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2011高三)
二、吴楚七国之乱 发生七国之乱的原因: 发生七国之乱的原因: 分封制的弊端, 分封制的弊端,容易形成地方
淮南王刘长,直呼文帝“大兄”,擅杀 淮南王刘长, 割据势力; 割据势力; 直呼文帝“大兄” 大臣,自作法令。 大臣,自作法令。 汉景帝时采取“削藩”建议, 汉景帝时采取“削藩”建议, 济北王刘兴居,不满封地过小,起兵造反, 济北王刘兴居,不满封地过小,起兵造反, 后被平定。 后被平定。 铸铁…… 铸铁…… ——转引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转引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转引自傅乐成
⑶结束法家治政。黄老思想,“与 结束法家治政。黄老思想, 民休息” 民休息”,省刑约法 结果: 重建大一统帝国,文景之治; 结果:①重建大一统帝国,文景之治; ②豪族膨胀。 豪族膨胀。
汉初的疆域
秦始皇的兼并六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秦始皇的兼并六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为 它彻底颠覆了旧制度,建立了一种新制度。 它彻底颠覆了旧制度,建立了一种新制度。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历史术语: 历史术语: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中央官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中央官制、 郡县制。 郡县制。 重建中的变革:⑴郡国并行制度 重建中的变革: 郡国并行制度——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结束“世卿世禄制度” ⑵ 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形 成“布衣将相之局” 布衣将相之局”
这件陶仓模型出土时 内盛鲜黄稻穗4 内盛鲜黄稻穗4束,汉 墓葬中曾多次出土类 似随葬物品。 似随葬物品。
汉墓出土的陶制仓廪
汉承秦制:沿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汉承秦制:沿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原因:借鉴秦朝“孤立而亡” 原因:借鉴秦朝“孤立而亡”,分封同姓诸侯王 危害:削弱了中央集权, 危害:削弱了中央集权,形成地方分离因素 后果: 后果:吴楚七国之乱 起源:齐国稷下学宫的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 起源:齐国稷下学宫的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杂糅 儒、法等主张 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 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 无为而治 表现: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省刑约法。 表现: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省刑约法。 西汉初年一度盛行 影响:恢复发展生产, 文景之治” 影响:恢复发展生产,出现 “文景之治”; 积聚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如豪族势力膨胀等) 积聚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如豪族势力膨胀等) 根源: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的大变革, 根源: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的大变革, 战国变法冲击世卿世禄制 过程 秦末起义冲破身份限制 汉初布衣将相掌权形成 影响:结束世袭贵族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影响:结束世袭贵族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有利于推行“与民休息” 有利于推行“与民休息”政策
第8课 大一统帝国重建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秦制 1、汉朝继承秦制的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 方郡县制 2、汉朝对秦制的发展: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 和封国并行局面, 结果: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思考:后人常用“汉承秦制”来概括秦与汉初政治制 度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概括的认识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秦制 二、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结束——布衣将 相之局的形成 1、形成——西周:世卿世禄 2、破除——战国:商鞅变法, 3、深入人心——秦朝末年: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的概念深入人心 4、基本结束——汉朝初期:布衣将相之局形 成,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结束
• 一、汉承秦制 1、汉朝继承秦制的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 2、汉朝对秦制的发展: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和封国并行局面, 3、结果: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二、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结束——布衣将相之局的形成 1、形成——西周:世卿世禄 2、破除——战国:商鞅变法, 3、深入人心——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概念深入人心 4、基本结束——汉朝初期:布衣将相之局形成,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 时代结束 •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1.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达到 “清静无为”的境界。 2、汉初统治者实施黄老思想的原因 (1) 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迎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 的意愿。 (2) 秦朝的暴政以及此后几十年战乱使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需 要恢复发展。 (3) 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3、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 本,下诏减免田租;废除秦朝留存下来的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 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 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但豪族势力膨胀、土地 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凸显。
第8课 13年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9
汉初王国问题及其解决
10
汉初异姓王结局
姓名 韩信 张敖 韩王信 彭越 黥布 臧荼 吴芮 爵位 楚王 赵王 韩王 梁王 淮南王 燕王 长沙王 最后归宿 后改封淮阴侯,后被诛杀 后因部下谋反改封 后投降匈奴 后被诛杀 后谋反被诛杀 后谋反被诛杀 善终
11
汉初王国问题及其解决
在减除异姓王的同时,推行郡县制受阻,便分封同姓王。 因功封王——因亲封王
高祖
惠帝 高后 文帝 景帝
武帝
14
汉初王国问题及其解决 削藩与七国之乱
贾谊《治安策》: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 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失今不治,必为 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汉文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
晁错《削藩策》: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 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 汉景帝:削藩与吴楚 “七国之乱” 。
15
一、汉承秦制 4、变化:地方上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度(郡国制)。 (1)原因: (2)内容: (3)后果:地方势力膨胀。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很大, 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 明朗,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16
17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1、春秋战国时,黄老之学的主张:它以道家为主,又兼 采儒、法,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 的境界。
26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3、黄老思想的实践—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 为”、“与民休息”的政策: (1)内容:a、轻徭薄赋: b、省刑约法:废除了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 苛法。
27
省刑约法 废除肉刑,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见云梦 秦律)。汉文帝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 替。 废除诛连刑,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 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 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 服刑有期,秦代大多数罪人,即被判处为隶臣妾以及 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 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 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
1统一国家的重建
北至涿郡 4全长分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 南河 5联接5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
开凿
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
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内容: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
涿郡,联系联结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作用:沟通南北交通,促进运河沿线经
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巩固了全国的统一。
消极后果: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
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618年
①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②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 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③后果:农民起义 2、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以长安为都城
小结: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 建立了隋朝, (杨坚 ) 并于589年重新统一了全国。统一后,开通了 南北 (大运河)。但隋第二代皇帝炀帝 (杨广) 骄奢淫逸,滥用民力,终在618年亡国。与此 同时,李渊 建立了唐朝,定都 (长安)。 隋唐 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新的设置,突出的是设 立 三省六部制 和推行 科举制, 这两项制 度都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暴君隋炀帝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营建洛阳 乘龙舟出游. 发动对高丽 的战争
隋末农民起义
611年开始
山东长白山 (首发地)
翟让、 李密 ---瓦岗军
隋 唐 政 治 新 格 局
2、科举制 (1)内容:是隋唐时期兴起的 一种以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 度。隋代开创,唐代完善,清末 废除。(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 绩) (2)作用: 用人之权归中央,并扩大帝制 政治的统治基础。 消解可能产生威胁中央集权统 治的离心因素。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文景之治内容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 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 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免 田租;废除秦朝族诛、 田租;废除秦朝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等一系列 措施。 措施。 轻徭薄赋、 轻徭薄赋、省刑约法
汉初的统治布衣将相之局
名家史论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 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 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 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 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 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 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 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 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 勃则纤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 勃则纤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輓车 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 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廿二史札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赵翼《廿二史札记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无为而治
汉初上层领导集团崇奉黄老之学, 汉初上层领导集团崇奉黄老之学,努力推 行清静无为的政治方针。黄老之学主张“ 行清静无为的政治方针。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 这一原则应用于政治范畴,就是强调少有 为”,这一原则应用于政治范畴,就是强调少有 急切的举措,避免苛烦扰民, 急切的举措,避免苛烦扰民, 使社会生活在自然 的状况下得以安定。 的状况下得以安定。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 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可以发现, 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可以发现, 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 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 “重柔者吉”的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其实 重柔者吉”的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 应用于政治生活中 有时可以表现出更有效的作用。 有时可以表现出更有效的作用。汉初政治的成功 就是例证之一。 就是例证之一。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3、目的: 目的:
巩固统治, 巩固统治,恢复经济
4、文帝、景帝的政策 文帝、
清静无为,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特点:轻徭薄赋, 特点:轻徭薄赋,省刑约法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5、作用: 作用:
(1)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社会 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的社会影象,史称(文景之治) 的社会影象,史称(文景之治) 但也使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 (2)但也使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因素 凸显。 凸显。
2、形成: 形成: 3、意义: 意义:
标志世袭贵族政治基本结束; 标志世袭贵族政治基本结束; 有利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 有利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1、含义
黄老之学 道家(为主)儒家、法家思想(兼采) 道家(为主)儒家、法家思想(兼采) 守道尊法、礼法并用(主张) 清静无为(达到境界) 守道尊法、礼法并用(主张) 清静无为(达到境界)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易中天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争取胜利,先后分封异姓功臣七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争取胜利,先后分封异姓功臣七 分封异姓 人为王。由于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为当时的形势所迫,因此, 异姓诸侯王是为当时的形势所迫 人为王。由于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为当时的形势所迫,因此, 在他登上帝位的第二年( 201),就逐个清除异姓 ),就逐个清除异姓王 在他登上帝位的第二年(前201),就逐个清除异姓王。 汉高祖刘邦又以为秦祚短促的原因在于无同姓王国的屏藩, 汉高祖刘邦又以为秦祚短促的原因在于无同姓王国的屏藩, 秦祚短促的原因在于无同姓王国的屏藩 于是在清除异姓诸侯王以后,又建同姓王国 王国。 于是在清除异姓诸侯王以后,又建同姓王国。先后建立九个同姓 王国,异姓王国则只留有长沙一个。 王国,异姓王国则只留有长沙一个。 这时汉朝版图的大部分都为十个诸侯王国所有, 这时汉朝版图的大部分都为十个诸侯王国所有,皇帝直接管辖 汉朝版图的大部分都为十个诸侯王国所有 的郡只有十五个。 的郡只有十五个。 这些诸侯王国虽受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 这些诸侯王国虽受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诸侯王拥有 相当大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自置吏” 相当大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自置吏”,可以 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员;一是“得赋敛” 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员;一是“得赋敛”,可以向本王国臣 民收取赋税。这些王国一般都辖有数郡之地,封域辽阔, 民收取赋税。这些王国一般都辖有数郡之地,封域辽阔,户口 众多,实力雄厚, 众多,实力雄厚,实际上成为能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独立王 国。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
这样的官僚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接近社会下层, 节俭务实,为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条 件。
大一统帝国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黄是假托黄帝,老是老子。 黄老思想实际上是道家的政治 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黄 老之学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 宫的一派。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秦制
西汉建立后,继承了秦 帝国所开创的独裁专制制 度。
汉高祖刘邦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 汉承秦制
1.中央集权制
三 公
九卿
丞相 太尉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总领全国军事 监察百官
御史大夫
地方:郡(守)、县(令、长、丞、尉)、 乡(三老、啬夫)、亭(长)、里(长)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 政治 > 布衣将相
汉初为什么会形成布衣将相 之局?
布衣将相之局对汉初历史有 何影响?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 政治 > 布衣将相
形成布衣将相之局的主要原因: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课本P.31);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推动;
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
对汉初历史的影响: 形成了汉初庶民皇帝,布衣将相的官僚格局;
姓名 官职 萧何 丞相 曹参 丞相 任敖 御史大夫 周昌 御史大夫 傅宽 丞相 申屠嘉 丞相 陈平 左丞相 王陵 右丞相 出身 沛主吏掾 狱掾 狱吏 泗水卒吏 魏骑将 材官 白徒 白徒 姓名 陆贾 郦商 郦食其 夏侯婴 樊哙 周勃 灌婴 官职 出身 大中大夫 白徒 曲周侯 白徒 广武君 白徒 太仆 白徒 相国 屠狗者 太尉 织薄曲吹箫 给丧事者 丞相 贩缯者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一、隋朝的重建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建立者、定都:洛阳)
2、隋朝统一全国:⑴条件: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
大融合⑵时间及标志:589年,隋灭陈
⑶意义:结束了西晋以后~~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3、隋朝开通了大
运河:⑴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布帛的北运⑵河道:大运河以洛
阳为中心~~全长2000多千米⑶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巩固统一有积
极作用⑷消极后果:征发劳役过重过急~~十分严重⑸大运河的状况:①运
河分为四段(具体哪四段?)②连接了五大水系?长黄海淮钱
③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位置在哪儿?(4页图)
二、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1、隋的覆没:⑴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最
终导致了农民大起义⑵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
亡2、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都城、再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三、隋唐政治新格局
1、隋唐时期新创的制度:隋唐时期~~突出的是设立三省六部制和推
行科举制2、三省六部制:⑴三省:具体名称及其职责⑵六部:具体名称
⑶三省六部制简表
3、科举制度:⑴原因:秦汉以来~~庶族子弟多受摈弃排挤⑵特点;
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
⑶目的:意在抑制门阀~~参政广开门路(明经、进士科)⑷作用:科
举制实行之后~~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⑸内容:科举制是一种~~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⑹发展过程:隋代开创,唐代完善,清末废除(1905年)。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一统帝国的重建》PPT课件
“秦王朝统治者不懂得‘攻守异势’之理,守天下时, 仍偏信武力和刑罚的威慑力量,漠视思想教育的作用, 导致了统治根基的削弱。”——孙家洲《汉初的“过秦”
思潮与道德教化本位的重建》
西汉初期,人口散亡,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 荡。刘邦为巩固统治和恢复经济,采纳陆贾建议,以 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为指导,政治上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休养生息”。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
复员士兵,给予土地和房屋; 号召逃亡的人民回乡,恢复爵位和田
宅; 释放因困苦而自卖为奴婢的人; 减轻田租,由十税一减为十五税一;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 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主张轻 徭薄赋,废除了连坐亲属的法律和一些残 损肉体的肉刑。
文景之治
文帝二年、十二年,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 十三年(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到景帝元年 (前156年)才又恢复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 制。文帝又把算赋(人头税)由每人每年交纳 120钱减为40钱。徭役也相应减轻,原一年服 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他还主张宽 刑,十三年时,下令废除了连坐亲属的法律和 一些残损肉体的肉刑。
文景之治
汉承秦制,革除前朝弊政,休养生息,国力 有所增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翔实资料可 证的第一盛世——文景盛世。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 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 可食。” ——《汉书·食货志》
练习与测评
1、后人常用“汉承秦制”来概括秦与汉初政治制度 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概括的认识和理解。
汉承秦制,一方面是指西汉虽然推翻了秦朝,却继承并维 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主要包括: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度和重视农业的主张;另一方面在继承 秦制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包括:在推行郡县制的 同时,还实施分封制;摒弃法家有为的思想,推行黄老无为思 想;对匈奴和亲,对周边地区安抚等。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说课稿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说教材《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是历史学科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在历史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之前分裂时期的历史,又为后续封建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大一统帝国重建的背景,包括社会动荡、人民渴望统一等因素。
接着详细阐述了重建过程中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政策调整以及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制度变革,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举措,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能够分析大一统帝国重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历史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一统帝国重建的背景和重要举措,如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等。
2、教学难点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大一统帝国重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破题:何谓“重建”?重建了什么?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其取得的成果出发分析一.教学过程(一)汉承秦制1.背景:政局初定,百废待兴2.内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1)中央:皇帝制、中央官制(2)地方:郡县制和封国制(郡国并行制)3.实施特点: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4.影响(1)政局稳定,国力恢复增强(2)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吴楚七国之乱(二)布衣将相之局1.出现的原因(1)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战国时各国的政治改革,将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列为废除的主要内容何谓“世卿世禄制度”?在周王朝中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这就是世卿世禄制度。
(2)军功授爵和国君任命制的出现何谓布衣?平民、老百姓,所谓出身低贱的人平民成为将相的途径有哪两条?一为征战立功,二为政治上有杰出的才能(3)秦末王侯将相不必贵胄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何谓“贵胄”?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秦末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2.内容:汉朝的开国皇帝与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1)皇帝:刘邦——出身农民家庭,做过沛县亭长何谓“亭长”?乡官名。
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
此外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其职掌与乡间亭长同。
东汉后渐废。
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
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吧.(2)群臣:A、萧何——萧何本是秦末沛县人,年轻时任沛县功曹,这是负责县里某项事务的主要吏员。
B、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
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C、曹参——秦时为沛狱掾。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沛县吏民响应,曹参等拥立刘邦为沛公,曹参被推为中涓。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说课稿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之后,某个朝代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实现了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清晰的脉络,展现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但对于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现象,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中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究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措施。
掌握这一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文化成就。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一统帝国重建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历史必然性和复杂性。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一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课件 (共20张PPT)
——《老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重安民心 >重立治术 >无为而治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秦始 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 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繁而天下 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 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 刑罚太极故也。
——贾谊 《治安策》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 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
——晁错《削藩策》
重安民心> 汉初社会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 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 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 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 《汉书》
重安民心 >黄老思想
重统四方>郡国并行 >分封同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921.8.29Sunday, August 2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0:15:0810:15:0810:158/29/2021 10:15:08 AM
明人绘汉高祖像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汉 高 祖
第八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汉 景 帝
西 汉
重建制度 >重建中央 :汉承秦制
重振皇权
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史记·叔孙通列传》
重建制度>重建中央>中央官僚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汇总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从以上可以看出汉初的社会经济怎样?面对这样的社会状 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哪些政策?
材料二: 〔曹〕参之相齐,……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 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 相。 ——《史记 ·曹相国世家》
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状况?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 说明了什么问题?
“文景刑慎罚
未 央 宫 遗 址
成语“萧规曹随”,就来自于汉曹相国。结合以上材料“萧规曹随”
体现了什么思想?曹相国为何要采取这一思想?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也。…… 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 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 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一时人才, 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 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三族罪、妖言令,除诽谤,除肉刑法…… ——《汉书》
至汉武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
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始皇的兼并六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为 它彻底颠覆了旧制度,建立了一种新制度。
——《老子》
汉代千秋万岁瓦当
【商朝形势图】
这件陶仓模型出土时 内盛鲜黄稻穗4束,汉 墓葬中曾多次出土类 似随葬物品。
汉墓出土的陶制仓廪
; 酒店床垫
vdg63wgv
面还有一大片可以灌溉的肥沃水田呢。所以,即使大量坡地上的所有作物全都颗粒无收,水田里收的粮食也好歹能对付上一阵 子。仅就这一点,已经很让周围全旱地村庄的人们羡慕不已了。总之,这里虽然说不上有多么富庶,但乡民们靠着勤劳耕种, 过着有滋有味、简单而快乐的小日子,倒也自由自在,并不在乎岁月的流逝。事实上,小镇上的多数人家所关心的,只是四季 的交替和庄稼长的好坏;所期盼的,除了能够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之外,再就是家里的老人们都身体硬硬朗朗的,娃儿们 都聪明伶俐,健健康康地快快长大,以及那一个个繁华热闹的“三六九”集市日了。倘若站在高处远远望去,这个小镇连同青 石山、清泉池和一片树林,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串联起近千户人家房舍的十字大街是她的身子和双翅;镇子北 面的青石山恰好是她头顶上的漂亮羽冠;青石山西南方向的清泉池,犹如她闪动着的美丽大眼睛;而镇子南面的那一片繁茂的 树林子,就恰似她那异常美丽的凤尾了。此外,在这只凤凰的左翼下,有一条长年流淌的小河;由北至南潺潺而下的清清河水, 更为这只神奇的“展翅凤凰”增添了无限遐想。北街上,有一个北方农村并不多见,但很是像模像样的铁匠铺。铁匠铺的铺面 是五间板房,通红的炉火每日里都在呼呼地燃烧着,丁丁噹噹的打造声常年不断。由于几位师傅们终日里面对着通红的炉火和 炙热的铁块儿,加之干的也都是重体力活儿,所以总是汗流浃背的,即使在冬日里,也几乎只是穿着单衣。虽然这些师傅们黝 黑的脸上经常会有一些横七竖八的黑道道,看起来活像戏里的大花脸,不甚雅观,但他们的手艺却是相当说得过去的。大到铡 刀、铁锹、锄头、菜刀,小到剪刀、锥子、缝衣针,没有他们做不来的。在铁匠铺的旁边,是一个只有三间铺面的石匠铺。铺 子里边,靠墙立着三个宽大结实的木柜,里面摆放着几位石匠师傅的杰作:有各种小巧玲珑的动物、供观赏的小石磨、小石碾、 小石磙。偶尔地,也会有人来铺子里观光,饶有兴致地欣赏一番之后,也许会掏腰包买上一两件石头玩艺儿带给自家的娃儿们 玩,或者放在家里作为观赏品什么的。几位石匠师傅都是小镇周围村里的农民。农忙时,他们就回家种地去了。每逢这个时候, 如果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想打一个石磨,一个石碾子,或者打一对儿院门前的石狮子的话,就必须自家准备石材,然后亲自到师 傅家去请师傅,如果与师傅比较熟悉的话,就托人捎个口信儿,师傅就会到主家去打造制作,真正在铺子里做活计的情况并不 多见。农闲了,师傅们就再来铺子里,有活就干活,没活就悠闲地蹲在铺子外面晒太阳、聊闲天,或者一边随心所欲地雕刻一 些石头玩意儿,一边等候顾客的光临。靠近十
——《史记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时间
农民田租税制
男丁劳役期限
米价(每石)
秦末 三分之二 高祖 十五分之一 景帝 三十分之一
无限期 每年一个月 每三年一个月
万钱 五千钱 数十钱
——叶小兵施洪昌《互动中国历史》香港文达出版社104页
作一台,度用百金……废而不为。
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
——《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中国属于灌溉治水农业。长江、黄河、淮河三条 江河,既哺育了中华大地,又时时威胁着人们的 生存。治水的需要,使中华民族必须保持高度的 集权统一。
中国时时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国在抗击 这种侵扰的过程中走向统一。
——孙承权《打开东方社会秘密的钥匙》
西汉初年的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刘邦在建国初期,实行“一个王朝,两种制度” 的方针:京畿地区,实行“郡县制”,由中央政
府统一领导;外围地区,实行“封建制”,封了
许多王国,由王国的国王自行治理,让他们充当
中央政权的屏障。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汉初疆域及诸侯国势力范围
(叶小兵《互动中国历史》香港文达出版社,105页)
淮南王刘长,直呼文帝“大兄”,擅杀大臣,自作法令。 济北王刘兴居,不满封地过小,起兵造反,后被平定。 吴国辖有三郡五十三城,城内产铜、煮盐、铸铁…… ——转引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一 个 公元前 221年发生了什么? 新 秦 时 朝 代 的 的 建 开 立 启
嬴政像(出处:《大风一曲振河山》 31页)
中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
战 国 形 势 图
相对稳定、自成系统的地理环境,对于中国经济 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和独立性运作,以及以后发展 到大一统的国家管理制度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汉统治者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到地方郡县制 度,虽然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政令施行 宽严舒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教材31页
大一统与分封制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以 流动的官僚制代替世袭的贵族制,封国变 为由中央任命的郡县职官来治理。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74页
(七国之乱被镇压后),王国的官吏统一由朝廷 任免,王国的军政和民政也一律由朝廷掌管。
——程念祺《大一统时代的辉煌与忧患》
……(秦)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也。
道莫大于无为。 ——《新语· 无为》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姓名 萧何 官职 相国 出身 县吏
曹参
陈平 周勃 樊哙 灌婴
相国
丞相 太尉 左丞相 太尉
县吏
游士 吹鼓手 狗屠
布贩
——王思德《中国历史》教师用书88页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 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