 D u n n e t — T 3 检 验 ,以 P < 0 . 0 5 为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2 结 果
两组对象 的血液 流变学检 测结果 ,其 中高血压组 的血 流变指标 均高于正 常对照组 ,除血浆粘 度外 ,其 他差异 均有 统计学意 义 ( P < 0 . 0 5) 。同时 ,随着高血压 级别 的提高 ,切变率 A、B 、C均有统计学差异 ,切 变 率 D以及血浆粘 度在 I级和 Ⅱ级高血压 , I 级 和 Ⅲ级 高血压 之 间有 显著性差 异 ,而在 Ⅱ级和 Ⅲ级 高血压 之 间无 显著性差 异 。此外 ,红细胞 聚集指数仅 在 I 级 和 Ⅱ级高 血压之 间有差异 ( P < 0 . 0 5) ,在 I 级和 Ⅲ级 高血 压 、 Ⅱ级和 Ⅲ级高血压之间无差异 ( P > 0 . 0 5) 。见表 1 、
压级别的升高 ,全血切变率A 、B 、C 、D 和血浆粘度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结论 察高血压患者血流变学指标 ,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高 血压 血液流变学 临床意义
高血 压是一种 常见 的慢 性病 ,也是 心脑血 管疾病 最 主要 的危 险 因素 。在我 国,高血 压存 在患 病率 高 、 致残率高 、病死率 高。 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 国内外学者 为此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发现血液 流变学 改变 可 发生在 高血 压发 病之前 [ 1  ̄ 3 ] ,因此血 液 流变学 的检 测对发 现高血压 先兆有 着重要 的临床意义 。作者 对3 1 5 例 高血压 患者 的血流变 化进行 总结 ,初 步探讨 高血压病 和血液粘 度之间的相关性 。报道如下 。
血流变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检验科血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定义: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沉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等10多项指标。
主要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反映由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来研究血液和血管、心脏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
二、采样:绿头管空腹采血5ml,2h内送检。
三、检测:赛科西德6000血流变仪。
1h出结果。
四、辅助检查: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检查。
五、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1、血管性疾病①高血压;②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③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④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2、代谢性疾病①糖尿病;②高脂蛋白血症;③高纤维蛋白血症;④高球蛋白血症。
3、血液病①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③白血病;④多发性骨髓瘤。
4、其他①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②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五)、亚健康状态的筛选六、我院开展血流变检测的意义:1、西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人群的健康状态评估。
针对高原人群的研究认为久居高原人群的红细胞压积结果普遍在平原地区参考值的高线上或高于参考值范围,特别是40岁以后的中老年龄段,结果高出参考值范围更加明显,升高比率更加显著,血红蛋白结果高于平原地区参考值范围男性占50%以上,女性接近50%,高血糖、高血脂比率也不低。
监测血流变的异常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2、老年前期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及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有诸多致病因素,但均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
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
至于血液病、遗传或免疫异常、休克和中毒等疾病的血液流变性会有更显著的改变。
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时期,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血脂检查,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中的脂质水平,了解患者的患心脏病和中
风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血脂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量。
高水平的总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总胆固醇水
平超过建议的正常范围,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改变饮
食惯、增加运动等。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一种较低密度的
脂蛋白,称为“坏胆固醇”。
高水平的LDL-C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加相关。
如果LDL-C水平升高,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生活方式改变。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是一种较高密度
的脂蛋白,称为“好胆固醇”。
高水平的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降低相关。
如果HDL-C水平较低,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运动、戒
烟等措施来提高HDL-C水平。
4.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一种脂肪酸在体内的主要储
存形式。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
TG水平升高,可能需要通过改变饮食惯、减少饮酒等方式来降低
风险。
综上所述,血脂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风险。
如果发现血脂检查指标异常,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患者
的风险,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
及早进行血脂检查,对
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实时、连续地监测和评估。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包括心脏泵血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心律、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等指标。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代谢状态非常关键。
通过监测心输出量,可以了解心脏泵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测心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电图异常和心律不齐等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血压监测也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趋势和水平,评估血管阻力和容量状态。
这对于高血压、低血压和休克等情况的患者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血压,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和低血压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血液容积监测是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和循环血容量。
对于严重失血、感染和体液失衡等情况的患者,血液容积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血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量,避免血液循环不稳定和器官灌注不足的发生。
组织灌注监测是指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监测患者器官组织的灌注情况。
这是评估患者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组织灌注监测技术包括局部组织氧分压、皮肤温度、尿量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情况,评估组织灌注是否充足。
通过监测组织灌注,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避免器官功能受损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总之,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手术和急诊等临床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治疗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流变;血脂;临床意义;治疗
高血压近年来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随着对高血压的国民教育,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大大提高。
但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取决于血压的高低,还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血流变异常、糖尿病等密切相关[1]。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通过对200
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液监测及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0~2005年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我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防治指南[2]。
高血压组200例,其中男152例,女48例,年龄32~78岁,平均(56.3±7.22)岁;健康对照组50例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
同年龄段的人群,均未发现高血压及其他急慢性病,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5~81岁,平均(55.2±7.01)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检测200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流变、血脂指标,清晨
空腹抽血5ml,使用北京280型半自动。
并观察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分别有如下
症状:头晕、头沉、记忆力差、四肢憋胀、胸闷等(其中132例有上述症状),治疗前
后症状的改善。
高血压病组在采用常规降压治疗措施的同时随机分为:A组(n=52)给
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日口服;B组(n=48)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3次/日;C组(n=50)给予灯盏花素针5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D组(n=50)给予川芎嗪液100ml,2次/日静脉滴注。
A组、B组6周为1个疗程,C组、D组
14天为1个疗程,(其中合并高胆固醇者加服来适可片20mg,1次/日,口服,合并高
甘油三酯者加服苯扎贝特片0.2g,3次/日,6周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复查血流变、血脂,并询问症状改善情况。
2 结果
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降低,血脂明显升高,见表1,2。
高血压组经使用改善血液粘度状态、血脂药物治疗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升高,血脂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3;不同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
高血压组在血压控制良好状态下部分伴有如下症状:头晕、头沉、记忆力差、四肢憋胀、胸闷等,经上述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表1 两组血脂比较注:两组对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表3 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注: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四组疗效比较P>0.0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