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77人教PPT课件
困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戊 戌 变 法 背 景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日落紫禁城
联系 [探究1]
教材
清朝的困境
联系 [探究1]
教材
百年黄昏——清朝的困境
阅读漫画,根 据教材分析“民众 痛苦”的原因?后 果怎样?
民众的痛苦(漫画)
联系 [探究1]
教材
百年黄昏——清朝的困境
阅读漫画,根 据教材分析“民众 痛苦”的原因?后 果怎样?
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掠夺;沉重的捐税; 官吏的压榨;自然灾害等。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戊戌变法的背景
学校名称:四师七十二团中学 制作教师: 李 文 海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谭 仑笑 嗣 。, 同
勇士已去,精神永存,血的教 训,睡狮梦醒。每一个探索中国自 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 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
串带血的脚印。 这就是中国精神!
第一课 戊戌变法的背景
兵团四师七十二团中学 李文海
场景一: 1895年
大清朝败给了“蕞(zuì )尔小国” 日本,在中国及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动。 日本一跃成为与英美并肩的强国,从此 走上了不断扩张的路子; 而帝国主义列强则…掀…起 ;了 瓜 分 中 国 的 狂 潮 大清国却…陷…入 了;世 纪 末 的 恐 慌 群愤的中国人…如…何 来 解 答 这 一 艰 深 的 时 代 课 题 ?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单三 戊戌变法的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__自__然__经__济__进一步解 体,客观上促进了_民__族__资__本__主__义___的发展。 (2)爱国工商人士发出“_实 __业 __救 __国 ___”的呼声与主张。 (3)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_民__间___设厂。
3.影响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深化认知]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 更加适应和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需要。
清单二 戊戌变法的内因
1.财政危机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原因:
①从 1896 年起,偿还借款。 ②各地的__洪__涝__灾__害___。 (2)应变措施:__节__支__增__收___。 ①增加_地__丁__银___等旧税的征收额度。
探究点二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赞泰 所作,1898 年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 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谢赞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结 合材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答案] 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 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
5 345
占总资本额的 百分比 22.4%
77.6%
70%
30%
材料二 据统计,19 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 本总额 120 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 厂一家就有资本 110 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三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官府和地方势力视为 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 澳门。李福明因拒绝官府关于撤销北京机器磨坊的命令,1895 年被捕交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矿、设厂、修铁路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 济命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政治方面: 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 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B、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建立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 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 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阅读《时局图》,回答: 1、创作的历史背景?反映的列强侵华在政治上 采取的方式?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危机加深。 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愿望?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2、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控制中国经济,
进而控制政治
② 直接割地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破坏中国主权,使 中国半殖民化加深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阅读课文概述: 1、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 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果: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 进一步加剧
历史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问题导学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1材料二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时局图》由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该图“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并分析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原因(1)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本,需要寻求投资场所.(2)政治侵略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各帝国主义国家最后选择共同瓜分.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两面性特点是由其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1)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即革命性。
(2)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相妥协的一面,即妥协性。
当堂检测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3.“(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思之窗】(教材第124页)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 (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终于实现了二十多年梦寐以求的扩张 目标,并把朝鲜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上后来“赎还”辽东半岛的款项,使清政府除了 进一步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加 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表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影响: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 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表现: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2)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独立侵 华),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
4.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_政__治__变__革___,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__维__新__变__法____运动奠定了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探究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史料探究]
史料一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3: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基础达标』1.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B.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C.19世纪末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危机D.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答案』 B『解析』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这是由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所决定的。
19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侵华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但这一时期商品输出仍然是列强对外侵略的重要方式。
2.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缴内地税的要求,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答案』 C『解析』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要求对外输出资本和扩大商品输出,以便攫取高额利润,甲午战争后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缴内地税就反映了这种要求。
19世纪末的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和寻求资本输出的场所,“门户开放”政策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美、日都是要为本国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条件。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目的是()A.洋务运动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答案』 C『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4.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B.清政府放宽限制,允许民间办厂C.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D.“实业救国”呼声的出现『答案』 B5.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活动。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 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19 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 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要求变 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运 动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4.影响
政治变革。 (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__________
(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顺应时代的要求,掀起了_______
[深度点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是由
其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而具有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即革命性。另 一方面, 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具有相对妥协的一面,即妥协性。
(2)史料二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教材 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提示:原因: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表现:财政困难,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
(3)史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 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爱国工商人 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 许民间设厂。
统治危机。 ②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____________ 社会矛盾 更加激化。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__________
[深度点拨] 政治统治腐败、偿付战争赔款和自然灾害频繁,
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空前严重的三大原因。其中,偿付战争赔款 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素。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A课程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变法内容。
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D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书P124学思之窗)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通商: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开设工厂【导入新课】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前,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他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认为日本是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
然而一向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者的中国,竟然被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岛国日本打败,这一事实使中国人在备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
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的方式争做中国债主、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行、开办工厂等.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知识链接】租借地与势力范围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测试)1. 1894年10月,日军占领旅顺。
当时有日本人画了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的清朝官员被“击溃”,并写上“旅顺口”三字,该官员虽扛着洋枪,但被日军的扫帚把所打碎。
该漫画①是对中华民族的公开侮辱和挑衅②客观上体现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③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狂妄自大④必将激起中国人民对日本的复仇情绪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对日战争中的节节失利,主要是由清政府的腐朽无能造成的。
图片所给信息明显夸大了日本的实力,④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可以排除;①②③说法正确,故选A。
2. 19世纪,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B. 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C. 19世纪末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 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答案】B【解析】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这是由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所决定的。
19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侵华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但这一时期商品输出仍然是列强对外侵略的重要方式,故答案选B。
其他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
3.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目的是A. 洋务运动的刺激B. 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 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既不是为推动洋务企业发展,也不是抵制列强的侵略,更不是适应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是从地主阶级立场出发,维护其统治的,排除ABD;19世纪末,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特别是《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财政危机,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才允许各省设厂,C正确。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即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共26张PPT)
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
主张。
(3)政策调整: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 间设厂。
2.表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
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海的裕晋纱厂和苏州 的苏纶纱厂等。 3.困境 (1)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
便利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需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
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地区、先后、程度差异甚 至表现出的矛盾,并不妨碍在侵略中国上的一致利益 和一致行为。
理解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
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 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 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
中国。 (2)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了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主要表现
(1)加剧资本输出 ①强迫贷款:俄、法、英、德等国迫使清政府借款, 经济命脉 ,扩张了在华的政 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__________ 治势力。
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把朝鲜 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设厂,列强便争先恐后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1) (共32张PPT)
阅读漫画,根据教材分析清晚期导致 “民众痛苦”的原因?
提示: 清政府转嫁外债;
(财政危机)沉重的捐税;官吏的压榨; 自然灾害等等。
(漫画)民众的痛苦
二、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1、财政危机:
⑴原因:
⑴偿还借款; ⑵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
⑵措施:
⑴增加税收额度 ⑵降低官员薪俸 ⑶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⑷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⑸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法 (国 两广 、 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太阳——(日 福本 建) 鹰——美国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
策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地区 :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主要是由于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合作探究】今天我国政府引进外资与19世纪末清政府贷款的不同点?
⑶从性质看: 清政府的贷款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是奴役性的贷款; 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⑷从影响看: 清政府的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 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节支增收!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 地区 ( )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 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 C) A、充足资金 B、先进技术 C、劳动力和市场 D、政治保护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巩固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 A)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D)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设工厂: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方式的新变化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直接割地——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 政治 借款
开矿
开设银行
修路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表现和特点
表现:商办企业增多,投资总额增长, 出现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 海裕晋纱厂、苏州苏纶纱厂),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特点:数量少、资金少、规模小。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材料一: 甲午战后日本棉纱在华中、华北一带大量倾销, 英美德等国纱厂也在上海设立。由于外资纱厂的竞争,上 海及苏杭一带的纱厂从1898年就开始发生亏损,其他各地 纱厂到1899年也都难以支持,此后三四年里再没有添设一 家新厂。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 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 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 被迫停业。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课 时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教
法
分 析
当 堂
●新课导入
双 基
课 前
1895年1月19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岁末年初,日军
达 标
自 主
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
___________竞争。
当 堂
(2)民廉族价工商业品面临国内__________的压迫。
双 基
课 前
5.பைடு நூலகம்响
封建势力
达 标
自 主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________,为发
华方式的变化。(2)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表现。(3)
堂
列强政治上瓜分中国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4)列
双 基
课 前
强侵略中国的危害及影响。讲述时教师可结合教材插图
达 标
自 主
和“学思之窗”突破本目重点:分析甲午战争给中国造
导 成的危害和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教师可结合教材
学 “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
后 知
课
能
堂
检
互
测
动
探
究
演示结束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课
时
教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法
分 析
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
当
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重点)
堂 双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设计(无答案)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目标】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难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的原因。
3.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小组合作讨论,限时10分钟)材料一:1855年 5月英国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19世纪末的世界潮流是怎样的?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戊戌政变记》(2)材料二中“皇上赫然发愤”指什么事件?与表格三提供的信息是什么关系?由此分析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路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材料四: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3)材料四中的早期维新派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与维新派是怎样的关系?(思路点拨:经济、政治主张各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五:“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孔子改制考》(4)据材料五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说明了什么?此做法有什么利弊?材料六:“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材料八: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谭嗣同《仁学》(5)材料五到六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二、课堂练习1.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课文注释: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银行
课文注释: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银行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的银行分行主要有: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日本的正金银行。
英国为了在中国进行铁路投资、输出资本,1898年将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合组为中英银公司。
其任务是:掌握中国政府的借款,控制中国的财政,投资于铁路和矿山;在中国吸收存款,发行纸币,操纵金融,独占外汇。
这些银行变成了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控制了中国的贸易和金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单一戊戌变法的外因《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表现方面侵略方式表现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1)迫使清政府举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2)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3)开设工厂和银行政治瓜分中国(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更加适应和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需要。
清单二戊戌变法的内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1)原因:[深化认知]①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②各地的洪涝灾害。
(2)应变措施:节支增收。
①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征收额度。
②降低官员薪俸。
③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④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以及扩大纳官等。
(3)结果:①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②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统治危机。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深化认知]政治统治腐败、偿付战争赔款和自然灾害频繁,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空前严重的三大原因。
其中,偿付战争赔款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素。
清单三戊戌变法的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
(3)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困难(1)无力与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
(2)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
(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深化认知]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具有软弱、妥协的一面,这些均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探究点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与危害[史料探究]材料一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借款时间借款对象借款额(白银) 借款附带条件1895年7月俄、法9 896.8万余两(1)同意以海关税款为抵押(2)允许俄法参与海关管理1896年3月英、德9 762.2万余两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现状1898年2月英、德 1.127 7亿余两(1)以海关关税为担保(2)以内地的税收(厘金)每年五百万两作抵押(3)由外国人控制海关征收[答案]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材料二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2)“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是指什么?美国为促进自身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提出了怎样的对华政策?[答案]事件: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政策:“门户开放”政策。
[结论形成]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与危害方式表现危害资争做中国债主(三次大借款) 便于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本 输 出的政治势力争夺路矿权(铁路修筑和矿山开采)控制了中国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便于对中国进行侵略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开先例)把中国变成它们工业品的独占市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设银行这些银行变成了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控制了中国的贸易和金融探究点二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史料探究]材料一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赞泰所作,1898年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谢赞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结合材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答案] 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二 《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之大是空前的,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必须在三年内还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债,甲午战争后一年内就借了3.7亿两白银。
(2)材料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教材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 表现。
[答案] 原因: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
表现: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尖锐。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2741432(3) [答案] 状况: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
[结论形成]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
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做了思想准备。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5)社会根源: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清王朝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大肆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统治更加专制腐朽,这就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寻新的、反映资产阶级意愿和要求的救亡图存道路。
(6)国际因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强大,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决心以日本为榜样,通过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的要求。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A项仅适合于美国的要求,B项仅适合于日本的要求,D项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符合题干“两种要求的共同点”的只有C项。
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级。
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解析:选C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带的苛刻条件。
3.19世纪未,清政府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B.清政府卖官鬻爵C.各地严重的洪涝灾害D.债务剧增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
自然灾害与外来侵略相比,显然是次要的,排除C项;B项只是政治腐败的一方面;D项是清政府为了缴付对日巨额赔款的后果。
4.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加强对鸦片税的征收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解析:选C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认识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危机与戊戌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
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推动了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的兴起。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而无产阶级则在此后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6.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活动。
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农民,更不会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近代企业时间类别厂矿数(家)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争前商办53 4 704 22.4%官督商办、官办19 16 208 77.6%甲午战争后商办63 12 465 70% 官督商办、官办18 5 345 30%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三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官府和地方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李福明因拒绝官府关于撤销北京机器磨坊的命令,1895年被捕交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影响。
(10分)(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对比甲午战争前后数据变化不难看出,甲午战争后出现兴办中国民族工业的热潮;第二、三小问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第(2)问,研读材料,从资金、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答案:(1)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爱国工商业人士“实业救国”呼声的促进;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政策的鼓舞。
影响: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2)一是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二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