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月考试卷】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阜铜联考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辽史》在叙述契丹南征时,有诸如“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
军退,纵火焚之”等记载。
这一现象客观上()A. 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B. 改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 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D. 隔断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2.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
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 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 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 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 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3.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 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 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C.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4.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
永佃权()A. 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 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C. 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6.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②③④①B. ③①④②C. ③④①②D. ④②①③7.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
……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合肥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时长: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王朝的重大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通常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其中牛骨使用最多,用龟甲的较少。
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牛,牛骨较充足B.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牛骨较龟甲便利C.商王朝并不重视农业,人量宰杀耕牛D.游畜牧是重要生产方式,牛骨数量多2.先秦时期,儒家推崇的“父慈子孝”仅体现在道德层面;汉代以后刚变成了法定义务,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
这种变化A.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B.反映了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C.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 D.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3.“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变迁的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消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4.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5.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一吏员”体制向“皇权一士大大”体制转型的时期。
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C.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6.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迂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这一现象的出现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出现7.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教师版
2018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教师版高一历史试题一、解析试题(要求:找出题目考点,划出解题关键信息,分析如何得到正确选项,分析错误选项错在哪里!找出自己丢分原因)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
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 B.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3.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
”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 B.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 D.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4.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
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
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 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 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7.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AC.礼崩乐坏,等级废除 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9.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里评价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皇帝制度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10.春秋以前,各君王的外戚都来自一些拥有政治实力的诸侯国。
自从秦统一以后,特别是在汉代以后,皇帝的外戚便从其臣民中遴选了。
据此推知,汉代的外戚()A.始终把持着中央政权 B.与三公九卿平起平坐C.擅权根源是皇权专制 D.决定历任皇位的更替15.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又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A.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 B.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D.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16.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017-10-0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扩大奴隶制的规模B.促进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巩固周王对全国的统治D.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3. 西周宗法制度下,确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依据是()A.功劳的大小 B.个人能力的大小 C.血缘的亲疏 D.对周王的忠诚程度4、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5.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6.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秦王扫六合”的时间是()A.公元前3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早期 D.公元3世纪后期7.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8.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有齐郡、琅琊郡等。
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9.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重大意义是()A.长期维护了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B.使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C.王朝更替频繁,有利于打击地主势力D.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10.贾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易,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推恩令B.分封制C.剥夺王侯爵位D.察举制11.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江南修筑一项水利工程,当时的运作程序应该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12. 商鞅一人多姓。
安徽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9题;共78分)1. (2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
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 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B . 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C . 朝议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D . 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 (2分)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演变发展问题时,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相继的时代,即“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是A . 西周B . 秦朝C . 西汉D . 宋代3. (2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 .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 .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 . 制度法令的统一D .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 (2分) (2017高一上·通许期中)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 .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 (2分)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下列王朝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 . 西周B . 秦朝C . 西汉D . 宋代6. (2分)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 . 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 . 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 . 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 .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7. (2分) (2018高一上·嘉兴期中) 有人认为,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安徽省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新唐书》载: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上述材料说明①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②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A . ①正确,②错误B . ①错误,②正确C . ①②皆错误D . ①②皆正确2. (2分)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 .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 .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 .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 .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3. (2分) (2018高一上·会泽月考)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 .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 .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 .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休系D .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4. (2分) (2017高二下·肇庆期中)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 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5. (2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上的大毛病。
安徽省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7高一上·北京期中)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A . 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 . 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C . 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D . 统治具有松散性2. (2分) (2018高二下·嘉兴期末) 史载,周文王“孝友二虢(文王同辈),而惠慈二蔡(文王子辈),刑于大姒,比于诸弟。
……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文王父辈)而咨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诹于蔡、原而讨于辛、尹,重之以周、邵、毕、荣(四家为文王子辈)。
”材料说明()A . 文王政治以血亲关系为主干B . 分封制成为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 . 早期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微弱D . 文王以嫡长子继承制维系统治3. (2分) (2017高一上·桃江期中)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哪些判断是正确的()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④4. (2分)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次曰受德即纣也……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宗)法而争之……纣故为王。
”下列对纣能够“为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 . 启无才,遭父母厌弃B . 父母对纣最为溺爱C . 生纣时,其母亲已由妾升为妻D . 太史收受了纣的贿赂5. (2分) (2018高一上·柳州月考) 徐天麟先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安徽省合肥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分值: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
这主要反映出商代()A.天干地支已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商朝人崇信鬼神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3.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4.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5.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 “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郡”等资料。
这说明()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6.《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B.宗法制的影响C.个人素质的差异D.封建家长的喜好7.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
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
上述记载,最能印证历史上的哪一现象或变迁A.竹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C.政府对管理竹子种植的重视 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变化2.读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3.古时有歌谣唱道:“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人口。
”这里的京师指的是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成都4.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5.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
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 D.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6.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调研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排除A。
其实是和皇帝制度密切相关的宗法制度才造成了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这个奇特的政治现象,B正确。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不会造成材料中所说的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的现象,排除C、D。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 乙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
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因此平民不在分封之列。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3. 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
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
“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分值: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
这主要反映出商代()
A.天干地支已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商朝人崇信鬼神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3.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太庙。
图二是民
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4.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 “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郡”
等资料。
这说明()
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6.《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
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
B.宗法制的影响
C.个人素质的差异
D.封建家长的喜好
7.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这一变化使得()
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 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
C.皇帝权威有所加强 D.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8.下表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整理而成。
根据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官吏职责,判断其所对应的官僚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B.尚书省、礼部、中书省、户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
D.户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10.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史料发挥想象,做出合理推断。
据下表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宋代皇帝御赐神道碑额数量分布
(注:御赐神道碑额是宋代皇帝对大臣的一种特殊褒奖方式)
A.北宋君臣关系可能较南宋和缓
B.北宋冗官现象可能较南宋更严重
C.南宋皇帝可能较北宋积极有为
D.南宋的奖励可能较北宋更重物质
1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
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
”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
A. 中央的派出机构
B. 皇帝的顾问机构
C. 地方的自治机构
D. 中央的直属机构
12.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
”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
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
13.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共收到奏章1160件,“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
A.令六部尚书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书门下处理军国要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设军机处参与机要事务
14.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15.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C.明清八股取士制度值得推崇
D.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16.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
”以下历史现象不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罗马万民法的出现
C.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
17、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历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改革措施中,标志着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的是( )
A.设立“陪审法庭”B.组成“四百人会议”
C.组成“五百人会议”D.定期召开“公民大会”
18、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注重探究事实真相
B.关注古今之间联系
C.努力发现全新材料
D.重视最新史学观点
19.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他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
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实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
20.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他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
“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行使()
A. 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
B.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
C. 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
D. 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
二、非选择题
21.(10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
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
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
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①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这一做法的
影响是什么?(4分)
②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影响。
(4分)
③据材料三,指出作者为何认为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2
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
1—5 BABCA 6—10 BCCCA 11—15 ABCAD 16—20 CCBDB 二、
21、(1)郡县制;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