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退缩的概念_分型及干预研究述评
幼儿教师视角下的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分析与干预
幼儿教师视角下的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分析与干预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成长,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幼儿教师的视角,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一、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表现1.避免与他人互动:这类孩子往往害怕与他人交流,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更喜欢独自玩耍。
2.缺乏自信: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不敢尝试新事物,害怕失败。
3.依赖性强:这类孩子依赖性强,喜欢寻求成人的庇护,不愿独立解决问题。
4.攻击性行为:部分社会退缩的孩子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以自我保护为目的。
二、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性格特点等都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
2.遗传因素:部分孩子可能因为遗传原因,天生胆小、内向。
3.早期经验:孩子早期的经历,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对他们的社交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环境因素:幼儿园环境、教育方式等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
三、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干预策略2.增强自信: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孩子积累成功经验,提高自信心。
3.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性。
5.环境适应训练:让孩子逐步适应新环境,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6.情感支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7.专业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社会退缩行为,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四、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问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关注这类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并干预。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这些孩子一定能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为它关乎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社交能力。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案例,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学前儿童社会退缩概念及分型综述
学前儿童社会退缩概念及分型综述作者:赵婷张晓玲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14期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到儿童社会退缩并进行概念、类型及成因、干预方案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研究成果显著,但关于儿童社会退缩学界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及分型。
本文从学前儿童社会退缩的概念界定、分型入手,对近年来有关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思考。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退缩;概念;分型;综述学前儿童正处于去自我中心、社会交往的初始及关键阶段,而社会退缩却严重阻碍了这一阶段的发展。
这种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不仅对儿童时期的正常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个体青春期乃至成年初期也具有延伸影响。
本文以学前阶段儿童社会退缩为主题,拟对社会退缩行为的概念、类型进行梳理,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退缩的概念目前对社会退缩行为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论述。
早期学界关于儿童社会退缩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取向:行为描述和社会测量。
从行为描述的角度,“社会退缩”被界定为交往频次低的独处行为[1],即把具有社会退缩儿童定义为那些自愿地、以低于正常的频率与同伴交往的儿童。
并认为社交退缩源于儿童的害羞、抑制性等气质特点或社交焦虑等内隐性困难[2]。
从社会测量的视角,“社会退缩”则被视为低水平的同伴接受(被忽视儿)或高水平的同伴拒绝(被拒绝儿)[3],认为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出现的原因是缺乏交往动机、害羞、焦虑,或者是行为具有攻击性,导致被同伴排除在外。
20世纪90年代,Rubin 和 Asendorpf在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社会测量中的被忽视幼儿或被拒绝幼儿并不大等同于社会退缩幼儿,不能将社会退缩与幼儿的社会地位测量相混淆。
之后,人们更多地采用行为描述的方法来界定社会退缩。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张连云认为社会退缩泛指幼儿在所有情境中的孤僻行为,包括行为抑制、害羞、害怕、社会性孤独等。
儿童社会退缩成因及干预研究综述
儿童社会退缩成因及干预研究综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者都没有注意到那些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独处和退缩行为的儿童,退缩儿童常常被误以为“老实”而被忽视。
但是近20年来,社会退缩的消极适应意义逐渐引起了家长、教师和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1社会退缩的概念研究者至今在社会退缩的概念界定上仍没取得一致。
在过去20年间,研究者交替运用“社会退缩”、“社会孤独”、“抑制”、“羞怯”来描述有孤独行为表现的幼儿。
1993年Rubin和Asendorpf尝试着给社会退缩作一个精确定义,他们用“抑制”来形容那些在新异环境中幼儿敏感和害怕的行为反应;用“害羞”来形容对新异环境的抑制反应;到童年中期,对新异刺激的害羞改用“羞怯”来表述。
用“社会孤独”来形容由于被同伴群体排斥的幼儿所表现出的孤独行为。
最后,用“社会退缩”来定义那些在熟悉或者陌生同伴面前表现出的所有形式的、持续的孤单行为。
[1] 郑淑杰主要依据Rubin在1993年社会退缩的概念,把社会退缩定义为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与熟悉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
Lerner等报告,3—5岁儿童行为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退缩。
特别是女孩,在学前期退缩行为中等程度以上的儿童,11年后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两倍。
郑淑杰(2005)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64名退缩儿童4岁时的退缩行为与其7岁时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4岁时表现为行为退缩的男孩到7岁时,比女孩表现出较多的过失行为[2]。
因此了解社会退缩的成因并且积极地进行干预,对于社会退缩儿童非常重要。
2社会退缩的成因2.1生理Kagan的研究表明,社会退缩存在抑制气质基础。
在不熟悉的、非社会情境中,退缩幼儿的扁桃体以及对皮质的分泌物、视丘下部、交感神经系统、纹状体和中央灰质的活动状态与普通儿童不同。
Fox (2001)大脑诱发电位研究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右脑额叶上表现出相对较强烈的EEG活动,因此更加容易表现出消极情绪,产生负性情感。
关于儿童社会性退缩的研究综述
究 者 采 用 加 利 福 尼 亚 儿 童 Q 类 问 卷 , 用 其 中 的 “ 羞 一 抑 分 采 害 郁 ” 度 ; 母 评 价 多 用 于 考 察 儿 童 的 气 质 特 点 , 于 社 交 维 父 用
性 抑制 的研 究 。 三 、 会 退 缩 的 分 型及 类型 间关 系 社 ( ) 会 退 缩类 型 一 社 经 过对 以往 的研 究 进 行 分 析整 理 ,发现 研 究 者 们 近些 年 来 以鲁 宾 18 年 提 出 的 “ 静 孤 独 ” “ 跃 孤 独 ” 种 类 型 . 92 安 、活 两 和 艾 森 道 夫 19 年 在 鲁 宾 研 究 基 础 经 过 深 入 剖 析 从 而 分 离 出 的 90 “ 默寡 言” 沉 型为 基 础 , 过 持 续 的 临 床 实 验 研 究 并 结 合 我 国 经 具体文化特征 , 最终 提 出 了 我 国儿 童社 会退 缩 类 型 . 目前 普 遍 公认 的三种儿童社会退缩类 型为 : 静退缩 型 : 虑退缩型 : 安 焦 活跃退缩型 。 1安 静 退 缩 型 : 指 有 同伴 在 场 时 儿 童 独 自的 、 静 的 探 . 是 安 索 活 动 和 建 构 活 动 , 常 是 一 种 久 坐不 动 的独 处 行 为 。 社 会 通 从 交 往 的 动 机 来讲 , 儿 童 早 期 , 静 退 缩 行 为 源 于 儿 童 较 低 的 在 安 社 交 趋 近 动 机 而 不 是 较 高 的 社 交 回避 动 机 ,反 映 出 儿 童 对 物 比对 人 更 感 兴 趣 : 到 儿 童 中 、 期 , 生 同伴 面 前 的安 静 但 后 陌 退 缩 行 为 逐 渐 与 儿 童 的行 为抑 制 性 相联 系 . 究 者 指 出 . 儿 研 在 童 中 、后期 安 静 退 缩 行 为 可 能 成 为 抑 制 的 儿 童 应 对其 内 心 焦 虑 的 一 种方 式 。 2焦 虑 退 缩 型 : 体 指 儿 童 的无 所 事 事 和 观望 的行 为 。研 . 具 究 者认 为 这 种 行 为 反 映 了 趋 避 式 动 机 冲 突— — 既想 参 与又 怕 参 与同伴活动 , 而表 现出了儿童羞怯 、 制 、 从 抑 拘谨 等 气 质 特 点 。其 根 源 可 能 来 自两 个 方 面 : 是 抑 制 性 气 质 , 种 气 质 的 一 这 儿 童在陌生环境 中表现为抑制 、 羞 , 能与他人很好互 动 : 害 不 二 是 负 面评 价 期 望 或 不 利 的交 往 地 位 .如 被 拒 绝 和被 忽 视 的 儿 童 。这 种 行 为 最 后 可 能 发 展 成 为交 往 焦 虑 。 3活 跃 退 缩 型 : 现 为 频 繁 、 张 的独 自游 戏 , 括 喧 闹 、 . 表 夸 包 重复 、 击和多动的行为 , 攻 以及 夸 张 的戏 剧 性 表 演 。该 类 儿 童 喜 欢 参 与 同伴 互 动 . 往 趋 近 动 机 高 , 交 回避 动 机 低 。但 由于 冲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一、内容概览首先我们要了解社会退缩行为的表现形式,社会退缩行为主要表现为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回避、抗拒、自卑等情绪,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甚至出现自我封闭的现象。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学校里与同学关系紧张,影响学习效果;在家里与家长产生矛盾,加重家庭负担。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
其次我们要分析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造成孩子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个人性格等。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或者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等事件,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社会退缩行为。
此外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孩子社会退缩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里存在欺凌现象,或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过于严厉,都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社会退缩行为。
个人性格也是影响孩子社会退缩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内向、敏感,容易对他人产生误解,从而导致社会退缩行为。
我们要提出针对社会退缩行为的教育对策,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社会退缩行为,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对策。
对于家庭环境因素导致的社会退缩行为,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对于学校环境因素导致的社会退缩行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现象的管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同时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困扰。
对于个人性格因素导致的社会退缩行为,家长和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社会退缩行为是特殊儿童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种行为的成因,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健康快乐地成长。
1.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定义和特点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可能因为身体、智力或者情感方面的原因,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普通学校里顺利地学习和生活。
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
汇报人:
心理干预:心理咨询,调整心理 状态
观察法:优点是可 以直接观察儿童的 行为,缺点是容易 受到观察者的主观 影响,改进方向是 采用多观察者、多
次观察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优点 是可以收集到大量 的数据,缺点是容 易受到问卷设计的 影响,改进方向是 采用更科学的问卷
设计。
实验法:优点是可 以控制变量,得出 更准确的结论,缺 点是实验条件可能 与实际生活不符, 改进方向是采用更 接近实际生活的实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 媒体影响 等对儿童 社会退缩 行为的影 响
个体因素: 儿童性格、 认知能力 等对儿童 社会退缩 行为的影 响
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 影响因素 的干预措 施及其效 果研究
跨学科研 究:结合 心理学、 教育学、 社会学等 学科进行 综合研究
干预措施:包括家庭干预、学校干 预和社会干预等
集数据
数据分析:运 用统计分析方 法对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
结果解释:根 据实验结果, 分析学前儿童 社会退缩行为 的原因和影响
因素
实验改进:根 据实验结果, 对实验设计进 行改进和完善, 提高实验效果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了解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表现和原因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了解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反应 访谈法:通过与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了解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效果
家庭经济状况:家 庭经济状况对儿童 社会退缩行为的影 响
性格内向:儿童性 格内向,不善于与 人交往
缺乏自信:儿童缺 乏自信,不敢与人 交往
社交技能不足:儿 童社交技能不足, 无法与人正常交往
情绪问题:儿童情 绪问题,如焦虑、 抑郁等,导致社会 退缩行为
5~6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探究
5~6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探究笔者先是听取了社会工作者、幼儿教育专家以及心理咨询师等多位专业人士的意见,对于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进行了系统地探究,总结如下:一、社会退缩的概念社会退缩指儿童喜欢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不喜欢参与团体活动,情感表现上则缺乏热情和活力,经常表现出孤独、自闭、沉默等行为。
二、社会退缩的成因1.个体因素儿童的思维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意识到,其交往能力也受限制。
同时,亲子关系、性格、生理等因素也会对幼儿的社会退缩产生影响。
2.家庭因素亲子关系的影响是导致幼儿社会退缩的主要因素。
父母对儿童情感的缺乏、教育方式不当等都会对幼儿的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3.周围环境因素周围各种因素如生活环境、朋友、教育安排等都会影响幼儿的交往方式和能力。
三、幼儿社会退缩的表现1.缺陷性表现睡眠不足,一些幼儿经常失眠,或睡眠时间短、浅;食欲变差,尤其是压力较大的时候,容易食欲不振;厌食、偏食、挑食等等。
2.情感表现情绪低落、情感消极,情绪波动大;沉默寡言、话少,沉浸自我、缺乏兴趣等等。
3.行为表现人缘差、不喜欢与人交往;对于新颖的事物缺乏兴趣;自卑、胆怯、敏感、依赖性强等等。
四、如何改善幼儿社会退缩现状1.提高家庭关爱度,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增强与幼儿的亲密关系,教会幼儿学会与家人沟通。
2.教育方式上要注重引导,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来鼓励幼儿主动去参与社交互动,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
3.创造宽容的环境,推广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予幼儿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学习方面获得好成绩,得到他人的认可等。
4.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增加他人间的互动,这不仅可加强他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也可增加幼儿的好奇感和积极性,提高社交能力,还可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和创造性。
幼儿期是人生中最敏感的时期,任何错误都可能留下难以改正的后遗症。
准父母、家长、老师、社会人士等应共同重视幼儿社会退缩的问题。
将幼儿培养成一个积极、自信、开朗、热情、勇敢、友善的人,是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
儿童期社交,退缩研究综述
什么是儿童退缩心理---退缩心理是指1.孩子表现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人独处而无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
有退缩心理的儿童尽管有上述种种特征,但他们在家里却懂事、有礼貌,有说有笑,并能作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扫地,洗手帕、洗菜等,故做父母的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2.儿童退缩心理的形成与发生同后天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些家长对孩子一味娇纵、溺爱,怕孩子外出活动出现意外而整日把他们关在家中,让其独自玩耍;怕孩子预期他儿童交往会学坏而不让接触;过分限制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等。
这样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自我退缩心理。
对于儿童退缩心理如不能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父母、老师要正确地看待这些孩子,耐心教育并改进教育方法。
要鼓励他们热爱集体,培养积极、热情和开朗的性格。
对孤僻、退缩的獐可进行游戏疗法,游戏的设计要根据退缩心理儿童的不同情况而定。
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其感觉运动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如经上述治疗收效不大,则需送医院诊疗。
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 泛指跨时间、情景, 在陌生与熟悉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孤僻、胆怯、害羞、冷漠、自私、任性、忧郁而不愿与人交往,不能表达自己的需要与观点。
儿童的退缩型心理往往是造成日后诸多不良行为的预兆, 如精神分裂、自杀、自残、人格变态、怪癖症、犯罪等。
它所特有的障碍性、封闭性、顽固性和长期性对儿童的健康人格和将来的成就动机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研究表明,对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若不加以弥补和干预, 不仅会对其目前的行为功能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而且会导致更广泛的行为功能的丧失,甚至会产生更可怕的诸如分裂型人格障碍等严重的心理疾病并持续影响到成年期,形成更加难以治愈的畸形性格。
在发展心理病理学中,社交退缩是控制失调的例证或被看作内隐行为问题,是儿童观点采择能力低、自尊水平低、孤独、压抑的潜在因素,是儿童发展的危险因素,与青春期甚至成人早期的问题行为有关。
儿童社会退缩干预研究述评
儿童社会退缩干预研究述评作者:叶平枝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干预的内容和策略两个方面梳理了儿童社会退缩干预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干预研究存在针对性差和概化迁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据此作者认为干预研究应注意:(1)及时了解并反映儿童社会退缩病因学和行为特点研究所取得的进展,(2)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等中介变量,(3)将儿童行为改变与环境的重建结合起来,(4)充分发挥干预的重要代理人,如研究者、教师、同伴和家长的作用,(5)在判断干预效果时,重视社会效度指标。
【关键词】儿童社会退缩;干预;述评儿童社会退缩是指儿童在社会情境下,或者说在同伴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跨时间情境的独处行为,这种行为常伴有被动、敏感、焦虑、自我评价较低、观点采择能力较差等问题。
儿童社会退缩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焦虑退缩型(沉默寡言型)、主动退缩型(安静退缩型)和被动退缩型(活跃退缩型)。
焦虑退缩型幼儿社会趋近动机高而社会回避动机低,表现为想参与同伴交往又不敢交往,常处于动机的冲突之中。
主动退缩型幼儿对物的兴趣超过对人的兴趣,主动离开同伴自己单独游戏。
被动退缩型幼儿社会技能较差,常常因不受同伴欢迎而被孤立。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此,儿童社会退缩预防和干预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Rubin & Coplan,2004)〔1〕,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在梳理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儿童社会退缩干预内容的研究(一)社会技能训练(SST)社会技能训练是干预儿童各种同伴交往不良最早采用并且研究也较为充分的方法,同时也是社会退缩干预最早采用、运用最广泛的方法。
之所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社会退缩的干预,主要的理论假设是:社会退缩的交往不足主要源于社会技能的缺失。
因此,人们往往根据对社会技能缺失的认识以及对社会退缩儿童社会技能缺失的特点来进行社会技能训练。
最新 小学生社会退缩行为的研究的理论综述-精品
小学生社会退缩行为的研究的理论综述对儿童社会行为的研究是当今心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除了认知、技能方面的教育之外,如何做一个“社会人”也是儿童教育中关注的重点。
儿童的交往行为对其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的社会化、个性与品德的形成、情绪情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学习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退缩儿童由于其在社会交往情境中的挫折经历或其它原因导致社交能力缺失,这种缺失反过来又影响他们的交往活动,最终形成社交孤立状态。
而且社会退缩行为如不及时加以干预与训练,会持续到成年期,对他们的行为功能的发挥造成严重障碍。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小学生社会退缩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1小学生社会退缩行为的概念概述社会退缩行为被看做是内化行为行为问题,对它的研究起源于发展病理学的进展,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个体行为的不适应原因和过程”成为发展病理学的新领域。
80年代以后,关于社会退缩行为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对社会退缩的概念界定,至今没有得出统一的标准。
社会退缩行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幼儿或中小学生,而且一般认为,社会退缩是指在社会环境下,游离于他人之外的独处行为。
Rubin等(1993)用“抑制”定义儿童在新异环境中的敏感和害怕行为,用“社会孤独”来形容遭到同伴排斥的幼儿的孤独行为,但杨光辉等(2008)年提出社交退缩与社交孤立不同,前者是个体自愿、主动的脱离交往群体,没有对群体造成损害和干扰;后者是个体被群体所排斥、拒绝,被动地处于交往群体之外。
郑淑杰(2005)根据Rubin1993年提出的社会退缩的概念,把社会退缩定义为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与熟悉社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不与他人交往、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和活动。
社会退缩也称为退缩行为或行为退缩,指在群体背景下儿童独自玩耍的行为,但常与抑制、害羞和社会性孤独等属于混用,但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退缩儿童在同伴互动中比较自我为中心,较少使用语言互动,施动行为积极性不高,且难以获得积极的反馈,与同伴互动的成功率也比较低。
浅析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解读和干预
浅析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解读和干预社会退缩行为是指幼儿在与同伴互动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回避、逃避社交活动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群体中并不罕见,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进行解读和干预策略分析。
一、个案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中班。
平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伴交往较少。
在幼儿园里,小明总是喜欢独自一人玩耍,对同伴的邀请常常予以拒绝。
在课堂上,小明也很少主动回答问题,与老师互动较少。
经过观察,发现小明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退缩行为。
二、个案解读1.家庭因素小明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小明。
小明从小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乏与同龄儿童的交往经验。
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小明在性格上较为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
2.个性因素小明个性较为敏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较大。
在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中,小明可能因为不适应而表现出退缩行为。
3.社交技能缺失小明在社交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如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
这使得小明在与同伴交往中感到无所适从,进一步加剧了退缩行为。
三、干预策略1.家庭支持2.教师引导幼儿园老师应该关注小明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引导小明参与集体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互动环节,帮助小明逐步适应同伴交往。
3.社交技能训练(1)角色扮演:让小明参与角色扮演游戏,模拟与同伴交往的场景,提高他的社交技能。
(2)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日常交往场景,让小明在模拟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
(3)同伴互助:鼓励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让小明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交往技巧。
4.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可以适时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克服社交恐惧。
通过对小明这个案例的解读和干预,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并非不可治愈。
通过家庭、学校、同伴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幼儿克服退缩行为,融入集体生活。
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教养环境干预
心理因素:幼儿心理发展水 平、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
因素影响社会退缩行为
遗传因素:幼儿社会退缩行 为可能与遗传有关
社交技能:幼儿社交技能缺 乏可能导致社会退缩行为
案例分析与实 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小明的转变
案例二:小红的成长
案例三:小强的家庭干预
案例四:小花的幼儿园环境调 整
实践经验总结与反思
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教养环境干预实践经验 干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践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研究幼儿社 会退缩行为的成 因和干预方法, 为未来的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建立家长支持系统: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理解社会退缩行为,提高其教养能力。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安全、舒适、有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积极参与 集体活动。
建立同伴支持系统: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减少社会 退缩行为的发生。
社区支持: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幼儿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提高 其社交能力。
注意事项: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情 感需求,避免过度压力;同时,家长和教师 需密切配合,确保干预的有效性。
短期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改善程度 评估方法:观察法、量表评价法等 评估结果:干预后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明显减少 结论:教养环境干预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具有短期效果
长期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改善情况、家庭教养环境的改善情况等 评估时间:干预实施后至少半年以上进行评估,观察长期效果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干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干预效果
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解读与干预研究
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解读与干预研究摘要:社交退缩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中独处而不与他人交流和玩耍的行为。
这是一种隐性的社会失调现象。
目前,有社交退缩行为的儿童并不少见。
父母控制过度、亲子关系紧张、同伴关系不和谐等因素会导致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儿童的社会发展。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耐心与家长沟通,通过游戏、社会技能训练等有效途径对幼儿园社会退缩儿童进行干预,帮助儿童尽快纠正退缩行为。
关键词: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干预Abstract: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refers to the behavior that inpiduals spend time alone without communicating and playing withothers in the social situation. It is an implicit phenomenon of social maladjustment.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children with socialwithdrawal is not small. Some factors such as excessive parental control, tens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disharmonious peerrelationship and so on will lead to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Once this phenomenon occurs, it will seriously affect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kindergarten classrooms should find problemsin time, communicate patiently with parents, and intervene in kindergartens through some games, social skills training and other effective ways to help children correct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as soon as possible.Keyword:children;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intervene一、概念界定儿童的社会退缩有两种类型:行为描述和社会测量。
浅析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解读和干预
浅析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解读和干预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在幼儿园中比较常见,通常出现在面对人际交往时,幼儿会表现出内向、害羞、退缩的行为。
作为保育员,我们需要关注这种行为并及时进行个案解读和干预,以帮助幼儿克服社会退缩行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首先,个案解读是了解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基础。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背景、成长环境和个人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
同时,我们需要与家长和幼儿园团队密切合作,共同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家庭背景,以便提供更好的干预和支持。
在个案解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幼儿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是影响其社会退缩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幼儿的家庭环境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幼儿变得内向、害羞;如果幼儿在家庭中长期受到限制或批评,可能也会出现社会退缩的行为。
2.了解幼儿的个人特点:幼儿的个人特点对其社会退缩行为的出现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比如有些幼儿在年纪较小时就表现出内向、害羞的行为,这可能是其天生的个人特点导致的。
还有一些幼儿因为接受过伤害或批评,导致其在社交活动中显得羞怯和内向。
在了解幼儿的背景和特点后,我们就可以针对幼儿的个体情况进行干预措施。
以下是一些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干预措施:1.提供积极的社交经验: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社交活动,来提供幼儿积极的社交经验。
在活动中,保育员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适当给予表扬和赞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不同幼儿在社交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施加压力,不强迫幼儿参与。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逐渐克服社交恐惧。
3.鼓励沟通和表达:我们可以通过与幼儿面对面谈话、讲故事等活动,来鼓励幼儿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针对幼儿的社交困难进行沟通,与家长团队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总之,在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解读和干预中,保育员需要以导师、指导者、引导者、倡导者等职责为幼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并为幼儿创造积极的社交环境。
儿童社会退缩的概念_分型及干预研究述评
!""# 年 !! 第 $$ 期
调查与研究
包括焦虑 ! 恐惧 ! 抑郁和社会退缩等 " 可见 # 儿童的社会退缩属 于一种内化的问题行为 " 过去 # 人们一直对外化的行为问题如 攻击性行为 ! 多动等研究较多 # 近年来则开始关注社会退缩等 内化问题行为 " $ 三 % 社会退缩的结构具有多重维度 儿童社会退缩包括了各种形式的孤独行为 # 是一种高度 复杂的行为现象 # 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潜在原因 " 它呈一种多 维度结构 ! 反映了儿童的气质 ! 动机等心理特性 ! 并会随着儿童 的年龄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换言之 # 儿童社会退缩 有着不同的亚型 # 每种亚型又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 " 目前国外 对儿童社会退缩的研究已达到这种分型研究的水平 " 二 ! 社会退缩的分型
致性 社会退缩是泛指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 & 指在同伴或他 人在场的情境下 & 儿童不参与同伴交往或游戏活动 & 而且这种 行为不是暂时的 & 具有跨时间情境的一致性 & 即无论在陌生环 境还是熟悉环境均表现出一贯的孤独行为 % 它与儿童的害羞行为不同 & 害羞是指陌生社会环境下儿 童羞于与人交往 & 常伴有紧张和焦虑 % 例如 & 幼儿只是在公共 场合不愿说话 & 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 & 而在熟悉的环境中还是 能与人交往 & 这种行为就是害羞 & 但如果儿童在家里 ( 幼儿园 ( 公共场合等所有的社会环境下均不与人交往 ( 游戏 & 就是社会 退缩的表现 % + 二 , 社会退缩是一种内化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由情绪障碍导致的社会适应性困难 % 它与正 常行为相比较 & 是指那些表现过度 ( 不足或不适当的行为 % !" 世纪 #" 年代以来 & 发展病理心理学对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主要 ) 不能控制 *+ %(,/160(7108 , 和 ) 过度控 关心两种问题行为 制 *+ 09/160(7108 , % ) 不能控制 * 也被称之为) 外化困难 * & 包 ) 过度控制 * 也被称之为) 内化困难 * & 括攻击 ( 多动 ( 违纪等 ’
学前教育学术论文范文: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干预分析
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干预分析吴梅花摘要:社会退缩作为幼儿社会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较常出现的问题,其不仅仅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进程等问题,而且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本文在描述社会退缩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了其发展规律,且针对原因及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幼儿社会退缩规律作者简介:内蒙古海拉尔区幼儿园园长一、社会退缩行为概念“社会退缩”最初主要有行为描述和社会测量两种定义类型。
从行为描述的角度,“社会退缩”被界定为交往频次低的独处行为;从社会测量的角度,“社会退缩”则被视为低水平的同伴接受(被忽视儿)或高水平的同伴拒绝(被拒绝儿)。
人们更多地采用行为描述的方法来界定社会退缩。
例如,20 世纪80年代初,鲁宾(1982)把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独自玩,不经常与同伴交往的游戏行为称为“非社交游戏”。
后来,鲁宾和爱森道夫统一使用“社会退缩” 概念来指称“非社交游戏”行为,并把环境从游戏情景扩大到整个社会情景,将其界定为:在社会情景中个体不与其他人交往、游戏,而只是一个人独自打发时间的行为。
还有学者认为,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在陌生与熟悉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
目前,社会退缩行为的概念还没有统一,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社会退缩是种跨时间、情景的独处行为。
二、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一)幼儿本身的内部因素1、遗传和生理因素。
大部分研究认为,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与遗传有关系,其中气质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
早年研究者Kagen认为一些婴儿出生时就有一种生理特征,而这种特征使婴儿在遇到陌生环境时表现出害羞胆怯和害怕。
除了气质等方面的因素之外,婴儿期脑电活动不均衡也可预测童年期的行为抑制。
以婴儿为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右脑额叶脑电图不均衡的婴儿在新环境下容易产生害怕和消极情绪。
2、幼儿本身的能力素质和实践经验。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而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水平等方面,也会影响到人的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幼儿的社会化的进程。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的效果和机制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会情境下.或者说在同伴环境下.儿童跨时问情境的各种独处行为.表现为被动、敏感、焦虑.自我评价较低.观点采择能力较差。它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焦虑退缩型(沉默寡言型)、主动退缩型(安静退缩型)和被动退缩型(活跃退缩型)。焦虑退缩型幼儿社会趋近动机高而回避动机低.表现为想参与同伴交往又不敢交往.常处于动机的冲突之中。主动退缩型幼儿对物的兴趣超过对人的兴趣.主动离开同伴自己单独游戏。被动退缩型幼儿社会技能较差.常常不受同伴欢迎而被孤立。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Ⅲ因此.儿童社会退缩预防和干预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少研究在于预的内容、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建设性的尝试.但却普遍存在着干预的针对性和效果的迁移与维持性有限等问题。吸收幼儿社会退缩的研究成果.借鉴生态学和社会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如果将干预的场所放在退缩幼儿的所在班级.追求干预的生态化.以游戏为中介.根据退缩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干预游戏.将教师作为重要的干预代理人.全面负责实施集体游戏干预.并根据情况邀请幼儿同伴的介入.改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提升退缩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这种思路.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检验上述研究假设.并探讨干预的效果和机制。
<<<123456789>>>
选择干预对象的程序:首先.采用幼儿社会退缩教师评价问卷进行初选;然后.利用CBCL家长问卷进行复选;最后.结合教师和研究者的日常观察确定干预对象。
我们最终选择的个案是河南省新乡某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女孩子.代名为苗苗.4 岁2个月。从表l可知。苗苗在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上的总分为32.转化为Z分数为2.17.另外.其CBCL家长问卷社会退缩分量表的得分为4分.参考同年龄儿童该项目的湖南常模(均值为1.68.标准差为1.79).按此标准转化为Z分数为1.30。可见.在这两项测查中.苗苗的得分均明显偏高.Z分数皆超过1个标准差.可初步确定为本研究的干预被试。从表l还可以发现.苗苗在3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有一定的差异.害羞沉默和主动退缩明显偏高.被动退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PPSQ9
]8.6;*+" () ^(&"(,%0- I-0;E
=(3*02%"(&" ?+65++&
_(8&7 =/%-’2+& R%6/ 0&’ R%6/(86 H+1+-(*3+&60- H+-0;"9 Z3+2%,0& W(82&0- (& V+&60- [+602’06%(&E ‘(-9 >PL4 a(9 B4 **9 SKJMSTN9 K9 b022%"64 Z9 R94 c0-04 Z9 d94 ?06+"4 W9 e94 H(’7+4 f9 Z94 g I+66%64U9 ]9 O>AAJQ9 ]8.6;*+" () "(,%0- 5%6/’2050- %& +02-; ,/%-’/((’E ](,%(3+62%, "6068" 0&’ "(,%0- M,(7&%6%1+ ’%))+2+&,+"
调查与研究
儿童社会退缩的 概念(
要 " 社会退缩是在 社 会 情 境 下 儿 童 独 自 游 戏 或 独
游戏中独自玩 & 不经常与同伴交往的游戏行为称为) 非社交游 戏 * % 后来 & 鲁宾和爱森道夫+ $%&’( +(, -./(,0123 &4**5 , 统 一 使 用) 社 会 退 缩 * 概 念 来 指 称 这 一) 非 社 交 游 戏 * 行 为 & 并 把环境从游戏情境扩大到整个社会情境 & 将其界定为在社会 情境中个体不与其他人交往 ( 游戏 & 而只是一个人独自打发时 间的行为 & 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一 , 泛指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 & 具有跨时间情境的一
善退缩儿童的状况 " 干预的对策主要包括 ) 社会技能训练 # 以 提高儿童的互动能力 * 将退缩儿童与社会交往能力较好的儿 童配对 # 由后者向前者提供榜样 * 让退缩儿童参与学校各类活 动的设计和组织 # 提高其互动动机 * 安排乐群和社会能力高的 儿童主动发起与退缩儿童的互动等 " 这些干预主要以社会学 习理论为依据 # 目的是通过培养互动的技能 # 积累互动的经 验 # 以激发互动动机来提高社会退缩儿童的互动频率 # 改善退 缩的状况 " 但事实上 # 对社会退缩儿童来说 # 只训练社会技能 是不充分的 # 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 # 社会退缩的孩子知道他们 该怎么做 #但从认识转变为行动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退缩儿 童如果不能控制社会畏惧和焦虑的情绪 # 主动交往对他们来说 是极其困难的 " 因此 # 这些早期干预研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 现在的基本认识是 # 社会退缩行为在学龄前已经相当稳 定 # 所以 # 预防和干预应该越早越好 " 干预不仅要聚焦于训练 社会技能 # 而且要调节情绪 * 不仅要让熟悉和非熟悉的同伴参 与 # 而且要让教师 ! 家长等相关人员介入 " 鲁宾预言 # 这个领域 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 在今后 (& 年内将会硕果累累 " 四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一% 有必要对学前儿童的各种社会退缩亚型的特点与 成因进行更细致的探查 从社会性游戏的发展而言# 学前儿童需要经历独自游 (( 旁观游戏 ( (( 集体游戏的发展过程 " 因此 # 在确定学前 戏( 儿童是否表现出社会退缩时 # 必须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和个体 差异 " 同样是长时间的孤独游戏 # 在 ) 岁是社会退缩 # 在 * 岁 则可能是正常行为 "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 大部分研究都把 * ( ) 岁视为一个同质阶段 # 这就可能混淆了社会退缩和正常发展 # 因此 # 有必要对学前儿童的各种社会退缩亚型的特点和成因 进行更细致的探查 " $ 二 % 应进一步研究不同亚型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 近年来 #有学者认为 #在探讨社会退缩的不同亚型时 # 应该 考虑性别维度 " 这方面虽已有一些研究发现 #但很不充分 #需要 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探讨不同的亚型对男女儿童具有的不同 意义 #以及不同亚型在男女儿童中所经历的不同发展过程 " 另
致性 社会退缩是泛指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 & 指在同伴或他 人在场的情境下 & 儿童不参与同伴交往或游戏活动 & 而且这种 行为不是暂时的 & 具有跨时间情境的一致性 & 即无论在陌生环 境还是熟悉环境均表现出一贯的孤独行为 % 它与儿童的害羞行为不同 & 害羞是指陌生社会环境下儿 童羞于与人交往 & 常伴有紧张和焦虑 % 例如 & 幼儿只是在公共 场合不愿说话 & 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 & 而在熟悉的环境中还是 能与人交往 & 这种行为就是害羞 & 但如果儿童在家里 ( 幼儿园 ( 公共场合等所有的社会环境下均不与人交往 ( 游戏 & 就是社会 退缩的表现 % + 二 , 社会退缩是一种内化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由情绪障碍导致的社会适应性困难 % 它与正 常行为相比较 & 是指那些表现过度 ( 不足或不适当的行为 % !" 世纪 #" 年代以来 & 发展病理心理学对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主要 ) 不能控制 *+ %(,/160(7108 , 和 ) 过度控 关心两种问题行为 制 *+ 09/160(7108 , % ) 不能控制 * 也被称之为) 外化困难 * & 包 ) 过度控制 * 也被称之为) 内化困难 * & 括攻击 ( 多动 ( 违纪等 ’
!""# 年 !! 第 $$ 期
调查与研究
包括焦虑 ! 恐惧 ! 抑郁和社会退缩等 " 可见 # 儿童的社会退缩属 于一种内化的问题行为 " 过去 # 人们一直对外化的行为问题如 攻击性行为 ! 多动等研究较多 # 近年来则开始关注社会退缩等 内化问题行为 " $ 三 % 社会退缩的结构具有多重维度 儿童社会退缩包括了各种形式的孤独行为 # 是一种高度 复杂的行为现象 # 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潜在原因 " 它呈一种多 维度结构 ! 反映了儿童的气质 ! 动机等心理特性 ! 并会随着儿童 的年龄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换言之 # 儿童社会退缩 有着不同的亚型 # 每种亚型又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 " 目前国外 对儿童社会退缩的研究已达到这种分型研究的水平 " 二 ! 社会退缩的分型
& 活跃孤独 ’ 与同伴拒绝 ! 缺乏 其社会能力较差 " 在儿童早期 # 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及母亲对儿童冲动行为的负面评价显著相 关 # 与学前儿童外化的问题行为也显著相关 " 但由于这种行为 出现频率较低 # 因此目前研究尚不充分 " 三 ! 社会退缩的干预研究
%& 世纪七八十年代 # 已经有不少研究试图通过干预来改
0,2("" )(82 ;+02"9 =/%-’ H+1+-(*3+&64TL4 NJLMNAK9 B9 [8.%& +6 0-94 ONPPNQ9 ]60.%-%6; 0&’ "(,%0- M.+/01%(20,(&"+h8+&,+" () 6(’’-+2" ! %&/%.%6+’ 6+3*+203+&6 0&’ *02+&6%&7 .+/01%(2"9 =/%-’ H+1+-(*3+&64 JS4 KLSMKAB9 T9 [8.%&4 f9 b94 g Z"+&’(2*)4 W9 ?9 O>AASQ9 ](,%05%6/’2050-4 %&/%.%6%(&40&’ "/;&+"" %& ,/%-’/((’E =(&,+*680-
处的行为 #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社会退缩至少有三种亚型 $ 其文 化差异和性别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对社会退缩的干预需 要实现预防和干预的统一 & 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基础上 & 重 视相应生态社会环境的建设 % ! 关键词 " 儿童 ’ 社会退缩 ’ 干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 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 缺乏同伴互动经验的儿童发展状况欠佳 & 具有近期和长期的 适应问题 % 因此 & 儿童的社会退缩受到人们的关注 & 并成为国 外同伴互动研究的热点之一 % !" 世纪 #" 年代以来 & 欧美国家 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 相比而言 & 我国儿童社 会退缩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 本文拟对社会退缩的概念 ( 分 型和干预研究进行梳理 & 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 一 ( 社会退缩的概念 ) 社会退缩 * 主要有行为描述和社会测量两种定义类型 % 从行 为 描 述 的 角 度 &) 社 会 退 缩 * 被 界 定 为 交 往 频 次 低 的 独 处 行 为 ’ 从 社 会 测 量 的 视 角 &) 社 会 退 缩 * 则 被 视 为 低 水 平 的 同伴接受+ 被忽视儿 , 或高水平的同伴拒绝+ 被拒绝儿 , % 有 学者对这两种界定 方 法 的 相 关 性 进 行 了 研 究 &结 果 发 现 它 们 并 不 相 关 &社 会 测 量 中 的 被 忽 视 儿 和 被 拒 绝 儿 并 不 等 于 社 会 退 缩 儿 童 % 之 后 &人 们 更 多 地 采 用 行 为 描 述 的 方 法 来 界 定 社 会退缩 % 如 !" 世 纪 #" 年 代 初 & 鲁 宾+ $%&’( &)*#! , 把 儿 童 在 自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