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品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
让思品课生活化
走出课堂让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摘要:作为品德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
给思想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
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其价值,必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把自己在课堂中新学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活动中发展品德能力,形成良好习惯,自觉防止和克服“能说不能做”的现象。
关键词:课堂生活化走出课堂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中小学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
就是要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要求一切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作为品德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
给思想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
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
一、让学生走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改前的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教师不愿意上,学生不愿意听,这种情况似乎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上思想品德课呢?根据我的调查、了解和实践的教训,一方面教材的编写偏重于理论,我们更多的老师照本宣科,讲大道理,所以思想品德课就成了“假”、“大”、“空”的代名词;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陈旧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的教学,而我们却做不到像评书演员那样精彩来吸引学生。
所以上课时,学生目光呆滞者有之,搞“第二产业者”有之,酣然大睡者有之,嬉笑逗闹者大有人在……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常常束手无策,只好哀叹学风日下,思想品德课就成了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弃儿,可见,缺乏生活的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整个课堂就成了死水一潭,缺乏生活体验的课堂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徐晓红(作者简介: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初中教务处,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21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正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品行素质,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
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初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
只有从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意义”。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
把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需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是涵盖了社会生活在内的综合学科,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联系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不枯燥的进行学习。
(一)联系生活立体化。
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进行品德修养的基础。
我们不能知性地将其分割成碎片,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时要注意其立体性、系统性。
1、联系学生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其间的喜、怒、哀、乐,同学之间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用自己的身边事来引导自己有所获、有所悟。
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快乐的 , 这样对以后的教学的大有益处的。 3 . 实践 培养学生 良 好 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 , 是品德学科 教学 的 最终 目标 , 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 , 有待 于落 实到 自身 的行 为中去 , 这 就需要 联系实际 , 导之 以行 。而 ” 生活是教 育 的源 泉” , 思想 品德 教学 1
让 品德 教学从生活 中来 , 回到生 活中去
@ 付兵
作为一名品德教师的我清楚地知道 ” 学生 的品德和社会 性源于他 们 对生活的认识 , 体验和感悟 , 学生 的现实 生活对 其 品德 的形 成 和社会 性 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 的内容和形 式必须贴 近学生的生 活 , 反映学 生的需要 , 让他们从 自己的世界 出发 , 用 自己的眼 睛观察社会 , 用 自己的 心灵感受社会 , 用 自己 的方 式 研究 社会 。怎样 让品德 教 学找 到 回家 的 路, 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呢?在一年多 的《 品德与社会 》 教学 中我 进行了认真地实践和探索 。 构建绿色课堂 。 营造活动氛 围 教室作为教学 的主要阵地 , 在教育 中具有无法 替代的作 用。教室 的 环境布置 , 直接影响到教 育的效 果。现在 教室 里 已经不 是素 面朝天 了 , 而是一些名人名言 , 规章制度 成 了主角 , 但 这些 离学 生的 兴趣 中心距 离 太远 , 学生在这样 的环境 中难免产生拘 谨感 , 在活 动中放不 开手脚 , 而 且 会 让学生觉得 自己就是在受 教育 , 容易 隐蔽 自己真实 的情 感 , 做 出一 些 虚假 的附和。因此 , 我们提倡 童趣化 的教 室布 置 , 抓 住小学 生 的年龄 特 点, 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 的画报 , 并 定时更换 。如德育漫 画 , 图文 并 茂的漫画既给学生 以新鲜感 , 又在 无形之 中促 进学 生 良好 品德 的形 成。 还可以让学 生 自己来 画 图 画 , 设计标语, 布置教室, 这 样 更 能 增 添 亲 近感。 二、 收集生活素材 。 丰富活动资源 学生在平时的学 习生 活 中经 常接触 到 的故 事 , 诗歌 , 谜语, 名人名 言, 案例 , 新闻等 , 我们可 以在课堂 中加 以利 用 。 使学生 倍感亲切 , 还可 以 作为话题 , 开展活动化教 学。如教学 《 农产 品的家 园》 一课 , 我 在课 的导 入部分根据课文 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 了十种农产 品的谜语 : 玉米, 花生, 萝 , 石榴 , 桔子 , 西红柿 , 土豆 , 甘蔗 , 辣椒 , 西瓜 , 让学 生来猜 谜语 , 以此 激发他们的兴趣 , 更好地利用他们 已有的生活 经验来参与新 的学 习。较 好 地隐蔽了教育意图 , 让学生没有感 到你在教育他 , 要他怎 么做 , 而是 他 们 自己在寻求答案 , 在交流应 该怎 么做 , 拉 近 了品德 课堂与 社会 生活 的 距离 , 也丰富了品德学科 的活动化教学 的资源 。 三、 开展多样活动 . 获得情感体验 在以往学生的学习 中我主要应用下列 几种学 习活动 , 即想 象 , 游戏, 实践 , 角色扮演等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 1 . 想象 一种有趣的活动方式 , 学 生对 此往往乐 此不疲 。其原 因有 很 多其一是这一年龄的学生想象力 丰富 , 他 们往往在 学到某一 知识点 或 是 看到课文中某一段文字或 图片就会展 开联想 , 这种 想象教师利 用不 当 就会 成为学生开小差的原 因了, 若是利 用好 的话就会 对学 习的内容有很 大的积极作用 , 既然如此我在教学 中就尽 量多利用 学生的这一 特点有 的 放 失进行想象这种学习活动 。 2 . 游戏 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 了, 在课 堂上多做游戏 对于学 生来说 是 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啊 !在这 么快乐 的氛 围中学 习学生 掌握 知识 就 不 会变的如往常般枯燥乏 味而是 轻轻松 松愉 快的 接受 了。这种 做游戏 的快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很快迁移 为学 习《 品德 与社会 》 这一 门课程是
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包含着“知、意、信、行”转化的环节,这些环节的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追求。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因此,贯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就必须将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课堂突破时空的限制,使教室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学以致用。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一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课堂教学要坚持实践活动原则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一种“读、思、讲、议、练、行”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课前问题导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培养其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过朗读、独立思考、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
也可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让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这是一种练和行的过程。
通过采用小品表演等形式模拟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场景要体验生活和社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
例如,我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精选电影《九香》中母亲含辛茹苦疼爱孩子的镜头,配上满文君的歌曲《懂你》,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反思实验中学姚绍恭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他独特的特点,思想品德教育更注重对人的思想、品质及道德观念的培养,而知识性却退居其二了。
而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在不断的扩展,充分利用中学生的经历,在审视、分析、探讨他们的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主动的、有意识的积累生活的经验,从而能自主的正确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正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因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此,以一个实例讨论说明。
初一开学将近一个月了,大部分学生还处在适应阶段,甚至许多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的习惯,其中自然包括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也正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一天,在去初一(2)班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见一个(2)班的学生正在楼道里吃香肠。
学生看见老师来上课,便把香肠大口的吃了下去,顺手把“肠衣”抛向了窗外。
但“肠衣”没有飞出去,却落到了窗框上。
大家都进教室了,老师便把“肠衣”拿在手里也进了教室。
在大家都坐定之后,老师向大家发布了一条招领启示:“现有一红色衣服,由于恋主不愿意被抛之窗外,望主人速来认领,”然后就把“肠衣”高高地举了起来。
全班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抬头注视着老师的手里,大家一看老师手里的“肠衣”就都明白了,在大笑之余也都讨论了起来。
有的说:“这是谁呀,污染环境!”有的说:“丢咱们班的脸!”有的说:“他怎么不把自己的衣服扔了呀?!”也有的说:“这可能不是我们班的同学扔的!”大家在讨论之中种种思想便都展露了出来。
这时(2)班最后一排的一名男同学站起来,特别不好意思的上前把“肠衣”领走了,并用纸包起来放到了自己的桌兜里。
恰好我们那天要讲“创建新集体”,于是借这件事情就开始了我们的讨论:应如何看待这类事情,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新集体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可以说各种观点都有。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思 想 品德 课 堂教 学 生 活化 的 策略 研 究
奚 晓 霞
( 台外 国语 学校 , 江 天 台 3 7 0 ) 天 浙 12 0 摘 要 : 回 归 生活 ” 《 想品 德 》 课 程 改 革 的 基 本 理 “ 是 思 新 念 思想 品 德教 育要 提 高 实效 性 .只 有 回 归到 学 生 的生 活 中 去 , 学 生 的 生 活 经验 为基 础 , 学 生 的 生 活 实践 出发 。 学 以 从 以 生 生 活 中遭 遇 、 验 到 的社 会 性 、 德 性 问题 为 切 入 点 , 体 道 引导 学 生体 会 生活 的 意 义 、 习生 活 的 方 式 . 高 生 活的 能力 。 本 学 提 文 立足 于新课 改理 念 .对 思 想品 德 生 活 化教 学从 四方 面 进 行 了阐 述 : 课 导 入 生 活化 、 堂 教 学组 织 形 式 生 活 化 、 学 情 新 课 教 境设 置 生活 化 、 学 活 动 生活 化 。 教 关键词 : 思想 品 德课 堂教 学 生 活化 策 略 我 国教 育 家 陶 行 知 先 生 指 出 : 生 活 即教 育 ” “ 生 活 里 “ 、在 找教 育 。 生 活 而 教育 ” 他认 为生 活 是 教 育 的 中心 , 为 。 因而 教 育 不 能 脱 离 生 活 , 源 于生 活 而 又 以生 活 为 归宿 。 些 理 论 为 我 它 这 们 阐 明了 生 活 和教 育 的 相 互 关 系 。 陶行 知 的教 育 理 论 和 当 前 的新 课 程 理念 有 其 异 曲 同 工 之处 。新 《 想 品 德课 程 标 准 》 思 明 确 指 出 : 要重 视 从 学 生 的 生 活 实践 经 验 和 已有 的知 识 中 学 习 “ 和理 解 , 运 用 这 些 知 识 来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 ” 并 因此 , 回 “ 归 生 活 ” 的课 程 理 念 决 定 了 生 活化 教 学 是 初 中思 想 品 德课 堂 教学 的首 要特 征 。只 有 联 系 生 活 , 建 生 活 化 的教 学 策 略 , 构 学 生 才 会 兴 趣盎 然 而 不枯 燥 地 进 行 学 习 。 那 么 教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该 如何 实 施 ,才 能 做 到 思 想 品 德 课 堂 教 学 生活 化 呢 ? 结 合 自己近 几 年来 的教 学 实 践 . 我 谈谈 看 法和体会。 新 课 导 入 生活 化 兴趣 是最 好 的 老 师 , 是 学 生 获 得 知识 、 阔 视 野 的重 要 它 开 动 力 。 厚 的学 习兴 趣 可 以使 人 的 各 种感 官 处 于 最 活跃 状 态 . 浓 接 收 知 识信 息 , 到最 佳 效 果 ; 可 以有 效 地 诱 发 学 生 的学 习 达 还 动 机 ,使 学生 自觉 地 集 中 学 习 ,全 神 贯 注 地 投 入 到 学 习 之 中 去 。 以 说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是 完 所 调 成 教 育 、 学 任 务 的前 提 。 导 人新 课 的 目的是 消除 学 生课 前 教 而 紧张 、 惧 的 学 习 心 理 , 恐 激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课 堂 教 学 的 为 顺 利 进行 做 好 准 备 。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分 调 动 学 生参 要 充 与 课 堂 的积 极 性 、 动 性 , 好 的 方 法 就 是 从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 主 最 为 他 们所 熟 知 的 日常 生 活人 手 , 新 课 导人 生 活化 。 以“ 亲 即 孝 敬 长 是 我们 的天 职 ” 课 为 例 . 在 上 课 前 首 先 让 学 生 欣 赏 陈 一 我 红 演 唱 的一 首 歌 曲《 回家 看 看 》 让 他 们 在 优 美 动 听 的旋 律 常 , 中体 会 孝 敬 父 母 的感 受 , 完 歌 曲 之 后 , 随 即又 启 发 、 导 听 我 引 学 生 联 系生 活 中的 实 际 .让 他们 各 自谈 谈 在 日常 生 活 中是 如 何 孝 敬 父母 的 , 让学 生 评 评 谁 最 孝 敬 父母 。经 我 这 样 一 动 员 .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就 提 高 了 .纷纷 述 说 自己在 家 中 是 如何 孝 敬 父 母 , 恐 自己落 后 。就 这 样 , 轻 松 、 快 的学 习氛 围 中 , 惟 在 愉 学 生 带 着浓 浓 的学 习 兴趣 与 我 一 同进 入 新 课 教 学活 动 。 二 、 堂 教 学组 织 形 式 生活 化 课 心 理 学研 究 表 明 , 民 主 、 松 、 谐 的 环境 里 . 平 等 、 在 宽 和 在 友 爱 的 师生 关 系 中 , 生 的情 绪 容 易 受 到感 染 , 易 激 发学 习 学 容 的积 极性 , 而让 学 生 自主 参 与 课 堂 教学 , 从 自主 大 胆 地进 行 探 索 。此 时 学 生 的思 想 开 放 、 维 活 跃 , 易 产 生 联 想 , 生 灵 思 容 产
让思品教学走向生活
让思品教学走向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总结黄平县旧州一小苏小林少年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从道德认识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然后道德习惯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有赖于思想品德课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和指导道德行为这一教学任务的实现。
思想品德教育应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为目标,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学生生活中取材,用以指导学生生活,使品德养成教育成为小学生自觉的要求,进而将自觉的要求化为自觉的行动。
如何把思想品德课真正地落到实处,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感悟,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激发和培养学生情感,使德育工作不再陷入信仰危机。
现就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归纳总结如下:一、将思想品德教育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新闻联播”,培养学生从小关心政治时事的思想品质。
把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落实到处,是新课标的要求。
怎样才能落实这一要求呢?本人在教学工作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及认知特点,将思品教育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晨夕会、思晶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将自己每天看到、听到的点滴小事、大事以新闻报告的形式在班上进行汇报交流,并加以评论,谈出自己的感受。
长期坚持,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如此既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又养成了学生关心政治时事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将思品教育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重点突破解决。
教学每篇课文前,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利用教学解决学生以及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
针对班级中一些同学有时值日逃跑或请他人值日;有些同学作业偷懒,用钱请同学代做;有些同学做错了事,一些要好的同学帮他隐瞒错误;一些同学同他人有了矛盾摩擦,一些“铁哥们”为他帮忙等。
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学文明理,另一方面在班上对上述事例加以讨论,指出问题中的错误,井根据所学知识帮助有错误的同学提高认识,改正缺点和错误。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
周 的 日常 “ 费 卡 ” 让 他 们 详 细记 录 一 消 , 周内家 中所 有费 用支 出的具 体情 况 。同学们 纷纷 回家做好 各种记 录 , 有的询 问父母后记下 了每天买菜 的费用 , 有的记 下 了自己每 天的开 支, 有的跟随 父母到超 市购物后 留下了购物清 单 。当 我看 了 他们 的 “ 费卡 ” 后 , 消 我补 充 说, 我们 要 有计划 地使 用每 一分钱 , 学做 一个 会 理 财 的小 主人 。他们 听 提格 外 认真 , 科 似 长 大 了许 多。通 过这 样 的 课外 延 伸 , 把学 生 从 课堂推 向了现实生 活 , 让学生把课 堂上 明 白 的道理落实到 行动上 , 实在 在的实现 了课堂 实 教 学 回 归生 活这 一 理 念 。
科 教 论 坛
从 生 活 中来 到 生 活 中去
让 品德与社会 回归生活
杨旭 山 ( 山东省微 山县 欢城镇 中心小学 山东微 山 2 7 0 ) 7 6 6
摘 要 : 品 德 与 社 会 》 课 程 是 以 学 生 社 会 生 活 为 基 础 ,促 进 学 生 良 好 品 德 形 成 和 社 会 性 发 展 的 综 合 课 程 。 它 所 要 学 习 的道 德 规 范 《 社会知识 、生活常识等 等都是从生 活中来 。教 师必 须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 , 将教材 中的原有 材料 与学生现 实生活 中的材料有机 结合起 来 , 尽 力 缩短 教 学 内 容 与 学生 的 距 离 , 活 动 内容 贴 近 儿 童 生 活 , 于 儿 童接 受 。教 师 还 要 引 导 学 生 走 出课 堂 , 向 社 会 , 得 真 知 这 样 使 易 走 获 才 能 极 大 地 调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关 键 词 : 德 课 堂 教 学 品 生 活 化 中图分类 号 : 2 G6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7 5 2 0 )9 c一0 4 -0 l 7 —9 9 ( 0 9 0 () 1 3 1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之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
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的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让思想品德课因为生活化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关键词:能力兴趣情景生活化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下面,我就谈一下一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一、开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例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的投入道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家》一课时,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蕴含的意思。
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名字的来历是熟悉的,对同学的名字是好奇的。
一听介绍名字,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对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思考
思想 品德课 教学 改革 的显 著之 处在于激 发学生 的
探究 热情 , 培养他们 的探究能力 , 而不 是给他 们现成 的 结论 。探究要在特定 的情境 中进行 , 教师就应努力还原 社会 生活 中的情 境 , 学生 “ 为 模拟 ” 社会 真实 , 学生有 使 身临其境 的感觉 。在这种情境 中围绕 探究 问题 , 教师与 学生之 间 、 学生 与学生之 间进行深 入探讨 , 一步 步接近
归生活 。 这就要求我们 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从传 统课 堂中 走 出来 , 去关 注生 活 , 构建生活化课堂 。 笔者结合 自身对
当学生看完 以后 , 即提 出问题 : 立 你看 到了什 么? 想说点 什 么?通过学生 对这些 情景的体验和感悟 , 引导他们 分 析得 出生 活中有 千姿百态的行 为 ,有的行为带来赞誉 、 带来光荣 , 的行 为带来 谴责 、 有 带来耻辱 , 人们用各种各 样 的行为践行着不 同的荣辱 观 , 我们要 践行正确 的荣辱 观 , 要对 自己的行为做 出正确 的选择 , 就 就要思考 行为
和结果之 间 的联 系 , 出所要 共 同探究 的话 题 “ 为和 引 行
新教材的使用 , 谈谈对构建生活化课堂 的认 识 。
一
、
构 建“ 生活化课堂” 的基本依据
思想 品德课 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 , 理应 与学生生 活息息相关 。 但是长期以来 , 思想 品德 的课程 目标单一 , 仅指向学 生知识 与技能的获得 , 而忽视学生 的情感 和价 值 观。这种课程 目标缺 乏对生活和学生 的正确认识 , 把 学 生看作是被动接受 知识的容器 ,忽视学生 的情感 、 心 理, 或者说没有认识 到学 生是作为丰富多彩 的生活世 界
让思品教学回归生活
范、 规则 , 生活常识 、 社会知识等都是从生活之 中来 的, 思想道德教育要 以生活为本。 品德教学 回归生活是 品德教学改
革 的需要 , 主要通过课 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达到教 学 内容 的生活化。 那么如何 才能让思想 品德课 堂教 学过程回归
生活 是 需 要 探讨 的 问题 。
实际中去, 既 来源 于生 活 , 又 回 归于 生 活 。因 此我 们 教 师 应 引 子, 代表红灯、 绿灯 , 其余 学 生 扮演 交通 民警 、 行人、 汽车等, 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导学生走进生活 、 学会生活 。
1 让 学 生 走 进 生 活
行 上 学 路上 模 拟 游戏 。在 游 戏 中 , 充 分 调动 学 生 的参 与 欲 望 , 鼓 励 他 们扮 演 角 色 , 学生 在 模 拟 的 交通 状 态 中 , 掌 握 了交 通 安
产生起来 的, 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方 向。因此, 教学时我 让 学 生 到 现 实生 活 中去 体 验 生 活 、 认识生活、 积 累 经验 、 发 展
们应 以学 生 的生 活 为 基础 ,让 学 生 走 进 生 活 。教 师 在 进 行 教 能 力 , 让 学 生 热 爱生 活 、 学会 做 人 。 把 道 德 寓 于学 生 的 生 活 中 , 学活 动 中 , 应 尽 量 把 学 生 的 目光 引导 课 本 以外 的 、 无 边 无 际 的 使 良好 的 品德 在 学 生 的生 活 过程 中形 成 。 知识 世 界 中去 , 引 导学 生 热 爱 生 活 、 学 会 做 人 。 例 如 教学 “ 北 品 德 与 生活 课 程 是 以儿 童 社会 生 活 为 基 础 的 ,要 面 向儿 风吹, 冬天到” 这一活动时, 笔 者 首 先 带 领 学生 亲 自到 大 自然 童 的 生 活 实 际 , 在 实 际 生活 中发 现 问题 、 考 虑 问题 , 用 多 种 广 中寻 找 冬 天 , 引导 他 们 观察 冬 天 里 自 己生活 周 围 的植 物 、 动 物 泛 的 知 识来 探 讨 问题 、 解 决 生 活 中 的实 际 问题 , 让课 堂 回归 生 以及 天 气 变 化 等 , 感 受 发 现 的过 程 , 体 验 发 现 的 快 乐 。其 次 , 活。 作 为教 师 , 要善 于找 准 教 材 内容 与儿 童 生 活 实 际 的联 系 , 通 过 学生 亲 自体 验 冬 天 的美 丽 , 寻 找 冬 天 的 足迹 , 让 学生 了解 引导 学 生 关 注生 活 、 关 注社 会 , 让 教 育 内 容贴 近 儿 童 生 活 , 让 冬 天 的特 点 , 使 学 生真 正 感 受 到 在 大 自然 中 的乐 趣 。最 后 , 通 学 生 从 自己 的世 界 出发 , 用 自 己的 眼睛 去 观 察 , 用 自己 的心 灵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
其核心内容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努力走进生活,贴进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让品德培养回归到生活中去。
一、让品德教学融于学生生活。
根据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大致可理解为: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我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
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
要做到这些,我必须在教学活动之前,做儿童生活的有心人,一方面要了解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了解儿童不同的个性,生活经历等;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长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建立儿童成长袋,逐步积累每个儿童的有关信息,努力使开展的活动从儿童的兴趣、爱好、经验、关注点出发,使儿童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例如,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历了幼儿小、中、大班几年的教学,已经知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爱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为班级扫地、擦桌子等。
经过幼儿园里培养和锻炼,已初步具备这些能力,教学时就组织儿童分组表演、竞赛、交流、互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升生活经历和能力,达到小学生该做到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之中,我还与儿童积极互动,通过参与儿童的活动,给予儿童支持合作来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开展“我爱我的家”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不一味去讲述教材里的儿童的家庭生活,而是创建活动情境,引导儿童讲述,交流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生活,家庭文化等,使儿童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从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精选多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精选多篇)第一篇: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摘要】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
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
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回归生活“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通过教学实践,我真正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把思想品德融入生活,紧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的活跃状态,使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其实,每一节新课的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让思品课堂回归生活
让思品课堂回归生活面对新课程改革,经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了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要让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教师就应该注重细节,这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
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的意义重大,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
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身边发现的能够带给大家快乐的事情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在分享快乐的同时也知道和了解了身边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
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就追着问我和提醒我:“老师,今天什么时候分享快乐啊?”“老师,今天还没分享快乐呢!”……三、以身作则,细节导行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有一位上课非常认真的老师,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
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也变得暗然失色了。
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剖析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这一界定,我们可见,生活是基础,离开生活,思想品德课成了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思想品德课由于根植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来应是趣味盎然,极富感染力,但为什么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呈现的是“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这一另类情景呢?究其根源,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论英雄”一统天下,社会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就是唯“分数”是瞻,教师施教时必定是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灌输,轻启发;重结果,轻过程。
在这种消极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只是把现有的典型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灌输式地让学生去接受,学生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内涵,脱离了理解过程,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学生为了那枯燥的分数而去枯燥地学习,没有用“真心”去体验,去积极、主动参与,情感也就无法得到充分激发,上课时“恹恹欲睡”也就在所难免。
二、“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的真谛理念的更新,必然带来全新的实施方法,其中最大亮点就是“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
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地自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的幸福。
将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有助于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动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生活化”,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返朴归真”,将抽象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课趣味盎然,教益颇深。
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的“源头活水”。
回归生活正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
“回归生活”就是要求思想品德课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儿童的内心以及他们的生活,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努力使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本身。
一、启发引导学生去回味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大量的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素材,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回味生活。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动画、微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生活,并能体会出道德在生活中的作用。
这些教学方式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不知不觉地让学生在回味生活中,受到了教育。
案例:《身边的变化》一课中,我搜集了大量的八十年代的玩具图片,还有现代的玩具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图片了解三十年前小朋友都玩什么样的玩具,让他们感受、体会过去的生活。
在展示现代玩具图片的同时,我还让他们准备了自己喜欢的玩具,亲手摆弄着自己心爱的玩具,体会着老师给他们展示的图片,瞬间带给他们思想的冲击,过去和现在对比,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懂得去珍惜身边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二、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巧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体验生活的氛围思想品德不只是单纯的教授理论,而是培养一个人的高尚思想倾向和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法和学生的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氛围,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让生活进入课堂,使课堂更生活化,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我所教授的二年级上册《垃圾分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带来一些在家里搜集的生活废品,例如废旧塑料瓶,废纸,废布条,废电池等等。
如何让思品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
义波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初家中学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地追求.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因此,贯彻思想品德课地实践性原则就必须将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达到学以致用地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面向学生生活,确立教学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生活,这是一个全新地教学理念,也是一个全新地教学方向.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地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生活.我们地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地内容、学生地实际、课标地要求,制定出切合学生认知水平地教学步骤,分层次地完成课标及教材地教学目标.要面向学生地实际生活,围绕学生地生活情况,着眼于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地需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引入生活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要在教材地基础上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因此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入生活地内容,让学生在教材中感受到现实生活地气息,感受到生活场景给他们带来地学习乐趣,并在学习中获得丰富地情感体验.例如教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谈谈自己对这件事地真切感受,学生地学习兴趣大增,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益.引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在活生生地例子面前说出自己地感受、表达自己地主张,能够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让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学生地生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挖掘生活因素,深化教材内容我们地思想品德课地教材内容有待我们地教师去挖掘,让教材内容与学生地现实生活真正接轨.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地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地教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整合时政热点,增强学生地时代责任感关注时代热点,是思想品德课本身地性质与任务决定地.我们应特别关注学生地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地规律,从学生地角度出发整合时政热点,并结合教材地特点,及时把国内外发生地大事和社会上普遍关注地焦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共同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判断正误、学会分析内因、学会明辨事非,从而树立起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地责任感.例如教初三下册《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时,教学重点是:明确责任地意义,如何在生活中承担自己地责任?这时我努力重组教材内容,以广为人知地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地故事为内容,让学生议论,整合时政热点,从而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地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生意识我们可以选择多种多样地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参与活动地意识,锻炼实践活动地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地形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查阅资料式.让学生能通过查找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方面地资料,掌握一定地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用教材中地理论或自己地观点分析说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实际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调查访谈式.即让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访谈,用掌握地事实说明某一理论或观点地形式.可通过听、看、说、写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促使学生产生品德行为需要与动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身体力行式.即课后组织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让理论知识回归社会生活、指导社会生活,通过具体地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地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地能力.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贯通,让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做到学以致用,变知识为能力,变认识为行动,在道德实践中深化对道德原则地认识,从而达到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地育人目地.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民族精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拓展延伸,提升教学价值初中思想品德课地教学要回归生活,不仅要面向内容充实地课内教材,而且还要面向丰富多彩地社会生活,不断拓展学生地学习领域,开阔学生地知识视野,丰富学生地人生经历,加深学生地人生感悟,满足学生地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地创新思维,提升教学地内在价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地课程资源,以学生地现实生活为基础,积极拓展教学外延,让学生地学习充满价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地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地核心理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地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地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立走,有精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教科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让我的身体更棒”为主题,试图通过“坐立走,有精神”“爱清洁,讲卫生”和“伸伸腿,弯弯腰”三个活动主题,旨在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孩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
主题一:坐立走,有精神。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3、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体会到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一种对他人的文明行为表现。
4、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经验和信息。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含义。
表现对坐立走姿势的正确者的欣赏。
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经验和信息,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三)、活动准备:老师:准备好录像片等教学用具,搜集、观察学生坐、立、走姿势的资料,多媒体课件,音乐、“礼仪果”。
学生:观察同学坐、立、走的姿势,训练自己坐、立、走的姿势,收集正解的坐、立、走姿势的资料信息。
(四)、设计理念:1、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本课设计中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通过掘取生活化的情境,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学有所获,终身受益。
2、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本课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课堂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观察、表演、比赛等形式参与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活动过程:活动一:快乐猜猜猜师:今天,欧阳老师请了几位客人要来我们八班做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呀,有时候象“钟”,有时候象“松”,有时候象“风”,你能猜猜出他们是谁吗?(边说边放钟、松、风的图片,并伴有《中国功夫》的背景音乐)生:(学生猜猜,说说理由)[在猜谜语的游戏中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
]活动二:榜样在身边师:我们来看看谁猜对了,请欣赏——1、录像:“文明礼仪星”风采。
(在我们奎文实验小学“争做文明礼仪星”活动中,我们八班的王昕莹同学表现得最棒!瞧,这就是她!请大家看看王昕莹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后,师随机板书:坐立走有精神。
(通过榜样示范,让学生观察讨论,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正确的“坐、立、走”姿势)2、动画欣赏揭秘:欣赏vcd《中国功夫》(歌中对“坐、立、走”有什么要求?)动画淘气蓝猫揭秘并边说边示范:“坐”——坐如钟,身子正;腿并拢,脚放平;“立”——立如松,挺胸膛;抬起头,看前方;“走”——走如风,脚步轻;头不摇,身不晃。
师:看一看“奎文首届体育节入场式”,说一说:你有什么话特别想告诉大家吗?练一练坐、立、走,谁的姿势最正确,最有精神!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补充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优美姿势……自由练习——1)自己练一练;2)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纠正。
3)一组一组来表演比赛,对特别有精神的同学要奖给“礼仪果”。
(出示“礼仪果”)[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
充分准备课程活动资源,引入生活的画面,欣赏生活中各种坐、立、走姿势,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从小培养良好的坐、立、走姿势,长大后才能展现出优美雄健的姿态。
]活动三:情境悄悄话1、师:注意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课件播放“医学家的话”——“我们少年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骨骼的弹性强,柔软,很容易变形,因此在这一个时期注意保持健美的体型极为重要,除了要保证合理的营养,还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正确的姿势。
”“蓝猫的话”——“正确的坐、立、走使我们的身体挺拔,有精神。
”2、师:讨论: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容易吗?为什么?生:自由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师:夸一夸:我们班同学中,还有谁的姿势最美。
采访我们身边的榜样。
生:自由采访——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这样做辛苦吗?课件播放“蓝猫的话”——“每一天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养成姿势正确的好习惯了。
”3、看看评评:课本插图中这几位小朋友的姿势美吗?为什么?我们可以怎么提醒和帮助他们呢?(引导学生注意对话交流的礼貌)生:评评点点。
[结合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姿势,让学生分辨正确与错误、好与坏。
让学生认识到:坐、立、走的姿势,反映了人的内在品质,讲文明、有礼貌的人举止端正、姿势优美。
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自我监督方法。
]活动四:情境大比拼1、大家一起来律动,边说边表演《拍手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小腿脚跟贴一起。
七六五四三二一,双肩后脑靠整齐。
靠整齐,腰挺直,好像一棵小松树。
大家来唱拍手歌,开开心心比姿势。
2、情境演练——到卡通树上点击“礼仪果”,按“礼仪果”上的提示表演,完成了就可以得到“礼仪果”,也可以自己想:请你表演解放军站岗放哨;请你们表演早上,值日生在英才园迎接老师、同学;请你们表演“六一”儿童时装表演赛;请你们表演排队去参加晨练;请你表演小朋友在阅览室看书。
(小组合作完成)学生表演不同场景:1)表演指定场景;2)表演自创场景;3)想象剧场“后悔莫及……”[通过各种情景的表演,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从学生的体验入手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再现日常生活中有关坐立走的姿势,学生通过观察、判断、纠正,在表演中形成正确的认知]3、各小组选派代表登台展示,在2分钟内完成坐、立走、读书、写字等各种姿势。
选出评委当场亮分并点评。
各小组推选代表表演,评委评价。
选出班内的“坐、立、走”标兵,授予“8班礼仪星”称号。
[品德与生活课程不仅仅是认知性的课程,也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影响,进行生活能力、生活方式的培养,因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生活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设计以上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中,在感受愉悦中养成良好的坐立走姿势。
]4、在音乐声中小结并颁奖。
同学们,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尊重别人,有利健康。
让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健康一起舞动吧!今天,小朋友们个个都很有精神,老师希望大家能天天这样做,让礼仪之花开遍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校园…… [在《健康歌》的音乐声中,全体同学拍手,自由律动,结束本课](六)、教学反思:“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通过执教《坐立走有精神》这一主题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要富于创造。
然而我们的新课程实验教村正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运用啦。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作了些尝试:一、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在导入新课时,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用“快乐猜猜猜”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孩子们带入生活情境,学习欣赏“身边的榜样”——孩子们都喜欢的“文明礼仪星”王昕莹并向她学习。
在欣赏和交流一些生活当中优美的姿势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猫来揭秘。
此时,课堂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课中通过欣赏、情境悄悄话、情境大比拼,让每们学生选择参与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竞赛。
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参与,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愿学、乐学、活学。
二、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尊重体验。
生活情境是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质或情境。
营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可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体悟。
我在课前搜集、拍摄了很多生活情境,如“清晨,站在校门口值日的师生”、“奎文的首届体育节开幕入场式”、“国旗班行走姿势”等,在课堂回放再现,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坐立走姿势是应时应而变化的,学生也应有自己的坐立走的要求。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进入不同情境,在小组中边学边练,体验坐立走的正确姿势,然而在班上交流表演。
这样让真实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使他们在生活中加深了体验,学握了合适的坐立走的方法。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参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