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 ]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理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理版]

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4月1日召集一实小、二实小、恒涛双语的六位骨干老师,立足教学实际,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一、识字与写字1、课程标准要求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只认识不默写。

只认识不默写,看似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导致学生对拼音掌握不牢。

以后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拼读速度慢,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后(有些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由于拼音掌握不扎实,读音和写法都极易和英文字母混淆,不仅拼读时出现错误的读音,如:“蕾”的读音应该写作 ,不少学生做练习时写成:la,把汉语拼音ei的读音和英语字母a的读音混淆;而且拼写音节时把拼音写成英文手写体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2、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与写字中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中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学写毛笔字”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学校难以落实。

原因:一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写毛笔字的水平尚难达到指导学生的高度;二是学生缺少练毛笔书法的场所。

很少有学校设有专门的书法教室,若让学生在教室里练习,不可避免地会把墨汁弄到书本上、课桌上、地上等,毛笔、砚台的清洗也是个问题,影响到班级、学校的环境卫生。

建议可以让有条件的学校把学写毛笔字做为选修课。

二、阅读1、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中标点的使用与把握: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第二学段(3-4年级):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第三学段(5-6年级):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能否把第二学段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提到第一学段中;把第三学段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提到第二学段。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二、基本理念(3)三、设计思路(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一、总目标(7)二、阶段目标(7)第三部分内容标准(9)一、内容说明(9)二、内容标准(13)第一学段(1~2年级)(13)第二学段(3~4年级)(16)第三学段(5~6年级)(20)第四学段(7~9年级)(23)第四部分实施建议(28)一、教学建议(28)二、评价建议(29)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0)四、教材编写建议(31)附录(33)一、案例(33)二、名词术语解释(36)第一部分前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教育部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

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022年)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科学新课程标准

(2022年)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科学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1~3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一学段(1~3年级)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4~6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修改完善课标稳步推进课改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1
动手动脑做科学
2 开展探究式学习
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
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 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
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 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1 2 3
4
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 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
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 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
校园 家庭
社区 田野
结 学期
生本人对学习的质量和水平有一个具体、确实的了解,

学年
科学探究能力
以确认学生学习所达到的水平。终结性评价的期限一般 是以学期或者学年、学段为界。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多
评 学段
样的,包括纸笔考试、表现式的考试、学习总结汇报、

科学态度
成长记录等。 终结性评价的重点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或者说是学生所达到的科学素养水平。
资 更多的优质资源。网络资源的积累、共享有赖于全体科
源 学教师的参与和贡献,如建立专门的学生科学学习网站、
资源库等(运用各种网络工具!如资源网站、论坛、博客、
DD群、 微信等"促进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提高教师
的专业水平。
1
教科书编写建议
2 学生活动手册编写建议
3
教学具开发建议
4 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建议
1 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利用与管理
2
校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
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每所学校必须建立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并按国家有关标准配备相
建设
应的仪器设备,不断提高实验室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学校还应为教师 自制教具与学具提供物质保障。

(2020年整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人教版)2.doc

(2020年整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人教版)2.doc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二、基本理念(3)三、设计思路(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一、总目标(7)二、阶段目标(7)第三部分内容标准(9)一、内容说明(9)二、内容标准(13)第一学段(1~2年级)(13)第二学段(3~4年级)(16)第三学段(5~6年级)(20)第四学段(7~9年级)(23)第四部分实施建议(28)一、教学建议(28)二、评价建议(29)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0)四、教材编写建议(31)附录(33)一、案例(33)二、名词术语解释(36)第一部分前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本《标准》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课程的性质、特点与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叙述了各学段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则为教学活动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组成。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性2、开放性3、创造性4、人文性5、方法性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注重学科渗透5、倡导面向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4~6年级、7~9年级这两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思想的表达,实现交流,展开合作。

3、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两条主线,一是关注学生信息文化理念的养成,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各学段课程的任务界定如下:4~6年级: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形成对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丰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经验,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7~9年级: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继续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初步养成信息文化的理念。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Benny1]。

本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具备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能积极、正确、有效地应用信息系统,逐步融入社会的信息活动之中;掌握信息的获取、管理、加工、表达、交流与评价的技能与方法;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遵守信息社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
宝丰县站前路小学 曹晓琳
一、前言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 四、实施建议
此页为内页背景,在母版编辑视图下,双击白色区域选择填充图片,填入背景图(1024*768)
课程性质
LOGO
前言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此页为内页背景,在母版编辑视图下,双击白色区域选择填充图片,填入背景图(1024*768) LOGO
5. 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6 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 的转化。
7.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8.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量。
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二)数的运算
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 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第二学段目标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课程内容
统计与概率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 使用计算器)。
•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 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 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小学各学段目标及课程内容

小学各学段目标及课程内容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4~6年级)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课程标准提纲

小学科学.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课程标准提纲

小学科学(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课程标准提纲1.根据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举例谈谈怎样有效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2.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3.对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的几点建议?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4.科学课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答:教师观察: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作业法短周期作业长周期作业评议法5.什么是评价内容的全面化?答:评价内容强调全面化,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乃至行为、习惯等多面的水平与成就。

6.列举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学段目标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历数据的收集.理和分析的过程,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经整掌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教学中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以事实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

2、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又离不开数学。

二、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加强知识的实践性,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

2、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体验数学的应用性。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课外知识拓展,改变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无论怎样,我们教师都首先应该有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接触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把数学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应用意识,会更好地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

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内容标准的总体结构二、学段内容标准(一)艺术与生活(二)艺术与情感(三)艺术与文化(四)艺术与科学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学生艺术能力发展水平参照表第一部分前言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

艺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

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一、课程的性质和价值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概括起来,艺术课程具有如下性质和价值。

(一)课程性质●人文性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五)具体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课题学习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 ]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 ]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时;④500月)学生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在具体的计算中,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

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ppt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ppt

(九)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 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 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 英语课程从3年级起开设, 英语课程从3年级起开设,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 学效果, 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 学效果,3一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 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 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 年级以短课时为主; 年级长短课时结合, 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 课时不低于两课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时不低于两课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 40人 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班。 7一9年级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议每周不少于 四课时。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学原 则,特提供以下教学案例,仅供参考。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 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 宽学生学习渠道, 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 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
做到: 做到:
• 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 、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堂教学效果; • 2、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 、 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 进个性化学习; 进个性化学习; • 3、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 、 英语报刊、 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 等多种资源, 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 学习的条件。 学习的条件。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 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 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 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 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 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 谐的教学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 ]]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 ]。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数学论文《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 ]》。

◆分享好文◆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
③500时;④500月)学生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在具体的计算中,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

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

也可让学生根据下面的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示意图:假设科技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500米处,小红家在学校北偏西60°方向300米处,医院在学校正南方向1000米处,汽车站在学校南偏西30°方向400 米处。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

3 ,5 ,7 ,,,。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

下面是学生可能给出的一些答案:
(1)在横线上依次填入9 ,11 ,13,形成奇数列。

(2)在横线[1][2][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