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一、教材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杜甫的诗作,描写了一个依山傍水的茅屋,被风霜雨雪所破败的景象。
诗中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于穷困落魄生活的体悟,同时也呈现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该诗曾被收入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篇《龙岗山》中。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解诗人对于时局的表达与姿态。
2.理解诗中的寓意,领悟诗人的豁达和乐观情感。
3.体会茅屋虽然破败依然可以给人带来温馨和力量的信息。
4.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欣赏诗歌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通过展示茅屋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揣摩一下茅屋可能面临的困境以及屋内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理解组织学生阅读诗歌,让学生先默读一遍,然后再分别阅读每一句,理解每句所表达的意思。
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在诗歌中找出所表达的意境和意义,组长向全班汇报。
4.语文素质训练通过诗歌中的细节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比句型、辞藻,让学生领悟到诗人所传递的意境;•针对一些生僻的词句,进行讲解和解读。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生活的力量,感悟生活,把握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6.课堂小结在课堂结束时,对学生的收获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评估环节,可以使用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小组合作讨论表现;•阅读理解表现;•诗歌语言情感表达;•课堂表现评估。
五、课后拓展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来了解杜甫的创作特点和思想观点。
2.学生可以到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去感受茅屋的意思,体会茅屋给人带来的力量。
3.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写一篇与茅屋有关的小文章,如“茅屋记”,表现茅屋的内涵和意义。
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苏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苏教版初三下)
doc初中语文
学习目标:
1、能在反复朗读和明白得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能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能分析和体会本诗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4、能分析和体会本诗蓄势与陡转的艺术构思特色及其作用。
重难点分析: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体会本诗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是学习重点;体会本诗蓄势与陡转的艺术构思特色及其作用是学习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诗歌,明白得诗意: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回忆«岳阳楼记»的思想主题及名句入手,
导入本诗的学习。
回忆,朗读名句。
介绍杜甫生平、杜诗内容及风格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 朗读诗歌两遍,结合注释明白得诗意。
要求能用现代意义把诗歌的内容表达一
下。
朗读,明白得,交流。
二、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布置任务:1、诗歌每段表达了什么内容,
分不用一句话概括。
2、本诗表达诗人如
何样的思想情感,是否只表达个人情感,
本诗思想的伟大之处表现在哪里?
朗读、归纳、摸索与交流。
三、朗读品味,观赏特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指导观赏:本诗以叙事为主来抒发感情,
作者如何样把那种浓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强烈的表达出来的?〔提示:能够从表达
方式和艺术构思等方面加以分析鉴赏〕
朗读品味,观赏,交流。
四、朗读背诵诗歌。
单元小结。
精品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苏教版
2、(1)被(2)当(3)雕刻(4)因为(5)为了(6)在
3、(1)形容词,深;方位名词,高度,“高者”是“高处的”意思(2)时间副词,将近,渐渐;动词,对着(3)如何;什么。都是疑问代词(4)疑问代词,怎么能;形容词,安全,安稳(5)通“现”,出现,显现;进见。都是动词
4、A
四、交流展示: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五、反馈检测:
1.默写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
(2),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
2.指出 下面句子中“为”字的不同意思。
(1)茅屋为秋风所破()(2)忍能对面为盗贼()
(3)为宫室器皿人物()(4)为有源头活水来()
(5)向为身死而不受()(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3.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
(1)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
(2)秋天漠漠向 昏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长夜沾湿何由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5)眼前突兀见此屋() 乃入见()
4.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内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学时
学习目标
【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苏教版9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大庇天下寒士()2.高者挂罥长林梢()
3.布衾多年冷似铁()4 .长夜沾湿何由彻( )
5忍能对面为为盗贼( )
2、《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
3、“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正确译文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词法句法技巧及基本常识。
2、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诗歌鉴赏技巧去分析较为 浅易的诗歌。
学习重点 、难点:学习目标1、2
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过程:
导入
一、自主学习
1.读通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理解诗句含意及诗文主 要内容。
3.理解诗文内容和层次。
二、合作交流
1.诗的最后四 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三、探究展示.
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 次井然。请品 味诗歌中的精彩用词与语音节奏随情感变化有致变化的特征。
2、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六、总结
教学反思
A.秋天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天色渐渐暗下来。
B.秋天灰蒙蒙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C.秋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云烟密布,天色渐渐暗下来。
D.秋天的傍晚,天空逐渐暗下来。)
4、理解词句 意思
A三重茅B高者挂罥长林梢C 忍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苏教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杜甫人生中“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此时的作品是由本身的苦难,黎民的苦难,社会的苦难共同酝酿的,鲜明地体现着诗歌记史的特点。
此诗叙述了草屋被狂风吹破的事,在疾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亲身体验着困窘难熬的苦楚,脑海却翻腾的是战乱给天下寒士带来的不幸和荼毒,“古仁人”情怀的表露鲜明而强烈。
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深读探究诗歌中描绘的“安史之乱”之下,天下人的生活场景(即对“诗史”的研读),在此基础上升华出“穷年忧黎元”的诗中圣哲形象(即对“诗圣”的研读)。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和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事里藏乾坤的“诗家之史”特点,感受心忧天下的“诗中圣人”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体会。
【教学重点】通过深读文本,体会事里藏乾坤的“诗家之史”特点,感受心忧天下的“诗中圣人”形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体会。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
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浪漫洒脱,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诗仙”。
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圣”。
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因为杜甫的大多数诗歌传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人们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杜甫所写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二、资料链接1.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
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2.知背景。
“茅屋”---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以供参阅。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该课文是一首七绝诗,表达了白居易平淡安稳的生活被战乱所破坏的悲凉心情。
文章简洁明了,意蕴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及其代表作品;2.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背景和内涵;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
2.诗歌解读。
3.诗歌赏析与评价。
4.诗歌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诗歌欣赏老师先在黑板上书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全文,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几遍。
读完后,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该诗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老师让学生阅读该诗歌,让学生注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第二步:诗歌解读1.解读词语意思老师让学生认真读一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生僻词汇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白。
2.解读诗歌意境让学生从图片或实物出发,自由想象画面,体验空灵清逸、孤独寂寞等内心情感。
解读诗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第三步:诗歌赏析与评价1.赏析语言让学生重新朗读诗歌,并提醒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要与诗歌意境相应,学生可以在欣赏时用一些声音,如呼吸、轻哼微词等表达自己的感受。
2.评价诗人:让学生判断白居易诗领域的地位,以及他创作的特点和意义。
这里老师可以添加一些诗人的其他代表作,判断其对中国古诗文的影响力。
第四步:诗歌创作根据诗歌的风格,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梳理内心情感,并运用所学语言结构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老师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载体,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做到传授“水到渠成”的教书育人。
2024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案7篇
2024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案7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首诗被收录在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
公元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
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所以学好本诗将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应贯穿在每一堂语文课中。
针对这首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学情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
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班集体又有不同的个性,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巧妙使用类比手法启发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学设计
师: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古代田园诗,它有哪些特点呢?杜甫的诗歌又有哪些独特的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诗句的意境、寓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展开讨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寓意以及你们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师:现在,让我们来进行诗歌朗诵和背诵比赛,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意境、作者情感等要点。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要点?请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
2.强调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
师:学习古诗文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对《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典故等基本知识,理解诗句的意境和寓意,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此外,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古代田园诗与现代诗歌的差异,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学会面对和克服。此外,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价值观层面: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选取一首其他时期的杜甫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分析其风格特点与《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异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无答案)苏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词法句法技巧及基本常识.2、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诗歌鉴赏技巧去分析较为浅易的诗歌。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2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习过程:导入一、自主学习1.读通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理解诗句含意及诗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诗文内容和层次.二、合作交流1.诗的最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呢?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三、探究展示.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
请品味诗歌中的精彩用词与语音节奏随情感变化有致变化的特征.四、训练巩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
大庇天下寒士()2.高者挂罥长林梢()3.布衾多年冷似铁()4。
长夜沾湿何由彻()5忍能对面为为盗贼()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正确译文是:()A。
秋天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天色渐渐暗下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苏教版(新)(可编辑修改word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的风格。
三、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创作背景的介绍。
【预习导航】1.资料储备A.作者档案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少陵布衣。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杜甫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
B.写作背景杜甫 43 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安史之乱。
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
当时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
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
公元 759 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
次年(760 年)春,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茅草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次年(761)八月,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
接着又下了一整夜雨,屋里到处漏雨,诗人再次面临存身的困难。
他由自己的遭遇,不禁想起了战乱中的广大人民,深深地为他们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焦虑不安。
于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2、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怒号háo挂罥juàn长林梢cháng庇护bì突兀wù布衾qīn三重茅chóng沉塘坳ào飘转zhuǎn俄顷qǐng 丧乱sāng广厦shà见此屋xiàn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交流研讨】一、猜谜解题入情境1、(屏显)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整体感知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明确:1、描写了四幅画面:秋风怒号图、群童抱茅图、娇儿恶卧图、遥望广厦图2、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五、感受秋天1、先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相关句子,然后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2、把你所想象的场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提示:围绕秋天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如麻、凄凉肃杀的特征展开想象六、走进草堂1、走进草堂看到了怎样的情形?找出描写的语句并感受其特征。
2、请位同学给我们当回导游,带我们去参观当时的草堂。
提示:草堂是一贫如洗的凄伤之地。
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摆设极其简陋、棉絮破旧不堪。
七、走近杜甫把你想象中的诗人情形描述一下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八、聆听杜甫试想,堂堂一代诗圣,却落得如此境地。
这是谁之过?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此时又发出怎样的呐喊?九、遥寄杜甫此时此刻你想对杜甫说些什么?十、以诗赏诗,向课外延伸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政治腐败,贫富不均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山河破碎,金瓯尚缺3、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垂老别》)——战乱中子孙亡尽的老汉愤然参军告别老妻的凄惨场面。
4、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孝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连年战争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诉,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的那个社会的缩影。
5、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756年))——写安史之乱中逃亡和被俘长安的遭遇,痛诉妻离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写战斗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就连老妇人也要被迫上战场。
文中课下注解,排解文中生字难字。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明确,交流齐读杜甫诗的名句。
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苏教版初三下)4doc初中语文
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苏教版初三下)4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①揣摩诗歌语言。
②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③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观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伙儿都明白,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确实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
〕人们叫他为?〔学生回答:〝诗圣〞。
〕杜甫的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临时终止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茅屋的建筑专门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关心。
但茅屋建筑的并不牢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
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
此情此景,杜甫感叹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二、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1、指导学生整体感知,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风格,局部那么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不是:痛惜、痛心、痛楚和忧国忧民。
以此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
具体做法如下: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学生齐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教师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
然后又让学生齐读。
连续齐读二遍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
学生读完,教师应确信其能依照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最后,教师进行范读。
〔注:要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读毕,假如成效好,学生会报以烈火的掌声,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九年级语文下册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新版苏教版
草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目标:理解诗的内容。
能力目标:讲课目标1、培育诗歌朗读能力。
2、进一步意会杜甫诗叙事精髓的特色与沉郁顿挫的诗风。
感情目标:意会诗人伤时感事的思想。
讲课要点理解本诗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类理解反响到朗读之中。
讲课难点杜甫诗作的叙事精髓,风格沉郁顿挫,人格即诗品。
讲课方法朗读法。
讲课器具一、课前预习:注明记录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世称杜工部。
759 年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草屋而居。
770 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 岁。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到衰的转折期间,战乱的时势把他卷入漂泊失所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各样社会状况。
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代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诗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2、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 1)风怒号()(2)三重()茅(3)挂罥()( 4)塘坳()(5)布衾()(6)广厦()(7)大庇()(8)突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4、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二、讲课过程(一)课堂精讲1、解说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③高者挂罥长林梢⑤布衾多年冷似铁⑦永夜沾湿何由彻________________②卷我屋上三重茅___④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⑥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2、默写高者挂罥长林梢,。
,秋季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自经丧乱少睡眠,。
(二)课堂精练阅读《草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以下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响马。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回来倚杖自痛惜。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季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间隔。
自经丧乱少睡眠,永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若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 // ”为全诗区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难点体味语言,感受诗歌意境,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进程一、自主学习一、说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歌:。
2、注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怒号三重()茅长()林梢飘转()丧()乱广厦()俄顷()大庇()见()此屋3、借助工具书翻译全诗。
4、有情感的朗诵全诗。
二、合作交流探讨与展现⑴、赏析第一诗节问题1:作者描述秋风什么缘故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问题2:本段的动词有哪些?在用法有什么益处?问题3:本段采纳了那种表达方式?给此段拟一个四字小题目?⑵、赏析第二诗节问题1:你以为群童抱茅的缘故是什么?问题2:“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问题3:本段采纳了那种表达方式?给此段拟一个四字小题目?⑶、赏析第三诗节问题1:“长夜沾湿何由彻中”,“永夜”在那个地址一语双关,请试探他别离指什么?问题2:本段采纳了那种表达方式?给此段拟一个四字小题目。
⑷、赏析第四诗节问题1:漫漫永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问题2:由问题1可见杜甫是如何的一个人?问题3:本段采纳了那种表达方式?给此段拟一个四字小题目。
(5)纵观全篇结合全文,请说说前三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最后一节诗人集中抒发了如何的情感?三、当堂检测一、你还明白杜甫哪些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二、翻译下列句子(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自经丧乱少睡眠,永夜沾湿何由彻!(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本文中表现诗人高贵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词法句法技巧及基本常识。
2、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诗歌鉴赏技巧去分析较为浅易的诗歌。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2
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过程:
导入
一、自主学习
1.读通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理解诗句含意及诗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诗文内容和层次。
二、合作交流
1.诗的最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三、探究展示.
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
请品味诗歌中的精彩用词与语音节奏随情感变化有致变化的特征。
四、训练巩固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大庇天下寒士()
2.高者挂罥长林梢()3.布衾多年冷似铁()
4.长夜沾湿何由彻()5忍能对面为为盗贼()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正确译文是:()
A.秋天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天色渐渐暗下来。
B.秋天灰蒙蒙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C.秋天时节云烟密布,天色渐渐暗下来。
D.秋天的傍晚,天空逐渐暗下来。
)
4、理解词句意思
A三重茅B高者挂罥长林梢C忍能
D公然E呼不得F向昏黑
G布衾H恶卧I何由彻
J安得K大庇L突兀
五、拓展提升
1、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
2、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六、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