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与教教材

合集下载

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

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

从教材观上的理解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
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 固化了的东西。 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 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从教学行为上理解
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的阻力
历史遗留 由古至今,教师教教材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由四书五经到现在的数理化 等,教师已经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纵有心改变却无力回天。 外在干扰 首先,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教育模式,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方式 存在弊端。其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更换频繁,往往一套教材教师们 刚刚熟悉了,新版教材又随之而来,无奈之下,教师最终选择放弃。 内在担忧 教师们担心“用教材教”会更加费时,耽误高考,而直接教教材更加简单 易执行,学生取得高分的可能性大、教师教学水平容易体现。
要以以下态度来对待教材 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和现有教材,选择具体教学素材。 这要求教师自身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对教材“心知肚明”才能联系生活 实际,延伸教学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多重价值。
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仅要明确知识的迁移价值,还要看到知识学习过程本 身的价值以及隐含于知识点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关于“教教材”、“用教材教”
和“不用教材教”的看法
学科物理
2015-11-26
1
论题背景浅谈
2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剖析
目录
如何对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不用教材教的理解
4
3
1
相关背景
自打新课改以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一句口头禅, 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时尚用语。但是,细究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到底有何 联系,又有何区别?很多老师又说不清,道不明。于是带来的结果便是:“用教材 教”,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教教材”,却是“桃花依旧笑春风”。为此,作为 一名即将走上讲台的老师,我们迫切的需要懂得什么是教教材,什么是用教材教的 教学理念,这是迈向讲台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怎样理解“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

怎样理解“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

怎样理解“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习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教材,甚至去背教材。

由于只重视知识结论的教学,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只有嘴上功夫、笔下功夫,而无手上功夫。

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求打破这种观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即既让学生既知道“是什么”、“有什么”,还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样”,通过对知识建构的过程性经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能力发展成为可能。

教学不再以本为本、而是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注重对教材的多样化解读。

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学习了解足够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教学中予以实施才是啊!我认为以下内容是极其重要的:一.正确理解“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很明确是以教材为中心,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搬运式的教学,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讲,是对教材负责,是以教材为惟一的“孤本”,依据是相对固定的结论,视“教”教材为静态过程,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就算完事了,因此是比较狭隘的。

这样不仅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小,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知识,造成学生厌学。

而用教材“教”就不同了,教材在这里是“范本”,教师不光是解释教材,且是要用教材作“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圆心,可以向外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反正不止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

教材,在这里是一条知识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桥”,是一个心灵洗礼之“池”。

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

用教材教使学生能从乏味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从枯燥的书本中解脱出来。

用教材教能让学生从实际的经历,生活的实践中结合要学的知识,使学生乐学、想学、爱学。

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总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辨析是很有意义的,对老师来说,是很有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只是我们对它的理论内涵,要有一个细致的准确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学有很多很好的“理论”,但似乎常常被人们误解,在执行中“走偏”。但愿“用教材教”的理论,不重蹈这一覆辙
在第一种理解中,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的理论,暗含着语文生活化的理论主张,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课堂教学向课堂外、教材外拓展。这里有一个问题被人们所忽略: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向课外拓展?为什么要向教材外拓展?只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吗?这种拓展性的教学的落脚点在哪儿呢?我们认为,以“用教材教”指引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拓展的目的不在生活而在语文,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课堂里“生活一番”,而是“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或调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来学习语文”。例如教《双桅船》,我们请同学讲讲他们生活中坐船的经历,谈谈当船离开岸时自己的心理感受,从而建立起一种“船”与“岸”的关系意识。这样做,即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起“船”与“岸”的关系意识,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模式,从而达到对诗歌隐喻意义的理解。在这里,安排“坐船”生活场景的教学环节,目的不是教“如何坐船”,而是“诗歌理解”。如果借《双桅船》的教学来教“如何坐船”,则本末倒置。这种本末倒置的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有没有呢?例如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老师在教《胡同文化》时,大量引入北京胡同文化的材料,大讲特讲北京胡同文化的产生、特征、主要内容等,这实际上是把教学的落脚点主要放在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学习上,而不是放在《胡同文化》这篇文章的学习上。学习一篇文章与学习这篇文章所写的对象内容不是一回事。教《胡同文化》把落脚点放在“北京胡同文化”上,与教《双桅船》把落脚点放在学习“如何坐船”,其谬误性质是一样的,虽然本来“如何坐船”与理解《双桅船》是有联系的,但如果位置放得不对,性质就变了。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

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新的教材观为什么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由于旧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上的指导思想不同决定的。

旧的教学大纲在指导教材编写时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忽略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高标准,是“上限”,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所以我们过去强调教师教学时要“紧扣教学大纲,紧扣课本”,正所谓“教教材”,教师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就不错了。

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低标准,是“下限”,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

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要开发课程资源,要整合课程资源。

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

目前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这次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本知识不重要了,上课蜻蜓点水般涉及一下教材,虚晃一枪,很快就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搞一些所谓的联系实际活动,甚至整堂课都是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时学生连书本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明白,这是误人子弟。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3月 下旬刊 教学·信息127· ·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产生较好的教学氛围,达到了满意的教学目标。

在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做题技能的培养都是物理习题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思维的培养。

同时,在做题方法和思路上,对于物理习题的设计,以及教材和课后习题,教师在遵循对学生常规的教学方法外,可对其采取多种解答方式和不同的理解,采用相关的启发性教育引起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获得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结论,使学生不拘一格地思考,摒弃传统的思考模式。

三、结语教师对习题教学的着重强调,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能够提高上去,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掌握到全面、系统的物理学知识,又能通过各种类型的习题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解,教师充分把握好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进行精编练习集和错题集,还要把握好对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 于平.浅析物理教学中习题课的重要性[J]. 职业技术, 2007, 4(18):47-48.[2] 姚亚民. 谈习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5(6):72-73.[3] 李富仙.物理实验在习题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 2011, 7(14):19-20.[4] 楼妍君.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迁移”的魅力[J]. 中学物理:高中版, 2014,32(3):112-113.[5] 蔡凤娟.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1.“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刘雨林(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团坝小学 重庆 云阳 404505)【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在教学中“教教材”的传统作法,提倡“用教材教”的新理念。

“用教材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教材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不同设计和比较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不同设计和比较

( ) 么是比 , 1什 比的 比值 ?求 比值 的 方 法 是 什 么 ?
( ) 比值 : l :l② 3 :9 ③ 1 :.; . 2求 ① 42 ; / 8 ; . 27 ④25平 4/ 8
方 米 : 5平方 分 米 3 7 ( ) 两个 比 的 比值 相 等 ?这 两个 比可 以写 出等 式 , 3哪
教 苑 时空 ・ 教例剖析
近 日学 校 举 行 了 “ 课 异 构 ” 秀 课 竞 赛 活 动 , 同 优 笔
者 听 了 两 位 教 师 教 学 “ 例 的 意 义 ” 课 , 种 不 同 的 比 一 两 设 计 理念 , 人 以 截 然 不 同 的 感觉 。 给
教 学 设计 一 :
1 习 旧知 , 入 新课 . 复 导
丰 U
i ◆ LI , , -

评 析 : 一 设 计 是 教 师依 据 教 材 , 分 理 解 教 材 内 这 充
; ,
容 , 把 握 教 材 有 关知 识 点 的 基 础 上 , 理 清 晰 地 诠 释 在 条 教材 但 教 师 考 虑 最 多的 是 环 节 的 自然过 渡 、 间 的精 时 确把 握 、 设 教 案 的顺 利 实 施 , 很 少 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预 却
内般多次练 宽 耋毂 涵 计层训’ 比 实 拓
萋甩
关系 ?⑤根据学生回答写出等式 ⑥ 提问 : 你还可以通
过什 么方 法 知 道 这 两个 比相 等 ?( 有 学 生 想 到 化 简 比 没
的 方 法 , 师 商 接教 学把 它们 化 简 比 ) 教
( ) 据 复 习题和 例题 的 两个 比例 式 教 学 比例 的 意 2根
状 态和 认 知 基 础 ,教 师 只 是 在 依 照 预 设 的 教 案 按 部 就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感悟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感悟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感悟作者:罗汝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4期2009年9月,参加中央行政学院网上非学历校长培训班课程学习,听专家对“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因势利导的启发引领,从初始像听绕口令一样很感新颖,新奇,继而感悟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与“教材”的纠葛,快十年了,还是想就课程改革过程中“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感悟。

一、“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区别1.内容不同:“教教材”,即教教材上的东西给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即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用教材教”,即用教材上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将教材作为主要内容,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虽只多了一字,但其内涵却有天壤之别。

2.主体不同:“教教材”的主体是教材。

语文教学中,教材使用问题比任何学科都敏感、复杂,这是语文学科特性决定的。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如何使用教材,运用选本,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直是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探讨的重点。

“用教材教”的主体是学生,教材是工具。

对于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精辟地体现了叶老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观,“无非”二字既肯定了教材的范例、示例的引领功能,又告诫我们不能唯教材论,轻慢教材与膜拜教材往往会走向极端。

3.对教师的要求不同:“用教材教”与“教教材”,都要求教师要把握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 “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更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密不可分,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教学材料是指教学的内容、工具和手段,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从教学内容来看。

教教材注重的是选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它要求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内容的有机整合和结构的合理安排。

从教学目的来看。

教教材注重的是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其认知和思维能力。

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教科书”与“用教材书教”之不同

“教教科书”与“用教材书教”之不同

“教教科书”与“用教材书教”之不同走人新课程以后,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理念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也即是“教教科书”到“用教材书教”的转变。

这一理念的实质就是要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

拓宽语文教学领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语)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教教科书”和“用教科书教”呢?总的来说,我认为二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1)“教教科书”,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灌输知识为本位的;“用教科书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在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和方法的启迪。

如有教师在教《五彩池》一文时,大致程序如下: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处理第一部分的方法是:一读,整体感知,理解意思,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边读边记,准备复述;二想,画出重点的词语,感悟每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三议,交流探讨,相互解疑答难;四读,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并进行复述。

对第二部分的处理,如果是选择前者的老师,可能会重复第一部分的方面。

而选择后者的老师则采用了“导读”的方法,即首先提示学第一部分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按此方法学习第二、三、四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或启发诱导,或点拨明意,师生同舟共济,学生学得投入、学得有趣,不但达到了共性目标,而且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这样处理,既完成了本段的学习任务,又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2)“教教科书”,指的是只要将课文教完就算完成任务;“用教科书教”,强调的是语文课要教的东西,不只是选文本身,而是包括通过对选文这个“例子”的学习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其操作要领是先教教材上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然后再向生活实践拓展(包括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1. 引言1.1 概述教材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

教材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提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个概念。

教教材意味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教材的内涵和设计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而用教材教则是指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

本文将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进行辨析,探讨它们各自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提出如何平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对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正文2.1 教教材的意义教教材的意义在于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课程内容,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好的教材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材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教材设计,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评估工具和参考标准,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2 用教材教的作用用教材教的作用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使用教材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规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材还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材料。

它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个载体,是众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

关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教材,就目前而言,形成了以下两种主要观点:“教教材”与“用教材”。

“教教材”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传统教学观,即把教学内容固化,局限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而“用教材教”则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它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了解学情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师个人特质、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融入到对教材的加工和改造中。

教师更注重挖掘教材资源,拓展、延伸知识结构。

知识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想教的好,使学生收益,还要靠教师善于应用。

”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浓缩了许多经典案例,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应该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然后再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资源,从而做到“用教材”。

浅谈“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浅谈“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浅谈“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作者:董振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结合作者平时教学中的实践经历,得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学应该提倡“用教材教”,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材转变教材观重视基础教育专家杨九俊老师提出过对待教材的看法:“教教材”是以书为本的教学,老师完全按照教材讲,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指南,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

而“用教材教”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

在这里,教材是“范本”,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

杨老师提到了两种对待教材的基本方法,即“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简单说,“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

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

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

[1]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占用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掘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紧紧把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精神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人文性。

[2]如果语文教学只重视学习基础知识,会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1. 引言1.1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概念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概念。

教教材是指教师对教材本身进行学习、研究、分析和解读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想脉络,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教材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教材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更新和创新,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用教材教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直接运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教材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教教材注重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解读,用教材教注重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二者在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价值"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概念"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需要精心设计和选择教材,又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教材来开展教学。

"研究价值"体现在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推动和深化上。

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这一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新,让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

通过深入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有助于揭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深入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更能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怎样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怎样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怎样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怎样用教材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实际上是个“大课题”。

用教材来教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每个教师都有“用教材教”的体验,但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还存在着很大的疑惑。

(1)重新定位。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在文字上要求准确和简洁,每课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无法呈现在教材上,导致历史教材可读性差,学生不爱学习。

因此,教师用教材教学的时候,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文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再开发,进行重新定位。

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可通过学习有关北京人的挖掘过程、化石、发现意义等,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2)确定“灵魂”。

每一节课的教学,应确立本课的本质内涵,注入“灵魂”,贯穿教材。

如讲述“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应让学生把握该课的中心概念:传统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不同。

传统的社会主义没有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迁移处理。

应重视教学创新。

初中历史老师应善于讲与本课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故事,介绍历史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

如鸦片战争中虎门战役,教师可以讲述中国与英国武器准备的对比的历史,反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武器先进;农耕文明下的中国,武器远远落后于英国。

从而加深对战争胜负的认识。

(4)添加“佐料”。

初中历史老师要为教材添枝加叶,即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为教材添加“佐料”。

如何让添加的“佐料”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生活,要靠老师去挖掘。

如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

可简单介绍中医学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

为何有“心想事成”,而不是“脑想事成”呢?这是因为明朝以前的中医学都认为人是靠心想问题的,直到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宣传介绍人是靠脑想问题的,中国人才逐步接受脑想问题这一结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才改变以往的“心想”为“脑想”。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作者:李晓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2期甘肃灵台县第二中学(744404)李晓明在新课程实施中,常常有教师将新课程单纯视为教学内容的变革和教材调整,认为只要把新的知识结构教给学生也就完成了新课程赋予的使命,这些都是对课改的偏见。

数学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注重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从而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因此,对教者而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才是课改最根本的转变。

一、教教材注重知识目标,用教材教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首先,教教材者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侧重于直观的知识目标,往往会忽视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定位。

由于一直停留在教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元素缺少挖掘,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从而导致所有的教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而丢了内在和灵魂。

毋庸质疑,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生活基础和现实基础,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数字的研究上,是枯燥的,也是空洞的,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

其次,教教材,目标是让学生会做题、会考试;用教材教目标是让学生借助于教材,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启迪心智、训练思维、培养兴趣、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

高考并不是学习的全部,但学习将会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用教材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三,教教材完成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用教材教的任务是通过完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课改的追求。

新课改就是要从源头上、从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上把素质教育真正推向深入,要求每一个教师把教书、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新审视高分低能现象,让教育回归理性和常态。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点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得以广为流布,几乎成为“信条”而为广大教师熟知和尊崇。

这一提法因其对比对称的修辞效果,简洁明快地伸张了新课程理念,促进课程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中解放出来,实质性地推进了课程改革。

然而,这一提法也存在着体用不一的矛盾,未能将教材放置在课程体系予以系统考察,致使教材身份明暗不定,进而影响了这一主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操作。

因此,本期我们提出并讨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是针对目前有许多老师仍把教材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全部,处处以教材为中心,把教学定位为: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教给学生,把教学关注点放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上。

这样的教学,不可避免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被教材束缚。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此话的含义?教学实践中,又如何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实际上,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这就意味着,实现同一个课程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而教材中的案例知识仅仅是诸多案例中的一个部分,它虽然正确,但可能远离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

正因如此,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处理,使之符合学生实际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所以,“教教材”又不止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又不止是“用教材教”。

这里用的不是连词“不只”,而是动词“不止”,即“不终止于”,亦即这一主张应该兼具程度和过程两层含义。

1、“教教材”又不止“教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和文本呈现。

叶圣陶先生说“教科书应当让它退居到参考书备忘录的地位”,作为纠偏之举,自有其实践意义。

但教材紧密配合课程标准,对课程要素和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而审慎的编排,比起其他“参考书备忘录”之类,有着显著的公共性、统一性和权威性特征。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显然,这样的例子不是一般的例子,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精心安排的,具有典型意义、核心价值和示范功能。

用教材”与教教材”的区别

用教材”与教教材”的区别

“用教材”与“教教材”的区别
1、(1)从字面上理解,“教”与“用”的区别:“教教材”是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而“用教材”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

(2)从现在流行的“理念”层次看,“死”与“活”的区别:“教教材”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而“用教材”则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实际灵活处理、调整、重组教材。

2、我认为,“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上的知识、方法、技能,其为一般境界;根据教材设计意图教教材,其为较高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为最高境界。

很明显,“用教材”要体现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用教材”理念的提出与倡导,无非是提醒老师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简言之就是“活用教材”。

然而什么是“活用教材”呢?
1)就像教育“新理念”,它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这个理念就是“活用教材””,把教材用活,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

2)教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罢,首先要把握教材,这是“活用教材”的前提。

3)处理而活用教材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地事情,教师也要有这样的能力,不要赶时髦,学新潮,“活用教材”不仅仅是跟着感觉走,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是“活用教材””的落脚点,也是根本目标,即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不管如何““活用教材”,关键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述,即“用教材”与“教教材”的区别。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教材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却倾向于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他们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视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教导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有些教师却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素材。

教师不能将教材误以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何异同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何异同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何异同自打新课改以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一句口头禅,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时尚用语。

但是,细究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到底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很多老师又说不清,道不明。

于是带来的结果便是:“用教材教”,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教教材”,却是“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么,二者究竟有何异同呢?笔者谈点肤浅认识。

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前者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

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却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固化了的东西,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再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

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

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教学的主旋律。

再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依据。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是前者的主要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后者的重要“靠山”。

因此,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要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到实处,一项必须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深入学习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牢固树立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观、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教学行为才能回归正确的教育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
上周,刚刚从张老师处接手了两节三年级的科学课,并告诉我说,已经上好了第一单元,接下来准备上第三单元。

我翻开教材一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蚕”,各种观察活动都围绕蚕展开。

星期天,我特地去了乡下,想要一些小蚕或了解去哪里能搞到蚕种。

这才发现,现在不是养蚕的季节,地里的桑树还没有发芽、长叶,所以,要看到真正的蚕必须等到五月份前后。

于是,我果断地调整了教学内容,把第三单元水的测量调过来先上。

关于“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话题,已成为眼下课改的热门话题。

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手中的圣经,教师是吟诵圣经的虔诚教徒,他们尊奉教材,唯恐和教材有所出入,所以执教者不可能或者说很难作出主观的改编。

于是,许多有识之士针对教材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提出了“用教材教”的观点。

这种观点,要求教师从教学宗旨出发,在不违背教学精神的前提下,尊重个性教学特征,更多地强调教学主观性。

在当前教学条件下,可以说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从“教教材”到“用教教材教”,体现了教学的进步。

但是,前几天,我参加南通市小学科学六届二次学术研讨会,也听到了严清主任对此提出的批判,其主要理由是:教材浓缩了许多编写专家的精华思想,内容大都是经典案例,而一线的教师根本不可能自己编写出能经得起推敲的同样经典的教学内容,因而教师应该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要认认真地教教材。

在“用教材教”大行其道之时,再次提出“教教材”的不同观点,无疑是一种有益的争鸣。

冷静思考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教材”的观点,实际上也承认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也并不反对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进而思之,我们也可以用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融合。

无论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这两种观点都突出一个“教”字,也就是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在“有效教学”中备课形式的手写或电脑稿不应成为争论的焦点一样,“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本身也不应成为争论的焦点,毕竟这是教育改革中非主流的东西,只有教师具备了崇高的敬业精神,认认真真地钻研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才会有真正实际意义的先进教学。

cy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