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唯物论

合集下载

唯物论原理方法

唯物论原理方法

唯物论原理方法
唯物论是一种物质观和认识论,坚持物质第一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运动和发展。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简述如下:
1. 唯物论的本质是物质第一。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最基本的东西,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结果。

物质是物质世界唯一的存在形式,意识和精神都是物质的特殊形式。

2. 唯物论强调客观实践的重要性。

唯物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和物质的互动过程中逐步获得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起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物质世界真理的正确认识。

3. 唯物论坚持辩证法的方法。

辩证法是唯物论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通过分析矛盾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4. 唯物论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

唯物论认为认识真理必须以实际存在的事实为准绳,实事求是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本原则。

唯物论反对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主张坚持客观真理和实际事物的本质。

5. 唯物论主张全面发展的观点。

唯物论认为宇宙的运动和发展是无限多样和无限深刻的,人类的认识应该以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对事物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

综上所述,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以物质第一、实践和辩证法为基础的认识论。

只有坚持唯物论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够准确而全面地认识世界,推动科学的发展。

高三政治复习_哲学常识原理、方法

高三政治复习_哲学常识原理、方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方 法 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 法 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方 法 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 法 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9.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原理内容】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方法论】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是一个哲学概念,主张宇宙和社会的本质是物质,反对把意识和精神看作是物质的首要和决定因素。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唯物论的原理1. 物质第一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基础。

一切存在和发展都是物质的表现和产物,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2. 动力学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

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和现象。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

3. 包括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由无限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组成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个别的存在,每个个别事物都有其自己的特性和规律。

4. 联系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着它们的存在和发展。

二、唯物论的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辩证法,即矛盾的观点和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善于分析和解决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矛盾。

2. 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实践方法。

实践在唯物论中具有决定论的地位,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3. 科学论证方法论:科学论证是唯物论的思维方法之一。

唯物论强调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用真实的事实和证据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科学论证方法注重理性思维和实证,追求客观真理,排除主观主义和盲从。

4.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有目的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要把研究对象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重视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你一定要做知道的哲学常识常考点

你一定要做知道的哲学常识常考点

你一定要做知道的哲学常识常考点I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L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谁是本原,即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这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I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源,比如,水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五行学说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官方哲学。

(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L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物是观念的集合;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皆备于我;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

3.客观唯心主义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如,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理在事先;老子的"道' 绝对观念论等。

(≡)哲学发展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1.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2.形而上学:坚持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I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多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辩证唯物论I 一、物质和意识工.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常识知识图解之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15页word

哲学常识知识图解之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15页word

哲学常识知识图解及疑难解析:唯物论哲学总复习体系基本原理(关系)方法论意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反对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反对僵化辩证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坚持联系的观点, 反对孤立的观点(因果联系的意义)(如何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运动的观点(与物质、静止的关系)在运动中认识事物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坚持发展的观点, 反对静止的观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对主统一关系原理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均衡论与一点论认识论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含义特征作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关系坚持实践与认识(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处理好改造“客”与“主”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透过现看本质既要实践,又要学习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分析、综合合理想象和创新思维认识无止境,反对将认识凝固化、僵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利用有利条件为社会作出贡献生 观 原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原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哲学框架辨证唯物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辨证 唯物 主义 哲学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辨证唯物论 唯物辨证法 认识论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矛盾发展 联系 实践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两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人生理想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树立正确的价值(二)《世界的客观性》 Ⅰ《世界的客观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哲学上的物质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关系 哲学上的物质 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对象和范从万事万物的具体形态中进行概括抽象出来的共同性,是一个一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理论仅揭示出特定的物质形态的结构和特性,是个具天体起源 生物起源 人类起源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尊重自然的属性和规律是人类正确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前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社会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社会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 生产关系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证明证明 证明证明证明 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谁决定谁可否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正确反映物质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规律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良好的精神状态按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发挥主观 能动性结合前提基础利用规律可以认识定意识物质围般概念体概念特性永恒、绝对、客观实在、共性暂时、可变、相对、个性联系1.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的理论为基础。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念,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和精神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中,最核心的内容包括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等。

首先,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核心。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而意识
和精神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观点,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根源,一切都是从物质出发的。

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指导我们正确对待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其次,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这是唯物论的重要原理之一。

物质决定意识
意味着人的思想、观念、信仰等都是由物质条件所决定的。

人的意识活动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没有物质的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

这一原理强调了物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另外,唯物论还强调了辩证法。

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它强调了事物的
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前进的。

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等。

唯物论强
调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观念。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当加以重视和运用。

唯物论的主要原理

唯物论的主要原理

唯物论的主要原理唯物论的主要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产生决定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关系、世界的可知性和发展的无限性以及因果律。

首先,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论的核心原理之一。

意识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思维、感觉、认识都是由物质的活动所决定的。

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先验条件,人们的意识活动是在物质的基础上反映世界的。

其次,产生决定存在是唯物论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物质的存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

物质决定存在的顺序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性。

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形成新的质变。

实践第一是指实践活动对人的认识起决定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关系是唯物论的原理之一。

客观存在是独立于主观意识存在的,主体的认识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观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主观认识并不等同于客观存在,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接近客观的真相。

世界的可知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是唯物论的两个重要原理。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认识的,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人类认识的历程是逐步深化、丰富的,在不断地实践和认识中推进。

最后,因果律是唯物论的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因果律强调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即一切现象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结果。

唯物论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因果网络,一切事物都受到物质因果关系的支配。

综上所述,唯物论的主要原理涉及物质决定意识、产生决定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关系、世界的可知性和发展的无限性以及因果律等方面,这些原理构成了唯物论的基本框架。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和实践第一等等。

首先,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这意味着人的意识是由人的物质生活决定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句话表达了唯物论的核心思想,即人的思想和观念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含义。

其次,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重要原理之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
矛盾和运动的世界。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强调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这些原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规律性,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最后,实践第一是唯物论的又一重要原理。

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
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验证,才能确保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总之,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和实践第一等等。


些原理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哲学常识基础知识填空答案

哲学常识基础知识填空答案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l)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论)(运用)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哲学理论常识

哲学理论常识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2、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2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即世界本原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3、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物质由原材料产生,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具体又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他是错误的5、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

6、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揭示的规律不同。

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是以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哲学研究并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研究揭示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存在的特殊规律。

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对各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8、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予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形而上学:它用孤立、静止、片面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整理: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整理: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整理: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哲学常识高考考点1: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③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包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处理好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了解规律、懂得规律,还必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这都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确的发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政治是同学们复习的重点,想要高中政治得高分就要熟悉地背好各种知识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哲学知识点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哲学常识原理总结(全部)大纲版

哲学常识原理总结(全部)大纲版

哲学常识原理总结(仅供参考)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内容: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适应自然,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运用:人如何才能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内容: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变革社会的前提。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4、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5、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论依据。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 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总结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总结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持续地深化理解,扩展理解,把理解向前推移。
5.理解发展的过程
“第一次飞跃”: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
实现条件:(1)占有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实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次飞跃”:理性理解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
(注意: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联系)
(二)发展的观点
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62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63
6.事物运动发展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动新事物的成长。
【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注意:要产生新事物时就“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要想保持事物原有性质不变时就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9.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又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2.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有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准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准确的意识促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防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 学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物论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的含义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的含义是什么 的含义是什么? ①方法论的含义是什么?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含义不同。简单地说,世界观主要是指 简单地说, 简单地说 人们如何去看世界,通俗地说, 人们如何去看世界,通俗地说,就是怎么去 “想”, 而方法论主要是指人们如何去改造 世界,通俗而言,就是怎么去“ 世界,通俗而言,就是怎么去“做”, 两者 是不同的。 是不同的。 联系: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联系: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统一的, 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B.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具体科学对哲学有反作用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反映方法论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 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 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 承认自然、 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 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 前提。(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 前提。(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 。(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 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 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4) 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人具有主观能 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 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5) 。(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 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 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 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哲学
科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唯物论( 唯物论(一、二、五课) 五课) 辩证法( 四课) 辩证法(二、三、四课) 辨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八课) 认识论(五、八课) 人生观(第六课) 人生观(第六课)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第七课) 价值观(第七课)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第八课) (第八课)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5.(2010江苏卷)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 江苏卷) 江苏卷 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 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 个部门联合组 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 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 年 月 日 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 评选出了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 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模范任务和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 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 表明 A. 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理想信念对“双百” B. 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 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 用 D. 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任务
6.(新课程全国)“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 (新课程全国) 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 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 界的整个知识体系, 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 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 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 高概括 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 能取得进展 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 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
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 马克思说: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 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 下才能进行。 据此完成1 下才能进行。”据此完成1——2题。 2 1.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1.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A.物质的惟一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A.物质的惟一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 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的基本前提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这是因为( 2.“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这是因为( ) A.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 A.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观实在 B.只有在人类产生之前 只有在人类产生之前, B.只有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才是客观的 C.人在客观物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在客观物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1.什么是哲学? 1.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产生 )
①人类两项基本的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在认 人类两项基本的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了具体科学知识 ②世界观知识的形成 具体科学知识与世界观知识的不同点 具体科学知识与世界观知识的不同点 : 讲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 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 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这一领域 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讲的是人们怎样具体地处理人与外 部世界的关系。 部世界的关系。 世界观知识则要思考和研究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 世界观知识则要思考和研究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 规律,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 规律,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人处理与外部世界 关系的共同规律。 关系的共同规律。
具体观点、特 具体观点、 定领域的问题 和规律, 和规律,具体 处理自身与外 部世界的关系
具体 科学
系统化、 系统化、 理论化
哲 学
世 界 观 方 法 论
整个世界以及 人和世界关系 的总的观点和 根本看法
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 根本原则和 根本方法
万事万 物共同 的性质、 的性质、 规律, 规律, 共同方 法
客观 自然界 世 认识世界 世界 人类社会 改造世界 界 主观 世界
人与自然界 人与他人、 人与他人、社会的 关系 自己与自己关系
人类从 事的活 动
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 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 主客观世 本质、 本质、规律
界的关系 主观世界内 部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的状态 认识主观世界的特点
自然界 社会活动 人的思维
1.自然 1.自然 界的存 科学和 实践证明 在与发 在人类产生之 展是客 后,自然界的 观 存在和发展也 的 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自然界先于 人和人的意 识而存在
(1)利用 自然 (2)改造 自然
思维拓展
人能够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人能够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本身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类能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类能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使自然人工化。 使自然人工化。 (2)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人们利用自然物, (2)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人们利用自然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改造自然物, 改造自然物,使自然物人工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 及其属性。 及其属性。 (3)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 (3)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 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 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总之,自然物人工化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总之,自然物人工化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而不是创造了物质本身。 而不是创造了物质本身。
3.(2009·上海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 上海)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上海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A.民间的“实惠”思想 民间的“ 民间的 实惠” B.《老子》的思想 《老子》 C.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思想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 D.《本草纲目》的思想 《本草纲目》 4.(2009·江苏 4.(2009·江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 江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 上的伟大变革。 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 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 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方法论的统一④ 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