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教1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必修五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点。
2.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4. 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单元:古代文学鉴赏1. 引入:通过展示古代诗词名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包括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
3. 分析:选取《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表达。
第二单元:现代文学探讨1. 引入: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讲解:详细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分析:以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为例,分析现代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4. 实践: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现代文学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单元:修辞学的应用1. 引入: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 讲解:系统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分析:选取经典文段,指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巧妙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4. 实践:布置修辞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技巧。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和写作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模拟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2019年新编)5-1《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中本课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孔子其人及《论语》的主要思想。
2.通过学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复习学过的《论语》篇章导入(板书)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思想。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1、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
2、提问检测四、自学指导一(2 分钟)阅读资料中有关本课作者、作品的知识讲解,掌握相关文化常识。
自学指导二(8分钟)大声朗读前六章: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前六章文章内容。
2、概括前六章的主要观点。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自学展示一:了解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精讲点拨一:《论语》思想: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自学展示二:主要观点:1、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
2、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3、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4、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上的不同态度。
5、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
6、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要配合适当精讲点拨二:观点点拨:1、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
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互助民中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必修五授课教师:国彩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全册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
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高中语文必修5报任安书(1)
报任安书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4、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学设想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宜多指导并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学生看单元后知识短文《司马迁和〈史记〉》由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司马迁的生平经历。
教师补充解说《史记》,强调:1、思想(四点);2、文学价值(鲜明的人物个性,强烈的抒情性)3、影响。
二、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
1、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
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今天我们读着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对他的崇高精神无比敬佩呢!本篇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
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
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
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
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
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教学课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5—6):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第1段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 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 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
课文研习
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 婴为洪州刺史之时。民国十五年 (1926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 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 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 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
序与骈文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 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 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 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 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 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 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点评、研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介绍(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介绍。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之王,著名戏剧作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共同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极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小见大,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
三、时代背景:(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介绍。
)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
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问、讨论、总结)第一部分(1—5)概括地写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的特征。
第二部分(6—37)具体地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婚事的失败。
开端:别里科夫认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交锋。
结局:婚事失败,别里科夫一病不起。
第三部分(38—40)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并指出像别里科夫这样的套中人还有很多。
思考:1、人们为什么把别里科夫叫做“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1)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归纳总结:别里科夫是一个性格封闭的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李曼泓一、教材分析《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先生写于1955年的一篇说明文。
苏教版将此文收入第五册“科学之光”专题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中。
这篇文章说明了景泰蓝的生产过程,是一篇程序性说明文。
作者抓住每道工序的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详有略,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条理有序地交代了这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在同类说明文中具有典型意义。
二、学情分析无锡市第一中学,是江苏省一所四星级高中,省重点学校。
学生的整体水平处于江苏省同类学校学生的中上水平。
我所任教的学生是高二文科班学生。
虽是文科班,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学生为数不少。
三、教学设计思路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
《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可以通过学习此文,让学生了解阅读和写作这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利用学校紧靠无锡惠山泥人厂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参观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模仿课文写一篇说明文,题为《惠山泥人的制作》。
通过开展相应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将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的作文练习打通,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细细体会课文写作的妙处,并在接触大量综合图式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读写结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教学目标1.阅读目标:①学生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作者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②了解作者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有详有略地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写法。
2.写作目标:能以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特征。
五、课时安排三节课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阅读教学(一)导入新课[PPT1]展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青花瓷瓶,另一张图为景泰蓝花瓶。
由此导入写作背景。
(二)简介作者[PPT2]叶圣陶,名绍钧。
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 第1课时 《论语》十二章
[解读] 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 时间,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就会全部掌握了。” 春秋时期,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 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孔子读来读去,把 编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温习,需要专注。我 们对待学习也应有同样的态度,把学过的知识时常温习,烂熟于心,并在此 基础上有新的发现。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 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 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缛节而 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 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迷失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 是真正的君子。
诵读鉴赏
[原文]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鉴赏] 谆谆教诲,劝勉有加。首联先叙弟侄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 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 表。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 合,我们可以想象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弟侄的劝 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 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诗中没有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 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人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 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杜荀鹤诗作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1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Word版含答案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课话题——友情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陆谦和林冲本是“发小”,交情不浅。
但陆谦为了讨好上司,满足自己飞黄腾达的私欲,却置友情于不顾,最终不仅丧了命,还留下了千古臭名。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
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
但因为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担心孙膑超过他、取代他,于是处处设计陷害孙膑,让孙膑惨遭酷刑。
最后庞涓被乱箭射死在马陵道,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捣鬼有效,但毕竟有限,这就是孙膑与庞涓的故事给后人的启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3.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
——罗曼·罗兰4.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
——《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5.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
——拉丁谚语[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赍.发( ) 勤谨.( ) 尴尬..( )( ) 防噎.( ) 洗漱.( ) 絮.烦( ) 彤.云( ) 仓廒.( ) 庙檐.( ) 央浼.( ) 剜.( ) 迸.出( ) 【答案】 jī jǐn ɡān ɡà yē shù xù tónɡ áo yán měi wān bè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迤⎩⎪⎨⎪⎧迤逦( )逶迤( ) (2)模⎩⎪⎨⎪⎧模样( )模型( ) (3)露⎩⎨⎧露天( )露马脚( ) (4)供⎩⎪⎨⎪⎧供奉( )供销( ) 【答案】 (1)yǐ yí (2)mú mó (3)lù lòu(4)ɡònɡ ɡōnɡ2.语境辨析法(5)劳累.( )了一天,看着果实累累.( )的庄稼,王明华心里充满了喜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Word版含答案
说林冲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
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林冲是个优秀的军事教官,不但业务水平出众,而且没有野心,不与官场的大多数人同流合污。
尽管他精细过人,但还是着了高太尉的道。
高太尉、陆虞候正是利用林冲忠于职守、同情弱者、热爱本职的“软肋”,才诱骗他进了白虎堂。
火并王伦,林冲为了梁山的大业,甘愿被吴用利用;晁盖死后,梁山群龙无首,又是林冲出面力主宋江代理老大的位置,避免了梁山的分裂。
梁山两次发展最关键的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
当王伦要他杀一个无辜的路人来做“投名状”时,走投无路的林冲内心一定异常的悲痛,一个遵纪守法的朝廷军官,不得已上了梁山,还要滥杀无辜才能被土匪接纳,——必须在精神上自虐与自污方可为匪!对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后来他遇见了杨志,两人不分胜负,“投名状”到底没有拿来。
这是施耐庵对这位真男子的爱护。
林冲,即使落了草,至死他的品行是高洁的。
林冲这样的真汉子,如果生逢其时,完全可以建功于边廷,立千秋万世不朽之名;或者即使不能被重用,在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里,也能凭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品行赢得尊重,过着平常而幸福的生活。
可惜他生活在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一个淘汰良民的社会,一个扼杀精英的社会,一个必须牺牲人性才能生存显达的社会。
尤其像林冲,做一爱岗敬业的职业军官不可得,做一爱家护妻的好丈夫亦不可得。
他要么像陆虞候、富安那样,牺牲自己的良心,自己污辱自己的品行,巴结权贵以求显达;要么就只能去当杀人放火的草寇。
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让他选择。
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
一、学习目标1.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2.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
3.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以及关键人物、细节的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二、作者连线千秋才人——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
高二语文必修五
高二语文必修五引言《高二语文必修五》是高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必修教材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和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二语文必修五》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内容概述《高二语文必修五》这本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进行了编排,共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多个领域。
1. 第一单元:《论语》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
通过学习这些篇章,学生能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第二单元:《红楼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部分章节,如《薄命女儿情》、《黛玉葬花》等。
通过阅读这些章节,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家庭伦理和女性地位等重要内容。
3. 第三单元:《老人与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的部分章节。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学的特点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培养对人生意义和拼搏精神的思考能力。
4. 第四单元:《茶花女》本单元介绍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经典小说《茶花女》的部分章节。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学的典型题材和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对爱情、友情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5. 第五单元:《古文观止》本单元介绍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孟子选》、《庄子选》等。
通过学习这些古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解读能力。
6. 第六单元:《朗读者》本单元介绍了德国作家柯斯塔的小说《朗读者》。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二战时期德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议论能力。
二、教学目标《高二语文必修五》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案全集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案全集一、前言高中语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具有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重要作用。
为此,本文收集整理了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的教案全集,供广大教师参考。
二、教案下载1.必修一教案下载链接2.必修二教案下载链接3.必修三教案下载链接4.必修四教案下载链接5.必修五教案下载链接三、教案目录必修一教案目录1.第一单元《文化与价值观》1.第一课时《文化的多元性与人类文化共同体》2.第二课时《文化的包容性与人的发展》3.第三课时《情感与文化》2.第二单元《质疑与探索》1.第一课时《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遇》2.第二课时《着眼未来:文化创新与实践》3.第三课时《人文精神与现代文明》必修二教案目录1.第一单元《文学概论》1.第一课时《文学概论导入》2.第二课时《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3.第三课时《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特点》2.第二单元《古代诗歌》1.第一课时《古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2.第二课时《先秦诗歌的特点与意义》3.第三课时《汉赋的文化价值》必修三教案目录1.第一单元《文艺批评方法与常识》1.第一课时《文艺批评方法与常识导入》2.第二课时《文艺批评方法概述》3.第三课时《语言、风格批评方法》2.第二单元《唐诗鉴赏》1.第一课时《唐诗的历史背景》2.第二课时《唐诗的艺术特点》3.第三课时《唐诗的鉴赏方法》必修四教案目录1.第一单元《白话小说》1.第一课时《白话小说的发展与分类》2.第二课时《鲁迅与《阿Q正传》》3.第三课时《白话小说的特点与鉴赏》2.第二单元《古文观止》1.第一课时《古文运动的历史背景》2.第二课时《《古文观止》概述》3.第三课时《古文的类型与表达艺术》必修五教案目录1.第一单元《修辞与鉴赏》1.第一课时《修辞的概念》2.第二课时《修辞的分类》3.第三课时《修辞手法与鉴赏方法》2.第二单元《现代文学》1.第一课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第二课时《中国现代文学的体裁及特点》3.第三课时《中国现代文学名著赏析》四、总结以上是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案全集的目录列表,供广大教师免费下载使用。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案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2.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着重理解“引证法”。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理解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
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二、预习检测:(一)知人论世:让2——3名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了解作者—李斌李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事迹展示:谈及塞罕坝,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李斌用“两个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震撼。
一个是视觉上的,满眼的绿色海洋,绿水青山令人动容;一个是精神上的,采访犹如一次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让我从中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和绿色发展信念的坚定。
2.了解时代背景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
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3.了解“工匠精神”●来源“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
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
“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
●释义: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表达交流:
作文1: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深入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2、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由此及彼、探究原因、预测未来(分析结果)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缘事析理的写作方法。
难点:分析解读事例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在感叹作文素材的匮乏其实,大千世界,万象世态,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纷繁复杂的各种事情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些事情琐碎平淡,而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依据事例分析出其中蕴涵的道理,写出深刻的文章
二、温故知新,以读导写:
写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要学习写得深刻,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从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或许,我们课本上很多经典篇目能给我们以启示。
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剃光头发微》等几篇课文,在写法技巧上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
1.以小见大
2.由此及彼
3.探究原因
4.分析结果
三、剖析案例,训练思维:
1、出示典型案例: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
2、以小见大、揭示本质。
师问: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
引导并明确: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这件小事表明,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3、由此及彼,横向拓展。
师问: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认为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呢?
外来饮食: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
外来服饰:耐克、阿迪达斯等;
外来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
外来影视:好莱坞大片、韩剧日剧等;
……
4、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师问:确实,近年来,外来文化对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以上大家所说的外来饮食、服饰、节日、影视等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外国文化在我国为什么会如此风行?(学生讨论并归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
●外来服饰、饮食满足了人们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满足了国人追求时尚、享受品位的心理需求,而且也更适应现代社会紧张高速的生活节奏
●……
5、辩证说理,预测结果。
(1)外来文化的涌入,看来已不可避免,你觉得外来文化涌入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对外来文化应持一种什么态度?请大家来结合你熟悉的外来文化涌入的实例,谈一谈外来文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对外来文化大量进入我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形成完全对立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对事例作点分析,教师可以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可能的观点如下:)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我们理应持欢迎态度;
●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强有力的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近几年韩剧日剧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
●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遗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
(2)(过渡语)刚才大家所谈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有的同学欢迎,有的同学反对那么,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请大家就此展开课堂小辨论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老师概括为以下两种观点: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会逐渐走向消亡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不但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甚至会进一步在全球范围扩大自己的影响,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
(3)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其影响也许我们还无法预见,其利弊也很难判断那么,在其它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入侵”现象呢?生物入侵又会带来怎样的的影响呢?它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食人鲳入侵:原产于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鱼类食人鲳,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启示: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后果十分严重。
鲶鱼效应:挪威渔民在装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入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可以避免沙丁鱼在运输途中死去启示:外来文化的涌入,带来了良性竞争的机制,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更健康地发展,使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课堂小结。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毫不起眼,细究大有深意我
想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结果等方法去缘事析理,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练笔本中。
五、学以致用,拓展迁移。
阅读《金鱼之死的启示》,运用“缘事析理”的写作方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
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
只要美就行。
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
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六、板书设计:
1.以小见大,揭示本质
2.由此及彼,横向拓展
3.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4.辩证分析,预测结果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