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教案

合集下载

《3.3.3 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3.3.3  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3.3.3 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百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引导学生发现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观察特例,发现规律请学生计算以下算式:200 - 105 = 95300 - 207 = 93400 - 308 = 9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算式都是整百数减三位数,并且都是连续退位减法。

(2)讨论交流,总结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先从整百数的个位开始减,如果不够减,就向十位借1,变成9;- 然后从整百数的十位开始减,如果不够减,就向百位借1,变成9;- 最后从整百数的百位开始减,如果不够减,就向千位借1,变成9。

(3)巩固练习,内化方法教师出示一些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内化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

要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确保计算正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三位数减去一个两位数,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退位,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连续退位的笔算法则。

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详细介绍了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步骤和连续退位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步骤,尤其是连续退位的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习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和重点都是连续退位的处理方法。

因为这种情况在笔算中比较复杂,需要同学们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和相关的习题。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清晰地展示笔算的步骤和连续退位的处理方法,以便同学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我会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同学们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具体的作业题目如下:1. 235 87 = ?2. 456 32 = ?3. 789 56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更多的习题来提高自己的笔算能力。

这就是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内容,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大家能够掌握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同学们特别关注的。

我要强调的是连续退位的处理方法。

在三位数减去一个两位数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退位的情况。

这种情况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连续退位的处理方法,并安排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

退位减法教案通用10篇

退位减法教案通用10篇

退位减法教案通用10篇退位减法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数学教案-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连续两次退位)。

(2)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通过活动的体验,体会学*的乐趣以及增强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1、电脑演示情景:前年夏天,潘老师家花了3120元钱买回了一只1、5匹的美的空调。

今年夏天,潘老师家又买回了一只1、5匹美的空调,价格是1980元。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归纳整理。

3、导入新知3120–1980二、探究新知领悟算法1、独立尝试计算3120–1980,遇到困难可以求助旁边的同学。

2、把自己的算法与同伴交流。

3、投影展示成果(1)投影学生的算法,并指名说说算理。

(2)达成共识后讨论连续退位减法的关键是什么,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连续两次退位)》。

4、同学们通过合作,计算出潘老师今年买空调的钱比前年买的少了1140元。

从这个信息中,你还想到了什么?三、独立计算1、课件演示:今年夏天,潘老师家买了一台空调花了1980元,还买了一只价值498元的.微波炉,买空调比买微波炉多花多少元?2、独立做一做。

3、投影反馈学生作业。

4、比较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万以内的减法连续两次退位)四、活动体验寓练于乐1、数学门诊部9 1 2 5 2 1 6—6 4 3—3 5 4 02 7 9 1 6 6 62 、选择礼物(每件礼物上都有一道数学题,做对了才可以取走礼物)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封信一张画527—348 4720—651 8216—7493 6573—3890四、回顾全课揭示课题这节课就快结束了,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堂课内,我们主要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能为这节课的内容添上一个课题吗?生说后,师板书课题。

连续退位减法

连续退位减法

连续退位减法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第七课时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3页的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过程,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781-136377-184 ???80-19??? 60-56????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能不能继续帮张丽家解决用电量的问题呢?2、探究问题(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1),鼓励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个位十位都不够减怎么办全班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并适时提问:十位上相减时原来的1被个位借走后怎样算生:计算十位时,1被借走后,就成了0减3,不够减要从百位借1,变成10减3。

板书514- 335___1793、小结师:退位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呢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再减。

4、探究问题(2)师:怎样计算张丽家8月份的用电量呢生:703减514。

教师板书:703-514=703-514___师:个位上3减4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是0怎么办生:十位从百位借1,到十位上变10,借给个位1。

师:那这样就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被减数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最终,被减数百位上少1,十位上是9,。

学生尝试计算,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

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

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61-58、81-5668-51、81-6568-15、85-6165-18、85-1686-1586-51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

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展开:1、猜测活动。

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人教新课标

教案:《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相关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连续退位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2. 新课导入(1)讲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a. 被减数中间有0的情况: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

如果某一位上的数字不够减,则从前一位借1,本位上的数字加10再减。

b. 被减数末尾有0的情况: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

如果某一位上的数字不够减,则从前一位借1,本位上的数字加10再减。

(2)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利用课件展示几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讲解一起计算,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1)课件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1)课后自主练习相关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的细节: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连续退位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建议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连续退位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建议优秀教案

《连续退位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建议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中退位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黑板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如:12-4、15-7等。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连续退位减法,你们知道什么是连续退位减法吗?(二)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连续退位减法的例子,如:53-17、64-25等。

2.引导学生观察例子,发现连续退位减法的规律。

3.教师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边讲解边板书示范。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连续退位减法的练习。

(三)巩固练习1.教师给出一些连续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3.再次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连续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检查。

五、教学建议1.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理解连续退位减法中退位的规律。

【教学难点】1.理解连续退位减法中退位的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续退位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续退位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比、分类、归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任务。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完成学习任务作出贡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如“小明的储蓄罐”、“超市购物找零”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1.利用故事、图片、实物等多样化手段,为学生呈现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感知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需求。
2.问题驱动的探究式学习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梯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种问题驱动的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
案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连续退位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建议)

二年级数学下《连续退位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建议)

二年级数学下《连续退位减》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建议)教学内容教材115页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三十一第1-3题。

素养教育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驾驭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二)实力训练点1.造就同学口语表达实力和有序思维实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造就同学谨慎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驾驭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展计算。

教具、学具打算: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11-712-910-611-210-812-316-811-514-814-92.笔算:(指名板演)以上两组练习,可同时进展。

笔算题订正时让同学说说计算过程,特殊是退位过程,必要时,老师可作补充。

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刚刚我们复习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日在这些学问的根底上接着学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 2.教学例5:(1)板书例5(2)驾驭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引导同学借助例5计数器图,分组探讨在计数器上试拨,并要求同学边拨边说拨珠方法。

同学分组探讨、试拨。

老师巡察,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引导同学汇报、探讨、试拨的状况。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十,也就是从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在个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11个珠合起来是11个珠。

此时此刻个位上是11,用11-7,在个位上拨去7个珠,还剩4个珠,即:11-7=4。

十位:刚刚,从十位上退1还剩2,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十,也就是从百位上拨去一个珠,在十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2个珠合起来12个珠,此时此刻十位上是12,用12-9,在十位上拨去9个珠,还剩3个珠,即:12-9=3。

百位:刚刚从百位退1还剩3,即百位上是3。

依据同学答复状况,老师适时订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拨珠。

让同学再完整地边说边拨珠。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续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续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结合具体例题,讲解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教师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连续退位减法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
-巩固阶段: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如口算、笔算、游戏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应用阶段: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4.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升。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习动力。
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纠正错误。
2.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辅导。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总结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4.对于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4.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022年2年级数学教案《连续退位减》

2022年2年级数学教案《连续退位减》

连续退位减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两位数〔连续退位〕以及三位数减一位数〔连续退位〕的拨珠规律。

2、加深算珠印象,掌握好两位数减法心算和三位数减法珠算。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一两位数〔连续退位〕的拨珠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退位减的拨珠规律。

教学准备算盘、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喜洋洋图片师:这是谁呀,你们喜欢吗?〔喜欢〕师:听说你们珠心算学得很好,喜洋洋想来考考你们,敢挑战吗敢取盘—清盘—准备一、根本功练习一全盘练1全盘拨入87, 拨去87全盘拨入54,拨去54全盘拨入100,拨去100。

2.隔档拨入74,加1626,等于90〔100〕,拨去90〔100〕。

隔档拨入65,加535,等于70〔100〕,拨去70〔100〕。

〔二〕单档练拨入86,-60,74,等于几〔100〕,拨去100〔三〕数译珠36 ,校对28 ,校对3,校对99,校对47,校对71,校对小算盘往前放,小眼睛看屏幕,看珠报数准备〔四〕珠译数87 ,校对7 ,校对65,谁能说说它的珠像图〔十位一颗上珠和下珠,个位一颗上珠〕,校对54,校对100,谁能说说它的珠像图〔百位一颗下珠〕,校对70,校对五听珠算二、探索新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学100-87。

师:出例如题图,你看到了哪些信息?生:二年级小朋友要摘100个橘子,已经摘了87个,还要摘多少个?师: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出算式:100-87=师:那100-87怎么在算盘上拨呢?请小朋友拿出算盘,自己试着拨一拨师:哪一位小朋友愿意做小老师,到黑板上来边说边拨给大家看一看?师问:减87,,先减几?〔8〕师:十位上不够减8怎么办?生:退一加2〔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师:个位上不够减7怎么办?生:退一加3〔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老师完整演示〔课件出示拨珠过程〕师:大家会拨了吗?〔会〕那好,我们一起来边拨边说。

〔师生一起边拨边说过程〕师:下面请1、3、5、7小组的同学拨,2、4、6、8小组同学做小评委,看他拨得对不对?边拨边说。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口算卡二、教学课题1、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连续退‎位减法。

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学生有估算‎意识。

3、学生有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材分析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2‎-24页)本节课教学‎笔算三位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景,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上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主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三位数减法中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三位数减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2. 三位数减法中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3. 连续退位减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三位数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连续退位的原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连续退位减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位数减法笔算(连续退位减)2. 板书内容: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找零的场景,来引出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果小明有 305 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 217 元,他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减法计算,并自然地导入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

6.2连续退位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6.2连续退位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6.2 连续退位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的步骤及退位处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连续退位减的概念,如:小明有365元钱,他先花去100元,又花去60元,还剩下多少钱?- 学生尝试用减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连续退位减的特点。

2. 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连续退位减的算式,分析退位过程。

- 学生尝试计算简单的连续退位减题目,教师指导并强调退位操作。

- 学生总结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3. 实践与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 教师挑选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找零等。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 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P45页的练习题1-5。

2.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月支出等。

五、板书设计1. 连续退位减的概念及特点。

2. 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3. 典型例题及解题思路。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连续退位减的掌握程度。

连续退位减数学教案设计

连续退位减数学教案设计

连续退位减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连续退位减數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或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运算。

3. 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续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规则2. 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实例解析3. 连续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找零等,引出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 让学生初步了解连续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知讲解(25分钟)- 教师详细解释连续退位减法的定义和规则,强调"借位"的重要性。

- 列举一些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实例,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计算,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实践操作(20分钟)- 给学生一些连续退位减法的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检查答案。

- 对于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应再次讲解,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4. 总结与反馈(1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连续退位减法的关键点。

- 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情况。

3. 小测验:通过小测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建议:1. 在教授连续退位减法时,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计算技能。

3.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练习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练习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练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连续退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例题。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指出常见错误,强调注意事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2. 重点:计算方法。

3. 难点:连续退位。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练习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概念到掌握计算方法再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是教案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30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20元,他还剩下多少钱?”来引导学生回顾减法的基本概念。

这样的问题简单易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 连续退位减法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 连续退位减法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 连续退位减法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连续退位减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知识导入(5分钟)•通过数字卡片、图画等方式复习退位减法的相关概念。

2. 教学讲解(15分钟)1.第一组数:567 - 112 =–先从567的个位上借1,退位成6;再从6的十位上借1,退位成5;最后,从5的百位上借1,退位成4。

所以,567 - 112 = 455。

2.第二组数:895 - 328 =–先从895的个位上借2,退位成8;再从8的十位上借1,退位成7;最后,从7的百位上借1,退位成6。

所以,895 - 328 = 567。

3.第三组数:636 - 88 =–先从636的个位上借8,退位成3;再从3的十位上借1,退位成2。

所以,636 - 88 = 548。

3. 练习(20分钟)•课堂练习–634 - 248 =–759 - 287 =–967 - 58 =–432 - 177 =–867 - 128 =4. 拓展实践(15分钟)•让学生通过在班级中举行“连续退位减法出题大赛”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练习和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互动和练习情况。

2.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教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教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mathematics successive abdication in grade t wo of primary school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教学教案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6、想想算算,练习十三第5~8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连续退位减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笔算:312-xxxxxxx-905做完后让学生说说笔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6:612-261=2、提问:怎样列竖式?3、让学生试着在书上完成。

做完后让学生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计算的。

讲解完后学生集体说说计算过程。

4、提问: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指出:像这样从个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后再减的计算,叫做连续退位减。

计算连续退位减,要按照笔算减法的法则,细心计算。

还要特别注意,某一位上退了1,到这一位计算时不能忘记已经退了的1。

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算算第1题第2题,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和验算过程。

2、做练习十三第7题,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然后改正。

指出:笔算减法,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

计算时要注意退位一般要在前一位上记退位点,防止忘记已经退去的1,哪一位上计算不够减,就该从前一位退1。

还要注意,够减时就不需要从前一位退1。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5、8题。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6、想想算算,练习十三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连续退位减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312-2612312-905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笔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6:612-261=
2、提问:怎样列竖式?
3、让学生试着在书上完成。

做完后让学生
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计算的。

讲解完后学生集体说说计算过程。

4、提问: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指出:像这样从个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后再减的计算,叫做连续退位减。

计算连续退位减,要按照笔算减法的法则,细心计算。

还要特别注意,某一位上退了1,到这一位计算时不能忘记已经退了的1。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第2题,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和验算过程。

2、做练习十三第7题,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然后改正。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指出:笔算减法,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

计算时要注意退位一般要在前一位上记退位点,防止忘记已经退去的1,哪一位上计算不够减,就该从
前一位退1。

还要注意,够减时就不需要从前一位退1。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5、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