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1.DOC

合集下载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通过操作初步感受圆的特征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2、在每个小组的袋子中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纸片,当然这些图形的纸片也有,其中圆形纸片有四张,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摸出圆形纸片吗?(小组活动,袋子中还有椭圆形纸片。

)你们摸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摸出椭圆形纸片?为什么不会摸出这些图形的纸片呢?(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二、自主探索研究圆的特征1、椭圆和圆虽然都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但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圆和椭圆相比,圆是有特殊之处的。

圆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们想自己研究吗?2、取出在家剪好的圆纸片,你们在家练习了画圆,说一说画圆有什么诀窍。

结合回答,教学圆心。

3、下面可以研究圆的特征了活动要求:(投影)1、自己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找出圆的特征,写在记录纸上。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小组总结圆的特征。

汇报:(1)椭圆从中心到圆上的距离不相等,圆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

(教师要结合教学半径)(2)椭圆和圆对折后都可以重合,椭圆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

(教师要结合教学直径)(3)椭圆没有圆圆。

(提问:为什么椭圆不圆?)(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三、运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1、圆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2、圆的特征还能解决一些游戏问题套圈游戏课件演示画面:15个小朋友在玩套圈比赛,离杆心有近有远。

动画:各人投了一个套圈,小明最后投,只有小明套中(小明离杆心最近)。

小明高兴的神态说:“还是我投得准”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小明的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引出这样比赛不公平,大家要站在距离杆心同样远的位置)(2)课件演示画面:15人站成一行,仍然距离杆心有远有近。

教师提问:同学们,站成一条直线行吗?到底要怎样才公平呢?(要站成圆形才公平)课件演示画面:15人围成圆形,但杆心不在圆心。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MicrosoftWord文档(2)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MicrosoftWord文档(2)

圆的认识主题说明
主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直线图形以及对和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教材首先讲圆的画法和圆各部分的名称然后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圆的直径和半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奠定基础。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六年级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有了初步认识,加之圆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了圆的形状,同时学生已经学过了几种常见图形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只是概念上尚不具体对于圆的特征还是一无所知。

同时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所以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说学生要想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并不想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教材首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然后讲圆的画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点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画圆.
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易拉罐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
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
(二)、探究新知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怎样围成的。(线段)圆呢?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比较、和操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班上学生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强,基本上能用自己个性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较强,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观察比较中获得事物的一般特征。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篇)第一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遵循实际,把准新知的生长点;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生举例,电脑演示)认识圆无处不在,感受圆的美。

2、学习画法: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

讨论:画圆时应注意什么?如何才能让全班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大?让学生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画出圆。

3、概念介绍:如何称呼剪得的这个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彼此的看法,或者查查书本。

(汇报交流)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直径;完成判断练习。

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当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时会发现: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他们对圆有所了解。

所谓“零起点”是子虚乌有,是教育的谎言。

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

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教者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

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教者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符合客观实际。

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最终理解了概念。

二、主动探究,实现新知的生成点;1、关于圆你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将问题梳理,出示研究提示: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有多少条半径?②圆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吗?半径长度呢?③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④任意连接圆上两点,哪条线段最长?⑤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反思: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健所在。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本节课,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提出自己对圆的疑问,同时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梳理问题。

主体与主导恰当运用,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圆的认识》一课是九年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圆的知识的起始课。

本节课要求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验证、归纳能力。

概念教学一般都会比较枯燥,难在又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本课教学我从这一生活实例入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具有优越的特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为学习、研究圆奠定了基础。

【教学策略】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从生活中对其他几种图形特征的应用,引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

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

尤其是量一量,通过学生亲手量出的几组数据,让学生感知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同时培养了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圆的各部分及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圆规、圆片、硬纸片、直尺等。

教学设计:一、复习。

1、观察图片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圆片,请大家欣赏(师出示一些由圆组成的图案)师:看了这些图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或者都跟什么有关系?2、揭示课题师: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圆,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神奇而美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二、新课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展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4、观察55页主题图,看看谁从图中找到的圆多?小精灵向我们提出什么问题?5、认识圆的特征(1)认识圆心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来,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做几次。

(生模仿)师:仔细观察这些折痕,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演示)对,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而且这个点在圆的中心,我们把这个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圆片上标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2)认识直径和半径自学56页文字内容,然后指名汇报师强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心,也就是都通过圆心,而且它们的两端都在圆上,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完整word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完整word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2、学会用工具画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三、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剪刀、圆规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喜欢) 老师也很喜欢打篮球。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看屏幕这是高年级同学课间在进行投篮比赛,安排这样的队形,你们认为公平吗?有什么好的建议?师:你们都同意站成圆形,我也同意。

这又是为什么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二)、初步感知圆与其它平面几何图形的区别。

师:你们认为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师板书: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三)、从画圆中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上有圆(屏幕),除了这些,你还能从物体表面上找到圆吗?指给你的同桌看看。

师:(出示教具圆规)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圆吗?生:1、没有.2、有,因为它可以画圆.师:会用圆规画圆的举手。

哈哈,地球人都会画圆!在你桌面的白纸上画一个圆,看谁画得又好又快。

师:(举起教具圆规)谁能用这个超级圆规在黑板上画圆?1、没成功:他为什么没画成功?(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没固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3是可能不太好旋转;4是黑板比较滑,不太好固定)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用一只手固定住圆规的针尖很关键。

看老师画。

2、成功:画好一个圆真是不容易啊!大家看,黑板上还隐隐留着这个同学的汗水手印呢!手印为的是什么?生:为的是固定住圆规的一只脚。

师:圆规固定不动的这个脚,也就是这个点,对画圆至关重要!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点出你所画圆的圆心,标上字母O.师:大家把你画的圆举起来,互相看一下,都一样大吗?生:不一样。

《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

《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

《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圆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预设:(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3)用三角尺;(4)用圆规……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55-58页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及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预习、交流汇报、操作探究、实践运用的过程。

巧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感知,使学生获得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体地位。

2、实验发现法。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折叠的实验过程,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寻找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特征。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小组准备一套铅笔、图钉、线、圆形物品,每人准备白纸、圆规、直尺及剪好的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领略圆的美师: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除了十五的月亮,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平静的水面上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你发现了什么?师: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树的年轮、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说明在自然界里也能找到圆,为什么自然界也那么青睐于圆呢?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圆的认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有圆形的面,圆的形状已经留在学生的头脑中。

教材通过三道例题教学圆的形状特点。

例1说说生活图片中看到的圆,把教学的话题集中到圆上来。

让学生自找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边是曲线,这是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

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

例2通过使用圆规画圆以及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

用圆规画圆,不仅是规范地使用工具作图,而且在画圆的时候能体会到,圆是铅笔绕固定的一个点旋转一周画成的图形。

教材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既满足学生“玩中学”的愿望,又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画圆的方法。

在学生试着画圆时,教材用四张连续的图片,展示了使用圆规画圆的要领:用尺确定圆规两脚尖的间距;把圆规针尖固定在纸的一个点上;手握旋柄,绕固定的点把圆规旋转一周,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

这里的展示,对不能独立使用圆规的学生起示范与说明的作用,对能用圆规画圆的学生有提醒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作用。

联系圆规画成的圆,教学圆心、半径、直径,对它们的形状、位置和常用的字母分别作了清楚的阐述。

如圆心是一个点,是圆规针尖固定的那个点,用字母O表示;半径是线段,一端是圆心、另一端是圆上任意一点,用字母r表示;直径也是线段,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用字母d表示。

教材还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体会并内化知识。

再经过“练一练”第1题的辨析和度量长度,能更准确地把握半径、直径的概念。

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体验,教材设计了四道讨论题。

其中前两道是通过画与量获得体验: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直径),且长度都相等。

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课

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课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怎么把圆摸到的呢?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对)正是同学们所想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借助实物创造圆。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物和学具袋中的工具,想办法创作一个圆。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一会儿功夫,桌上画出了很多的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创作的?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这么多圆,下面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第一,把刚才你画的圆用剪刀剪下来。

第二把这些圆像老师这样沿着不同的方向反复对折,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第三,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好,按老师的要求开始吧!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师:我们把折痕相交的这一点称作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

(板书)在你的圆中标出圆心。

4、自学汇报,感知概念。

师:我们认识了圆心,其实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一样,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自学课本56页的内容,看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条是圆的半径?师:大家理解的都不错,请在你的圆中画出一条半径,一条直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5、动手实践,理解概念。

①师:通过自学,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关于半径和直径有哪些秘密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讨论。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讨论、交流。

②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圆的直径和半径有无数条。

(画对折)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直径长度都相等。

(同意)你是怎样验证的。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

师:你能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板书:d=2r r= 直的,圆边是曲的,没有棱角。

生:我是用硬币、用杯子盖、三角板中间的空心部分、圆柱。

生: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

生:汇报、半径、直径(课件出示)理解圆上、圆内、圆外各点。

生:我们发现,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什么是圆,并结合周围物体说一说,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画圆、折圆、测量等活动,展现圆的特征,其冃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闘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I员I的特征并解習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圆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回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1、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二者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2、学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其它画圆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进一步体验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及其Z间的关系,学会用I员I规画I员I。

教学难点:画出规定条件的圆。

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岀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習与运用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呈现精美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更主动地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和思考,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耍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图工具、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猜图游戏: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不用手势,你能用语言描述吗?圆与三角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揭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欣赏“地球是个美丽的圆”视频课件。

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生:这些圆形的物体太美了。

师:圆形的物体真美,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物体上看到有圆呢?生:汽车轮胎、易拉罐、硬币------。

师: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个朋友,好吗?(板书课题:圆)你想研究点圆的什么呢?生:圆的意义,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如何画圆等。

师:孩子们想研究的真多,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如何画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好吗?二、初步感知,学会画圆。

1、什么是圆?师:孩子们,以前我们认识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它们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有什么不一样?生: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动手操作,学会画圆。

师: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也说过:在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同学们想画圆吗?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圆。

(1)用你身边喜欢的物体快速地画一个圆。

学生操作后展示。

说说是用什么画的。

师:大家利用不同的物体画圆,所画的圆大小一样吗,假如我们在学习中要画不同大小的圆,可能把所有的物体都带上吗?方便吗?正因为如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画圆工具,它是圆规。

(2)认识圆规并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上面还设计了一个手柄,便于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经历“做”圆、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的圆,有向日葵的花盘、荷花池中的莲蓬、平静水面的圆形涟漪……
举例:这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圆,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为制造的圆,请你举出实例,好吗?(学生举例)
质疑:(出示圆形喷泉水池图片)看了这个圆形喷泉水池,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有关圆的问题。

(板书课题)
【评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合作探究
1.“做”圆。


谈话: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商量,然后用提供的材料动手“做”一个圆。

(材料有:图钉一枚、绳子一根、铅笔一枝、吹塑纸一张、剪刀一把。

)
(1)展示学生“做”出的圆;
(2)让学生汇报“做”圆的方法;
(3)交流“做”圆的关键。

小结:“做”圆的方法是先在绳子的两端各拴上图钉和铅笔,然后把图钉固定在吹塑纸的中央,拉紧绳子用铅笔围绕图钉画一圈,把它剪下来,就“做”出了一个圆。

其中关键的步骤就在于不仅固定的图钉不能移动,而且转动时一定要拉紧绳子。

【评析:利用提供的材料动手“做”圆,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感知了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同时明确了图钉固定点到铅笔画出的圆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2.画圆。

提问:画圆的工具是什么?你会使用圆规画圆吗?
请大家用圆规随意在纸上画出两个圆,并说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思考:如果要求画出的圆是同样的大小,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
小结:只要把圆规两只脚分开的距离保持一样长,那么画出的圆一定同样大小。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和感受,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3.认识特征。

谈话:请大家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下来,然后把这个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反复折几次。

(学生操作)
提问:把对折的圆展开后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
必要时引导:几条折痕在圆中心会怎样?几条折痕的长度怎样?
翻开课本第116页,看书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2)一般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组织交流,得出结论。

)
小结:圆的特征十分明显。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并且这些半径的长度相等,直径的长度也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则是直径的;一个圆的大小是由半径的长短决定的,圆的位置由圆心所在的位置决定。

【评析:学生探究圆的特征,首先通过动手折纸的实践活动,发现折痕同样长,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观感知了圆心和直径;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弄清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及特征的探究经历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


三、巩固深化
1.在折纸的圆上画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把它们标出来。

2.指出下面各圆中的半径和直径。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时,圆规两只脚分开的距离应是4厘
米。

4.从下面的图中,你能够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你又能联想到什
么?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针对性强,巩固、深化了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四、总结延伸(略)
总评
圆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一种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本课的设计,教师不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还独特地安排了“做”圆、画圆等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做”圆的操作中感知了圆是曲线图形,在画圆的实践中体验了圆的特征。

在对圆的特征形成直观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看书自学,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以及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
系。

整个教学设计,教师注意创设情境、点拨诱导,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互动交流中不断释放出潜能,完善自我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