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

合集下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单选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关系,常表述为()A.肝体阴而用阳B.肝为刚脏C.肝体常不足D.肝用常有余E.肝为将军之官正确答案:A2、多选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江南博哥)是()A.甘B.咸C.酸D.苦E.辛正确答案:B, C, D3、单选男性患者,60岁,夜尿频多,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

根据阴阳学说,回答以下问题。

治疗时若既用温阳药又用滋阴药,是因为阴阳的相互关系具有()A.对立制约B.互更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互藏交感正确答案:B4、单选易于耗气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正确答案:E5、单选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损及阴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正确答案:E6、多选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是()A.阳病治阴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阴中求阳E.泻阳益阴正确答案:B,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阴阳的互根关系在治疗上的应用。

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治法是张介宾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制定的治疗方法,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7、单选大汗之后,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A.津能载气B.气能行津C.津能化气D.气能摄津E.气能生津正确答案:A8、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舌为心之苗B.汗为心之液C.心为神之舍D.心其华在面E.心为血之府正确答案:E9、单选肝气犯脾属于()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五脏与五行相对应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肝木与肺金的关系是"金克木",若木病过于强盛,影响到金,此即为相侮,故1题的答案为D。

肝木与脾土的关系是"木克土",若木病过于强盛,影响到土,此即为相乘,故2题的答案为C。

10、单选可以说明阴阳不能脱离对方单独存在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在于测试对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掌握。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先秦时期《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

二、秦汉时期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

三、魏晋南北时期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多种。

南朝刘宋时期雷学著《炮炙论》是先存最早炮炙专著。

四、隋唐时期公元659年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共载药844种。

五、宋代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世界药学史的重大事件。

六、宋元时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的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

七、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全书52卷,收药1892种,付图1100多幅,付方11000余首。

八、清代1765年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心增716种。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第一节产地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

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等。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一)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者刚开花时采收。

(二)叶类: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三)花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收,采摘时间很重要。

有效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银花、槐花、辛夷等,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

(四)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等;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该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它基于中草药作为药材的研究和开发。

中药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中药的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药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等。

一、中药的分类中药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不同的类别。

其中,植物药是指用整株或部分植物作为药材的药物;动物药是指用动物或动物部分作为药材的药物;矿物药则是指用矿物或矿石作为药材的药物。

植物药是中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材,其中包括草本药、木本药和菌类药等不同的类型。

二、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指中药的性质、味道和归属的经络。

中药的性味主要包括寒、凉、温、热、平五种,分别表示药物的性质。

中药的味道主要包括辛、酸、苦、甘、咸五种,表示药物的味觉特征。

中药的归经则是指药物对应的经络系统,也就是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系统。

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中药的合理运用和配伍。

三、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影响,包括药物的毒性、药效和药物代谢等。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可以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方式。

药理作用的研究可以为中药的药效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品质稳定和药效安全的重要环节。

中药质量控制包括药材质量控制和制剂质量控制。

药材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药材的鉴定、贮藏和加工等环节的监控;制剂质量控制则是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语中药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中药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疗效评价的科学性。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根据藏象理论,人体的中心是A.经络B.精C.六腑D.气血津液E.五脏正确答案:E解析: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五体E.五液正确答案:A解析: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生理、心理活动D.精神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解析:心藏神,主神明,是指心不仅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的作用,而且还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选项C较全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A.主气的生成B.主呼吸C.调节气机D.主宣发E.主肃降正确答案:B解析: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主呼吸,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主一身之气指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这两方面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机能。

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所以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机能。

故选B。

宣发肃降是肺气的运动形式,是肺的生理特性,不是基本功能,故选项D、E排除。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A.运化水液B.运化水谷C.化生血液D.化生气血E.运化水谷和水液正确答案:E解析: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即可分为运化食物和水液两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6.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解析: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章节模拟试题与解析:中药药学服务模式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章节模拟试题与解析:中药药学服务模式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章节模拟试题(一)中药药学服务模式单项选择题1、中药药学服务的核心是()。

A促进合理用药治疗B提高患者生命质量C保障药品供应管理D职业道德法规知识E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2、根据原卫计委《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关于医院药事服务模式转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推进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以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B、推进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C、推进药学服务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药学服务为中心”,从“以调剂药品为中心”转变为“提供药学服务为中心”D、推进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E、推进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从“以调剂药品为中心”转变为“提供药学服务为中心”3、在患者入院、转科和出院时,药师通过核对新开的医嘱和已有的医嘱,比较患者目前的整体用药情况(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营养补充剂等)与医嘱是否一致,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过程,称为A、药物警戒B、临方炮制C、药物重整D、药学咨询E、药物整顿4、以《内经》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的医学典籍是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千金翼方》D、《外台秘要》E、《太平圣惠方》多项选择题1、中药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包含与患者用药相关的全部需求,以下属于中药药学服务内容的有A、中药处方调剂B、中药处方点评C、中药医嘱审核D、参与临床查房E、参与临床会诊2、药学服务是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过程,要求药师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最新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最新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最新版)1、单选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的是()A.督脉B.足厥阴经C.足少阴经D.足太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A2、单选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小肠经流注于()A(江南博哥).膀胱经B.胆经C.三焦经D.心经E.胃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为十二经脉的流注、交接次序。

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之间是以同名经相交接,故手太阳小肠经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

3、多选肺气宣发,主要向上向外升发布散的物质是()A.浊气B.卫气C.血液D.津液E.水谷精气正确答案:A, B, C, D, E4、单选胃的生理功能是()A.受盛与化物B.泌别清浊C.传化糟粕D.受纳与腐熟水谷E.运化水谷精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主要在于测试对六腑生理功能的掌握。

胃的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小肠主受盛与化物、泌别清浊;大肠主传化糟粕;运化水谷精微为脾的生理功能。

5、单选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A.肝B.肺C.脾D.心E.肾正确答案:C6、多选脾运化水液主要指脾对水液的代谢具有哪些作用()A.生成B.吸收C.输布D.排泄E.运行正确答案:B, C, E7、多选血虚的病理表现可见()A.面色不华B.爪甲色淡C.头目眩晕D.手足麻木E.口唇青紫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血虚失于荣润面部、爪甲,则见面色淡白或萎黄、爪甲色淡等,失于濡养头目、肢体,则头目眩晕、手足麻木等。

口唇青紫则多是血瘀证的征象。

8、多选治未病包括()A.未病先防B.早期诊治C.控制传变D.调养气血E.调养阴阳正确答案:A, B, C9、单选下列不属于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病理的是()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正确答案:A10、单选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形体官窍E.经络正确答案:A11、单选患者先出现鼻塞、咳嗽、忧虑等,进而见口甜、面黄、肌肉消瘦。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43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43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 单选题:寒性收引可导致A.阻滞气机B.损伤阳气C.耗气伤津D.气机收敛E.凝滞经脉正确答案:D2. 单选题: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正确答案:E3.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望舌形内容A.荣枯B.老嫩C.裂纹D.齿痕E.歪斜正确答案:E4.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A.失血伤津B.失血伤气C.失血伤营D.失血伤精E.失血伤脉正确答案:A5. 单选题:生用能杀虫、清热解毒,炒炭能凉血收敛止血的药物是A.榧子B.槟榔C.雷丸D.苦楝皮E.贯众正确答案:E6. 单选题:润肺止咳的代表是()A.降气定喘丸B.通宣理肺丸C.藿香正气水D.养阴清肺膏E.清肺抑火丸正确答案:D7. 多选题:黄芪的主治病证有A.脾肺气虚B.气虚水肿C.中气下陷D.阴虚燥咳E.自汗盗汗正确答案:ABCE8. 单选题:木通不具有的功效是A.利水通淋B.通经C.泄热D.下乳E.通便正确答案:E9. 单选题:关于生化丸的方义,正确的是A.川芎、桃仁活血祛瘀,为君药B.当归助君补血活血,为臣药C.炮姜助君补中缓急,为佐药D.炮姜善温经散寒,为使药E.全方配伍,善治产后受寒正确答案:E10. 多选题:“塞因塞用”适用于A.阳明腑实证B.气郁腹胀C.阴虚便秘D.血枯经闭E.食滞腹胀正确答案:CD11. 单选题: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宜用()。

A.脑力清丸B.天麻钩藤颗粒C.川芎茶调散D.芎菊上清丸E.正天丸正确答案:B12. 单选题: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应选用的常用中成药是A.四逆汤B.党参理中丸C.附子理中丸D.小建中合剂E.小青龙胶囊正确答案:A13. 多选题:以下属于辛温解表药的是A.菊花、薄荷B.生姜、荆芥C.细辛、麻黄D.香薷、藁本E.桂枝、羌活正确答案:BCDE14. 多选题:入汤剂宜布包煎的药物有A.车前子B.泽泻C.滑石D.海金沙E.木通正确答案:ACD15. 多选题:能够克制巴达干的药效能是A.轻B.重C.热D.腻E.钝正确答案:AC16. 多选题:桑寄生、五加皮均有的功效是A.祛风湿B.安胎C.补肝肾D.利水消肿E.强筋骨正确答案:ACE17. 单选题:脾不健运的辨证要点是气虚证并见A.内脏下垂B.寒湿困阻C.慢性出血D.头目眩晕E.运化功能减退正确答案:E18. 单选题: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2)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2)

一: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

本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共18卷162篇,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2)《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成书于东汉,传说为秦越人所作。

(3)《伤寒杂病论》张机(字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为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

经晋·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

(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成书于东汉,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全书载药365种。

发展: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1)《脉经》晋·王叔和著,为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

(2)《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为中医学第一部针灸专著。

(3)《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著,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候学专著。

(4)《备急千金药方》与《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为中医学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提出“大医精诚”为医学道德准则和追求的境界。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

(1)刘完素后人称为“寒凉派”。

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张从正后人称为“攻邪派”。

代表著作为《儒门事亲》(3)李杲自号东垣老人,后人称为"补土派"。

代表著作为《脾胃论》(4)朱震亨后人尊称朱丹溪,后人称为"滋阴派"。

代表著作为《格致余论》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1)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2)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3)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4)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近代与现代(公元1840年以后)(1)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 中药基本理论及治疗方法 finish

二 中药基本理论及治疗方法 finish

恒动观念
• 恒动观念的含义(动而不息) • 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 1、生理上的恒动观 2、病理上的恒动观 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中医是如何诊治疾病的?
• 几种理论学说(阴阳五行、经络、 病因病机) • 四诊(望、闻、问、切) • 辨证(八纲:阴、阳、表、里、寒、 热、虚、实) • 治则治法 • 方药、针灸、推拿------
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 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 的病势趋向。 病势趋向向上:呕吐、咳喘; 病势趋向向下:泻利,脱肛; 病势趋向向外:自汗、盗汗; 病势趋向向内:表征不解; 药物的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
• 升:升提举陷 向上
病势常常表现为向上 如咳喘、呕吐
• 降:下降平逆 向下
中医学基础
五行学说
(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行列、次序、运动变化之意。 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 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 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 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 容,主要体现在阴阳之间存在着 • 对立制约 • 互根互用 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化生、 • 消长平衡 相互为用、相互吸引 • 相互转化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1、四诊分阴阳 2、辨证概括为阴证和阳证 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2、归纳药物的性能
病势常表现为向下 如泻利、崩漏、脱肛、子宫下垂等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药师考试,特总结了一些考试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1. 中药学基础理论:包括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中药的来源及分类: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又可以分为中药材、中成药、中药制剂等不同分类。

3. 中药化学成分:中药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生物碱、萜类化合物、多糖等。

4. 中药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

5. 中药的制备方法: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药材的收获、加工、炮制、提取、制剂加工等。

二、中药学深入知识1.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如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利湿利尿、活血化瘀等。

2. 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药理学实验、临床试验、现代分析方法等。

3.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与不良反应,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其处理方法。

4. 中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斟酌其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 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使用中有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考生需要了解各种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

三、中药药用植物1. 中药常用药用植物:常用的中药植物包括黄芪、甘草、当归、石斛等,考生需要了解其产地、性味、功能主治等知识。

2. 中药植物的药材鉴别:中药植物的鉴别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指标、显微鉴定等方法。

3. 中药植物的提取与分离:中药植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包括常规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凝胶色谱分离等。

四、中药饮片1. 中药饮片的制备:中药饮片的制备包括药材的选择、加工、炮制、干燥等过程。

2. 中药饮片的鉴别:中药饮片的鉴别需要掌握显微鉴定、理化分析等方法。

五、中药制剂1. 中药制剂的种类:中药制剂包括颗粒剂、丸剂、散剂、煎剂、粉剂等。

2. 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选药、炮制、加工、包装等过程。

中药学尔雅满分答案

中药学尔雅满分答案

~~~~~~~~~~~~~~~~~~~~~~~~~~~~~~~~~~~~~~~~~~~~~~~~~~~~~~~~~~~ ------------------------------------------------------------------------------------------------中药学(一)1古代药学的别称是(C)。

A、中草药B、民族药C、本草D、中药2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也称为(D)。

A、中药史B、草药史C、中药的源头D、本草史3下列哪位是三皇五帝之一,农业的发明者,医学之祖?(C)A、黄帝B、李时珍C、神农D、孙思邈4中药学起源于(C)。

A、神农尝百草B、祖先寻找食物C、祖先的生产生活实践D、祖先的实验5中药的阴阳五行,药性四气是为了(C)。

A、说明药性B、迷信C、阐述物质的特性D、说明药理6侧柏可治疗下列哪种病?(B)A、肾虚B、脱发C、白发D、胃寒7藏药属于民族药。

(正确)中药学(二)1历史上本草领域第一次大的知识总结的时间是(B)。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明朝D、唐宋时期2下列哪本书为我们创立了药物的分类方法?(D)A、《千金方》B、《伤寒杂病论》C、《四部医典》D、《神农本草经》3补益人体的药物被称为(C)。

A、良品B、补品C、上品D、温药4下列哪种有毒物质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补品?(C)A、铅B、铝C、汞D、镉5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五味”之一?(D)A、酸B、苦C、甘D、涩6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之一?(B)A、寒B、润C、温D、热7本草学的第二次大的知识总结的代表是(C)。

A、《本草图经》B、《唐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难经》8下列哪位医学家被称为“山中宰相”?(A)A、陶弘景B、李时珍C、王叔和D、华佗9《新修本草》又称(C)。

A、《本草经》B、《新本草》C、《唐本草》D、《本草论》1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是(B)。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纲目》D、《金刚金》11《唐本草》编纂于公元(C)年。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答案(最新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答案(最新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答案(最新版)1、多选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A.外感六淫B.七情内伤C.疠气传染D.不内外因E.病理产物正确答案:A, B, C, D, E参考解析: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外感六(江南博哥)淫、七情内伤、疠气传染、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等。

2、单选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心、肺B.心、肝C.肺、脾D.肺、肝E.肺、肾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在于综合考查对脏腑生理功能的掌握。

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气的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肺、脾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

肺吸入清气,肾主纳气,故这两脏与呼吸运动联系紧密。

3、多选运化水液功能失调可见()A.水肿B.气喘C.痰D.饮E.湿正确答案:A, C, D, E4、单选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关系,常表述为()A.肝体阴而用阳B.肝为刚脏C.肝体常不足D.肝用常有余E.肝为将军之官正确答案:A5、单选大出血会引起()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正确答案:D6、单选下列不属火邪致病特点的是()A.易伤津耗气B.易生风动血C.易扰神明D.易致肿疡E.易阻遏气机正确答案:E7、单选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A.防御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推动作用E.气化作用正确答案:B8、单选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制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正确答案:C9、单选某患者表现有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胀,便溏,消瘦,倦怠等症状。

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该脏其华在()A.面B.唇C.发D.毛E.爪正确答案:B10、单选某患者表现有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胀,便溏,消瘦,倦怠等症状。

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其开窍是()A.口B.鼻C.耳D.目E.舌正确答案:A11、单选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防御作用B.温煦作用C.气化作用D.推动作用E.固摄作用正确答案:B12、单选至虚有盛候,其病机属于()A.虚中夹实B.上虚下实C.实中夹虚D.真虚假实E.真实假虚正确答案:D13、单选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A.津液B.气C.血D.精E.神正确答案:A14、单选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损及阴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正确答案:E15、单选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的是()A.小肠大肠心包经B.胆胃三焦经C.小肠大肠三焦经D.心胆小肠经E.大肠三焦胆经正确答案:C16、单选肺病及心属于()A.相乘B.相侮C.相克D.母病及子E.子病犯母正确答案:B17、单选胃的生理功能是()A.受盛与化物B.泌别清浊C.传化糟粕D.受纳与腐熟水谷E.运化水谷精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主要在于测试对六腑生理功能的掌握。

中医基础理论_最全笔记 2

中医基础理论_最全笔记 2

中医基础理论——导论何谓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的健康、疾病、预防的生命科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

集结于汉族地区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中医学学科属性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何谓中医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中医学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研究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元气论Essential Qi Theory、阴阳五行学说Yin-yang Theory and Five Phase Theory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visceral manifestation气血津液Qi,Blood, Fluid and Humor经络meridian and collateral体质constitution中医学对人体病理的认识:病因cause of disease、发病occurrence of disease、病机mechanism of disease治则治法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therapeutic method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学奠基、形成阶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补充《内经》的不足。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

《神农本草经》:奠定中药学理论的基础。

晋、唐时期:学科分化、临床发展专科专著问世,学科不断分化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临床证候学的专著。

▪医学教育规范化:设立太医署宋(金)元时期:学派涌现、理论突破学派:金元四大家(four medical schools)——刘完素(刘河间)(寒凉学派the school of cold & cool ) 主火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从火化”——张从正(张子和)(攻下派the school of purgation ) “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汗、吐、下”——李东垣(李杲)(补土派the school of invigorating the earth ) “脾胃一虚,百病乃生”、“健脾养胃”、“甘温除热”——朱丹溪(朱震亨)(滋阴派the school of nourishing yin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降火”明清以降:中医学的综合和集大成集大成:集成性著作涌现1温病学说形成明·吴又可:著《温疫论》一书,首先提出了“戾气”学说。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半夏的功效是()A、燥湿化痰,止血B、燥湿化痰,活血C、燥湿化痰,杀虫D、燥湿化痰,止呕E、燥湿化痰,祛风参考答案:D半夏反()A、生姜B、乌头C、天南星D、川贝E、栝楼参考答案:B天南星的功效是()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B、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杀虫止痒C、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D、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E、燥湿化痰,息风止痉,润肺止咳参考答案:A旋复花的正确煎法是()A、后下B、先煎C、包煎D、冲服E、与它药同煎参考答案:C半夏与陈皮均能()A、燥湿化痰B、理气健脾C、行气止痛D、降逆止呕E、消痞散结参考答案:A桔梗的功效是()A、宣肺,利咽,祛痰平喘B、宣肺,利咽,祛痰排脓C、宣肺平喘,利水消肿D、宣肺,祛痰,止血E、宣肺,利咽,平喘润肠 参考答案:B川贝母的功效不包括()A、清热B、润肺C、化痰D、止咳E、平喘参考答案:E川贝母与浙贝母均能()A、清热化痰散结B、清热散结止血C、温肺化痰止咳D、清热化痰止咳E、清热化痰平喘参考答案:A下列哪味药物不能润肠通便()A、桃仁B、薏苡仁C、杏仁D、栝楼仁E、郁李仁参考答案:B治疗气虚欲脱证,宜选用的药物是:()A、西洋参B、人参C、党参D、北沙参参考答案:B治疗气阴两伤证,宜选用的药物是:()A、人参B、党参C、西洋参D、玄参参考答案:C即补气,又补血的药物是:()A、人参B、西洋参C、制首乌D、党参参考答案:D治疗心气亏虚、心悸、健忘者,宜选用的药物是:()A、人参B、西洋参C、制首乌D、党参参考答案:A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宜选用:()A、西洋参B、黄芪C、党参D、白芍参考答案:B具有燥湿与利尿功效的补气药是()A、人参B、白术C、黄芪D、党参参考答案:B治疗咽喉红肿疼痛,以下药中宜选用:()A、党参B、太子参C、甘草D、山药参考答案:C量大久服可引起浮肿的药物是()A、黄芪B、白术D、甘草参考答案:D既归胃经,又归心经的药物是()A、南沙参B、北沙参C、麦冬D、天冬参考答案:C治疗肾阴亏虚,骨蒸潮热,口渴者,宜选用的药物是()A、天冬B、麦冬C、南沙参D、北沙参参考答案:A五味子不具有的功效是()A、敛肺滋肾B、生津敛汗C、宁心安神D、除痰润肠参考答案:D善安蛔,治疗蛔厥腹痛首选()B、槟榔C、乌梅D、使君子参考答案:C既治肝肾亏虚,又疗大汗欲脱的药物是()A、五味子B、山茱萸C、生黄芪D、西洋参E、莲子参考答案:B功能补肝肾,收敛固涩的药物是()A、枸杞子B、女贞子C、山茱萸D、肉豆蔻E、金樱子参考答案:C桑螵蛸的药用部位是()A、菌核B、孢子C、骨骼D、虫瘿E、卵鞘参考答案:E既补脾止泻,又养心安神的药物是()A、白术B、茯苓C、山药D、芡实E、莲子参考答案:E可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的药物是()A、山茱萸B、五味子C、金樱子D、桑螵蛸参考答案:B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A、乌梅B、金樱子C、肉豆蔻D、桑螵蛸参考答案:A上能敛肺气,下能滋肾阴的药物是()A、乌梅B、五味子C、山茱萸D、桑螵蛸参考答案:B虚寒久泻,腹胀食少,宜选()A、乌梅B、桑螵蛸C、肉豆蔻D、金樱子参考答案:C下列一般要饭后服用的药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总分:4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7,分数:7.00)1.合病是指( )∙A.多部位同时受邪∙B.表证未罢又见里证∙C.寒湿合邪而侵人∙D.经脉间病证传变∙E.湿热合邪而致病(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合病是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的病证。

2.《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此说的发病类型属于( )∙A.感邪即发∙B.徐发∙C.伏而后发∙D.复发∙E.继发(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描述的是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称为“伏而后发”。

3.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津液不足的原因( )∙A.热盛∙B.大汗∙C.多尿∙D.脏腑气化功能减退∙E.气滞(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气滞多致津液停聚而不引起津液不足。

4.症候虚实的“实”是指( )∙A.体质壮实∙B.正气旺盛∙C.邪气亢盛∙D.病邪内生∙E.外邪侵袭(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所谓实,是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5.阳盛格阴的病理特点是( )∙A.阳盛则阴病∙B.阳损及阴∙C.真热假寒∙D.重阳必阴∙E.真实假虚(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阳盛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可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C.泻热之法,调整阳的偏盛∙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E.以补阳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

7.津亏血瘀的病机是( )∙A.津少不能化血∙B.血瘀不能化津∙C.血脉瘀阻、津液停聚∙D.津液枯涸、燥热内生∙E.津液亏耗、脉失濡润(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津亏血瘀,主要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津液大量亏耗,则血量减少,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二、B型题以下每组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项,每一考题只有一个最佳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项可以重复选择。

(总题数:13,分数:14.00)∙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分数:2.00)(1).以时间分阴阳则上半夜为( )(分数:0.50)A.B.C.D. √E.解析:(2).以时间分阴阳则下午为( )(分数:0.50)A.B.C. √D.E.解析:(3).以五脏分阴阳则心为( )(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心居于上,为阳脏,心为阳中之阳。

(4).以五脏分阴阳则脾为( )(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肝脾肾居于下,为阴脏。

脾为阴中之至阴。

∙A.实热证∙B.虚热证∙C.虚寒证∙D.真寒假热证∙E.阴阳两虚证(分数:1.00)(1).阴阳互损可形成( )(分数:0.50)A.B.C.E. √解析:[解析] 阴阳互损可形成阴阳两虚证。

(2).阴盛格阳可形成( )(分数:0.50)A.B.C.D. √E.解析:[解析] 阴盛格阳可形成真寒假热证。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补阴扶阳(分数:1.00)(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在《黄帝内经》指的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在《黄帝内经》指的是( )(分数:0.50)A.B.C. √D.E.解析:∙A.思∙B.怒∙C.悲∙D.恐∙E.喜(分数:1.00)(1).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是( )(分数:0.50)A.B.C.D. √解析:(2).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木”的是( )(分数:0.50)A.B. √C.D.E.解析:∙A.肝病影响心∙B.肝病影响肾∙C.肝病影响肺∙D.肝病影响脾∙E.脾病影响肝(分数:1.00)(1).属母病及子的是( )(分数:0.50)A. √B.C.D.E.解析:(2).属子病及母的是( )(分数:0.50)A.B. √C.D.E.解析:∙A.心∙B.脾∙C.肝∙D.肾∙E.肺(分数:1.00)(1).称“先天之本”的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解析] 肾中藏有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决定了人的先天禀赋,故被称之为“先天之本”。

(2).称“罢极之本”的是( )(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肝主筋,筋主司运动。

肝气血充盛,筋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能耐受疲劳,故称“罢极之本”。

∙A.髓海∙B.气海∙C.水谷之海∙D.血海∙E.经脉之海(分数:1.00)(1).脑为( )(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髓汇集为脑,故脑为髓之海。

(2).胃为( )(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胃受纳腐熟水谷,故称胃为水谷之海。

∙A.心肺∙B.肝肾∙C.脾胃∙D.脾肺∙E.肺肾(分数:1.00)(1).在血液的化生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 )(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脾胃运化所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化生的主要物质基础。

(2).在津液的化生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 )(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是津液化生之源。

∙A.耗气伤津、扰神∙B.阻滞气机∙C.自口鼻而入、耗肺伤津∙D.袭阴位∙E.致气机收敛(分数:1.00)(1).燥邪致病,易( )(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伤人,易自口鼻而入,首犯肺卫,伤及津液。

(2).火热之邪致病,易( )(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火热之邪侵入,热淫于内,一方面迫津外泄,至气随津泄而津亏气耗;另一方面则直接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阴气。

由于火热与心相应,故热人营血,尤易影响心神,扰乱神明而神志不安,甚则狂躁、谵语等。

∙A.易发情志病变∙B.直接伤及内脏∙C.易影响脏腑气机∙D.一气一病,症状相似∙E.病邪相兼为病(分数:1.00)(1).六淫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0.50)A.B.C.E. √解析:[解析]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具有季节性、外感性、地域性和相兼性(即六淫致病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2).疬气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解析] 疬气致病的特点为: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即每一种疬气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

∙A.病邪易感性∙B.发病性质类型∙C.影响病势进退∙D.影响病程长短∙E.决定证候类型(分数:1.00)(1).邪气对疾病的影响表现为( )(分数:0.50)A.B. √C.D.E.解析:[解析] 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和类型。

因不同的邪气作用于人体,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证候类型。

(2).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表现为( )(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不同的体质,精气阴阳盛衰有别,对某种病邪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对某些疾病具有不同的易发性。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抑强扶弱(分数:1.00)(1).阳虚证应使用( )(分数:0.50)A.C.D. √E.解析:[解析] 阳虚证(虚寒证)应使用阴病治阳,治阳及补阳。

(2).实寒证应使用( )(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实寒证应使用寒者热之。

∙A.扶正∙B.祛邪∙C.扶正兼祛邪∙D.先扶正后祛邪∙E.先祛邪后扶正(分数:1.00)(1).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先祛邪后扶正。

(2).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使用扶正兼祛邪。

三、X型题每题后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所有正确答案。

(总题数:24,分数:24.00)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分数:1.00)A.五行的生克乘侮√B.五行的生克规律C.五行的乘侮规律D.五行的特性√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解析:9.三焦的生理功能有( )(分数:1.00)A.通行元气√B.运行水液√C.主持诸气√D.水液的通道√E.总司全身气化√解析:[解析]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两个方面:①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②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10.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分数:1.00)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C.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11.邪正盛衰可以说明疾病( )(分数:1.00)A.阴阳转化的机制B.疾病转归预后的机制√C.虚实转化的机制√D.疾病发生的机制√E.阴阳格拒的机制解析:[解析] 邪正的消长盛衰,不仅可以产生比较单纯的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而且在某些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的疾病中,还会出现虚实之间的多种变化。

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双方的斗争,其力量对比不断发生消长盛衰的变化,因此这种变化还对疾病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当邪气侵犯人体后,正气和邪气即相互发生作用,一方面是邪气对机体正气起着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是正气对邪气的抗御、驱除作用,因此邪正盛衰还关系着疾病的发生机理。

12.引起徐发的因素有( )(分数:1.00)A.思虑过度√B.房事不节√C.感受湿邪√D.忧愁不解√E.嗜酒成癖√解析:[解析] 思虑过度、房事不节、感受湿邪、忧愁不解、嗜酒成癖诸因素易引起机体渐进性病理改变,不断积累,而逐渐出现临床症状,致徐发。

13.引起疾病常见的原因有( )(分数:1.00)A.外感六淫√B.七情内伤√C.疬气传染√D.饮食失宜√E.劳逸失度√解析:[解析] 引起疾病常见的原因有: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疬气传染、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