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专题二 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含解析)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专题二 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含解析)

考点一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Ⅰ如何掌握整体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题一、构建解答结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背景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路径、脉络。

结构是指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1)明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找线索。

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思路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思路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
思路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思路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呢?答: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

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内容上的归类整合。

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性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来划分;议论性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划分,也可以按论证结构(并列、总分、层进)来划分;说明性文体,应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部分,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2)辨明重要的文句。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过渡句、前后照应句、结构相似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考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提供了重要依据。

(3)审辨标志性词语。

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上下文内容间的关系。

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
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①表顺序的词;②关联词;③指代词;④表范围的词;⑤表类别的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题题型详解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题题型详解
如2004年全国卷III第19题:就考了比喻手法所具有的作 用和好处再如2005年湖北卷第20题就考了拟人的作用和好 处。
修辞的作用 一般答案包括两个要点:(1)它本身的作用;(2)结
合句子语境。
❖ 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 程序一般是:
❖ ①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 ②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金手指课9件:
❖ 现代文阅读题题型详解
金题回放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 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 址。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 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 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 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 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 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 大道的代名词。
❖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 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 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 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 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 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 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 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 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 分析考虑。
❖ 2.结构上: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 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 (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 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 叙文、小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四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四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Word版含解析

第四讲剖析文章构造,掌握文章思路基础点:思路,就是依照必定的条原因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构造是指文章资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构造反应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构造表现出来。

剖析文章段落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剖析文段内部的层次关系,就能剖析文章的构造思路了。

从高考设题的实质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经常将“剖析构造,掌握思路”联合起来考察。

高考对文章构造和思路一般考察以下几点:(1)直接评判全文或某段的构造或思路;(2)剖析归纳文章整体或部分构造的特色及思路安排。

重难点:剖析构造,掌握思路要点考察掌握段落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掌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考法综述 ]掌握文章思路要从形式和内容双方面下手,形式上要特别注意拥有前后连接勾联、照顾作用的语言标记,内容上抓住能表现思路的主要语句,如中心句,提挈句。

命题法 1直接评判全文或某段的构造或思路典例 1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下题。

① 对天气变暖的治理应该是为二氧化碳找出路,而不只是是减少排放或简单地掩埋它。

富碳农业就是在解答这样的世界性课题中产生的新的技术命题。

富碳农业是指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开释在密闭的人造天气小地区中,利用有关科学技术,创建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进而极大提升农林作物的产量。

也就是说,富碳农业是将剩余的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粮食或其余干物质的形式储藏在地球表面的一种碳储藏方法。

它所转变成的碳水化合物不单包含粮食,并且包含当前需要大批碳排放才能获取的钢材、水泥、化学纺织品、化石燃料等。

② 富碳农业将使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经过植物转变为实用的食品和用品,是缓解生态失衡问题的重要思路和有效措施,关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拥有踊跃意义。

联合我国当前的实质状况,大规模发展富碳农业能够起到一石四鸟的作用:利用盐碱地、荒漠地、荒漠地等解决土地欠缺问题;有益于解决粮食欠缺问题;缓解能源危机;有效应付全世界天气变化。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章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二)分析综合篇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章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二)分析综合篇

第十三章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第二节分析综合篇□安徽鲍亚民【考纲解读】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C级。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筛选”,即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次存主,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

“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

“信息”,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它可以是事实、理论,也可以是观点、设想,或代表某些信息的符号、数据、图形等。

根据多年高考试题特点,这类题目,通常涉及被说明的事物的功能、过程、成因等因素,也涉及研究、生产的依据、方法、途径等。

“文章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

“文章思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与“把握”,是指通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而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归纳内容要点”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二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三是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概括中心意思”有两层含义:一是概括文章的中心,二是揭示文章的意义和价值目的。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分析概括”是两种能力,“分析”是对具体的文字内容与结构层次的理解与分解能力;“概括”是对有关内容加以分类、提炼,使之类别化、简约化的综合能力。

【高考预测】1.高考题型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但也不排除客观题与主观题综合考查。

题量一般为2——3个,分值一般为6——9分。

2.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试题的选项多数是对较大文字区间内容的转述,或对相同、不同信息的归纳、比对。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第1节分析作品结构《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有写王熙凤的一首诗: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这首判词诗用了拆字,看看可以合成几个什么字。

(2)这首判词诗的大意应怎样理解?答案(1)“凡鸟”合为繁体的“凤”,“二令”合为“冷”,“人木”合为“休”。

(2)王熙凤进入贾府已是贾府开始没落之时,大家只知道爱慕她的才干,没想到丈夫贾琏对她开始是听从(一从),继而是冷落(二令),最后是休弃(三人木),她哭丧着返回金陵的结局就更悲哀了。

例::(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题。

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

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

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

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本文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5分)解析开头引用古诗句的用意,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量:从内容上看,“万里尽黄沙”的荒凉与美丽富饶的真相形成对比,突出现实的美好;从形式也就是从行文上看,它引出了下文对河西走廊的描绘。

考查结尾处引用的用意,要充分考虑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从上文看,“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暗示出引用句对上文的印证作用;从下文看,“我也即兴赋诗”暗示出引用句引发出的作者的诗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命题透视一、什么是文章的结构、思路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形式,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结构要服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

一般认为,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款识、补记等。

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结构。

思路是指作者谋篇布局的思维轨迹。

理清作者的思维轨迹,是把握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思路理清了,文章的“文脉”就抓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了然于胸,这是对任何文章整体认识和理解的关键一环。

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的方法⒈整体阅读感知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结构,提取文意要点。

⒉辨明文章体裁,熟识文章结构的常见类型,理清文章顺序,找准文章线索,把握思路脉络。

三、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应注意的问题⒈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时要考虑好过渡段的层次归属,看清过渡段与上下文的联系,注意开头、结尾与主体的衔接。

⒉要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有的文章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要分清主次与明暗,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短语、句子(它往往是线索的聚焦点)。

类题讲练【命题角度01】解析过渡和照应【知识解说】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段落层次保持连贯、文章脉络上下畅达的一种手段。

文章的过渡段、照应段都是结构段,主要作用就是连接层次和段落。

过渡有明、暗,暗的过渡不用过渡段等语言标志,行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连贯。

但大多数文章的过渡,由过渡段或过渡性的语句来衔接,这是明的过渡。

文章的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呢?一般是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文意的转折、交接处;叙述与议论的转接处;记叙类文章中倒叙、插叙与顺叙相接处;由写景而抒情、或由抒情议论而写景的衔接转换处等等。

文章在前面写到的有关内容,后面应作适当的回应,这就是照应。

与照应相关的另一概念“伏笔”,是指作品中对以后要写到的内容作某些“埋伏”、“暗示”。

照应是对前文说的,伏笔是对后文说的。

照应能体现思路的严谨、缜密,结构的紧凑、精巧。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结构与思路的常见类型文章的结构与思路是相辅相成的:结构是外在的,思路是内在的。

结构的内容反映着意义,意义的序列构成思路。

文章结构是一个模糊概念。

它可指一篇文章,也可指一段文章。

篇章由段落构成,段落由句子构成。

对篇章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个的段落或段组;对段落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个的句子或句组。

段落和段组、句子和句组,它们都可以是结构和思路的承担者。

段落与篇章是同构的。

他们的结构类型相同,思路类型也相同。

从语法关系上看,段落篇章都有如下6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证关系。

从思路上看,段落篇章都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

时间型的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的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的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

思路与结构的分析是有规律可循的。

例如,时间型的思路常对应承接关系的结构;正反、主次、类比型的思路常对应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的结构;归纳型、证明型和阐释型的思路常对应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的结构。

但是从整体上看,3种类型的思路同6种关系的结构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

虽然如此,对于每一段文章,我们都可以从结构和思路的类型上作出解释。

例如:(1)日本人说他们的政治,是动物园式的政治,把人民用铁栅栏牢牢地关住,给他们一片肉吃,说是什么“温情主义”。

①‖我说我们的政治,是宰猪场式的政治,把我们人民当作猪宰,拿我们的血肉骨头,喂饱了那些文武豺狼。

②(李大钊《宰猪场式的政治》)这是并列关系的结构,类比型思路——由日本人的政治引出“我们的政治”。

(2)(海洋确实洛大)。

①‖世界海洋的面积有三亿六个一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

而世界陆地的面积只有一亿四千九百万平方公里,占百分之二十九。

②(《海洋与生命》)这是解证关系的结构,阐释型思路——先概括说明,后具体说明。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概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层级。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层级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这一方面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写作技巧等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而且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题型分析】:例1、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囊括了两个考点。

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这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

考生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画,再进行概括。

通读全文,很容易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语句,童年-初中—后来--再大一点—十几年前—现在,结合文意,很容易地概括为: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无所作为→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现代文阅读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

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以及一段之内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具体操作如下:1.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

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逐层弄清文章段意、层次,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

记叙文的结构: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进展……
议论文:内容有三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结构体式有四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文: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逻辑)顺序等特点。

3.注意语言的标志。

比如,结构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之类序数;层次有“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同时”等。

4.注意找出中心句。

一篇文章,找到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

文章中还有一些过度、总结句和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解答问题、分析段内层次之间相并、相承、相属关系时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含解析-含答案

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含解析-含答案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013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以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

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或者至少很困难。

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2013高考语文冲刺系列: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2013高考语文冲刺系列: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2013高考语文冲刺系列: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高考语文小阅读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考语文小阅读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考语文小阅读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

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围绕着主题,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内在逻辑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重点考查的是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将“分析结构”与“把握思路”结合起来。

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析第×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尚未出现单独设题考查这一考点的情况。

自主命题的省份偶有涉及。

阅读下面的文字。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2013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技巧

2013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技巧
2013高考一轮复习 或文学作品的阅读题, 既考对阅读材料的认知、理解、分析、 概括能力和对文章的评价、鉴赏能力, 又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题目出现 的形式大部分为文字表述题。因此, 我们既要重视阅读能力,更要注意表 述能力。这里谈谈这类题答案表述的 基本原则和技巧。
2、忠实于原文。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张建华先生 在第二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说:“现代 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这教给了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即在原文中找答案。答案表述也离不开这条原则, 要尽量用原文词句来表达,万不可离开原文,凭 印象胡编乱造;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 答案,也要弄懂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 离“文”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提 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 容精确,用语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 字数;忌“隐”“晦”“曲”,忌片面、笼统、 繁琐,切不可出现语病。如果答案正确,表述却 失当,因而拿不到分数,那是相当遗憾的。
题目: 1、闻一多先生说“要把诗①写得不像诗②”,其中“诗①”在 文中指(不超过4个字),“诗②”在文中指(不超过14个字)。 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不超过18个字)。 做这样的题时: 其一: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 学生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 以了。如上文题1“诗①”指什么,明显是要找出它的指代内容。 联系上下文语境,作者谈的是闻一多对新诗前后认识的“突变”, 再联系“诗写的不像诗”这句话,可知“诗①”就是指作者谈论 的话题的中心词:新诗。学生只要从原文“闻一多早年对新诗要 求‘三美’”句中截出“新诗”二字就行。如果学生不从原文中 “取”出答案,而自己想出一个答案,如“现代诗”之类,那必 然是不准确的。故从原文语句中“截”答案是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表述的一种基本技巧。

2013届高考 语文一轮精品教案:分析作品结构

2013届高考 语文一轮精品教案:分析作品结构

【高频考点突破】(一)分析文章标题、开头、过渡段(句)、结尾等结构的作用(1)这一类型题目通常的提问方式为:①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所起的作用。

②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写某某?③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④某一段(某几段、某一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⑤结尾的写法有什么作用?(2)这类题目一般的答题规范是:先指出结构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具体分析。

一般的答题格式为:结构作用+解析。

根据内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及其作用:例1、(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大河家张承志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

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

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

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

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

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

店铺簇堆,人马拥挤。

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

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

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

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

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

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 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 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 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 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 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 情感主旨的把握。
二、考点研读
1、考纲相关要求 2、近几年的命题特色
(详见教材285页)
三、高考回眸
【08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 分析。 【07四川卷】16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 简要回答。 2008湖北卷《雾》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 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20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16、窗子在全文的 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2010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17、文中 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 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③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见P288“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 3.有意识地运用答题模式 开头: (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 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 衬、映衬)了……。 中间: (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 与上文(下文)……相照应,与……形成对比, 衬托(反衬、映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结尾: 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 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 一般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 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 文章全貌。 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 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 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

2013届高三语文分析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doc

2013届高三语文分析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doc

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分析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学案)一、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二、考题导入(2012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浆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

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

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

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专题36《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专题36《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36)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结构的目标目标主要有两点: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

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

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

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

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

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标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

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

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譬如2000年全国卷第23题问最后一段“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003年综合赏析题“A.本文以不会退色的乡土情节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学目标】通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掌握结合整体把握局部的思维方法;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领会答题的方向与要求。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方法,如何将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思维方法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阐释】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这是你的战争!”宗璞①昆明下着雪。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

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

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

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

”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

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

弗之不认得。

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

”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身心融入自然,实现审美人生朱志荣中国美学中的人生境界是天人合一,人生境界首先要和自然万物、天地精神和谐合一。

审美人生是儒家精神的体悟。

它不仅在于乐天知命、对自然之道的能动顺应,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贡献,更要有大公无私的伟大胸襟和感化社会的深远影响。

我们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并提的。

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表现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

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

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

《诗经》说,“鸢飞唳天,鱼跃于渊。

”意思是鸟儿自由飞翔但离不开天空,鱼儿快乐遨游但离不开大海,这便是在顺应自然中自得其乐。

因此,顺应自然是实现审美人生的前提条件。

儒家关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的重要讨论,体现在孔子和他弟子共论人生理想境界那段对话中。

弟子曾点以沐浴在大自然春风之中的人生情调为至高理想,在孔子看来,在生命畅达的大好春光里,在闲适的生活中,生命与宇宙生命沟通起来,这是一种顺情适性,得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人生境界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境界及其自然之道的表现。

在道家,“天人合一”是他们的最高人生境界。

这时,我们马上就能想到两个著名的例子:鱼乐之辩和庄周梦蝶。

在鱼乐之辩中,庄子首先感慨游鱼之乐,惠施马上反驳他,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之乐呢?庄子又巧妙地借用惠施的逻辑角度回击了他,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之乐呢?显然,惠施的态度是科学的,强调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客观分别。

庄子的态度是审美的,虽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分别,然而人却可以超越这种分别而达到物我相通,最后与天合一。

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庄周梦蝶”之中,庄子梦见了他化成了蝴蝶,醒来后,庄子陷入了困惑之中,到底是庄子梦见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化成了庄子?他称这种现象为“物化”,就是超越物我的界限实现圆融。

儒道都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那么如何做到领悟自然,体会大道呢?对此,儒道则各有见解,但最终殊途同归。

孔子认为人的天性本来相差无几,人生境界的提高,与后天的习得和内省有关。

通过观察外物、修行自身,普通人也能体味到天地生命的根本精神,达到拓展和升华人生境界的目的。

孟子主张“善养吾浩然之气”,即通过自觉的身心修养,养凛然正气。

老庄则讲求由觉悟而返本,使人生回归自然,从人的本真中领悟到宇宙的生命之道,使自我超越现实的羁绊,以赤子之心映照万物,而后彻悟自身,将个体的生命融汇到无限的宇宙生命之中。

(选自2011年1月12日《新华日报》,有删节) 1.解析“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诗人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它不带有任何功利与目的,更谈不上诱惑与教化。

(2)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

2.简析第5段的论证思路以及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段先说“天人合一”是道家最高的人生境界,然后举“鱼乐之辩和庄周梦蝶”两个例子进行分析论证。

(2)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与第4段儒家“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进行同类比较,说明道家也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

(4)是第6段总述的分论内容,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

3.儒道两家在“如何做到领悟自然,体会大道”方面的见解有何不同?请作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认为人的天性相近,经过后天的习得和内省,可以提高人生境界,体味到天地生命的根本精神。

孟子主张通过自觉的身心修养,养凛然正气。

儒家认为这样就可以使个体的生命和自然万物、天地精神和谐合一。

(2)老庄讲求由觉悟而返本,使人生回归自然,从人的本真中领悟到宇宙的生命之道,使自我超越现实,心照万物,彻悟自身,将个体的生命融汇到无限的宇宙生命之中。

道家认为这样就做到了领悟自然,体会大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知识分子对宇宙、自身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看法,虽然大家思想各异,但都“士志于道”,在以道自任的精神上是一致的。

在我们看来,传统的以“道”为人生准则的士是唯一能够超越自身的阶级,因为他们不计自身利害得失而对整个社会寄予一种深厚的关怀。

虽然我们强调中国是内在超越型文化,与只对上帝负责的西方文化不同。

然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方面没有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却有着“内圣外王”的理想。

所谓“内圣”自然有内在超越的成分,而“外王”虽有事君王之意,亦有治天下之意。

“内圣”和“外王”的结合造就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关怀,这也注定了“士”与专制王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一方面要服务于王权,从统治阶级那里获得自身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要与王权抗礼,以显示自己独特的社会身份和政治力量。

可是科举制度的建立导致知识分子群族特质的异变及主体意识的弱化,此后知识分子日趋官僚化和御用化,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仕途而淡化了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关注,他们只对帝王负责而不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宋代的包拯就是一个关注民间疾苦、敢于为民申冤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建国之初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启蒙功能被消解,考问现实、书写历史的权利被剥夺,艺术创造和知识生产活动被扼制。

知识分子普遍沦为政治的依附者,于是导致整个时代的文化荒芜和一些“伪学术”的产生。

第二个阶段是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在短时期内突然有重回“五四”之势,政治上的松动使文学学术再次回到启蒙大众和改造社会的轨道上来,尖锐地批评和反思历史的作品大量涌现,公共关怀意识空前高涨。

文学知识分子群体大胆突破禁区,严肃思考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而人文学者,则从更深的层面去探索社会的存在、人生的要义和精神的价值,致力于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第三个阶段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备受考验的当下时期。

发展经济的思潮轻易地瓦解了知识分子的人文理想,文化市场的掌控者与文化产品的制造者似乎不约而同地把严肃的文学学术打入冷宫,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的泛滥。

连央视主流媒体都把“星光大道”这样的纯娱乐性节目视作精品王牌,那么地方台追逐选秀和恶搞也就不足为奇了。

知识分子正在沦为新的工具,他们日益被边缘化,不再成为话语的中心,只是偶尔被当做当权者或有钱人附庸风雅的陪衬。

4.下列对“士”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A.在作者看来,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可以称为“士”的。

B.只有以“道”为人生准则,传统知识分子才能成为唯一超越自身的阶级。

C.西方知识分子只对上帝负责,而中国的士只对帝王负责。

D.科举制度的建立导致知识分子日趋官僚化和御用化。

【答案】B【解析】A.该项的表述于文无据;C.“中国的士只对帝王负责”错,中国的士还要与王权抗礼,关心百姓;D.此类知识分子不能称为“士”。

5.下列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理想的认识,最正确的一项是()A.不计个人得失,关怀整个社会。

B.超越自我,增强改造世界的能力。

C.服务于王权,从而取得自身的合法地位。

D.做个清官,关心百姓疾苦,为民申冤。

【答案】A【解析】A项比较全面,兼顾“内圣外王”两面;B项只提到“内圣”的一面;C项只提到“外王”的一面;D项也属于“外王”的一面。

6.新中国成立后,使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政治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