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概述(ppt 66页)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分析-PowerPointPre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分析-PowerPointPre
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长 期投资减值准备金。
8、非货币性资产处理的差异 会计制度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的长期股权
投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 成本。
税法规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 投资,应按公允价值销售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所得税 处理。
(三)国债利息收入处理上的差异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得的国债利息收入
2、持有收益和处置收益处理的差异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全部投资所得, 不论是企业投资的持有收益还是投资的处置 收益都计入“投资收益”科目中。
税法规定:对企业“投资收益”中的 投资收益分为持有收益和处置收益。对持有 收益,凡投资方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 被投资方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除国家税 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免税优惠以外,其取得 的投资所得应该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后, 并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补缴企 业所得税。对企业的处置收益则应该全额计 入应纳税所得额,不考虑重复征税问题。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 算时,股权投资差额可分期摊销。
税法规定:纳税人对外投资的成本不得摊销,也 不得作为投资当期费用直接扣除。
7、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处理的差异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时按
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所收回金额 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内资企业所得税的核心是93-94年《企业所得税 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税发[2000]084号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以及税总局补充解 释性文件。江苏省国税局于2002年5月9日以苏国 税发[2002]080号文发布了关于下发《企业所得 税税前扣除项目及优惠政策一览表》的通知 。
涉外所得税的核心是1991年4月9日颁布的《外商 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及税总局补充 解释性文件。

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关联及差异

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关联及差异

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关联及差异【摘要】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在现代经济体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概述我国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相互影响,税收征管需要借助会计信息来实现有效管理和监督;而会计制度的建立也需要考虑税收政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文章还探讨了会计制度在税收制度中的作用,强调了会计信息对税收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性。

通过对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密切联系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革发展建议,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税收与会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关联、差异、作用、密切联系、改革发展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概述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紧密关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差异。

税收制度是国家对纳税人实行强制性征税的一种制度,目的是筹措国家财政收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会计制度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管的一种制度,目的是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都是国家和企业管理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关联体现在税收征收过程中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税收征收依赖于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审计、核对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来确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保证税收征收的公平和准确。

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之间也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征税对象、征税标准和征税方式等方面。

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差异对企业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加强对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的学习和理解。

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的联系密切,相互支持,共同促进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和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在未来,应进一步优化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提高征税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税收和会计的协同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联及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会计与税收制度差异

会计与税收制度差异

会计与税收制度差异一、目的和职能差异:会计的目的是记录和报告组织的经济活动,以提供决策的依据,确保组织的财务健康和稳定。

而税收制度的目的是从纳税人收取税款,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实现公共利益的分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内容和方法差异:会计涉及记录和处理财务信息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表、成本管理等。

而税收制度主要涉及税法、税收政策、税费征收和管理等。

会计的主要方法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以提供不同层次的财务信息。

税收制度主要通过税制设计、税费征收和管理,以确保纳税人遵守税法并及时缴纳税款。

三、主体差异:会计主体是组织,包括企业、机构和组织等。

通过会计信息,组织可以了解和掌握自身的经济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而税收制度主体是纳税人,包括个人和企业。

纳税人根据税收制度的要求,按时缴纳税款。

四、时间差异:会计是持续、连续的活动,会计信息按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和报告。

而税收制度通常按年度进行,纳税人每年根据税收制度的要求申报和缴纳税款。

五、目标差异: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组织的财务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税收制度的目标是向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实现公共利益的分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会计与税收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会计是一门记录和报告组织经济活动的学科,旨在提供决策的信息,确保组织的财务健康和稳定。

税收制度是一套规范个人和企业缴纳税款的法规和政策,旨在向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实现公共利益的分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虽然二者有差异,但会计和税收制度密切相关,在组织的经济活动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ppt课件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ppt课件

申报事项
1、会计政策和估计与以前年度是否发生变化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限总和法、 其他 3、存货成本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个别计价
法、毛利润法、 零售价法、 计划成本法、 其他 4、坏账损失核算方法 备抵法、 直接核销法 5、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 权益法、 成本法
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 (1)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2)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费: ① 承运部门的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的; ② 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 (3)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费用:
① 经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政府批准;
② 开具经财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行政事业收费专用票据; ③ 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或者虽不上缴财政但由政府部门监管且专款专用。 (4)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
收入的计量
➢ 会计的计量: 1、公允价值 2、时间价值 ➢ 税收的计量 1、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
确定收入额。 2、其他纳税人的同类平均价格 3、组成计税价格 4、国家定价 5、预约定价
收入的金额的确定
会计
税收
基本原则 现金折扣
已收或应收金额的公 允价值(增加现值)
总额为收入,现金折 扣计入财务费用
设定受益计划 • 四个步骤 • 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 • 职工薪酬成本的组成
➢ 辞退福利 ➢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职工薪酬的主要变化
➢ 概念
四分类 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三类人员
➢ 短期薪酬
非货币性福利FV计量 带薪缺勤
• 累积 • 非累积 利润分享计划

《会计税务差异》课件

《会计税务差异》课件
差异》课件。本课程将探讨会计与税务的概念、差异的 定义和原因、以及如何处理会计与税务差异。
导言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会计与税务之间存在许多差异。本节将介绍为什么会出 现会计与税务差异,并提供一些基本概念。
会计与税务的概念
会计是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过程,用于决策和管理。税务是应缴纳给政府的法定费用,用于公共福利 和服务。
处理会计与税务差异的方法
处理会计与税务差异可以通过事前筹划、利用税务优惠政策、以及合理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来实现。
结论和要点
本课件介绍了会计与税务的概念、差异的定义和原因、以及处理差异的方法。 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将对企业和个人有重要意义。
会计差异的定义和原因
会计差异指的是会计准则和规定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原因包括不同的目 标、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时间要求。
税务差异的定义和原因
税务差异是指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之间的差异。原因包括税法规定、折旧和摊销、以及不同的税务政策。
会计与税务差异的影响
会计与税务差异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税务筹划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了解这 些差异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税务策略。

会计与税收差异课件

会计与税收差异课件

视同销售
• A企业:
• 借:营业外支出
97
• 贷:库存商品
8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17
• 注意:08年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制
• 调增收入100,成本80,并按捐赠支出规定 扣除营业外支出。
视同销售
• B企业接受捐赠时:
• 借:库存商品
1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 7
• 贷:营业外收入
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
• 1、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 • 2、可行权日,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职工和
其他方具有从企业取得权益工具或现金的权利的 日期。
• 3、行权日,是指职工和其他方行使权利、获取现 金或权益工具的日期。
• 4、出售日,是指股票的持有人将行使期权所取得 的期权股票出售的日期。
117
• 一般没有差异,如为接受非现金捐赠,应 考虑是否符合分期纳税的条件。
视同销售
关于视同销售处理原则:
时间:会计当月入账,流转税当月处理,所 得税年内调 整;
计量:会计成本结转,流转税按售价计税, 所得税按当年实际水平计算。
跨年度的劳务收益确认
• 《建造合同》准则 • 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 • 1、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按完工
行权有效期
等待期(行权限制期)
禁售期
失效

可行


行权


权日


第11号——股份支付
• 相关的会计处理
• 借:成本费用类科目(按权益工具的公 允价值计量)
• 贷:应付职工薪酬(以现金结算) • 贷:资本公积(用权益结算)

会计制度跟税收制度的差异解析(ppt 66)(1)

会计制度跟税收制度的差异解析(ppt 66)(1)

(二)税前扣除的原则
• 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法规,除另有规定者外,税前 扣除的确认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1)权责发生制原则。即纳税人应该在费用发生时 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 (2)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该在费用应 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 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 (3)相关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 根源上必须与取得的应税收入相关。 • (4)确定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 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 (5)合理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费用的计算和分 配方法应该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 来自 www.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毛夏鸾来自 www.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目录
• 导读: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概述 • 第一章 收入及成本费用确认的差异分析 • 第二章 资本市场方面的差异分析
来自 www.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导读: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概述
• 一、会计核算原则与税前扣除原则的比较 •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基本处理规定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基本处理规定 • (一)企业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损 失以及进行损益核算和账务处理时,应该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准则的规定执行。 • (二)在申报纳税时,应该按照国家税收 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
来自 www.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一章
• • • • • • • • •
来自 www.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 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会计与税收制度差异

会计与税收制度差异

会计与税收制度差异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会计、税法中的公允价值税法〈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第6号令2003年1月23日第十一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公允价值是指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公平成交价值”会计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劳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应比照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其相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确定。

所得税的核算——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能+够转回——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企业所得税核算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选择采用其中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一经采用,不得随意变更。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企业根据当期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新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新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新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的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新会计制度的出台说明了这一点。

在我国,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和1994年税制改革前,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上标准基本相同。

但随着现行税制的确立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使得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逐步扩大,新会计制度更是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本文拟从两者的主要差异入手,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协调问题。

一、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关系1.目的我国的税法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

但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税法是为了保证国家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依据公平税负、方便征管的要求,对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所约束和控制。

而企业会计制度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规范内容税法与财务会计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不同的对象。

税法规范了国家税务机关征税行为和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体现解决的是财富如何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问题,具有强制和无偿性。

而企业会计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所以,相关与可靠是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

因此,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必然存在差异。

3.制定机构虽然会计制度和税法都主要由财政部门来负责制定,但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制度和税法受目标的影响,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指导思想也有所不同。

由于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建设进展迅速,而税收法规的制定更多是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放需要出发,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制定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1.会计原则与税收制应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13条会计核算原则,具体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相关性、一贯性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如谨慎性、重要性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与税法差异.ppt

《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与税法差异.ppt

谢 谢!
甲公司:
借:应付账款 100
贷:库存商品
60
应交税费—增(销) 13.6
资本公积
26.7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会计处 理及其与税法的差异
(五)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
1、非货币性交易的种类 (1)纯粹的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补价 (2)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补价占交
易额的比重小于或等于25%,否则视为货 币性交易。
营业外收入
0.183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会计处 理及其与税法的差异
(六)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原则: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在 满足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至购建的固 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 用,均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开始条件是指(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 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固定资产达到 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概述
(一)我国企业会计规范体系 1、会计制度体系: 《企业会计制度》:2001.1.1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2.1.1 《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1.1 2、会计准则体系: 基本准则:1项 具体准则:38项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概述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 1、不对外筹集资金。即不公开发行股票
表现:小企业会计制度强调了会计信
息的可靠性,广泛使用账面价值,严 格限制运用公允价值。
所得税法中在资产计价中广泛使
用成本计价,但在外部交易计价中一
般使用公允价值计价。
例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等。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的 制定原则差异
(二)原则差异
1、小企业会计制度: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和适度 谨慎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相关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 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的应税收入相关。
• (4)确定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 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 (5)合理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费用的计算和 分配方法应该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基本处理规定
(一)企业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损 失以及进行损益核算和账务处理时,应该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准则的规定执行。
8.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 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 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 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权责发生制原则。
9.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 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即 配比性原则。
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相关性原则。 4.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
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 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录中予以说明。即一贯性原则。 5.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 一致、相互可比。即可比性原则。 6.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及时性原则。 7.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即明晰性原则。
第一节 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
一、商品销售收入的会计确认:4条标准同 时具备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 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 发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 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 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 托收手续的当天;
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 当天;
4.采取预收货物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
10.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 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 行政法规和根据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 面价值。即实际成本核算原则。
11.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 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 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即合理划分支出原则。
基本原则: 1.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客观性原则。 2.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
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即实质性原则。 3.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12.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 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即谨慎性原则。
13.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 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 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 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 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 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即 重要性原则。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
毛夏鸾
目录
导读: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概述 第一章 收入及成本费用确认的差异分析 第二章 资本市场方面的差异分析
导读: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概述
一、会计核算原则与税前扣除原则的比较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基本处理规定
一、会计核算原则与税前扣除原则的比较
(一)会计核算的原则 根据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该遵循13项
(二)在申报纳税时,应该按照国家税收 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一章 收入及成本费用确认的差异分析
第一节 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 “视同销售”业务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非货币性交易应税收益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接受捐赠收入的差异分析 第五节 成本方面的差异分析 第六节 管理费用方面的差异分析 第七节 营业费用方面的差异分析 第八节 财务费用方面的差异分析 第九节 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的差异分析
对收入和成本的可靠计量,税法是利用国 家的权力强制性的估计,从而可以保证公 正性和降低征税成本。
第二节 “视同销售”业务的差异分 析
一、视同销售行为的确认 (一)增值税:
–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 2.销售代销货物; –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
(二)税前扣除的原则
• 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法规,除另有规定者外,税前 扣除的确认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1)权责发生制原则。即纳税人应该在费用发生 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 (2)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该在费用 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 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天; 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
凭据的当天; 7.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三、二者的差异
会计制度侧重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 性原则,侧重于收入实质性的实现;
税法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侧重于 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税法不考虑收入 的风险问题,也不考虑继续管理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