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合集下载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24•【字号】鄂政发[2010]51号•【施行日期】2010.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0〕5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

各地、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认真组织实施。

沿江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严格工作责任,制定实施方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开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新局面。

其他市、州、县人民政府要积极主动与湖北长江经济带做好对接工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二○一○年八月二十四日附件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小组成员名单组长:许克振副组长:王玉祥成员:刘元成王广耀秦尊文彭智敏张清安张明兰陈建武田绍华吴淑萍张浩常贤波守同发刘海峰路洪卫吴传清张斌黄家顺姚莉赵霞陈丽媛刘陶汤鹏飞李春香李浩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与重要意义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提出二、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三、湖北长江经济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四、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大意义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二、战略目标与基本原则三、重点任务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章现代产业密集带建设一、加快发展沿江先进制造业二、突破性发展沿江高新技术产业三、积极发展沿江现代服务业四、大力发展沿江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第五章新型城镇连绵带建设一、“一核六点”:布局沿江城镇体系二、“三段两端”:错位发展,有序开发三、四大重点:统筹沿江城乡发展第六章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二、长江岸线资源开发与保护三、土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四、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七章体制机制创新一、探索港口资源整合机制二、建立沿江地区产业联动机制三、构建跨江联合开发机制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五、建立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六、充分发挥各类试验区和试点的引导作用第八章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一、提升使用外资的规模与水平二、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四、创新对内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环境五、强化与“两圈”的对接六、促进与上中下游省市的更紧密合作第九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二、建立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三、建立长江生态补偿机制四、设立湖北长江产业基金五、出台相应的财税金融政策六、建立集约用地激励机制七、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八、进一步完善科教和人才支持政策九、营造开放开发良好环境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附图:湖北长江经济带范围图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我省“两圈一带”战略实施,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编制本规划。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作者:匡楚玉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第9期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区位、交通、人才、经验和产业优势,但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趋同等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空间布局和城镇一体化、构建协同机制以及打造“一带一路”产业集群、推进对外开放一体化等对策建议,以此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对策为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顺应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载体,随着城市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作用越发重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是中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调节器。

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承东启西的战略作用,有利于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推动中部崛起,提升中部地区竞争力,更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扭转区域发展不均衡,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有利于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将地球村联系得更紧密。

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还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国内需求,充分调动约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涉及湖南、湖北、江西的31个市,范围包括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

1.区位和交通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间位置,位于长江流域的中游,是沿海经济向内地发展的中转站。

长江中游城市群向东承接长江三角洲,向南连接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向北承接京津冀城市圈,向西连接成渝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将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从此进入新时代。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一、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4]4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4]4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4〕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五个湖北”建设,进一步发挥省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抓好省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既要做大经济总量,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

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力量。

抓好省重点项目建设,对于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形成抓投资、抓项目、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强大气场;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为省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成绩和经验,营造全省上下抢抓发展机遇、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落实省重点项目分级负责制省重点项目实行分级负责制。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区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内省重点项目的选址、规划许可、征收搬迁、安置补偿、建设环境等方面负责。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球第三长河,国家战略水源地,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维护我国生态和水安全方面的地位无可替代。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长江沿线省市曾过度追求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忽视了长江流域生态容量的有限性和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

经济发展目标与生态发展目标长期不平衡,导致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账户”透支严重。

长江流域已遭到破坏的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恢复。

更严峻的是,在长江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重新实现平衡之前,长江生态“赤字”仍会持续增长。

因此,“大开发”带来的后果必须通过“大保护”来弥补,而且刻不容缓。

“不搞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自律。

自律意味着取舍,背后是对生态价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

一些地方之所以面临转型困难,本质上是因为还在传统的发展路径上一意孤行。

对这些地方而言,当务之急是严格以生态红线为标尺,明确什么不能做。

减掉一项破坏生态环境的政策,就是增加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这种“减法”正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开端。

“共抓大保护”,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合力。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沿江经济带。

沿线省市因长江而构成了统一的生态整体。

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

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

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作者:陈建军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15期2013年以来,中央决策层关于建设国家重点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的设想逐渐清晰起来,这一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这样一个以长江水道为纽带,横贯东中西部的经济带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国家区域战略的出台和选择有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我国的国家区域战略越来越具有目标针对性和区域适应性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资源和人口与产出水平分布的不均衡、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域性差异,以及由此导致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决定了中国的中央决策层必须针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以便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

这就是国家区域性战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国家区域战略基本上是二分法、对冲型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即参照经济地理学上所谓的黑河-腾冲线,将国土区分为沿海和内陆两大区域,在国家层面推行对人口分布相对稀少、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倾斜的投资政策。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家投资的区域分布都是内陆地区大于沿海地区。

80年代以后,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国家推出了沿海发展战略。

1986年,为了进一步明确国家区域战略的区域差异性,全国人大立法区分了我国的政策性区域为东中西三个部分,这标志着我国的国家区域战略开始摆脱了简单的二分战略,而进入了一个分类指导的时代,这也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发展差异的多样化趋势。

进入21世纪以后,针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中央决策层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国家区域战略。

针对东北地区相对独特的改革和发展状况,又将在改革开放前属于沿海地区的东北作为一个独立的政策区域,推出了“东北振兴”战略。

顶层设计稳步推进 三大战略给力中国经济

顶层设计稳步推进 三大战略给力中国经济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期间召开推动长江 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事实上,自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 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以来,作为我
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这三大战略已有 引人注目的发展势头。顶层设计稳步推进三大国家战略 的顶层设计,一直在稳步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 2015年6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
作布局。仅2015年,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 原之路”,中英探讨“一带一路”与英国基础设施改造 对接,中国与印尼间敲定雅万高铁项目,中国同中东欧 六国签署“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
忘录,中老、中泰铁路开工,多项好消息不断传来。许 光建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目前北京许多的非首 都功能在不断疏解。他认为,“这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 展有示范意义。”长江经济带的推进效果
同样明显。仅2015年就有诸多大动作,例如,1月1日,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市实现公积金异地互认; 10月16日,长江经济带通关业务一体化在长江经济带12 个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
面启动;12月22日,武汉等四市医保卡可互刷;12月30 日,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启动,启动2000亿元基 金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塑造未来空间格局中国社会 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认为
尔滨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由南往北梯度开发。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资源空间的配置结构, 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区域公平发展。为此,应采 取措施,形成有利于提高资源要素配置和
利用效率的生产力新布局。(刘少华)
冷却塔
ty9125htvv
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京 津冀协同发展方面,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 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 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3月2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5〕62号文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规划》。

《规划》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关于“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由我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共同编制的。

出台并组织实施《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面理解《规划》编制背景、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推动《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答: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分别占全国的3.3%、8.8%和8.8%。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

2022年形势与政策专题2

2022年形势与政策专题2

形势与政策专题2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题)试题1近10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在新发展阶段也将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最大战略支撑。

正确答案是:消费试题2中国正实现从人口红利到()的人口转型,这种转型是由量到质的飞跃。

正确答案是:人才红利试题3()成为全球最早走出疫情影响的主要经济体。

正确答案是:中国试题4所谓“Z 世代”,大致是指出生在()年之后的年轻人。

正确答案是:1995试题5未来“新中产”消费中突出的表现是()。

正确答案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追捧使其持续增长有了很坚实的基础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5题)试题6从消费群体来看,未来最突出的亮点是三大典型群体:“Z世代”“新中产”和“银发族”。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7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雁阵”布局中,“头雁”是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

()【解析】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雁阵”布局中,“头雁”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核心城市群。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8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要素,也是大国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9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延缓城镇化进程,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

()【解析】乡村振兴的目的不是延缓城镇化进程,而是要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0国际大循环是“双循环”的主体,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和保证,国内大循环是国际循环的外延和补充。

()【解析】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的主体,是国际大循环的基础和保证,国际大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外延和补充。

正确答案是“错”。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 南昌市市长陈俊卿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 南昌市市长陈俊卿

谈产业: 积极和兄弟城市进行产业对接
王文涛告诉记者,南昌目前着重打造汽车、新材料、 食品和生物医药三大千亿产业,航空制造、纺织服装、电 子信息、机电、新能源五个超 500 亿产业,南昌航空城、 江铃五十铃整车和 20 万台发动机等项目进展顺利,这 些产业集群及项目将为南昌更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 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也是与其他三个城市进行产业 对接一体化的前提。
“南昌有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个小微企业产 业发展示范园区,这块牌子我十分看重。 ”王文涛认 为, 南昌发展不仅要打造一批千亿产业和龙头企业, 同样重要的是必须给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 境,这是南昌长远发展的动力。 只有龙头企业和中小
微企业相结合,才能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走出南 昌,走出江西,积极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兄弟城市进行 产业对接。
“要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唯 一 的 办 法 就 是 加 快 南 昌 的
发展速度,提高南昌在全省的首位度。 ”王文涛表示, 世界级城市群, 其核心都由一个或数个规模巨大的 中心城市组成。 比如,美国大西洋沿岸“波士华”,城 市群是以纽约为核心, 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是以东京 为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以上海为中心。 这些中 心城市是整个城市网络的枢纽, 是整个城市群经济 发展的龙头和支撑。 一个城市群如果没有核心城市, 就难以实现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整合,这个城 市群就难以形成。
陈俊卿强调“ : 通过合理布局产业,进行差异化共同 发展,10 年后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将更加紧密。 ”
(张玉彬)
南昌
江西省省会 又名豫章、洪城、英雄城,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 游,濒临鄱阳湖,连接中国三大重要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 海西区) 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__综合训练一A卷含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__综合训练一A卷含解析

第十单元综合训练一A 卷新题基础练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益9省2市,以全国2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绿色是长江的底色,唯有通过绿色发展,变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让发展和保护两大主题相互交融、并行不悖,激荡出高质量澎湃发展的新动能。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加快长江航运的建设,打造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同时,,必须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经济协调和融合发展。

(摘编自特约评论员《奏响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长江之歌》)材料二: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优化。

2011至2017年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2015年超过长江经济带以外地区。

下游地区仍是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地区;中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比较快,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总体形成了以上海、重庆等为龙头,其他地区协同推进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工业转向以创新和质量效益协同驱动的高质量增长方式。

工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指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中,创新驱动指数、质量效益指数呈现下游、中游、上游梯度递减的空间特征,绿色转型指数、协同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呈现下游地区最高、中上游地区交替领先的空间特征。

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呈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下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和协同发展,中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源较为均衡.下游地区污染型产业布局密集、中上游地区难以摆脱投入型和污染型增长的路径依赖。

导致绿色转型压力较大,对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

(摘编自杜宇等《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材料三:为缩小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区域高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在创新资源、创新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建议构建知识协同创新子网络和技术协同创新子网络。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的通知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的通知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2.21•【字号】长政办发〔2022〕 11 号•【施行日期】2022.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长沙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2月21日长沙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愿景,统筹保护与开发的国土空间发展目标1.1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长沙战略地位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两手抓,国土空间结构基本成型,“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1.1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提升。

2020年,长沙市GDP达1.2万亿,全国排名15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0%,比全国高1.7%,比全省高0.2%,经济质量显著提升。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4.0:50.9:45.1调整为2020年的3.5:39.0:57.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约1005万人,城镇化率82.6%,较上年增加3.04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持续攀升。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三年造绿大行动持续开展,2020年,全市森林蓄积量2966万立方米,较上年提高4.2%,森林覆盖率55%,与上年持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三位。

1.1.2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在区域空间格局上,长株潭都市区同城化成效显著。

三市大力推进生态共保、产业联动、交通共建、设施共享。

协同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建公益林带和生态廊道。

长株潭城际铁路实现三市1小时交通联系,“三干两轨多连线”、长株潭高速公路大环线和湘江风光带“两岸一线”工程基本成型。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论坛综述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论坛综述

2012年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召开,三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为贯彻落实三省会商会议精神,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加快建设,鄂湘赣三省经协主管部门和三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并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承办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论坛”同月26日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

论坛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曾成贵、湖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盛国玉分阶段主持。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田承忠、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刘苏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和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等出席论坛。

来自三省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会议代表参加此次论坛,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的4名代表也应邀参加并介绍了推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合作的经验。

会上,三省经协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一、关于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意义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宏观层面而言,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对中部三省而言,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打造长江“黄金水道”。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田承忠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家有关中部区域发展的规划、政策都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撑,而三省本身也具有良好合作的历史基础,鄂湘赣三省合作兼具“天时、地利、人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蓄势待发,区域协作时不我待。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刘苏社认为,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形成跨省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城市群,是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发展阶段和合作基础,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和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演变而做出的重大选择,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区域分工合作,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7期近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纲要对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各方面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

其中,“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9月12日,环保部发布了8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

8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9.6%,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PM10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5%。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6%,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2%;PM10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3%;臭氧超标率为12.7%,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

9月12日,央行同时进行了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4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均持平于上期。

与此同时,央行进行了28天期逆回购询量,系4年来首次在年中进行。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28天期逆回购的询量,体现了央行以长换短,综合抬高市场杠杆成本,倒逼机构主动去杠杆的指导意图。

近日,为保护银行卡持卡人合法权益,央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决定于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

从国家战略层面研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

从国家战略层面研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
和城镇化 , 承接 优化开发 区域 的产地区崛起 战略。
20 0 6年 4月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出台的 《 于促进 中部 关
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 口转移 , 逐步成为支撑全 国经济发展
和人 口集聚的增长极 。 十多个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是对全 国区
全 局 性 示 范意 义 , 当尽 快 上 升 为 国 家战 略 。 应
关键词 : 长江 中游城市集群 ; 国家战略 ; 示范意义
中 图分 类 号 : 2 11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8 7 (0 2 0 — 0 5 0 10 —4 7 2 1 )7 04 — 3
张 。通过加快三省国家级开发 区和湘南 、 荆州等 国家级承接
产业示范 区的建设 , 形成承接东部沿海 产业转移 和国际资 本
转移的开放发展平 台, 构建 以内需拉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
式, 打造我 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 在内陆地区经济一体化上示范。 三)
的中部的核心部位 , 构筑长江 中游城市集群对 于打造 中国经 济横 向主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 有助 于长江开发开放 由长三 角地 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 , 中部地 区在长江流域的发展 使

45 ・
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 长江战略是 带动东 、 、 中 西部整盘复兴的
全局 战略。 目前 , 长江经济带 的“ ——上海舞起来 了 , 头” 而 “ ——重庆也摆起来 了 , 腰 ” 尾” 但“ 部还 比较软 。 中游 畅则长 “ 江畅 。 中部活则全国活 ”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地处长江经济带 。
地 区崛起 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 :以省会城 市和资源环境承 “
载力较强 的中心城市为依托 . 快发 展沿 干线铁路 经济带和 加 沿长江经济带 。”0 0年 8 , 21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印发《 于促 关 进 中部地 区城市群发展 的指导意见》 ,指 出中部地 区城 市群 发展 中面临着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 资源要素整合有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后训练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后训练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后训练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它以21%的土地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养育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是( )A.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B.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C.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D.城市分布稀疏,市场广阔2.下列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的是( )①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③推进新型城镇化④自然灾害治理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读“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从单位国土面积的产值来看,与全国平均值相比,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 )A.较高B.较低C.一致D.无法比较(2)长江经济带的人均产值比全国平均值( )A.相等B.稍低C.稍高D.很低我国“十三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主体功能区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4、下列关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区域可继续划分出次一级的区域B.各区域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不同C.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D.各区域差异较大5、2019年7月11日上午,以“再扬丝路风帆·共筑蓝色梦想”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浙江宁波隆重举行。

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海洋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水产、滨海旅游等产业长期居世界第一B.海洋污染较严重,海洋生态压力大C.海洋开发利用总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D.海洋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2)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解读选择题1.()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新经济。

(单选)A.传统经济B.数字经济C.工业经济D.商业经济正确答案:B2.支持中国数字经济发挥的政策正不断加快落地。

(单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十四五规划》的纲要中,“数字化”这个词出现过几次()。

(单选)A.25次B.30次C.60多次D.40次正确答案:A4.(多选)未来“十四五”时期我国建工市场需求规模及增长潜力差异巨大,主要原因包括()。

(多选)A.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聚B.人口持续向小城市集聚C.大城市建筑工程产业基础及创新潜力比较突出D.小城市建筑工程产业基础及创新潜力比较突出正确答案:AC5.数字经济时代,什么已经成为关键要素?()。

(单选)A.物质B.能源C.云计算D.数据正确答案:D6.(多选)十四五规划《纲要》突出目标和问题导向,围绕()等方面,阐述了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建设任务。

(多选)A.安全生产B.食品药品安全监管C.生物安全风险防控D.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正确答案:ABCD7.(多选)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是“十四五”期间的总体要求。

(多选)A.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B.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C.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D.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正确答案:ABCD8.中国数字经济已逐渐步入发展成熟期。

(单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十四五规划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单选)A.2016-2020年B.2019-2023年C.2020-2024年D.2021-2025年正确答案:D10.(多选)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

(多选)A.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B.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C.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D.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正确答案:ABCD。

专题二十三长江中游经济区2023年高考政治必备时政热点解读与考向预测

专题二十三长江中游经济区2023年高考政治必备时政热点解读与考向预测

2023年高考政治必备时政热点解读与考向预测专题二十三长江中游经济区一、【热点直击】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认为,在中部地区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将加快推动我国发展从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转向以创新驱动、内需驱动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钻石型结构”经济发展格局,打造新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沿海、沿边开放,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建立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个主要经济区为主的“菱形结构”经济发展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区位优势】首先,从人文地理看,长江中游经济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发展单元。

长江中游经济区形成了“一江、两湖、三平原”的自然地理格局,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

湖北荆楚文化、湖南湘楚文化、江西“吴头楚尾”都可以追溯至楚文化。

始于元末迄于清朝长达400多年的“江西填湖广”大规模移民运动,促进湘鄂赣形成了相同或相近的社会观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其次,从历史发展看,长江中游经济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1861年汉口开埠后,武汉逐步成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游经济区是国家生产力布局的重点,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有11个位于湖北、湖南和江西。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游经济区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再次,从现实基础看,长江中游经济区是正在加快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长江中游三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方面紧密合作、同向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2021年9月,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达成了《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推进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秦尊文2012年第8期——支点建设今年2月初,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上,湘鄂赣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省将共同争取使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3月7日,李克强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你们几个省要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这个构想,事关国家战略。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提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全局性,即对施行和落实国家的整体改革发展战略有全局意义;二是典型性,即对落实国家的整体战略最具试验、示范和推广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视野来研究、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力争早日将之纳入国家决策,打造全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一、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符合国家战略具体而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构建,符合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国家长江开发战略。

1、符合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省会城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

”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中面临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资源要素整合有限、产业集聚度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等突出问题;并提出加快城市群间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对接。

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彼此相隔约300公里,随着武广高铁、昌九城际高铁的运行,以及杭南长高铁的建设,3个中心城市之间形成“两小时经济圈”,由这几个城市所引领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加快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有利于湘鄂赣三省精华地带通过合作求发展,通过城市之间联动崛起,在中部地区率先形成跨省的城市化密集区域,整体提升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有利于发挥核心区域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中部地区的整体崛起,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201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国土划分为四类: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其发展方向是: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增长极。

十多个重点开发区域中,长江中游地区是唯一地跨三省的重点开发区域,最有希望率先构建一体化的大城市群。

3、符合国家长江开发战略长江集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任务于一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横贯东西的战略主轴。

长江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8.7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以上,流域人口占全国1/3强。

长江开发战略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

国务院2011年2号文件《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发挥长江等内河航运干线跨区域、通江达海、物流成本低的优势,带动内河水运需求的稳步增长,推动沿江沿河新型工业化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明确要求“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涵盖七省二市的长江经济带就与沿海经济带一起被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国土开发空间主轴。

近年来,国家又不断加大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力度,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一直受到中央高度关注。

但总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头”——上海舞起来了,“尾”——重庆也摆起来了,但“腰”部还比较软。

“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部的核心部位,加快其建设,对于落实国家长江开发战略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要按照国务院2011年2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构筑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将使中部地区在长江流域的发展中有一个大的突破,逐步跟上和接近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为带动西部的大发展进一步创造条件,并进而营造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使长江成为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大河流域经济带。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还将大大提升中游地区一体化水平,使长江流域经济带上、中、下游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实现均衡发展和协调共进。

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在全国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全局性、典型性的示范意义:1、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示范中央强调,我国经济在相当长时期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线。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国家探索“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以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为前提,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这进一步增强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了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着力构筑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生态型城镇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生态型城市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

2、在国内市场培育和扩大内需上示范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中央又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针。

拓展国际市场,重心在沿海,加快国内市场培育和扩大内需,重点在中西部地区。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人口密集,2010年拥有全国8.6%的人口,并且内需旺盛,拥有全国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8.4%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内需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

可以抓住国家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重大机遇,开拓和培育内需市场。

同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国内市场总体规模扩张。

通过加快三省国家级开发区和湘南、荆州等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形成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转移的开放发展平台,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构建以内需拉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3、在内陆地区经济一体化上示范一是交通一体化示范。

2月4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在汉签订,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

二是产业一体化示范。

2月26日,三省经协办在武汉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区域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构建区域产业合作发展纽带,创新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产业合作模式,形成区域内合理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实现差异发展,形成各自的优势产业。

4月12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的指导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产业一体化战略合作发展论坛在汉举行,湘鄂赣三省经信部门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产业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鼓励扩大相互投资,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主导优势产业集聚,提升区域产业综合实力。

三是市场一体化示范。

2月24日,三省商务厅签署了《武汉宣言》,将致力于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促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的优化组合,共同培育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四是文化旅游一体化示范。

2月10日,三省旅游局签署了旅游业合作协议;4月18日,湘鄂赣三省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再度聚首武汉,制定了《“中三角”旅游合作发展2012年行动计划》,将促进中三角旅游业一体化发展。

4、在“三化”同步协调发展上示范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关键时期。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很容易与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产生冲突,从而造成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不协调的局面。

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当前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

吸取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经验教训,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加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规划建设,切实搞好耕地保护和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湿地共同保护、港口共同开发、航道和湖泊共同整治、环境共同治理的力度,积极探索不以牺牲耕地和农业为代价,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的跨越式绿色发展新路子,为全国大江大湖综合整治和流域综合开发提供示范。

三、联合湘赣两省与国家部委扩大对接湖北致力于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联合湖南、江西两省,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对接,在交通、产业、环保等方面率先“挤入”国家层面,积小胜为大胜。

1、与交通、铁道等部门对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与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对接。

争取国家加大对“畅中游”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推进长江安庆至武汉6米水深航道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力争在2020年以前实现武汉以下6米航道水深目标。

搞好荆江、汉江、湘江、赣江等航道整治。

利用长江航道优势,合力打造长江中游地区港口群,加快长江中游快速通道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以武汉新港为主体,建设国内综合运输中转集散基地。

重点建设一批大宗货物中转港口,加快建设铁水联运港;加快建设以冶金工业原料、产成品、建材转运为主的一批中小型港口。

通过港口群的建设促进经济融合,全面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形成中部崛起的先行区。

同时,推进公路特别是跨省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搞好区域内京港澳高速扩建工程和大广高速等城市群骨架高速通道建设,使城市群与周边经济区更加畅通;加快推进城市群区域高速公路建设,贯通城市群的主通道。

加强与铁道部对接。

以武广高铁、京九客运专线等为主体,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节点,加快建设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快速通道和交通体系建设,突破性建设三大城市圈之间的快速交通走廊和经济走廊。

建设三个核心城市群之间的城际铁路,实现同城化。

同时,大力推进跨省铁路建设。

2、与工信、国土等部门对接,争取更多产业支持要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跨省域企业间协作配套和产业合作互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集中度,打造区域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在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上予以倾斜,推进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长江中游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并且地跨三省,这种情况在全国独一无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