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不仅仅可以帮助教师教授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如何从教材中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如何用教材进行教学,是每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教材的选择教师在教学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以完成其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教材应当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且内容应当具有多样化和实用性。
此外,教材的体裁、语言风格也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与教学目标相符合:教师应当选择与自己课程目标相符合的教材,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2. 多样化:教材应当具有多样化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
3. 适合:教材应当适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4. 实用性:教材应当具有实用性和参考性,以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教材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果。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教材:1. 阅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教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的拓展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拓展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教材:教师可以推荐或布置一些优秀的相关书籍或网上资源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2. 活动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活动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让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结教材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拓展教材,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最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教材,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为教师提供了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材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
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教材。
在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对应的教材,如《汉语口语速成》、《HSK标准教程》等。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教材,如关于旅游、美食、文化等的教材,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教授生词和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和表达。
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语言材料,如电影、音乐、新闻等,以增加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文化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练习和任务的设置,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口语对话练习、听力理解任务等,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如阅读相关的中文书籍、观看中文电影等,以拓宽学生的语言视野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教学还需要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资源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如教学博客、微信群等,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教材只是一个起点,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并结合练习和任务的设置,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材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一、教师要有重组教材的能力在学校存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也是绝对的权威,教什么、如何教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这一状况开始发生变化。
伴随着书籍的大量印刷和流通,教育部门开始编制课程方案和教材,为各地的学校配送课本。
相隔千里之外的学生,在教室里拿着相同的课本进行阅读,学习同样的内容,了解同样的信息,用同样的试卷来测试。
这让教师在教室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虽然教师还在教室里上课,但掌控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考试评价的,不再是教师自己,而是统一配送的教材。
课本在无形之中起到了裁定者的角色,如果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与课本不一样,就会引起学生的质疑,甚至影响到教师的威信。
于是,教教材,成了众多教师自然的选择。
问题是,严格地按照统一的教材来教学,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一是教材自身的问题。
教材的编写者总是非常努力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课本,但由于种种局限,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材漏洞频出,缺点也不少。
二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问题。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教师对教材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不能让教师丧失自己的教学个性。
三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一内容的差异已经很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学生的学习差异也是巨大的,让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都学习相同的内容、参加相同点考试,管理起来是方便了,但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没有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质量地开设国家课程,是保证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必须完全一致。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减、重组,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促进心智的成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
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就是这种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教材的重组,不能随性而为,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比如:1、要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形成。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改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一直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一任务就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是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之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
从教教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从教教材的第一步是熟悉教材内容。
教师需要详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特点和目标,分析每个单元的主题、语言点和任务,并熟悉教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的主线,将教学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并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等。
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它需要具体、明确和可操作。
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某个学习阶段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而难点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
教学步骤是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的,它需要有条理和合理,可以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的,它需要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计划制定好后,教师可以开始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示范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小组或个人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辅助资源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辅助资源可以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真实语言环境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助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教材既是指导教学的依据,也是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也需要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教材作为教学工作的依据,需要有科学性。
教材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
教材需要紧密贴合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不断更新和完善,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只有科学性的教材,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当教材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之后,教师就需要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可以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问题导向等多种教学方式,把教材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场景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只有用教材教,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习惯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
在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测验、实验操作、项目设计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只有个性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教师还需要通过对教材的组织和整合,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需求,设计并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资料、实验器材等,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学习体验。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而教材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很多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却仅仅停留在“从教教材”阶段,而没有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本文将从教材的定义、特点和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材的定义教材是指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用以传授和获取知识或技能的书籍、手册、录音带、电子文档等教学资源。
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教材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教材不仅是内容的传递者、学习的媒介,更是学习者的思维导向者和学习者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科知识的结构特点,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法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故有学者认为,教材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应该包含学科知识体系、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
二、教材的特点1. 教材具有权威性。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具有权威性。
教材中的知识和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教材具有代表性。
教材是对学科知识和学科理论的深刻归纳和总结,是对学科知识层次和逻辑的清晰呈现,具有代表性和抽象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三、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虽然教材具有上述的特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将教材的内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重在“教教材”,而不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二是教师只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的内容,忽视了教材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三是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教学困难,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参差不齐。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教材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要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目标要求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的引言和目录,了解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组织结构,然后再深入分析每个单元的主题、课文和练习,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教材是为学生设计的,而学生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会影响到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和有兴趣。
教师还应该善于运用教材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教材虽然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回答问题、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检测性任务或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成绩。
教师要善于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通过研究和分析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样化的教学和及时的反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用教材教.doc
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和课程计划的严格实施者,在教材处理上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实践证明,教师所充当的这种传统角色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要,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的形势下,不及时转变,将会被时代淘汰。
因此,教师应当尽快实现由教材的被动实施者向教材设计者的角色转变。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不能只被动执行,而应充分把握新教改的理念和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并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主动、灵活处理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成为教材设计者。
要实现这种角色转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要会合理重组教材内容新教材以模块的形式出现,一些内容在难度上实现螺旋式上升,数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有所削弱。
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组织教学,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教材内容的重组。
例如,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教师可以抓住“直线其实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曲线”这一主线,把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和三种圆锥曲线方程的求解串在一起授课;又如在复习《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时,也可以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三种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串在一起复习。
这样不仅可使学生通过比较更好理解线与线、线与各种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异同点,并让学生明白直线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曲线的道理,实现知识的前后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诚然,教材内容的组合方式有多样,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重组教材内容,适当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从而打破教材的束缚,实现教师由教材的被动实施者向主动的设计者的角色转变。
二、要会适当补充、拓展教学内容新教材的推行要求教师不仅仅只做“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某种意义上讲,还应成为教材的重新设计者,懂得在某些地方添加或拓展适当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函数概念教学时,我们可以适当补充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解析式(对应关系)和值域的求法。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教材教学到用教材教学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的设计和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材的设计和使用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材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从传统的“从教材教”到现代的“用教材教”,教学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从教材教”是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这种教学方式过分依赖教材本身,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主体性,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
而“用教材教”则是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从“从教材教”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思辨和探索,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
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的转变离不开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从“从教材教”转变为“用教材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研发和使用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合理性。
对于学生而言,从“从教材教”到“用教材教”也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变化。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用教材教”下需要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互动和实践。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
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很多新意,相信课程专家用三天也解读不完。
可一线教师并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听这些解读了,他们只关心一个更为切身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发生哪些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变化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虽然感觉过于功利了一些,但还是觉得比较实在。
从个人的体会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够从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转变,相信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要求的其他变化也随之实现了。
可是,这样的回答不但没有解决一线教师心中的困惑,反到让大家觉得更困惑了,平时自己拿着教材去上课,拿到就不是用教材教吗,怎么就变成了“教教材”了呢?当然,自己平时也的确是在“教教材”,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呀:你不教教材,那还需要用教材教吗;你用教材教,其目的也还是教教材呀?一你相信教材会出错吗?人尚无完人,就更别谈教材了,因此教材出错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我们并不希望教材出错。
可是,当你发现教材已经错了,你在课堂教学中是捍卫已经出错的教材,还是鼓励学生勇敢地指出教材中的错误,并坚持与教材相左但却是正确的观点?这个问题看起来比前一个问题更简单,但却远比前一个问题难回答。
从理论上讲,既然知道教材上的知识错了,当然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但在实践中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教材上的知识错了,可那毕竟是教材上的知识呀,如果以后考到了这个知识点,虽然明明知道这个知识点错了,但只要你照着教材答上去,你还是会得分的;可如果你勇敢地在课堂教学中纠正这个知识点,并鼓励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可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了这道题目,学生如果用正确的知识点答题,究竟能不能得分就不一定了。
所以,在理论上,教材肯定有对与错之分,而且课堂教学肯定是对正确的知识负责,而不是对教材负责;但在实践中,虽然教材有对与错之分,但课堂教学肯定是对学生分数负责,那就意味着遵循教材是肯定可以得分的,但对正确知识负责只是有可能得分,也有可能失分的,从保险的角度出发,可能遵循教材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媒介,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材的编写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的编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应该基于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符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编写教材需要经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力求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
使用教材进行教学需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的讲解,还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辅助教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接受者,更是教学的主体。
他们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等方式,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评价教材教学的效果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效果,通过考试、作业、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和交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材的编写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参与和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只有将教材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知识的桥梁。
从教教材是指教师利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
在中文学科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下面从教材的选择和教材的使用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中文教学。
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石,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学习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
教师还应该关注教材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只有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善于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是一种工具,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通过预习活动提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教师还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材只是一种工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语言简单、内容生动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较为复杂、思维较为深入的教材,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教材、多做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外部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和善于使用教材,通过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提供了学生学习所需的信息和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只有将教材充分利用才能实现教学的最大效果。
下面将介绍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中文的一些有效方法。
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
教材通常包含了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每个单元或话题的核心概念和重点内容。
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材的使用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
教材通常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课文、练习题、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听力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或者利用图片和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活跃性。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只能提供一种学习路径,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可能各不相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教材使用应该从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开始,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将教材充分利用,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考的材料。
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使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得力助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选择、分析和运用几个方面来谈谈教材使用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教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是指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要求的教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
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分析。
教材的分析是指对教材进行系统细致的分析,包括内容、结构、语言和方法等方面。
只有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
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深入分析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特点和难点,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的灵活运用是指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使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得力助手。
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灵活地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讨论、实践等,灵活地运用教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首先我们要有选择的将适合学生的教材选出来,然后我们要仔细分析教材的内容,结合着课堂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运用教材,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不断地钻研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期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教材是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
浅谈怎样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浅谈怎样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新课程标准建议:“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从这里能够看出,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以往的教学只注重教材,注重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水平。
学生以上水平的形成,主要通过课程资源来实现。
而教材又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怎样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能够采用以下方法:一、学前收集针对具体的语文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各类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社会生活。
课前收集就是开拓利用课外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以下资料:1、收集海洋生物(模型、玩具均可)。
2、收集世界地图,并从地图上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3、收集相关西沙群岛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
有的同学通过网络、图书室收集了相关西沙群岛的文字资料及图片,有的同学到校外收集到了海洋中的珊瑚、各种各样的鱼、贝壳、大龙虾……孩子们通过收集资料不但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文中内容的体验,而且收集资料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学中循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就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能。
现行教材的课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实行字词句篇基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
教师应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归纳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例如在总结《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再次浏览全文,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顺序描写小兴安岭景象的方法,意在让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表达事物。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它提供了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只是简单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需要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教师需要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灵活运用。
教材是经过专门设计和编写的,是有一定框架和内容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在教授一个新词汇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例句和图片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需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活动。
教材中通常有一些教学活动,可以用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技能。
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挥创造性,通过一些变化和创新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通过问答、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之外的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等,拓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不仅仅是使用教材的工具,更是教材的创作者和运用者。
只有将教材与教学融为一体,将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纳入教学的考虑范围,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过程。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
教材的使用却经常受到诟病,很多教师抱怨教材陈旧、内容过时、难以理解,难以应用于实际教学。
这种情况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往往只是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未探索教材的潜力,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力助手。
本文将就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出更大的教学潜力展开讨论,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一、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并不只是熟悉它的内容,还包括了解它的编写背景、目的、结构、使用方法等。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教材,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并能够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在了解教材背景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教材编写说明、教材出版社资料、教材评价等渠道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包括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意图、教材面向的对象、教材内容的匡正来源等。
在了解教材结构方面,教师应该了解教材的章节结构、配套教辅材料、习题和案例、实验内容等内容。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教材,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材知识教材知识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教师只有深刻掌握了教材知识,才能够很好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在教材知识方面,教师首先要注意教材的语言特点,包括语言表达方式、语言规范、语言层次等。
只有深刻了解教材的语言特点,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向学生传达。
在教材知识方面,教师还需要注意教材的知识点和重点,包括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延伸知识点等。
只有深刻了解教材的知识点和重点,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
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注意教材知识的联系和应用,包括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知识的实际应用等。
只有深刻了解教材知识的联系和应用,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三、教材教法教材教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材的方法和技巧。
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方面注重教材与学生的结合,另一方面注重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
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对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材只有在教师善于运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的教学能力。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了解了教材的目标、内容和组织结构,教师才能达到从教教材的目的。
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选择教材的重要考量。
教师需要了解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合的教学场景和教学资源。
教师还需要对教材所涉及的领域和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学习水平等因素,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文献资料等。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还应考虑教材的更新与实际应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三,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材只是一个工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是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此外还可以运用教学媒体如多媒体、网络等。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与发现。
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教学方法。
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可以运用讲授法,而对于实践性的知识则可以运用实践法。
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应该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除了考试成绩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案例中可以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环形线圈变化出无数种 三角形形状 ,而学生在活动中一步一步研究得 出了三角形 的 性质。 学生在活动 中按照 自己的意愿进行着各种探究、 操作活 动, 学习具有 了主动探索的意义。在活动中 , 学生通过“ 再现” 和“ 重演” , 设下疑 问, 激发思考, 既完成了学习目标 , 又促进 了 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 学生通过在 自主探究 、 操作体验的过程 中 发现了知识 的由来和关系。 三、 重视对学生整体 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新课程
数 絮/ 熊獬掰鬣
如何变“ 教教材 " 为“ 用教材教”
文 / 梅 小玲
同学们通过绳变换成不同的三角形形状 ,并仔细地测量
【 摘
要】 ‘ ‘ 教” 教材考虑 的 出发 点是传授 , 是 强调如何把
着。
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 , 是 以知 识 为 本位 的 , 用教材“ 教” , 立 足
探 索 出来 。
、
识 基础 。
案例一 : 在八年级( 下) 的一节 “ 平行 四边形 性质” 的公开 课上 , 教师介绍 了有关边( 对边 、 邻边 ) 和角( 对角 、 邻角) 以及 对角线的概念后 , 问学生 : 平行 四边形除 了具有一般 四边形 的 性质外 , 它的边 、 角、 对角线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案例一修改 : 教师用预先做好 的几何 画板动态演示 , 平行 四边形 A B C D绕它的对角线交点 O旋转 1 8 0 度, 让学 生观察 图形旋转前后 的位置关 系, 提问 : 1 、 通过旋转变换 。平行 四边 形是什么图形 2 、 你从边 、 角、 对角线 的角度去 观察 , 你 能发现 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修改后的案例可以看出,它给了学生一个思考问题的特 殊 四边形性质一般模式 :从 中心对称角度去研究平行四边形 的性质 ,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常理, 又与课本前后知识 点联系 起来 , 使学生的知识系统有连贯 , 完整 , 而不是一个个 的片段 。 二、 注重对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锻炼 实践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 三大能力之一。探究能力的养成能对学生今后更好地进行 自 主学习活动提供铺垫作用 。 因此 , 教师要实现“ 用教材教 ” 的活 动效果 , 就要对教材 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 能够联系教 学 目的要求 , 设计出充分激发学生探究能动. 『 生的问题情境 , 使 学生在进行 问题探究过程中,对教材 内容知识点 的前后联系 和课堂教学要求有效掌握。 案例二 : 在七年级下《 认识三角形》 一课 中, 数学 实验室 : 从长度分别 为 3 e m、 4 c m、 5 c m 、 6 c m和 9 e m的小木棒中任意取 3根 , 能否搭成一个三角形?请试一试 。 教材 的安排 目的是通过数学实验 , 学生能感悟到, 选择课 本给定 的小木棒中的任意三根 , 不一定都 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 进而能主动地探索 、 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 但是这个怎 样操作才能让学生真正发现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呢? 案例二修改 : 老师给学生一条绳 子 , 把它结成环形线 圈 , 和同学合作 , 把线圈变成三角形 。 师: 利用手 中的绳子 , 你们可以拼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包含了教学所需的知识、技能、概念和内容。
教材的使用方式不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照着教材进行讲课,而是需要有策略地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材的组成部分教材一般由学科核心内容、学习目标、课程大纲、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组成。
其中,学科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是教材的重点。
学科核心内容指的是该学科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学习目标则是要教会学生什么,并让学生具备哪些能力。
如何使用教材1. 教师先预览教材内容在课前,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了解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目标的特点和重点,制定教学目标、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
2.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无意义的重复讲解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时间。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和课程内容的难度,确定每个知识点和任务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3.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务实的教育者应该掌握的技能。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
除了常规的直接授课方法外,教师可以运用演示、故事、角色扮演、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习惯和情境下学习,增加学习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
4. 设计有意义的评估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性的工作。
评估与学习目标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测试、作业、小组讨论、展示、口头回答等,以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
总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精心准备课程,根据学生的程度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掌握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设计有意义的评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
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很多新意,相信课程专家用三天也解读不完。
可一线教师并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听这些解读了,他们只关心一个更为切身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发生哪些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变化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虽然感觉过于功利了一些,但还是觉得比较实在。
从个人的体会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够从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转变,相信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要求的其他变化也随之实现了。
可是,这样的回答不但没有解决一线教师心中的困惑,反到让大家觉得更困惑了,平时自己拿着教材去上课,拿到就不是用教材教吗,怎么就变成了“教教材”了呢?当然,自己平时也的确是在“教教材”,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呀:你不教教材,那还需要用教材教吗;你用教材教,其目的也还是教教材呀?
一
你相信教材会出错吗?人尚无完人,就更别谈教材了,因此教材出错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我们并不希望教材出错。
可是,当你发现教材已经错了,你在课堂教学中是捍卫已经出错的教材,还是鼓励学生勇敢地指出教材中的错误,并坚持与教材相左但却是正确的观点?这个问题看起来比前一个问题更简单,但却远比前一个问题难回答。
从理论上讲,既然知道教材上的知识错了,当然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但在
实践中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教材上的知识错了,可那毕竟是教材上的知识呀,如果以后考到了这个知识点,虽然明明知道这个知识点错了,但只要你照着教材答上去,你还是会得分的;可如果你勇敢地在课堂教学中纠正这个知识点,并鼓励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可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了这道题目,学生如果用正确的知识点答题,究竟能不能得分就不一定了。
所以,在理论上,教材肯定有对与错之分,而且课堂教学肯定是对正确的知识负责,而不是对教材负责;但在实践中,虽然教材有对与错之分,但课堂教学肯定是对学生分数负责,那就意味着遵循教材是肯定可以得分的,但对正确知识负责只是有可能得分,也有可能失分的,从保险的角度出发,可能遵循教材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可是,谁告诉你遵循教材就一定可以得分呢?这还需要告诉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我拿着教材去找改考卷的教师,他是一定会给我分数的,哪怕我和他都知道教材上的知识错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知错了,但还一定要给分数的现象呢,那是因为长期以来“一本教材一统天下”的格局导致的,既然天下一统于同一本教材,那么教材也就在敢真理的代名词了。
可是,在课程改革之后,当你再拿着教材去要分数时,就不一定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改考卷的教师可能会拿出另外一本教材,而你拿的教材是错误的,但他拿的教材却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再以教材是怎么说为标准,就难以保证能够得分了。
在这种情况下,让课堂教学对正确的知识负责,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课堂教学可以借助于教材来展开,但并不能以教材为唯一依据来展开了。
其实,教材出错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在这儿如此强调教师对待出错教材的态度,只是想借此区分一下究竟什么是“教教材”,什么是“用教材教”而已。
从以上分析可知,其实“教教材”就是“为教材而教”,当教材是对的时候,要捍卫教材的正确性;即使当教材错了,也要捍卫教材的正确性,是教材的唯一性确定了教材的正确性。
对于“用教材教”,则要求教师只是把教材当作帮助学生寻求真知的工具,在以寻求真知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材错了自然是要纠正的,即使教材是正确的,如果有更有利于学生寻求真知的教材版本,也是可以放弃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当然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将课堂教学依赖于一本教材上,而是教师能够以学生寻求真知为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分析现有的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用教材教”。
二
课堂教学究竟是用来育分的,还是用来育人的,这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理念差异。
如果课堂教学只是用来育分的,那么即使教材上的知识错了,但如果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分数,对错误教材的坚持也是值得的。
如果课堂教学是用来育人的,不要说教材上的知识错了,即使教材上的知识是正确的,只要存在更有育人价值的教材时,这些教材都是可以撤换的。
事实上,随着课程标准权威性的增强,教材的权威性已经被大大减弱,教师们不但承担着传授教材知识的职责,还承担着鉴别教材知识的职责,还承担着对教材知识进行课堂开发的职责。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育分”已经不再是盲目捍卫教材的借口,对教材的盲目
捍卫却是教师疏于对教材知识的鉴别、懒于对多种教材的横向比较、懒于对教材内容的课堂化开发的表现。
教师究竟是被教材奴役,还是教材被教师奴役,这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能力差异。
根据课程标准编撰出来的教材,并不暖和来约束教师教学的,而是用来约束学生学习的。
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中哪些应该重点掌握,哪些应该泛泛了解,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指引。
那么教师在教授教材时,自然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能力结合起来,在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丰富教材内容,在不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简化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地做到把教材当作帮助学生寻求真知的教学工具。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装寻求真知而使用教材,那就意味着教师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与解读教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跳出教材看教材的视角,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教材进行课堂化开发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看起来是教材在奴役教师,但教师却因为教材的奴役而可以获得思想上的怠惰;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虽然看起来是教师在奴役教材,但却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按照教材知识逻辑,还是依循学生心理逻辑,这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实践差异。
如果把掌握教材当作课堂教学的目标,那么按照教材自身的知识逻辑来展开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一条捷径,尽管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在学习上牺牲自己的兴趣,但却可以换来学生对教材模仿能力的提升。
可是,如果我们把教材当作是帮助学生寻求真知的工具,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简单地模仿教材,而是要通过
教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我们就可以跳出教材自身的知识逻辑,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来重新组合教材,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双赢。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下,教师也成为教材的代言人,学生成为教材高峰的攀登者,通过磨损学生的兴趣换来教材知识的掌握;但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通过对教材的重组与重构,来帮助学生寻求真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
科学解读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走向“用教材教”的第一步。
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寻求真知,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并不是什么真知都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内掌握,也不意味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下去。
可是,究竟哪些真知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呢,究竟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哪些真知呢,这些并不是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了,而是在学科专家和学科教学专家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之后,以学科课程标准的方式来选择和界定的。
因此,对课程标准的的深度解析,是对“用教材教”的目标的设定,自然也是对“用教材教”过程中基本原则的明确。
深度研判考试标准,是课堂教学走向“用教材教”的第二步。
课程标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以课程标准为标准,那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低效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符合
考试标准。
从逻辑上讲,课程标准既应该是教材撰写的依据和准则,也应该是考试标准的依据和准则;在实践中,在撰写教材的过程中,虽然会遵循课程标准,但并不意味着教材会百分之百地体现课程标准,正因为不同的教材会各有千秋地体现课程标准,所以鼓励教师要跳出教材开展教学;同样的道理,在确定考试标准和编制考试试卷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课程标准,但由于对考试功能的界定不一样,考试对课程标准内容的侧重不一样,从而使得不同的考试标准和考试试卷,虽然都会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准则,但各自的要点与特征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可是,到最后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并不是看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适合程度,而是看课堂教学与考试标准的适合程度,因此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有利于课堂教学明确方向,但具体的教学重点还有待于教师对考试标准的研判。
深入分析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走向“用教材教”的第三步。
如果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归宿,那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牺牲自己的教学个性,牺牲自己的学习个性,来满足教材对教学和学习提出的要求。
所以在“教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肯定是痛苦的,教师教学肯定是刻板的,当教师与学生基于“以教材为本”而相互折磨时,彼此之间虽有怨言但却认为这是必须的。
可是,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时,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成为如何帮助学生寻求真知和建构知识;要帮助学生寻求真知,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前提就是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深入了解。
如果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了解,我们就无法保证为他们提供的课堂教学会有助于他们寻找真知与建构知识,更可能出现
的情况,是我们本来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真知与建构知识,但却事与愿违地越帮越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让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材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了,但并不等于课堂教学可以随心所欲了,而是希望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因此,这样的转换,既需要教师有从教材中跳出来并反过来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