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容易伤“心”
心血管疾病——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心血管疾病——人类健康头号杀手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谈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时,心血管疾病无疑位列其中。
作为全球最大的致死原因,心血管疾病每年都会导致数百万人失去生命。
但是,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它为什么会成为如此巨大的威胁?1、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这个词指的是涉及心脏和血管的一系列疾病。
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主要供血血管,当它们受到损伤或堵塞时,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1)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受到阻塞或损伤导致的。
心脏是一个肌肉器官,需要通过冠状动脉获得氧气和营养。
动脉硬化是其主要原因,其中血管壁上的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积累,形成斑块。
这些斑块可能会导致血流受阻,造成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2)高血压:俗称为“高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压力异常升高。
持续的高血压状态可能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除了可能导致心脏病或中风,长期的高血压还可能对眼睛和肾脏造成损伤。
(3)心力衰竭:也被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送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这通常是由于心脏受损(如由于长期的高血压或冠心病)而导致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和疲劳等症状。
(4)中风:当脑部的血液供应受到阻碍时,就会发生中风。
它可以是由于血管堵塞(缺血性中风)或破裂导致出血(出血性中风)。
2、主要风险因素2.1不良生活习惯:(1)吸烟:香烟不仅包含尼古丁,还包含许多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受损,使血管狭窄、僵硬并积聚脂肪,这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诱因。
长期吸烟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过度劳累,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2)高脂肪饮食: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脂肪在血管壁上积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这些斑块随着时间逐渐增大,可能会阻塞血流,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3)过度饮酒: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脏有益,但过量饮酒则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它不仅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炎症和其他心脏问题。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两种相互关联的疾病,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它的主要表现是血糖升高,而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它的主要表现是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3倍。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心脏和血管的损伤,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包括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和减轻体重等,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还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和降压治疗等。
最后,要进行定期的心血管评估和监测,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超声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检查治疗之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坚持定期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让糖尿病患者更加健康、生活更加美好。
总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和检查治疗之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糖尿病患者更加健康、生活更加美好。
糖尿病患者心理
糖尿病患者心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和困扰。
除了专注于身体的健康管理外,糖尿病患者心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1. 疾病的突然出现:糖尿病常常是在患者的生活中突然出现,患者未能预见,并且需要马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这种突发性常常会导致患者感到焦虑和困惑。
2. 治疗的不确定性:糖尿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锻炼等多个方面,患者常常需要尝试和调整不同的治疗方法。
不确定的治疗结果和难以预测的疾病进展常常给患者带来思绪纷乱和不安。
3. 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饮食调整、药物的定时服用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
这些改变常常需要患者主动接受并且坚持,而对于习惯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的患者来说,这些改变带来的困扰和不适应会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
二、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1. 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因为疾病的存在和治疗的不确定性,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抑郁。
他们担心疾病的进展,担心自己无法控制疾病,从而产生负面情绪。
2. 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下降:糖尿病需要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并且常常会出现并发症和低血糖等情况。
这些生活的限制和不适会使患者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自尊心受到伤害。
3. 社交困难:糖尿病患者为了管理疾病常常需要避免或限制一些社交活动,比如饮酒或吃某些高糖食物。
这些限制和差异会使患者感到疏离和孤独,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社交关系的建立。
三、维护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途径1. 接受与面对: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该接受并面对自己的疾病,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可以管理的慢性病,并逐步调整心态。
2. 寻求支持:糖尿病患者可以寻找家人、朋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等寻求心理支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减轻焦虑和孤独感。
3. 积极管理: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参与疾病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坚持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等。
别让糖尿病伤了您的“心”
别让糖尿病伤了您的“心”作者:王敏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0年第03期糖尿病最善伤人“心”病例1梁大爷患2型糖尿病13年,一直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但对偏高的血压、血脂从未重视,血压高时能达到150/110毫米汞柱。
这天,热心的梁大爷在帮邻居搬家时,突然感到胸骨后剧烈疼痛,疼痛呈压榨性,有濒死感,休息一会还是不能缓解,并且伴有大汗、恶心感。
见此情景,大家急忙把他送往最近的医院,梁大爷被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服用了硝酸甘油后症状得到缓解,保住了性命。
病例1马大婶患糖尿病也有十几年的历史,刚得病时很认真地遵照医生的嘱咐服药治疗,并严格控制饮食,血糖曾一度控制得比较好。
后来,看到病情不太严重,临床症状也比较轻,就忽略了按时服药,也放松了对饮食的控制,结果血糖不稳定了,血脂增高了,血压也增高了,后因胸闷、胸痛,被诊断为糖尿病性冠心病。
马大婶自从得了冠心病后,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焦躁孤僻、爱发脾气。
在一次为家庭琐事争吵之后,突发大面积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没有明显疼痛感,起先被医院误诊,后确诊虽积极抢救治疗,终因回天乏术,不治身亡。
八成糖尿病死于冠心病对于前面两个故事,北京市博爱医院于棉荣主任告诉我们,在急诊及内科门诊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多,从而导致的人间悲剧不在少数。
于教授指出,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心血管、脑血管及下肢血管)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中近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2~3倍。
因此有专家学者这样认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于教授形象地说,由于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会产生多种“毒性”作用,会慢慢地对血管进行“浸泡、渗透”,犹如“蚁蝼溃长堤”一般,将动脉血管等组织细胞侵蚀得“千疮百孔”,血管内皮被损害得伤痕累累。
这样,胆固醇等脂质极易沉积在受损伤的动脉内皮上,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向管腔内凸起,冠状动脉血管变硬狭窄,血流不畅,心肌缺血缺氧,就容易引发冠心病、心绞痛,血管一旦闭塞不通,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生理方面的干预,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对于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焦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面临的并发症等,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长期的焦虑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二)抑郁抑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较高。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带来的生活不便、社交障碍、经济负担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抑郁情绪会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影响饮食和运动的管理,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三)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血糖升高,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应对疾病的能力。
二、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一)情绪波动与血糖当患者处于焦虑、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二)心理压力与血糖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身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高压力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压力较小的患者。
(三)心理应对方式与血糖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如乐观、自信、寻求社会支持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自责、否认等,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血糖控制。
糖尿病心理护理
糖尿病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要应对疾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
一、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还需要进行频繁的血糖监测。
这些限制和约束可能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以下心理问题:1. 焦虑和抑郁:由于疾病的不可逆转性和长期治疗的需要,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抑郁,担心自己无法控制疾病,担心并发症的发生。
2. 自我认同问题:糖尿病会让患者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觉得自己失去了健康和自由。
有些患者甚至因此感到自卑和无力。
3. 丧失希望:长期的治疗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使患者感到失去了未来的希望,他们对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丧失了信心。
二、糖尿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糖尿病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下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性:1. 促进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遵守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锻炼计划。
2. 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促进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体重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常用的糖尿病心理护理方法1. 教育和咨询:提供相关的糖尿病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挫折,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3. 心理疏导:通过话题引导、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技巧,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摘要】本文阐述了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产生的原因及护理的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抑郁紧张护理随着现代医学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综合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感到身心疾病产生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
同时糖尿病的产生与心理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运用心理学方法,了解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需要,观察其心理变化,收集其心理信息,及时解决其心理问题,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糖尿病病人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一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多数糖尿病病人患病后,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
他们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是过分担忧。
病人希望对疾病做深入的调查,但又担心会出现可怕的结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因而产生焦虑。
长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理上不平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妨碍身体的康复。
2.恐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需要终身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有的病人得病后,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感到恐惧。
特别是得知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的危害后,如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糖尿病坏疽要截肢、合并心脏病容易得心肌梗塞等,思想顾虑更多,对糖尿病更加恐惧。
这种恐惧心理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儿会对医护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及各种医疗措施有一种生疏感,从而产生惶恐不安、恐惧心理。
3.抑郁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易感素质者更易产生。
这些人性格内向,易悲观,将生活看得灰暗。
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被改变,由于长期控制饮食,无法享受到“美味佳肴”,对自己不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感到悲观失望,有的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
有些老年人则因自己患病给儿女造成的负担过重而抑郁,有的甚至拒绝治疗。
心脏健康的风险因素
心脏健康的风险因素
心脏健康的风险因素可以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包括:
1.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2. 性别:男性在60岁之前的发病风险更高,女性在绝经后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
3. 家族遗传史:有心脏疾病家族遗传史的人,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较高。
可控因素包括: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
2.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的血脂水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3. 吸烟:吸烟会增加血压和心脏负担,同时烟中的有害物质也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健康。
4. 糖尿病:高血糖水平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脏疾病的风险。
5. 肥胖: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
6. 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7. 不健康的饮食: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8. 酗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9. 高压生活: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的生活状态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保持心脏健康。
糖尿病伴器官损害 名词解释
糖尿病伴器官损害名词解释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而导致血糖水平的异常增高。
长期高血糖会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这被称为糖尿病伴器官损害。
本文将就糖尿病常见的器官损害进行解释。
1. 眼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视觉障碍之一。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内血管的损伤和渗漏,进而造成视力模糊和视野缺损。
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引发视网膜脱落,甚至致盲。
2.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肌梗塞、心衰和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血管内壁的损伤会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血管事件。
3. 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外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体内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如心脏、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4.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5. 皮肤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和感染。
长期高血糖会引发毛细血管损伤,导致皮肤血流不畅,从而影响皮肤的保湿和修复功能。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蜂窝织炎、坏疽和糖尿病足。
6. 骨关节疾病: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骨骼中胶原纤维的糖基化,使骨骼失去正常的强度和弹性。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患上关节炎和坐骨神经痛。
7. 其他器官病变:除了上述常见的器官病变,糖尿病还与其他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伤相关。
例如,糖尿病患者易患上口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阴道念珠菌病。
高血糖还会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伴器官损害,早期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高发率。
除了其本身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外,糖尿病还常常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进一步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功能损伤、眼部疾病和足部并发症等。
深入了解这些常见并发症,将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正文:1. 心血管疾病1.1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容易患有高血压,这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1.2 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概率明显增加,这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损伤和血液循环异常。
1.3 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原因在于高血糖损害了心血管系统,并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1.4 中风:糖尿病患者患中风的风险也增加,这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导致血管病变,影响了大脑运行和血液供应。
2. 神经病变2.1 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脚刺痛、感觉减退、肌无力等症状。
2.2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
2.3 神经病理性缺血: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病理性缺血,引起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
3. 肾功能损伤3.1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表现为肾功能受损、尿蛋白异常等。
3.2 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更高,因为高血糖提供了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
3.3 泌尿系统结石:糖尿病患者易患泌尿系统结石,这可能是由于尿中糖分含量增加,导致尿液酸碱度异常。
4. 眼部疾病4.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4.2 白内障:糖尿病患者患有白内障的风险较高,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影响了晶状体的新陈代谢。
4.3 黄斑水肿: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患上黄斑水肿,这会导致中央视觉模糊甚至失明。
5. 足部并发症5.1 神经病变足: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可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进而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发生损伤或溃疡。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这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负担。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危害,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糖尿病的关注。
1. 生活质量下降糖尿病患者长期受高血糖的困扰,会出现多种身体不适症状,如口渴、多食、多尿等。
同时,高血糖还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器官的损害,导致患者出现疲劳、头晕、心悸等症状,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注射胰岛素或者服用其他药物来控制血糖,这也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困扰。
2. 糖尿病并发症增加糖尿病长期不受控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则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此外,糖尿病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和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3. 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同时还需要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这些都需要很高的费用支出。
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工作能力减弱,不仅对患者家庭造成困扰,还将给家庭经济带来一定的负担。
另外,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患病给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常常担心自己的疾病恶化或者并发症的出现,这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风险。
同时,长期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不便,甚至可能导致自我否定和社交退缩。
5. 增加早逝风险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和其他脏器的长期损害会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早逝。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脏病、中风和其他相关疾病。
而糖尿病的并发症也会加速疾病的进展,增加早逝的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小觑。
我们应该增加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加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课件PPT
医疗团队可以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持续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以确 保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最佳控制。
04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教育
糖尿病心理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及其治疗Fra bibliotek程中的心理反应,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焦虑和恐惧。
学会应对低血糖和高血糖
了解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症状及应对措施,以便在需要时采取正确的 行动。
积极心态与应对挑战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挑战,提高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有 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
参加糖尿病支持团体
参加糖尿病支持团体可以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心理成长与生活质量提升
1 2
接受现实并积极面对
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现实,积极面对病情,采取 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控制和管理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积极的心态,糖尿病患者 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美好人生。
3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和焦虑。
冥想与自我觉察
教授患者冥想技巧和自我觉察方 法,提高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
力。
03
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护 理
家庭支持与护理
家庭成员应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 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
家庭成员应提供情感支持,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日常 的血糖监测和记录,以及饮食控
后续支持
为危机干预后的患者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其恢复心 理健康。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治疗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全身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糖尿病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并提供一些有关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议。
一、糖尿病的并发症1. 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会对血管壁产生直接的损伤,尤其是微血管。
长期高血糖会使微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前者会损害视网膜,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后者会损害肾脏功能,最终导致肾衰竭。
2. 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还会增加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由于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壁变薄,容易形成血栓,从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肌梗死、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大血管并发症。
3. 神经系统并发症高血糖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伤,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前者会导致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后者会导致心血管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二、糖尿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
口服降糖药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
2.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控制对于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
患者应限制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品的摄入。
此外,定时进食,控制饮食量和避免过度饥饿也是很关键的。
3. 运动治疗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消耗更多的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游泳、跑步等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注意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压和规律作息。
此外,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和常规体检也是必要的。
针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治疗方法,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糖尿病的危害(两篇)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除了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之外,糖尿病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针对糖尿病的危害展开详细阐述,以增加对糖尿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正文内容:一、心血管疾病的增加1.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
2.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胆固醇等问题。
3.糖尿病会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神经系统并发症加重1.长期高血糖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神经病变可能引发多种症状,如疼痛、麻木和瘫痪等。
3.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三、视力损害加剧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视力不适、模糊甚至失明。
3.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眼科检查是预防视力损害的重要措施。
四、肾脏功能受损1.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3.提醒患者注意肾脏健康,控制高血糖和血压是减缓肾脏功能受损的重要措施。
五、其他并发症的增加1.糖尿病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问题,如胃肠功能紊乱和胃轻瘫等。
2.糖尿病患者容易遭受感染,特别是泌尿系统感染和足部感染。
3.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容易引发溃疡和感染。
总结:糖尿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除了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视力损害、肾脏功能受损等,它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增加,包括消化系统问题、感染和伤口愈合障碍等。
因此,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非常重要,及早控制血糖、定期检查并积极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危害,从多个方面阐述其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糖尿病的危害的深入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
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并且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和进行适量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痛苦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感以及糖尿病认知障碍。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会波及其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了解和解决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是非常重要的。
焦虑是常见的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常因为担心自己的血糖控制不好、发生并发症等问题而感到焦虑。
焦虑会增加患者的应激水平,导致血糖波动,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相关的心理痛苦。
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抑郁也是常见的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和管理,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生活质量下降有关。
抑郁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心血管风险和死亡风险。
及早发现和干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对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自卑感是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需要长期控制血糖和改变生活方式,糖尿病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社会压力。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常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受到歧视或不被接受。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治疗效果。
帮助糖尿病患者树立积极的态度,改变自卑情绪对于改善其心理痛苦非常重要。
糖尿病认知障碍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由于长期进行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认知障碍。
这些认知障碍表现为对糖尿病治疗的误解、错误的药物使用或治疗方案不依从。
帮助糖尿病患者克服认知障碍,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是改善心理痛苦的重要途径。
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
焦虑、抑郁、自卑感和糖尿病认知障碍是常见的心理痛苦问题。
通过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态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心理痛苦是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还会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及其相关因素,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改善糖尿病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功能下降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困扰,而且也会造成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焦虑和抑郁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普遍较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甚至更高。
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和并发症风险。
自我效能感降低也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面对疾病自我管理时,往往会出现自我效能感降低的情况,这会导致他们对疾病管理措施的执行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改善其疾病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还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疾病对患者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产生了影响。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在社会交往和职业生涯方面遇到不少困难,这会进一步加重其心理痛苦。
为了解决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和措施。
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体系是解决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其对抗疾病的能力。
糖尿病在不知不觉中伤“心”
一 ,
,
■)
的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 , 血液粘稠度增加, 红细胞
梗死 , 我们称之无痛性心肌梗死, 由于患者的神经末梢受 动后 出现气促、 闷、 胸 发绀等 i 多数经常有心肌缺血的症 候他丝毫未察觉。
近年来 ,专 家 已经 把糖尿病 看 作心肌 梗死 的等 危症 , 也就 是说得 了糖 尿病 的危 险就 相 当于得过 一次 心肌梗 死。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 蕴
编辑 / 左佰常
231 年 铑 r i瑚 13 1 7 r -
维普资讯
《 健
康
博
览
》 杂
志
社
我
糖尿病
在不知不觉中
5 4岁的张女士因持续胸 闷 1 小时入院,大夫在查问 其 心 ,. ■ 脉硬 化发 生冠 心病 。 冠 心病 、 肌梗 死 的发病 率及 死亡 一 _
病史得 知 , 患者 既往 无胸 闷、 胸痛 史 , 无高血 压 , 也不 肥胖 ,
_
_ _ ■
●●
■■■● 叠 ■ ■■■■■, ■■■■-
L ■!
■ ,
患者有 1 2年的糖尿病史 。 在前期对心血管的损害就 增加 , 使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 心肌容易缺氧。 糖尿病病人
已经开始了, 这种损害是缓1发生的, 曼 同时可能合并了糖
患者来说 是很危 险的 , 为心脏病 的疼痛对 人体 是一 个保 因 护作 用 , 只有疼 痛 了患 者 才知道 去 看病 , 如果在 此 之前 一 点感 觉都 没有 , 旦发 生一 次严 重 的疼 痛 , 可 能是 心肌 一 就 到损 害 , 者的感 觉迟 钝 , 以在 平 时 出现心 肌缺 血 的时 患 所
莫让糖尿病伤了你的心
在 5克以下 ,伴有心 、脑 、肾等并
发 症 者 , 食 盐 的 摄 入 量 还 要 降 低 甚至 吃无 盐饮 食 。
一
糖 尿 病 患 者 要 实 行 健 康 的 生 活 方 式 ,忌烟 戒酒 ,保 持 多 纤 维 低 热量
因 回 天 乏 术 ,不 治 身 亡 。
般 来 说 , 以 轻 体 力 劳 动 的
控 制 食 盐 的 摄 入 量 , 每 日 应 控 制
பைடு நூலகம்
僻 ,爱发脾气。在一次为家庭小事 糖 尿 病 及 心 血 管 病 的 发 展 , 才 能 争 吵之 后 ,突 发 急性 大 面积 心 肌 降 低糖 尿 病 性 心 血 管 病 的 死 亡 率 。
梗 死 ,虽 经 医 生 积 极 抢 救 治 疗 ,终
八 成糖 尿 病 患者 最 终 死 于冠 饮 食 。 经 常进 行身 体 锻 炼 ,并 高 度 病 人 为 例 , 每 天 可 摄 入 主 食 量
心 病 “ 尿病 就是心 血管病 或糖 尿 糖 病 是心血 管病 的等危症 ” ,这种将 糖 尿 病与 冠 心 病 的危 险性 等 同 看 待 的理 论 。 作 为一 种 临床 上 的新
维普资讯
莫 让糖尿 病伤 了你 的・
陈 大 婶 患 糖 尿 病 已 有 十 几 年 历 史 ,开 始 时 担 心 病 情 变 重 ,害 怕 液 理 化 性 质 发 生 改 变 , 从 而 导 致 冠心病等血管性疾 病的发生 。 危险。
文 /殷 海 昌 低 和 减 轻 糖 尿 病 并 发 心 脏 病 等 的
多 吃 些 蔬 莱 既 可 保 证 机 体 所 需 营
脂 肪 的摄 入 量 ,较 控 制 主 食米 面
的 摄 入 量 更 为 重 要 , 这 是 因 为 糖
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长期存在,并导致糖代谢异常,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据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关联。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相关风险。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包括高血糖引起的损伤、糖尿病代谢异常、糖化终产物(AGEs)的沉积和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干扰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心脏病和中风等。
1. 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性症状,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的内皮损伤,产生血小板的血栓,炎症性细胞的浸润和胶原的沉淀,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另外,长期的高血糖也会导致心脏和动脉壁的肥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 糖尿病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能量代谢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糖和脂肪的代谢都受到了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提高,导致糖分摄取受到阻碍,葡萄糖转化效率下降。
代谢紊乱会增加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中风、各种肺血栓栓塞等。
3. 糖化终产物的沉积当高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质会遭到非酶的糖化,生成的糖化终产物会引起血管和细胞的损伤,加速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糖化终产物的沉淀也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等。
4. 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干扰糖尿病患者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大量吸烟或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些因素与糖尿病本身的影响相互叠加,使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如何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首要任务是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注重饮食,减少饱含糖分、脂肪和盐等的食物。
糖尿病心脏疾病
糖尿病心脏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糖尿病心脏疾病指的是由于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糖水平,导致心脏血管系统受损引发的一系列心脏疾病。
本文将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糖尿病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共同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等。
二、糖尿病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1. 高血糖导致心肌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心脏血管系统的病理变化,进而引发心肌病变。
高血糖会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纤维的增生和肥厚,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2. 高血糖引发心血管炎症反应高血糖状态下,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增加,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炎症反应。
心血管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3. 高血糖诱发血管内膜损伤高血糖会诱发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壁发生结构性改变,降低了血管的弹性和稳定性,易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三、糖尿病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 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通过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的调整,控制好血糖水平。
可以适当限制糖分和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 管理血压和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情况,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
同时,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体重,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心血管健康。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增加糖尿病心脏疾病的风险,患者应该戒烟限酒,并避免二手烟和 passvsmoke。
饮酒应该适量,不超过每日男性20g,女性15g的限制。
4. 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心脏功能监测和心血管疾病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伤“心”
作者:吕斌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5年第11期
1.糖尿病与心血管的关联很密切
据最新的资料,Ⅱ型糖尿病患者约80%都死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有10%~15%死于脑血管疾病,还有一部分患者死于恶性肿瘤和糖尿病肾病。
我国最近刚结束的一项大型研究也显示,冠心病患者中有约80%合并有糖代谢的紊乱,其中有一多半就是Ⅱ型糖尿病,还有Ⅱ型糖尿病的前期“亚健康”状态,即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
这些数据都充分证明了早在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就做出的论断:糖尿病就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也可以说糖尿病就是心脏病的等危症。
Ⅱ型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易患心血管并发症,是因为Ⅱ型糖尿病与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等疾患有许多相互关联的遗传易感基因。
此外,Ⅱ型糖尿病患者还常常合并有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等。
实际上这些异常与上述疾患也有共同的易感基因,都可以称为“姊妹病”。
Ⅱ型糖尿病所导致的代谢紊乱,涵盖了几乎所有与心血管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内脏脂肪、高血黏度、高体重、高血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低度系统性炎症等。
任何一种都可以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Ⅱ型糖尿病患者至少合并有“三高”以上,有少数患者甚至可以多达10项都不正常。
这些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果不尽快解除,很容易诱发糖尿病性心脏病。
而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危害最大的就是糖尿病性心脏病。
与非糖尿病人比起来,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的发病率是其2~4倍,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早、发展快,有相当多的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几乎同时发现,有的甚至在治疗了很久的心脏病之后才又发现还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除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外,往往还合并有心肌与心脏自主神经的损害。
所以说,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严重性远远大于非糖尿病人。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想健康长寿,一定要保持相对“年轻的心脏”,积极防治糖尿病性心脏病。
2.警惕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出现的“蛛丝马迹”
生活中,很多糖友患有“心”病而不自知,这都是因为有时糖心病会“悄悄”地出现。
当糖尿病和冠心病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会导致一部分人心肌缺血发生时,不像单纯冠心病患者那样症状明显,有的人可以不表现疼痛。
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一些患者发生神经病变,致使神经敏感性变差。
当发生心肌缺血时,这类患者常常没有一点警示。
然而,糖尿病合并心脏病虽然没有疼痛症状,但早期也还会露出些“蛛丝马迹”。
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多汗、心悸,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胸骨后不适等。
当糖友出现以上症状时,要警惕心脏疾病,最好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及心梗指标等相关检查。
3.防高血糖“心”病,从衣食住行入手
对于糖友而言,要预防高血糖所导致的“心”病,就要从衣食住行全面入手。
首先,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摄入过量的乙醇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
其次,“三低”饮食、减重。
糖友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
第三,一周3次运动。
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
每周应运动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应选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四,定期测血糖。
选择对心脏无损害的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标准,预防低血糖。
第五,严控血压血脂。
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每天坚持量血压;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严格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