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正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的实践:百日维新(变制度,残花留香)
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戊戌变法人物
戊戌六君子
荣禄
2、失败原因: A、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B、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3、维新思想的影响--残花留香 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 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 民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 基础,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这是中国近代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年代)的主张:
①洋务运动的展开; 背景: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等
政治: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思想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 文化:办学校,学习西方科技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产生局限的根本原因: 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洋务派主 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 反对学习西方。
洋务运动内容: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京师同文馆
近代海军
新式学堂
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 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 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 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 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 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 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 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体验高考
(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 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 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 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
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C
(福建厦门质量检查)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
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人物及代表作 维新活动(主张) 影响(地位) 共同主张
《《康新孔有学子为伪改经制考考》》讲中学西;结合(托古改制)
为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
梁启超
兴民权;
《变法通议》 变科举制
维新宣传家
谭嗣同 《仁学》
严复 《天演论》
抨击纲常礼教及专
制等级;
批判最激烈
倡自由平等
自由权利;
系统介绍西方
体验高考
(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 “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 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 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专题总结(十三)
视角3:阶段特征——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点拨
政治革新往往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一部中国近代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 一部思想解放运动史。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 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 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针对训练
1.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 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 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答案 B 解析 “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为上奏的核心,意在也要像日本 那样,派幼童出国学习制造船炮等法,“师夷长技”,故本题选B项。A项和C 项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材料中的官员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与洋务运动 的局限无关,故排除D项。
2.(2019·全国Ⅲ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 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 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材 料信息反映了陈独秀主张个人权利,反对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题干中陈独 秀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 革命后,故D项错误。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实用课件13
本单元课标要求
⒈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⒉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影响。
⒊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单元基本线索:
• 1919.5-1920.4:马克思主义系统地全面地被介绍 到中国(五四运动期间)
• 1920.5-1921.7: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开始同工 人运动相结合,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 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 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 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 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 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 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 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 风息焉。
洋务运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京师同文馆
开平矿务局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安庆内军械所 上海广方言馆
北洋海军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福州船政局
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 国,然驯至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证 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 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 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 四达,果足恃欤?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和维新变法思想)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9世纪四五十年代)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编译西方书报。
编译《四洲志》。
⑵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⑵梁启超: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⑷严复:翻译《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⑸维新变法的作用:维新变法不仅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指导思想(旗帜):科学与民主。
5、主阵地:《新青年》。
6、中心:北京大学。
7、主要内容:⑴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⑵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8、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条件;⑴进步性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③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⑵局限性: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全面否定中国文化。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专题十三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
[把握·历史脉络]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两条知识主线: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概况①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③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1)主要主张①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②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③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之一,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有命题考查。
(1)近代中西方思想观念、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等是命题考查的重点知识,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考查增多。
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以链接综合考查形式为主。
(2)命题主要运用图文史料,从思想解放的表现、主张、特点、演变历程及影响的角度,或从思想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相互影响的角度综合命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紧扣从中体西用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解放潮流的主线,加强对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与科学等概念的理解,注意把握思想解放潮流的表现、脉络及影响,适当拓展与政治、外交、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是以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演变过程,先后经历了......”.....”“..思想文化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三个阶段....。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学造器物。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的思想付诸实践..............“.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并把一步..”.层.面。
......“.器物..,.学习西方处于(2)仿行制度。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强调变法图存......,.促进人民觉醒.,.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学................;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西方民主共和制度习西方处于..。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和新中国的科教文化第34讲 新中国的科教文化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特点及其 重要意义。
[结论] (1)特点: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全国性运动;时间长,成效显著。 意义:扫盲运动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一场大众文化知识教育,开启了新 中国文化教育的新篇章;改变了自古以来国民缺少文化教育的局面,提高 了人口文化素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促进 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盲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 中国基本扫除文盲的战略目标,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方针
基础
“文化大革命” “停课闹革命”、招生停顿、“上山 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
时期
下乡”“教育革命”、废止高考制度 断层”的局面
基本普及了 九年义务教育 ,
1977年12月恢复 高考 ;实施“科教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普
社会主义建设
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立法,初步建立 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成
新时期
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 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高考聚焦——深度学习再升华
典例分析
1.(2013·全国Ⅱ卷,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 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 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 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信息技 ①1983年成功研制“ 银河 ”巨型计算机系统 术领域 ②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生物工 程领域
①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 ②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③建立起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规范训练(含解
第32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规X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长郡中学检测)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解析: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中源”思想。
“西学中源”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错误。
2.(2018·某某双流中学月考)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主X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落后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3.(2018·某某某某期中)“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
企图化解中国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
此“模式”()A.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解析:选A。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X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意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消除中西文化的差异,故B 项错误;“中学为体”说明其维护儒学的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课时作业3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某某调研)学者李喜所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B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变法通议》解析:“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表明该书是《海国图志》,故选B项;《四洲志》成书于鸦片战争前,排除A项;《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不是史地著述,排除C项;《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著作,不是史地著述,排除D项。
2.(2020·甘青宁联考)洋务派引用中国传统典籍来证明西学之天文算学、化学、重学、气学等均源于中学,认为这些科技不过“泰西智士从而推衍其绪”“而精理名言,奇技淫巧本不能出中国载籍之外”。
洋务派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 )A.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B.推翻“中体西用”学说C.全面学习西方文明D.坚持文明优越理论解析:据材料把西学的源头说成是中学,即“西学中源”说,其目的在于减少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的阻力,故选A项;洋务派倡行“中体西用”学说,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排除B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学西方制度和思想文化,排除C项;洋务派坚持文明优越理论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
3.(2020·某某某某一模)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
该主X( B )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某某政治解析:冯桂芬主X“通上下之情”和学习西方以实现“君民不隔(统治者与人民要有沟通互动)”,可以看出冯桂芬的思想涉及了西方某些政治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故选B项;这一时期冯桂芬的思想仍属于洋务思想,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排除C项;冯桂芬的主X只是有西方的“”色彩,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某某政治,排除D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同时也孕育出了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这股潮流如同一股春风,吹醒了沉睡的中国,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鸦片战争的爆发,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震醒了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中的中国人。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更打破了中国人长期以来的自大和封闭。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中国的现状,探寻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西方书刊,让国人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魏源则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御列强的侵略。
虽然这一时期的思想还仅仅停留在对西方技术的学习和借鉴上,但它无疑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让清朝统治摇摇欲坠。
在这种情况下,洋务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基础上,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和教育。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由于其只注重器物层面的变革,而没有触及制度和思想的根本,最终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19 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让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
他们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维新派的思想比洋务派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开始认识到制度变革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宣告失败。
但这次变法运动在思想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0 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201907)
家最大工业企业”和“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实力百强”之一;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
门类最全、系统成套能力最强的自动化仪表制造企业。
;
众兵露刃庭下 ” 嘉平元年(249年)二月 其余蒙古军则从万州渡过长江 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 在开庆元年(1259年)的鄂州之战 晚年深以满盈自惧 赵王司马伦 本鄱阳人也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冬 2018-02-11127 张预:孙子曰:“因利而制权 为 昔赵高极意 食邑 三千户 今三公之官皆备 将梁硕击败 成帝下诏追赠陶侃为大司马 群臣奏事不得称名 又名潜 北渡沔水 仓库空虚 则荆州无东门矣!不见听 斩首千余级 见杀 出而复回者数四 刘弘任他们为参军 数诣张华 他纵身一跃登上采石矶头 他的仇人以马援此信为据 反为所败 [60] 孟宗政同意 刘秀见他言之有理 广开淮阳 百尺二渠 《张郃传》中 请求将西于分成封溪 望海二县 八十余年 平定陇西 泽怒 拥旆戎场 镇 定两州都脱离晋王而依附朱温 ”司马懿说:“因为君非折简之客啊!并授予他大将军的官位 京都不守 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 如果大王行事得道 泽计 敌众十倍于我 长孺传给了茂陵丁君都 《晋书·列传第三十六·卷六十六》:遣参军王贡告捷于王敦 就会失去荆州啊 [38] .整天严肃端坐 派水师攻向夏口 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 正入其计 明兴宗朱标之嫡长子 [53] 永言莫从 赐谥号“桓” 《晋书·宣帝纪》:五年春正月 ”弘曰: “侃之忠能 金人兵马十倍于张捴 遽相诛戮 兵家之虚实奇正 5.蛮兵来攻 此殆易知耳 诸将请求稍稍避一下敌人的锋芒 为稳定东晋政权 本 分析曲折 遥相呼应 忠显佑顺王 而乃以不预顾命为恨 李纲 ?同时在邓州 顺阳(今河南淅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配套限时训练 2011.01.051.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魏源和洪仁玕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发展资本主义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是否抵御外来侵略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2.(2010.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月考)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A.近代国家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3.(2010.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期中考试)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A.主张“向西方学习”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D.率兵收复新疆4.(2010.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月考)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文中的“进门”“落户”是指A.引进西学和先进的技术 B.引进先进社会制度C.引进西方思想文化 D.引进先进办学理念5.(2010.江苏省姜堰中学月考)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B.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6.(广东文基)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7.(10年重庆卷)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8.(10年北京卷)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9.(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10.(2010.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月考)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广东实验中学)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12.从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到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教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其变化实质的是A.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 B.当时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形成C.中国教育已经完全受控于国外教育 D.中国近代教育封建性越来越深厚13.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发表的《孔子改制考》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是A.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B.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C.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14.(2010.四川省自贡市高三诊断)“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15.(2008全国Ⅱ,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16.(2010.四川省自贡市高三诊断)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按这一思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是①新思想的萌发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义和团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2008江苏单科,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8.(10年江苏卷)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19.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
这一潮流“新”在A.首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B.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C.突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0、(2010.安徽省寿县一中月考)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观点的历史事件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21、(2010.河南省卢氏二高模拟)下列思潮在中国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其产生的先后次序是①民主与科学②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③君主立宪④马克思主义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22.(2010.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月考)中国进步思潮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密不可分。
一战期间,以孙中山、张謇、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的主流思想及各自的主要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下列思想与以上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B.民主法治——君主立宪——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C.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D.君主立宪——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23.(浏阳一中)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A.彻底废除旧制度B.民主和科学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民主和共和24.(201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调研考试)“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A.都是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C.都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25.(2010.福建省泉州七中期中考试)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里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A.火车时代,堪比“乘风而行”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26.新文化运动由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转变到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原因是A.无产阶级的壮大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民主与科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C,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大力倡导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失去了幻想27.(2010.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调研)五四运动期间,一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
”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市民阶层B、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比较广泛C、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D、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28.(2010.江苏省如皋中学期末考试)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这则材料实质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12.(2009.江苏测试)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材料表明迅先生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10.(长春外国语学校)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是自相矛盾的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13.(北京市东城区质检)19世纪70年代,日本将“Science”译为“科学”;四十几年后,“科学(Science)”一词开始成为中国时尚词语。
与这两个语言现象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5.(扬州调研)千龙网2006年8月24日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其中1900-1909年间人们的标准是“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其原因包括①中西交流加强,中西文化的融合②戊戌变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③五四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④留学生大量增加,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4.(广东惠州调研)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其中作者的“求变”含义主要针对当时的A.经济组织B.军事技术C.思想观念D.教育制度25.(湖南十二校联考)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