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堂探究
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作者:丁兆俊高月峰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0年第09期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境?什么是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些要求?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情境概念辨析“情境”这一概念最初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他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阶段观点。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这与建构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国内关于情境教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吉林老师。
她认为,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所以,李吉林的情境概念更多地侧重于一种情绪,即通过移情唤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中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上。
我们认为,国家倡导的“情境”与上述阐述有所不同。
2017版的语文课标这样阐述:“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
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方式等。
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
”数学课标指出:“教学情境包括: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每种情境可以分为熟悉的、关联的、综合的。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一些特定问题的情境基础上再继续创造设计,在教师们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获取到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意识.问题导学法属于一种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策略,教师们拥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益处. 对于高中数学学科如何运用问题导学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研究能够带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高中数学实施“问题”导学的必要性分析为什么要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有怎样的优越性?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不可以灌输,而应该引导,为此就涉及学习情境的创设,问题是创设情境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生本教学理念需要“问题”作为载体.首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们要先设计一个教学情境,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教师们开展高效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情景如何设计呢?纵观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时,情境很繁、多,让原本就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复杂,笔者认为教学情境应该用于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所以设计“问题”是较好的方式,借助于问题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有效的问题一般要先以巩固旧知识并类比新知识的方法给学生创设学习场景,用学生们熟悉的学习内容激发起对新知识的渴求.其次,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们确立一个一致的学习目标并最终完成目标的过程,问题导学用于预习阶段可以让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就明白本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设想,从而明确课堂教学内容. 在知识探究和学习阶段,问题导学又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并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中心以及重难点部分,让学生们在小组范围内互动交流,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答疑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可以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身份,不再是被教师们“灌输”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以及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当然,在教学内容进行完毕后教师们要加以总结以达到升华的效果,教师要给学生们指明一个探索的方向,并且要对学生们已有的成绩进行鼓励、表扬,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重难知识点进行分析加以巩固.此外,问题导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习题训练模式,借助于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再一次回顾,借助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检查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在课后问题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精选知识点较为集中的数学情境设计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点的复认,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延展和变式,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化设计,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高中数学实施“问题”导学的具体策略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我们合理地把控问题导学的节奏,当然笔者说的把控节奏不代表是限制问题的形式,相反,教师们对于设计问题的思路不能够太局限,要采取多种形式,习题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是开放性的问答题或直截了当的判断题.那么,如何把控?奏?下面从导入和结课两个环节谈一谈.1. 导入问题要有思维深度和延展性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在于问题,有了问题学生们才能开动脑筋去解决,因此教师们设计问题的首要考虑因素应是问题的启发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过程的体验,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要有延展性,能够调动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究和学习.例如,“平面向量数量积复习课”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体验,笔者进行了如下的问题设计.问题1:提供如图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请大家求一求?.这是导入性问题,为了解决问题1,学生会从如下几个方向思考.思考1:如何求?需要知道哪些量才能完成求解?思考2:题干中给出的直角三角形,我们如何看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学生通过这个问题1的思考关注到了夹角、模长、模的平方等等概念,而且问题解决的方向得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变式抛出另外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将前面的思路付诸应用实践中,并在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的发展.问题2:如图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90°,AB=3,求?.问题3:如图2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E是直线BC上的一个点,已知=2,求?的值.教师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针对整个学生群体考虑,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在温习旧知识和掌握新知识之间把握好度,最重要的是设计问题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们的学习基础作为第一位进行问题设计. 问题导学法具有十分广泛的探索领域,教师们要不断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教学习惯,最贴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将多个方法进行整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创新修改,从而确保应用问题导学法达到价值的最大化.2. 合理地把控结课问题导学的节奏对一节课而言,要注意课堂问题的题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以检查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出发点,控制好问题互动与理答的时间,还应该注重不同问题处理的时间编排,结课的巩固练习类问题应该放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内.节奏的把控是为了让我们的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设计更有目标性和可操作性.教师们在设计“巩固问题”调节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1)时效性. 为什么要在课堂结束前设计“巩固问题”而不是放在课后,目的在于学生们本堂课内容的掌握通过前期问题导学和探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些重点性的知识或者是学生探究过程中存在疑惑的部分必须及时地进行重点巩固,强化记忆的有效联结.(2)评价性. 最后环节的问题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过难,因为如果问题的设计过难,一方面学生几分钟完成不了,而且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学习了40分钟,最后一道题都不能完成,基于学生的实际进行问题的设计,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后进生,教师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鼓励,他们在解决最后的问题时更需要多加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力.(3)提升性. 虽然是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时间,但是问题提出后,要确保学生反馈信息必须是十分有效的,而且要在前面课堂探究过程设计的问题基础上有所提升,这样我们可以观察到学生课堂上知识学习和方法迁移的真实水平,借助于这个问题的完成情况,我们教师收到来自于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作为下一次备课的参考,从而做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还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体系.当然,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以知识的传递作为第一步,学生掌握与否可以通过问题的解决有所体现出来,但是并不等于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全貌,最后还需要教师们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们举一反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学习的内容又可以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并对自己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效率进行检验,为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问题导学法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些特殊的问题场景来辅助学生们解决疑问,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技能,让学生们变得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培养学生们的探索创新能力.。
三环节高效课堂操作要求
3. 基础探究综合课型(课中预习,课中展示点评、探究,课后 训练):适合数、理、化、生、地新课。 (1)导学案在课前1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任 务; (2)学生自主学习讨论(5分钟)。学生阅读课本,查阅学习 资料,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做好自主学习笔记; (3)基础知识预习成果展示和点评(10分钟)。教师公布展 示任务,学生小组内探讨2分钟后展示;预习成果展示的目的在 于保障学生夯实基础,点评可以教师为主导; (4)探究知识交流研讨(5分钟)。学习小组内对导学案中合 作探究所有问题进行研讨; (5)对合作探究问题的先展示后点评(15分钟)。教师公布 展示或点评任务(主要是重难点知识的问题、拓展应用的问 题) ,学生小组内探讨2分钟后再展示或点评;(合作探究过程 中的先展示后点评的目的在于挖潜能、提能力) (6)课堂总结5分钟。实施整理加固与当堂检测,布置课后任 务:限时完成训练案,自主积累完成典型试题分析。
五、三种课型模式解读
1.基础预习课型(课中前段预习,中段成果展示,课后训练):
适合于语、英语、政、史、地的新课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
(1)导学案在课前发,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任务; (2)情境引入或直接引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任务; (3)学生自主学习(5——10分钟)。学生阅读课本,查阅学 习资料,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做好自主学习笔记; (4)预习成果展示和点评(10——20分钟)。教师公布展示 (主要是主要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问题)任务,学生小组内探 讨2分钟后展示点评;预习成果展示的目的在于保障学生夯实基 础,点评可以教师为主导。 (5)课堂总结归纳:归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6)当堂检测和布置课后任务,完成反思提升:限时完成训练 案和研讨的问题,自主积累完成典型试题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探究
数 学 问题 让 学 生 回 答 , 这 看 似 互 动 性 极 强
师以这些 问题入手 , 将学生带入探究情境 ,
璺 鲎 一
高中数学 “ 问题导学 ” 模 式的探究
一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王 燕
摘要 : 数 学 是 一 门理 科 , 有 效 的 问题 能 激 活 课 堂 ,引 领 学 生 快 速 切 入 课 堂 探 究 。高 中数 学 教 师 如 何 抓 住 教材 特 点 , 创
二、 创设问题情境 。 引发探究欲望 所 谓问题情境 , 是指教师挖掘教材 中 隐含的问题 因素 ,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 之
合 理 的 问 题 能 激 活 课 堂 ,激 发 学 生
思维 , 让学生有效切入 新课教 学与探究 。 但 我 多年对 “ 问题 导学 ” 模 式 进行 探究 ,
发 现 有 些 课 堂 以 问 题 教 学 为 借 口 ,满 堂
“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 的概念?如何让学生 效 果
多教 师 只 注 重 问题 的 设 计 与 引 导 , 但 很 少
课主题相关 , 能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三、 在 适 当处 导入 问题 , 突 破教 学难点
要改善高中数学课 堂满堂问的情况 ,
抓 住 课 堂 教 学 是 一 个 动 态 变 化 的 交 互 过
师为 了突 出问 题教 学模 式 , 设 计 了大 量 的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 问题 ,
问 或者 问题 质 量不 高 导 致 课 堂效 率 不 高。数学教师如何抓住教材特点 , 精心预
以问题为导向,走进文本深度阅读——“问题导学”模式探究案例举析
以问题为导向,走进文本深度阅读
图4 图5
由三角形相似可知:
sinα==;
cosα==;(其r=r′>0)
tanα==
上述数学等式表明了角α三角函
数值与终边上的取点无关,一旦锐角
α确定,它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也
都唯一确定,因而它们都是以角α为
自变量的函数。
3.回归核心,建立模型
师:对于锐角情况,我们已经研
究完成,点P(x,y)随锐角α的变
化可以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描述,那么,
一般的,当角α为任意角时,该如何
刻画x,y,r,α四者的关系?
2019.09(上)
课程与教学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直至深入文本精髓。
所以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探寻文中经典文句并巧设问题,对文本
2019.09(上)。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作者:张克生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12期摘要: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其中,包括发现生成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解决反思问题三方面。
目的是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使其认识到“问题导学”模式的价值,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模式即教师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有方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反思。
长此以往,小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升其探索能力、逻辑能力,深化数学教学的意义,对于其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现并生成问题,完成课堂任务的布置小学生缺少学习经验,同时没有成熟的学习技巧与学习方法,因此每一段学习经历都弥足珍贵。
以“问题导学”模式为基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过程中,还能够使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长此以往,便于小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制订合理计划。
为了能够彰显“问题导学”模式的优势,教师需要发现并生成问题,完成数学课堂任务的布置。
比如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堂任务的过程中采用分层式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学习探索,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强化[1]。
例如:在关于余数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其自主预习,通过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余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便于后续完成重点学习。
完成预习以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盲点予以收集分析,了解其预习的具体状况,便于教师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实现对课程内容、课程时间的合理安排。
当学生了解除数、商、被除数、余数以后,引导其对有余数除法、无余数除法进行对比、分析。
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新旧知识予以结合。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者:董锐华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7年第10期摘要:“问题导学”模式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关键的教学方式。
该模式主张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能够进一步挖掘“问题导学”模式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问题导学”模式概述“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基础来开展数学教学,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纽带,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上进行平等的对话。
“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动脑、动手获得数学知识。
通过这一模式,教师不仅能够取得较为有效的教学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体实施1.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的价值来。
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圆”的知识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同学们,我手上有一枚1元的硬币,如果我想知道这一枚硬币的周长,你们能够帮助我吗?”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问题上来,并积极地思考。
这样,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2.通过重点问题加强课堂互动在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设计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突破教学重点,然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效地加强课堂的互动。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10篇)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10篇)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1我校实行“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已有一年的时间了。
“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为课堂教学的充实和丰富增添了活力和动力,为学生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我通过自己的专研、与同行的探讨、观摩课以及说课汇报等形式,对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认为,在实施“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自学教材时三维目标要明确,自学提纲要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深刻理解“课标”要求。
认真分析教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学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应该自学哪些内容,知道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自学提纲中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自学成果。
同时,通过自学提纲发现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题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基础性,题量要适中。
二、合作交流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自学提纲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
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结合小组成员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真正地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教师“导”的方向走,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展示提升要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气氛。
同时,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四、扩展延伸要有实效性。
扩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浅谈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心脏 - 输送血液的泵”为例
2021年3期136浅谈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心脏-输送血液的泵”为例杨巧云(宁德市民族中学,福建 宁德 355000)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生物课堂效率。
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达到效果。
问题导学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这种以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基于教育改革的思想,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本文立足初中生物教学,以教学实例简要谈谈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一、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所谓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着问题去探究 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1]。
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教师以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学生通过问题线索引发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并实现拓展迁移、巩固提升;最后通过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将知识学习不断深入。
在不断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提升,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同时,问题导学的渗入使教师的教学计划得到优化,所制定的课程内容也更具针对性[2];问题的设置具有梯度,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问题导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初中生物具有理科属性,特别是探究实验的教学,利用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一)情境设问,导入新课学生是否对课堂产生兴趣,导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同时在问题导学的基础上层层设问,不仅贴近实际生活,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实现知识的正向反馈和迁移。
导入环节,问题的设置难度不能太大,从生活经验归纳出问题,既让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又让部分学生能深入思考,激发对本节课的兴趣。
以问导学的思辨课堂
以问导学的思辨课堂冯璐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以诱思为背景,创设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并结合学生合作展示,突破重难点,形成在问题引导下的思辨课堂。
一、以“问”导学,转变学习方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提出无疑是对现今课堂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背诵式、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问题导学的环境中成长,每一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与研讨,都给与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更敏捷了、学生的提问意愿更强烈了、学生的操作体验更充分了、学生的探究水平更有深度了。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问题引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下是我们一年多实践过后的一些浅薄经验,与君共勉:(一)环绕问题,自主讨论问题引导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为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独立的个体应有独立的思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独立地学习,鼓励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相信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解决问题。
而在独立思考探究过程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所优化的知识则魅力最盛,这样得到的信息也更有价值。
(二)针对疑问,合作探究问题是探究的源泉,我们以问题导学策略为基础为每堂课制定出一个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开展了基于“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探究性学习”的小课题研究,其主要流程有问题提出——活动设计——自主探究——交流质疑——达成共识这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的解释,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二、以“问”支撑,细化学习过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智慧交集迸发的起始点,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一个个设计紧密的问题可以将一堂数学课完整的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对一个个问题的感知、发现、解决、再生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应用新知。
【高中化学特色教学】“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一、“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2011年我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认真借鉴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以问导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总结提升为“126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针对我校高三学生化学课一轮复习的特点,结合学校提出的“126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对教学思路进行了一些反思和重构,设计了“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教学为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一轮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必修课程以及两个选修模块课程的学习,对高中化学知识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一轮复习中要做的一是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扎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就要采用科学的复习策略、得当的复习方法。
“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考纲要求,将一个课题的知识巧妙的设计成若干个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将该专题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让学生将总结出的知识点在典型题目中加以运用,不但总结了知识同时锻炼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首先设计制作预习学案,主要针对课本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题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
其次运用“问题式导学”理念设计课堂探究导学案。
以下是我以《氮及其化合物》这一课题为例介绍导学案中复习关于氨气的性质的问题设计:问题一: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备了氧气和氨气两瓶气体,因急事离开后,忘了哪一瓶是氨气。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采取尽可能多的合理方法加以鉴别。
这只是看似与生活有联系的一个小问题,但是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需要大量的思考,将本课题中氨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知识都串联一遍,才能回答完整。
该问题后又设置一道典型例题:(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创新理念的提出,其理念在教学改革中得到日益深入发展,使教师开始意识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学习及发展产生严重限制,因此,教师已经尝试对学习方法及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改进,借此以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综合有效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在当今这种发展情况下,新教学方法逐渐产生,并得到有效地应用,其中问题导学法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被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综合质量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使用问题导学法的重视,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情况,将问题导学法落实到数学课程教学之中。
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应用研究前言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模式中,教师对问题导学法这一学科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大多数教师往往将授课重点都放在解决问题上,而却忽略了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引出其他形式的学习辅导内容,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问题导学是指即教师如何做到在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有着不可动摇的理论,同时以授课教师为教学主导对象所进行的问题导学,以某一个问题的为核心,在每位授课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带领学生去挖掘核心题目背后隐含着的知识,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一、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喜欢数学的学生自然乐于探索数学知识,而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学起来十分痛苦。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让高中数学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问题导学法的利用能够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加强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改变以往课堂沉闷的氛围。
近年来,依据教学改革完成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课堂上的陋习,让学生有兴趣探索数学知识。
构建“导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 学是实施素 质教育 的基本形式 , 堂教学 改革是素质 教育的主 要方 课 面和 突 破 口。“ 学探 究 式 ”课 堂 教学 模 式 是 依 据所 教 学 生 的 知 识层 次 、 导 能力层 次 、智力层 次 的总体 水平, 对教 学要 素探 究学 习和对 问题 解决 学 习进 行优化 的教 学策 略 。该模式 是 以教材 和生 活 中的语言 现象 为基 础, 以学法 指 导为 杠杆 ,既重 视 教 师指 导 、 点拨 、示范 的教 学过 程 ,更注 意 学生 主 体 意 识、主 动 学 习 、能力 迁 移 、 自主探 究 的学 的过程 。做到 以教 为前 导,以学 为主体, 着眼于提 高课堂教 学效率和 课堂教学 的四维 目标, 即传 授知识 ( 基础 目 标) 、培养 能 力 ( 体 目标 ) 主 、发展 智力 ( 化 目标) 深 、塑造 人格 ( 级 目标 ) 终 , 以实现 课堂 教学 形 式的根 本 性转 变, 予课 堂教 学蓬 勃 的生 命力 。 赋 1指 导思 想 1 、学 习实 践 陶行 知先 生 “ 活 即教 育, 会 即学 校, 学 做合 一 ”的 生 社 教 “ 生活 教育 理论 ” , 探索课 堂 教 学内容 、结构 改 革, 服传 统教 学 中脱离 生 克 活 、脱离 社 会、脱 离 实际 的三 脱离 弊端 : 把单纯 传授 书本 知 识, 死教 书 、死 读 书的课 堂教学转 移到 课堂教 学 内容 生活 化, 学习方 法指 导科学化 , 知识掌 握 运用 实 践化 , 重培 养学 生学 习 能力和 创 造能 力 的轨道 上 来 。 着 2 、突破传 统课堂 教学模 式, 将教 师和 学生 引向一个 更为 广阔 的教与 学的 空 间, 把教 的任 务 由传授 知识 为 主转变 为 以指 导学 生 学习 为主, “ ”师 变 教 为 “ ”师 ,教 会 学 生 “ 会 学 习 ” 导 学 ,培 养 其 可 持 续 学 习 能 力 。 2模 式界 定 指在课堂教学 中, 教师 根据教材 内容, 学生的学 习状 况, 课堂教学 内容 向 将 生 活延伸 , 时地对 学生 进行 学 习 目的、学 习心理 、学 习方法 指导 的一 种模 适
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1.1 问题导学模式的定义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思考和独立学习。
问题导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问题导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问题导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导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问题导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通过问题导学模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英语知识,提高记忆和掌握的效果。
问题导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正文2.1 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步骤1.确定学习目标: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便设计相应的问题。
2.设计问题: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
3.组织学习活动:根据设计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 浅谈“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浅谈“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
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建设,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在当今高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在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中,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合作,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世界上,各种群体成功的典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充分体会到当今中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战。
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目前,我校课堂教学还存在“先教后学、师讲生听” 这种高耗低效的现象。
老师讲得多,学生学得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我校全面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确定建立“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导学案”为抓手,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
下面我就谈谈我校实施“问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一、建设好“导学案”这个载体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导学案”,将“导学案’建设成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载体。
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它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
导学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理学案、达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作者:冯嘉美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4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得到了相应地改革。
在学生学科学习生涯中,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质量和效率对学生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已成为学科教师重点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物理;实施策略“问题导学”是一种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发展而来的教育模型。
以导学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反映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问题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基于问题导学法这一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作用:首先,“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有助于良好课堂学习环境的构建。
适当的开展问题导学可以引发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求助欲望,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在基于学生自主思考课堂问题或提出质疑的同时,“问题导学”教学方法也增加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频率,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还可以让他们在问题引导下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提问策略,在提升学生探究精神、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问题导学的具体运用策略1.准确把握学情并进行有效备课“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改进。
在备课时,教师应重视了解学生的学情,提高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合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利用与学生的交i炎来了解他们的学业状况,与学生进行直接交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握学生对当前教学形式的接受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探索篇誗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宝君(磐石市第一中学校,吉林磐石)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高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自主实践和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问题导学模式是对核心素养的进一步阐述,地理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链,串联教学知识点,巧妙设计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追问兴趣,加快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导学;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基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模式主要内容教师备课要学会把知识变成问题,要设计有效问题,用问题趋动学生思考、问题促进目标达成、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问题切入、问题启发、问题探究、问题拓展、问题答疑、问题反馈几个步骤逐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调动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探究过程学会合作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与方法。
拓展知识时串联性扩展知识面,通过答疑审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总结学生反馈的问题,丰富教学资源。
二、问题设计的要求根据问题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明确且细致有层次划分,不是模模糊糊。
设计问题要从全局入手,把握主线教学目标,问题设计不仅围绕主题开展,更要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产生新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如听的习惯、读的习惯、记的习惯、答的习惯、思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等。
以“问题导学”为主题环环展开,可使学生主动参与,让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交流讨论多,学生思维活跃后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夯实。
三、问题设计原则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原则,如在目标引领下设计问题的目标引领原则;围绕核心知识不纠缠细枝末节的学科本源性原则;不限制学生思维以知识联系性和思想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会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原则;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驱动性原则;“问题串”之间有内在的逻辑线索将之串联的关联性原则,这个线索就是学科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科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师将形 成性 评价与总结性评 价相结合 ,在课堂 上针对每一位 学生 的表现进行评分 ,并将评 分纳入到期末成 绩评 比中,以 此提高 学生对课堂提 问重要性 的认识 ,提高学 生回答问题 的 积极性 与主动性 ,也 为 “ 问题 导学”模式应用水平 的主要环节 ,但在传 统的 教育模式 下 ,提问 的重要性 并未得 到充分显现 。根据新 课程 标 准 的要求 ,课 堂教学应通 过提 问这一途 径来增进教师 与学 生间的互动 ,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 “ 问 题 导学 ”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必要 。
定基础 。 四 、 结 论
综 上所述 。教师应将 “ 问题导学 ”模式应用 到小学数学 课堂教 学中 ,提高课堂气 氛的活跃程度 ,增强学 生的学 习兴 趣 ,培养 学生的独立思考 能力 ,使学生 的数学 能力得到全面 的培养与提升 。
参考文献 :
【 1 ] 黄悦 . 基 于微课 的小 学数 学课 堂教 学模式探 讨 湖 南第 师 范学院学报 ,2 0 1 6( 4 ):1 3 . [ 2 】 米晓政 . 浅谈 小学数 学 “ 问题 导学” 的教 学策略 卟 学周刊 ,
的顺利 开展 带来 一定 的帮助 。 2 .“ 问题导 学”模式在课 堂讲 解 中的应用 首先 ,教 师提问 : “ 请 同学们试着计 算一下 1 . 2×1 : 2的 结果 。”等学生完成 计算之后 ,提问不 同的学 生 ,了解他们
传 统的教学方法 中 ,学习效果评价 以总结 性评 价为 主,
“ 问题 导学”模式 “ 问题 导学”模式属 于现代教学模式 的一种 ,即通过 提 问来引导学 生思考 ,使学生 能够 自主思考并 独立解决 问题 的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而问题导学模式中,老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小数的加减运算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0.3元,小红有0.5元,他们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会对小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而学生只需要简单地跟着做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而问题导学模式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3个3等于多少?”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3个3相乘得到的结果是9,并通过这个问题来记忆乘法口诀表。
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以个人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绩。
而问题导学模式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他们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
这种合作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解决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互相讨论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 关键“ 点” 设问 , 突破思维 “ 盲区”
个 圆圆的金盘 子” ? 为什么三叔说“ 我” 也是“ 太阳” ? 太 阳能
“ 变成一个 圆圆的金盘子” 指出如果能珍惜 时间 , 虽 然没有办
在整体感 知课 文中获得全 面理解 。
法改 变生命 的长度 , 但 可 以拓 展生命 的宽度 , 从 而实现 人生 的价值 ; 在三叔 的眼里 , “ 我” 还是个孩子 , “ 我” 还有 很多 的时 间可 以学习 , “ 我” 完全可以“ 掌控 ” 自己的时间 。可以说 , 文本 以《 三颗 枸杞 豆》 为题 , 意在 让学生 体会文本 深层 的含义 , 看
文, 在探寻答案 的过程 中进入深层次的探究。但是 , 有些课 文
叔 的语言关 键点 与学生 “ 对话 ” 。如“ 我” 与三叔 的第 二次对 话, 我 引导学 生质疑 “ 把 太 阳比喻成 ‘ 红 色的车轮 ” ’ 合适 吗 , 让学 生通过 品读文 本 , 理解太 阳像 车轮一样 滚滚 向前 , 飞快
从而击起探究 千层浪。作 为一 门培 养学 生语 文素养的母语 学 科, 教师如何立 足教材实际 , 有效构建 “ 问题导学 ” 模式, 从 而 借 助“ 问题 ” 引 导学生深 入文本 , 与作者 “ 对话 ” , 获得 思维 的
发展和语文 能力 的提 升?
一
料, 为课堂探究作铺垫 。当学生对小说有了初步理解之后 , 教
似 简单 , 要理解 它 的哲 理却难 , 但 只要教 师能抓住 文本 的关 键“ 点” 设问 , 就 能有效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 盲 区” 。 二、 在解读 困惑“ 点” 追问 , 突破思维障碍 语文教学离不 开学生对文本 的解读 , 但 有些文本 离学生
如苏 教版《 白杨礼赞 》 一课 , 如何让学生 学会本文 的象征 手法 ?如何理解 白杨树 象征的革命 品质?课堂开始 教师和学 生一 起 了解 作者 和时代背景 , 然 后让学生 轻声读课 文 , 初步
、 6自然段 的学习 , 设置问题 : ( 1 ) 文 的生活 比较久远或者文本 的内涵较为深刻 , 当教师 借助问题 将学 生引导至课文 的第 5 章用 了哪个词语总写 白杨树 的形象 ?( 2 ) 文 章用了哪个词语 进行有效 引导后 ,学生 的思维 还是 处于相对 困惑的状态 , 如
果教师 的问题 导学就此结束 , 学生就无法 深入理解 文本 。及 时追 问要求教 师正确面对学生 的回答 , 及 时收集课 堂的动态 总写 白杨 树的性格?学生通过深入文本 之后 , 教师再次将学 生引导 至课 文后三个 自然段 的学 习 , 白杨 的形 象在学生心 中 就渐渐 清晰了。最后 , 教 师和学生再次 回到课 文开始的第一
纵 观苏 教版初 中语文教 材 , 收 录众 多名 家作 品 , 既有 古
代的, 又有现代的 ; 既有国内的 , 又有 国外 的。在构建 “ 问题 导 学” 模式时 , 教师要结合名 家作品 的特色之处 , 抓住 文本学 习
话” 。
征等。但如何让学生从深层次分析孔 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下
的社 会悲剧?教师及 时追 问 : 孔 乙己生 活在什么样 的社会 环 的关键 “ 点” , 引导 学生借助 问题去感 悟品味文本 , 与作者 “ 对 境 之下 , 周 围的人是怎样对待他 的?从 而及 时将学生 的思维 引向社会制 度层 面 ,在探 究问题 的过程 中感受作 者的 “ 呐 喊” , 这是 怎样 的一个社会 啊?小说 的意境和表现的社会意义 在学 生心中就逐渐 清晰了。 三、 在疑问“ 点” 反问 , 化解思维难点
生成 , 有 效根据学 生 的回答 进行课 堂二 次提 问 , 从 而借 助 问
理解课文段落层次 。接下来 , 教 师设 问: 课 文一 开始就表达 出 对 白杨树 崇敬 、 赞美 的强烈感情 , 那 白杨树为什么 “ 实在是不 平凡 的” 呢?为什 么要 “ 赞美 白杨树 ” 呢?课 文并没有直接 回 答, 而是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 , 这样的构思用意何在?当 学生 开始质 疑时 , 教师并 不评价 学生 的答 案 , 而是再 次引导
课程
教 法 研 究 射A O
教法
A _ ; } }
基于“ 问题 导学 ” 模 式 的课堂探究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六套中学 林海鹏
“ 学起 于思 , 思源 于疑 。” 有效的问题能启发学生 的思维 ,
由于孑 L 乙 己离学生 的生 活较为久远 , 要 理解这个人物形 象还 是 比较 困难 , 课堂 探究前 , 教 师让 学生搜 集科举 制度相 关材
如在学 习苏教版《 三颗枸杞豆 》 时, 如何抓住 “ 我” 与三 叔 的两次会 面这个关 键 “ 点” , 设计“ 质疑 ” 点, 从 而借 助问题 引
导 学生 理解 富有哲理 的句 子的深刻 内涵 , 领悟三 叔充满悲剧 色彩 的一生赋予 的启示 ?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之后 , 我抓住三
在构建 “ 问题导学 ” 模式时 , 当学生借助 问题通过 阅读文 本试 图寻找不 同的体会 , 问题导学就能 带动学生整体感 知课
流逝 。“ 捉住太 阳有什么含义 ?” 让学生结合 自己对时 间的感 悟体会要珍惜时 间。为什么说把太 阳捉到手 , 太 阳就能“ 变成
一
的问题学 生并不 能一下子 就理解清楚 , 这时 , 教师 可以暂 时
反问, 但并不直 接评价 学生 的回答 , 而是引 导学生深 入后 面
的探 究 , 最后再次反 问 , 引导学生进行 二次探究 , 从而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