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

合集下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的经济模式。

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制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法律,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刺激。

2.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和参与度。

3.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废物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通过引导投资和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包括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机制、废物分类处理的系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完整等。

通过建立这些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循环经济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6.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

对于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奖励、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增加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7.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循环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促使企业更加遵守循环经济的规则和要求。

8. 提高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科技研究。

尤其是开发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再利用能力。

9. 加强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的建设,促进循环经济相关方面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建立循环经济数据库,共享循环经济的最新经验和技术,加强各方间的沟通和合作。

10. 培养循环经济人才: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循环经济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问题一:资源利用不充分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总量仍然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一方面,某些企业仍然在传统的“取之、用之、弃之”的生产模式下运作,无法有效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资源节约利用的意识仍然不强,对资源浪费问题缺乏有效监管。

问题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我国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垃圾分类、再制造、废物回收等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次,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相关技术和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问题三:监管不到位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监管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监管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大,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对策一: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资源保护的意识。

其次,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同时,加强对资源消耗高、浪费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对策二: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投入和支持,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其次,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统一标准和监管机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导语: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被广泛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然而,在中国循环经济的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资源约束问题1. 背景介绍:中国国土面积辽阔,但其资源总量有限。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给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问题分析:中国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其资源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战略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这使得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风险。

中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过度消耗和浪费的现象,导致资源承载能力逐渐减弱。

一些地方还存在资源开发不平衡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 解决方案:为解决资源约束问题,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战略性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力度,提高资源自给自足能力。

(2)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建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一管理机制,确保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二、环境污染问题1. 背景介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费等都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2. 问题分析:中国一些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污染问题,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

大气污染也是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城市的雾霾天气常常使人难以呼吸。

垃圾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也存在一定问题,造成了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3. 解决方案: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环境管理的严格性和有效性。

(2)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

(3)鼓励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产业结构升级问题1. 背景介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探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政策问题1.政策缺乏针对性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缺乏针对性。

例如,很多地方将废弃物回收作为主要任务,却忽略了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

2.政策执行不到位有些地方制定了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但执行不到位。

例如,“禁塑令”虽然已经出台多年,但塑料袋仍然大量存在于超市等场所。

3.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的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置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支持。

三、技术问题1.技术水平落后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技术还不够成熟。

2.技术推广难度大虽然有些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推广难度大,很多企业不愿意采用。

例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虽然已经存在,但很多企业仍然选择将其直接处理掉。

四、产业问题1.产业链不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例如,在废弃物回收领域,各地回收方式和标准不一致。

2.企业发展难度大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很多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发展面临困难。

同时,政府对于循环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也还不够。

五、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同时,在法规体系方面也需要加强完善。

2.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力度我国应该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

3.完善产业链和支持企业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规划和协调,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六、结论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缺乏针对性、执行不到位、法规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落后、推广难度大;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发展难度大等。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一、引言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然而,在实践中,循环经济的推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难点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发展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促进途径。

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1. 制度约束不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缺乏有力的法规和政策支持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现有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仍未完全适应循环经济模式的需求,没有形成明确而稳定的政策框架。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机制,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导致资源损耗和环境问题。

2. 技术创新与转化困难技术创新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技术创新与转化困难这一普遍问题。

一方面,循环经济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成本高、周期长等原因,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3. 意识观念转变困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还需要大力加强公众意识和观念转变。

在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下,很多人仍然习惯于“用完即丢”和“低价追求”的思维方式。

这种观念上的难以改变,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回收再利用和资源节约的认知与行动。

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1. 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为了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出台有针对性的法规政策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在制定法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原则进行生产与运营。

2. 鼓励技术创新与转化政府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建立起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紧密配合。

同时,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转化,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减税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

3. 加强公众教育与引导公众教育是推动意识观念转变的重要方式。

政府应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此外,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广大年轻一代对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认知和接受度。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解决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解决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解决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使用中常见问题,如何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环境污染问题的解析与解决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及时监测和管理,确保环境污染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和解决。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政府可以实施相应的政策激励,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3. 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

制定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形成威慑机制。

二、资源短缺问题的解析与解决资源短缺是经济发展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

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企业加大资源节约力度。

2. 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

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发展替代能源,如燃料电池等,以减轻对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3. 加强资源保护与管理。

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不仅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还需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1. 建立绿色经济体系。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发展在带来繁荣和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一挑战。

一、大气污染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问题之一。

工厂废气、车辆尾气和燃煤排放等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系统,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控制:各国政府应加大力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严格监管和控制,确保污染物排放在允许的范围内。

2. 推广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减少依赖燃煤等传统高污染能源,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大气污染。

3. 提倡节能减排:通过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量,以缓解大气污染问题。

二、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以及非法倾倒废弃物等行为,使得水质逐渐退化,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健康风险。

解决方案:1. 强化水资源管理:各国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加大对非法倾倒废弃物的打击力度,保护水体的纯净度。

2.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农业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应推广有机农业和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农田和水体的生态环境。

3.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政府和企业应投资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以确保排放水体的质量。

三、土壤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土壤污染也日益严重。

工业废物、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渗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丧失了农田的肥力,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解决方案:1. 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案例分析。

一、资源浪费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资源浪费。

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它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政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例如,在能源领域,可以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倡导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减少资源的浪费。

案例分析:中国的“禁塑令”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该法规限制了塑料袋的使用,并鼓励人们使用环保袋替代塑料袋,有效降低了塑料垃圾的产生和对塑料资源的需求。

二、不平等分配与社会公正经济发展也常常伴随着不平等分配的问题,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2. 促进教育公平:提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案例分析:芬兰的教育制度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芬兰实行免费的公立教育政策,注重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

三、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都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

2. 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案例分析:德国的能源转型政策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实现资源再利用和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以下是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对策: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规范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可以推出奖惩机制,鼓励企业采取循环经济的模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并惩罚那些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企业。

2.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起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标准和绿色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和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都考虑循环经济的原则。

3.加强废弃物管理:废弃物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资源,政府应该加大对废弃物的管理力度,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技术,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活动。

4.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升级。

5.提高公众和企业的意识和参与度:公众和企业的参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公众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6.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循环经济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7.建立循环经济宣传和评估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循环经济宣传和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成效,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账目和报告,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总之,实现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要加强创新和转型升级,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公众要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应对挑战和困难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应对挑战和困难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应对挑战和困难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和个人幸福的重要基础。

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应对挑战和困难。

一、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短缺是经济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面对资源有限的现实,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法:1.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通过加大资源探索和开发力度,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扩大资源供给。

同时,注重环保措施,确保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性。

2.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

推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现象。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节约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益。

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法: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加强环境法制建设,规范环境行为,确保环境质量。

2.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对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三、经济不平衡问题经济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扩大。

解决方法:1.实施区域发展政策。

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产业等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2.加强教育和培训投入。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培训资源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四、金融风险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金融风险的爆发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解决方法:1.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金融监管法规和制度,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1. 理念推广不足: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目前我国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还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2. 法律法规不完善: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管理体系,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3. 政策支持不够:循环经济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
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还不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 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完善: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完善,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 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需要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提
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促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需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管理体系,保障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增
加资金投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 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政府需要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合
和优化,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政府需要加强
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推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循环经济旨在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然而,尽管循环经济具有诸多优势和潜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下,人们习惯于“获取制造废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习以为常。

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念,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但观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许多人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意义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其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难以在实际中落地实施。

这种认知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技术创新的不足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技术、资源再生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

然而,目前在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存在着效率不高、成本过高等问题。

例如,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但现有的技术往往难以实现对各种废弃物的有效分离和处理,导致回收利用率低下。

同时,一些新兴的循环经济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水平,这也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再者,政策和法规的不完善也给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相关的政策法规,但在循环经济方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强。

一些政策措施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实到位。

此外,对于企业和个人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得他们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

例如,对于积极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的力度不够,无法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意愿。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
往 蕴 含着 统 一 的可 能性 。循 环 经 济 并 非 对 传 统 经 济 学 的彻 底 否 定 . 它 的 出现 和发 展 是 市 场 经 济 的 “ 绿 色 化” , 可被 嵌 入 修 正 后 的市 场 经 济 运 行 体 系 。
关键 词 : 循环经济 ; 经济学基础 ; 传统经济学 ; 市场经济 ; “ 绿色化 ”
统经 济 学 的学术 任 务 。‘ 2 与传 统 经济 学 的分 析 范
生 产 过 程 中耗 费 的 体 力 和 脑 力 的 总 和 ; 资本 ( 通 常指 人造 资本 )是人 造 的用于 生产其 他物 品 的耐
用品 , 如机 器 设备 、 厂房 、 工具 等 ; 土地 ( 通常指 自 然资 源 ) 则 指生产 过程 中大 自然 的恩 赐 , 包 括狭 义
1 5
弘 淮端 蝗 2 0 1 3 . 1
理论 中也 成 为 内生变 量 . 但这 分 析 视野 下 , 人 们认 为 自 然 资 源 的供 给 是 无 限 的 , 而劳 动 、 ( 人造 ) 资 本 则 是稀 缺 的。不 可 否认 , 这 种认 识 在驱 动 世 界各 国
费一 再 生 资源 ” 为 基 本 的反 馈 流程 , 以低 开 采 、 低 消耗 、 低排放 、 高利用 ( 简称“ 三低 一 高 ” ) 为基 本
本文 分如 下 十个方 面展 开叙 述 。
资源 要素 : 从 人造资 本稀 缺到 自然 资本 稀缺


传统经济学认为 。 生产要素 ( 也 称 投 入 或 资
循 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 的十大挑 战半
杨 青 龙 伍 世 安
( 1 .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南京 2 1 0 0 4 6 ; 2 .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南昌 3 3 0 0 1 3 )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 (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循环理念认识不到位。

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

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工作滞后,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产业结构不合理。

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象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很大比例,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

又如,建材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和加重了环境负担,阻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农业经济的缺陷与策略

循环农业经济的缺陷与策略
详细描述
技术创新策略主要是通过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 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例如,针对畜 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可以研发与之相关的资源化 利用技术,提高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资金投入策略
总结词
资金投入是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提 供支持。
详细描述
资金投入策略主要是通过政府和企业等渠道,增加对循环农业经济的投入,支持其发展。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 项资金,用于支持循环农业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鼓励企业投资循环农业领域,推动其快速发展。
管理改进策略
总结词
管理改进是提高循环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 进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研发不足
循环农业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 资金和人力资源,目前相关技术 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满足 循环农业发展的需求。
技术应用难度大
循环农业技术应用需要具备一定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很多农 民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难以有 效应用循环农业技术。
资金缺陷
资金投入不足
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包括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人 才培养等方面,目前政府和企业的投 入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05
循环农业经济的未来展望
发展前景
资源高效利用
循环农业经济注重资源的高效利 用,通过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
支持。
环境保护
循环农业经济强调环境保护,通过 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 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经济效益提升
循环农业经济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 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工业园区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工业园区的运行过程中,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引入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经济模式,如循环经济。

虽然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难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1.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不充分。

在许多工业园区,废弃物和副产品并没有被充分回收和循环利用。

这主要是因为回收技术的不完善和资金投入的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推广和应用较为成熟的回收技术,加强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2.生态保护不够。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但许多工业园区存在着环境问题,如大量废水排放、土地沙化等。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制定环保税收等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实行绿色制造。

3.园区产业结构不平衡。

循环经济需要产业联动和协同发展,但许多园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产业协同和深度融合。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制定政策吸引不同产业加入园区发展,创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不同企业合作意愿不足。

在循环经济实践中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但企业合作意愿不足,存在信任度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经验交流和合作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同时建立信用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

5.循环经济监管机制不健全。

对于工业园区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惩戒措施,导致少数企业可能会存在违法操作。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

总之,循环经济在工业园区中的实施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创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加强产业联动和企业合作,在循环经济的建设和运行中,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创新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

违反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违反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违反可持续发展的十个现象工商0903班李源 200921921、使用一次性产品例如:使用一次像筷子中国的森林采伐大都是采用“一采光”式的砍伐方式,应该说这是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一种毁灭性的采伐。

由于后续植树工作乏力,原本是可再生的森林资源就变成了一次性资源。

这对我国的林业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1、浪费电例如:许多人家的灯、电视、电扇、热水器等等,很多家用电器都一开就整整一天,浪费的电有不少呢!还有的人把家用电器打开却不用,放在那,很久才会用。

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节约用电不仅可以减少公共财政支出,而且可以有效推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2、浪费水资源例如:有些人洗完手以后不关水龙头或者不将其关紧,造成水的白白浪费,还有在市场上卖鱼的人都喜欢在旁边安上一个水龙头,平常用水的时候哗哗的放着水,让水白白流走。

3、乱砍滥伐有些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随意砍伐树木造成很多地方土地沙化,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北京每年春天都会有扬沙天气,近几年程度加剧,这与乱砍滥伐密不可分,另外乱砍滥伐还会造成气候变暖,雨量减少,天然氧气剧减等4、私家车的大量使用,不支持公共交通,尾气排放增加北京的堵车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开始上道,不仅造成交通拥挤,更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

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近100年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

冰川融化、水位上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而二氧化碳则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6、乱扔垃圾一个干净的小花园里,出现了一些垃圾,渐渐的有许多人往那里扔垃圾,那里就成了一个垃圾堆了。

原来,那里绿树荫荫,花儿和小草茂盛地开着。

蜜蜂和蝴蝶都在那里安了家,那里到处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可是现在,那里寸草不生,臭气熏天,连人都不愿意在那里多待一会儿。

农业循环不经济的例子

农业循环不经济的例子

农业循环不经济的例子农业循环不经济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

下面列举了十个农业循环不经济的例子。

1. 化肥过量施用:部分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了化肥的浪费和土壤的污染。

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农药滥用:为了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一些农民滥用农药,不仅浪费农药,还造成了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3. 土地过度开垦:一些地区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过度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这种做法不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阻碍,还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缺。

4. 水资源浪费: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地区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例如,农田灌溉方式不合理,使用传统的洪泛灌溉方式,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5. 农产品运输损耗:在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方式和设施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损耗率较高。

这不仅浪费了农产品,还增加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本。

6. 农产品加工粗放: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问题,导致农产品加工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7. 农产品包装浪费:一些农产品包装过程中存在过度包装和不合理包装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8.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一些农产品难以及时销售出去,造成了农产品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损失。

9. 农产品质量不稳定:一些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例如,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环节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和技术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不高。

10.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如农膜、秸秆等。

如果这些废弃物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和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浪费资源。

农业循环不经济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问题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和政策引导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十个误区文/王合成作为一场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划时代变革,观澜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行动给观澜人民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循环经济”四个字已经在观澜百姓心中扎下了根,基本做到了妇幼皆知。

然而,在循环经济成为社会热潮的同时,很多人在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和实施路径的理解上陷入了一些误区。

消除这些误区,对有效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早日将观澜建设成为深圳生态文明示范街道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一:循环经济是国外引进的生态理念,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循环经济”是20世纪末期由德国和日本最早提出并加以实践的。

不过,“循环经济”不仅是国际社会倡导的一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行之有效的、有待进一步更新的生产消费方式。

可以说,“循环经济”也是中国人的创造,是中国人一直在实践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珠三角“桑基鱼塘”为代表的中国7000年传统农业生态文明,本是一种最典型最古老的循环经济载体之一。

城乡居民的粪便,以及潲水、垃圾、秸秆、沼液等是农田宝贵的肥源,农家饲养的猪、牛、鸡、狗、鱼、桑、蚕等和菜地、农田、鱼塘、风水林、村落构成了和谐的农村生态系统,轮作、间作、湿地净化、生物降解等时空生态位被充分利用,可更新资源在低生产力水平和小的时空尺度上循环,创造了以世界7%的耕地和水资源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奇迹。

因此,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先人早就以“桑基鱼塘”等循环经济方式,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经济形态。

但这种循环是封闭保守的,环境风险虽低,经济效益不高,遏制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社会经济增长和自然生态保育方式,促进传统循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误区二:只“循环”而不“经济”,或只“经济”而不“循环”,造成“循环”与“经济”分离。

按照循环经济“3R”原理,节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所在,是发展循环经济中需要全程贯彻的基本理念。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只“循环”而不“经济”,或只“经济”而不“循环”。

为“循环”而“循环”或为“经济”而“经济”的做法是最不经济的做法。

发展循环经济绝不能封闭式人为地延长或拓宽生产链,一定要打破区域、行业和产业的概念,在遵守“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基础上,走开放式循环发展的道路。

当然也要防止虽然有了“经济”意识,但忘了“循环”本身也是节俭,走入只“经济”而不“循环”的误区。

只有把高新技术充分广泛切实地应用到循环经济当中去,做到既“循环”又“经济”,这样才能体现科学发展,确保“循环”与“经济”的有机统一。

误区三:第三产业的比例,是衡量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指标从理论上讲,以任何一类产业为核心,都可以合纵连横,结链成网,发展循环经济。

但单一的企业、单功能的行业很难形成规模型循环经济。

从未来发展看,三大产业的界限在未来的循环经济中将被彻底打破。

一方面,每个循环经济企业内部都将有从第一、第二到第三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循环过程,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服务与培训的从业人员将大大超过在第一线生产工地上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第一产业必须将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加工业、物流业和服务业,第二产业必须向第一、三产业的两头延伸才能融入循环经济的大圈,而第三产业如不和第一、二产业联姻,也是没有前途的。

不过,衡量循环经济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指标不是第三产业比例的高低,而是企业和行业内部及相互间生态耦合程度的高低、经济规模效应的大小以及系统主导性和多样性、开放度与自主度,刚性与柔性的协调程度。

误区四:“循环经济”就是“垃圾经济”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做法。

但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却要比一般垃圾处理经济深刻得多。

我们过去一贯提倡的节约仅限于减少使用和回收利用上,而不是科学发展生产提高效率基础上的使用和利用。

我们现在要发展的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率或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长效经济。

垃圾经济只注重对生产、生活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而没有对生产、生活进行“减量化”控制。

因此,“循环经济”不等于“垃圾经济”,它是在“减量化”基础上的综合平衡经济。

误区五:“循环经济”只是“经济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旨,绝不是单纯靠高投入来提高GDP,而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外,发展循环经济除了要促进经济发展之外,还要重视消费模式的改变。

因为,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其实,循环经济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离不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

今天的循环经济并非仅属于经济范畴,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它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及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

误区六:“循环经济”只是“产业循环”作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因而很多人往往将发展循环经济局限于“产业”或“生产”,忽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循环。

其实,循环经济不仅是“产业”或“生产”的循环,更是人们生活中的循环。

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贯穿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人类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构成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四个有机环节,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组成生产过程。

假若仅仅从生产的角度,离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循环往复的角度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则永远无法实现。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再也不是过去宣传的那样地大物博。

如果不把人们的消费生活纳入循环经济发展的轨道,不把“循环经济”的生活理念贯穿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培育和建立起循环型生活方式,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

可以说:当循环经济成为百姓生活方式之日,也即循环经济社会实现之时。

误区七:“循环经济”就是“环境保护”近些年来,“科学发展观”、“绿色GDP”,“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以人为本”等口号,大都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关系。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也是要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基础上,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再加上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是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做法,因此,不少人简单地将“循环经济”等同于“环境保护”。

毫无疑义,发展循环经济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循环经济来彻底解决环保问题。

因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不可能完全实现“封闭式的零排放”,最终总有一些“废物”要排放到人类社会之外。

发展循环经济虽然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大意义,但它不能取代其它非循环技术在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采取发展循环经济和采取非循环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较好解决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问题。

因此,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满足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需求。

误区八:“循环经济”就是“资源再生”循环经济“3R”原理告诉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资源再生”。

但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内涵并非仅限于资源再生范畴,不能把循环经济完全等同再生利用,而是建立在产业生态学基础上的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文明实践。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再生还只是手段,促进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才是目的。

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的生态产业是指在生态规律指导下调整产业结构、重建产业组织、推进新型管理模式,既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又具有和谐的生态补偿功能与环境友好的新型模式。

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强调资源系统与环境系统和谐共生。

为此,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创建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环境伦理和生态文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之一。

误区九:通过强制手段打造循环链,循环链越长,生态效益越好。

循环经济的形成,离不开一条条循环链。

因此,想方设法甚至以强制手段促进各企业间打造长长的循环链,是一些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但实践证明,产业生态链不是越长越好,产业生态网也不是越复杂越好。

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导致稳定性,但过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可能导致不稳定性。

因为,生态网链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组分的优势度和多样性的平衡、开放度与自组织能力的平衡、结构的刚性和柔性的平衡。

实践中,通过循环长链将废弃物吃干榨尽和零排放,即使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但由于系统可靠性差,生态上往往也是不合理的。

因此,通过强制手段死板硬套打造长长的循环链,是不足取的。

盲目构建循环链,只能导致循环产业链“小而全”。

打造循环链,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循环经济技术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误区十: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政府仅起引导协调作用,与百姓生活关系不大。

循环经济可分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产业大循环三个层面。

在这三个层面的循环中,作为微循环的主体,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企业内部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往往受到技术条件和经济可行性的制约,无力使企业内部循环产业链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而在中循环和大循环中,政府机构无疑处于举足轻重的主体地位,可利用规划、法律、经济等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促进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各类工业园区的构建。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其本质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

要解决目前面临的危机,人类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

这不仅需要政府倡导和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参与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一定要重视市场作用和广大民众参与意识,尽快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市场推进、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因为,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让“人民喝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