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3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9 (含解析)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9 (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九)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

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

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

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

……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15分)答案:(1)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推动了人性的复苏和精神解放。

(2)不同之处:中国:凸显现实情怀;强调家庭幸福、社会关系和谐。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三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三

综合模拟试卷三(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汉昭帝始元六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

这次盐铁会议( )A.反映了汉朝朝议的民主作风B.说明政府干预市场色彩浓厚C.体现了汉朝人才辈出的盛况D.标志着汉朝专卖政策的开始3.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

据此可知( )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赫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4.“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 473人,仅明清两代就有5 935人,约占总数的57%。

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官僚机构日益膨胀D.追谥准则渐趋完善5.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

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

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

这一历程( )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B.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7.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修正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删除了“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者”为犯罪的条款。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8 Word版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8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八)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武汉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

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

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

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

”但丁兴奋地高呼:“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材料二:胡适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有过伟大的昨天,但后来逐渐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以僵化和教条,把它引进了死胡同。

因此,当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刚一拉开,他就指出:“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即评判的态度。

”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文学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

只有经过这种“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的抉择,才能正确地区分“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

他“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

所以,胡适在严厉批评正统文言文学是“没有生气”的“死文学”的同时,又高扬民间白话文学,挖掘和梳理出一条有别于正统士大夫文学史的民间“白话文学史”线索。

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呼吁:“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

”他们还愤怒地指责:“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它自由发展。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摘编自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说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在影响方面的相同之处。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2 (含解析)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2 (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二)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合肥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

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材料二:“自由放任”一词一般被认为是由17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勒让德尔所创,他在回答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提出的问题“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

1747年,魁奈在《动物经济论》第二版中,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

这一主张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和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

(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

(12分)答案:(1)无为思想: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

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重商主义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需要。

(2)相似之处:均主张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应限制政府的职能与作用;给国家人民发展的自由权(减少对经济及民众生活的干预)。

相似作用:使企业或个人获得自由,增强企业或个人的活力;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对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其他思想(学说)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六)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济南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

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

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

“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 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

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

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

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15分)答案:(1)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3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3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三)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外孙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所以材料说“莒人灭鄫”,实质上体现出宗法观念的深厚,A正确;《春秋》显然是按照正史角度阐述,必然受到当时作者政治观念的影响,不一定是秉笔直书,B错误;此时王位继承并不混乱,C错误;此时并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事情,D错误。

2、(2018·芜湖市高三模拟)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

材料表明( )A、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B、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C、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D、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皇帝由于祭祀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体现出名正言顺的儒家思想观念,B正确;光武帝的目的是祭祀祖先,不是强化皇权,A错误;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丞相制约,C错误;应是重视皇权继承的合法性,不是统治的合法性,D错误。

3、(2018·泉州市高三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

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答案:D解析:“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莫不溃散”说明旧制度被废除,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D正确;北宋是杯酒释兵权夺取大将权力,A错误;后来的事情显然不符合宋初皇帝预想,B错误;政府机构并不是因此发挥合理性,C错误。

4、(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 000吨,以至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中南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1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1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一)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长沙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

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

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

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材料二: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在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13分)答案:(1)西汉独尊原因:儒家思想具有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推行;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保守性。

近代衰落原因:洋务运动的冲击;清末“新政”,学习西方改革的冲击;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冲击;儒家陈腐的纲常礼教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3 Word版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3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三)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南昌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

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

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材料二: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

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10分)(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

(15分)答案:(1)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

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依照社会契约原则结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理想。

(2)理由: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史实: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欧洲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7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7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七)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芜湖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9年12月11日,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议会发表演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材料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与旧殖民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1)反对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从空间上对殖民地实行的独占,要求建立无边界的殖民体系;(2)不主张对殖民地实行直接统治,而提倡保留殖民地原有的行政体系,实行间接统治;(3)反对垄断式的保护主义,主张门户开放,实行公平的贸易竞争。

这样,“门户开放”原则实质上否定了旧殖民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础,构筑了新殖民主义的框架体系。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104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外交政策的异同,并概括其成因。

(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外交政策的实践效果,并说明其对于当前中国外交的历史启示。

(10分)答案:(1)异:德国主张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从空间上对殖民地实行独占,实行直接统治,并推行垄断式的保护主义。

美国则要求建立无边界的殖民体系,提倡保留殖民地原有的行政体系,实行间接统治,主张门户开放,实行公平的贸易竞争。

成因:两国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国际地位不同。

同:都积极对外扩张,构建有利于本国的世界市场体系。

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2)实践效果:德国发动一战,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害人害己;美国闷声发大财,一战后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5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5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五)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安阳市高三模拟)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

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

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

“王臣”范围的扩大( )A.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所述政策,使得原来只属于各地方国的臣民也成为了周天子的臣民,由此可知,有利于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D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人口问题,没有涉及统治范围,A不正确;材料旨在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而不是臣民的地位,B不正确;商周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C不正确。

2.(2018·池州市高三模拟)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

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

这一变化体现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了丞相的权力,魏晋隋唐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逐渐扩大,丞相权力扩大,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地方问题,A 不正确;古代中国最高决策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B不正确;材料表明隋唐时期尚书省权力较大,D中“位高权轻”说法不正确。

3.(2018·六盘水市高三模拟)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

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4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4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四)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鹤壁市高三模拟)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

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

这种变化反映出()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社会秩序亦处于转型阶段,故选C;宗法制已难以为继、王室权威荡然无存与材料无关,排除A、B;诸侯争战民生困苦是诸侯争霸的影响,排除D。

2.(2018·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模拟)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

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D 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故A项错误;蔡伦改进造纸术非创造,排除C。

3.(2018·马鞍山市高三模拟)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农村市场获得发展B.海上贸易居于主导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区间贩运异常繁荣答案:A解析:草市属于农村集市,材料说的是农村集市繁荣,故选A;唐朝仍以农业为主,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贩运,排除D;C项是在宋代,排除。

4.(2018·莆田市高三模拟)熊人霖的《南荣集》描述明代闽浙地区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披寮蓬以待箐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箐民者,依寮主为活,而受其佣值。

”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的萌芽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人身控制的松弛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明代寮主经济的发展,说明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人身控制的松弛,故选C;材料中并未体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农业生产效率,排除A、B;D项是在清朝晚期,排除。

【通史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4 Word版含解析

【通史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4   Word版含解析

1.(25分)(2019·沈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人口,明代中后期约68万人,乾隆末年约74万人,清末约76万人。

针对京师人口压力和住房困难的问题,清政府一方面为八旗子弟建房,另一方面迁徙京师旗人于各地。

此外,清初至乾隆中,清政府严禁流民占籍京师,对京师无业游民采取逮回原籍的政策。

同时,清政府还实行限制解任官员及胥吏寄籍京城的政策。

——摘编自尹钧科等《古代北京城市管理》材料二:从16世纪中叶到1750年,伦敦人口由13万发展到将近7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2%。

1801年,伦敦人口为110万,1841年达200万,到19世纪末超过500万。

随着大量的农村和小镇人口移居城市,曾是富裕的商人和专业人士居住的市中心,成了最贫困的地区,工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

疾病的流行夺去了许多城市人的生命,终于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伯明翰市长张伯伦提出“每一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家”的口号,1875年到1876年,伯明翰市通过立法向市民征收特别税,大量兴建住房,清除贫民窟,市政府成为大房产主。

——摘编自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对工人住宅问题的干预》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北京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城市人口管理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5分) 答案:(1)特点:数量有限,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增长缓慢。

原因:政府严格控制北京人口;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制约。

(2)相同:国家干预,建设保障性住房。

不同:清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控人口数量,保障八旗子弟住房;英国用立法手段,保障和改善弱势群体居住条件。

原因: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北京城市承载力有限,住房紧缺;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

英国代议制民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廷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

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选择执法官吏的几项标准: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

——摘编自罗昶《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略论》材料二: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

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台察之任尤清要。

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曾说:“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

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执法官与监察官选拔标准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选拔标准进行简要评价。

(13分) 答案:(1)特点:依托文官体制;地方司法制度不健全;推崇良吏司法;法与情兼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受制于司法官素质;体现出德刑相辅(外儒内法)。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题一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题一

模拟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北武汉四调)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具存,何以稽考”。

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服务统治B.提高修养C.传承文化D.总结历史3.(2018河南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数字中国》记载:宋代城市化水平高达30%,但是在清初盛世水平却不足9%,民国时期也不过10%。

这种情况说明( )A.近代中国经济基本停滞不前B.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城市化水平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人口快速增长制约了城市化水平4.关于关羽斩颜良之事,在《三国志》中载:袁绍遣大将颜良围曹操,操令关羽刺颜良于白马;而在《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载却增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情节。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明代相关史料更加详尽丰富B.两者的书写体例不同C.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D.突出关羽勇猛无敌5.(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这体现了维新派(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6.(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2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2

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桂林市高三模拟)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

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

这说明(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齐国引诱鲁国放弃粮食生产,再以阻断其粮食进口的方式战胜鲁国,这说明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具有战略意义,故A正确;商战并不是争霸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而是强调粮食生产的战略价值,故D错误。

2.(2018·佛山市高三联考)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答案:B解析:“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这说明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史家观念变化较为明显,故D错误。

3.(2018·益阳市高三统考)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

这说明( )A.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B.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C.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D.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答案:B解析:材料“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签订契约文书”反映了唐代政府设置军市、与西域商人签订契约,以稳定西北地区,故B 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而是说明唐代政府设置军市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北地区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故D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4课件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4课件
答案:示例一 不同:古代中国:官民对立,等级森严。 近代中国: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百官是人民的公仆。 说明: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专制集权体制;儒家纲 常伦理。 近代中国:西方文明的影响;社会巨变(转型)。
为进行了严格的禁止;隋唐时期,矿产资源的开采以铜为主, 盐铁则比较少;唐朝和元明时期,矿业的发展较前期各代都更 为发达,其中唐律规定货币犯罪及刑罚。古代矿业刑事立法大 多都是以皇帝诏书或者群臣奏章的形式出现,具有分散性、不 成文性,实质上是当朝皇帝或群臣意志的体现,其中的立法虽 然对矿业开发中造成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其 是以政府的行政命令的形式出现的,被刻下深厚的中央集权的 时代烙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以来矿产资源开 发的新变化并简述其影响。(12 分)
答案:(1)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以官府开发为主(或设 立管理机构,官营为主);严格立法(或处罚违禁开采,对私铸 货币处罚较严);带有中央集权的烙印。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 划分势力范围的同时,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到修筑铁路和开采矿 山方面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收回铁路主权和 矿产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1898 年,清政府颁布了《矿物铁 路公共章程二十二条》,这部法律是我国近代矿业立法的开端。 20 世纪上半叶,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时期颁布了一系列的矿业 法规,规定了关于矿产开采与矿区环境利益协调;将仲裁及行 政诉讼制度引入矿业纠纷解决机制中。20 世纪 50 年代初,新
影响:根据材料得出,可从推动了采矿业的发展、维护了 国家利益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2.(12 分)(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史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 Word版含解析

【通史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   Word版含解析

1.(25分)(2019·焦作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表示,“在1937年的时候,中国人不敢想象8年后中国居然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强之一。

当时中国人最乐观的估计是,我们能够抵挡住日本的攻击,并且把他们赶走。

……当时的人们想的是,日本屡次侵略中国,在国际组织里中国也没有话语权,虽然国家很大,但是始终是一个小角色。

没想到8年之后,中国不仅赢了,还成了政治上的大国,任谁也不敢想。

”——据《二战时中国战场作用有多大》整理材料二:罗斯福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据《二战时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鲜为人知的博弈》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

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12分) 答案:(1)变化: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从没有话语权到转变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任人宰制的弱国转变为具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

原因:中国坚持抗战,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潮流;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2)原因:中国是美国牵制日本的盟友;中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中国在亚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战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
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
1.(25分)(2018·广安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康”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良好的社会状态。

《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句,表达了不堪周厉王暴政的国人对安逸、自由生活的祈求。

《礼记·礼运》篇则将“小康”描述为“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的社会状态。

而后人在语言的演化中逐渐赋予“小康”以小有资产、足以自安的含义。

近代以来,康有为将传统的“三世说”和“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一方面提出经小康之世臻于大同的理想;另一方面又指出“今方为‘据乱’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

——摘编自孙力《“小康”含义之历史变迁》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称为“开了大口”,很难顺利完成。

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

后来邓小平进一步对小康社会作了阐释:“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1987年,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正式形成。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历程,基本上按照邓小平的战略设想和总体规划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目前,总体小康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肖贵清等《邓小平小康思想与
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小康”状态的内涵,并分析康有为政治主张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提出“小康之家”目标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15分)
答案:(1)内涵:生活比较安宁;“天下为家”的礼治社会;家境相对宽裕。

特点: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循序渐进;主张君主立宪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

(2)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意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国人对安逸、自由生活的祈求”“‘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的社会状态”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维新变法特点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思想路线确立以及传统文化借鉴意义回答;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从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新等角度思考回答。

2.(12分)(2018·威海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国歌节选
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运用史实准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答案:示例:
观点:奏响在民族危机时刻的国歌。

阐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抗日战争期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部分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侵华步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法国国歌《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当时法国革命形势十分危急,国王路易十六出卖国家利益,君主立宪派和封建势力妥协,欧洲封建君主组建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马赛曲》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结论: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它可以增强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

一般来说国歌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注:苏联国歌可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的史实阐述;英
国国歌可结合君主立宪制、两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史实阐述)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提取观点,如“奏响在民族危机时刻的国歌”。

第二问结合中法国歌创立过程从“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抗日战争期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部分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侵华步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法国国歌《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等角度归纳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