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案2

合集下载

永生的眼睛教案四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四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四篇【精华】永生的眼睛教案四篇永生的眼睛教案篇1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过程与方法: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仰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感悟生命的美妙,培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舒缓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轻轻触摸身边的物品。

此时此刻,你最渴望什么?〔一双亮堂的眼睛〕是呀!假如有一双亮堂的眼睛,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是啊!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轮读课文,考虑:谁捐献了眼角膜?〔母亲父亲女儿〕三把握重点,细读课文1 师导入:当14岁的“我”失去了妈妈,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怎么样?学生默读,勾画。

老师出示幻灯片: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妈妈完好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好地离去!导读:当世界上最挚爱你的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叮咛,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悲哀欲绝〕这时,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的一局部时,你会怎样?〔很气愤,竭力反对〕那么,就请带着悲愤读读这句话吧!〔生自由朗读,师相机范读,指名读〕2 师导入:读得真好!琳达失去亲人的强烈悲哀使他难以承受____。

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什么让她改变的?〔父亲的话〕划出这句话,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是的,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让我们这句话吧!出示幻灯片:一个人所能给予别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局部。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着力两个转化:一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直面文本,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个性化的感性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透过形象感悟到背后隐含的思想、精神、品质,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材料,从而促进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

由此,本课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为主线,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本设计采用“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读精思,探究文本——回归主题,升华情感”等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人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让学生升华体验。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语言美。

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

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让人尊敬,让人怀念。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围绕由眼睛引发的故事,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理解词语、概括课文的语文能力。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对于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

三、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理解意思并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能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这一行为看法的转变。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以配乐朗诵导入新课,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们感受这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心声,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失明者的同情及对捐赠者的感谢,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爱就是永生。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优质课教案2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优质课教案2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

2、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情感与价值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内容。

(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教师揭题: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学生汇报)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

(1)给(jǐ)予捐赠(2)温迪酷爱栩(xǔ)栩如生才华横溢热泪盈眶捐赠(3)突如其来与世长辞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1)读了第一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2)读第二组中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3)读第三组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充分唤醒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命,引导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人物联系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打破传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1、文中写琳达一家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 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以及作品主题。

1.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恩、关爱和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永生的眼睛》及相关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预习。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5.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恩、关爱和奉献的精神。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5.5 课堂小结5.6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6.1 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分享一些与课文《永生的眼睛》相关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6.2 观看相关影片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片片段,进一步体会作品所传达的关爱与感恩之情。

七、课堂互动7.1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作品情节,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7.2 讨论与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进一步挖掘课文内涵。

八、实践环节8.1 编写感悟8.2 制作宣传海报学生分组制作关于器官捐赠和感恩主题的宣传海报,提高宣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九、课堂小结9.2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宣传海报制作过程,展示课堂学习成果。

2023最新-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10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及教学理念《永生的眼睛》是北师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眼睛”单元的一篇文章,展示了“我”的一家人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得美好,而且更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说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

教法及手段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接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有创造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要的不同,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法适应和满足学生合理的正确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本课中我主要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课文所表达的深厚情意,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8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8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8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质。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和思想认识的升华。

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

2.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捐献器官的资料,调查周围人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欧洲谚语:“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桌永恒的筵席。

”正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人间处处显真情。

可见,善良和爱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我们领略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和受众人爱戴的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这都源于他们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源于他们对世人的一种大爱的精神境界。

今天,让我们带着一颗温润的心,一颗感恩的心,走进琳达一家,领略他们一家三代无私而伟大的爱。

二、读通课文1.初读课文。

提示:a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次,遇到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多读几遍,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b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2.检查词语捐赠角膜给予重见天日不假思索平静热泪盈眶3.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角膜”以及对“角膜”的认识及其捐献角膜的意义。

三、理解课文1.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2.琳达,琳达的父母亲,还有琳达的女儿温迪,她们对捐献眼角膜的态度一样不一样?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

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

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下面是我收集的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供大家品鉴。

永生的眼睛教案1执教思路:《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

作者刻画的形象让人终身难忘: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醒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的高尚情操让人感动,令人敬佩。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琳达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围绕“永生”将本课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调查,搜集信息,铺垫情感。

由于本课涉及到的器官捐献的背景学生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或根本不了解,所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做好调查的统计和分析。

这样,让学生了解到许多的人对角膜捐献的看法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深感受到来源远远不能满足于器官捐献的需求。

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环节:以信入境,质疑永生,启动情感。

共同阅读课文最后的那封信。

理解“角膜移植”一词,顺势呈现出角膜捐献调查结果汇总表,同时补充相关资料。

通过器官捐献在社会上难以被人们接受的现状与琳达一家主动捐献角膜的对比,引出课题《永生的眼睛》并板书。

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围绕“永生”一词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梳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继而启动学生的情感。

第三环节: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激发情感。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完成课后出现的表格练习初步了解琳达一家为盲人所做的事情。

并随机板书:琳达母亲父亲温迪。

第四环节:细读课文,品味永生,深化情感。

我抓住“课文中谁的眼睛永生了?”这一关键问题,带领学生细读课文的。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母亲或父亲或温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

这些猜测不定的答案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永生”的含义。

而琳达的情感态度变化是贯穿其中的。

从母亲捐献时的坚决反对到父亲捐献时的遵从遗愿到捐献温迪角膜时的主动,最后收到来信时的骄傲。

《永生的眼睛》教案2

《永生的眼睛》教案2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2. 学会欣赏和理解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进行反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认识亲情的伟大。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主题,理解器官捐赠的价值。

2. 如何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亲情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永生的眼睛》为例,分析亲情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提前让学生阅读。

2. 准备相关器官捐赠的宣传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准备问题讨论的模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准备教学评价的量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 导入新课:以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入《永生的眼睛》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文本分析:让学生阅读《永生的眼睛》,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案例讨论:展示一些关于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亲情的重要性。

4.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主题,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1)为什么作者认为他的父亲拥有一双永生的眼睛?(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器官捐赠的看法。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亲情》。

八、课后作业:1. 深入研究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器官捐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永生的眼睛_教案教学设计_2

永生的眼睛_教案教学设计_2

永生的眼睛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媒体:网页、课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做关于角膜活器官捐献的社会调查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非常健康,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观察到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你们想过吗?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的最大愿望是什么?2、是的,失明者最渴望就是重见光明。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永生的眼睛》,看看琳达一永为了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我想学习之后你一定会对器官移植有新的感悟。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游览课文,说说琳达一永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板书:母亲父亲女儿2、指名回答。

三、学习1——4段:1、导:琳达一些永谁最先捐角膜?当时我才十四岁,为了阻止母亲的器官被贡献,我还与父亲起了争执。

2、汇报:我认为:完整来到,完整离开父亲:死更有意义。

(“他人”指什么?所有需要器官移植而得以康复的人)。

4、小结:我只想了母亲:孩子们和这位父亲一样,想到的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这儿,我们看出了父亲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爱心。

5、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父亲的这番话。

以读促思四、自学5——13段。

1、导:多少年弹指而过,我长大了,成了永,有了自己的女儿,而父亲却:身患严重的肺气肿,于是搬来同住。

于是,这对父女又关于生死的话题展开讨论,并激起了我女儿的思考。

2、默读5——13段,画出那些感动你的语句,并在此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3、小组交流:哪些语句课文感动了你?请你为小组的伙伴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为什么感动你?4、交流:句①“妈咪,我真为……骄傲。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阅读故事并讨论主要人物和情节。

分析故事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背景和情节。

分组讨论和分享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分析和思考。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3.3 教学方法使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和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文学价值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永生的眼睛》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价值。

分组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5.1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永生的眼睛》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2

《永生的眼睛》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2

《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语。

板书:永生。

请你读。

什么是“永生”?2、继续看老师写。

板书:的眼睛。

一起读。

二、初读解题1、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86页,快速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

然后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开始吧!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你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指名说。

3、你很会读书。

永生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把眼睛角膜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眼睛角膜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永生。

板书:眼睛角膜读读这个词。

1)关于眼睛角膜你有哪些了解呢?2)幻灯1。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快速默读一下。

现在你对眼睛角膜有了哪些认识?3)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人死后,如果愿意捐献眼睛角膜,那么通过角膜移植还能使盲人重见光明呢!4、我们来看看文中几次写到捐献了眼睛角膜?交流:两次。

哪两次。

第一次是捐赠了琳达妈妈的眼睛角膜。

第二次是捐赠了琳达爸爸的眼睛角膜。

你找找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5、每次捐赠眼睛角膜琳达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画出她的表现。

三、细读感悟(一)走进两次捐献。

1、第一次,琳达的态度是——痛苦难忍。

请读读书中具体的句子。

幻灯21)相机正音。

(评:这儿有组多音字,冲进了冲着爸爸。

你读的很好。

)我们一起读读。

2)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痛苦、生气、不情愿)你来读读。

是呀,妈妈刚刚去世就有人要取走她的眼睛角膜,这怎能不令琳达感到生气呢?谁还愿意来读读?3)你还读出了什么?你来读读。

是呀,眼睛角膜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离去时身体却少了一部分,这对14岁的琳达来说,多么痛苦。

带着这份感受谁再来读读。

4)现在,他的这份痛苦和不情愿你感受到了吗?一起再来读读。

2、第二次,琳达的态度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遵从遗愿幻灯2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1)指名读句。

2)遵从遗愿还可以说成是遵照遗愿、按照遗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2)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2)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2)_人教新课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人事上的变化。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器官捐献行为的看法,以及琳达思想转变的过程,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借助图片,导入课题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指名答)是呀,春天多美丽呀,可是有些人却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引导学生看图片,感爱盲人生活。

对他们来说,最需要什么?(一又明亮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巩固生字新词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三、初读课文,引领整体感知打开语文课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1)想想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2)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

板书:捐赠角膜琳达一家人的行动让我们感到骄傲,文中出现了几处有关“骄傲”的句子。

谁来读读?课件出示: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1、男女生对读2、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一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二是自豪。

在这两个句子中骄傲表示什么意思?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四、深入文本,探究人物情感过渡:琳达、外公到底做了什么令温迪感到骄傲的事呢?让我们回到十四年前的那个夏天。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一) 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仰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展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化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____”的资料或者故事。

2.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详细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一)谈话激情。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妙,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

假如她能有一双亮堂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500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

那么盲人的生活终究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

(学生闭眼感受)师:回忆你刚刚的感觉,说说假设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学生发言)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亮堂的眼睛啊!(二)导入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亮堂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络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2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2

四年级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 2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我们昨天已经读过了课文,谁来说说哪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学习课文第一局部:1、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

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

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汇报:指读琳达的表现。

3、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冲着父亲哭喊着,〔生接读〕琳达发疯似的哭喊着,〔生接读〕可是父亲却这样说,〔生接读〕4、谈感受。

指导读。

5、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接着学生的答复,问: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6、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我们也记住这句话,慢慢的理解、慢慢的体会吧(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局部:1、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导读5-7自然段。

〔生读父亲的话〕2、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指读。

3、父亲曾说过: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谈读结合。

4、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女、男分读两次话。

四、学习并感受骄傲:1、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都为此而感到骄傲。

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屡次,这个词就是骄傲。

2、默读下文,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3、指读四处句子――出示句子――集体读。

4、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

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骄傲呀!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死,理解生命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捐献,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

2.2 生字词学习:眼角、晶莹、凝视、捐献、亲爱的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重要性。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4.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生字词,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造句。

4.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4.5 欣赏与感悟: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生字词。

5.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2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生字词抄写和短文写作。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以“亲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7.2 拓展目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教案

《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教案
改意见
当堂训练
1.师介绍我国角膜移植手术供体角膜匮乏情况。课件出示
2、师介绍我国捐献器官的感人事例。课件出示
3、这就是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你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请提起你的笔,快速写下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课件出示
啊,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
15、指导朗读父亲的话,注意“平静”一词
16、课文中父亲的话不仅让琳达感动,还让琳达的女儿温迪感动。默读,从文中找到描写温迪受影响的句子,画出来。
17、琳达的父亲和母亲不光献出了眼角膜,他们还献出了什么呢?同桌合作学习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8、琳达紧紧搂住温迪,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关爱他人、无私奉献而骄傲。”然而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琳达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师生合作读文章剩余部分。课件出示并播放《爱的奉献》音乐。
你……
你……
课后反思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课文主要讲了琳达一家三口----母亲、父亲、女儿捐献眼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文中的主人公琳达的态度是怎样的?课件出示:琳达的态度的变化
2、琳达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自由读1-3自然段,把有关描写琳达态度的句子找一找,画出来。
“我惊呆了。那些医生居然想要肢解妈妈,并将她的所有给予他人!我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含着泪水冲进了自己的房间。”课件出示
2、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趣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汇报给大家。课件播放:学生的调查结果
2、调查结果说明——器官捐献这个问题,人们有争议。课文《永生的眼睛》,主人公琳达和她的父亲对此也有很大的争议,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播放:学生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命()肿()肺()访()
组()勇()敢()骄()拥()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文()、回()、容()、翻()、()思、友()
jiāo ( )阳、()傲、()花、()气、上()、香()
zǔ ( )挡、()织、()力、()国、()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3)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
②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小练笔。

1.请你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给予充分鼓励。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你的小练笔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