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题纲八上

初中历史题纲八上

以下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提纲,供您参考: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反抗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

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创办近代工业、海军和学堂。

2.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政治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斗争。

3. 国民革命: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爆发。

2. 七七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

中国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解放战争的开始:1946-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作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详细精华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详细精华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3、经过:19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加重百姓负担③腐蚀统治机构④危害中国人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5、道光帝为什么下令禁烟: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威胁清皇朝的统治6、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1、背景: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3、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4、标志: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5、19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6、相关人物:林则徐、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最后战死在炮台上)、道光帝、琦善(直隶总督,英军攻陷浙江定海、继续北上直逼天津时被道光帝派去与英军谈判)7、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近代史的开端。

10、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咸丰帝在位)3、对手: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4、借口:“亚罗号”时间、马神甫事件5、过程:19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

随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圆明园中掠夺珍宝,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6、《北京条约》内容:与英法签订(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给英国(4)赔款:英法各800万7、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其后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形势: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英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对外殖民扩张。

鸦片走私:背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贸易顺差)地位。

目的:为了改变对华贸易长期入超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财政;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中国人民的反抗: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群体性的反侵略斗争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签订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1856年10月)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历史》知识纲要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历史》知识纲要 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主体知识纲要》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清朝衰败;列强实行殖民掠夺政策.导火线是英国在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过程:1840年6月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3,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罪行:1860年火烧圆明园.三,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掠夺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1,国际国内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在全球争夺殖民地;中国出现边疆危机;阿古柏侵占新疆,俄侵占伊犁.2,主要过程:左宗棠率军消灭阿古柏,收复新疆;中俄订约,收回伊犁.二,甲午中日海战(1894—1895)1,过程: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设工厂.3,影响:民族危机加剧,殖民掠夺升级,半殖民地化加深,民族觉醒开始.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一,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年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发动战争;天津,北京狙击战;八国联军侵华暴行.三,《辛丑条约》(1901)主要内容:赔款;严禁中国人民反帝;允许各国驻兵;划定"使馆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影响: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的涛声隐约可闻.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戍变法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旗号:"自强","求富".目的:维持清朝统治.洋务派代表人物:奕 (中央代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地方代表).2,中枢机构:"总理衙门".主要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主要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3,洋务运动的作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二,戊戍变法(1898)1,目的:救亡图存.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拉开序幕:公车上书.光绪帝颁诏宣布变法.2,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结果:变法失败.3,性质:资产阶级变法.意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爱国行动(爱国性);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封建束缚,影响思想文化领域,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走上革命道路.(进步性).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孙中山早期民主革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二,辛亥革命(1911)武昌首义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纷纷独立.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颁布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2,辛亥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结束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第7课新文化运动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传播马克思主义(后期的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五四运动(1919)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2,运动中心转移:北京→上海.运动主力:学生→工人.结果:取得初步胜利.3,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是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一部分,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代表人数:13个.会议主要内容: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选举党中央领导机构. 3,中共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建立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反帝反封(最低纲领). 4,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指明正确的斗争方向,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黄埔军校培养军事骨干.二,北伐战争(1926-1927)1,目的:打倒列强(反帝),铲除军阀(反封建).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2,北伐军兵分三路胜利进军.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四,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汪精卫"七一五"政变(1927).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一,红色政权的创建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意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创建第一支人民军队(简括为三个"一").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进攻长沙损失严重,文家市改编,井冈山会师.3,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31年,创建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二,红军长征(1934—1936)1,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主要过程: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转向贵州进军;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采取灵活的战术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标志.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九一八事变(1931)根本原因: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及其后果.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三,西安事变(1936)1,背景: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2,目的:逼蒋抗日.主要内容: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提出八项主张.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标志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3课全民族抗战开始一,全民族抗战开始1,开始标志: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守卫平津."淞沪会战"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二,日本南京大屠杀的罪行.1937年,日军屠杀中国同胞达30万人.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台儿庄战役(1938)指挥者:李宗仁.战果: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二,百团大战日本对中共抗日武装实行军事消灭方针;目的: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指挥:彭德怀;影响:打退日军对华北的围攻,牵制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声威.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在延安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大会中心任务;毛泽东的政治报告;党的政治路线;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工作的指针.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促进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毛泽东发表声明;抗日武装全面反攻.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性质:民族解放战争.意义:粉碎日本称霸野心,雪洗百年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奠定国家的独立,民族解放的基础(国内意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国际意义).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重庆谈判(1945年)目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争和平揭骗局.谈判成果: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二,全面内战爆发(1946)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作战方法以运动战为主,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转战陕北,采用"蘑菇战术",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三,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意义: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转折点,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歼灭敌军主力辽沈战役背景: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敌我双方在兵力,兵器装备,士气,统治区域等方面变化.指挥者:林彪,罗荣桓.作战部队:东北野战军.突破口:攻打锦州.战果: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作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其它主要战场:碾庄,双堆集,陈官庄.战场中心:徐州.战果:规模最大,歼敌最多,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平津战役作战部队: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的两个兵团.战略战术:"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战役进展:先攻克新保安,张家口,后强攻天津,最后中路包围并和平解放北平.战果:歼灭,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后胜利进军,南京解放标志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人心向背是关键;战争性质起决定作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英勇善战;革命力量团结一心等.第六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先驱: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二,状元张謇的创业活动主张"实业救国",创大生纱厂,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三,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萧条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南京国民政府全面统制经济,使民族工业走上萧条;抗战使大批民族工业破产倒闭;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工业山穷水尽.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交通工具革新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黄鹄号".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上海诞生中国首家出租汽车公司.有轨电车首次在天津开通.二,照明,通讯工具革新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率先采用电灯照明.1871年,香港到上海的水路电报线敷设成功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1877年,电话传入上海.三,影像手段出现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中国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是中国电影正式诞生的标志.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20课大众传媒的兴盛一,《申报》——"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二,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三,无线电广播:新新公司广播电台——第一座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座电台.四,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变化原因: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二,变化表现: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科举制度的废除1,科举制的历史:1300多年(隋—清).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2,科举制废除的意义: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前提:科举制的废除.形成过程:1904年,清政府颁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1922年学制改革,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三,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1898年,开办京师大学堂,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兼具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蔡元培的教育改革:兼容并包的精神,使北大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第2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大长中国人志气,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二,侯德榜制碱."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章."侯氏制碱法"使中国化工技术登上世界舞台.三,李四光与地质力学,为研究地壳运动开辟新的途径.四,华罗庚与中国数论学派,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第24课思想文化的演进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二,严复《天演论》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万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三,鲁迅《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阿Q正传》是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匕首与投枪".四,徐悲鸿——近代画坛的杰出代表.五,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聂耳的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等.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主体知识纲要》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历史条件军事上: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中国大陆领土大部分已解放.政治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对独裁统治的爱国民主运动空前高涨.组织上:为新中国的具体构建作准备.会议召开(1949.9)地点:北平.主要内容:通过《共同纲领》;主要决定(国名,首都,纪年法,国旗等);选举国家领导人(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二,开国大典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1949.10.1.大典盛况.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结束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国际意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实现民族解放,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开始新的纪元(国内意义).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军事攻势为先导,政治谈判为途径,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整顿经济秩序(经济上)1,措施:打击投机;平抑物价;统一财经.2,影响:证明人民政权经济上管理好国家的能力;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抗美援朝(1950—1953)(军事外交上)1,原因: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烧至我国东北边境.2,过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开始);"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1953年,美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胜利(结果).3,意义:巩固人民共和国(政治上);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思想上);空前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外交上);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经济上).三,土地改革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基本内容: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意义: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条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过渡时期总路线:简括为"一化三改".总路线的主体:工业化;总路线的两翼:改造农业,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底)1,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2,建设成就: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三,"三大改造"1,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1,制定目的:适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主要内容:总结历史经验;确认新成就;规定国家体制;公民权利义务;确立过渡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目标.4,意义: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第4课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原因:过高估计阶级斗争的严重性(内因);战胜资本主义的"赶超"战略(外因). 指导思想: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要标志:浮夸风,高指标,高速度.核心内容:全民"大炼钢铁".二,人民公社主要标志:"共产风".严重后果: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三,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果:1965年初,基本完成调整任务.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一,"铁人"王进喜(工业)"共和国的脊梁":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众多先进代表."铁人精神". 二,"两弹元勋"邓稼先(科技)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邓稼先艰苦创业的事迹.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国家干部)的先进事迹.第6课 "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发动原因: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认为党内出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2,"文化大革命"的危害:给民族造成严重的灾难,严重耽误中国的发展,拉大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二,全面夺权,全面内战.起点:上海"一月革命".后果:出现"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失败的事件:1971林彪叛逃事件.2,1976年毛泽东逝世.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1976年粉碎"四人帮".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背景:"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基础:邓小平发起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运动.会议的主要内容:思想上:否认"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上: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建国以来党史上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改革开放新决策,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形成.2,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中共十三大: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5,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自主性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三,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原因:国有企业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成果:大多数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主要原因(简括为三个中心,一个龙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显著成就: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建成,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经过15年谈判,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影响: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目的: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二,《刑法》和《民法通则》颁布,标志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历史新时期.1,《刑法》的法律功能: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2,《民法通则》的法律功能:保障合法民事权益,调整民事关系规则.三,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村民自治.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政策: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具体表现:平等参与(政治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习俗上);保护民族文化,培养民族人才(文教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持民族经济(经济上).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地域: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地方:分三级.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填空版1-22课)

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填空版1-22课)

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22课)第一课、鸦片战争(1840.6—1842.8)1、十九世纪上半期,国成为世界上最大资本主义国家。

2、1839年,派到广东查禁鸦片。

3、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年,国挑起鸦片战争;年,英军占领;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5、后,中国开始从社会逐步沦为社会。

6、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8、鸦片战争的影响: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帮凶是。

2、年,在战争中,抢掠并焚烧了圆明园。

3、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共割占了平方千米。

一次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4、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起义军称。

1853年,太平军占领,改名为,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由美国人率领。

6、年,太平军将领率军在战役中大败洋枪队,也身中数枪。

年,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严惩了洋枪队。

第3课、左宗堂收复新疆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国派陆军司令侵占新疆南部及北部的一些地区。

国和国支持阿古柏割据势力,企图将中国新疆分裂出去。

2、陕甘总督坚决主张收复新疆,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年,他分三路进军新疆,采取的策略,摧毁了政权。

年,清军收复了除以外的新疆地区。

3、在大臣的建议下,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1、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是:。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战争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3、年4月, 和日本首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

4、《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5、《马关条约》影响是:。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年6月,为镇压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的率领下入侵中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国历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新世纪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新世纪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1 —5 课)
(单元引言:内容、目的) 单元引言:内容、目的)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1.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 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 这一历史过程主要包括二十世
纪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纪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教材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历史 发展主线与阶段性特征相结合的原 确定学习主题式单元。 则,确定学习主题式单元。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主线的两个侧面: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主线的两个侧面: 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 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近 代化的艰难起步和为中国的近代化 进程扫清障碍的民主革命。 进程扫清障碍的民主革命。
第3课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
甲午中日战争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 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 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 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 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 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第4课
第14课 14课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
国民革命的洪流
1.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 胜利进军。 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第15课 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历史》教案华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历史》教案华师大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国历史》教材解读提要一、基本线索1.近代史的上下限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中国近代史。

这段历史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为开端,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时间跨度为110年。

以往的教材多将近代史的时限定为1840年至1919年。

现根据史学界多数专家的意见将近代史的下限延展至1949年,主要是因为1919年前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基本矛盾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斗争任务也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2.基本特点绝对时间不长,但新陈代谢的节律异常快捷,历史内涵十分丰富。

这一段历史的绝对时间不算长,但却是社会剧烈动荡、内外矛盾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社会变革异常快捷的一个历史时期,历经清朝后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新陈代谢的节律非常快。

其间,充满了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变革与反变革、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斗争,历史内涵极为丰富。

近代中国由古代中国演变而来。

因此,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通史的组成部分。

可以发现,某些支配中国传统社会变化的一些因素,比如传统政治体制、封建王权、传统文化等在近代社会仍在起作用,对形塑近代中国历史的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近代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国门被打开,中国被强行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之中,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部分。

故而,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且也是中西两种文明交流、碰撞的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适应世界大势、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历史,是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由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之间碰撞、交流以及相互融合乃是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应该理解和把握的重点。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近代史是刚刚逝去不久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路向,当下现实中的许多现象可以从近代史上寻找答案;反之,对现实的理解往往又会加深我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知。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作者:黄云龙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7年第10期关键词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9-0055-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学家齐世荣总主编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已于2016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

其中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按照既定顺序,于2017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

本文试从教科书编写者和编辑者的角度,从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对该册教科书作一简要介绍。

一、立足时序,紧扣课标现行课标,即200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采取的是学习主题式的编排方式,课程内容在时序上有所交叉。

这样编排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某一个或某几个历史主题。

但这样的编排方式,可能会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太容易讲明白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如此,具体的史实无论在记忆上和理解上都会发生困难,难以建立起清晰的历史脉络。

可以说,这种学习主题式的编排模式,对于基本历史线索还未建立起来的初中生来说,显得有些为时过早。

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很明显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这一版课标弱化了每个板块的学习主题,而是依据历史时序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

在呈现方式上,新课标采取的是点线结合的方式。

所谓的点,就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谓的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把整个纵向的历史线索串联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理清历史线索的基础上,对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的把握,也就会更加深入透彻。

在中国近代史板块,新课标对课程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将原有的七大主题单元重新排列,对课程内容做了大幅度的增删调整。

增加的新知识点,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根据点线结合的编排方式,为了补充必要的历史事件,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而增加的知识点,比如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袁世凯的独裁和复辟、军阀割据等内容。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最新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一《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2、鸦片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人们身心健康收到严重摧残。

3.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导火线4、虎门硝烟意义:是中国禁言运动的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课中)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答:1.人民群众支持2.皇帝和一些官员支持3.林则徐的正确领导6、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理所当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借口:保护通商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1814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道光帝感到有损尊严,决定对英宣战。

鸦片战争英雄人物:关天培、陈化成等三元里人民抗英战争:群众自发的,近代史上最早的人民自发抗敌战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1840.6~1842.8南京下关。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便利外国的倾销和他们原材料签订《南京条约》根本意图: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破坏了中国贸易权,租界,国家的居住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地主与农民,资本注意列强于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身上背负着双重任务)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结果: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反抗人物:关天培、陈化成5、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议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经双方协议6、《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近代史7、附加条约:中英《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8、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9、鸦片战争失败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洋务运动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4、口号:“自强”“求富”5、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军事近代化: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左宗棠收复新疆(抬棺出征)。

(4)教育近代化: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5、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6、评价:(1)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3)局限性: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道光帝在位)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主要经过:1840年6——1842年8月,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反抗人物:关天培、陈化成5、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经双方协议。

6、附加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7、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近代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英、法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2、概况: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罪行:英法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④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的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5、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激化。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1-16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1-16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一、主要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二、签订的主要条约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1、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反封建)1851-1864年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3、左宗棠收复新疆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加剧中国的贫弱;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危害带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八上P4):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八上P5)――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1840年6月——1842年8月(八上P5的两幅地图要求掌握)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背诵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背诵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背诵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19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3、《南京条约》:1842年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P54、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义革命时期。

5魏源和《海国图志》:魏源是清末爱国思想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先进人物,他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十二生肖铜首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遗失的。

3、沙俄侵占我国的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不费一枪一炮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沙俄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左公柳、抬着棺材进新疆)5、新疆行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行省。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人们哀悼邓世昌的挽联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P17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4课八国联军分侵华战争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1900年)2、《辛丑条约》:内容:P22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历史复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XXX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略战争。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是根本原因。

2)导火线:1839年XXX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XXX则徐上书XXX,请求严禁鸦片。

1839年6月,XXX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XXX的意义: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4)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

6)《南京条约》的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7)鸦片战争对社会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XXX编著《海国图志》,提出“XXX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原因: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于是挑起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俄军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是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XXX抗击洋枪队——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1)农民领袖XXX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XXX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XXX。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 册历史教学计划
汇报人: 202X-01-07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计划 • 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发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 史实和线索。
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 事件和人物,以及它 们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 能力。
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和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 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 感。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
02
教学内容
古代史部分
总结词
远古时代
古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从远古时代到 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包括夏、商、周、 秦、汉等朝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 指导和建议。
促进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和兴趣。
05教师自我发展源自专业知识学习历史学科知识
深入研究部编版历史教材,掌握 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以
便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教育学理论知识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了解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 原理,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近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发 展,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 等条约的签订。
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洪秀全等重要人 物。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材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科目名称: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授课教师:宰兆勤陈文明◆授课时间:22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等途径,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内在联系。

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多种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作出正确的评判。

3.能够对中国近代落后原因进行分析,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4.能够归纳中国近代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能够归纳、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的历程,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6.从中国近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课时)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课时)第3课收复新疆(1课时)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课时)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课时)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1课时)第7课戊戌变法(1课时)第8课辛亥革命(1课时)第9课新文化运动(1课时)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课时)第11课北伐战争(1课时)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课时)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1课时)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1课时)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课时)第16课血肉筑长城(1课时)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1课时)第18课战略大决战(1课时)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课时)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1课时)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课时)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课时)【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精品文档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精品文档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一、立足时序,紧扣课标现行课标,即200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采取的是学习主题式的编排方式,课程内容在时序上有所交叉。

这样编排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某一个或某几个历史主题。

但这样的编排方式,可能会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太容易讲明白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如此,具体的史实无论在记忆上和理解上都会发生困难,难以建立起清晰的历史脉络。

可以说,这种学习主题式的编排模式,对于基本历史线索还未建立起来的初中生来说,显得有些为时过早。

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很明显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这一版课标弱化了每个板块的学习主题,而是依据历史时序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

在呈现方式上,新课标采取的是点线结合的方式。

所谓的点,就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谓的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把整个纵向的历史线索串联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理清历史线索的基础上,对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的把握,也就会更加深入透彻。

在中国近代史板块,新课标对课程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将原有的七大主题单元重新排列,对课程内容做了大幅度的增删调整。

增加的新知识点,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根据点线结合的编排方式,为了补充必要的历史事件,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而增加的知识点,比如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袁世凯的独裁和复辟、军阀割据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在过去的教科书中,讲的比较少,有的甚至是完全缺失的,但同时这些内容对于构建历史线索和中国近代史的体系又非常重要。

第二类,是增补了一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比如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同时,为了在不影响历史发展主线的情况下,减轻学生负担,新课标也对部分知识点进行了删减,如收复新疆、边疆危机等。

这些内容过去在“侵略与反抗”这样的大专题下,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的危害:......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严重摧残了吸食者体质。

3、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最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为:1856-1860年,英法是主凶,美俄是帮凶。

2、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达60多万平方公里。

4、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三课收复新疆1、19世纪60至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虎视眈眈想争夺新疆。

2、在英俄的支持下,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自立为汗,建立阿古柏伪政权。

3、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利外的整个新疆。

在左宗棠的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荥阳市城关乡初级中学
◆科目名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中国历史》
◆授课时间:2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掌握历史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中国近代史主要体现“探索救亡道路”这个主题。

因此,中国近代史七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而且,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平时耳濡目染,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正确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具体内容包括:
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3、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6、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7、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8、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11,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毛泽东为什麽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13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14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15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染泸沟桥、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
16血肉筑长城台儿庄战役、中共七大的召开
17内战烽火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18战略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原因
1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0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有线电报,电话,及照相机,和电影的传入社会习俗的变化
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典型事迹,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22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习安排:
学习主体:八年级学生。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

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
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

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
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

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
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
地作一些札记。

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

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