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8字缝合方法止血。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缩宫素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近期并发症、子宫复旧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缩宫素使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

两组术后均无长期发热、切口感染、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发生,产后42天随访子宫复旧情况,观察组占98.00%(49/50),对照组占94.00%(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下段横形环状缝合术在前置胎盘的剖宫产术中止血效果好,简单易行,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且无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前置胎盘;子宫下段横形环状缝合术;产后出血;剖宫产术前置胎盘是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0.24%~1.57%[1]。

前置胎盘可致晚期妊娠大量出血危及母儿生命,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寻找一种迅速、有效的处理方法,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成为广大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我院应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患者100例。

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的诊断参考《妇产科学》第七版:前置胎盘的诊断以终止妊娠前最后一次超声检查结果为准,并在手术中证实;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母体出血量≥500 ml。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是经腹切开完整的子宫壁娩出能存活的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

它不包括28孕周前施行的剖宫取胎术及取出已破裂子宫或腹腔妊娠胎儿的剖腹产术。

剖宫产术的发展经历了尸体剖宫产术到活体剖宫产术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术式也从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后不缝合子宫切口到子宫颈上方切除子宫。

自1882年Sanger首创子宫底纵切口剖宫产术(即古典式剖宫产术)为手术发展及改进奠定了基础,此后百余年来,建立了经腹腹膜外剖宫产术和腹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式。

近年来,随着麻醉的改进及抗生素的应用,使剖宫产术得以广泛应用。

大量资料显示,指征明确,手术时机掌握恰当的现代剖宫产术在提高围产质量上起着巨大的作用,是抢救母婴的有效手段。

然而剖宫产术毕竟是一个较大的手术,术中的出血、脏器损伤、子宫瘢痕及感染等并发症同样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所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率是十分重要的。

[适应证](一)母体方面1.骨产道异常绝对骨盆狭窄及骨盆畸形。

2.软产道异常⑴软产道梗阻、闭锁、肿瘤阻塞。

⑵软产道瘢痕,因手术或药物引起的外阴、阴道及宫颈的瘢痕挛缩,如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后。

⑶子宫体部修补缝合及矫形等术后形成的瘢痕。

⑷宫颈癌及巨大的尖锐湿疣。

⑸其它:严重的外阴水肿、外阴阴道静脉曲张。

3.产力异常经纠正无效的各种产力异常,伴有胎儿宫内窘迫及疑有先兆破裂者。

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不宜继续妊娠,引产条件不成熟者;子痫抽搐控制4~6小时,不能经阴道迅速娩出者。

5.妊娠合并症⑴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有心衰史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者。

⑵妊娠合并糖尿病伴有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不良或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者。

⑶其它妊娠合并症包括重症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液疾病、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者。

(二)胎儿方面1.胎儿宫内窘迫。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剖宫产,是指通过腹壁切口和子宫切口,将胎儿取出的一种分娩方式。

一般情况下,剖宫产是在严格医疗指征下进行的,包括胎儿发育异常、胎位异常、母体疾病等情况。

然而,近年来剖宫产的比例逐渐增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剖宫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一些优势和风险。

首先,我们来看看剖宫产的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剖宫产率平均水平为25%,而在一些地区甚至高达40%以上。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剖宫产率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剖宫产率已经达到了36.7%。

这一数据引发了专家和学者们的担忧,因为剖宫产对母婴双方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剖宫产率在不断增加呢?首先,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剖宫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医疗设备和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得剖宫产的风险大大降低,可以更好地保障母婴的安全。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疾病的产妇,剖宫产也是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

同时,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产妇选择剖宫产是为了更好地安排工作和家庭生活。

此外,医生和患者对于自然分娩风险的担心,也导致了剖宫产的增加。

然而,剖宫产的高比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剖宫产的费用要远远高于自然分娩,给家庭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剖宫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麻醉药物,对母体和胎儿都有一定的风险。

麻醉药物可能对产妇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而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剖宫产还存在较高的术后感染和恶露滞留的风险,对产妇的康复和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剖宫产作为一种分娩方式,在一定的医疗指征下是必要的,可以有效保障母婴的安全。

然而,随着剖宫产比例的不断增加,我们应该重视其中的问题和风险。

应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和生育教育,提供全面的生育知识,帮助产妇正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控制非必要的剖宫产。

改良式剖宫产临床应用研究

改良式剖宫产临床应用研究
合解剖生理特点 , 简化手术步骤 , 取得 良好 的手术效果 。 现对改
子宫动脉总支 、 内动 脉结扎亦无效 者切 除子 宫。 髂 ④术 中操作精细 、 熟悉解剖 , 避免损伤膀胱 、 输尿管 。
良式剖宫产术在方法 、 步骤 、 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子宫下段剖宫产 .2 2
肤等长 ; ④用血管钳分离两侧腹直肌 间的粘着部位 3 m 4 m,  ̄ c c
术 者与助手 同时各用 双手食 、 中指重叠 向外 撕拉腹直肌至切 口 够 大 ; 分离腹膜脂肪并横 向撕开腹 膜 ; ⑤ ⑥在膀 胱腹膜 返折处
切开脏层腹膜 , 并切开子宫肌层 3 m一 向两侧 撕开脏层腹 4c C m,
检验 , <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0 见表 1表 2 、 。
表 1 2组手 术时间 术中 出血■ 术后排气 时间比较( ;±s l
组 )年龄 2 岁 3 。 组孕产妇年龄 、 , 2 岁 2 孕产次、 孕周无 明显差
异, 剖宫产指征相 近。2组病例均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
扫 ,抹布和拖把要 固定 。保持 室内温度在 1 ~ 6℃ ,夏 季在 82
2 6℃ , 对 湿 度 4 %~ 0 42 相 0 6 %。
1 临床 资料 19 9 5年 7月—2 1 0 0年 3月在我 院普外科住 院的急性重症
3 . 正确 的体位 .2 2
吐物吸入肺 内。
全麻患者术后 , 拔除气管插管前应将
胆管 炎行 腹 腔镜 治疗 的患 者 7 O例 , 2 男 8例 , 4 女 2例 , 年龄
支气管内分泌物 吸净 , 去枕平卧 , 头偏 向一侧 , 防止分泌物及呕
2 岁 ~6 , 均年龄 5 岁 。原发性肝 胆管结石 4 例 , 7 8岁 平 5 l 继发

综合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综合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子宫下降困难 , 如合并较 大肌瘤而致宫体变形更是如此。由于
技 术 操 作 困难 , 要 求 术 者 有 较 丰 富 的 阴 式 手 术 经 验 外 , 要 除 还
巢固有韧带也一并钳夹 , 简化 了手术步骤 , 缩短 了手术时间。 缝 合 阴道断端 , 我们选择 了一层缝 合法效果满意 , 既避免 了术后
参 考文 献
过高过深 . 也不能过低过浅 , 则既容易 出血 , 否 不易分离 , 而且 还易损伤膀胱和直肠。不必强调 同时打开前后腹膜 , 紧贴子宫
两 侧钳 夹 切 断 缝 扎 子 宫 骶 韧 带 、 韧 带 、 宫 动 静 脉 , 续 向上 主 子 继
[] 刘珠凤 , 1 郎景和, 孙大为. 阴式大子宫切除术 2 5例I 床分析【. 『 J中华 】
及 阴道 条 件 , 除 恶 性 病 变 , 时 在 麻 醉 条件 下再 次 检 查 进 行 排 术 评 估 , 合 患 者 的具 体 情 况 具体 处 理 。 于 合 并 阴道 前 、 壁 膨 结 对 后
并发症——阴道脱垂及腹部下坠感日 。
总 之 , 阴道 切 除 子 宫 是 安全 可行 的 。手 术 成 功 的关 键 在 经 于选 择 合 适 的 患者 及 掌 握 手 术 方 法 。 术 者熟 练 的操 作 技 能 , 以
中切开胎脂 约 2 m 3c 。 ~ m 用双手食指同时向相反方 向轻拉 , c 钝
性 分 开脂 肪 层暴 露腹 直 肌 前 鞘 , 行 剪 开 腹 直 肌 前 鞘 , 皮 肤 横 与
等长, 用食指将两块腹直肌 与筋 膜分离 , 能分离的用圆头弯 不
剪 锐性 分 离 , 中线 向两 侧 分 离 腹 直 肌 暴 露 腹 膜 , 者 与 助 手 于 术 同 时各 用 双 手食 、 中指 重 叠后 向两 侧 缓 慢 拉 开 腹 直 肌 至切 口够 大 。 开 腹 膜 : 膀 胱 顶上 3c ~ 处 横 行撕 开 腹 膜 。 切 开 ② 于 m 5e m ③ 子 宫 下 段 : 露 子 宫 下 段 , 离 膀 胱 顶 3e ~ m处 横 行 剪 开 暴 距 m 5c

改良式剖宫产术联合深部拉钩在临床中应用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联合深部拉钩在临床中应用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联合深部拉钩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关键词剖宫产深部拉钩应用近3年来,我院产科分娩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剖宫产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为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我科医务人员经过反复地临床操作,不断地创新,通过剖宫产术的改良,术中联合深部拉钩的应用,采用深部拉钩托起胎头或胎臀后,按分娩的机转再进行牵引较为安全,明显降低了窒息和产伤,减少了医生体力消耗,收效显著。

现将头位及単臀先露剖宫产术471例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2011年收治剖宫产分娩产妇471例,年龄19~38岁,平均29±1.5岁;孕周35~42周,平均38±1.2周;初产妇381例,经产妇90例(其中瘢痕子宫33例)。

其中头位401例,单臀先露70例,胎头过大48例,胎头高浮34例,麻醉不满意11例,其他无特殊。

手术指征:臀位(单臀先露)、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瘢痕子宫、相对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出血、脐带因素、社会因素。

按以上情况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剖宫产术,术中联合深部拉钩娩头或牵引臀部。

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术中采用徒手娩胎头或牵引臀部。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试验组方法:手术方式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麻醉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①腹壁切口耻骨联合上缘3~4cm,长约15cm作一横弧形切口,划开皮肤及脂肪层。

②划开筋膜层等长,剪开腹直肌前鞘4~5cm,于腹直肌正中钝性分离后,刺穿腹膜。

③进入腹腔,充分暴露子宫,在子宫下段,于膀胱腹膜反折下方1~2cm处作一长约12cm的弧形切口,用手指将膀胱轻轻向下剥离约3cm,再向两侧游离至近子宫侧缘处。

④切开子宫下段肌层,使成一长约12cm 弯度向上的弧形切口,血管钳钝性分离达宫腔,充分吸尽羊水。

⑤伸手入宫腔,将手心托住胎儿臀部的一侧或头部,置深部拉钩于胎头枕部或耳部紧贴,或置于胎臀一侧,然后将胎先露向上托起,向上向外提,用力适当,利用杠杆原理,助手手在腹外自宫底向下推压,儿头或胎臀多可在15秒钟内顺利娩出。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1. 引言1.1 疾病背景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子宫下段出血的情况。

子宫下段出血是指在剖宫产手术中,由于子宫下段血管破裂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子宫下段出血。

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方法。

通过对子宫下段进行横形环状压迫缝合,可以有效止血,避免出血引起的并发症。

这种手术方法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的手术原理、手术过程,以及其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方法。

【2000字】。

1.2 手术介绍剖宫产是目前常见的生产方式之一,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子宫下段出血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止血,保护子宫功能,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风险。

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中,医生会通过缝合子宫下段的方法来实现对子宫下段的压迫,从而止血。

这种手术相对简单且安全,适用于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子宫下段出血的患者。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的成功率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止血,避免较大手术风险。

由于手术方法相对简单,患者术后康复较快,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并发症。

2. 正文2.1 手术原理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是一种针对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方法,其手术原理主要是通过在子宫下段进行环形缝合,压迫出血点以停止出血。

这种手术原理基于对子宫下段血管的压迫和控制,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首先确定出血点的位置,然后通过适当的缝合技术,将环形缝合线围绕在子宫下段周围,形成一个压迫带。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压迫止血,减少出血量,并且可以维持子宫的结构完整性,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改良式剖宫产术42例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42例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42例分析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宫产率正逐年上升,但由此而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也日渐趋多,不少文章报导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月期间42例孕妇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导的新式剖宫产术方法略加改进,旨在探讨其在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42例改良式剖宫产术年龄分布21--32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6周至41周,采用同期弧形横切口剖宫产术42例为对照组,年龄分布21--31岁,亦均为初产妇,孕周36周至41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构成无差异。

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窘、引产失败、巨大儿、臀足位、肝内胆汁淤积症、骨盆狭窄畸形等,两组孕妇手术原因构成比无明显差别。

两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手术方法1.2.1改良式剖宫产术方法如下:取髂前上棘联线下3--4cm皮肤作一长约12--13cm的弧形横切口,正中切开脂肪层2cm,深达腹直肌前鞘,向两侧钝性分离与腹壁皮肤切口等长,同法钝性分离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膜,子宫下段浆肌层,常规娩出胎儿。

胎盘自然剥离后,将子宫暴露于腹壁切口外,纱布一块包绕宫底宫体,不用任何器械钳夹子宫切缘,i号肠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下段肌层一层,庆大霉素16万u喷于子宫切口表面,单纯连续缝合浆膜层一层后将子宫放回腹腔内,i号肠线8字缝合腹膜一针,腹直肌二针,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4号丝线间断缝合脂肪层、皮肤各3针。

术后6小时普食,术后12小时拔除导尿管。

1.2.2对照组手术方法按照苏应宽的《妇产科手术学》第二版术后6小时半流质,术后小时拔除导尿管。

1.3统计方法采用u检验。

2结果2.1两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见表1。

经u检验,改良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

2.2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见表2。

对比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对比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对比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姜亚君【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年(卷),期】2012(000)003【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和新式子宫下段两种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剖宫产产妇146例,分为观察组(n=73)与对照组(n=73),观察组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

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3±2.6)、(201.13±10.32),对照组分别为(26.2±2.4)、(198.64±11.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8.8±1.4)、(16.3±2.3),对照组分别为(19.7±1.6)、(33.2±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有效防止腹腔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328-329)【作者】姜亚君【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相关文献】1.对比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J], 姜亚君2.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与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对比研究 [J], 李涛;赵亚贤3.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对比 [J], 胡彩荣4.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对比研究 [J], 戴清5.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 [J], 谢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在剖宫产大出血中的应用

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在剖宫产大出血中的应用

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在剖宫产大出血中的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剖宫产大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在中国仍是孕产妇死亡原因排序的第1位[1]。

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与产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剖宫产时术中除分娩胎盘剥离的出血外还存在手术切口的出血,故其出血量多于阴道出血量。

国内报道剖宫产的子宫切除率为0.45 %~ 0.61 %[2]。

切除子宫使年轻妇女丧失生育功能,给产妇带来严重身心创伤,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保留产妇的子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本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救治10例剖宫产术中,使用了各种止血方法无效的病人均获得成功,避免了子宫切除。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0例剖宫产出血的患者中,第1胎6例,第2胎4例,年龄23~34岁,孕周37~42周,剖宫产指征为巨大儿3例,双胎2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疤痕、珍贵儿、臀位各1例。

新生儿体重在 2 600~4 300 g。

所有病例无子宫附件合并症、无血液系统疾病。

采用硬膜外麻醉。

本组10例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前均采用了子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子宫动脉结扎、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卡孕栓直肠给药等综合止血措施处理,经15~45 min观察,证实无效,出血量为800~2 300 ml。

2.手术方法:清除宫腔积血后在子宫下段切口右侧中外1/3交接处用1号可吸收肠线从该处距切缘3 cm左右切口下半部由外向内垂直进针,依次穿透子宫下段肌层和蜕膜层,同根线于宫腔内对应切口上半部出针,依次穿过子宫蜕膜层、肌层和浆膜层,缝线在子宫浆膜向上纵型褥式缝合,拉至宫底加压于宫底距宫角4 cm垂直绕过宫底到后壁再与前壁褥式缝合一样至前壁进针对应部位进针至宫腔,水平出针至左侧后壁,继续左半部的缝合,缝线最后在子宫左侧中外1/3交接处的切口下半部相应部位穿出,小心谨慎,缓慢渐进地拉紧缝线的首尾部位打结于子宫切口中点下沿 3 cm,止血后缝合子宫切口。

改良式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
+ 山西大 同同煤集 团公 司三 医院妇产科 (307 0 71 ) 2 1 年 3月 8日收稿 00
Hale Waihona Puke 要 钩向肌 肉后 方 , 以免造 成 血管 损伤 。③ 关腹 前一 定擦 净渗入 腹 腔 的羊水 及血 迹 , 将腹 膜 徒手 对合 。④ 钳夹 缝合 筋膜 时注 意在 并 腹 直肌外侧 筋膜 分 浅深 两层 , 必两 层 一起 缝合 。⑤皮 下脂 肪层 务 定 要去 掉游 离 的脂肪 粒 。 参 考文献 【 胡 立, 铭 庆 . 科 手 术 图谱 【 】 州 : 东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1 ] 翁 妇 M. 广 广

1 9 9 -1 6 9 6.7 0 .
【] 彦. 2 马彦 新式剖 宫产术 】 . : 北京 北京科学技 术 出 版社. 9- —8 1 7 45. 9 2
性 心肌 梗 死诊 断和 治疗 指 南 [】 s.中华心 血 管病杂 志, 0, (2 2 1 91) 0 2 :
71 -7 5. 0- 2
【] 翠. 激酶 溶 栓 治疗 急性 心肌 梗死 疗效 观察叨. 国社 区 医 2 李达 尿 中
师, 0 ,11) 2 2 91(3: . 0 2
【 巨天 赋, 3 】 姬喜 荣. 心 肌 梗 死 急诊 IU静 脉 溶栓 的临床 研 究 急性 C 【. 国社 区 医师, o,1 : . J中 】 2 9l( )7 0 1 3 6 【] 东, 震 平, 闽红 . 年 急性 心 肌梗 死尿 激酶 静 脉溶 栓 疗效 4郭 吴 张 老 观 察【. J 中华现代 内科 学 杂志, 0 ,3: 5 26 】 2 7 ( 2 — 5. 0 4 )5
禁 忌证有 近期 受伤 或 2周 内进行 过 手术 者 ;有严 重 高血 压病史 ; 活动 性溃 疡 出血 ; 出血 倾 向者 或 已应 用 抗凝 治 疗者 ; 有 肝功 能 衰 竭者; 近期内应用尿激酶有过敏史者。 时间就是生命 , 尽量争取早 期 溶栓治疗 ,如 有学 者 报道 溶 栓距 发 病 时间 ≤4 血管 再 通率 为 h 6 . 4 6 及 6 1h 管再 通 率分 别 为 2 . 2 %,—h 5 —2 血 5O %和 2. 差 异 存 0 %, 0 在 显著性 溶栓 后 患者可 出现 再灌 注心 律失 常并 发症 , 。 应给 与高 度 重视 , 止恶性 心律失 常 发生 。 防 总之 , 急性 心 肌梗 死 早期 溶 栓治 疗 , 以保持 提 高 较 高 的冠 可 脉 再通率高 , 濒临 坏死 的心 肌 , 保护 提高 心 脏功 能 , 为挽救 患 者生

三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和分析

三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和分析

【 关键词 】 糖尿病肾病 ; 血管紧张素 Ⅱ; 血 浆内皮素 一 1
中图分类号 R81 5 Z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8 52 1 )0 0 2 一 2 6 4 6 0 (0 22 — 0 1 , 3
近 年来 ,随着人 口老化 、生活习惯、环境 因素改变等原 因的 影 响,糖尿 病 的发病 率 已有 明显上升 的趋势。糖尿病 肾病 ( D)
具有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同时腹腔粘连发生率较低,所 以是
剖宫产术式中较 为理想 的治疗方案 。 参 考 文 献
膀胱与子宫 中段粘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传 统下腹部 纵切 口子宫下 段 剖宫产术 式和 改 良新式剖 宫产术式 。这是 因为 :1改 良新式 f )
1曹泽毅 . 中华妇产科学 [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2 0 9 3 9 2 M. 人 0 4: 8 — 9 . 剖 宫产术式 : 利用 可吸收线 对膀胱 子宫反 折腹 膜和腹膜 进行 缝 【] 2崔 改 1 J中 ] 合,同时采取宽针距 缝合致使缺 血I坏死 机率降低且可达 到固定 【] 艳华 . 良新 式剖宫 产术 13例临床分 析 [. 国现代 药物 应用 , 生
D N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 中的作用。
原 因导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引发 陧性血糖 升高为临床 表现 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微血管病变是最为 常见 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终末期 肾病 (n —t ern l i ae S D ed s g a ds s,E R ) a e e
临床与实践 Ln h a g u hin 《 外医 研 》 0 ic u n y s i 中 学 究 第1卷第2期( 第1 )0  ̄7 j a 0 总 7J 21 g月 2) 2 t J  ̄

改良式剖宫产术与常规剖宫产术对比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与常规剖宫产术对比分析

肌 间粘 着部位 2 c ~3m,术 者与助手 同时用 双手食 、中指 重 叠 向外上撕拉腹直肌至切 口够大。( )分离腹膜脂肪 ,横 向 5
撕开腹膜 。 ( )在子宫 下段 中上部之 间 2m 宽 、奶 白色的 6 c
3 岁 ,平均 2 5 6岁 ;初 产妇 7 4例 ,孕 3 5~3 ¨周 2例 , 6
过敏史 、家族史 以后 ,就 直 接为 其 用 2 盐酸 利 多卡 因麻 %
改 良式 剖 宫产 术 与 常 规剖 宫产 术 对 比分 析
张 淮 平
( 重庆市天府 矿务局总 医院 40 0 ) 0 7 4
【 中围法分类号】 R 1 79 8 【 美键词 】 改 盘式剖 宫产 木
【 文献标识码 】 B 常规剖宫产术
维普资讯
7 ・ 6
J un l f a o r a _ H l 一 0

盟i 型
鲑!
! 些业


_ 】
林 3 1,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5 g ng a r .并静脉滴 注速尿 4 mg 0 ,3 分钟后患者 自主呼 吸恢 复 ,日唇 渐 渐 红 润。心 电 图提 示 : S TⅡ~ⅢaF降低 ,心肌 下壁供血不足,喉部检查可 见喉 粘 v 膜慢性水肿 ,面色苍白。昏迷 6 小时后患者清醒 ,生命 体征 平稳 ,患者主诉 除感周 身乏力 ,不思饮食外 ,并无其 它异 常 感觉 ,停止对症 治疗 后 ,未再发生上述现象 .患者要求左 跟
【 文章 编号 】 10 — 0320 )1 07 — 2 08 37(0 20 — 06 0
si皱襞 ,弧形 ,长约 1 ~1 c t d 2 5m 【 )弧形切 开皮肤 全层 , 2
仅切 开真皮 ,正 中切开皮下脂肪深达筋膜 ,用 2把皮肤拉钩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盐酸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的临床比较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盐酸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的临床比较

药 品的使 用 比较 , 对机 体 的重 要 脏 器 和 支配 身体 活 动 的主 要 神 经 没 有 不 良反
应。
适, 肢体不紧张很好 ;. b 满意 : 指手术 中肢
体不 紧张度轻微 使身体 内脏牵拉不适 ;. c 欠佳 : 指在手术 中感 觉到 了疼 痛感 , 体 肢 肌 肉紧张 , 内脏牵拉反应明 显。 孕妇 B 、 P HR、 、 P T生 命 体 征及 不 良 反应 观察 , 察时 间为 3分钟 、 观 6分钟 、 9 分钟 、2分钟 、5分钟 。新 生儿 A gr 1 1 pa 评
罗哌卡因是单 一对 映结 构体 ( S形 )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 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 离子通道 , 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 。对运动
神 经 的 阻滞 作 用 与 药 物浓 度 有关 , 度 为 浓
B 、 、 T等各项 生命体征都 没有 差异 。 P P R、 将这 10例 患者分成 两组 , 0 u组( . %罗 02 哌卡因 ) Y组 (. 5 , 0 7 %布比卡 ) 。U组 ,
镇痛效果 : u组 甲磺酸罗 哌卡因与 Y
1 0 中国社 区 医师 ・ 0 医学专业 2 l 年第 3 o1 2期 ( 3 第1 卷总 第2 3 9 期
非脱 垂 阴式 子 宫切 除与 腹腔 镜 辅助 下经 阴道子 宫切 除术 比较
位, 常规 消毒 布无 菌 巾, 导尿后 双爪 钳钳
赵广蕊
没 有 显 著 差 异 ( 0 0 ) P< .5 。
16 0 30 0吉林省 四平市中韩妇 女儿 童医院
麻 醉 科
di 1. 9 9 j i n 10 —64 . 0 1 o:0 3 6/. s . 0 7 s 1x 2 1
32. 095

改良式子宫下段切口外下缘娩头法在重复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改良式子宫下段切口外下缘娩头法在重复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改良式子宫下段切口外下缘娩头法在重复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李兰妹杜玉丹余平平岳涛金凌燕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子宮下段切口外下缘娩头法在重复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重复剖宫产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娩头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切口外下缘娩头法。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头娩出时间及产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重复剖宫产临床分娩,改良式子宫下段切口外下缘娩头法能够有效降低产后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性,同时可以改善产妇围手术期指标,促进术后恢复与母婴健康。

【关键词】改良式娩头法子宫切口重复剖宫产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Lower Uterine Incision External Lower Edge Head Delivery Method in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LI Lanmei, DU Yudan, YU Pingping, YUE Tao, JIN Lingy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1): -129[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modified lower uterine incision external lower edge head delivery method in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 Method: A total of 80 pregnant women undergoing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 admitted to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Jiuji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l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study group (4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cesarean section for head delivery, while the study group used an modified lower uterine incision external lower edge head delivery metho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Cesarean section surgery time, uterine incision to fetal head delivery time, and postpartum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partur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ostpartum bleeding volu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eonatal Apgar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clinical delivery of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 modified lower uterine incision external lower edge head delivery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postpartum outcome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mprove the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of postpartum wome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mother and baby health.[Key words] Modified head delivery method Uterine incision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iuji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Jiujiang 332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1.028重复剖宫产是指在首次分娩采用剖宫产的情况下,再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临床术式。

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妊娠处理的临床分析

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妊娠处理的临床分析
du —ei a t N1vrs ] N tr ,2 0 ,4 7 rg rss n H5 i [ . aue 0 5 3 t uJ f0 2 10 . 76) 18 . :
( 收稿 日期:2 — — 0 01 0 3 ) 1 5
( 任 校对 :彭鹏旭) 责
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妊娠处理 的临床分析
果 药物治疗组 1 周后 B超检查示 病灶血流较前减少 ,A B由术前(. / 19 5±02 ) .9上升为(.5± 22 08,R 由术前( 5 . ) I 0 5±01) . .1 上升为(. 0 7±01 ) A + T 6 .8。U E M X组 :1 周后复查 B超示病灶较前血流
较前明显减少 ,A B由术前(.8±03) / 1 8 .7上升为(. 26 5±02 ) . ,RI 4 由术前(. 05 0±01) . 上升为(. 0 08 5 ±02)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9 户<0 5。阴道出血量 :药物治疗组 :4 >20m 、4 <10m 、 .) 0 例 0 l 例 0 l
对于 C P的治疗 ,过去采取在输血输 液条 件 街 医院 2 0 年 5 一 0 1 1 S 08 月 2 1 年 月收治的 2 例 C P 4 S 下行 清官 术 ,但易发生 大出血 、子宫破裂 ,需 切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患 者年龄 2 4 2~ 0岁 ,平均 3 1
除子宫以挽救生命。目 前子宫动脉栓塞术(ei 岁 ;2例有 2次 以上剖 宫产史 ,其余 均为 1 剖 Ur e n 次 宫产史 ;剖宫产方式均 为子 宫下段横行切 口;剖 D : 1.70c .i n10 —14 .0 1 203 OI 03 6 /ma .s . 7 2 52 1 . . Js 0 2 0 宫产术后至 发病时间最短 7 ,最长 l 年 ;患者 月 5 基 金 项 目:20 08年 东莞 市 科技 计 划 医疗 卫生 类 科研 均有 停经史 ,均无心 、肝 、肾及 血液病等慢性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