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1·湖北黄石模拟)下表为我国1957年和196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 2.4 5.11960年163.5 1.85 1.55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当时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解析】1958年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破坏了农业生产,随后出现了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
故选A项。
【答案】A2.下图为“1957年和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改革开放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最高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析】从图中工农业总产值的数值可以看出,从1957年到1960年,工业总产值猛增,农业总产值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跃进”造成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为D 项。
【答案】D3.(2011·江苏南通模拟)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C. 《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信息,“军政费用”与“经济建设”要有一个“比例”,即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故选C项。
【答案】C4.(2011·江苏南通模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含答案解析
专题三ZHUANTISAN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故选D项。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按计划供应粮食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关系,故A 项错误;按计划供应粮食没有改变粮食总量,故不能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是经济发展时期,不是经济恢复时期,D项错误。
按计划供应粮食可以保证城市居民和工人的需要,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故B项为正确答案。
3.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一幅图反映的是过渡时期,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第三幅图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
故能反映三幅图全貌的是C项。
4.中共七大、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是()A.召开于中国处于重大历史转变之际B.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斗争经验C.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奋斗目标,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等背景之下;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故A项正确。
5.中国在1965—1976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现象,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
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对外贸易的发展B.“大跃进”的推动C.“一五”计划的实施“左”倾错误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图片类型的题目,有利于构建新情境,解题时要 注意三点:一是认真审题,正确分析理解图片内容,并 提炼有效信息;二是以图片信息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归纳判断;三是将图片材料与备选项对比,确 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1.证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国家颁发此凭证
的目的是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 D.保持多种经济成分,促进经济恢复
[探究升华]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
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 286.5 1 387.9
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
因是什么?
3.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 (1)背景: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后,邓小平主 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2)措施:以 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 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整顿。 (3)成果:国民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 (4)结果:由于“ 四人帮 ”的阻挠,趋于稳定的经济形 势遭破坏。
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 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 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 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 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 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 业和农业的发展。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7
【试试你的判断力】 快速阅读找出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 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A
B
66
73
75
年代
66
73
750
年代
深耕细作 产量高, 一棵玉米 冲云霄; 彩云栓住 玉米腰, 吓得月亮 弯了腰.
全民动员大炼钢铁,超英赶美
想一想:你认为这样炼出 的钢质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 认为有什么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
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吗?
这是河南建国人民公社的8名劳动力5个小时的劳动成果, 仅1.042亩小麦。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 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 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 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 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 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改 造 前 性 质 改 造 后 性 质
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
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集体所有制) 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原因:①缺乏实践经验 ②理论认识不成熟(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③对国情认识不足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出现起色(1971年—1974年)
(1)原因:
①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②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措施:
①整顿企业,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
②重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3)结果:
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
3、复苏发展(1975年)
专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转折
① 恢 复 时 期
② 过 渡 时 期
1956
级进 三 阶入 大 段社 改 会造 主完 义成 初,
③ 探 索 时 期
1966
④ 文 革 时 期
⑥新时期—— ⑤ 徘 徊 时 期
1976 1978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现代化建 设新阶段 (改革开 放步入新 阶段) 1992 今 天
(1)背景
①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召开,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②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和国务院 日常工作。 (2)措施: 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 业和国防科技工作大力整顿
(3)成就:经过整顿,国民经济逐渐摆脱停滞 和倒退的局面,开始了恢复和发展。
②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③实质: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2、过程: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①目的: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浙江省杭州仁和实验学校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教案序号:课题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日期课时目标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知识目标重点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二、中共八大的召开(b)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四、“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 课前准备1.课件2默写巩固3.课时训练4周江平学考总复习教学过程【学考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2)中共八大的召开 b(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导入】提问【教学过程】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0.7% 7.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6.9% 0%个体经济71.8% 7.1%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1.时间:1956年。
2.标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三大改造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大改造方式:农业、手工业引导生产合作;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二、中共八大的召开(b)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内容:[知识链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2)提出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概念解释:
1、“大跃进”运动:1958年至1960年间 ,在
盲目求快、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下,片面追求工 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农业强调“以粮为 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要求在5年以致3 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 目标。各地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2、“大跃进”运动:1958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
根据以下材料归纳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背景?
材料一: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 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 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 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 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 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 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 情报的“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 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到1952年底迅速 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
正确
失误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十年建设中的正确探索和失误
《论十大 关系》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八字方针的制定 1960年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 正确
(1)《论十大关系》
①时间:1956年4月
②背景: ③目的: ④内容: A、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 B沿海工业
看视频,结合教材回答: 1、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什么运动?为什么会发动这场运动?2、 有何特点?3、这样的运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材料一: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 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材料二: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 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的 —毛泽东 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一种什么心态下 进行的? 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各地建立革命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遭到破坏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
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 经济管理陷于瘫痪 全国交通运输堵塞 大批工矿企业停产 市场供应紧张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969年的中国与世界
忠 字 舞
总结新中国经 重工业与轻工业、 开辟与苏联不 《论十 大关系》 济建设经验和 农业关系;沿海 同的社会主义 借鉴苏联经验 与内地工业…… 建设道路
成功
中共 八大
八字 方针
三大改造取 得决定性胜 利
分析主要矛 中共在探索中国建 盾、提出主 设社会主义道路方 面所取得的初步成 要任务 果 调整、巩 固、充实、 提高 使国民经济得 到一定的恢复 和发展
世 界 一 大 步
【本课回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①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成就与失误并存 ③1966--1976年: “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 坏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 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 和教训?
建设东北
这是一五计划期间一副对联:它反映了哪两 座城市的工业成就 ①长春 ②鞍山 ③武 汉 ④大庆 A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一五计划为什么重点发展重工业呢?
1重工业地位重要; 2加强国防需要; 3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 4近代重工业极端落后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从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集中力量发展生 产力)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学考要求
指导意见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
b 意义;
2.中共八大的召开
2.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
b 意义;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
变革生产关系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1998年中央党校出版的《共和国重大纪实》:“1959年至1961年 的中国人口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大约在4000万人左右……这 可能是本世纪内世界最大的饥荒。”整个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伤亡总数 也才3500万。此前中国2129年间,发生203次万人以上饿死记录,总和 也才2991万。
——《人民日报》
大跃进时期国家下达的钢铁指标 (单位:万吨)
钢铁指标 9000
高指标:
3000 1070 535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瞎指挥:
正如前副总理薄一波所说:“国 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 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 支保管费。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 七〇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 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 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 处也没有,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统计年鉴》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2018年 中国小麦亩产量: 500斤左右
中国花生亩产量: 800斤左右
中国水稻亩产量: 1600斤左右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共产风: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 村的顺口溜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三大改造(1953-1956)
①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同时开始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1)实施
合作化的 道路形式
私有制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国家资本主义 形式;和平赎 公有制 买的手段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存在问题:后期存在急躁冒进等问题。
1960年国家针对国民经济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它们对含义分别是什么。即调整什么?巩固什么?充 实什么?提高什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 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 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 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 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5、十年探索中的主要成就:(自主阅读)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十年建设中的正确探索和失误
正确: 《论十大 关系》
中共八大 1956、9
八字的调整方针 1960年
“大跃进” 失误: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
基本内容: 1、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 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 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2、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 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 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3、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 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 加经济建设费用。 …………
3、后果: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 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 的极大破坏 4、启示: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遵循客观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2)1958年, 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 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 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 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 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 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2012年上海历史,28)档案资料显示,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 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
(2012年海南卷历史,24)我国“一五” 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 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 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 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十年建设成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成功试验第一 颗原子弹 兰新铁路 包头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大庆油田
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岛素
武汉钢铁基地
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曲折发展
“文革”是完全错误的,“文革” 取得一定的经济成就有所发展主要 是周恩来和邓小平抵制“左”错误 思想,对经济件:
1、政治基础:新中国的建立 2、经济基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制定实施一五计划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 3、国际环境: 帝国主义威胁,苏联社会主义优越 和援助;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合作探究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造成“大 跃进”运动的原因有哪些? • (2)以材料回答:人民公社的特点是 什么?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 (3)这两场运动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合作小组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 1、必要性:是落后的成份。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 资本主义经济。
2、政策(特点):和平赎买(伟大创举)
形式:全行业公私合营。 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过程: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b、变革生产关系。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由私有制 变为公有制
中国
钢产 2.37公斤 量(人均) 发电 2.76千瓦 量(人均) 时
美国
印度
(1950年产 量)
(1952年产量) (1950年 产量)
538.3公 4公斤 斤 2949千 10.9千 瓦时 瓦时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66
“党 南的 方 谈十 话四 ”大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 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 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 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 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东营
包兰铁路 胜利油田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贵阳 柳州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黔桂铁路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十年动乱”时期,国民经济陷入何种局 面?我们采取了哪些整顿措施?效果如何? 1、局面: 经济建设大混乱
图二:北京妇女将自家铁具送去炼钢
出现“大跃进”运动,“左”倾思想严重泛滥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观图片,并结合教材回答: 1、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什么运动?为什么会发动这场 运动?2、有何特点?3、这样的运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 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谁胜的问题,现在已 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 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据材料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背景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 制度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 2、内容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 3、历史意义 性的胜利,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基本解决。 中共八大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 ②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 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 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 果。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破坏
图为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集体被批斗。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为头头的上海造反派召开打倒市 1968年1月,康生、谢富治制造所谓“云南 委大会,夺取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刮起了所谓“一月革命” 风暴。 特务组”冤案,致使万余人惨遭迫害。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破坏 文革十年, 文革十年,给中国的经济建设 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 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了严重混乱, 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了严重混乱, 造成了5000亿元的经济损失 亿元的经济损失, 造成了5000亿元的经济损失,拉 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 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b)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b) ①在文革“全面夺权” ①在文革“全面夺权”的狂潮中,经济工作的指挥、调 度和管理系统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交通阻塞,物资 供应困难,大批工矿企业停产半停产;各地工矿企业管 理混乱,产品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劳动纪律松懈,市 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 文化大革命” 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 ③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 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受“文化大革命” 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受“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 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工 商 业
资 本 主 义
工人阶级领导的、 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 础的、人民当家 作主的、 作主的、以公有 制经济为主体的 社会。 社会。
社会主义基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2014· 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 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 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4.(2014· 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 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 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6.(2014· 安徽文综·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 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 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 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 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 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 2、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 “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特点 (3)实质 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调整
1960年——八字方针
“核心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
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和教训
(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6题) 下图是新中 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的
—毛泽东
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一种什么心态下 进行的?
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漫 画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想一想:你认为这样炼出 的钢质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 认为有什么影响?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 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
空山吃坐
鼓
放
足
开
干
肚
劲
皮
加
吃
油
饱
干
饭
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 2、失误
• 1)大跃进运动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力水 平不相适应
危害
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调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坏
中国现代史 (1949年10月----- 现在 )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过渡时期
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
1953年-----1956年底
三大改造时期
2.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4.1978年-------现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 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 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新中国 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 这样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到 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 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天见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 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 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简单说来就是建立 两大方面的基础: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 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 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 做出的必然选择;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 以及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 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 比例严重失调。 到1958年底,全国共生产钢1 108万吨,其 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农业生产方面,由 于经济效益低下,1958年农业丰产而没有丰 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时间
52年 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过渡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49 1956
损失。
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土地公 有,统一经营,集中劳动,按劳分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 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 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 越阶段的错误。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 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 “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放 鼓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 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 开 足 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 肚 干 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 皮 劲 公”,实际就是搞“一平二调” ,刮 吃 加 起了一股“共产风”,破坏了农村生 饱 油 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 饭 干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 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 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 盾的变化,即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 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内主要矛 盾必然要发生变化。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 的分析突出了我国生产力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 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中共八大 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关注国情,正确分析国情,深刻了解国情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启示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66-76)
回忆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
66------------71-----------73----------75----------76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事实,哪些是 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为什么?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跃 进 产 量 高 !
跃进号角(宣传画)
.
当时的“卫星田”能 承受得住一位小姑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 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共同构成了新中 国发展的良好开端。 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 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 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 中充分坚持下去, 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 曲折。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49-52)
背景——建国初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 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三年经济困难(5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启示一: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正确: 1956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3、内容: 三大改造
4.结果: 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变为公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遗留了许多 问题。
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主体)三改造(两翼)
2.特点:时间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也 就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工业化放在首位
面对严峻的现实,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已势 在必行。
继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之后, 国家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 国民经济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给 我们带来了可贵的启示。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 “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时出现 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
全民大炼钢
现代化炼钢
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 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 什么影响?
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 吨,只有800于过渡 的一次典型实验。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 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 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 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它使国民经济呈现出迅速回升状态。
巩固练习
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 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 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B A、1949 B、1956 C、1966 D、1978 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C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 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C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历经了五个年头,经 过反复修改,到正式通过时已经实施了大部分, 它从我国实际出发,又参照苏联的经验,成为 切实可行的计划。“一五”计划建设规模宏大, 在五年内,各项支出总数为766.4亿元,折合 黄金7亿两以上。用这样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国 家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计划执 行的过程中,得到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王崇 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一切保障了“一五 计划”的超额完成。 “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 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 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了初步基础。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文革十年动乱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中曲折发 展的十年 1966 1840年 1949年 1976
1978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1956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07
过渡时期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学思之窗:
文革期间,国家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陷入严 重混乱状态,针对这种情况,1975年邓小 平刚刚主持中央工作就提出“整顿”。 整顿的内容包括:引进先进技术,整顿企业 秩序,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按劳分配;注重 科学研究;对各行业进行调整。总之即实行 全面整顿。 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地纠正“左”倾错误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 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 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 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 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 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爆 发
周 恩 来 进 行
邓 小 平 全 面 整 顿
结 束
全面整顿的实质: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 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 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 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 和。 --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