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先视陂薮①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人各持束緼②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③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④,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

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减)(注)①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

薮,湖泽通称。

②緼,乱麻绳。

③唼(shà),水鸟吞食声。

④少选,不多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生尝为《雁奴说》(__________)②或微闻人声(______________)②各持束緼并匿穴中(__________)④人固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句读。

(划两处)后乡人益巧设诡计3.翻译句子。

①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③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从表达方式来看,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文章讽喻了怎样的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 宣王默然不悦。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柳宗元钴铒潭在西山②西。

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⑪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⑫.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

因潭形如熨斗,故名。

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

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

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

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

⑥轮:喻水的漩涡。

⑦亟:屡次,时常。

⑧款:敲打。

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

⑩芟:除草。

⑪贸财:换取钱财。

⑫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

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有删改)【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闭。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2分)(1)咸不解其意咸(2)值积雪始晴值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肃简公二事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

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

移时饮归,中使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

”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

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也。

1.下列各句中“之”字与“臣子之大罪也”中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遂与之饮B. 渔人甚异之C. 马之千里者D.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真宗自此奇公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 宗道为谕德不足为外人道也C. 真宗果问未果,寻病终D. 坐卧其中欲穷其林3.下列对短文的相关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鲁肃简公认为喝酒耽误公事,但是罪过没有欺君之罪大。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公文类(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公文类(有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孝感中考)【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先帝称之曰能能用之B .此其所以为为我为云梯C .此所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 .所降下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诫子书诸葛亮第 1 页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楪①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

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

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

人人为便,用于当代。

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贞元初,青郓油缯为荷叶形,以衬茶盌②,别为一家之楪。

今人多云托子始此,非也,蜀相即今升平崔家,讯则知矣。

【注】①楪(di é):同“碟”,盛食物的小盘。

②盌(w ǎn ):同“碗”。

(1)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A.病其熨指B.蜀相奇之C.愈新其制D.人人为便(2)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这句话的意思。

(3)本文表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猿)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②言:尝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袁山松言再⑦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④,莫识其名,高者千仞⑤,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⑥,不辨见此远山矣。

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⑦见远峰耳。

江水又东径⑧白鹿岩。

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⑨。

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

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⑩下开,暗彻⑪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⑫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选自《水经注·江水》,有删改)【注】①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脆。

②山松:东晋时大臣、文学家袁山松。

③记:记载,记述。

④数十百重:这里指山重重叠叠的样子。

⑤仞: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⑥烟寨雨霁:指烟散雨收的好天气。

⑦再:两次。

⑧径:经过。

⑨游:这里指游乐。

⑩合:闭。

⑪彻:通、达。

⑫文:花纹。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断一处)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篇目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篇目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篇目试题文言文复习题一.古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曲中的主旨句是。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诗中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暗用典故的诗句是,;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8.《茅屋这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写北方过地风狂风早的诗句是,;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0.《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11.《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

1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

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21《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1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戾()天横柯()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猿则百叫无绝()6.经纶世务者()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吴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21《与朱元思书》练习2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从流飘荡:天下独绝:百叫无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互相轩邈:负势竞上:千转不穷:经纶世务者:水皆缥碧: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三、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_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_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 、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显现,显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水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第二篇:【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②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③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③馀甘:即橄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水尤清冽(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热甚( ) (4)循山而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境过清书以付过B.心乐之能以径寸之木C.折处辄为潭不足为外人道也D.乃记之而去乃大惊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4.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却将水、鱼各尽其妙,令人叫绝。

B.乙文“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字,写出了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及作者的感受。

C.甲、乙两文作者同属“唐宋八大家”,同处被贬之时,故所抒之情也完全一样。

D.甲、乙两文自然流畅,层次井然,又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富有诗情画意。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及考过关练附答案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及考过关练附答案
2
桃花源中人看见渔人,感到非常惊异,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乃:于是,就。所从来:从何处来。所从:宾语前置的介宾短语。所:处所,地方。 15、具答之。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 具:详细。之:指桃花源中的问话人。 1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就把他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要:同“邀”,邀请。 1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咸:全,都。问讯:二字同义,打听,探问。 1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 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云:说。乱:动乱。率:带领。妻子:“妻”与“子女”。邑人:同乡,乡邻。绝境:与人 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世:朝代。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为:对,向。具:详细。叹惋:感叹惋惜。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复:又。延:邀请。其:他们的。 22、停.数日,辞.去.。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开,
4
9、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5、具答之。 1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2、停.数日,辞.去.。 2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7、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河南省淮滨县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2023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西南行,不知里数,山河逾远,歘①然下地,已至和神国。

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②。

石际生青彩簵筿③,异花珍果。

软草香媚,好禽嘲哳④。

……人无私积囷⑤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

……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

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人各相惠多与。

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

(节选自牛僧孺《玄怪录古元之》)注释:①歘(xū),快速。

②珉(mín),洁白如玉的石头。

③簵(lù),竹名;筿(xiǎo)细竹。

④哳(zhā),声音烦杂细碎。

⑤囷(qūn),存储。

1.下面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鲜为人知B.桑竹之属属引凄异C.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不足为外人道也学然后知不足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甲文段是虚构作品,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为什么读来却有一种“逼真”的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甲文段中陶渊明构建了“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你认为和神国算不算是“世外桃源”?请结合乙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设计(附答案)一.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13题1.本文作者是我国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1分)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山岳潜形()(2)薄暮冥冥()(3)把酒临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谪守巴陵郡( ) (6)百废具兴( )(7)朝晖夕阴( ) (8)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6.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2分)8.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2分)9.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10.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11.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3分)12.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

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3.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3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2.03.21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练桃花源记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子:邑人:绝境:外人:间隔:无论:不足:未果:问津:垂髫: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用?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幻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联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如何一个人?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妙的句子:,,。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忱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触感染的成语:。

1(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能够用来形容秋色精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述?由此段描述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现代哪两句诗?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碰到花瓣走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口3、繁多的样子开阔明亮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妻子儿女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不用说,更不用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根究指小孩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设计(附答案)一.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13题1.本文作者是我国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1分)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山岳潜形()(2)薄暮冥冥()(3)把酒临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谪守巴陵郡( ) (6)百废具兴( )(7)朝晖夕阴( ) (8)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6.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进”指的是,“退”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2分)8.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2分)9.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10.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11.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3分)12.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

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3.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3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

③昃(zè),太阳偏西。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

(3分)17.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3分)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

(1分)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2分) 6.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句子:理由: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8.理解填空。

(2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5分)四.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1——2小题。

【本题满分8分】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2.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

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6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4.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6.【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六.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7——9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饮少辄醉。

辄: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8.翻译下面句子。

(3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9.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七.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0—14题。

(13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1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负者歌于途负:②杂然前陈者陈:③觥筹交错觥:④山肴野蔌蔌: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14.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岳阳楼记》1.(共1分,每空0.5分)范仲淹宋(北宋)2.(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3.D4.(1)隐没(2)迫近(3)持、执(4)曾经(5)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被贬)(6)同“俱”(7)日光(8)离开5.(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6.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共2分)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法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10.(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11.(共3分,“内容和写法”写一方面即可,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求面面俱到。

)第三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感伤之情。

第三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与下段文字形成对比。

(说出其中一点即可)第四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第四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借代);与上段文字形成对比。

(说出其中一点即可)12.(共2分)《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任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