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菌DNA和类脂物_final
微生物之古细菌
真核生物的生存环 境很广泛,也是根 据不同真核生物的 代谢类型而有不同 的生存环境。
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 真核生物范围很广, 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有大有小,形态各 此外,有的细菌还有 异。 荚膜,鞭毛以及芽孢。 但在不利的生活环境 下或菌龄老时会出现 不规则的多形性。
特征
古细菌
细菌
真核
中间代谢
亚基)
d、甲烷螺菌:无细胞壁,只有 一层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鞘
1、产甲烷菌
(2)培养方法 专性厌氧,需要在特殊环境下操作;
目前最好的是厌氧手套箱
厌氧培养箱
2、极端嗜盐古菌
分为5大群、8属、19种
生活环境:高盐环境 细胞形状:细胞形态为链状、 杆状、球状等多形态。革兰氏阴性, 极生鞭毛。好氧或兼性厌氧。
5、RNA聚合酶AB’B’型
营养类型:化能异养,不发酵(好氧或兼性厌氧有关)
3 热原体
• 无细胞壁、嗜热嗜酸、好氧、化能有机营养,所以被称为热
原体Thermoplasma
• 有的种具有多根鞭毛,能够运动 • 质膜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带有甘露糖和葡萄糖单位的四醚类脂
(tetratherlipid)的脂多糖化合物。同时质膜中也含有糖肽,
但没有固醇类化合物,这样的质膜使热原体表现出对渗透压、 酸、热的稳定性。
嗜酸热原体
Thermoplasma acidophilum
4、古生硫酸盐还原菌 专性嗜热,好氧、兼性厌氧、严格厌氧,革兰 氏阴性,杆状、丝状或球状。大多数种是硫代谢菌,
经常在温泉中发现。
4、古生硫酸盐还 原菌
分布于深海海底、热泉和地层深部储油层。化能 自养,单极多生鞭毛,并产少量甲烷。
延胡索酸火叶菌
(Pyrolobus fumarii), 一种生活在113℃大西洋 热液喷口的古菌。
古细菌
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
包含了古菌中的大多数种类,包括了经常能 在动物肠道中发现的产甲烷菌、在极高盐浓 度下生活的盐杆菌、一些超嗜热的好氧和厌 氧菌,也有海洋类群。在16S rRNA系统发育 树上,它们组成一个单系群。
古菌域(Archaea)-广古菌门
盐杆菌纲(Halobacteria) 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 甲烷球菌纲(Methanococci) 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 甲烷火菌纲(Methanopyri) 古球状菌纲(Archaeoglobi) 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 热球菌纲(Thermococci)
产甲烷古菌可能是火星生命形式
一个美国科学家小组2005年12月5日报告说,他们 在格陵兰岛地下冰芯中发现了产甲烷古菌生存的证 据。科学家称,这种能在极端严酷条件下生存的微 生物有可能在火星上生存。
研究人员认为产甲烷古菌很可能存在于火星上,并 且是火星大气中甲烷的来源。为了验证这一设想他 们制造一台荧光探测仪,用来探测产甲烷古菌新陈 代谢时产生的微弱荧光,这台仪器能探测出每毫升 土壤或地层中存在的1个古菌,安装在新的火星车 上寻找火星生命。
1977年,C. R. Woese等人在用各种原核生物的16S rRNA进行分子进化研究时,发现一类能利用CO2和H2产
生甲烷的厌氧细菌(产甲烷菌Methanococcus)的rRNA
序列与一般细菌的十分不同,不同的程度比一般细菌的 rRNA序列与真核生物的rRNA序列的差异还要大。
原来被认为是细菌的甲烷球菌代表着一种既不同于真核生物, 也不同于细菌的生命形式。他们认为这是地球上的第三生命 形式,并命名为古细菌。进一步的研究确证了古细菌与真细 菌之间的重大差异,同时发现古细菌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和 细胞生物学特征与真核生物有不少相似之处。
真核微生物的具体种类
二、常见的古菌
(四)极端嗜热菌
• 生长温度:45~120℃,最适温度:65℃~70℃。 有的种最适温度为105℃
• pH范围:为1-3的高酸度环境
• 可利用有机物、或无机碳源生长(有的能利用两 者)绝大多数为专性厌氧菌。
• 大多数能代谢元素硫(S0),在好氧条件下将 H2S转化为H2SO4,在厌氧条件下将S0还原为H2S 。
与原核细胞质膜的构造和功能十分相似,故仅以表格形式
指出其区别
项目原核生物Biblioteka 真核生物甾醇无
有
脂肪酸种类
直链或分枝、饱和 高等真菌:含偶数碳原
或不含饱和脂肪酸; 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
每一磷脂分子含饱 酸;
和或不含饱和脂肪 低等真菌:含奇数碳原
酸
子的不饱和脂肪酸
糖脂
无
有
电子传递链
有
无
基团转移运输
有
无
胞吞作用
无
无 染色体数一般为1 转化、转导、接合
有
线粒体
细胞膜
有性、无性(方式多样) 二等分裂(多数)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真核微生物
藻类 原生动物
肉足类 鞭毛类 纤毛类
微型后生动物
真菌是真核微生物中重要的一类微生物。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真菌的一般特点
真菌是一类低等的真核微生物。
无
有
磷脂种类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胆碱
4.细胞核(nucleus)
细胞核:细胞遗传信息(DNA)的贮存、复制 和转录的主要部位。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 和核基质等构成。
古生菌简介——精选推荐
古生菌简介古生菌(Archaea):又称为古细菌(archaeobacteria)或称古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它们在生物化学和大分子结构方面与真核生物和真细菌都有明显的差异。
古细菌一词是美国人C. R. Woese(沃斯/伍斯)于 1977年首先提出来的。
1977年,Carl Woese以16S和18 S rRNA的寡核苷酸序列比较为依据,提出的独立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生命的第三种形式。
随着分子数据的增加,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生物界级分类的新系统,即生命的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
三域是指:细菌域(Bacteria)、古生菌域(Archaea)和真核生物域(Eukarya)。
古生菌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并且在进化谱系上更接近真核生物。
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
生存环境很多古菌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如极高温度、极低温度、高盐、强酸或强碱性的水中。
也有些古菌是嗜中性的,能够在沼泽、废水和土壤中被发现。
很多产甲烷的古菌生存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如反刍动物、白蚁或者人类。
古菌通常对其它生物无害,且未知有致病古菌。
形态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0.1到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微米。
它们可有各种形状,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或方形。
结构像其它生物一样,古生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结构。
其每部分虽是结构相似,而化学成分却不尽相同。
换句话说,古生菌像其它生物一样构建同样的结构,但是它们用不同的化合物来构建。
细胞壁:细胞的外面都围有细胞壁,这是一层半固态的物质,它可以维持细胞的形状,并保持细胞内外的化学物质平衡。
除Thermoplasma无细胞壁外,其余的都有细胞壁。
细胞壁中不含有肽聚糖,含有假肽聚糖(类似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
古细菌
古细菌的发展秦耕(生物技术3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摘要:极端嗜盐菌(extreme halophiles)在它们生存环境中耐受或需要高盐浓度。
如Halobacterium(一种嗜盐菌)生活在盐湖、盐田及含盐的海水中,它们可污染海盐并引起咸鱼及腌制的动物腐败。
由于嗜盐菌细胞含类胡萝卜素,使大多数菌落呈红、粉红或橘红色。
类胡萝卜素有利于保护它们抵御环境中强烈的阳光照射。
有时嗜盐菌与某些藻类造成的污染将海水变成红色。
关键词:极端耐热、古细菌、嗜盐细菌、进化.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cteriaQingeng(The 3th class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Abstract: Extreme a salt bacteria (extreme halophiles) in their survival environment toleranceor need high salt concentration. If Halobacterium (a kind of a salt bacteria) live in salt lake, saltern and salt water, they can cause pollution sea salt and salted fish and salted animal corruption. Because a bacteria cells containing salt carotenoids, most colonies are red, pink or orange. Of carotenoids to protect them against known as environment the bright sun. Sometimes a certain algae bacteria and the salt sea water will become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red.Key words: Extreme heat、The ancient bacteria、Eosinophilic salt bacteria、evolution。
03环境微生物学第三章古菌
• 生长温度范围:60-95oC;pH范围:4.57.5 • 主要分布于深海海底、热泉和地层深部储油层。
8
二、常见的古菌
(三)极端嗜盐菌
• 生活在很高浓度甚至接近饱和浓度盐环境中的一类古菌 • 生长需要至少1.5mol/L的NaCl。许多菌种需在3.5-
• 细胞壁:具有与细菌功能相似的细胞壁。但细胞壁中 不含肽聚糖,含有类似肽聚糖结构的假肽聚糖。
• 细胞膜:绝大多数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中的脂类 主要由甘油酯组成,而古菌细胞膜中的脂类由甘油醚 构成。
• 细胞大小:直径0.11.5μm。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 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m
• 细胞形状:多样
种不同色素。
9
二、常见的古菌
(四)极端嗜热菌
• 生长温度:45~120℃,最适温度:65℃~70℃。 有的种最适温度为105℃
• pH范围:为1-3的高酸度环境 • 可利用有机物、或无机碳源生长(有的能利用两
者)绝大多数为专性厌氧菌。
• 大多数能代谢元素硫(S0),在好氧条件下将 H2S转化为H2SO4,在厌氧条件下将S0还原为H2S。
甲烷粒菌 (Methancorpusculum)
形状
革兰氏 染色
长杆形 +或-
杆状
+
不规则球 形
短杆状
-
不规则球 + 形
链杆状
+
不规则球 形
DNA中的 GC含量/% (摩尔分
数) 29~61
33 29~34
45~49
41~43
60
48~52
产甲烷基质
H2+CO2,甲酸
古菌
产甲烷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封套(包括细胞壁、表面层、鞘和荚膜)、细胞质膜、 原生质和核质。 产甲烷菌有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它们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分有所不 同。也是与真细菌的区别点。 细胞封套有四种: 1.大多数G+产甲烷菌的细胞壁在结构上与G+真细菌相似,细胞壁有一层和三层 的,单层的厚度为10~20nm,如甲烷杆菌属与甲烷短杆菌属。巴氏甲烷八叠球 菌的细胞壁只有一层,厚约200nm。它们化学成分与G+真细菌的不同,不含细 胞壁(即不含二胺基庚二酸或细胞酸)而是假细胞壁质或是未硫酸化的异多糖。 三层的细胞壁壁厚为20~30nm,有内层、中层和外层。外层在细胞分裂横隔形 成பைடு நூலகம்消失,如瘤胃甲烷短杆菌。 2.G+的炽热高温甲烷菌的细胞壁外有一层六角形的蛋白质亚基即S层覆盖。 3.G-产甲烷菌不具有球囊多聚物或外膜。只有一层六角形或四角形的,由蛋白质 亚基或糖蛋白亚基组成的S层。 4.甲烷螺菌的细胞质膜外只有一层由蛋白纤维组成的鞘包裹几个细胞。其厚度为 10nm。
1979年,Balch和Wolfe通过16S rRNA测序 将产甲烷菌发 展为3目(甲烷杆菌目、甲烷球菌目、甲烷微菌目)4科7属 14种。 1993年,Boone将甲烷八叠球菌科上升为一个目,建立了 火热产甲烷菌目,至此产甲烷菌发展为5目10科25属59种。 2001年,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将产甲烷菌放在宽广古生菌门(Euryarchaeota)中,至此 产甲烷菌发展为3纲,5目,10科,26属,78种。 产甲烷菌属于古菌域(Archaea),广域古菌界 (Euryarchaeon),宽广古生菌门(Euryarchaeota)。 人们对产甲烷菌的认识约有150年的历史。人们对产甲烷菌 有极大的兴趣是在于产甲烷菌对天然气的形成,在自然界与 水解菌和产酸菌等协同作用,使有机物甲烷化,产生有经济 价值的生物能物质——甲烷。
海洋微生物——精选推荐
第二章海洋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基本知识一、微生物的定义: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二、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三、三域学说四、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G+和G-细胞壁构造比较含量较高无蛋白质弱强机械抗性G-菌G+菌比较项目内壁层2-3,外壁层820-80厚度(nm)含量低(‾10)含量高(50-90)肽聚糖(%)强弱溶菌酶抗性含量较高(‾20)一般无(<2)类脂质有无脂多糖(LPS)无含量较高(<50)磷壁酸G+和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一)古菌1. 古菌的细胞壁•一般都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差异很大,没有真正的肽聚糖,由多糖(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类型①假肽聚糖细胞壁甲烷杆菌属②独特多糖细胞壁甲烷八叠球菌③硫酸化多糖细胞壁盐球菌属④糖蛋白细胞壁盐杆菌属⑤蛋白质细胞壁少数产甲烷菌2. 古菌的细胞膜•磷脂双层选择性透过膜•L型甘油分子,其他微生物为D型•磷脂分子上的疏水侧链为异戊二烯,含多种色素(细菌红素,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视黄醛等),其他微生物为16-18个C的脂肪烃•疏水侧链与甘油分子通过醚键连接,其他生物通过酯键连接•双层分子有时共价结合,形成单分子层膜,具更高的机械强度(嗜高温菌)古菌的核糖体RNA相对保守,tRNA分子结构特别,其核苷酸序列中不含胸腺嘧啶T3. 古菌的分类•广域古菌门甲烷杆菌、甲烷球菌、盐杆菌、热原体、热球菌、古生球菌、甲烷嗜热菌•嗜泉古菌门热变形菌•初生古菌门(不可培养的超嗜热菌)(二)真细菌1. 真细菌的形态•细菌形态大多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形态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菌落湿润、黏稠、光滑、易挑取,质地均匀,颜色一致•放线菌形态有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菌丝无隔膜,有孢子(形状和表面结构因种而异)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基内菌丝和孢子有颜色,使菌落正反面呈不同色泽细菌菌落放线菌菌落2. 真细菌的分类•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分成26个部分产液菌、栖热菌、异常球菌、栖热袍菌、产金色菌、绿屈扰菌、热微菌、蓝细菌、绿菌、α-变形细菌、β-变形细菌、γ-变形细菌、δ-变形细菌、ε-变形细菌、梭菌类、柔膜菌、芽孢杆菌、放线细菌、浮霉状菌、螺旋体、丝状杆菌、拟杆菌、黄杆菌、屈扰杆菌、梭杆菌、疣微菌(三)真菌1.真菌的形态不含叶绿体、具细胞核、含线粒体、化能有机营养,以孢子进行繁殖,有发达的菌丝体(丝状,絮状、粉状)形态差异大,有单细胞酵母,有大型的灵芝等蕈菌酵母菌菌落霉菌菌落2. 真菌的细胞核•球形或椭球形,通常含一个核,有的含两个或多个,核内有DNA,RNA,在核分裂过程中核仁中的RNA消失,核膜一直存在。
古菌的生理生化特点
古菌的生理生化特点
古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生理生化特点如下:
1. 古菌细胞壁不含有真正意义上的胆固醇,而是含有其他特殊的脂类和蛋白质。
这些成分使得古菌的细胞膜更加耐受高温和低pH值的环境。
2. 古菌不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而是能够利用多种化合物包括二氧化碳、硫和铁等进行代谢,从而完成能量的产生和维持生命活动。
3. 古菌的染色体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个环状的染色体,但是在染色体上发现的基因数量远多于细菌,甚至比大多数真核生物还要多。
4. 古菌具有丰富的酶系统,可参与各种代谢途径的反应,包括氮代谢、硫代谢和铁代谢等。
古菌内部的酶系统也作为研究生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重要资源之一。
总之,古菌以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代谢途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的关注,并成为高温生物学和耐酸性生物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古菌的基因组特点
古菌的基因组特点
1. 古菌的基因组那可真是小而强大啊!就像蚂蚁虽小却能举起远超自身重量的东西一样。
比如产甲烷菌,它的基因组可精致了,却有着神奇的能力。
2. 古菌的基因组有着独特的重复性序列,这多有意思呀!就好比在一个大宝藏中有着一些特别的标记指引着特殊的秘密,像嗜热嗜酸菌就是这样特别的存在。
3. 古菌基因组的基因密度那是相当高啊!这就好像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塞进了超多的宝贝,热原体就是这么让人惊叹的呀。
4. 嘿,古菌的基因组稳定性可强了呢!如同坚固的城堡一般屹立不倒。
硫化叶菌不就是凭借着这稳定的基因组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吗?
5. 古菌的一些基因组可灵活多变了,哇塞,这多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呀!比如某些古菌就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厉害吧?
6. 古菌的基因组里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呢,这就好像一片神秘的森林,让我们充满好奇与渴望,难道不是吗?
7. 古菌的基因组特点真的是太丰富太奇妙啦!简直就是大自然创造的神奇宝藏,等着我们不断去发掘和了解。
我的观点结论:古菌的基因组有着众多独特之处,这些特点让古菌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古菌中DNA复制与维护基因组完整性的研究
古菌中DNA复制与维护基因组完整性的研究古菌是一类在生物界中独特的生物体,其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相比于细菌和真核生物,古菌在生存环境、生物特征以及基因组结构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而在这些方面的差异背后,古菌的DNA复制和基因组维护机制也存在着不同于其他生物体的特点。
DNA复制是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细菌和真核生物中,DNA复制是由DNA聚合酶等酶类催化的反应所驱动的。
而在古菌中,DNA 复制的机制较为特殊。
在古菌中,DNA复制的机制是类似于真核生物的,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同。
在古菌中,DNA复制是由多个酶类协同作用完成的。
其中,复制起始酶Cdc6和DnaB是参与古菌DNA复制的两个关键酶类,它们能够在细胞分裂前为DNA复制做好准备,并参与到DNA链的复制过程中。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修饰作用的酶类也会参与到DNA复制的过程中,如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等。
除了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以外,古菌在基因组维护方面的机制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生物体的特点。
基因组维护主要包括DNA损伤修复、染色体分离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古菌中,DNA损伤修复机制是其保持基因组完整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菌的基因组中存在着多种可修复的DNA损伤,如双链断裂、碱基缺失和损伤等。
而要想对这些损伤进行修复,古菌中有很多酶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光解酶、碱基修复酶等。
另外,在古菌中染色体分离的过程也有着一些特殊之处。
与其他生物体不同,古菌中的染色体是由一条双股DNA链构成的,在染色体分离过程中,该双股DNA链会首先被断裂,然后分离成两条单股DNA。
这一过程需要依靠专门的酶类来完成,如NurA和Rad50等。
综上所述,古菌中DNA复制与维护基因组完整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古菌中DNA复制和基因组维护的机制,不仅能够更好地揭示生物进化的过程,还能够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古细菌dna重复序列
古细菌dna重复序列
古细菌(Archaea)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细菌,但其生物化学过程更接近于真核生物。
古细菌在环境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其研究对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DNA重复序列是一类具有高度重复的DNA片段,其在古细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细菌DNA重复序列包括了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CRISPR/Cas系统。
这种系统是一种细菌和古细菌用来抵御外来DNA攻击的工具,它包括了一系列的DNA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
古细菌通过对外来DNA的片段进行识别和切割,进而保护其基因组不受到病毒和其他感染源的破坏。
CRISPR/Cas系统在古细菌中普遍存在,其功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除了CRISPR/Cas系统,古细菌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DNA重复序列。
例如,一些古细菌基因组中具有重复的tRNA基因,这些基因通常以tRNA基序列为核心,其周围则包括一些保守的重复序列。
此外,一些古细菌中还存在基因间的重复序列,这些序列通常是一些编码未知功能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的保守片段。
DNA重复序列不仅在古细菌中是重要的基因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演化和起源的研究重点。
通过对古细菌中DNA重复序列的系统研究和比较分析,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演化的历程以及生命起源的机制和过程。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
发展,人们将会更加深入地探索古细菌DNA重复序列的结构和功能,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古菌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古菌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古菌(Archaea)是一类独特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生理过程和基因组组成都与细菌和真核生物有很大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对古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古菌在环境修复、产生有用化学物质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古菌的化学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一、古菌的化学生物学特性1.基于RNA的分类目前,所有生物被分为三个域:细菌(Bacteria)、真核生物(Eukarya)和古菌(Archaea)。
古菌的分类主要基于RNA序列的相似性,这是比较古菌与其他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
2.细胞结构古菌细胞壁不含有真菌和细菌的主要成分——封闭多糖,而是由一种特殊的合成多糖和一层糖蛋白组成的膜状结构。
此外,古菌细胞膜的脂质组成也与细菌和真核生物有所不同。
3.代谢途径古菌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其中包括光合作用、化能和化合物作为能源的氧化、还原和甲烷作为能源的化学反应。
古菌还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如高温、高盐度、高压和强酸碱性环境。
4.基因组组成古菌的基因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数百万个碱基对,比真核生物要小得多。
古菌的基因组大小和复杂度与生活方式和栖息环境密切相关。
二、古菌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1.重金属污染修复古菌能够在高温、高压和强酸碱性等极端环境下生长,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发现,古菌能够吸附、还原和沉淀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铬等。
同时,古菌还能够产生多个对重金属具有降解和还原性质的酶类物质,如硫酸盐还原酶和底物级磷酸酰化酶等。
2.有机污染修复除了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也是环境修复中的重要问题。
古菌在生产有机物的过程中还能够产生许多酶,这些酶可以分解和利用有机污染物。
古菌能够利用多种有机废料为基础生产产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如苯、酚、酮等。
古菌利用这些有机物产生氨基酸、聚酯、纤维素和其他有用化学物质,从而实现了有机废物资源化的环保效益。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810)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40分,每题5分)1. N连接的糖链见于面向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以及面向ER(内质网)腔、高尔基体外侧网络腔和线粒体腔的糖蛋白。
()答案:错误解析:线粒体不属于小泡运输系统,因而在糙面内质网中装配的N不必连接糖蛋白不能被转运至线粒体。
2. 质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Na+是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正确解析:3. 基因扩增的结果是某些特定基因的拷贝数增加。
()答案:正确解析:基因扩增是指细胞中某些扩增基因的拷贝数脯氨酸地大量增加的现象。
4. 哺乳动物受精卵在发生卵裂到16细胞前,所有细胞都是全能细胞。
()答案:错误解析:哺乳动物节肢动物受精卵在发生卵裂到8细胞前,各个细胞都是全能细胞。
5. 高尔基网膜的形成面与成熟面的形态结构不一样,形成面较厚,而成熟面较薄。
()答案:错误解析:高尔基体的形成面较薄,成熟面较厚。
6. 病毒的增殖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的。
()答案:错误解析:病毒缺少完整的酶系统,没有核糖体,不能量具有合成自身成分的蔗糖和能量,为专性寄生型,必须侵入易感的宿主细胞,依靠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原料和能量复制病毒的核酸,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病毒的。
病毒这种增殖的方式称为“复制”。
病毒复制的整个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实体化抽离五个步骤,与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完全不同。
7. 在原核细胞中,由DNA转录mRNA和由mRNA翻译蛋白质是同时并几乎在同一部位进行。
()答案:正确解析:真核与线粒体的一个显著差是:真核细胞核内转录,细胞质内翻译,具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原核的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进行。
8. 借助于组合调控,一种关键的基因调控蛋白可以将一种类型的细胞转换成另一种类型的细胞,但是不可能诱发整个器官的形成。
古生菌
像其它生物一样,古生菌 细胞有细胞质、细胞膜和 细胞壁三种结构。
1、细胞壁结构 (1)假肽聚糖 产甲烷菌的细胞壁含假 肽聚糖
(2)酸性杂多糖 2分子N-乙酰氨基半乳糖和1分子葡萄糖醛酸组成的三 糖单位经反复连接而成的古生菌细胞壁。
甲烷八叠球菌和盐球菌不含假肽聚糖,而含复杂聚多糖。
古 生 菌 的 生 活
能。定条是菌:极古利 是
R6-5
够极,件一 已端生用 多
生端具下种 分环菌氨 种
存嗜有能丝的离境能作 多
由于古生菌的这种超强生存能力,使其成为了地球 上最早的生命。
古细菌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氧化硫化氢、硫黄和 其他硫化物为硫酸,并利用这类氧化作用释放的 能量来同化二氧化碳,同时,在它们体内累积硫 黄粒,使它们带上不同的颜色。
五、古生菌的形态
古生菌微小,一般小于1微米,虽然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 到它们,但最大的也只像肉眼看到的芝麻那么大。不过用电子显微 镜能够让我们区分它们的形态。虽然它们很小,但是它们的形态形 形色色。有的像细菌那样为球形、杆状,但也有叶片状或块状。特 别奇怪的是,古生菌有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还有方形的,像 几张连在一起的邮票。
一、古生菌的概念
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 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 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 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 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 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 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 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二)生存环境 最先发现喜好高温的古生菌来自美国黄石公园。 古生菌生活的环境常常是极端环境,如高温、高盐、高酸、高碱、 高压等。 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同样存在,如反刍动物、白蚁和人类。 古生菌通常对其它生物无害,且未知有致病古生菌。
古菌的生理生化特点
古菌的生理生化特点
古菌是一类原核生物,与细菌和真核生物一样,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
古菌的生理生化特点与细菌和真核生物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特点使得古菌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的能力非常强。
古菌的细胞壁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细胞壁。
古菌的细胞壁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其中的多糖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多糖,因此古菌的细胞壁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古菌的细胞壁可以帮助它们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细胞完整性和稳定性。
古菌的细胞膜也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不同。
古菌的细胞膜由异构二酰基甘油构成,而不是磷脂。
这种异构二酰基甘油可以使古菌的细胞膜更加稳定,并且可以帮助古菌在高温、高压和高盐等极端环境下生存。
古菌的代谢途径也与细菌和真核生物不同。
古菌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例如,古菌可以利用甲烷、硫化氢、氨等化合物作为能源和碳源。
这些化合物在一般的生物体内是有毒的,但是古菌可以利用它们来生存和繁殖。
古菌的基因组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古菌的基因组大小和结构与细菌和真核生物不同,古菌的基因组中含有很多独特的基因和基因簇。
这些基因和基因簇可以编码一些独特的酶和蛋白质,这些酶和蛋白质可以帮助古菌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古菌的生理生化特点与细菌和真核生物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特点使得古菌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的能力非常强。
随着对古菌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古菌的生理生化特点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微生物的三域学说
微生物的三域学说:将整个生物界分为3个域,即古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度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贮藏性颗粒:聚β—羟基丁酸(PHB)是一种折射的、单层膜包起来的、大小变化很大的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内膜系统:间体、载色体、羧酸体。
间体作用:位于细胞中央的可能与DNA复制以及横隔壁形成有关,位于细胞周围的可能是分泌胞外酶的地点;载色体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羧酸体: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作用。
异染粒:又称迂回体。
一种多聚磷酸盐颗粒,是一种磷酸盐贮藏物,是与脂质和蛋白质相结合的多聚偏磷酸盐,可能还有Mg2+和RNA,常在核酸合成受阻时产生并积累。
磁小体:主要存在于许多水生细菌和部分真核藻类细胞中,是细胞内Fe3O4的结晶体颗粒,具有磁性,由一层含有磷脂、蛋白质和糖蛋白的膜所包围。
质粒:除DNA外的一个或多个能自主复制的环形DNA分子。
芽孢:是为数不多的产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其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厚壁、折光性强、具抗逆性的休眠体,芽孢成熟后从菌体中释放。
菌落:单个微小的细菌是肉眼看不到的,但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产生大量的细胞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称为菌落。
基内菌丝:又称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长在培养基内,菌丝无分隔,直径通常为0.5—1.0μm,与细菌相仿,但长度不定。
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孢子丝:当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
异形胞:是一种较营养细胞稍大,色浅、壁厚、数目少而不确定。
静息孢子:一种着生于丝状体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胞内有储藏性物质,具有抗干旱或冷冻的能力。
真菌:是一类低等的真和微生物。
真菌没有光和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体丝,菌丝呈顶端生长;细胞壁多数含有几丁质;异养型,营寄生或腐生生活,靠渗透作用自体外吸收营养;普遍以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可生产大量孢子。
gdgt 环化指数
gdgt 环化指数
GDGT(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环化指数是一种用于研究古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指标。
GDGT是一种古菌脂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海洋中的四醚类脂。
在早期生命演化研究中,GDGT环化指数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影响。
GDGT环化指数基于环化GDGT分子作为古海洋温度的代用指标(例如TEX86)。
TEX86是一种用于重建古海洋表面温度的指标,通过分析海洋沉积物中的GDGT分子组成,可以推断出古海洋的温度变化。
然而,在生物机理上,GDGT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微生物降解、成岩作用等,这仍然存在争议。
此外,GDGT环化指数还可以用于定量重建海洋甲烷循环。
甲烷指数(Methane Index或MI)是一种基于古菌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GDGT 的指标,可以用于判断地质历史上甲烷渗漏通量以及甲烷-硫酸盐转换带(SMTZ)深度。
MI通过对海洋沉积物中GDGT的分析,可以为我们研究甲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其与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证据。
总之,GDGT环化指数在古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GDGT分子的组成和分布,可以揭示古海洋温度和甲烷循环
等方面的信息。
然而,在应用GDGT环化指数时,也需要注意其他因素对GDGT分子的影响,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菌分子生态和类脂物研究进展Chuanlun ZhangDepartment of Marine Sicences,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eorgia 30602, USA黄咸雨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30074摘要原先认为古菌只存在于极端环境,如海底热液喷口,陆地热泉。
在1992年,两篇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论文(Furman et al., 1992; DeLong, 1992)提出海岸和开阔海域存在非嗜热泉古菌。
此后,非嗜热泉古菌研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现有资料清楚地显示,非嗜热泉古菌广泛地分布于各种海相和陆相常温环境。
同期,研究者发现一类新的、可以厌氧氧化甲烷的广古菌,这对甲烷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深刻影响。
此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的飞速发展,使得可以快速检测各种古菌类脂物,尤其是一些大分子化合物,如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
古菌类生物标记化合物研究提供了古菌分布、功能和进化的新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古菌古气候应用。
本章概述海洋、土壤和热泉环境中古菌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由于绝大部分研究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开展,因此本文将更多介绍海洋古菌的分布和生态功能。
1.古菌分子生态1.1.海洋古菌采用免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两篇开创性论文发现非嗜热古菌(泉古菌和广古菌)存在于开阔海域和海岸海水中(DeLong, 1992; Fuhrman et al., 1992)。
这纠正了以前的偏见:泉古菌只存在于海底热液喷口或陆地热泉等极端环境中。
此后,非嗜热古菌研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现有资料清楚地显示它们广泛地存在于各种低温海洋和陆地环境(参见综述Schleper et al., 2005)。
总的来说,在海洋水柱中,以Group I 泉古菌和Group II 广古菌为主。
在海洋沉积物中,除了上述两类,还存在多种古菌群落,包括海洋底栖泉古菌,混杂泉古菌和一种未鉴定的广古菌群(V etriani et al., 1999; Inagaki et al., 2006; Biddle et al., 2006)。
此外,甲烷厌氧氧化古菌(ANME)广泛地分布在与甲烷水合物,冷泉和富含有机质沉积物等相关的环境(如:Boetius et al., 2000; Orphan et al., 2001; Mills et al., 2003; Knittel et al., 2005),以及黑海和Cariaco盆地等缺氧水体中(Madrid et al., 2001; Durisch-Kaiser et al., 2005; Schubert et al., 2006)。
水柱和海底沉积物中非嗜热古菌的发现和多样性。
首次海洋浮游古菌的16S rRNA基因检测包含一些与极端嗜热古菌紧密相关的种(Furman et al., 1992; DeLong, 1992)。
起初尚不能确认此种现象,因为这些古菌有可能来自热液喷口。
但是,DeLong和合作者很快在冰冷的北极水体中发现了高含量的古菌(DeLong et al., 1994);还在嗜冷的海绵中发现了共生的泉古菌(Preston et al., 1996)。
这些研究明确地支持新发现的古菌原产于低温海洋环境。
从此以后,大量的新古菌类型几乎在海洋生物圈的每一个环境下得到检测,包括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表层到深部以及海底深层沉积物(详细请参考综述Schelper et al., 2005)。
据目前所知,浮游古菌的绝大部分属于Group I.1A泉古菌和Group II 广古菌。
Group I.1A泉古菌主要分布于深层海水(>200米),而Group II 广古菌主要出现在透光层(<200米),同时也分布于深层海水中(Massana et al., 1997; Karner et al., 2001; Herndl et al., 2005; DeLong et al., 2006; Teira et al., 2006)。
海底沉积物中非嗜热古菌主要发现于冷泉和甲烷水合物相关的环境中,甲烷作为能量来源维持着甲烷厌氧氧化(AOM)和硫酸盐还原反应(Hinrichs et al., 1999; Orphan et al., 2001)。
在深海沉积物扩散条件下,甲烷和硫酸盐流量很低,AOM过程发生在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MTZ)(Biddle et al., 2006)。
在冷泉和甲烷水合物环境中,古菌群落主要是尚未获得培养的广古菌ANME群,它们可以厌氧氧化甲烷(如:Inagaki et al., 2003; Biddle et al., 2006; Inagaki et al., 2006; Kendall et al., 2007)。
具体来说,ANME-1和ANME-2是最主要的甲烷厌氧氧化菌群,尽管它们的相对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在黑海以ANME-1为主,在水合物脊中以ANME-2为主(Knittel et al., 2005; Nauhaus et al., 2005)。
在墨西哥湾,ANME-1和ANME-2都普遍存在(Lanoil et al., 2001; Mills et al., 2003; Lloyd et al., 2006; Reed et al., 2006; Pi et al., in revision)。
在秘鲁海岸高生产力表层海水之下的扩散环境中,沉积物中古菌群落主要是海洋底栖泉古菌B组和泉古菌混杂组,没有检测到ANME-1和ANME-2(Biddle et al., 2006)。
在其他一些非冷泉和非甲烷水合物深海沉积物中,同样以非嗜热泉古菌和非ANME广古菌为主(如:V etriani et al., 1999; Inagaki et al., 2003; Lanoil et al., 2005; Wang et al., 2005; Inagaki et al., 2006)。
特别地,海洋底栖泉古菌B组和Thermoplasmatales广泛地分布与全球正常海相沉积物中(Orphan et al., 2001; Teske, 2006)。
水柱和海底沉积物中非嗜热古菌的丰度。
在开阔海域发现了大量的非嗜热古菌,这更加凸显了非嗜热古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早期在温带海岸和极地海水中进行的一项浮游古菌含量评价显示,非嗜热古菌占原核生物总量的10-30%(DeLong,1992)。
公元2001年,一项在太平洋进行的大型研究发现古菌主要出现在该区域水体的中层(Karner et al., 2001)。
为期12个月的逐月取样分析显示,浮游泉古菌构成了150米以下微型浮游生物的大部分,且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可占微型浮游生物总量的40% (Karner et al., 2001)。
该研究估计全球海洋可产大约1.3×1028个古菌细胞,与细菌细胞总数(3.1×1028)处于同一数量级(Karner et al., 2001)。
另一项在大西洋展开的综合研究采用改进的催化信使沉积-荧光原位杂交法和独特的低核苷酸探针,结果显示在100米深度以下古菌丰度始终比细菌高(Herndl et al., 2005);在北大西洋最小含氧层古菌占原核生物总产量的13-27%,在Labrador海占41-84%,在北大西洋深层海水中占10-20% (Herndl et al., 2005)。
一般认为Group I 泉古菌构成了深海浮游古菌的主体,但也有例外。
在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真光层以下,与热泉进化枝pSL12相关的一支古老泉古菌的含量超过了Group I 泉古菌(Mincer et al., 2007)。
这暗示着未知环境条件可以促进不同类别泉古菌的生长。
另一项研究观察到了黑海次氧层异常富集的Group I 泉古菌,可达古菌16S rRNA基因拷贝总数的98% (Coolen et al., 2007)。
该发现揭示出这些浮游泉古菌是微量需氧的,可以忍受次氧条件。
海洋沉积物中古菌的评价常因这些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非均匀分布变得复杂化。
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产自海底沉积物的甲烷有90%在进入水柱前就已经被消耗掉(Valentine and Reeburgh, 2000),这意味着大量的甲烷氧化古菌存在于海底沉积物中,且在控制进入大气的甲烷通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研究估计海底沉积物中古菌含量占总生物量的0.01%-30%,较高含量常常发生在靠近海底表层沉积物(V etriani et al., 1999; Inakagi et al., 2006)。
水柱和海底沉积物非嗜热古菌的代谢途径。
受益于环境基因组学的发展(V enter et al., 2004; Schleper et al., 2005; Hallam et al., 2006a)及与海绵共生的单一泉古菌种系型Cenarchaeum symbiosium的基因组分析(Preston et al., 1996; Hallam et al., 2006b),研究者开始探讨非嗜热古菌的生理和生物化学性质。
新近分离得到的Nitrosopumilus maritimus开启了非嗜热泉古菌生理学研究的新境界(Könneke et al., 2005)。
大量证据支持某些非嗜热泉古菌可以通过氧化氨来获取自养生长所需的能量(Francis et al., 2005; Könneke et al., 2005; Nicol and Schleper, 2006; Wuchter et al., 2006)。
一些分子和地球化学研究反映出嗜热泉古菌可以利用氨基酸和有机碳,这意味着某些泉古菌是异养或兼养微生物(Biddle et al., 2006; Herndl et al., 2005; Ingalls et al., 2006; Ouverney et al., 2000; Teira et al., 2006)。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底栖泉古菌可以氧化甲烷摄取能量,而利用其他有机碳作为生长所需的碳源(Biddle et al., 2006)。
另一方面,ANME群广古菌被认为可以通过反向的产甲烷途径氧化甲烷(Boetius et al., 2000; Hallam et al., 2003, 2004)。
虽然缺乏培养的ANME供详细的生物化学研究,但根据G+C 含量和全基因鸟枪法测序覆盖深度,Eel River盆地沉积物样品AOM群落基因组学分析可以区分ANME-1和ANME-2(Hallam et al.,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