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合集下载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是一项艺术。

尽管几乎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具有教育背景和经验,但是教育对每个学生的转化和启发的效果却因人而异。

在教学中,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教师将重点放在教材的内容上,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象。

本文将探讨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并教师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艺术才能。

首先,教育是一项基于人类互动的艺术,培养学生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差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教教材,而不是仅仅从教材中的内容来教授。

当老师只关注教材时,很容易发生下面这些情况:1. 学生会变得无聊和不参与,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们需要与教师的教学互动,否则,他们就会感到无聊和无动力。

2. 教师对同学们的反应会感到惊讶,因为学生的反应不是我们以前所期望的。

这样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的中断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在教育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教材中的内容,他们还应该致力于识别和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以下是几条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建议:1. 早期评估:在任何教育过程中,教师都必须调查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无论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在个人方面。

这样,教师就能使用教学方法和资源来集中精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授课方式:了解如何与学生保持互动以及如何使学生集中注意是教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老师可以使用教学技巧和资源,如问题答案、思维导图和案例研究等,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3. 模拟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模拟学习环境。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论中的含义可能不如一些真实世界的示例更能体现意义。

这对学生付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符合他们要求的良好环境。

最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尽管我们的焦点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重要。

许多教育工作者会承认,有了强大的教育技能,学习过程可以更轻松和有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可以学会如何更关注学生的需求。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系统,而教材则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甚至成为教材的“搬运工”,而忽视了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我们应当注重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其编写和选择是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的。

教材的编写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启发性。

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背后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将教材与教学目标、学生发展水平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用好教材,将教材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发挥到最大限度。

教材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效果。

而不是要求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学生实际需求,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材使用方法。

对于一些教材内容反映不够全面和深刻的问题,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让学生参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材料,其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教材的审核和评价工作,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

不要盲目地崇拜教材,而是要理性地对待教材,扬长避短,善加利用,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作为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材的反思和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真正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用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而忽略了教材所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教材,通过教材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思考。

良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现实中有些教师却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过分追求教材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需求及创造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缺乏兴趣,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材本身的知识面和内容也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如果教师仍然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教学,就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教材”意味着教师将教材视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和全部依据,通过简单、机械地词句、概念、公式的教授来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长期下去会损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而且,很多教材的内容难免有一定的偏颇,特别是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科学理论等,如果教师不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陷入教材所呈现的片面内容之中,这对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能力也是一种伤害。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材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工具和资源,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用教材教,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延伸意义,刻意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讨论、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组织实践、展示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体味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学习任务和挑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合理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和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去扩展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善于融合当地文化和实际情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认识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其中之一是教材。

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和教
师的教学都有极大的影响。

然而,很多教师却过于依赖教材,而不了解如何将其正确地应
用到教学中。

因此,我们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工具,它不能代替教师的角色。


师应该在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如果教师仅仅是机械地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将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
识。

其次,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
改进。

教材上的内容是标准化的,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却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应该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释,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知识。

最后,教师应该借助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被教材所限制。

教材不应该成为教
学中的绊脚石,而应该成为教学的助推器。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之,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工具,教师应该
发挥自己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
教师应该借助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被教材所限制。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更
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怎样理解“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

怎样理解“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

怎样理解“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习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教材,甚至去背教材。

由于只重视知识结论的教学,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只有嘴上功夫、笔下功夫,而无手上功夫。

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求打破这种观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即既让学生既知道“是什么”、“有什么”,还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样”,通过对知识建构的过程性经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能力发展成为可能。

教学不再以本为本、而是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注重对教材的多样化解读。

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学习了解足够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教学中予以实施才是啊!我认为以下内容是极其重要的:一.正确理解“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很明确是以教材为中心,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搬运式的教学,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讲,是对教材负责,是以教材为惟一的“孤本”,依据是相对固定的结论,视“教”教材为静态过程,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就算完事了,因此是比较狭隘的。

这样不仅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小,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知识,造成学生厌学。

而用教材“教”就不同了,教材在这里是“范本”,教师不光是解释教材,且是要用教材作“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圆心,可以向外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反正不止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

教材,在这里是一条知识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桥”,是一个心灵洗礼之“池”。

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

用教材教使学生能从乏味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从枯燥的书本中解脱出来。

用教材教能让学生从实际的经历,生活的实践中结合要学的知识,使学生乐学、想学、爱学。

由“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发的思考

由“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发的思考

我们说 “ 用教材教” 就是要用好 、 用活教材 。而创
含义并不难 , 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 目前 , 新课程改 造性地 理解教材 是用好 、 用活 的基 本前提 , 研深研透 革正在 向纵深推 进 , 在教 学实践 中丢掉 教材 、 离 教 材是关键 。究竟 怎样 理解 和研 深研透教 材?近几 但 脱 教材或照本宣科 、 复述教材 和静态呈现教材 结果的现 年 , 随着课改 的深入 和校本教研 的蓬勃开 展 , 数学 界 象依然存在 , 其教学效果不言 而喻 。 些现象的存在 , 的同仁们 已探 索 出许 多行之 有效 的方 法 , 这 在这 里我
发展人 ”已在人们 的头脑 中形 成共 识 。以往那 种数 持 “ 以小 见大” 奠定 了思想 基础 。坚持 “ 以小见大 ” 就 学被认 为是 做 “ 术”的观念 已被 新的数学教育 观 是要从小 的知识点 的教 学上 , 到教育价值 的取 向 , 算 看 因为对学生来 说 , 教材所 提供 的 冲谈 。因此 ,我们 的教师也必须对 小学数学要有 新 想到促进人 的发展 。
的相 互兼容和现代数 学教育 的基本 走 向,更要从 呈 面 的不 同的知识点 。我们 在研读教 材时就不 能把它 现方式 上挖掘教材 的育人价值 。这是 我们在新 的数 们 割 裂开 来 ,而 是要 放 在 一 个模 块 或 结 构里 去 考
学教 育观引领下全 面审视教材 的基本要求 。 虑 。虽然 ,教材是 根据儿 童的年龄特征 和认知 水平

隘重强圃

由“ 教 材 教 而不 是 用 教教材 " 引发 的思 考
李柱南 刘伟燕
用 这 《 学课程 标准 》 出 :教师应 创造性 地理解 和 严 重 地 违 背 了“ 教 材 教 ” 一课 程 理 念 。 数 指 “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育领域中,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教材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真正地教他们。

这意味着,教师只是宣讲教材内容,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理解。

这种方法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甚至无法理解教材内容。

然而,要真正的教授学生,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更广泛的方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只是一个课程大纲。

对于教师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反馈,确保他们可以有效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这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的知识,同时还需要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首先,教师需要知道如何与学生有效地沟通。

这意味着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文化和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传达所需的信息。

教师应该提供一种交互式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提供批判性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师需要知道如何组织教学,在课堂上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使用示例和案例研究,鼓励团队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以及提供足够的练习、作业和实验等。

最后,教师还应该知道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意味着要使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包括检查单和项目完成情况的监督,以及期末考试和作业。

在实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要理解,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所以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这些需求。

总之,采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方法是一种更综合、更交互式和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师应该优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理解,而不仅仅是教授教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引领到持久的学习和成长之路。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我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

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前者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

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做“范本”,是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固化了的,后者则把教材看做“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相联系的、可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最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

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要方式。

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我认为,“用教材教”无非是提醒老师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活用教材,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

二、“用教材教”实践中的启示1.正确看待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理解,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

由于教材的普遍适用性,无法顾及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教材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我们常常看到教育教学中过于注重教材本身,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从“用教材教”转变为“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我们来看看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是对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梳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依据和指导。

它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之一。

我们不能否认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

过分强调教材本身,往往容易导致教育教学变成了知识的灌输和应试的训练。

教师可能会过分依赖教材,一味地讲授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兴趣。

学生也可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只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教材内容,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将受到严重削弱,教育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从“用教材教”转变为“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材,一味地灌输知识。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实现这一理念。

教师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但教师不能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而应该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其中的精髓和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框架。

通过对教材的精准把握,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价值和意义。

教材是对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梳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1. 引言1.1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概念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概念。

教教材是指教师对教材本身进行学习、研究、分析和解读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想脉络,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教材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教材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更新和创新,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用教材教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直接运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教材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教教材注重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解读,用教材教注重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二者在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价值"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概念"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需要精心设计和选择教材,又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教材来开展教学。

"研究价值"体现在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推动和深化上。

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这一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新,让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

通过深入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有助于揭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深入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更能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教材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却倾向于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他们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视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教导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有些教师却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素材。

教师不能将教材误以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产生的背景 、 产 生的过程等 , 在教 材上是难 以体 现出
来的。因此 , 教材只是一个 例子 , 是教学 的一个起点,
被 除 数 除 数 3 3 3
而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要凭借

9 ' 0 1 3 : E  ̄ 1 J E J " F / 3 6
C老师 : 因为时 间有 限 , 加 之 学生对 大数的认 识
借鉴 的教 学经验 又缺乏 ,使得 一线教师对 于实践 与 掌握得 也还 可以 ,所 以我只是作 为一般 的 阅读 素材 综合应用课 的具体教 学 目标 定位及教学 实践效益产 让 学生翻 了一遍 , 要 求学生 自己回 家研 究, 我 觉得 教
于合理 , 更加符合学生 的学 习规律 。 比如 , 教学 四年级 上册 “ 商 的变化规 律 ” 这节课 时, 为 了引导学 生开展探究活 动 , 我对这一教材 内容 进行 了加 工 ,把三组探究规律 所需 要 的数据 分别糅 合在一个表格 当中, 灵活地处理 了教材 。这样大胆 的
使 学生的学 习过 程更 生动 、 更 富挑 战性 。具体 教材是 教学活动得 以开展的重要载体 。我们 常 创新 , 的改动如下 : 说: “ 用教材 教 , 而不是教 教材 。” 这要求教 师既要潜
出示表格 2 ) 教材作 为重要 的教学资源 ,是 编写者经过深 思 有怎样的变化 规律 ?(
熟虑后精心编排 出来 的。在教学实践 中, 许多教师都
认 为教材已经给了我们一幅“ 锦绣作品” , 教学时只
需要 照本宣科就行 了 ,因而极少去思考教 材呈现 的
除 数 商

2 0
4 0
备纸、 天平 、 大米什 么的 , 花 费很 多的精 力 , 在 数 学思 学 地处理 , 但 不意味着可 以随意取舍 。显 而易见 , 案 维及 解 题技 能的提 升 方 面 又 看不 出有 什 么特 别 意 例 中几位教师 的对话恰恰 折射 出对课程教 学理念及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育教学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育工作者们在使用教材时往往只注重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而忽略了教材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运用。

我们需要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灵活运用教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

正如有人说过的,“教材是一面镜子,教师是一位镜子前的导航员。

”只有教师善于用心理的导航来指引学生正确地使用这面镜子,才能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们要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教学要求。

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和学习阶段。

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编写者的用意,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教材的意图,才能在教学中遵循教材的设计思想,使之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工作者们要善于运用教材,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互动、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工作者们要注重教材的个性化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分层教学、个性化任务、小组合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的未来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只是单纯地讲解教材,而不是采用教材来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还会让他们感到无趣和无助。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教材教学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材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传统的讲解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的主观性,而教材教学法则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配合教师授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并且展开探讨和互动。

因此,教材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知识。

其次,教材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实际性的教学方式。

因为教材上所述内容都是通过前人经验和实践总结而来的,它更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

因此,教材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并且在实践应用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加深知识内涵的理解。

这也是教材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掌握能力的原因之一。

最后,教材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讲解教学方式内容单一,学生听课时容易疲劳和失去兴趣,且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去思考和发散。

而教材教学法则能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更多地亲身体验和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实践探索或创新性地思考,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到更多的知识点,并且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材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益的教学方式。

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选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学过程。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往往只重视教材的应用,而忽略了对教材本身的了解和把握。

如何用好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成为了当前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思是教师们应该注重的是如何用好教材,而不是一味地讲授教材内的内容。

教材内容的设置和编写是经过严格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检验的,其中包含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认知发展的信息和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而不是通过机械的传授教材内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好教材,使学生在认知上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教而不是教教材也意味着教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仅仅是让他们掌握教材内的知识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而不是教教材还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只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固守教材内的内容和知识点,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上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和主体。

教而不是教教材还意味着教师们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

优质的教学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活动。

而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辨析题

新课程改革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辨析题

新课程改革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教师既不能随意更改教材,也不能照本宣科。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教师必须在课堂改革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为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灵活地使用教材提供广阔的天地。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

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方面,教师应当了解教材的组成和结构。

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教材,才能才
能将其深入人心的内容更加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在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教材中所包含的一
些实用而又重要的内容,如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

同时应注意教材的特殊性质,对于不同
学科的教材,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布置。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主动思考教材所对应的实际情境,以及怎样通过教材来解决问题。

通过思考,教师们可以发现教材中的生动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成为自己课堂教学的优
美载体。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选材和题材,在课堂上设计相关的互动活动,以激发学生
的主动参与。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教而不是只是教教材,使学生能够更完整地学习、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教材中的误导性信息。

教材的出版方和编写者也是有局限性的,他们的视角和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

可能存在的盲点和遗漏,在教学中也会反映出来。

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辨别力,不断挖掘教材的优点,弥补教材缺陷,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应该拥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找
出教材中有价值的细节和实用技能,再加上自身的互动操作,多元思考,促进学生的价值
发掘。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学习,更是考虑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和需要,
是一种真正帮助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究竟要怎么做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究竟要怎么做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究竟要怎么做?2017-01-07 闫合作中国教师报多年来,教育一直注重知识传授,课堂的主要功能也是传授知识。

教育必然要传授知识,但传授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有知识,更要有能力、有素质、有智慧的人。

知识的学习不是教育的目的。

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开启学生的智慧,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此,课堂应该关注的不是知识掌握没有,而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成长。

有成长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成长的课堂什么样?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真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是新课改开始时提出的要求,十多年了,至今还少有教师做到。

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有些教师仍被教材紧紧束缚着,不知道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是把教学变成了为教材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不敢越教材一步,使教学成了一种僵死而非灵动的活动。

现在的中小学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十多种,不同的教材只是对唯一的课标的不同呈现,许多教师不知道真正的教学要依据课标,教材只是教学所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

怎样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整合教材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的编写,只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相关的知识不可能同时表述,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把不同时段学习的相关知识,甚至不同学科学习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综合与整合。

教材的知识多是分阶段、分年级编写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要注重知识的衔接,前连后挂,做好铺垫。

语文教材是一篇篇课文的组合,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那么就是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用教材教就是借用课文来学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如果只是教课文内容,就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学再多的课文也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什么学生学习语文十几年,语文能力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是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二是真正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摘要】语文教材是为教学服务,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都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使之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教材拓展优化预防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93-01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教师们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逐渐取得了相关的认识和操作的经验。

但是,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容忽视的存在,使得教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放不开手脚,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篇章的选择上畏首畏脚,首鼠两端。

确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中有说明:“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
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教材每一个模块单就“阅读鉴赏”就有4个单元,即12
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等方面。

这样一来,5个模块就有60篇文章。

要想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这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将这些篇目悉数完成,并且还要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和知识积累的话,笔者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2)当然,说明中“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也给执教者点
名了策略,套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教师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选’”。

这就是语文教师一个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答案无疑是后者!
能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越来越得到普遍的认同,并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

什么是教材?《辞海》解释是:“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使用和要求掌握的基本材料。

有文字材料,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视听材料如挂图、投影、录像等多种形式。

”说白了,教材就是教学的基本材料。

但是,我们对教材的性质的理解,却有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等同。

很多教师长期奉行的就是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更有甚者,认为教材内容就是考试内容。

教材有的我就教,没有的我就不教,甚至考试不考的我也不教。

教学内容一直局限于教材本身,考试本身而非语文的教学实际。

二是对教材的认识显得过于“干瘪”。

都说以前的“教学大纲”,现在的“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意见,教材则是具体的教学内容的体现。

这不假。

但是,高中语文教材本身仍然残留着许多“纲领性”的特质,不单单语文这一科,任何学科均是如此。

教师必须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补充大量的拓展内容而非就教材教
教材。

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语文教学,必须走出相关误区,树立起正确的教材观,用教材去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相关资料。

”基于此,如何科学、合理、积极使用教材,使得它能够充分地为语文教学服务,笔者想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1 教材使用空间的适度拓展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又是建设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如果就教材而教教材的话,必然陷入一种狭隘的境地。

笔者一直有个不是很恰当的譬喻:如果说《课程标准》是《春秋》的话,那么教材就是《左传》,教师的课堂教材使用就可以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比如相关文本的补充,相似文本的比较,节选文本其他内容的介绍乃至相关知识背景的介绍讲授等。

2 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笔者先就谈过,要想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这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将60篇篇目悉数完成,并且还要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和知识积累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过,针对诸多的篇目和相应的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优化教学安排,不必按部就班的使用
教材,而是根据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主动地将教材教学“专题化”,在整合中提高教学的效益,归纳综合,举一反三。

从而达到课标里“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相关资料”的要求。

再者就是教师应该和教材的编写者“求同求异”。

所谓“求同”,是指教师应该理解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认识到他们的建议性安排。

并且这种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只要使用这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或许都会按照这种安排进行。

但是,教学的具体安排,具体文本的具体处理,这是由教者决定而非由编者决定,所以,在“求同”的基础上,可能还有“求异”的因子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群体,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安排。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对教学文本的认识价值做出适
合自己的这个教学群体的具体安排。

同一篇文本,不同的教师,可能使用的安排就不一样。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就是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实际认知和理解,处理好文本之间的主次、轻重、详略、取舍等多重关系,从而在教学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3 不良倾向的预防
虽说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绝非意味着教师就可以脱离教学规律,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

《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说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图一己讲解之快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就是教材的选择并非随意的割舍。

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
对教学文本随意的取舍;或者应为自身不熟悉新的教学呈现方式的要求而对教材中某些有特点的教学板块简略处理或者不教学;更有甚者,干脆将与高考关系不够紧密的内容弃之不顾。

这些做法,都大大地影响了教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语文教材是为教学服务,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都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使之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

不管什么样的教材,都应该用它来教“语文”而非其他的东西,只有扎扎实实地用好教材教,才会在新课改的东风下开创语文教学的新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