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

从教材观上的理解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
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 固化了的东西。 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 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从教学行为上理解
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的阻力
历史遗留 由古至今,教师教教材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由四书五经到现在的数理化 等,教师已经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纵有心改变却无力回天。 外在干扰 首先,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教育模式,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方式 存在弊端。其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更换频繁,往往一套教材教师们 刚刚熟悉了,新版教材又随之而来,无奈之下,教师最终选择放弃。 内在担忧 教师们担心“用教材教”会更加费时,耽误高考,而直接教教材更加简单 易执行,学生取得高分的可能性大、教师教学水平容易体现。
要以以下态度来对待教材 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和现有教材,选择具体教学素材。 这要求教师自身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对教材“心知肚明”才能联系生活 实际,延伸教学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多重价值。
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仅要明确知识的迁移价值,还要看到知识学习过程本 身的价值以及隐含于知识点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关于“教教材”、“用教材教”
和“不用教材教”的看法
学科物理
2015-11-26
1
论题背景浅谈
2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剖析
目录
如何对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不用教材教的理解
4
3
1
相关背景
自打新课改以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一句口头禅, 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时尚用语。但是,细究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到底有何 联系,又有何区别?很多老师又说不清,道不明。于是带来的结果便是:“用教材 教”,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教教材”,却是“桃花依旧笑春风”。为此,作为 一名即将走上讲台的老师,我们迫切的需要懂得什么是教教材,什么是用教材教的 教学理念,这是迈向讲台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支撑。
教材教学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囿于课本内容的传授,而应该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种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思是说教师应该运用教材,而不是仅仅传授教材内容。
这种理念的提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和支撑,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材的编写者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但教师在运用教材时,不应该仅仅被动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正如钱学森所说:“教师应该是教学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俘虏”,教师应该是能灵活运用教材的人,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的人。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 passively接受,并进行记忆和操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了。
用教材教,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创新的思考和探索。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活跃的参与者。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转化。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方面,教师应当了解教材的组成和结构。
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教材,才能才
能将其深入人心的内容更加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在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教材中所包含的一
些实用而又重要的内容,如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
同时应注意教材的特殊性质,对于不同
学科的教材,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布置。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主动思考教材所对应的实际情境,以及怎样通过教材来解决问题。
通过思考,教师们可以发现教材中的生动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成为自己课堂教学的优
美载体。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选材和题材,在课堂上设计相关的互动活动,以激发学生
的主动参与。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教而不是只是教教材,使学生能够更完整地学习、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教材中的误导性信息。
教材的出版方和编写者也是有局限性的,他们的视角和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
可能存在的盲点和遗漏,在教学中也会反映出来。
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辨别力,不断挖掘教材的优点,弥补教材缺陷,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应该拥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找
出教材中有价值的细节和实用技能,再加上自身的互动操作,多元思考,促进学生的价值
发掘。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学习,更是考虑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和需要,
是一种真正帮助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其中之一是教材。
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和教
师的教学都有极大的影响。
然而,很多教师却过于依赖教材,而不了解如何将其正确地应
用到教学中。
因此,我们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工具,它不能代替教师的角色。
教
师应该在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如果教师仅仅是机械地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将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
识。
其次,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
改进。
教材上的内容是标准化的,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却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应该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释,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知识。
最后,教师应该借助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被教材所限制。
教材不应该成为教
学中的绊脚石,而应该成为教学的助推器。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之,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工具,教师应该
发挥自己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
教师应该借助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被教材所限制。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更
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
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新的教材观为什么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由于旧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上的指导思想不同决定的。
旧的教学大纲在指导教材编写时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忽略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高标准,是“上限”,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所以我们过去强调教师教学时要“紧扣教学大纲,紧扣课本”,正所谓“教教材”,教师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就不错了。
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低标准,是“下限”,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
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要开发课程资源,要整合课程资源。
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
目前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这次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本知识不重要了,上课蜻蜓点水般涉及一下教材,虚晃一枪,很快就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搞一些所谓的联系实际活动,甚至整堂课都是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时学生连书本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明白,这是误人子弟。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3月 下旬刊 教学·信息127· ·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产生较好的教学氛围,达到了满意的教学目标。
在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做题技能的培养都是物理习题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思维的培养。
同时,在做题方法和思路上,对于物理习题的设计,以及教材和课后习题,教师在遵循对学生常规的教学方法外,可对其采取多种解答方式和不同的理解,采用相关的启发性教育引起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获得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结论,使学生不拘一格地思考,摒弃传统的思考模式。
三、结语教师对习题教学的着重强调,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能够提高上去,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掌握到全面、系统的物理学知识,又能通过各种类型的习题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解,教师充分把握好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进行精编练习集和错题集,还要把握好对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 于平.浅析物理教学中习题课的重要性[J]. 职业技术, 2007, 4(18):47-48.[2] 姚亚民. 谈习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5(6):72-73.[3] 李富仙.物理实验在习题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 2011, 7(14):19-20.[4] 楼妍君.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迁移”的魅力[J]. 中学物理:高中版, 2014,32(3):112-113.[5] 蔡凤娟.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1.“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刘雨林(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团坝小学 重庆 云阳 404505)【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在教学中“教教材”的传统作法,提倡“用教材教”的新理念。
“用教材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教材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不同设计和比较

( ) 么是比 , 1什 比的 比值 ?求 比值 的 方 法 是 什 么 ?
( ) 比值 : l :l② 3 :9 ③ 1 :.; . 2求 ① 42 ; / 8 ; . 27 ④25平 4/ 8
方 米 : 5平方 分 米 3 7 ( ) 两个 比 的 比值 相 等 ?这 两个 比可 以写 出等 式 , 3哪
教 苑 时空 ・ 教例剖析
近 日学 校 举 行 了 “ 课 异 构 ” 秀 课 竞 赛 活 动 , 同 优 笔
者 听 了 两 位 教 师 教 学 “ 例 的 意 义 ” 课 , 种 不 同 的 比 一 两 设 计 理念 , 人 以 截 然 不 同 的 感觉 。 给
教 学 设计 一 :
1 习 旧知 , 入 新课 . 复 导
丰 U
i ◆ LI , , -
六
评 析 : 一 设 计 是 教 师依 据 教 材 , 分 理 解 教 材 内 这 充
; ,
容 , 把 握 教 材 有 关知 识 点 的 基 础 上 , 理 清 晰 地 诠 释 在 条 教材 但 教 师 考 虑 最 多的 是 环 节 的 自然过 渡 、 间 的精 时 确把 握 、 设 教 案 的顺 利 实 施 , 很 少 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预 却
内般多次练 宽 耋毂 涵 计层训’ 比 实 拓
萋甩
关系 ?⑤根据学生回答写出等式 ⑥ 提问 : 你还可以通
过什 么方 法 知 道 这 两个 比相 等 ?( 有 学 生 想 到 化 简 比 没
的 方 法 , 师 商 接教 学把 它们 化 简 比 ) 教
( ) 据 复 习题和 例题 的 两个 比例 式 教 学 比例 的 意 2根
状 态和 认 知 基 础 ,教 师 只 是 在 依 照 预 设 的 教 案 按 部 就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感悟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感悟作者:罗汝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4期2009年9月,参加中央行政学院网上非学历校长培训班课程学习,听专家对“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因势利导的启发引领,从初始像听绕口令一样很感新颖,新奇,继而感悟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与“教材”的纠葛,快十年了,还是想就课程改革过程中“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感悟。
一、“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区别1.内容不同:“教教材”,即教教材上的东西给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即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用教材教”,即用教材上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将教材作为主要内容,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虽只多了一字,但其内涵却有天壤之别。
2.主体不同:“教教材”的主体是教材。
语文教学中,教材使用问题比任何学科都敏感、复杂,这是语文学科特性决定的。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如何使用教材,运用选本,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直是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探讨的重点。
“用教材教”的主体是学生,教材是工具。
对于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精辟地体现了叶老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观,“无非”二字既肯定了教材的范例、示例的引领功能,又告诫我们不能唯教材论,轻慢教材与膜拜教材往往会走向极端。
3.对教师的要求不同:“用教材教”与“教教材”,都要求教师要把握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 “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更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
“教教科书”与“用教材书教”之不同

“教教科书”与“用教材书教”之不同走人新课程以后,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理念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也即是“教教科书”到“用教材书教”的转变。
这一理念的实质就是要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
拓宽语文教学领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语)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教教科书”和“用教科书教”呢?总的来说,我认为二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1)“教教科书”,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灌输知识为本位的;“用教科书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在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和方法的启迪。
如有教师在教《五彩池》一文时,大致程序如下: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处理第一部分的方法是:一读,整体感知,理解意思,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边读边记,准备复述;二想,画出重点的词语,感悟每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三议,交流探讨,相互解疑答难;四读,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并进行复述。
对第二部分的处理,如果是选择前者的老师,可能会重复第一部分的方面。
而选择后者的老师则采用了“导读”的方法,即首先提示学第一部分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按此方法学习第二、三、四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或启发诱导,或点拨明意,师生同舟共济,学生学得投入、学得有趣,不但达到了共性目标,而且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这样处理,既完成了本段的学习任务,又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2)“教教科书”,指的是只要将课文教完就算完成任务;“用教科书教”,强调的是语文课要教的东西,不只是选文本身,而是包括通过对选文这个“例子”的学习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其操作要领是先教教材上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然后再向生活实践拓展(包括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过多依赖于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教学内容;而“用教材教”是现今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是教材有效的整合、筛选和补充,以及创造性地使用。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教教材;用教材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深刻改变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再到用教材教,这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变化趋势。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材一直被看作“标准”版本,教师和学生都围绕着教材的观点为标准,甚至对某些问题的表述都要以教材中的文字表述为依据,不敢质疑,不敢批判。
如此观念与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三维目标”方面的均衡发展。
新课程改革向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此,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如何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思想观念方面的转变,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
一、认识教材教材是教学必备的工具,从教材的使用价值来看,教材主要有三种功能形态:第一类是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这种教材大多以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为主,讲究的是知识发生过程的表述清晰程度和知识结论的科学与完整;第二类是作为教学活动规定性的教材,这种教材以教学活动的内容、过程、要求与指导为主,突出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过程和教育性;第三类是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这种教材主要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从这类教材中选取合适的内容自行设计教案,学生也可以从这类教材中选相应的学习材料进行自学或拓展知识。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大多属于第一种,即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
经过多年教材编写方案的改革,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由“一纲一本”转变为“一纲多本”的发展趋势,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等都依据新课程标准出版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出百花争艳,各树一帜的新气象。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1. 引言1.1 概述教材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
教材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提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个概念。
教教材意味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教材的内涵和设计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而用教材教则是指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
本文将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进行辨析,探讨它们各自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提出如何平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对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正文2.1 教教材的意义教教材的意义在于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课程内容,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好的教材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材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教材设计,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评估工具和参考标准,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2 用教材教的作用用教材教的作用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使用教材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规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材还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材料。
它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个载体,是众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
关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教材,就目前而言,形成了以下两种主要观点:“教教材”与“用教材”。
“教教材”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传统教学观,即把教学内容固化,局限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而“用教材教”则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它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了解学情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师个人特质、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融入到对教材的加工和改造中。
教师更注重挖掘教材资源,拓展、延伸知识结构。
知识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想教的好,使学生收益,还要靠教师善于应用。
”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浓缩了许多经典案例,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应该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然后再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资源,从而做到“用教材”。
谈谈你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认识

谈谈你对“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认识对“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不是智者,也不是仁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在此谈一谈我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希望能与有不同见解的同仁商榷。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式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教教材”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和书上的某种方法上。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是: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在教学实际中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使用教材需要教育的智慧。
作为一名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基本原则。
应该说,教教材是在教书,用教材是在教人。
“教”是“用”的基础,“用”是“教”的超越,一种新的教学追求,不会“教教材”,谈不上“用教材教”。
教材浓缩了许多编写专家的精华思想,内容大都是经典案例,而一线的教师根本不可能自己编写出能经得起推敲的同样经典的教学内容,因而教师应该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要认认真地教教材。
在“用教材教”大行其道之时,再次提出“教教材”的不同观点,无疑是一种有益的争鸣。
冷静思考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教材”的观点,实际上也承认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也并不反对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传统做法是“教教材”,课改理念主张“用教材教”。
作为一名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基本原则。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1. 引言1.1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概念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概念。
教教材是指教师对教材本身进行学习、研究、分析和解读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想脉络,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教材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教材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更新和创新,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用教材教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直接运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教材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教教材注重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解读,用教材教注重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二者在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价值"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概念"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需要精心设计和选择教材,又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教材来开展教学。
"研究价值"体现在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推动和深化上。
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这一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新,让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
通过深入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有助于揭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深入研究"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更能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承载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运用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辨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种概念的含义。
所谓“教教材”,指的是对教材进行分析、研读、总结,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过程。
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教材,并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更为有效呢?这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与研读。
在“教教材”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读,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而在“用教材教”中,教师则需要将这些分析和研读的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境,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教教材”更注重对教材本身的深入理解和挖掘,而“用教材教”更注重如何将教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最后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馴和调整。
在“教教材”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材进行反馴和调整,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通。
而在“用教材教”中,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馴和调整,动态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教材”更注重在教学前对教材的设计和调整,而“用教材教”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动态调整和反馴。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教教材”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而“用教材教”则更加贴近实际教学场景,更加灵活和有效。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用教材教”的方式,将教材活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受益,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点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得以广为流布,几乎成为“信条”而为广大教师熟知和尊崇。
这一提法因其对比对称的修辞效果,简洁明快地伸张了新课程理念,促进课程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中解放出来,实质性地推进了课程改革。
然而,这一提法也存在着体用不一的矛盾,未能将教材放置在课程体系予以系统考察,致使教材身份明暗不定,进而影响了这一主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操作。
因此,本期我们提出并讨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是针对目前有许多老师仍把教材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全部,处处以教材为中心,把教学定位为: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教给学生,把教学关注点放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上。
这样的教学,不可避免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被教材束缚。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此话的含义?教学实践中,又如何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实际上,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这就意味着,实现同一个课程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而教材中的案例知识仅仅是诸多案例中的一个部分,它虽然正确,但可能远离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
正因如此,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处理,使之符合学生实际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所以,“教教材”又不止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又不止是“用教材教”。
这里用的不是连词“不只”,而是动词“不止”,即“不终止于”,亦即这一主张应该兼具程度和过程两层含义。
1、“教教材”又不止“教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和文本呈现。
叶圣陶先生说“教科书应当让它退居到参考书备忘录的地位”,作为纠偏之举,自有其实践意义。
但教材紧密配合课程标准,对课程要素和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而审慎的编排,比起其他“参考书备忘录”之类,有着显著的公共性、统一性和权威性特征。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显然,这样的例子不是一般的例子,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精心安排的,具有典型意义、核心价值和示范功能。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教材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却倾向于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他们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视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教导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有些教师却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素材。
教师不能将教材误以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摘要】本文讨论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
教教材是指对教材本身进行阐释和解读,提供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
而用教材教是指利用教材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教材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而用教材教的优势则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在教学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两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教材,用教材教,辨析,定义,区别,优势,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引言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媒介,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资源。
教材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善于选择和使用教材。
与教材相关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教教材”,一个是“用教材教”。
这两个概念在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通过对“教教材”的定义、对“用教材教”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和辨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材,并加以巧妙运用。
只有做到“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研究和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教教材的定义教教材是指编写用于教学目的的教学材料,通常包括教科书、教辅资料、课件等。
这些教材一般由教师、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出版社编写,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某一门学科或者领域的知识。
教教材的内容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过是不能过分依赖教材 。传统 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材在
教 学 中 的重要 作 用 ,在教 学 过程 中教 师 多 是按 照 教 材 的 内容
照本宣科 , 有 的还要求学生去背教材 、 抄教材 , 把教材 看成 是 教学中唯一可靠 的教学资源 。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和有害
的, 不 利 于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能 力 和 发 散思 维 能 力 , 不 利 于 学 生
造与开发 。
我们必 须认 识到 , 从教教材 到用 教材教 , 这 只是 一个课 程重心 的变化 ,即由原来的重点关 注教材到 重点关 注学生 ,
而 绝 不 是 要 不 要 教 材 的 根 本性 转 变 。 在 涉 及 教 师 的角 色 转 变
结构、 教 材前后 内容之 间的关系 , 教材在整个教 学 中的重要 方 面 , 教 师要 由原来 的知识 传授者 、 教材 的主宰 者转变 为能 地位等。 当然 , 我们研究教材不仅仅是要研究 教材 的形 式 、 教 力 的培育者 、 教学 的创造 者。 同时教师要注意用 教材教必须
堂教学。 这表面上看似乎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 但这是违背 了教育教学规律的, 没有基本的教学 内容 , 脱离明确 的教学 目 标, 完不成基本 的教学任务 , 最终也是一种失败 的教学。 教材是教学过程 中的一种重要 教学 资源 , 从我 国目前绝
大 多数 学校的实 际情况 看 , 也是不可缺少 的教学资源 。 教材 是教学 的专家经过反复的分析论证认真 编写 出来 的 , 是专家 集 体智慧 的结 晶 ,是 我们一线教 师的个人力量所无 法 比拟 的。 因此 , 我们教 师必须重视教材 , 认真研究 和分析教材 。 我 们 要分析和掌握教 材的 内容 、 教材 的编 写体 例 、 教材的知识
的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念。 这是对教材的深加工 , 对教材的理
解 与创 造 。
边 了。 而这里 的关键就是如何教教材? 教教材 的什么 内容 ? 通 过教材让学生学 到什么?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究竟起 的是什么
作用?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 在新课程教 学 的实践 中, 我们发现 , 有 的教 师几乎完全抛弃 了教教材 , 错 误地理解 了用教材教 。 他们在上课时不重视教材 , 有 的甚至完 全离开了教材 ,完全凭借 自己的经验 和学生的 自觉来进行课
材的内容 , 还要研究如何通 过教教材让学生掌握科学 的学 习 方法 ,如何通过教材 内容 的讲解来让学生去 自己提出问题 、
做 到心 中要有原则 、 有 目标 , 教材才能为我所 用 , 才 能避 免教 学 的盲 目性 和无所适从 , 才 能保证教学 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
定程度上决定 了学生 的学习效果 。 教 师的作用 不仅 在于把
的 自主学习能力 的形成 ,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 但是我们强调不能教 材至上 , 不能唯教材 , 不能把教材教死 , 并不意味着就不教教材 、 不用教材了 , 课堂 中把教材就抛在一
教 材的内容让学生掌握 , 而且更重要 的是要 教给学生学习的 方法、 学习的规律 , 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 , 帮 助学 生形 成正确
系, 不能走向极端。 我们认为 , 不能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截然 对 立起来 , 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
教 材 是 教 学 的 重 要 载体 。 教 教 材 是 用 教 材 教 的 基础 用教材教本身就意味着得用教材 , 不能完全脱 离教材 , 只
一
必须通过人 的活动( 教师 的教 和学生 的学 ) 才 能体 现出来。 所
以, 教师必须利用好 教材 , 用教材去教。 用教材教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 准 , 根据 自身 的教学实 践 和研究 , 自主地领会 、 分析课程与教学 , 把教材作 为一种重 要 的中介加 以利用 的教学行为。 教材 只是为教 师的教学 活动提 供 了一种知识上或规程上 的线索 ,为学生学习提供引导 、 方 向与参考 , 而教师 的理解 、 处理、 驾驭 和处理教材 的能力 , 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中尝试着用教 材教。 这是 一个可喜 的变 化 , 它 有利于使教 态 的发 展过程 , 用教材教是一个 动态生成 的教 学过程 。 教 材 学过程真正体现教师 的创造性 , 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是静态 的东西 , 它不 可能把 以人为主体 的活生生 的具体课 堂 和创新能力 。但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教 教材与用教材 教 的关 教学活动全部反映出来。 而且教材编写得再好 、 内容再 全 , 也
■教材般
J I A O C A I J I A N S H E
“ 教教材 ’ ’ 与“ 用教材 教’ ’
刘宝 团
随着我 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 入 ,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 材 的理念 已经逐渐被一些 中小学教 师所接受 , 不少教师在教
胡 振 友
集合体 。 单就课 堂上的教学 资源来说 , 就包括教师 、 学生 、 教 材、 教室 以及课 堂上临 时生成 的各种资源等 。 教学是 一个动
用教材 教要 十分重视教材资源 的挖掘 , 在此 基础上要不
断拓宽 、 延伸学生 知识 的建构和 能力 的培养 。 要尽可 能把教 材用活 , 尽可能把教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 活用教材 ,
力求使教学 实现了从课 内到课 外 , 从 点到线再到 面 , 从 已知
到 未 知 的 不 断延 伸 。
用教材教要求教 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做教材 的主 人, 而不能被动地 让教材牵着走 。 新课 程的一纲多本 为教师
创造性 的教 学创造 了条件 。 教师 可以根据本地 , 本年 级的实 际情况 , 对教学 内容加 以改造 ; 教师可 以根据 自己对课 标 的
理解 , 设计新 的教学方案 。 在新课程 的教学 中 , 我们的教师必 须 明确 , 教学不 只是对课程 的传 递和执行 , 更是对课 程 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