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不连续退位减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教案(2)一、教学目标1.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练习,培养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
2.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1.学生们掌握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进位不准确的情况,需要耐心指导和纠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具等。
2.学生准备:学生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小明买了5本书,又买了3本,他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呢?”2. 讲解1.通过示范计算一个简单的退位减法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规律,帮助他们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拓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例子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了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上仍存在困难,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加强讲解。
六、作业布置相关退位减法的练习题目作业,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扩展阅读了解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商场结账、计算投资收益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退位减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继续加强练习和巩固,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不退位减》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技巧。
(4)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讲多练,将讲解与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退位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结合具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此外,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不退位减法运算方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b.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c.教师示范计算过程,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的规则。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不退位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不退位减9篇不退位减 1教学内容:教材53~54页例1、例2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万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认识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和,并学会利用这一规律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50-20 700-600口算时说出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560-200 560-20 56-2提问:这三道题减去的200、20、2,各要从哪一位上减,为什么?3、笔算:76-52 48-4说一说两位数减法的笔算要怎样算?引出:用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减法,也要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
二、新课1、例1,板书978-326=提问:(1)978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326呢?边提问,师边板书百十个。
(2)怎样列竖式?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3)从哪一位开始减起?得数是多少?2、教学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1)例1里的差加减数和,是怎样的算式?(652+326)(2)让学生算一算,观察和例1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3、利用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的规律,可以验算算得对不对。
就像例1,算出978减326的得数652,要检查做得对不对,就可以用差652加减数竹26,结果等于被减数攵8,说明例1算对了。
现在我们来计算例2,并用这样的方法验算。
4、教学例2(1)出示例2。
提问:这道题竖式怎样列?怎样算?(2)根据前面的规律,怎样验算?指名学生板演。
(3)提问:这里差加减数物结果等于前面的哪个数?说明前面减法算得对不对?(4)说明:验算时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证明前面的减法算对了,就把减法竖式里减出的差写在横式上。
(5)指导在原式上验算。
减法的验算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减数和。
像例2,就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用差加减数和(在竖式这边画箭头、写加号)来验算:1加4得5,0加3得3,5加2得7,2加0得2。
二年级数学下册 不连续退位减教案 人教版
不连续退位减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2.总结减法计算中应注意的地方。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检验的好习惯,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投影出示)120-80 140-70 1200-800 l100-400 1300—700 1400-800 2.53减26得多少?用竖式算出来,指名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用坚式进行计算,并板演。
(3)启发学生想一想,计算时注意什么?使学生明确: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教学例2(l)出示例2(2)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启发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加上10再减。
3.教学例3(l)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试算,你们发现了什么?(个位、百位不够减)(2)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百位不够减,该怎么办?使学生明确: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在百位上加上10再减。
(3)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4.归纳总结:(l)交流汇报使学生明确:不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 10再减。
(2)引导学生议论:三、四位数的减法和两位数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阅读教材95页:三、四位数的减法,也要注意三条:(4)反馈练习三、巩固发展。
1.分组讨论并计算练习二十五第3题。
2.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所学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2、4题。
6.11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11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知道今天我将为他们带来一场关于三位数减法笔算的精彩课程。
这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内容,教材的章节是6.11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独立完成不连续退位减的计算,并理解其内在逻辑。
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孩子们能够熟练运用笔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强调教学难点与重点,即不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356减去175等于多少?”、“243减去89等于多少?”等。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笔算法则,我准备了相应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在课堂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不连续退位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讲解笔算法则时,我强调了从个位开始计算,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向十位借位。
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容易混淆借位的规则,因此,我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们反复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讲解例题时,我特别强调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逻辑。
例如,在计算321减去87的过程中,我从个位开始计算,1减去7不够,于是向十位借位,将3变成2,1变成11,然后11减去7等于4,2减去0等于2。
通过这样的详细解析,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逻辑,并能够灵活运用。
我还准备了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即时应用所学知识。
这些练习题覆盖了不同的情况,有些是连续退位减,有些是不连续退位减,学生们通过实际计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教材,我知道今天我要教授的是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
一、教学内容我指出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
我会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笔算的步骤和规则。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不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明确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难点在于理解不连续退位的处理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和计算器等教具和学具,以便于我在教学中进行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开始了教学过程。
我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明有123元,他用掉了45元,他还剩下多少钱?”我让学生尝试用笔算出答案。
接着,我讲解了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步骤,强调了不连续退位的处理方式。
我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我设计了不同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步骤和不连续退位的处理方式的板书,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几个作业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题目包括:“123减去45等于多少?”、“234减去78等于多少?”等等。
我给出了详细的答案,以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进行了课后反思,认为今天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们在练习中掌握了三笔数减法的笔算方法。
我也提出了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尝试更高难度的题目,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这就是我今天的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的教学。
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要讲解的是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步骤。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它合并在一起继续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一课时 不退位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一课时:不退位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示范教学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注重策略选择和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复杂问题。
2.发现问题解决中的规律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暖身•利用数学游戏或谜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准备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不退位减法例子,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
3.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几个数字,指出它们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不退位减法的特点。
4. 教学展开•介绍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并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如何进行不退位减法操作。
5. 操练•让学生分组,完成一系列不退位减法练习题,检查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答案。
6.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场景、班级人数统计等,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规律和解题技巧。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定量的不退位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外巩固。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求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中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退位减-人教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退位减-人教版 (1)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上册数学》中“不退位减”章节,依据人教版教材编排。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方法和应用进行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10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
2. 熟练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减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减法运算的规律,引出不退位减法。
2. 新课: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运算方法。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不退位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内容包括:1. 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2. 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 不退位减法的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不退位减法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不退位减法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尝试解决。
3. 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1不退位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1 不退位减|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1 不退位减|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的2.2.1节,主要讲述不退位减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讲解和巩固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原理则是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和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的水果篮子里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于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5.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作业设计:答案:2. 请找出生活中的不退位减法例子,并说明计算过程。
答案: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不退位减法的,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们对于不退位减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于有疑惑的地方进行了反复的解释和指导。
在作业设计中,我选取了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课后,我也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学,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2.1不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2.1 不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一个重要内容——不退位减。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2.2.1节,即不退位减。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如买水果、玩具等,让学生们感受到不退位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讲解不退位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我在黑板上用PPT展示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详细讲解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3. 例题讲解:接着我用一些例题来展示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们一起跟我计算,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4. 随堂练习:然后我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不退位减的定义2. 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3. 实际应用举例七、作业设计(1)235120=(2)389276=(3)456321=2. 请学生们找出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运用不退位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今天的教学,认为学生们对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困难。
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强调实际应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一个重要内容——不退位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一、情景引入在课堂的开始,我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如买水果、玩具等,让学生们感受到不退位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精选3篇)
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精选3篇)【教案一】主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运算;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共享成果。
教学准备:1. 教学展示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
2. 学生活动用具:练习纸、铅笔、橡皮。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出示两位数的加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减法运算中的两个数进行不退位减运算,应该如何解决呢?Step 2:教学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编写一个不退位减的示例,如25-17=。
然后,教师向学生引导如下解题步骤:1. 从个位数开始相减:5-7=,小于零,应该向十位“借1”;2. 在十位数减去1后,得到1,然后再与十位数相减:1-1=0。
3. 最终的减法结果是8,所以25-17=8。
Step 3:学生练习学生们进行课堂练习,完成练习纸上的不退位减运算题目。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纠正错误,并提醒学生注意方法。
Step 4: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检查并比较自己的答案。
对于有错误的答案,团队成员应该合作解决,并找出错误原因。
Step 5:展示成果学生一个个上台展示他们所做的题目。
教师提问其他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并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
Step 6:拓展练习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包括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混合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巩固或扩展教学。
【教案二】主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运算;2. 能够对不退位减运算中的“借位”进行解释;3. 能够运用不退位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展示工具:白板、彩色马克笔、数字卡片。
2. 学生活动用具:练习纸、铅笔、橡皮。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出示两个两位数的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减法运算中的两个数进行不退位减运算,应该如何解决呢?Step 2:教学展示教师在白板上编写一个不退位减的示例,如42-2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不退位减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练习,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2. 不退位减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减法与加法有什么关系?(2)出示不退位减法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不退位减法是什么意思?2. 讲解不退位减法:(1)讲解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练习,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2)组织学生相互检查、讨论,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注意事项。
5. 课后作业:布置不退位减法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退位减法。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速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不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不退位减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教学重点:1.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 将不退位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难点:1.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不退位减法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练习题3. 实物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加法,减法又是怎样的运算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不退位减法的概念,通过PPT展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四、实例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提出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不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巩固了所学内容。
在实例讲解环节,学生能够将不退位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困生,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2.1 《不退位减》教案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2.1 《不退位减》教案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同数位的减法计算规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尝试和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和规则;2.能够准确计算不退位减法的算式。
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2.理解不同数位的减法计算规则。
三、教具准备1.数学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不退位减法算式,请学生根据计算规则计算出答案并在黑板上书写。
2. 新知讲解(15分钟)1.讲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举例演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3.强调不同数位的减法计算规则。
3. 操练与训练(20分钟)1.学生课桌上布置不退位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按规定计算;2.让学生两两组队,互相出题,相互验证。
4. 巩固与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性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并与同学分享解题过程。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不退位减法相关作业,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不退位减法的教学进行了系统性安排,通过导入、讲解、操练、巩固与拓展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有效的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不退位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不退位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不退位减法的定义和特点。
2.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退位减法与传统减法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板书、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
•老师简要介绍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与传统减法进行对比。
•演示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步骤。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不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让学生自主探究更多相关问题。
5. 总结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退位减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运用。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优缺点,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不退位减》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知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连续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方法,进一步巩固整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不连续退位的减法笔算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他们对于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也已经有所掌握。
但是,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的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于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进行退位和借位的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过程。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和总结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的运算规则。
3.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两位数减法练习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出示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连续退位的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进行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笔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连续退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连续退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减法运算,特别是三位数减去两、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一运算方法。
我们要了解教材中关于不连续退位减法的章节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会详细讲解每一步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们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重难点,确保学生们能够攻克这些难题。
同时,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实践。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不连续退位减法的兴趣。
2. 讲解概念:明确不连续退位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3. 示范例题:以具体例题为例,讲解每一步的运算方法。
4. 学生练习: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一些类似题目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加深学生记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和例题过程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复习。
1. 题目:253 87 = ?答案:1662. 题目:489 326 = ?答案:1633. 题目:712 58 = ?答案:654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深入了解不连续退位减法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掌握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不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不连续退位减法,理解其定义和运算规则是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关键。
2. 运算步骤:学生们需要掌握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如何借位、如何进行减法运算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们了解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4. 练习题目的完成:学生们需要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会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不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不连续退位减法是指在减法运算中,减数和被减数的某一位数不连续,需要进行退位运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进行不退位减法运算;(2)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不退位减法的定义:不退位减法是指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的某一位不够减时,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2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1)从个位开始减,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不够减,则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2)如果前一位也不够减,则继续向前一位退一作十,直到有足够的数进行减法运算。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正确进行不退位减法运算。
3.2 教学难点:(1)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原理;(2)在实际运算中,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讲解不退位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new 授:(1)讲解不退位减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
4.3 练习:(1)让学生进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退位减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五章: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情况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6.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退位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退位减人教新课标素养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同学把握直截了当拨珠的不退位三位数减法的珠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会用口算和珠算互相检验。
2.连续培养同学多种感官和谐动作的能力。
3.培养同学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在实际运算中,连续让同学体会珠算的直观与便利,渗透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能直截了当拨珠的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珠算方法。
教学难点按要求各感官协同运作,正确进行珠算减法。
教具、学具预备教具:一个大算盘学具:每名同学一个小算盘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复习拨珠方法和数位:在算盘上拨上下面各数,再拨去。
335 123 212要求同学先独自边说数边拨珠,注意指法要正确,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拨上、拨下各数时的指法和所拨的数是否正确。
2.复习珠算加法: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51+23 212+136 210+608要求同学先独立珠算,写出得数,然后指名在前边大算盘上珠算这三道题,其余同学判定正误。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你是如何做珠算加法的?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刚才我们练习了两、三位数的不进位珠算加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三位数的不退位珠算减法。
板书课题:不退位减法(1)(二)教学例1、1.教学例1(1)板书:例1 用珠算运算335-123(2)指名读题(3)板书:335-123教师引导同学由珠算加法的运算方法进行类推,得出做珠算减法,也要在算盘上定好个位,拨上第一个数即被减数后,从高位减起。
板书:1.在算盘上定好个位;2.拨上被减数后,从高位减起。
定好个位后,师生一起在算盘上拨上被减数335。
提醒同学要边说数边拨珠。
引导同学考虑、回答:从335里减去123时从高位起,百位减百位、十位减十位、到个位减个位。
123的1百要从哪一位上的数减去?然后再减什么?从哪一位上的数减去?使同学明确:要减去123,先要减去100,从百位上拨去1,然后从十位的3拨去2、最后从个位上的5拨去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不连续退位减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不连续退位减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减的道理,掌握三四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橡皮筋图、计数板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
130-90 1200-800 410-60 9000-70002.53减26得多少?用竖式算出来。
3.口答: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法则。
)二、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笔算减法,这节课就来学习三四位数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笔算减法)三、教学新课1.教学例1。
(1)出示例1橡皮筋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橡皮筋有几捆一百根的,几捆十根的和几个一根的?一共有多少根?用一个几位数表示?3、7、6各表示哪一位上的数?(指名口答。
)板书:百十个3 7 6(2)画上虚线,问:虚线图表示什么意思?去掉了多少根?要用一个几位数表示?(3)这题要求什么?竖式怎样列?(4)提问:笔算减法从哪一位减起?(从个位减起。
)(5)让学生看图在书上算出得数。
(6)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结合橡皮筋图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的道理。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教师提出问题:①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②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3)配合演示板的操作讲解算理:9个一减去6个一还剩3个一;1个十减7个十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10个十加上1个十就是11个十,11个十减去7个十还剩4个十;3个百退走1还剩2个百,2个百减去1个百还剩1个百。
(4)结合演示过程指导竖式计算。
①个位9减6得几?(9减6得3,在个位上写3。
)②十位上1减7不够减,怎么办?(从百位退1,十位上10加1得11,11减7得4,在十位上写4。
)③百位上还剩几?(百位退1后还剩2,2减1得1,在百位上写1。
)(5)指名完整地复述竖式的计算过程。
3.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学生在自备本上试算。
(3)指名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重点让学生说出百位是怎样算的。
4.练习: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5.比较、分析、归纳法则。
引导学生比较三四位数减法与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1)找相同点。
提问:笔算三四位数的减法与两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法则第一、二条。
(2)找不同点。
提问:笔算两位数的减法时在计算中遇到哪一位不够减?笔算三四位数减法呢?(3)找不同点中的相同点。
教师结合复习的第2题与例2、例3重点提问:它们有没有相同的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法则第三条。
让学生齐读笔算三四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巩固练习1.教材第111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3.教材第111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3题。
五、课堂小结提问:(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笔算三四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3)笔算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三十第1~4题。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
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猜礼袋里装着什么?学生有的猜。
,有的猜。
提问:一定是吗?(不一定)小结:也就是说,现在你们只能是猜测,可能会是。
,也可能会是。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二、摸球游戏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指名学生上台并指导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
放进去。
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引导: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里面都是红球)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
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那我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是?(红)一定吗?(板书:一定)2。
谈话:你们也想来玩摸球游戏吗?好,请组长拿出袋子。
不过,在摸球之前先讲清楚摸球规则: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记录,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颜色的球?(黄球和绿球)组长倒球验证,(师作出摸球的动作)轮到我摸了,我从这个袋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黄,绿)一定吗?(不一定)那要怎么说?(可能是黄,也可能是绿)(板书:可能)提问:那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3。
小结:通过摸球游戏,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如果袋子里有黄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绿球。
但不可能是红球。
三、实践拓展1.练一练。
(1)(出示装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瞧,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黄球吗?那会怎样呢?(2)(出示有2个绿球和3个红球的袋子)那从这个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吗?为什么?(3)(出示装有5个黄球的袋子)这个袋子呢?为什么?小结: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各小组的得星情况,问: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今天的最佳合作奖?那这一组一定会是今天的冠军吗?对!在比赛还没有结束前,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可能获胜,大家可要继续努力啊! 2.装球游戏。
谈话:前面我们玩了摸球游戏,接下来我们要来装球,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应该放什么球,不应该放什么球。
讨论好了请组长把小篮里的球装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安排3次装球活动,依次出示要求:(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该怎么放呢?(学生讨论,放球,师巡视)说说你是怎么放的?放3个5个都可以吗?师表扬,说的好,只要全部是绿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该怎么放呢?(学生讨论,放球,师巡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么多放法都对吗?只要怎样?(不放绿球)交流: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应该怎样装?装球时是怎样想的?小结: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
有很多种装法,可以装一种、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颜色的球,但是不能装绿色的球。
(3)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每次装球后,请组长把透明袋举起,展示本组装球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球,老师相机引导、鼓励)3。
转盘摇奖活动1、猜测:(师出示红黄蓝三色转盘)观察转盘,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会指在哪里?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2、体验: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刚才装球最快的那一小组的小朋友上来,请你们轮流拔动转盘试试看,4.联系生活。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下面请小朋友们举例说说!小结: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那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四、总结谈话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学到了哪些新知识?2、回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一星期后举行一个交流会,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乘法应用题的结构,能口头给应用题提问题,填条件,把应用题补充完整.(二)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难点:给乘法应用题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补充条件.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卡片口算1×3=4×2=2×5=3×3=5×4=3×5=2×4=4×3=4×4=3×1=5×2=5×5=2.下面两道题由学生独立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1)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6棵,一共有多少棵?(2)每盒有5块糖,妈妈买了3盒,一共有多少块?3.启发提问,引入新课提问:刚才我们做的应用题都是由几个条件和问题组成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如果应用题缺少问题或缺少一个条件,就不能解答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给应用题“提问题,填条件”再解答出来.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11庆祝“十一”国庆节,有4个同学做花,每个同学做3朵.________?这道题能解答吗?缺少了什么?(不能解答,因为缺少了一个问题)咱们给它提一个问题,但是不能随意提.应该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条件,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下面有三个问题供你选择,请你选一个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计算.(1)还剩多少朵花?(2)一共做了多少朵花?(3)一共用了多少张纸?相邻两个同学商量一下,选哪个条件合适?理由是什么?另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在全班交流,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只能选第(2)个问题,“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全体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并口答.3×4=12(朵)口答:一共做了12朵花.尝试练习:每件衣服用2米布,做了5件,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算出来)由学生读题.这道题缺少什么?(缺少问题)这次它没给咱们几个问题让咱们选择,要求咱们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上面这道题根据什么来选择问题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来选择问题的)现在根据已知“每件衣服用2米布,做了5件”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两人互相商量一下,全班交流,统一认识后,教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一共用了多少米布?”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并进行订正.2×5=10(米)口答:一共用了10米布.2.出示例13一班有6个小组,________.一班一共有多少人?(口头填上条件,再算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班情况,进行思考.已知咱们班有6个小组,能求出全班有多少人吗?还必须知道什么?两人商量一下,学生结合实际很容易会想到还要知道每组几人,那么你打算补充一个什么条件呢?(每组5人,6人均可)由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尝试练习:培红小学举行图画展览.________,每班出5张画.一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张画?先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计算.(1)全校有6个班,(2)一年级有36人,(3)一年级有4个班,两人商量一下,要求一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张画,已知每班出5张画,还需要知道哪个条件?第(1)(2)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第(3)个条件,“一年级有4个班”又知每班出5张画,就可以求出一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张画?由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三)巩固反馈1.提问题,填条件练习(1)小明买了6张图画纸,每张4分钱.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2)一班同学种了5行树,________,一班同学种了多少棵树?(口头填一个条件,再解答)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订正.2.先连线,再写算式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课堂教学设计说明给应用题提问题,填条件是一种练习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但只要求口头提出条件和问题,不要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考试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仍应放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上.课题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1.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